如何安全使用聚羧酸外加剂
复特教你如何安全使用聚羧酸外加剂

复特教你如何安全使用聚羧酸外加剂安全高效应用聚羧酸系减水剂必须注意的问题:方法一提高技术水平, 稳定产品质量, 加强技术储备:据调查, 我国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只有少数生产企业是自主研发的, 其它大多数生产企业是从高校科研机构或研究院引进技术, 或者直接从其它企业引进技术上马生产的。
由于生产企业本身的技术力量有限, 对于所生产聚羧酸系减水剂技术的深层次理解不够, 很难适应原材料、工艺的各种变动,产品质量的稳定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 建议聚羧酸系减水剂生产者积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 如广东复特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充分了解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 适时调整合成工艺参数, 以稳定产品质量, 并通过联合或自主研发, 加强技术储备, 适应市场需求此外, 聚羧酸系减水剂原材料标准的尽快出台以及聚羧酸系减水剂原材料价格的稳定性, 对保证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方法二相信试验结果而非产品说明书有些减水剂说明书上神乎其神的产品, 或者甚至是检验结果非常优秀的产品, 用于某项具体工程可能并不适合, 而相反,有些产品尽管检验结果并不十分出众, 却有可能恰好满足某项工程混凝土材料配制的要求。
此外, 由于原材料的变化, 项目招标时的试验结果并不能代表项目实际实施时的情况。
GB50119- 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中“2.1.4”明确规定:掺外加剂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如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试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 应采用工程使用的原材料, 检测项目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确定, 检测条件与施工条件相同, 当工程所用原材料或混凝土性能要求发生变化时, 应再进行试配试验。
方法三避免聚羧酸系减水剂与铁制材料接触对于聚羧酸系减水剂生产、供应者来说, 要采用专门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合成、复配聚羧酸系减水剂, 不得与其它减水剂共用生产线来合成或复配聚羧酸系减水剂。
混凝土用聚羧酸外加剂使用注意事项

混凝土用聚羧酸外加剂使用注意事项聚羧酸是新型的外加剂,具有高减水率、高适应性,能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远程运输、泵送混凝土、水下混凝土的要求,提高混凝土施工工作性和质量的特性。
混凝土用聚羧酸外加剂使用注意事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聚羧酸对水的敏感性。
由于减水率相对比奈系和脂肪族高,而且具有高分散性,在 30% 以上减水率,随着掺量上升更加明显,所以注意掺量和用量综合调整,避免超掺后离析板结泌水,含气量过大。
所用原材料包括地材的干湿含水变化,水泥适应性和稠度,掺合料细度比表面积需水量的变化。
雨雪天气,地材含水急剧变化。
对计量要求要精确。
2、聚羧酸对温度的敏感性。
昼夜温差,早晚温度变化点。
水温,地材温度,胶材温度规范要求不大于60°C。
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拌合物的远距离运输和时间关系,拌合物状态,罐车罐体温度,是否采取淋水降温措施,或者适量添加水和少许外加剂保持拌合物的新鲜性,当让要考虑质量强度和耐久性。
而冬季考虑到气温低下时坍落度延时延时增长和拌合物温度降低不利于初期反应,避免爆模和混凝土石子下沉严重,影响结构匀质性。
3、聚羧酸减水剂对骨料的含泥量敏感程度高,主要表现在随含泥量增大掺量增大,因此应避免使用含泥量过大的骨料。
4、对水泥的适应性,以及掺合料的适应性,还有气泡的处理,是否添加了消泡剂。
5、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注意避免卸料时间过长。
掺聚羧酸外加剂混凝土在2小时以后失去塑性的速度较奈系的快,所以应时刻注意避免出现粘罐、筑罐的现象。
6、每次开盘前,混凝土运输车应及时清洗并放净积水,禁止与奈系等其他系列外加剂的混凝土相混合,容易引发迅速固态等异常事故,全面使用聚羧酸外加剂后司机应把所备奈系外加剂交会物资科,刷干净桶后重新装满新到聚羧酸外加剂。
7、聚羧酸减水剂不宜贮存于铁质容器中,适宜塑料、不锈钢、搪瓷等材质,当使用原来铁质贮存罐时,应先把内部清理干净后内壁做防腐处理。
8、不能与其他种类外加剂混用,可能造成速凝和异常现象。
搅拌站人员必看:常见的外加剂使用误区!

搅拌站人员必看:常见的外加剂使用误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饱和掺量较传统的萘系、脂肪族高效减水剂饱和点窄,其对用水量、外加剂掺量以及砂石质量敏感性强。
常出现一些异于传统减水剂的特点。
现将几种常见的现象及对策加以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现象一混凝土墙浇筑拆模后,表面出现大量蜂窝、麻面。
混凝土浆体从模板缝中窜出,楼面上残留一层水泥浆。
原因:聚羧酸减水剂对其掺量十分敏感,适宜的用量范围很狭小,稍超量混凝土就会离析,失去黏聚性,浆体与骨料分离。
严重时造成堵泵,泵入模内的混凝土,由于浆体从模板缝隙中流出,结构表面只剩下骨料,导致表面形成蜂窝、麻面。
建议:将聚羧酸减水剂的固含量降至8%~10%,严格控制外加剂掺量和用水量。
现象二剪力墙或柱缓凝,上表面出现一层泡沫层。
原因:(1)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大,且含气量大;(2)聚羧酸和水泥助磨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3)混凝土过振浆体上浮,表层含气量较大。
建议:聚羧酸减水剂在生产过程中会使母体含有一定的引气性,使用前要测定混凝土含气量,如含气量大应先消泡,再加引气剂。
如含气量不大,无需处理即可使用。
现象三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和混凝土配合比没有发生变化,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突然流动性较大或离析,或坍落度过小。
原因:聚羧酸减水剂对砂的粗细、含泥量变化较为敏感。
砂的质量突然变好(如含泥量减小,砂的细度模数变大)或含水率突然增高都会引起混凝土流动性骤然加大,甚至离析。
反之,使用砂石质量突然变差,如含泥量或细度模数变小,混凝土流动性会变小。
建议:尽量采用质量稳定的砂,生产过程中随时监测砂质量和含水率变化,及时通知搅拌站操作人员进行调整。
现象四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甚至未出厂就无流动性。
原因:聚羧酸减水剂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其他减水剂。
水泥温度达到50℃以上时,有可能出现坍落度损失异常的现象。
其次,聚羧酸减水剂与复配小料不匹配或者与其他高效减水剂混用,使聚羧酸减水剂作用效果降低。
聚羧酸减水剂粉剂使用方法

聚羧酸减水剂粉剂使用方法
聚羧酸减水剂粉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它能够显著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使用聚羧酸减水剂粉剂可以帮助混凝土制品的施工更加顺利,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使用聚羧酸减水剂粉剂的方法如下:
1. 粉剂的配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确定聚羧酸减水剂粉剂的用量。
通常情况下,聚羧酸减水剂粉剂的用量为混凝土总重量的0.1%-0.3%。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过多的减水剂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适量调整剂量。
2. 粉剂的加入:将聚羧酸减水剂粉剂均匀地撒在混凝土的表面上。
注意要避免直接将粉剂投放到水中,以免形成团块。
在撒粉剂的同时,可以使用搅拌机或者人工搅拌工具进行充分的搅拌,使粉剂均匀地分散在混凝土中。
3. 搅拌的时间:在加入聚羧酸减水剂粉剂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其与混凝土充分混合。
搅拌的时间一般为3-5分钟,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混凝土的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4. 混凝土的施工: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即可进行施工。
由于聚羧酸减水剂粉剂的作用,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会得到显著提高,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浇筑和模压等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聚羧酸减水剂粉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与其他外加剂混合使用,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效果。
总之,聚羧酸减水剂粉剂使用方法简单,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配比和充分搅拌,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质量。
聚羧酸外加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

聚羧酸外加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聚羧酸外加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摘要】针对聚羧酸外加剂的特性,从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浇筑后混凝土结构表面质量控制、凝结时间控制三个方面探讨了聚羧酸外加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
同时,对聚羧酸外加剂与萘系外加剂的复配使用的修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聚羧酸;外加剂;预拌混凝土引言聚羧酸是一种典型的减水外加剂,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和木质素类减水剂配合使用,但是不能够与三聚氰胺类减水剂、萘系减水剂、氨基磺酸等类型的减水剂复合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甚至搅拌了萘系减水剂的搅拌机都必须彻底清理之后才能搅拌加有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
之前认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和水泥能够完全相容,但是实践证明聚羧酸系减水剂和水泥同样存在着相容性问题,尤其是对砂子的含泥量极为敏感,含泥量的增加将明显增加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掺入量。
另外,粉煤灰、粗骨料等对其具体的工程应用也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针对聚羧酸系在混凝土中的具体应用需要在实践和试验过程中逐步验证,找到其对应的应用技术,为生产提供指导性作用。
1、坍落度的控制在采用聚羧酸外加剂之后,混凝土需要使用的用水量将明显减少,每立方的用水量将控制在130~165kg之间。
而水胶比则在0.3~0.4之间,部分甚至低于0.3。
这时,如果用水量稍有变化,便可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发生很大变化,出现坍落度陡增或剧减等问题。
例如,某搅拌站采用某水泥厂生产的某型号水泥配制C30混凝土,设计的技术要求其坍落度在达到施工场地时为150mm±30mm。
混凝土在实际出厂时,其实际坍落度为180mm,在送达施工场地之后,测得混凝土坍落度为210mm,造成连续两车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拉回搅拌站检验之后,发现坍落度依然有210mm,且存在泌水、分层的现象。
经过搅拌站的技术人员分析,认为改品牌的水泥与聚羧酸外加剂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减水剂的掺入量过多、搅拌时间不足等问题造成的。
聚羧酸盐外加剂使用常识及注意

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常识及使用注意事项目前要应用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该减水剂是最新发展的一类减水剂产品,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就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的常识和使用注意事项说明如下: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颜色浅,无气味,减水率高,掺量小,含碱量低,配置的混凝土收缩小,强度好,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混凝土减水剂。
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使用的注意事项:1、不得与其他外加剂混合使用,特别是不得与萘系减水剂混合使用,否则会严重影响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的效能。
因此如外加剂的储罐先装过萘系减水剂,必须清洗干净后再装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如搅拌机先生产了一盘使用萘系减水剂的混凝土,要生产使用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的混凝土,必须先清洗搅拌机然后再生产;搅拌车如果先装了一车使用萘系减水剂的混凝土,要再装使用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生产的混凝土前,必须将搅拌罐清洗干净,水放干净后才能装货;混凝土在工地上坍落度不符合要求需加入减水剂时,用萘系减水剂生产的混凝土也绝不能加入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
同样如使用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生产混凝土后也必须清洗才能生产使用萘系减水剂的混凝土。
2、使用萘系减水剂的混凝土和使用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的混凝土同时施工到一个混凝土结构上没有问题,不影响混凝土结构。
泵送时前后两车混凝土分别为两种不同减水剂生产的现象应尽量避免,如特殊情况出现这种现象时,一般不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但在泵送时需将泵送斗中前一车混凝土尽量打完后再放入下一车混凝土;3、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对铁有轻微的腐蚀性,长期与铁接触会导致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变色,产生气味,降低性能,因此应避免用铁制容器盛放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最好使用塑料或不锈钢容器;4、聚羧酸盐高性能外加剂对水泥的细度、砂石的含泥量及砂的细度模数敏感,一般水泥越细、砂石含泥量越高、砂越细,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的效果越差,因此应对以上原材料指标严格控制;5、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的减水率高,因此掺量相对低,如到达工地的混凝土坍落度偏小,需在工地上添加减水剂时,一般按整车添加每次不超过5kg,并且每方添加量不得超过2kg为标准;6、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无毒、无腐蚀性,对环境无污染,但不可食用,当接触到人的身体和眼睛时,应尽快用清水冲洗,对部分人体造成过敏现象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清水混凝土中的运用(2)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清水混凝土中的运用3.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对清水混凝土的作用本质上讲,外加剂的作用很明显,保证混凝土强度,改善和易性;使用同等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也是如此,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同时,提高强度。
但是,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是现代化的新型的减水剂,技术不是很成熟,所以对于原材料和水泥的选取要求很高,要提前做试配试验以避免材料的浪费。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使用效果明显。
它的减水率高,混凝土用水量减少,节约水泥,还可提高强度,此外,这种减水剂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3.1聚羧酸减水剂的操作性能这种减水剂掺用量很低的时候也可以使减水率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这种减水剂在掺量范围内,强度的增长随掺入量增加而增加,只会达到最佳掺量后强度趋于稳定。
混凝土具有好的工作性能,当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较高时,不会有明显的离析、泌水现象。
用于配制高标号混凝土时,混凝土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好,混凝土易于搅拌。
掺入聚羧酸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而且强度高,抗冻性、抗收缩等性能方面相比于普通减水剂都有很大的优势。
这种减水剂既绿色环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也利于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好。
3.2减水剂与混凝土的技术结合如何是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高性能展现出来,将减水剂和混凝土恰当的结合起来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对于减水剂的组成成分以及混凝土的性能指标都必须有一定的了解。
如下表:匀质性指标试验项目指标固体含量(液体) 控制在生产厂控制值相对量在3%之内PH值应在生产厂控制值的±1.0之内密度控制在±0.01g/ml之内水泥净浆流动度不应小于生产厂控制值的95%砂浆减水率不应小于生产厂控制值的95%氯离子含量控制在生产厂控制值相对量的5%之内总碱含量控制在生产厂控制值相对量的5%之内硫酸钠含量控制在生产厂控制值相对量的5%之内混凝土性能指标试验项目性能指标FHNHNⅠⅡⅠⅡ减水率/% 不小于25182518泌水率比/% 不大于676700 0 0 含气量/% 不大于 6.01h坍落度保留值/mm不小于- 150凝结时间/min -9~+120>+120抵抗压力的能力/%不小于1d1715-3d1614155135 7d1513145125 28d13121312028d收缩率比/% 不大于1121120对钢筋是否有锈蚀作用没有了解了这些指标,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会应用的更加自如,就能使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清水混凝土的运用中更加完善。
聚羧酸外加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聚羧酸外加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导言聚羧酸作为新一代外加剂在大同地区从2009年开始使用至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尽管聚羧酸系减水剂被看作是高性能的、绿色的和最有前途的减水剂品种,但其在实际应用中却暴露出许多较复杂且一时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这里我把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通常会遇见的状况及解决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这些都是我个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不妥之处希望大家及时指正。
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现状很多混凝土公司在生产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C10~C40)时,大部分使用传统的萘系减水剂,在生产C40以上混凝土时使用聚羧酸。
我想这是由于几个方面原因决定的:(1)萘系外加剂复配工艺较简单,有的混凝土企业自己可以复配萘系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
(2)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便于控制,掺量波动在±0.2%范围内时,混凝土的状态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化,也就是说外加剂的调控空间较大;并且对水泥的适应性好,当骨料中的含水率、含泥量有轻微变化时不会太敏感,并且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很容易实现。
(3)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C10~C40)的市场需求量大,产量占到混凝土拌合站全年产量的80%~90%,高标号只能占到10%甚至不到10%。
上述原因决定了目前混凝土外加剂以萘系为主的现状。
但萘系外加剂在生产和使用时有其局限性,表现为:(1)生产萘系外加剂时,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在配置高标号、大流动性混凝土时,强度和工作性难以保证。
由于减水率的限制,高标号混凝土水泥用量较大,使用萘系减水剂拌和的混凝土会显得十分粘稠,不便于施工。
以前用萘系生产高标号混凝土时,为了保证强度,对用水量和外加剂掺量控制也很严格,但实际当中混凝土的工作性较差,混凝土又粘又稠,流动性虽说有,但流速很慢导致施工速度慢,现场工人怨声载道意见很大,这时候即使加大外加剂掺量也效果欠佳,况且一味加大外加剂掺量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强度都有影响,加水就更不允许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安全使用聚羧酸外加剂聚羧酸系减水剂作为继萘系、密胺系、脂肪族系和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之后研制生产成功的新型高效减水剂, 以其在掺量较低时( 固体掺量0.15%~0.25%) 就能产生理想的减水和增强效果、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较小、坍落度保持性较好、与水泥和掺合料适应性相对较好、对混凝土干缩性影响较小( 指通常不过分增加干缩) 、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和不排出废液、SO42- 和Cl- 含量低等突出特点, 从一开始就受到研究者和部分应用者的推崇。
早在20 世纪90 年代末磁悬浮高速列车轨道梁工程设计建设之时, 由于对轨道梁的收缩变形和徐变控制很严, 加之重点工程对原材料的性能要求较高, 聚羧酸系减水剂得以在我国成功应用。
在建设的洋山深水港工程、连接与的湾跨海大桥工程中, 服务基准期100 年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理念又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四横四纵、三个城际快运共1.2 万km 的快速客运网, 以及2.7 万km 既有客运网线路的改造, 已为混凝土外加剂, 尤其是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生产和应用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目前我国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产量占减水剂总产量的比例已开始上升, 2005 年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应用比例已达5.0%以上( 2004 年为2.0%) 。
据统计, 2005 年我国聚羧酸系减水剂使用量约5 万t, 2006 年上升为15 万t, 以后这一纪录仍将被更改。
但另一方面, 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确实也已经表现出某些工程界所不希望出现的现象, 如混凝土性能对减水剂掺量和用水量敏感, 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它减水剂或改性组分相容性差等。
由于现阶段人们关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认识较浅, 应用方面积累的经验较少, 解决这方面的技术难题并非一蹴而就。
鉴于此, 本文将从分析聚羧酸系减水剂本身的技术特点入手, 为安全高效应用聚羧酸系减水剂献言献策。
1 应用聚羧酸系减水剂易遇到的问题由于聚羧酸系减水剂被认为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 人们总是期望其在应用中比传统的萘系高效减水剂更安全、更方便、更高效、适应能力更强, 但实际情况却总是事与愿违, 工程中总是更多地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而且有些问题还是使用其它品种减水剂时所从未遇见的, 如混凝土拌合料异常干涩、无法卸料, 更甭提泵送浇筑了; 或者混凝土拌合料分层严重、泌水量惊人等。
另外, 应用萘系减水剂所遇见的技术难题, 通过近20 年的研究工作已基本上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解决, 而应用聚羧酸系出现的问题正在发生, 还未来得及着手研究和找到正确的解决措施, 无疑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安全、高效应用带来很大阻力。
为功半事倍地应用聚羧酸系减水剂, 为高性能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提供保证, 外加剂生产者提供满足各项检测指标要求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由于混凝土原材料的复杂性、多变性, 工程技术要求的多样化, 加之聚羧酸系减水剂区别于其它品种减水剂的性能特点, 工程界应该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新产品, 考虑使用这种产品可能产生的技术难题,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
2 聚羧酸系减水剂区别于传统减水剂的技术特点2.1 减水效果对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依赖性大减水率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定义, 仅是指按照GB 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标准, 采用基准水泥、一定的配合比, 一定的搅拌工艺、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为( 70-90) mm 时测得的数据。
但人们总是在很多不同场合借用这个词语来表征产品的减水效果, 以致于经常产生误会。
聚羧酸系减水剂被证实在较低掺量情况下就具有较好的减水效果, 其减水率比其它品种减水剂大得多。
但必须注意的是, 与其它减水剂相比,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与试验条件的关系更大。
首先,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关系很大。
曾经采用相同的掺量对同一种减水剂进行试验, 当基准混凝土水泥用量分别为330、350、380 和420kg/m3 时, 测得的“减水率”分别为18%、22%、28%和35%。
有些单位送检时指定采用JC 473- 2001《混凝土泵送剂》标准规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对聚羧酸系减水剂进行试验, 并测定减水率, 其结果当然比采用GB 8076- 1997《混凝土外加剂》标准理想。
混凝土中集料的颗粒级配以及砂率, 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塑化效果影响也非常大。
另外, 聚羧酸系减水剂和其它减水剂一样,“减水率”还取决于搅拌工艺, 如果采用手工拌合, 测得的“减水率”往往比机械搅拌低2~4 个百分点。
如果混凝土中掺加掺合料, 减水率当然也取决于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
对于大掺量掺合料混凝土,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更加优于萘系减水剂。
2.2 减水效果对减水剂掺量的依赖性很大用胶凝材料由水泥、粉煤灰和矿渣粉组成, 胶凝材料总量为477kg/m3 的混凝土进行试验的结果,可见当聚羧酸系减水剂PC 掺量由0.80%增加到1.40%时,“减水率”由18.0%提高到了32.2%, 可见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对其掺量的依赖性很大。
实际工程中, 胶凝材料可由水泥和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进行组合, 胶凝材料用量往往大于400kg/m3, 且对掺减水剂混凝土的性能要多方面的, 如用水量大小、粘聚性、保水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等, 但按照有关标准检测时, 只用水泥, 且水泥用量为330kg/m3, 或者按照泵送剂标准进行检测时为390kg/m3。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对其掺量的依赖性很大,且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 这种依赖性更大。
而另一方面, 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保水性与减水剂掺量关系也很大。
举个例子, 某种聚羧酸系减水剂( PCA, 浓度20%) , 在胶凝材料用量分别为330、380、440 和550kg/m3 的混凝土中,“减水率”的变化可知,在胶凝材料用量相同的情况下,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与掺量的关系, 总的来说是随着减水剂掺量增加而增大, 但也经常出现例外, 即到了一定掺量后甚至出现随掺量增加, 减水效果反而“降低”的现象, 这并不是说掺量增加其减水作用反而下降了, 而是因为此时混凝土出现严重的泌水现象, 混凝土拌合料板结, 流动性难以用坍落度法反映。
为保证本厂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的检测结果全部达标, 送检时指定的产品掺量就不能过高。
所以说,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上反映的只是一些基本的数据, 某种产品的应用效果要以工程实际的试验结果为准。
2.3 所配制的凝土拌合物的性能对用水量十分敏感反映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指标通常有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并不总是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目前在实际试验时我们通常还用到严重露石起堆、严重泌水、发散和起堆扒底等概念来更形象地描述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采用大多数聚羧酸系减水剂制备的混凝土拌合物, 其性状对用水量十分敏感。
有时用水量只增加( 1~3) kg/m3, 混凝土拌合物便立刻严重泌水, 采用这种拌合物绝对无法保证浇筑体的均匀性, 而易导致结构物表面出现麻面、起砂、孔洞等难以接受的缺陷, 且结构体强度和耐久性严重下降。
2.4 所配制的大流动性混凝土容易分层离析大部分情况下, 采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大流动性混凝土, 即使减水剂掺量、用水量控制都是最佳的, 混凝土拌合物也不泌水, 但却非常容易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具体的表现是粗集料全部下沉, 而砂浆或净浆位于集料的上部。
采用这种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浇筑, 即使不振动, 分层、离析也明显存在。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掺加这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在流动性较大时, 浆体的粘度急剧减小所致。
适当复配增稠组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 而且复配增稠组分往往导致减水效果严重降低的反作用。
2.5 与其它品种减水剂的相溶性很差, 甚至无叠加的作用效果搅拌站反映, 过去制备混凝土时, 可随意更换泵送剂品种,也不会出现混凝土拌合物性状与试验室结果相差很悬殊的现象, 更不会出现混凝土拌合物性状的突变, 但自从本搅拌站开始根据用户需要制备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后, 就经常出现一些令人十分费解的问题: 设备中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严重偏离预先的试验结果, 有时加水量已经很大, 混凝土仍然很干涩, 有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比掺加普通泵送剂的还快, 有时混凝土拌合物根本无法卸料, 而取样测得的混凝土试件强度则更低。
我们都知道, 传统的减水剂, 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密胺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以及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 完全可以任何比例复合掺加, 以满足不同工程的特殊配制要求, 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性。
这些减水剂复配使用都能得到叠加的( 大多数情况下优于单掺) 使用效果, 且这些减水剂的溶液都可以互溶( 除了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互溶产生部分沉淀但并不影响使用效果外) 。
但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它品种减水剂复合使用, 却不易得到叠加的效果, 且聚羧酸系减水剂溶液与其它品种减水剂溶液的互溶性本身就很差。
下面是笔者针对该问题进行试验的结果:( 1) 从溶液的互溶性来看, 实际工程中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密胺系减水剂或脂肪族系减水剂溶液不能复配在一起掺加, 而不考虑复合使用效果的情况下, 聚羧酸系减水剂存在与木质素磺酸盐、萘系、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复配使用的可能。
( 2) 从复合掺加后的叠加效果来看, 聚羧酸系减水剂与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和脂肪族系减水剂存在复合掺加使用的可能性, 但由于聚羧酸系减水剂与脂肪族系减水剂不互溶, 实际上聚羧酸系减水剂只能与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进行复配。
这两点告诉我们: 首先, 如果要复配在一起使用的话, 聚羧酸系减水剂只能与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复配; 此外, 聚羧酸系减水剂对其它物质十分敏感, 如果掺加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碰到少量的萘系、密胺系或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或者是它们的复配产品, 都可能出现流动性变差、用水量急剧增加、流动性损失严重, 混凝土拌合物十分干涩甚至难以卸料等现象, 其最终的强度、耐久性将受到影响。
2.6 与常用改性组分的相容性较差由于目前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科研方面的投入较少, 大部分情况下, 科研工作的目标只在于进一步提高其塑化减水效果方面, 很难做到按照不同工程需要,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出分别具有不同缓凝/促凝效果、不引气或不同引气性、不同粘度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系列产品, 再加上工程中水泥、掺合料、集料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 外加剂生产供应者根据工程需要对自身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进行复配是在所难免的。
目前关于对减水剂的复配改性技术措施, 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对木质素磺酸盐系、萘系高效减水剂等传统减水剂改性措施的基础上的。
试验证明, 过去的改性技术措施并不一定适合于聚羧酸系减水剂, 如对萘系减水剂进行改性的缓凝成分中, 柠檬酸钠就不适合聚羧酸系减水剂, 它不仅起不到缓凝作用, 反而有可能促凝, 且柠檬酸钠溶液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互溶性也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