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________的转喻和带着沉思特征的抒情。
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________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
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________,黑暗中很可能踩空。
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的分寸感。
A. 浮光掠影侃侃而谈牛刀小试少年老成B. 蜻蜓点水式娓娓道来投石问路日臻成熟C. 浮光掠影娓娓道来牛刀小试日臻成熟D. 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投石问路少年老成 2. 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 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C. 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
” D. “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以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
3. 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⑥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A. ④⑤①③⑥②B. ⑤④⑥③①②C. ④⑤①⑥③②D. ⑤④①③⑥②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傅国涌在其演讲《民国教育的花开花落》中说:我觉得民国的教育是成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不仅享受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最优秀的文化,同时能享受来自全球的最优质的那些资源,这就是民国时代曾经做到的。
常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常州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附答案分析常州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挨次填入词语,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莎士比亚说:“富裕升平饲养胆小鬼,坚苦是意志之母。
”但生为现代人,既不可以________,沦为物质的奴仆,也不可认为了理想不管生计,如何选择一个精神与物质都不困穷的场面,不________,能有安身之所,保持生计,进一步追求精神的富裕,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________的尺度。
A. 胡里胡涂花天酒地安贫乐道B.无所作为锦衣玉食安贫乐道C. 无所作为花天酒地安家乐业D.胡里胡涂锦衣玉食安家乐业2.以下各句中,运用了同样修辞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① 越是烦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滋味,变化气质。
在生计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
② 在公演完自我介绍环节,杨超越忽然表示要为粉丝再清唱一遍。
结果这一清唱,唱出了一个大型车祸现场!③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洁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协力,垃圾分类远景可期。
④ 山谷轻轻推开燠热的晚云与水气,合时让蝉声鸟声浮升上来,次序熔解在迷幻的暮色中。
山里的傍晚,竟不是想象中那样安静。
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挨次填入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太阳太崇敬尊严了,它只能垂顾保育隶属于大自然的万物,无暇及于人为的事物,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何?由于日光能深入,月光灯光只照在事物的浮面,不只不裸露它们的短处,反而替它们加了一层光彩,蒙了一层轻纱,日光给人清楚的理解,但是它把想象围住了。
① 在日光中只感觉陈腐破敝② 在灯光下显得娇艳欲滴的佳人③ 在日光中每见得脂粉狼藉④ 在月光下显得神奇艳异的装修⑤ 在日光中只感觉荒唐可笑⑥ 在模糊中显得古色古香的点缀A. ②⑤④③⑥①B. ④⑤⑥③②①C. ⑥①④⑤②③D. ⑥⑤④③②①4. 以下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以上仅是鄙人的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感谢各位的倾听。
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科学技术不仅达到中国历史以来的顶峰,也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如活字印刷术方便了思想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使用于军事等,其中也包括造船业的空前发展。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和海上贸易空前繁荣,这一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成为推动造船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商业力量也对造船业的兴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科举制度、儒道哲学和思维方式等常被学界视为束缚科技发展的因素。
但如同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所言,“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式社会秩序在早期阶段是有利于应用科学发展的”,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精神气质以许多方式帮助了应用科学,如激励发明就是中央集权官僚机构的做法。
宋代造船,不论是船舶数量的剧增,还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国家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山东中学联盟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漕船和战船制造需要,宋代使用了船模放样技术,即将规定的船舶制成船样,发放各船场依样放大制造。
这只有在官府统一管理的高度组织化的船场系统中才能有效推行。
公元984年,乔维岳主持制造了中国第一座运河水闸;之后,宋朝在淮南运河和浙西运河逐步推行改堰为闸,大大提高了运河的通航能力。
船闸的修造和运行成本很高,而且需要严格管理的维护人员和启闭制度,靠民间力量难以完成。
另外,船坞为大中型船只维修提供了方便,而船坞造价高昂,非官府不能营办。
国家力量在造船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南宋车船就是一例。
山东省威海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先锋文学也叫“形式主义的美学”,具有很强的辩识度。
看先锋文学,大概读三百字就知道了:它们对语言的讲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B.伴随着严重雾霾和生态失衡,生态问责的舆论趋势已经形成,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决策模式己成为众矢之的。
C.字斟句酌是阅读文本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多年来语文教学急功尽利,往往贪图教学节奏而忽略了对文本的解读。
D.专家认为,专利法修定草案的推出对于违规行为有一定的震摄作用,但是相应的维权流程还应该简化。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专家预言,未来一半左右的自主品牌将消失。
“淘汰是必然的,”周勇对记者表示,“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多达二三十家,未来的淘汰重组将无可避免。
”B.在第28个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对“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提出高度赞扬,并向北京市政府颁发了《世界无烟日奖》。
C.非行政许可审批是何时出现的,它给老百姓生活设置了怎样的障碍?近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D.参考诸多专家学者在写作教学方面的见解,该作者在文中拎出三条线索:内容、文体、技法,构成编写中学写作教程的三个维度。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此事的真正“看点”,不是公职人员“脱岗追星”______恶劣的社会影响,而是公民个人隐私的泄露以及社会法治意识的淡薄。
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之一,( )。
1946年,程开甲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求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M·玻恩。
四年后,他婉拒了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了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了 的中国,开启了报效祖国的漫长征程。
1960年,为了国家需要,程开甲 奔赴罗布泊,在条件艰苦的西北大漠开启了中国核武器研究,自此程开甲在学术界 20多年。
20年中,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工程施工、场区内外安全以及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程开甲带领团队研制的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
有关资料记载,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数据,而中国首次核试验中97%的测试仪器记录数据完整、准确。
这其中,程开甲 。
程开甲院士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斯人已逝,但其爱国奉献的精神依然会感召后辈。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程开甲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核司令” B .程开甲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人们因此称他为中国“核司令” C .程开甲的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因此人们称他为中国“核司令” D .程开甲的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因此他也被人称为中国“核司令”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清二白 义无反顾 隐姓埋名 功德无量B .一穷二白 义不容辞 隐名埋名 功不可没C .一清二白 义不容辞 销声匿迹 功德无量D .一穷二白 义无反顾 销声匿迹 功不可没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核试验场地选址、工程施工、场区内外安全以及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B .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工程施工、场区内外安全以及方案制定等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C .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D .他带领团队解决了一系列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难题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意,是所有优秀艺术的共同特征。
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戏剧等,其本质都是诗,或者说,都是充满诗意的。
读完莫美的小小说集——《印象》,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加鲜明。
我相信,荚美在创作每一篇小小说的时候,一定是作为一首首诗在写的;否则,是难以如此诗意盎然的。
这种诗意,最直接的感觉是来自他的语言。
莫美小小说的语言,以质朴简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见长,不雕饰、不做作、不隐晦,娓娓道来,在舒缓散淡的叙述中,使作品体现出一种诗化的特色,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意境,展現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
如《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中的“夕阳西沉,红霞满天”“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压耙带泥″“抽了老黄牛一鞭”等语句反复出现,如同《诗经》的“一叹三唱”,韵味十足。
有的本身就是一首诗,如《温海垂钓》中对温海迷人景色的描写:“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湖水自然澄澈,颜色多变,春湛蓝,夏碧绿,秋斑驳,冬苍翠……”就是一首山水诗。
这种诗意,骨子里来自于作者对历史、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谭谈说:“莫美先生不以人云亦云、芸芸众生眼中的‘美’为审美标准,这种‘莫美’的文学价值追求,值得称道。
”像经典名篇《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就饱含着作者对“三农”问题、人的自我认识和觉醒等主题的现实追问和哲学思量,不但深刻,而且显示出“多义多解的长篇气象”。
像《温海垂钓》《赵老请客》等,在看似散淡的叙述中,寄寓对政治、社会、人生等的深度思考和表达。
这比那种注重情节起伏曲折的写法更见功力。
莫美还善于在小小说中巧妙运用象征这种极易产生诗意的手法,如《路》《汉子》等,完全可以当做充满象征意味和哲理思考的散文诗来读。
这种诗意,得益于对人物的生动塑造。
一些小小说作者,受小小说文体限制,往往注重故事的出奇出新,叙述的千回百转,而忽略对人物的塑造。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五地六校”合作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四题,共150分,共5页。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
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
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
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
”边疆治理尽管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根本性转变,国家的边疆构架也随之而进行了调整。
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传统并未根本性地改变,“族际主义”的取向仍然在延续甚至得到强化。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族际关系中的矛盾仍然是突出而典型的边疆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同时还与其他的边疆问题纠缠在一起,并影响着其他边疆问题的解决。
于是,处理族际关系问题成为了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以来,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传统的陆地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
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目标的改变,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于传统的文化属性,而且还在继续增强。
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的忽视会影响到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战略的定位。
另一方面,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已经从传统的边缘地带凸显成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其支撑国家的对外战略、地缘政治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作用日渐突出。
因此,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
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把陆地边疆界定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地区”的思维和定位,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改变传统的以解决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为主要内容的做法,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重于解决这个特殊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在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会在陆地边疆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山东省各地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古诗鉴赏专题烟台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①纳兰性德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②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注】①写此词时,与纳兰性德相知相守的妻子卢氏已离开人世。
②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处代指书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点滴芭蕉”细处落笔,营造出凄凉、孤独、忧愁的浓郁氛围,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B.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
C.“幽窗冷雨一灯孤”与汤显祖的“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意境相似,感情相近。
D.作者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词,语言简净,写出了雨夜怀人时的心碎与无奈,感人至深。
15.“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德州期末5.(9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
上都,指都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古代服兵役劳役或因公外出都叫“行役”,“鼓鼙”泛指战争,首联是指战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要回去了。
B.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沿途风景优美,洞庭与武陵水陆并举,“移”与“出”两个动词写出了裴侍御行程的轻快。
C.“离魂”指分离的愁绪,“别梦”指离别后的思念之梦,“关西”借指长安,尾联将送行化实为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裴侍御离开后的行踪和所见景色,用语平淡,但诗味浓郁,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
(2)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有没有法治传统?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研究中国自己的法治道路,很多人会想到这个问题。
如果按照我们现代人对法治的理解,我国古代立法、司法实践算不算法治文明,与我们当代的法治实践有何关系,能否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益借鉴?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一些人认为,法治是舶来的概念,我国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虽然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法家思想家,他们的学说理论对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产生过巨大推动作用,但不少人还是认为,法家的法是刑法,法家只有刑法之治。
这样的看法有其道理,不过也有过于简单之嫌。
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认真听听法家的话语。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等等,这些都是法家对其基本“法治”思想的表达。
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法家思想占据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著称,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
法家的“法治”思想产生于我国古代发生社会巨变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下,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变法。
概括而言,法家的“法治”思想试图改变之前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并着手在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国家之间尽可能建立起某种权利义务关系,并以此为联结、以地缘范围为依据建立起国家。
国家不再是诸侯贵族的血缘联合,法律使得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整合基础。
法家的法是国家制定的成文法。
这有别于以往古老社会的习惯或者不公开、不外传、只在统治者内部代代相承的治国典则。
这种法律是用老百姓容易明白的文字写成的,写成以后是公布的,以普遍规则的形式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结果。
这些法律公布以后,一方面使民众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预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约束官吏,使其不能轻易违背法律而任意侵害老百姓,否则统治者就会丧失威信。
在法家看来,法律如果没有信誉就无法得到执行。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才能更好发挥法作为有效治理工具的作用。
可以看出,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种治国理论,强调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君主是否仁德,而在于法律制度。
可以说,将法律视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将“法治”视为一种治国的基本方法,是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质内涵。
不过,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我们今天来看,仍然属于古典的法治,所以不能直接移植过来为我们所用。
今天我们借鉴传统法律文化,必须加以改造,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但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包括科学借鉴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从而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摘编自武树臣《听法家如是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我国古代是否有法治思想和法治传统,学术界存在着一边倒的否定声音。
B.法家提倡奖惩分明,不论身份高低贵贱或者情感亲疏远近都要按照法律行事。
C.法家以地缘范围为依据建立起了国家,改变了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
D.在法家看来,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既取决于君主的品德,又取决于法律制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法家的相关言论否定了学术界对法家及法治思想的简单而偏颇的认识。
B.文章以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证明了中国古代有法治思想,也有先进的法治文明。
C.文章借用法家治国的法治思想,采用归谬法阐释了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质内涵。
D.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论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治国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借鉴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家的法治理论丰富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B.要让法律更好地发挥治理工具的作用,就要君臣官民遵纪守法,让统治者树立威信。
C.法家的法律对官吏和百姓均有约束力,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支撑。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要吸收借鉴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我的“自白书”快夜里十点钟了。
终于印完了最后一页。
这期《挺近报》,消息很重要,收复延安的战报,有五页,一共是两千五百份,他还得赶快工作,才清理得完。
他相信,收复延安的胜利,一定会给群众带来最大的鼓舞,给还在妄想扩大军火生产的敌人以最沉重的打击。
隔壁,从寝室里传来了杂沓的脚步声。
接着,就听到妈妈慌张的声音:“成岗不在家,钥匙他带走了!”妈妈的声音很大。
她从来没有这样大声讲过话。
大概是希望让儿子听到。
成岗一惊,突然站起来。
他明白这是出现了敌人!在这时候,要想保全印刷机关和印刷品,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逃命,也许可能,但他不能这样,也根本不想这样。
此刻他需要作的,是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能让来找自己的同志和党的组织受到任何损失!他立刻拉开夜里用来遮灯光的窗帘,然后轻轻推开了窗户,把一把经常放在储藏室里备用的扫帚,小心地挂到窗口外面的那颗钉子上去——有了这个暗号,来找他的同志,远远地就可以发现危险的警号,不会再进厂里来。
挂好扫帚以后,他放心了一些,危险再不能威胁党和同志们了。
他回头看看,决定在敌人破门以前离开。
可是,不能把党的文件留给敌人,他转回身来,又把《挺进报》全部捆成一捆,挟着报纸,纵身跳上窗台,想从楼口跳下去。
只要跳下去了,两分钟以后,就可以躲进工人宿舍,敌人再也找不到他了。
“站住!”“不许动!”喝叫声从四面传来。
晚了。
工厂已经被包围,楼底下布满了特务。
成岗只好退下窗台。
这时,小门已被猛力击破。
成岗转过身来,几支手枪对准他的胸膛。
“哈哈,你是成岗,许云峰的交通员‘同志’?”成岗咬着牙,没有讲话。
一个特务冲过来,死力夺下成岗挟着的《挺进报》。
“这是什么?啊,《挺进报》!”特务根据叛徒甫志高讲的材料,只知道成岗是许云峰过去的交通员,却没有想到,在这里竟侥幸地找到了《挺进报》。
“啊,《挺进报》找到了!”几个疯狂的匪徒,不约而同地叫嚣起来。
“许云峰,成岗,只要有一个开口就好。
”徐鹏飞暗自说着。
审讯就要开始,和共产党的重要人物立刻要见面,他希望侥幸,却又感到怯惧,怀着可恼的担心。
徐鹏飞斜靠着转椅,侧对审讯台,沉默着,一言不发。
他护制着脑海里翻腾着的成功与失败、兴奋与绝望的种种幻觉,尽力集中思路,准备应付即将出现的决战。
一个步履从容的人,出现在侦讯室里,正直的目光,沉毅地扫过全室。
徐鹏飞侧坐在转椅上,一动也不动,只斜眼望了望来人的镇定神情:高高的前额上,深刻着几道皱纹,象征着性格的顽强。
清癯的脸膛上,除了一副旁若无人的,钢铁似的眼神而外,看不出丝毫动静。
厚厚的嘴唇微闭着,大的嘴角上,带着一丝冷淡的嘲笑。
“我们知道你的一切!”徐鹏飞猛然旋动转椅,挺直身体正对着对方。
“你是重庆地下党的重要负责人—一许云峰。
”许云峰知道,面对着的就是西南地区的特务头子。
从他那貌似骄横却又目光不定的神情里,从他面似从容却又紧握两拳的动作里,许云峰看出对方内心的空虚和渺茫…徐鹏飞霍然站起,在强光中走向前去。
对面墙壁上一道沉重的铁门,吱吱地向两边敞开,更强烈的灯光,从铁门外面的刑讯室猛射出来。
浓烈的血腥味,一阵阵弥漫过来,扑进许云峰的鼻孔。
敞开的刑讯室里寂静无声,寒光四射,冷气袭人。
冰冷的水泥磨石地面上,横躺着一具血肉模糊的躯体,脚上还钉着一副沉重的铁镣。
鲜红的血水,正从那一动也不动的肉体上往水泥地面滴落几个胸前露出黑毛的人影,提着带血的皮鞭,把一件黄皮茄克掷向那毫无知觉的躯体,突然发出一阵令人心悸的狞笑。
惨白的灯光下,徐鹏飞用烟头指了指地上的肉体:“这个人,你也许认识?看吧!你过去的交通员,厂长成岗!”啊,成岗?成岗被捕了?这么说,卑劣的叛徒竞抢在前面了!许云峰扑上前去,从血泊中,把血肉模糊的成岗,紧紧抱在怀里。
他轻轻扶起成岗低垂的头,凝视着那失去知觉的面孔,拨开那绺盖住眼睛的头发,擦掉苍白面颊上的鲜血。
一阵心如刀割的绞痛,顿时使许云热泪盈眶…徐鹏飞声调一变,厉声说道:“你们应该明白,现在能掌握你们命运的人,不是你们,而是我!为了自己,你们应当想想……我不需要你们履行任何手续,不需要任何代价,只要一纸自白书,就可以立即改变你们的处境!成岗忘却了周身的创痛,滴着鲜血,拖着脚上的铁,一步步迎着敌人的通视,走向准备好纸笔的桌前。
他的日光象利剑一样扫过全室,统缓伸出流血的手,提起笔来,毫不犹豫地写下了几个大字:我的自白书。
他沉思了一下,很不喜欢“自白书”这样的字,立刻蘸饱了墨,把笔一挥,在已经写下的几个字的前后,添上引号,变成:我的“自白书几个墨迹饱满的字,布满了一整张纸。
成岗的胸脯起伏着,再也无法抑制那烈火一样的感情,他率性扔开了笔,冲着敌人高声朗诵起来: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撩,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节选自罗广城杨益言《红岩》第七、八、九章) 【相关链接】①成岗人物原型陈然。
陈然烈士1923年12月出生。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7月参加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样、印刷和发行工作。
1948年4月在工作间被捕,先后关押重庆军统集中营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
1949年12月28日在重庆大刑场被公开枪杀,壮烈牺牲。
牺牲时年仅26岁。
②罗广诚(1924-1967),四川成都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和统战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
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将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
③杨益言(925-2017),四川武胜人。
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参加学生运动。
1948年8月被捕因禁于重庆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