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体态语是指借助表情和形体动作来表达意思的一种非语言表达形式。
它主要包括表情语、微笑语、目光语、首语、手语、姿态语、界域语等。
体态语是一种独立性的副语言,可以不用依附语言形式而存在,也可以有效地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或者防止因语言表达而带来的误解。
体态语的使用和不同体态语所蕴含的意义可能因交际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一个人的坐姿、站姿和说话时的动作都包含着他的修养、性格、社会地位等隐形信息。
例如,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可以从他们的坐姿和站姿推测出来。
在中国,下级与上级、年幼者与年长者面对面交谈时,前者往往是欠身前坐或站着,以示礼貌.而后者通常是坐着,有时身体往后仰,以示地位和尊严。
体态语还有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体态语经长年累月的使用世代相传,该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风尚甚至思维方式都会反映在体态语当中。
同一体态语在不同的民族可能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在生活中也常常会有跟外国文化交流的时候,这需要我们运用好体态语。
如美国人常伸出舌头表示对对方的蔑视,中国藏族人则以此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礼貌,而中国汉族人则以此表示惊愕。
又如一些文化中人们用点头表示同意,用摇头表示不同意,但希腊人用摇头表示Yes,表示No时则用面部向前,头部向后仰的动作来表示。
体态语的民族性还表现在:用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时,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体态语表达方式。
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等含义时,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或摆手,而英美国家人士则喜欢耸肩。
生活中身体为了迎合当时的情景而不自觉地发出的体态语言。
如遇到尴尬的场面拉拉衣角,东张西望以掩饰心理的不安,谈话时身体尽力前倾以求听得更清楚。
有些心理学家把人类体态语的适应性行为分为三种:A自我适应性:这类动作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情绪不稳时搓手、抓挠,想问题时用手拍脑门和摸下巴等。
略论体态语及其应用

略论体态语及其应用
体态语是指人类通过身体姿势、姿势、动作、表情等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
它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睛语言等。
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在面对面交往中,体态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思想和情感,提高沟通效率。
在商务交往中,体态语也有重要应用。
如在谈判中,通过正确的体态语可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提高谈判成功率。
在演讲和表演中,体态语也有重要应用。
如通过正确的体态语可以增强演讲和表演的效果,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讨论体态语及其应用,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也有重要应用。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观察客户的体态语来了解客户的情绪和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体态语也可以用来识别欺骗和谎言。
例如,某些体态语,如非语言暗示和非语言行为可能暴
露欺骗和谎言。
总之, 体态语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思想和情感,提高人际交往效率,在商务、演讲、心理咨询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体态语

体态语词语:体态语注音:tǐ tài yǔ英文:body language释义:又称“肢体语言”。
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
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
也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一个图像符号系统,常被认为是辨别说话人内心世界的主要根据,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的交际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符号。
但又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
如在印度,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
体态语的概述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的不计其数的话。
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身体语言──体态语。
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的可视化(有的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
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的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
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
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
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人类的体态语具有一定的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的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有效交流。
然而,共性的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的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的,根植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的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就产生了。
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体态语的差异而产生误解。
体态语特征和功能体态语虽然是一种无声语言,但它同有声语言一样也具有明确的含义和表达功能,有时连有声语言也达不到其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仪态礼仪的重要性

仪态礼仪的重要性导语:仪态也叫仪姿、姿态,泛指人们身体所呈现出的各种姿态,它包括举止动作、神态表情和相对静止的体态。
人们的面部表情,体态变化,行、走、站、立、举手投足都可以表达思想感情。
仪态是表现个人修养的一面镜子,也是构成一个人外在美好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仪态显示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教养,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仪态又被称为体态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仪态礼仪的重要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气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标准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那么上进行人际交往,辞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根本的礼仪原那么:一是敬人的原那么;二是自律的原那么,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那么,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那么,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公关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人类文明与素养的表现,是人类必须遵循的三大标准之一(法律标准、道德标准、礼仪标准)。
礼仪包括“礼〞和“仪〞。
“礼〞即礼节、礼貌、礼俗;“仪〞即仪表、仪态、仪容、仪式。
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之间应具有的友善和得体的气度和风范;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交过程中礼尚往来的习惯或风气形式,它是文明礼貌的具体表达;礼俗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应遵循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禁忌。
什么是体态语

体态语非语言符号体态语,是指在交流中运用身体的变化,如表情、动作、体姿、身体空间距离等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辅助工具的非语言符号。
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运用体态语主要有四种功能:(1)辅助认识功能。
播音员主持人以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加深和强化信息的传递,如用眼神提醒重点、显露喜怒哀乐的态度或示意注视的方向,为观众提供理解节目的简易性和便捷性;(2)直观阐释功能。
传播信息时,辅以手势动作、道具演示,使语言信息更加形象化,有助于观众的理解;(3)沟通交流功能。
与观众、嘉宾、访谈对象交谈时的体态语透露出主持人内心的真实态度,对节目中的人际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审美观赏功能。
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诚挚的口光、微笑的面庞、潇洒大方的举止、神采奕奕的精神状态、和谐得体的衣装气韵,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还给人文化上、精神上美的享受。
基本概述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的不计其数的话。
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身体语言──体态语。
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的可视化(有的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
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的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
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
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
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人类的体态语具有一定的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的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有效交流。
然而,共性的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的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的,根植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的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就产生了。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摘要】:体态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能弥补社会交往中有声语言的不足,作用于人的视觉、触觉,多方面、多层次地辅助有声语言更好地表达人们的真实意图。
本文阐述体态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标志功能,从这两个方面来研究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体态语;社会功能;交际功能;标志功能体态语是指借助表情和形体动作来表达意思的一种非语言表达形式。
它主要包括表情语、微笑语、目光语、首语、手语、姿态语、界域语等。
体态语是一种独立性的副语言,可以不用依附语言形式而存在,也可以有效地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或者防止因语言表达而带来的误解。
体态语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关系。
一方面,体态语对于社会全体人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学术泰斗还是幼龄小孩,逗得遵守社会的体态语习惯,谁也不能垄断,谁也不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不为社会认可的体态语。
另一方面,不同的民族和时代又会有不同的体态语出现,或者是统一体态语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在保加利亚,人们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这和我们的习惯正好相反。
俄罗斯人在谈到自己时往往用大拇指指向自己的胸部,而日本人则将拇指指向自己的鼻子。
俄罗斯人将手抬到齐脖子的位置表示已经吃过饭了,而法国人则把手抬到嘴边接近鼻子的地方,我们中国人如果看到这样的动作,可能会产生误解,以为所吃的食物有异味。
欧洲人在叫出租车或示意让汽车停下来时,通常会手握拳、拇指朝上,但这种手势在中国人眼里是”顶刮刮”、”真棒”的意思,司机决然不会因此把车停下来。
体态语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交际功能,一是标志功能。
(一)体态语的交际功能一谈到人际交往,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语言,语言对于人际交往的确很重要。
但是如果把人际交往的手段和技巧仅仅归结为语言,那就太简单化了。
事实上,人们时常自觉不自觉地通过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接触方式、空间距离等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浅谈体态语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体态语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导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说话不是向对方传递信息的唯一途径,体态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态语又叫态式语.它是指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思想感情的表情、姿态、动作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体态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妙处,只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演讲,以及求职方面。
一、人际关系中的如鱼得水大学是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环节,在这里,我们除了学习以外,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起良好的人脉网也是很重要的。
在一个新环境里,能否较早地适应往往对以后在这个圈子生活的状态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初入大学时,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虽然有着共同的语言,但由于各地方言的影响带着不同的口音,听起来是没什么障碍,但总有一种相对陌生,不舒服的感觉。
这时日常生活中的体态语便发挥了它的作用,简单实际的动作让人感觉如在家般温馨,夸张幽默的表情则让人心头一松,这样不知不觉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填补了相互心中对这新人新事的不安,从而为自己的人际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与同学的关系外,大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自身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大学中,大多老师都会同时带几百个学生的一门课程,短短90分钟的时间不足以让老师认识到每个学生,也不足以让每个学生了解老师。
老师的任务是把课上完,一般不会主动询问某个学生是否不懂或是需要帮忙否。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感觉老师的距离远了,有问题也情愿自己花上几倍的时间去搞懂它,或是直接放在一边不理睬。
而有些学生则会主动去问老师然后把问题搞懂,在此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其他同学所不知道的学习资源,对自己的学习帮助颇大。
在大学的学习中,只掌握课内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如何获得更多知识呢?跟老师打好关系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二、演讲时的无声胜有声在这四年中,有些人蜕变成才,而有些人依旧默默无闻,无关乎能力问题,只是有些同学懂得抓住机会锻炼自己。
演讲,是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式,能否作出一场精彩的演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
谈幼儿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1 8 0
道 : “ 组织教学 活动 , 一 流的教师用 眼神 , 二 流 的教 师 用 语 言 ,
学过 程 中体 态 语 的 反馈 信 息 ,才 能 有 效 发 挥 教 师 体 态 语 在 教
学 中 的作 用 。 其 次 ,教 师要 充分 利 用 自己 的 体 态 语 言 调 节 幼 儿 的学 习 活动: 教学时善于用眼神巡视活动室 , 以 免 漏 掉 哪 一 个 角 落 的 幼 儿 。 当教 师 的 目光 和 幼儿 对 视 时 , 可 以给 幼 儿 一 种 “ 老 师 就
2 1 5 3 0 0 )
我们经常思考 , 怎 样 教 学 有 利 于 帮 助 幼 儿 在 自主 、 愉 快 的 气 氛 中获 得 知识 、 技能 , 满 足 幼 儿 终 身 发 展 需 要 呢 ? 日常 教 学 工作中。 我 以引导 幼儿 主动学 习为切人 点进 行探索 。 发 现 不 同 学 科 中借 助 体 态 语 这 一 教 育 手 段 进 行 教 学 , 让 幼 儿 的 视 觉 与听觉相结合 , 对 幼 儿 主 动学 习 、 获得知识 、 技 能 起 着 积 极 作用 。
三流 的教 师 施 以惩 罚 。” 这 真 切 地 道 出 了体 态 语 对 教 学 控 制 调 节 功 能 的重 要 作 用 。 教 师 的语 言 表 达 主要 是 调 动 孩 子 的 听 觉 .体 态 语 的 表 达 能更 多 地 调 动 幼 儿 的 视 觉 , 因而体态语 具有形象 、 生动、 鲜 明 的特 征 。 教 学过 程 中 , 恰 当 运 用体 态语 能激 发 与 引 导 孩 子 的 思 维及语 言 . 帮助幼儿准确掌握 知识 、 理解 内容 . 尤 其 幼 儿 不 容 易 理 解 的 内容 , 通 过体 态语 的 动 感 帮 助 、 加 深 幼 儿 的 理解 和 验 证 。体 态 语 教 学 具 体 形 象 , 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点 . 生 动 形 象 的动 作 使 幼 儿 的有 意 注 意 时 间更 长 久 ,有 助 于 强化 教学活动效果 。 四、 有 助 于情 感 的 交流 面 部 表 情 是 反 映 人 们 内心 情 感 的透 镜 ,运 用 面 部 表 情 可 以进 行 情 感 交 流 。 如 指 导 幼 儿 讲 故 事 , 讲到欢乐时容光焕发 、 眉 开 眼笑 : 表 达气愤时面色铁 青 、 横眉瞪 眼 ; 表 达 悲 伤 时 面 容 凄凄 、 眉 目低 垂 ; 表 达 蔑 视 时 嗤 之 以鼻 、 不屑一顾 , 等 等 。 启 发 幼 儿 回答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时 , 运用体态语 , 往 往 能 收 到 预 期 的 效 果 。 当教 师 提 出 一 个 问 题 后 , 许多幼儿没有进入思考 , 或 因 问题 较 难 幼 儿 一 时 难 以 回答 时 ,教 师 可 做 出思 考 这 个 问 题 的 表情 , 全 然不 顾 幼 儿 的存 在 而 自言 自语 。 实 际 上 。 这 时许 多 幼 儿 已随 着 教 师 的 思 考 进 入 了思 考 状 态 .又 随着 教 师 自言 自语 的启 发 找 到 了 问 题 的 答 案 。 在师生情感交流中 , 充 分 调 动 幼 儿 的感 官 . 帮助 幼 儿 在 自主 、 愉 快 的 气 氛 中获 得 知 识 、 技能 , 这 样 既 培 养 幼 儿 思 考 问 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又使 教学 活 动 顺 利 进 行 。严 肃 时 , 孩 子会 端 端 正 正 坐 在 位 子 上 听 我 讲 课 ; 下 课 了 我 会 和孩 子 一 起 游 戏 , 他们有 的拉我手 , 有 的摸我脸 , 更 有 调 皮的在我蹲着时爬到我背上“ 驮驼背” 。 每 当这 时 , 我 会 逐 一 抱 住他们 , 要 么刮他们的鼻子 , 要么 摸摸他们 的头 , 不 然 就 背 他 们转一圈……这时孩子们开心极 了, 他们围着我又蹦又 叫, 我 常 常 陶醉 在 这 种 浓 浓 的 亲 情 之 中 … … 可见 , 教师 的一颦一笑 , 甚 至 同 一 句 话 使 用 不 同 口气 , 都 牵动着孩子的喜怒哀乐。 多给孩子一份关爱 , 你 就 会 多 收 获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体态语是指借助表情和形体动作来表达意思的一种非语言表达形式。
它主要包括表情语、微笑语、目光语、首语、手语、姿态语、界域语等。
体态语是一种独立性的副语言,可以不用依附语言形式而存在,也可以有效地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或者防止因语言表达而带来的误解。
体态语的使用和不同体态语所蕴含的意义可能因交际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一个人的坐姿、站姿和说话时的动作都包含着他的修养、性格、社会地位等隐形信息。
例如,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可以从他们的坐姿和站姿推测出来。
在中国,下级与上级、年幼者与年长者面对面交谈时,前者往往是欠身前坐或站着,以示礼貌.而后者通
常是坐着,有时身体往后仰,以示地位和尊严。
体态语还有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体态语经长年累月的使用世代相传,该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风尚甚至思维方式都会反映在体态语当中。
同一体态语在不同的民族可能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在生活中也常常会有跟外国文化交流的时候,这需要我们运用好体态语。
如美国人常伸出舌头表示对对方的蔑视,中国藏族人则以此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礼貌,而中国汉族人则以此表示惊愕。
又如一些文化中人们用点头表示同意,用摇头表示不同意,但希腊人用摇头表示Yes,表示No时则用面部向前,头部向后仰的动作来表示。
体态语的民族性还表现在:用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时,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体态语表达方式。
例如,
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等含义时,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或摆手,而英美国家人士则喜欢耸肩。
生活中身体为了迎合当时的情景而不自觉地发出的体态语言。
如遇到尴尬的场面拉拉衣角,东张西望以掩饰心理的不安,谈话时身体尽力前倾以求听得更清楚。
有些心理学家把人类体态语的适应性行为分为三种:A自我适应性:这类动作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情绪不稳时搓手、抓挠,想问题时用手拍脑门和摸下巴等。
B 变换适应性:如进攻、退避、侵犯和攻击。
C客体适应性:这类动作涉及到物体的运用,如抽烟、喝酒、书法等,适应性动并不总是有意用于交际,但在交际场景中会有语言行为诱发。
在日常生活中体态语往往能强势功能,伴随言语行为通过手势身势以及表情来衬托话语的内容,加强表达的力量,起着补充、强调或确定的辅助功能。
例如在演讲中,演讲人必须配合以各种各样的动作来强调、描述、暗示和刻画,以增强演讲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效果。
再如老师在课堂上纠正你的拼写错误时,一边说“Mind your spelling”,一边用手敲打着讲台。
当我们给别人指路时,虽然口中说着“请沿这条路走”,但“这”的指示信息显然是不够的,此时手势所指的信息便强化、补充了言语信息。
很多体态语也是约定俗成的,象征性体态语往往属普通礼节,,这一类动作有清晰明确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不乏象征性体态语,如V型手势象征胜利,O 型手势象征好了没问题,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是,张开双臂表示欢迎,交叉双臂放在胸前表示袖手旁观。
握手也是一种象征性动作,表示问候、欢迎、显示亲近和愿意交往的意思。
在有些民族文化中,当别人给自己倒茶时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象征感谢。
在舞台上,戏剧演员和舞台剧演员等所作的手势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这大大方便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
正因为体态语的调节功能,尤其是自我调节功能,往往是说话人习惯性的下意识动作,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当体态信息和言语信息不一致时,人们会选择体态信息而非言不由衷的言语信息。
体态语这种否定所伴随言语信息真实性的功能即称为体态语的否定功能。
如一个第一次进行公众演讲的人,嘴里虽说“我不紧张”,但手脚和声音却在不停地颤抖,这就是对言语的否定。
语言有时可以说谎,但是体态语往往变现出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一些语言上的揣测,因为体态语可以透露出一些关键的信息。
正如语言研究一样,体态语的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体态语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情感的信息载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符号系统,在交际过程中它常常伴随并辅助语言传达信息,具有极强的交际语用功能。
在表达人们的思想情绪,如赞扬、不满、失望、无奈等情感时,体态语甚至比语言更优之,有如“无声胜有声”。
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体态语语言符号和语用功能的研究,揭示其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才能克服信息障碍,避免文化冲突,保证跨文化交际的畅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