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探讨

合集下载

自主创新:企业的地位与政府的作用

自主创新:企业的地位与政府的作用
业 发展 战 略 , 然 国家没 有明 文规定 , 虽 但人 们 习惯地 称 之 为“ 市场换技 术 ” 略 。所 谓 “ 战 市场 换 技 术 ” 战
术消化吸收比例太低 、 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仍然受 制于人 , 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
面对 口新 月异 的科 学 技术 变 革 , 面对 日益 强 化 的资
以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在装备制造业 、 信息产
业、 生物医药等关系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 中, 许
多核心技术仍依赖追踪 、 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 , 原始
创新能力 明显不足 , 因此要 在信息 、 生物、 海洋 、 纳 米、 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加强原始创新 , 占关系国计 抢 民生和国家安全 的前沿技术制高点 , 实现重大核心
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点跨越。二是要大力加强集成 创新能力 , 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 , 努力
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能力。二是国内科技人
才储备 已有相当基础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已达
30 20万人 , 发 人 员 总 数 达 15万 人 , 别 居 世 界 研 0 分
第一和第二 位⑧。三是部分城市的 自主创新能力 已 二 经达到较高水平 , 为我 国整体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积 累了经验。如深 圳市 20 0 4年 高 新技 术 产 品产值 36 27亿元, 中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达 到 15 其 83亿
党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 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 明确提 出 :把 增 强 自主创 新 能 力作 为 科 学 技术 “ 发展 的战 略基点 和 调 整产 、 构 、 变 增 长 方式 的 结 转 中心环 节 。 由此 可 见 , ” 中央 已经将 自主 创 新 提 升 到

政府如何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如何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如何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業作为我国自主创新活动的主体,需要政府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注重对企业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服务,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标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措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为当前和今后我国企业发展确立了新的战略基点和导向。

而目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已经影响到了企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一、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

虽然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桎梏,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上的自给率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费用普遍不足等;加上科技创新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导致企业的自主创新缺少应有的后劲。

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一种制度能力,它直接依赖于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的配套制度,因此要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必须发挥积极做用,大力推进相关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和完善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政府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在整个国家的创新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的倾斜,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采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及对策研究

政府采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及对策研究
的 自主 创 新 能 力 、提 高 企 业 的竞 争 力 。
政 府 采 购 是各 级 政 府 为 满 足 开 展 日常 政务 活 动 和 向社 会 提 供 公 共服 务 的需 要 使 用 财政 性 资 金 从 市 场 上 购买 工 程 、产 品和 劳 务 的 行 为 。 研 究 表 明 .政 府 影 响创 新 的最 重要 的途 径是 政 府 采 购 。
周 期 早 期 的 关 键 技 术 、共 性 技 术 , 以及 一 些 战略 性技 术 的 发展 ,
则 缺 少 明确 的政 策 指 引 。
4. 乏 系统 完 整 的激 励企 业 自主 创 新 的政 府 采 购政 策 。 在促 缺 进 与 国 家 利益 有 重 大 关 系 的 产业 技 术 进 步 和 新产 业 成 长 方 面 , 尚 未 形 成 更 为 积极 的政 府 采 购 配 套措 施 .使 得 政 府 采 购在 引导 和 支 持 自主 创 新 企 业 及 产 品 的组 织 实 施 环 节 缺少 可操 作 性 。 二 政 府 采 购 促 进 自主 创 新 的 作 用 1. 府采 购 可 以减 少 自主创 新 过 程 中 的不 确 定 性 . 分担 创 新 政
府 采 购 促 进 自主 创 新 的对 策建 议 。 [ 词 】政 府 采购 自主 创 新 关键 对 策研 究 三是提 高 因素 权 重和 加分 原则 。政 府 采购 的主 要 方式 为公开 招标 和 竞争性谈 判 ,在评 标时 , 不 同类 型的项 目采 取不 同的评标办法 。 四 对 是企 业 自主原 则 ,要 有利 于支 持企 业 成为 技术 创新 主体 .引导企 业 增加 科研 开发 投 入 扶持 中小 企 业的 技术 创新 活动 。 五是 直接 购 买 原则 ,政 府对于 一些特 殊 的产品 和服务 ,可 以采取 直接 购买 的原则 。 四 、 政府 采 购 促 进 自主 创 新 的对 策建 议 1. 变政府 直接投 资 方式 .在政 府采 购制 度 中明确鼓 励 自主创 改 新 的原 则 。针对 不 同的创 新 项 目 .通 过不 同的方式 引入竞 争 ,尤其 要注 重 通过 规范 的政 府采 购 方式 来促 进 自主创 新 。 以法律 形式 ,定 期 公 布采 购 的清 单 与数 量 针 对 不 同产 业 的特 点 .制定 具体 措 施 。 2 企 业应 增 强积 极 参 与政 府采 购 的意 识 。 企业 尤 其是 中小企 业 应 积极 地 、主 动 地 利 用扶 持 自主 创 新 的优 惠 政 策 来 为提 高 企 业

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经济发展推动者,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支持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首先,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是积极的。

政府通过提供财政资金、优惠税收政策和创新奖励等方式,可以激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财政资金的支持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等,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落地。

优惠税收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从而刺激企业的创新动力。

创新奖励措施可以鼓励企业进行重大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政府的支持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其次,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

政府的支持往往是基于政策和行政层面的安排,很难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创新的实际情况。

政府的支持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过度关注某些领域的创新而忽视其他领域的需求。

政府的创新政策也可能造成市场扭曲,给企业带来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过于依赖政府的支持,而不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和投入。

此外,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企业规模和产业类型的差异。

政府的支持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大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而中小型企业和传统产业则面临着支持不足的问题。

这种不平衡的支持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失衡,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因此,政府在支持企业创新能力时,需要更加注重公平性和全面性,确保各类企业都能够公平竞争和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政府的支持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政府的干预也可能带来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扭曲和不平衡发展等问题。

因此,政府在支持企业创新能力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企业实际情况和公平性,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企业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每一位企业家和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企业自主创新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竞争优势。

本文将从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拥有有效专利授权数达到187.6万件,居全球首位。

但专利质量和技术含量尚待提高。

除少数高科技行业外,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还处于跟随和仿制阶段。

过去,我国的自主创新主要依靠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技术。

这种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技术脱离产业应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等。

这给企业自主创新带来了诸多挑战。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原因企业自主创新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还涉及到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人才队伍等方面。

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

只有营造出一种鼓励创新、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文化氛围,才能有效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2.组织架构:企业自主创新需要清晰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保障。

创新团队应该设立在企业高层或创新中心之中,建立起明确的研发和决策机制,使得创新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人才队伍:优秀的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

企业应该注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在技术创新领域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三、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企业自主创新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对策。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对策:1.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激励。

2.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组织体系,制定创新的流程、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

3.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动行业内公司的积极性。

比如,加大研发补助、改善专利保护、提高知识产权变现效率等。

论政府对于自主创新的功能与作用

论政府对于自主创新的功能与作用

HU Cha —s e g ng h n ( at c o l f in x P mmi e , a c a g3 0 0 ,hn P ryS h o a g iC C Co oJ t e N n h n 3 0 3C ia) t
Ab t a t T a n h n t n li n v t n s a e y wo l e i e i b e c o c o si t e p t e e d n e o u o nr sr c : o l u c ai a n o ai t t g u d b n vt l h i e t l o o r a m h ah d p n e c f rc u t o y d wn o o e g e h oo y n o e h n e n t n lc mp t i e e s s e il e t h u r n n n i rss o n fr i n tc n lg ,a d t n a c a i a o e i v n s ,e p c al t d a wi t e c re tf a c a c i. o t yo l h i l i D e t r e al r n y t m al r ,i d p n e tin v t n s o l e d n n e h i u t n e f h oe u o ma k t i e a d s se f i e n e e d n n o ai h u d b o e u d rt e cr msa c s o e r ls o f u u o c t f g v r me t a d e tr r e .T e fr r i h rc e z d b h n t n l s se o n o ai n h c a n r a i gy o e n n n n ep s s h ome s c a a t r e y t e ai a y t m i n v t ,w ih h s i c e sn l i i o f o b c me p lc n i n n n rmoe n o ai n T e g v r me t a n r a i g y p a e a i g r l n i n v t n e o oiy e vr me t d p o td in v t . o a o h oe n n si c e sn l l y d a l d n oe i o a i h e n o c l r n o en n rc r me t u t e a d g v r me t o u e n . u p Ke o d : g v r me t i d p n e t n o ain la i g rl s f n to yW rs oe n n , n e e d n n v to , e d n o e , u cin i

如何理解政策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推动作用

如何理解政策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推动作用

如何理解政策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推动作用政策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理解政策的角度出发,探讨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推动作用。

一、政策的定义与重要性政策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或实施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措施的总称。

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目的在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的运行,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创新创业方面,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扶持政策的推出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1. 提供经济支持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例如,科技型企业创业团队可以享受创业贷款、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金融支持,这有助于降低创新创业的风险成本,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

2. 提供市场机会政府通过采购政策、创业园区建设等措施,为创新创业提供市场机会。

例如,在公共采购过程中优先选择符合创新需求的产品,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机会,促进其发展壮大。

3. 推动产学研结合政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

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了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创新创业的发展。

三、政策对创新创业的促进效果与案例分析1. 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手续等措施,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例如,国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化创业流程,提高创业成功率。

这些政策措施为创新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

2. 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发展政府通过建设孵化器和加速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和导师等全方位服务。

例如,成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场地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向优秀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成长。

3. 科技创新政策的引导政府通过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例如,国家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推动了科技创新的进步,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与促进作用

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与促进作用

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与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政府对企业的创新支持和促进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政府的角度来探讨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一、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税收政策,给予企业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

另外,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二、政府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资助高科技企业的创新。

政府还可以通过向银行提供贴息贷款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例如,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避免知识产权侵犯。

政府还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政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例如,政府可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政府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开拓国际市场。

五、政府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创新机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企业自主创新奖励基金,奖励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

政府还可以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经费支持。

六、政府为企业提供创新环境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创新环境,例如,政府可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提供先进的研发设备和实验室,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便利条件。

政府还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企业来到本地,提升本地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和促进作用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为企业提供创新环境等方式来支持和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探讨顾晓敏*[内容摘要] 企业自主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政府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处主体地位,政府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可以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政府 大中型企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我国经济目前还处于粗放型经济,资源消耗矛盾比较突出,因此用发展和创新来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的涵义1934年,约瑟夫 熊彼特就曾强调指出,使资本主义发动机启动并保持运转的基本动力来自新的消费品、新的生产或运输方式、新的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企业创造的产业组织的新力量。

创新是一个可以用多种方式理解的非常广泛的概念。

迈尔斯和马奎斯(M yers andM arquis)提供了一个比较综合的定义。

1!创新不是一个单独的行动而是相互关联的子过程的一个总过程。

它不仅仅是一个新创意的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新仪器的发明或一个新市场的开发。

创新是所有这些事物以一种整合的方式共同行动的过程。

而罗杰斯和休梅克(Rogers and Shoe m aker)将创新和目前流行的创意概念明确地加以区分, 2!他们认为:就人类的行为而言,一个创意用首次使用或发现以来的时间间隔来度量141社科探索*1!2! 顾晓敏,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S .M yers and D.G.M arqu is ,Su ccessf u l Industrial Innovati on:a S t udy of Factors U nderl y i ng Innovati on i n SelectedFir m s ,N ati ona lS ci en ce Foundati on,NSF ,W as h i ngton ,1969,p .17.E.Rogers and R .Shoe m aker ,C o mm un i cati on s of Innovati on s ,Free Press ,N e w York,1972,pp .21-39.的在客观上是否新颖并不重要,如果这个创意看起来确实是新颖而独特的,那么,它就是一个创新。

创意本身虽然有趣但它既不是发明又不是创新,它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思想或一些思想。

而理性思想转化为一件产品或流程的过程是一项发明,发明则需要和许多不同人的艰苦工作结合起来,将发明转化成提高公司业绩的商品。

加上这些后续的开发活动,整个过程才称为创新。

因此,笔者认为创新是创意、技术发明和商业开发的结合体。

因此,创新是创意的成功实施。

二、影响创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特征(一)宏观因素基于以上对创新概念的论述,创新牵涉到产业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但创新是否成功还取决于许多的内外部因素。

图1 影响创新的外部宏观因素上图描述了对创新进行成功管理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它说明不仅组织内部的职能互动是很重要的,而且与外部环境有关的职能互动也十分重要。

企业内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将不断与大学和其他企业内部的同行科学家就科学技术发展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而营销职能部门需要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及竞争对手互动,以理解顾客需要、为顾客提供产品。

经营计划和资深管理人员也同样与大量企业及其他外部机构,如政府部门、供应商和客户进行互动。

因此以上图示说明创新的关键是需要促进这些内部职能之间的互动和知识流动,同样重要的要促使创新成功还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有效沟通。

本文将讨论外部环境中的政府部门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142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总第58期)(二)微观特征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熊彼特(Joseph A.Schum peter)于1934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概念后, 3!它就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

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为创新必须依赖广泛的知识积累和发展。

创新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显著的作用,这已经被许多学者和专家所证实。

而影响创新的特征可归纳如下:(1)相关机构的建立;(2)企业家和金融家之间的关系;(3)社会对新事物、新发展的感知;(4)科学技术的普及;(5)科技和学术界与实业界的网络;(6)生产力和金融机构;(7)国家在适应和促进经济变革并且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一个创意的产生到技术开发成功和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不仅要求大量的资本投入以及科研与工程能力,更重要的是产业与公司的结构和组织如何根据市场信号来影响资本和知识投入的流动。

总而言之,∃内部的创新%要求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个广义的外部环境是指完整的经济学范畴,正如D icken(1998)所指出的, 4!∃技术是一个社会性和制度性深植的社会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创新不能与当地和全国、甚至是全球的背景情况割裂开来,也不能与政治和社会过程隔绝开,更不能与主要的经济趋势分割开。

西方科技的发展拉开了所谓∃工业化国家%和∃迟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差距。

∃迟工业化国家%一般指没有或仅有有限的本土技术开发能力的国家。

有些国家采取主要关注工业化战略努力缩小这种差距,例如日本,经过模仿,通过技术的传播、新技术的开发和发展自身能力的努力取得了经济的增长。

5!如此,始于模拟创新的发展周期后来为实现经济改革造就了一个创造性的广阔基础。

这个过程需要企业家和经营组织持续的努力以及国家倡导的一个合作架构。

除了职能的调整和再分配,国家必须通过对基础设施开发、技术能力形成以及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战略性干预发挥重大的作用。

三、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国际比较(一)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发展过程R &D(研究与发展)活动是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其中包括增加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它是科学技术活动的核心,也是自主创新的源泉。

一国自主创新的发展集中体现在R &D 经费的投入及R &D 活动的成效上。

143顾晓敏 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探讨3!4! 5!J .A.S chunpeter ,The Theory ofE cono m i c Devel op m en t ,H arvard Un i versit y Press ,Boston ,MA,1934,pp.10-56.P.D icken,G l ob al Sh i ft :T ransfor m i ng theW ord Econo m y ,Pau l Chapm an ,London,1998,pp.19-24.刘希宋、李玥:∀我国制造业基于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探讨#,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10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总第58期)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R&D经费投入逐年上升,R&D经费投入占GDP比例也逐年提高,这说明自主创新已经被我国政府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议题之上。

国内广大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更是积极投身于R&D事业,努力打造自主品牌。

下面这张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年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表1 我国R&D费用支出总额及其与GDP的比值(2001-2005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R&D经费(亿元)1042.51287.61539.61966.32450.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0.951.071.131.231.34注: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网∀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汇报#整理而成虽然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最近几年我国的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直线上升,然而按照国际惯例,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为2%是∃创新驱动%的标志之一,而这一比例在我国的最大值也只有1.34%,可见我国的创新水平远未达到国际水平,自主创新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然,这其中还存在着地域的差异。

在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广东等,自主创新的力度甚至超出了国际平均水平,而在西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则少之甚少。

以上海为例,2003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全市GDP的比例就已超过2%,为2.06%,2004年这一比例增加到2.29%,2005年这一比例又跃上一个新台阶,达到2.34%。

(二)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R&D投入的比较近十年来,我国的R&D经费支出额一直稳步增长,R&D投入强度也在逐步提高,然而和世界上一些R&D高投入国如芬兰、日本、韩国等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笔者选取了2001-2005年之间我国和世界一些主要国家R&D投入情况加以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世界主要国家R&D经费支出总额及其与GDP的比例(2001-2005年)R&D经费支出(亿美元)与GDP的比例(%)国家2001200220032004200520012002200320042005中国125.95155.56186.01237.57298.980.951.071.131.231.34奥地利39.3144.0956.4165.1871.932.032.122.212.232.36丹麦38.3143.6154.7660.8463.332.392.512.562.482.44芬兰41.3345.4656.4965.2368.073.383.363.433.463.48法国294.29324.95390.16441.22452.622.202.232.172.142.13144顾晓敏 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探讨R&D经费支出(亿美元)与GDP的比例(%)国家2001200220032004200520012002200320042005德国465.34502.22615.54685.59700.842.462.492.522.502.51日本1278.941240.271352.801458.763.073.183.203.18韩国124.79138.48160.02193.70235.872.592.532.632.852.99罗马尼亚1.581.742.302.920.390.380.390.39俄罗斯36.0943.0755.3468.0481.591.181.251.281.161.07南非8.7113.3318.590.730.800.87巴西50.4843.6048.9555.980.990.950.970.93印度37.4336.920.850.80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度数据#2006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政府对R&D投入的重视加深,我国R&D投入强度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和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