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16日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16日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16日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共27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解析(×)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

4.学生不按教师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作业,这是一种失德行为。( )

5.在幼儿园教学中,为了体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主动为幼儿选择游戏和课程。( )

6.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制约着师生的教学行为。( )

7.从总体来看,人的发展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建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

8.任何教学活动都会受到一定价值观的制约,体现出一种价值的指引性。( )

9.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

10.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学校中每一样工作、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

11.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12.人本主义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心理疾患者能自由地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 )

13.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而采用的适应性教学,其追求的是维持学生学业上的平等。( )

14.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解释,整合就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

15.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儿童道德先要教他们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1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

17.通过对原则的演绎、推广和应用而确认某特殊事例隶属于该原则之内,该种学习即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上位学习。( )

18.在人际交往中关注他人的言行举止,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调整自己言行的认知类型属于场依存型。( )

19.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就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

20.概括化理论强调学习者发现学习任务中共同成分的重要性。( )

21.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

22.学生在课堂上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在课外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

23.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

24.在我国,凡是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非有特殊规定。一经公布施行,就在我国的全部领域内发生效力。( )

25.张老师因上课连续迟到,学校依据相关规章制度给予其记过处分,并停发半年绩效工资。张老师不服处理结果。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张老师的申诉不符合非诉讼的申诉制度,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不予受理。( )

26.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

2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伴随教师一生。( )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体现了教育的( )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B.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C.优越的社会制度保障教育的提高社会效益

D.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国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3.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这体现的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自我决定论

4.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是( )

①主张国家利益至上②反对将人置于次要地位

③主张个人造就自己④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

⑤忽视个人的责任承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体现了知识具有( )

A.认识价值

B.能力价值

C.陶冶价值

D.实践价值

6.以下选项不属于经验主义课程论观点的是( )

A.课程组织应心理学化

B.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C.课程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生活的范围

D.课程应给儿童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

7.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娱活动小组、公益活动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等是( )

A.积极型正式组织

B.消极型正式组织

C.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D.消极型非正式组织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新课程带来的教学观的变革?( )

A.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B.从理论学习转向重实践操作

C.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D.从以教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9.“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反应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10.课程内容组织中,虽强调保护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念,并把行为与所学课程内容统一起来,这体现了课程逻辑规则的(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发展性

11.蒸汽时代要求工人具有初等教育水平,电气生产时代要求工人具有中等教育水平,自动化时代要求工人具有高中和专科以上水平。这说明影响教育培养规格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政治经济制度

12.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 )

①合作者②控制者③支配者④管理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阿亮痴迷网络无法自拔,李老师找阿亮谈心,聊互联网和比尔·盖茨,并肯定他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借此了解了阿亮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转变了阿亮。李老师的做法最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疏导原则

B.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C.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4.烹调、园艺等内容属于“杜威学校”哪一类课程的内容?( )

A.艺术类

B.语言社交类

C.研究探索类

D.手工制作类

15.以下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教育策略具有指向性

B.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方法的执行

C.不同的教学策略只能解决不同的教学问题

D.教学策略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教学理论问题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的是( )

A.教育过程即历史文化过程

B.师生关系中以教师为中心

C.教学过程与生活过程合一

D.课程组织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17.卢梭在《爱弥儿》中所秉持的教育思想属于( )

A.实用主义

B.自然主义

C.现实主义

D.后现代主义

1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教育特点的是( )

A.开放性

B.多样性

C.融合性

D.先导性

1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建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制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D.形了正确的班级舆论氛围

20.“身教重于言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境陶冶法

D.实践锻炼法

21.某老师在作经验交流时,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那么这位老师更多地受以下哪种学习的影响?( )

A.联结学习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以下关于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感觉记忆的时间短、容量小

B.长时记忆的时间长、容量大

C.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有意识成分是不同的

D.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是不同的

23.某学生的成就动机不强,老师想提高其动机,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诱因价值

B.增加练习强度

C.提高学生的成就需要

D.提高学生期望水平

24.在历史课上,同学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起源、发展、结果等知识,按照知识的分类,这属于( )

①陈述性知识②程序性知识③直接经验④间接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感知力强,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人写作能力强。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6.两三岁的儿童常常会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任务,例如吃饭、穿衣等等,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儿童提供这样的机会,即使他们失败也不需要责备,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勤奋感

B.自主性

C.信任感

D.角色同一性

27.小芳习惯阅读完一段课文后给该段课文提炼出一个标题,并用一句话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小芳在学习上采用的是( )

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28.课堂上知识点以什么形式呈现给学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难易程度和正确性,对小学高段及中学低段的学生来说,知识的最佳呈现形式是( )

A.图像表象

B.符号表象

C.语词表象

D.动作表象

29.3岁前儿童的玩具、活动对其认知能力发展十分重要,该观点属于( )

A.格式塔的认知理论

B.托尔曼的认知发展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

30.乐乐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运球动作和上篮动作常常互相干扰。关注运球对就容易错过最佳上篮位置,关注上篮动作时又容易进球失误。乐乐的篮球技能属于动作技能形成阶段中的( )

A.认知阶段

B.自动化化阶段

C.计划信息阶段

D.联系形成阶段

31.某老师认为,通过做大量的应用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应用题的作答正确率。该老师的观点主要受以下哪一迁移理论影响( )

A.关系理论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形式训练说

32.快下课了,学生们开始躁动,这时候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不安排额外的作业”。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该老师的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清退

3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害怕,下列不属于恐怖症的是( )

A.坐电梯时面色苍白、手心冒汗

B.看见猛兽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C.与人接触时面红耳赤,不敢说话

D.在空旷的地方时,感到头晕胸闷

34.每次去美术馆参观时,阳阳都能很快把握住一幅绘画作品的整体构架及其所传达出的情感,却很少能注意到画家们对绘画作品细节的处理,由此可以推断,阳阳的知觉类型最可能属于( )

A.分析型

B.综合型

C.混合型

D.分析-综合型

35.以下属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主张的是( )

①培养知情合一的人

②学习在已有知识经验上进行

③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④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⑤以学生为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6.《教育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受教育机会。”,这体现了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 )

A.方向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平等性原则

D.保障性原则

37.侮辱、殴打、打击报复教师,应承担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是( )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法律责任

38.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中小学校和教职员工可以依法分别称为法律关系的( )

A.主体和主体

B.主体和客体

C.客体和客体

D.客体和主体

39.某小学一节课结束后,任课老师抱着学生刚交的作业本离开教室,一名来交作业的学生急忙追赶,不慎摔倒在地,将门牙摔掉一颗,在此事件中,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

A.学校

B.任课老师

C.学生自己

D.学生监护人

40.以下不属于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有( )

①学校让严重违纪的学生转学

②学校指定购买教学参考书

③学校没收学生上课偷玩的玩具

④学校公布作文比赛获奖名单

⑤学校公布学生违纪处分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41.10岁的林某非常调皮,一次和同学打架后,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说“如果你继续这样,早晚有一天你和你爸爸一样也进监狱”,班主任的这一做法侵犯了林某的( )

A.知情权

B.姓名权

C.隐私权

D.荣誉权

42.依据我国教育行政诉讼和复议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行政复议是行政行为

B.教育行政诉讼是司法行为

C.校长可以成为行政诉讼被告

D.学校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

43.13岁的初中生小张上学路上破坏了公交站牌,侵犯了公共财产权益,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对此事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小张不予处罚

B.小张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C.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D.监护人应对小张严加管教

44.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来看,这项规定体现出的是( )

A.禁令的遵守

B.义务的履行

C.权利的享用

D.法规的适用

45.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师的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学生违规时,教师可以批评家长

B.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教师要避免家访

C.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教师可请家长代办私事

D.对学生实施重大处分前,教师应与家长沟通

三、判断简析题(共8小题,1、3、5、7题每题1分,2、4、6、8每题2分。先判断,正确的选“√”,错误的选“×”,然后选出支持你观点的选项。2、

4、6、8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漏选不给分)

根鋸下面资料作答1、2题。

【资料】唐老师是小学语文教师,在一次批改学生听写作业后,发现学生掌握的不好,于是小学生复习后再次对相同内容进行听写,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听写的非常差,唐老师就让这部分学生在课间抄写听写内容30遍。

1.唐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

2为什么?( )

A.剥夺了学生的活动时间

B.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C.多次重复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D.容易造成学生过度疲劳,有害健康

E.充分利用了学生在校时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3、4题。

【资料】“我有很多擅长的学科”、“别人都看不起我”,学生的这两种说法都属于自我认知的表达。

3.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4.为什么? ( )

A.前者是自我认知的表达,后者是自我调节的表达

B.前者是自我认知的表达,后者是自我体验的表达

C.前者是对主体的我进行评价,后者是对客体的我进行评价

D.前后两种说法的形成分别受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E.前后两种说法的形成均受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5、6题。

【资料】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涛涛非常好动、调皮,经常在教室里乱跳乱闹,还把同学打得头破血流,损坏公物,影响同学学习。该班的学生家长联名给学校写信,要求学校给予涛涛劝其退学处分。

5.家长的要求是否正确( )

6.为什么?( )

A.涛涛的行为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应该劝其退学

B.让涛涛退学,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利,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C.涛涛扰乱课堂秩序,违反校规校纪,应对其进行纪律处分

D.涛涛犯错应以教育为主,若劝其退学,有可能造成心理创伤

E.为了全班几十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让涛涛退学是值得的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7、8题。

【资料】某小学二年级学生晓洁,一天早上上学迟到了。当她看到丁老师板着脸站在教室门口,连忙小声地对老师说.“丁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丁老师说,“晓洁,上次迟到时给我保证过,如果再迟到就要让你家长接你回家,现在马上去给你家长打电话接你回家。”一个小时后晓洁的父亲到学校将其领回。

7.丁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

8.为什么?( )

A.丁老师让家长领回晓洁,做到了家校配合教育

B.丁老师应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详细了解晓洁迟到的原因

C.丁老师让晓洁履行自己承诺可以帮助其改正迟到的不良行为

D.丁老师应与晓洁的父亲其同对晓洁进行教育,而不应让其离开学校

E.晓洁的道德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丁老师不能根据晓洁的保证让其回家

四、案例分析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根据下面材料,作答1、2题。

【资料】李老师上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课开始就在屏幕上投影出: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就复习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请一位学生起来回答什么是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学生回答:“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李老师又问其他同学:“回答是否正确?”学生齐声回答:“对。”李老师再说:“请同学们一齐回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于是大家一齐说:“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然后李老师开始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快就讲完了,学生也记住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接下来李老师要学生做课堂练习,习题是二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他分别找两个学生上黑板来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练习,做完后李老师再纠正。被叫上去在黑板上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学生画错了高,于是换了个学生。这个学生打算画辅助线,可是又没有学过相关知识,老师就让他下去,又换了学生上去试,这个学生还是想画辅助线,但最终依然没成功。李老师只好作罢,自己画了高。最后,李老师让学生再次背诵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节课就结束了。

1.以下对李老师教学评价正确的是( )

A.李老师的提问是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

B.李老师主要让学生记住公式而不是运用公式

C.李老师的提问多样化,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D.李老师主要采用了练习法,上了一堂综合课

E.李老师没有让学生“试错”,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考。

2.如果你是李老师,应该怎么做( )

A.应该让学生多记公式,强化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B.应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激活和深化学生的思考

C.应在理解和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知识,而不要简单复述

D.应在第一个学生画不出高的情况下,就果断终止,进入评讲订正环节

E.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基础上,以教学的发展性原则来指导教学设计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3,4题

【资料】进入大班不久,孩子们总是围在一起谈电视,图书中有关恐龙的故事,来园时有的带恐龙玩具,有的带图书资料。对探索恐龙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区角活动中一个孩子画的恐龙,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为什么霸王龙是食肉的而剑龙是食草的?恐龙蛋怎样变成小恐龙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这些问题也成为了他们探索的焦点。于是,刘老师为幼儿创设了资料角,提供有关的书籍和各种恐龙游戏材料,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不同的恐龙形态和习性,以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究恐龙的兴趣。

3.针对此案例,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

A.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

B.刘老师为幼儿创造了更加丰富的游戏活动场地

C.刘老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

D.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E.刘老师整合了教学资源,灵活调整了原有的教学计划。

4.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坚持以学生为木

B.在幼儿教育中,激发兴趣非常重要,教师不用太担心教学目标

C.幼儿的成长要求学校课程设计生活化,丰富扩大幼儿的生活经验

D.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成长性需要。

E.教师教学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仅要适应兴趣,更要引导兴趣。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5、6题。

【资料】小明的父母从农村进入城市工作,他也跟随父母从农村转学到城市学校上学。小明在农村学校学习时,性格开朗,学习积极性高,各方而表现都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小明转入城市学校后,感觉处处不适应,老师经常批评他,说他学习习惯不好,让他好好向其他同学学习。小明自己也时与同班学相比,认为同学们学习成绩好,很多人还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都比自己强。小明渐渐沉默起来,不和同学交往,学习一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难赶上其他同学,于是向父母提出要回农村读书,父母又与小明的看法相同,将小明又送回了农村学校。

5.针对此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父母应帮助小明适应环境

B.小明无法适应新环境,最好是回原学校

C.老师应针对小明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D.小明从农村学校转入城市学校,存在适应问题是正常的

E.老师的批评和与同学的反复对比,使小明产生了自卑心里

6.如果你是小明的老师,应该怎样做?( )

A.经常与小明的父母沟通,家校共育

B.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小明的学习习惯

C.小明产生了心理障碍,建议家长带他看心理医生

D.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互助,让小明融入集体

E.利用小明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帮助他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7、8题。

【资料】某校八年级一班学生王某,人称“女汉子”,性格粗野,学习不认真,纪律观念淡薄。

一次英语课上,她用橡皮泥“擀拉面”,任课教师赵老师多次用眼神暗示不能这样做,王某视而不见,反而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严重影响课堂秩序。赵老师直接走到她的课桌旁边,制止王某的行为。赵老师刚转过身,王某轻声地辱骂老师。赵老师听到后,非常生气,但还是克制住了,当作什么也没有听见,回到讲台上继续上课。下课后赵老师将王某叫到办公室,问她.“你刚才上课时是不是骂了我?”王某不吭声,将头侧向一边,不予理睬。赵老师见王某态度如此傲慢,说:“既然如此,那就叫你家长过来。”王某得知家长要来,拔腿就跑,很快就冲出了校门……赵老师本想赶出校门将王某拉回学校,但是另一个班的学生正等着她上课,无奈之下,赵老师只好一方面联系住在学校附近的家长找人,另一方面,电话向校长汇报情况,请校长安排保卫处老师赶紧找人。

过了没多久,王某家长来到学校,赵老师将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坦诚地告诉了王某家长,并问其是否找到了王某,王某家长说:“她的性格我非常清楚,死不了,别担心。”到了晚上,家长打电话告诉赵老师,说王某还没回家,叫赵老师帮他一起找人。赵老师协同家长四处寻找,没有找到王某。

三天以后,王某仍然没有出现,家长扬言,如果赵老师不给他把孩子找回来,他就要报复赵老师,并到学校威胁说如果再过三天还是见不到他的女儿,他就要将赵老师告上法庭。面对各种压力,赵老师只得发动学生和她一起再次寻找王某……第四天,王某回到学校,像往常一样正常上课,有老师建议学校开除王某,王某家长说:“我女儿受义务教育法保护,谁敢开除?”

7.针对此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学校应给予纪律处分

B.王某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学校应给予劝其退学的处分

C.面对家长的威胁,赵老师应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D.在此事件中,学校没有协调处理,是一种不作为行为

E.王某之所以如此嚣张,是赵老师一步一步地纵容起来的

8.如果你是赵老师,你应该如何做? ( )

A.王某严重干扰课堂秩序,应请出教室

B.课后应先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

C.王某跑出学校,应放下一切工作去寻找

D.要求学校采取措施,维护老师的合法权益

E.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选择离开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公共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00541-2017年4月真题及答案

00541-2017年4月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革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汉语属于 A.孤立语 B.屈折语 C.粘着语 D。复综语2.“种花”的“花”和‘‘花钱”的“花”是 A.同义词 B.多义词 C.同音词 D.近义词3.苏美尔人发明了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阿拉伯字母 4.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常常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叫 A.语言相关 B.语言辅助 C.语言影响D.语言迁移 5.“郭明义是当代的雷锋”中,“雷锋”属于借代中的 A.以部分代整体 B.以特征代本体 C.以具体代抽象D.以专称代通称 6.“成立”和“建立”这两个词的词义区别主要是 A.理性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7.根据乔姆斯基提出的假设,人的大脑中储存的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语言知识叫 A.人类语法 B.普遍语法 C.个人语法 D.个别语法 8.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 A.地方话 B.隐语 C.亲属语言 D.原始基础语 9.“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 B.拟物 C.夸张 D.降格 10.语言符号的能指是 A.词汇B.语音 C.语义 D.语法 11.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主要出于 A.人们的喜好 B.经济上的原因 C.文化上的原因D.政治上的原因 12.诗歌属于 A.谈话语体 B.应用语体 C.文学语体 D.宣传语体 13.纳西族语言称“大树”为“树母”、“小树”为“树

【真题】2018年四川特岗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四川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作答客观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作答非客观题时,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不得使用铅笔、红笔、钢笔或圆珠笔等。书写时字迹要工整、清晰,答题时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的题号位置作答,题号顺序不能颠倒或错位。书写时严格按照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中务必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损。不得将试卷及答题卡带出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雄辩术原理》 参考答案:B 2.我国传统教育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 )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师和学生 参考答案:A 3.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了一切学生 C.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D.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答案:C 4.《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A 5.对有些家长而言,学校起了照管儿童的功能,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 参考答案:D 6.个人不位的教育功能取向主张培养( ) A.自然人 B.社会人 C.公民 D.文化人 参考答案:a 7.提出“泛智”教育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的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卢梭 参考答案:B

2017年四川特岗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参考答案 (7)

2017年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单选题] 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 B.《大学》 C.《雄辩术原理》 D.《大教学论》 2[单选题] 被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并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培根 D.赫尔巴特 3[单选题]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归结为。()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4[单选题] 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本体功能和衍生功能 5[单选题] 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看,可将它分为。() A.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 B.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C.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 D.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6[单选题] 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单选题]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表述体现的是教师的。() A.道德现象 B.文化现象 C.人格形象 D.专业形象 8[单选题]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语文、数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 9[单选题] 中小学学科中关知识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结构性知识 10[单选题] 忽视班级生活的种种冲突,无意识组织班级活动的班主任属于。() A.管理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11[单选题] “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的是教学要遵循。()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2[单选题] “揠苗助长”主要违背了儿童发展的。()此题来源于网路 A.阶段性 B.顺序性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三部分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03706_2017年4月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理想是()。 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识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的态度 【答案】C 【解析】考查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考点】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2.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属于()。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答案】D 【解析】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 【考点】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3.人们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但它又不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表现为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A.多样性和共同性 B.思想性和实践性 C.时代性和阶级性 D.虚幻性和超越性 【答案】B 【解析】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人们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但是,它又不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考点】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4.现阶段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脱贫致富奔小康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16日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共27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 4.学生不按教师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作业,这是一种失德行为。( ) 5.在幼儿园教学中,为了体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主动为幼儿选择游戏和课程。( ) 6.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制约着师生的教学行为。( ) 7.从总体来看,人的发展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建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 8.任何教学活动都会受到一定价值观的制约,体现出一种价值的指引性。( ) 9.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 10.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学校中每一样工作、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 11.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12.人本主义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心理疾患者能自由地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 ) 13.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而采用的适应性教学,其追求的是维持学生学业上的平等。( ) 14.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解释,整合就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 15.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儿童道德先要教他们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1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 17.通过对原则的演绎、推广和应用而确认某特殊事例隶属于该原则之内,该种学习即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上位学习。( )

【真题】2019年四川省特岗教师初中数学学科专业知识试卷全解析版

2016-2019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初中数学真题卷 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19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数学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面广,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2020年度,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分配名额表如下: 以下为试题,参考解析附后 一、单选题

1.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则( ) A .1 B .3 C . D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将两个方程相加,可得(x+y)+(3x-5y)=3+4,整理得4x-4y=7,即x-y=,所以a-b=,故选D.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50∠=?,那么2∠的度数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3.将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ACB ∠为直角),已知130∠=?,则2∠的大小是( ). A .30 B .45? C .60? D .65? 4.已知一次函数(2)y m x n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 B .

C.D. 5.阿信、小怡两人打算搭乘同一班次电车上学,若此班次电车共有5节车厢,且阿信从任意一节车厢上车的机会相等,小怡从任意一节车厢上车的机会相等,则两人从同一节车厢上车的概率为何() A.1 2 B. 1 5 C. 1 10 D. 1 25 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DC边上的点,连接BE,将△BCE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DCF,连接EF,若∠BEC=60°,则∠EFD的度数为 () A.10°B.15°C.20°D.25° 7.在Rt△ABC中,∠C=90°,若斜边AB是直角边BC的3倍,则tanB的值是() A.22B.3 C. 2 4 D. 1 3 8.由6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如图所示,其主视图是 () A.B.C.D. 9.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下列作品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00541_2017年4月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革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汉语属于 A.孤立语 B.屈折语 C.粘着语 D。复综语 2.“种花”的“花”和‘‘花钱”的“花”是 A.同义词 B.多义词 C.同音词 D.近义词 3.苏美尔人发明了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阿拉伯字母 4.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常常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叫 A.语言相关 B.语言辅助 C.语言影响D.语言迁移 5.“郭明义是当代的雷锋”中,“雷锋”属于借代中的 A.以部分代整体 B.以特征代本体 C.以具体代抽象D.以专称代通称 6.“成立”和“建立”这两个词的词义区别主要是 A.理性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7.根据乔姆斯基提出的假设,人的大脑中储存的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语言知识叫 A.人类语法 B.普遍语法 C.个人语法 D.个别语法 8.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 A.地方话 B.隐语 C.亲属语言 D.原始基础语 9.“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 B.拟物 C.夸张 D.降格 10.语言符号的能指是

A.词汇B.语音 C.语义 D.语法 11.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主要出于 A.人们的喜好 B.经济上的原因 C.文化上的原因D.政治上的原因 12.诗歌属于 A.谈话语体 B.应用语体 C.文学语体 D.宣传语体 13.纳西族语言称“大树”为“树母”、“小树”为“树男”,反映出古代纳西族曾经历过 A.群婚制阶段 B.族外婚制阶段 C.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D.家族制阶段 14.希腊字母属于 A.辅音文字 B.全音素文字 C.表意文字 D.象形文字 15.古代关于马的词很多,如“驹”两岁马、“駣”三岁马、“馬八”八岁马,这些词被称为 A.同源词B.类义词 C.同义词 D.同形词 16.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出现,这是语言符号的 A.系统特征 B.约定特征 C.层级特征 D.线性特征 17.对“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的是 A.索绪尔 B.鲍阿斯 C.沃尔夫 D.施莱歇尔 18.“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村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是 A.对偶句B.排比句 C.反复句 D.回环句 19.下面各词借自于汉代西域的是 A.葡萄 B.罗汉 C.蛮夷 D.胡同 20.某一言语社团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社会现象叫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1、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活动。下列不符合实践的特点的是()。 A、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C、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人类获得成功的基础,具有必然性 2、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创新行政管理的方式。关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方向,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从僵化走向灵活 B、从法治走向人治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权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 3、暴雨或特大暴雨的袭击常会造成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面对这些可采用的工程措施包括包括()。(多选题) A、修筑堤坝 B、修建分洪区 C、修建水库 D、整治河道 4、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面的价值要求。 A、B、民族C、社会D、公民 5、《论衡》是王充所作是一部关于()的哲学文献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浪漫主义 D、社会空想主义 6、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实践的特点包括:(1)客观物质性;(2)自 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4)直接现实性。D选项必然性不属于实 践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B。解析:行政管理方式创新,主要包括一下内容:(1)从僵化走向灵活;(2)从人治走向法治;(3)从封闭走向开放;(4)从 权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ABCD。解析:面对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采 取修筑堤坝、修建分洪区、修建水库、整治河道等工程措施。故本 题答案选ABCD。 4、【答案】C。解析:党的报告分别从、社会、公民三个层次,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凝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本题答案C。 5、【答案】A。解析:《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的一部著作,是一部宣传无神论的檄文,是一部古代唯物主义的 哲学文献。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价值的天平。故本题答案为A。 6、【答案】C。解析: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 料生产的劳动者;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 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二) 1、2015年8月5日,中国首条直飞()航线正式开通,这是中国 民航目前一条连通非洲大陆的航线。 A、乌干达 B、冈比亚 C、喀麦隆 D、肯尼亚 2、我国提出要转变现有的“三高一低”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比 下列不属于“三高”的是()。

2014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英语真题

2014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英语真题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The school has made it a rule that no student shall take an illegal vehicle_________school bus. A. other than B. rather than C. or rather D. or else 2.When his uncle returned from Hong Kong,the boy asked_________what present he would get. A. curiously B. fluently C. properly D. consciously 3." The key to_________the medical problems at the roots is health care reform," saidthe minister. A. solve B. solving C. being solved D. be solved 4.--Hello, are you still in Guang Yuan? --Oh, no. We are back home. We________a really good journey. A. will have B. have C. had D. are having 5.It_________be Mike. I saw him go to the library just now. A. mustn't B. can't C. needn't D. won't 6.--Have you found the information about famous people_________you can use for the report? --Not yet, I'll search some on the internet. A. which B. whom C. what D. who 7.--Was it not until last week_________ he decided to give up smoking? --No. He began_________he saw the news film last month. A. when; as soon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最新、最强、最详细)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德育、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个别差异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与教育法、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制过程、教育法律责任、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教师 的权利及其维护、教育法律救济、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等。 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P3 2.2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构。(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2)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3)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P4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P5 5.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P6(二) 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P7 7.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P8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8.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P9 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学校管理问题。P10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2)独立形态时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3)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马、恩、列等经典作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作了科学的解释。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三大流派,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P10 二、教育的功能 (一)11.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P18 12.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P18 13.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P19

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全讲解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全国2017年04月03708近代史真题及答案【带解析】

2017年4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王韬 【答案】C 【解析】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 3.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的是()。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答案】A 【解析】1862年奕?创办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 4.1911年,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A.湖北 B.湖南 C.广东 D.四川

【答案】D 【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反对,保路运动兴起,四川尤其强烈。 5.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答案】A 【解析】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答案】B 【解析】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7.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A.金融业方面开始 B.商业方面开始 C.轻工业方面开始 D.重工业方面开始 【答案】A 【解析】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8.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答案】C 【解析】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以及答案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以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练习的重要性不亚于知识复习,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一) 1、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答案:D 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答案:B 3、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学生( )。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 答案:D 4、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答案:B 5、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 答案:D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二) 1、1903年,在美国出版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答案:A 2、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答案:C 3、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答案:A 4、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

2017四川特岗教师公共基础真题

2017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 B.《大学》 C.《雄辩术原理》 D.《大教学论》 2.被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并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人是。(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 培根 D.赫尔巴特 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归结为。( ) A. 环境 B.遗传 C. 教育 D.社会活动 4.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本体功能和衍生功能 5.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看,可将它分为。( )

A.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 B.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C. 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 D.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6.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表述体现的是教师的。( ) A.道德现象 B.文化现象 C.人格形象 D.专业形象 8.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语文、数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 9.中小学学科中有关知识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结构性知识 10.忽视班级生活的种种冲突,无意识组织班级活动的班主任属于。( ) A.管理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11.“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的是教学要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A.130 B.140 C.150 D.16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C.自我行动 D.自我控制 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A.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 A.一般化B.具体化 C.分化D.泛化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 B.择友焦虑C.缺钱焦虑 D.考试焦虑 13. 发现学习是属于()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