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属性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

情理文化:权力寻租的源头
• 中国以家为基础立国,家不是讲法的地方,而是讲情、讲爱的地方。用 “情”凝合大家,再用“理”建构社会秩序。
•
对于待人接物的“人情 ”和“事理” ,中国人认为以情为主 、为先 ,不近人 情被视为近似于道德品质上不良的表现 。理是情之理,理以情为前提而非 西方人的纯粹理性。
•
文化属性决定因素
• 文化属性是一定社会结构的需求反映、塑造结果和集中体现,带有十分明 显的时代色彩和社会经济形态特征。
•
•
中国文化是自然经济和帝王政治的产物。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政治文
化的变革。 自然经济是产生家庭互助的经济基础,整体观与家庭互助决定了对群体负 责。类比推理建构了忠孝文化与家国同构,家国同构与差序格局搭建了社 会体系。对群体负责、集权专制催生了忠孝文化。
中西方传统人格的差异
中国人 文明型态 道德文明 思维方式 整体、直觉思维 性格类型 内向、含蓄 行为特点 依赖、消极保守、人情中庸 西方人 科技文明 分析、逻辑思维 外向、直率 独立、积极进取、法制创新
人生态度 乐天知命、自我克制
价值观念 社会本位、群体意识
征服自然、自我放纵
个人本位、个体意识
力量源泉 做好人,耻感文化
中国文化的结果:少君子多小人,人性扭曲
• • 生活单位是家族主义 社会关系是差序格局
•
• • •
做人是做给别人看的,幸福与痛苦大多来自他人的眼光。
中国人的 民主观 :别人有民主 ,我们也有民主 ,我们的民主是你是民 ,我是主 中国人倾向于求同而不是求异,忍受不了由异己、异议带来的心理压力, 一般不相信持不同观点的人能友好相处。 中庸庸俗化:圆滑、反对改革维护落后。中国人不但‘不为戒首’‘不为 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
关于文化与文化属性

关于文化与文化属性文化和文化属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概念和实践。
文化是指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所共同持有和传承的价值观、信念、传统、习俗、艺术和其他形式的人类创造活动。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文化属性则是文化中独特的特点和特征,是文化的核心要素。
文化属性是文化中显著和重要的特征。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属性,这些属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和魅力。
文化属性可以是一种价值观念,比如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也可以是一种信仰或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或佛教等;还可以是一种传统习俗,比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或印度的哈雷节等。
文化属性还包括艺术表达形式,比如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塑等。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
比如,中国文化的一些重要属性包括尊重家庭和长辈、崇拜祖先、注重人际关系和集体利益、讲究礼仪和规矩、注重和谐和平衡等。
这些属性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而美国文化的一些重要属性包括个人主义、自由和民主、竞争和成功、多元文化和多样性、宪法权利和法治等。
这些属性反映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社会观念。
文化属性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或信仰,它们还体现在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方面。
比如,中国的京剧和茶文化、印度的古典音乐和瑜伽、法国的时尚和美食都是文化属性的具体体现。
这些艺术和生活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它们是文化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属性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文化属性也会发生变化和演进。
新的价值观念、新的艺术形式、新的生活方式会不断涌现和被吸纳到文化中。
同时,文化属性的多样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文化属性可能存在差异,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
文化属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它们是文化传承和演进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通过传承和发展文化属性,人类能够继承和积累前人的智慧和成果,不断创造和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和特点)

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和特点)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和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3、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有什么特点?4、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其显著特点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撑,又相互融合。
3、历史悠久。
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主要种类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如,佛家的“烦恼”“差别”“平等”“世界”等。
中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传统文化之间(如:儒家/道家之间;儒家/法家之间、儒家/佛家之间)存在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他们之间相渗透,形成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文化形式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

绪论 这⼀章内容不是很复杂,但肯定会出⼀两个⼩题⽬,甚⾄⼀个简答题,划定的重点要注意掌握,特别是⽂化的分层学说。
⼀、“⽂化”界说 1 、⽂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化或⼈类化,即⼈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改造⾃然界客体⽽逐步实现⾃⾝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然⾯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和完善。
2 、凡是超越本能的、⼈类有意识地作⽤于⾃然界和社会的⼀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化。
3 、⾃然的⼈化即⽂化。
4 、西汉以后,⽂与化开始结合成⼀个整词,其涵义或与天造地设的⾃然对举;或与⽆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5 、四⼤⽂明古国是指中国、埃及、巴⽐伦、印度。
⼆、⼴义⽂化与狭义⽂化 1 、对⽂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化和精神⽂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还是记住为好,六⼤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2 、⼴义的⽂化,着眼于⼈类与⼀般动物,⼈类社会与⾃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类卓⽴于⾃然的独特的⽣存⽅式,其涵盖⾯⾮常⼴泛,所以⼜被称为⼤⽂化。
3 、⼴义的⽂化包括四个层次:⼀是物态⽂化层,由物化的知识⼒量构成,是⼈的物质⽣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化事物。
⼆是制度⽂化层,由⼈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是⾏为⽂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
四是⼼态⽂化层,由⼈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式等构成,是⽂化的核⼼部分。
4 、⼼态⽂化层可细分为社会⼼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文化属性

6、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7、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19、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20、“那个暴利不是由我决定的,是由人的主决定的,主让众生把他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他不掏,因为不是我让人有了灵,是上帝。” “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26、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耶稣为拯救世人甘愿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是肉身的地狱,是灵魂的天堂。基督徒的得救缘于神的‘约’,缘于神的应许。但进不得窄门也同样缘于‘约’,缘于神的应许。窄门是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
27、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28、人的法则是,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这不是卫道士的说教,这是人性。
3、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咱们这些人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闯入战场,得先活下来。等定下神,时代已经变了,真的是穷则思变了,可中国毕竟是政治文化搭台,传统文化唱戏,不知道老祖宗的那点东西还能把这条船撑多远?
4、是转变政治文化观念还是传统文化观念?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是不是一个炉子里的两个烧饼?如果我们的文化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那就不用转变观念了,中国人坐庄家,让别人跟我们接轨好了。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一(书本绪论)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一书本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这一功能,既反应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反应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2、具体来说,人类是从“茹毛饮血,茫然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了与天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3、举例言之,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的意蕴,但是经过人工的打磨之后,便注入了人类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的范畴。
题中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还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中各种自然属性。
所以,人打磨石器的过程,知识水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完成这样包含人类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均属文化范畴。
4、所以,文化石自然的人化,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的非常清楚。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1、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面。
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领域。
2、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3、从逻辑上讲,狭义文化从属于广义文化,与广义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具体来说物质创造活动具有基础意义和决定作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对心态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人类精神创造,讨论心态文化诸问题时,不能忽略这种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不能将“大文化”和“小文化”割裂开来。
家文化——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家文化——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狂飙突进的世纪,社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是现代化趋势的不可阻挡,世界经济格局与文化格局一再被改写。
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结果是精神文化表达需求的提升,物质要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在文化传统中寻求自己的根基,那些承载着人类文明基因的文化遗产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更多资料:百姓通谱美国有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自由精神;英国有甲壳虫、哈利波特、绅士文化;法国有启蒙主义、葡萄酒庄园;日本有樱花、武士道精神;那么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是什么?是大气磅礴的故宫、长城?是精美绝伦的瓷器、丝绸?还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功夫?统统不是!真正环绕在普通大众周围的是家文化,也只能是家文化。
接下来就详细聊聊关于“家”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关于“家”,百姓通谱网陈希老师曾这样解读:“宀”下一“豕”。
“宀”,山洞之象形,可以认知为洞穴和房屋;豕,指猪。
远古时期,人没有定居之时,过着游猎生活,而在游猎的过程中,抓到了野猪,就把捉来的猪绑在山洞里,与人同居一洞。
这样以来,人也因训化猪而定居下来,不再游猎,所以家取音为枷,即枷索,人在给猪带上有形的枷索的同时,也给自己带上了无形的枷索,使自己再也没有游猎时那样自由了。
另外,家音佳,即定居下来,比游猎好;家,音甲,即从此以后,安家成了首要任务;不管这些依据是否被全部猜中,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对于家的认知是深刻而全面的,同时对于家的重视也是不比拟的。
而对于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社会人们必须群体生活才能生存,最早的组织是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部落,这便是“家”的雏形,经历了上万年的时间、最后逐步衍化到各部落之间为食物进行互斗。
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家族,家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母系氏族转化成父系氏族,这种血缘繁衍关系是根本原因。
以女性为主的的母系氏族不能使家族快速发展起来。
只有父系社会才能快速发展起来,这种血缘家族关系维持的原始部落的家,到黄帝时期,黄帝是靠家族的力量打败蚩尤,形成多种部落的联合,成立了国家式的部落联盟体制,对于黄帝来说,天下的人都是他的子民,天下是一家人,他则是最大的家长,由他制定家规、家训,进而形成了最早的家文化体系。
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分析

在岗位上做事时 ,头脑中如果想的是 对团体负责 ,这是 团体格局的行为方式 。如果想的是这件事影响自己的升迁或赏罚 ,这是差序格局; 许多机构内部真正运行的潜规则是差序格局的圈子:圈子内部的关系和圈子 之间的关系;除了1号人物外,其他人最关心的不是集体的长远利益,而是个 人或小家的私利。
行为模式:变通、圆滑、关系
差序格局:群体内的个人主义
• 差序格局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格局,社会关系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逐渐推出 去的 , 网络中亲属关系如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 ,愈推
愈远 , 愈推愈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就是人伦。在富于伸缩性的网络中,随
时随地有一个己为中心,这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 •
•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主要可以分为 自我主义 、 大我优先与关系取向,多 数中国人倾向于采取中庸之道。行动以参与互动的行动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互动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行动者针对问题对自己责任的认知,及行动者以
往经验为基础。
• •
简言之,大多数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群体前置,自我中心,关系平衡。
中国人重毅力轻兴趣,究其实质主要是注重外界对自我约束力量,而轻视 自我本身天然驱力;注意理性控制力而看不见感性冲动力;善于靠强制自 我来达成目的,而不善于靠挖掘自我潜力来开发自身;善于发现和利用外 部能量,而不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内部潜能。
,麻木。
•
不能说真话,“自欺”和“欺人” 同时进行,前者麻醉自己不去正视现实 ,以便苟且偷生;后者则是去欺骗他人,以便自己得到好处。
主奴文化:政治人格的核心
• 主奴文化因贫富分化而出现,因封建专制而固化。
•
• •
制造人格差距,导致临下骄事上谄,欺软怕硬,势利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关系取向:同吃
权威取向:服从权威、敬畏感 他人取向:心理上期望赢得好感;行动上努力表现的融洽
爱占小便宜 有奶便是娘,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人格转型之痛苦
• • 疏离感 无规范感
•
• • •
无力感
社会孤立感
少子化、离婚率大幅飙升和城镇化高歌猛进将逐步瓦解以血缘关系、家族 关系为纽带的传统模式; 社会的多元、文化激荡和民主法治的推进将逐步扩充契约关系。
情理文化:权力寻租的源头
• 中国以家为基础立国,家不是讲法的地方,而是讲情、讲爱的地方。用 “情”凝合大家,再用“理”建构社会秩序。
•
对于待人接物的“人情 ”和“事理” ,中国人认为以情为主 、为先 ,不近人 情被视为近似于道德品质上不良的表现 。理是情之理,理以情为前提而非 西方人的纯粹理性。
•
文化属性的分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 规律的文化,然而 客观规律的变化也同样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是由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由历史的变迁而改变。什么
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不墨守
成规,其精髓讲的是创新! 而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而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 文化。其 本质讲的是依靠和跟随!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 ,弱势文化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所以,从本质上讲弱势 文化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
自我中心善于钻营
• 一外地货车行至崎岖道路时翻了车,所运食用油流了出来,司机急的团团 转。这时村民们出现了,一个、两个…… 越来越多,村民们个个拿着袋子
,冲上前装油。司机拦不住,村民们更加有恃无恐,去扯那些本没有破的
货运袋子。完好的口袋全被撕破,油流了出来,不长时间,一整车的货就 分到了村民手中,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货车后面跟着的司机全都愤怒了 ,联合起来找当地政府,要求赔偿,惩罚那些“刁民”。政府挺派人前来 处理,可村民们不答应,死活不肯把黄油还给司机,双方发生冲突,有人 员损伤。后来,村民们要求政府必对村民们赔偿精神、损伤。最终当地政 府自己掏腰包补偿双方,对两方都进行安慰,才得以消停。 • 中国人在公共场合不遵守公共规则是出了名的 ,其背后是把自己个人的方便 放在团体规则之上 , 是差序格局的自我主义 在作怪;
君子文化:精英文化的依归
• 君子文化强调自律、修身、担责,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
然而多数人在生存吃力的情况下先选择了优越的生存方式,而不是以身殉
道。
•
君子文化掩饰真实个性,导致表里不一、内耗严重
群体文化:保持斗而不破的稳定
• 群体文化漠视个性与个体利益,模糊认知使得个体利益不明晰。
•
群体文化压抑个体动能,导致顺而不从。推卸责任、回避冲突,明哲保身
差序格局:群体内的个人主义
• 差序格局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格局,社会关系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逐渐推出 去的 , 网络中亲属关系如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 ,愈推
愈远 , 愈推愈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就是人伦。在富于伸缩性的网络中,随
时随地有一个己为中心,这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 •
影响中华文化的因素
• • 1、儒家思想:精髓主要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敬 2、佛家思想: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 净
•
• • • •
3、道家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静
整体观是中华文化的认知形式:天人合一,群体意识(漠视个体的个性、 利益) 家国同构是中华文化的组织形式:三纲五常之忠孝,表面服从、忍耐,私 下投机、破坏 差序格局是中华文化的行为方式:人情关系,不公平,聚合性差。 主奴文化、情理文化、君子文化、群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四个亚文化。
情感模式:情理交融、个性压抑
• 中国人的情感主要是一种伦理情感。相互依赖,“仁者爱人”及人伦关系 的情感链条构成了中国人情感的本质。
•
中国人的感情始终在礼仪和规矩的限制中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圣人亦多
淡化感情。情感是内向的,含蓄的,情感表达也不是直接说,而会从各个 细节去关心爱的人。
• • •
自我观:压抑型,不鼓励个性,心理重视不够。嫉妒是压抑个性需求后类 比推理所致的不平衡。 人情观:在一定社会规范约束下,通过人际交往发展形成的情感联结,是 家庭关系的外延。 面子观:面子是传统文化与价值观(耻感)、人格特征共同作用的综合体。 面子代表着影响力、尊严和地位、利益,走向极端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 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主要可以分为 自我主义 、 大我优先与关系取向,多 数中国人倾向于采取中庸之道。行动以参与互动的行动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互动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行动者针对问题对自己责任的认知,及行动者以
往经验为基础。
• •
简言之,大多数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群体前置,自我中心,关系平衡。
中国人重毅力轻兴趣,究其实质主要是注重外界对自我约束力量,而轻视 自我本身天然驱力;注意理性控制力而看不见感性冲动力;善于靠强制自 我来达成目的,而不善于靠挖掘自我潜力来开发自身;善于发现和利用外 部能量,而不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内部潜能。
力量源泉 做好人,耻感文化
活出主的荣耀,罪感文化
中国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美国谚语:一个人做生意,两个人开银行,三个人搞 殖民地。
西方:个体意识,独立人格、自由意志不受侵犯,个人选择、个人负责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契约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科学面前人人平等 中华文化是向善引导模式,西方文化是兜底防泄模式。 前者的价值在向上引导,后者的价值在对下封口,防止损失无限大。
中国人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
• 概念不清:从老祖宗起, “道”、 “仁”、“圣人”、“君子”、“小人” 乃至后世的“理”、“气”等等重大概念,从来不曾明确地严格地定义过。
•
• • • • •
不证而论
乱用类比推理 以“经典”作为论据 以偏概全
不求真、不精确 差不多先生
• •
情景决定论:变通, 家族取向:维护群体利益
人情的运作以“义 ”和“利 ”为两端 自由伸缩 ,表现出因人 、因事 、因地 而异的行为特点。
中国文化的结果:少君子多小人,人性扭曲
• • 生活单位是家族主义 社会关系是差序格局
•
• • •
做人是做给别人看的,幸福与痛苦大多来自他人的眼光。
中国人的 民主观 :别人有民主 ,我们也有民主 ,我们的民主是你是民 ,我是主 中国人倾向于求同而不是求异,忍受不了由异己、异议带来的心理压力, 一般不相信持不同观点的人能友好相处。 中庸庸俗化:圆滑、反对改革维护落后。中国人不但‘不为戒首’‘不为 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 文化,是一个广义词,它的概括面相当的广泛,它不仅包含我们所学到的 书本文化,还包括 饮食文化、 政治文化、民间习俗文化等等,由这些文化
共同组成了社会生产生活文化。
• 属性,是对一件事物的性质定型的概述(例如火的属性,就是发热,能够 产生很高的热量;铁的属性具有延展性、韧性,到达X度熔点温度时会融化 ,这种表现状态就是它们的属性)
球型思维模式:整体模糊思维
• • • • 侧重整体性、实用性,多直觉、类比和顿悟,结果模糊。 西方侧重分析与逻辑,多实证研究,结果精准
在事件归因方面,西方习惯归因到个人,中国人则强调团队
从目标上,中国人希望达到和谐;从认知和过程来看,中国人看问题从整 体去把握;从行为表现上看,中国人处理问题采取折中方法。
中西方文化导致人格的差异
中国人 文明型态 道德文明 思维方式 整体、直觉思维 性格类型 内向、含蓄 行为特点 依赖、消极保守、人情中庸 西方人 科技文明 分析、逻辑思维 外向、直率 独立、积极进取、法制创新
人生态度 乐天知命、自我克制
价值观念 社会本位、群体意识
征服自然、自我放纵
个人本位、个体意识
在岗位上做事时 ,头脑中如果想的是 对团体负责 ,这是 团体格局的行为方式 。如果想的是这件事影响自己的升迁或赏罚 ,这是差序格局; 许多机构内部真正运行的潜规则是差序格局的圈子:圈子内部的关系和圈子 之间的关系;除了1号人物外,其他人最关心的不是集体的长远利益,而是个 人或小家的私利。
行为模式:变通、圆滑、关系
中国文化的优势
• 道法自然、统筹兼顾的认知方法;(欲望的自我克制)
•
• •
与时俱进,务实作为的变通精神;
重视修身、引领天下的君子精神;
有序竞争、促进和谐的群体文化。
文化属性
什么是文化属性
• 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 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
为转移;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你的行为表现,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里的
东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饰什么,因为这毫无意义!文化属性对个人来 讲,是透视一个人的受教育情况及生存环境情况的理想工具。
,麻木。
•
不能说真话,“自欺”和“欺人” 同时进行,前者麻醉自己不去正视现实 ,以便苟且偷生;后者则是去欺骗他人,以便自己得到好处。
主奴文化:政治人格的核心
• 主奴文化因贫富分化而出现,因封建专制而固化。
•
• •
制造人格差距,导致临下骄事上谄,欺软怕硬,势利眼;
盲目自大、好面子;
服从权威,弱势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