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环境友好型的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性聚氨酯胶水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良好的耐化学性,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水性聚氨酯织物在纺织和服装行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水性聚氨酯织物的整理过程中,传统的有机溶剂整理剂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环保型的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环保型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通过对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性能的研究,探究其在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实现纺织和服装行业的环保化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合成环保型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的方法通过分析传统有机溶剂整理剂的缺点,结合环保型材料的特性,选择相应的原料,设计新型合成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的方法。
并使用FTIR、NMR、GPC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
2. 研究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的性能对合成的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其溶解度、黏度、表面张力、膜形成特性、抗皱性能等。
3. 应用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实现水性聚氨酯织物的整理通过将合成的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应用于水性聚氨酯织物的整理中,探究其效果,并与传统有机溶剂整理剂进行对比,以验证其应用性能。
四、预期研究结果1.成功合成环保型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
2.通过性能测试,探究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的性能特点。
3.应用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实现水性聚氨酯织物的整理,并与传统有机溶剂整理剂进行对比,验证其应用性能。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研发新型环保型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旨在解决传统有机溶剂整理剂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和高成本等问题。
其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纺织和服装行业的环保化,降低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环保型材料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甲壳素晶须/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汽车、建筑、电子、航空、医疗等方面。
甲壳素晶须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物结构的粉末材料,可增强聚合物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同时,甲壳素晶须还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于药物缓释等领域。
因此,将甲壳素晶须与水性聚氨酯复合,可以获得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甲壳素晶须/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包括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形态结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为甲壳素晶须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甲壳素晶须的制备采用生物酶法制备纯度较高的甲壳素晶须粉末,探究甲壳素晶须颗粒的形态、尺寸和分布规律等特点。
2.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单斗室双组分喷涂法,将甲壳素晶须和水性聚氨酯材料复合,研究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如喷嘴直径、压力等。
3. 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多种表征手段,研究甲壳素晶须与水性聚氨酯材料复合后的形态结构、包覆性和分散性。
4. 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利用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方法,研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行为等物理性质。
5. 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采用拉伸、压缩等力学测试方法,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等。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甲壳素晶须/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深入探究,为甲壳素晶须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开发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产品。
同时,该研究还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有助于促进相关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推广。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是近年来发展得十分迅速的一类粘接剂,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有机溶剂型胶粘剂,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具有无污染、无毒性、不易燃、易于加工、环保等优点。
因此,水性聚氨酯胶粘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木材、纺织、家具、汽车、建筑、包装等领域。
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应用方面,并未深入进行胶粘剂自身的制备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制备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分析其性能,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确定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式;2. 设计不同成分比例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实验,并制备样品;3. 对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包括粘结强度、固化时间、流变性能等指标的测试;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5. 最终比较各样品的性能,找出最优方案。
四、拟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解决如下问题:1. 确定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理配方比例;2. 分析不同比例对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并找到最优方案;3. 探索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确定一种最具优势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配方;2. 确定最优方案制备出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主要性能指标;3. 探索并解决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4. 为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六、可能存在的未知情况本研究可能存在如下未知情况:1.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过程可能存在不可预测的问题;2. 实验结果可能出现突发性的异常情况;3.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存在的异常现象可能对实验产生影响。
七、时间安排本研究预计历时3个月,时间安排如下:第1~2周:文献查询和比较第3~4周:采购材料和仪器设备第5~6周:制备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第7~8周:对样品进行性能测试第9~10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11~12周:总结并撰写毕业论文八、研究预算本研究的预算如下:1. 材料费用:300元2. 仪器设备费用:800元3. 实验室场地租用费用:200元4. 研究人员工资:500元共计1800元。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水性聚氨酯乳液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良好的耐磨性、耐化学性、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良好的防水性等,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印刷油墨、纤维素制品等领域。
目前,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渐增加,水性聚氨酯乳液逐渐得到了广泛
的关注和应用。
由于水性聚氨酯乳液具有结构复杂、反应敏感等特点,因此需要对其合成和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性能和降低成本,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本研究
计划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改性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
1.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
采用反应型乳化技术,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多元醇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乳液。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达到良好的乳化效果和合成产率。
2. 局部改性
以丙烯酸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将其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局部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
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探索不同单体引入比例的影响,提高改性后
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的性能。
3. 全部改性
通过梯度改性的方法,选取不同的改性单体,在反应过程中逐步向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引入,全面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
通过对改性条件的优化和对改性后的水性聚氨
酯乳液的性能测试,确定最佳改性方案。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和改性,提高其性能和降低成本,为其在涂料、胶粘剂、印刷油墨、纤维素制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同时,也为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水性聚氨酯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和意义然而,目前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生产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粘度不稳定、分散性差、附着力不强等。
因此,开展水性聚氨酯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该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一种高性能的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其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化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不同配方条件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研究:通过改变配方的成分和比例,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水性聚氨酯涂料性能的影响。
2.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物化性能测试:对制备得到的水性聚氨酯涂料进行粘度、干燥时间、固体含量、硬度等性能测试,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3.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应用研究:将制备得到的水性聚氨酯涂料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涂装工艺中,评估其涂装效果和耐久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聚氨酯前驱体、添加剂、溶剂等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进行混合。
2.涂料制备:采用合适的工艺条件,如搅拌速度、温度等,将原料进行反应和混合,得到水性聚氨酯涂料。
3.物性测试:对制备得到的涂料进行粘度、干燥时间、固体含量、硬度等性能测试,通过测试结果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4.应用研究:将制备得到的水性聚氨酯涂料应用于不同的涂装工艺中,观察涂装效果和耐久性,评估其应用性能。
四、预期结果和影响预期通过本研究能够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的水性聚氨酯涂料,并找到一种有效的制备方法和性能优化方案。
该涂料具有环保、易于应用和优异的性能,适用于多种涂装工艺需求。
该研究的成果将促进水性聚氨酯涂料在涂装行业的广泛应用,推动涂料行业的环保转型。
同时,也对聚氨酯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五、研究计划安排本项目的研究计划安排如下:1.第一阶段(一个月):文献调研,了解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要求。
2.第二阶段(两个月):设计实验方案,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开始进行聚氨酯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3.第三阶段(两个月):对制备得到的水性聚氨酯涂料进行性能优化,寻求最佳制备条件。
水性聚氨酯发光涂料的制备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发光涂料的制备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水性聚氨酯发光涂料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涂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及光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船舶、家居用品等领域。
该涂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
磨性及耐候性,在黑暗环境下明亮照明,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二、研究现状和问题阐述
目前,国际上对水性聚氨酯发光涂料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涂料的制备、表征以及应用领域已有了广泛研究。
然而,国内对该涂料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目前研究主要
集中在产品性能的测试和表征方面,对于涂料制备工艺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由此制约
了国内水性聚氨酯发光涂料的开发和推广。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以聚氨酯树脂、荧光材料、溶剂、助剂等为原料,采用水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性聚氨酯发光涂料,并通过FTIR、GPC、TGA等测试手段对涂料的结构和性能
进行分析和表征。
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提高涂
料制备效率和品质。
四、论文结构和预期成果
本论文将分为五个章节进行阐述,具体包括:引言,文献综述,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希望能够通过对水性聚氨酯发光涂料的制备研究,掌
握其制备工艺,并得到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运动场地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运动场地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体健身、休闲娱乐需求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运动场地建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塑胶运动场地材料存在着易老化、不环保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环保的运动场地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水性聚氨酯是一种新型的、环保的材料,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候等优点,正逐渐被应用于运动场地的建设。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以及水性聚氨酯在运动场地中的应用。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借鉴现有研究成果,总结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及其优缺点;2. 探究水性聚氨酯在运动场地中的应用领域、性能和优势;3. 分析水性聚氨酯运动场地的施工工艺和主要施工要点;4. 对水性聚氨酯运动场地的运营和维护进行探讨,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介绍聚氨酯的基本结构和合成原理,分析传统聚氨酯合成方法的局限性,比较水性聚氨酯合成方法及其优缺点,重点介绍溶液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的合成方法。
2. 水性聚氨酯在运动场地中的应用概述水性聚氨酯材料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其在各种运动场地中的应用领域和优势,重点介绍水性聚氨酯在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儿童活动场等场地中的应用情况。
3. 水性聚氨酯运动场地的施工工艺和主要施工要点分析水性聚氨酯运动场地施工的流程、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场地设计、场地清理、基础施工、面层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4. 水性聚氨酯运动场地的运营和维护介绍运动场地的日常运营和维护要求,根据水性聚氨酯的特点,提出其维护管理的合理方案,包括清洗、维修、保养等方面的要求。
四、研究意义本文探究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及其在运动场地中的应用,对于运动场地材料的研发和运营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实践方面,水性聚氨酯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其在运动场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水性聚氨酯的材料生产、运动场地建设和运营维护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水性聚氨酯树脂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在涂料、胶水、气垫材料以及橡胶制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与传统有机溶剂型聚氨酯树脂相比,水性聚氨酯树脂具有低挥发性、无毒、可溶性好等优点,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因此,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特性的变化,并进一步优化该材料的合成工艺和改性方法,为该材料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1.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方法研究;2. 合成水性聚氨酯树脂过程中各因素的优化研究;3.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4.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研究;5. 综合评价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应用性能。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分析,制定研究方案;2. 实验室制备法:按照合成方法设计合成实验,考察各因素对水性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3. 物化测试法:通过对水性聚氨酯树脂样品的粘度、固含量、干燥时间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确定其性能指标;4. 应用测试法:对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在涂料、橡胶制品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测试。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1. 建立高效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工艺;2. 发现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中各因素的优化方法;3. 评估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明确其应用特性;4. 创新性地改性水性聚氨酯树脂,提高其应用价值;5. 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在涂料、胶水、气垫材料以及橡胶制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六、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个月):完成文献调研,确定研究方向;2. 第二阶段(2个月):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优化;3. 第三阶段(1个月):测试水性聚氨酯树脂性质,获得实验结果;4. 第四阶段(1个月):进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实验;5. 第五阶段(1个月):综合评价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应用性能,撰写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主要参阅文献
[1]顾晓华,西鹏,刘朝辉等.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7, 46(6):220-222.
[2]粟劲苍,刘朋生.聚乙二醇型聚氨酯软硬段对其相变储热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 2007,(2):97-102.
[3]晓晖, 周善康, 许一婷.亲水链段 PEG 分子量对水性聚氨酯浇铸膜结晶的影响[J].厦门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4):463-467.
水性聚氨酯无毒、无污染、气味小、不容易燃烧、价格合理,是聚氨酯环境 友好型材料发展的趋势。将结构规整的软段与硬段连接起来,通过软段的结晶态 -无定形态可逆转变进行吸放热,硬段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凝聚在一起,起到物理 交联作用,使水性聚氨酯水分挥发后保持固体形状,形成固-固相变储能材料。 由于水性聚氨酯以水为溶剂,因此其耐水性和耐溶剂比较差,将纳米 ZnO 子应用 于水性聚氨酯材料中不仅可改善其耐水性和耐溶剂性而且可赋予其新的功能,因 此,选用纳米 ZnO 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综合性能。但纳米 ZnO 比表面能大,容 易团聚,要对其改性,提高其在水性聚氨酯的分散性。
[4]刘伟, 汤芬.智能调温聚氨醋固-固相变材料的研究[J].武汉科技学报,2008,21(9):15-18. [5]赵雨花,亢茂青,王心葵.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结晶性研究[J].粘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及专论,2011,21(9):62-64. [6]曹琪,刘朋生.交联型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的相变性能及形态[J].应用化学,2011,24(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院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题 目 基于聚合条件优化的聚氨酯/改性
纳米 ZnO 相变复材料的反应釜设计 姓名 指 导 教 师 ( 签名)
2012 年 3 月 12 日
拟选题目 基 于 聚 ZnO 相 变 复 合 材 料 的
温度; (5)采用电子拉力机测试样品的力学性能。 3.反应釜的设计
釜体的整体结构 、夹套传热及其结构、反应釜的搅拌装置、反应釜的轴封 装置的设计。对反应釜强度校核,画一张 1 号图纸。 4.研究进程安排
(1)2 月 20 日~2 月 26 日:查阅资料,熟悉实验设备; (2)2 月 27 日~3 月 18 日:查资料,作实验,重点完成开题报告; (3)3 月 19 日~4 月 22 日:探索纳米氧化锌添加量、NCO/OH、DMPA 含量 对水性聚氨酯储能性能的影响,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反应釜设计进行 构思。 (4)4 月 23 日~5 月 15 日:反应釜的设计,前两周计算出反应釜的整体结构尺 寸、夹套尺寸、搅拌装置的选择以及校核,申请绘图室;后一周反应釜的装配图 绘制以及完成说明书;整理实验数据,查漏补缺。 (5)5 月 16 日~6 月 15 日: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6)6 月 15 日~6 月 22 日:毕业论文答辩。
反应釜的设计对水性聚氨酯/改性纳米 ZnO 相变复合材料的及工业化起到 铺垫的作用。
2
文献综述(对已有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的综合介绍与评价)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聚氨酯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如下所述。GU Xiaohua[1] 等将无 机纳米蛋白石加入到聚酯二元醇中,形成有机—无机体系的聚氨酯/Opal 固—固 相变储能材材料,利用了 IR、HNMR、DSC、POM、TG 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 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其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能,较高的相变焓值、适宜 的相变温度、热性能稳定,属于固—固形变储能材料。粟劲苍[2]以不同分子量的 聚乙二醇(PEG)为软段,MDI2BDO 为硬段,采用两步法溶液聚合合成一种具有固— 固相变储热性能的聚氨酯材料。通过 DSC,WAXD 等测试手段标表征 ,结果表 明, 当软段分子量达到 2000 或以上时,软段才具有较大的结晶度和熔融相变焓, 且硬段含量必须高于一定值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物理交联网络以保证材料在发 生相变时维持固体状态。随着 PEG 分子量的增加聚氨酯的熔融焓和熔融温度逐渐 增加。PEG 分子量为 2000 和 4000 时熔融焓和融融温度分别为 154.0J/g、187.7J/g 和 58.1℃、61.5℃。宋晓辉[3] 采用二级扩链技术,合成了同时具备阴离子型和非 离子型大分子链结构的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以红外光谱技术,XRD、DSC 等技术, 研究了亲水链段 PEG 分子量对水性聚氨酯浇铸膜结晶性的影响,证实软链段结 晶致密程度随 PEG 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金雪[4]将不同分子量,不同含量的聚乙 二醇(PEG)接枝到聚醚型的聚氨酯上,通过 FT-IR、DSC 来表征,材料的相变焓与 相变温度随 PEG 含量和分子量的上升而增大。赵雨花[5] 等以高结晶性聚酯多元 醇为软段,采用丙酮法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乳液(WPU),通过 DSC 等分析手 段表明,多元醇结构越规整分子量越高,结晶性越好。曹琪[6]等以聚乙二醇(PEG)、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季戊四醇(PET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 一种交联型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通过 DSC、TGA、WAXD、POM 表征。 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型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典型的固—固相转变性质,通过改变 PEG 的含量可以得到不同结晶性能、不同相转变潜热、不同相变温度及不同热稳 定性的材料。高毅[7]等以以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和 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类材料。通过 DSC、FT-IR、POM、 XRD 分析。表明随聚乙二醇分子量增大材料相变焓增大,相变温度升高;随聚 乙二醇质量分数增加相变焓增加。高毅[8]等 分别利用固-液相变材料聚乙二醇 为软段,1,4- 丁二醇为扩链剂,按照不同的质量百分比与多元醇改性二苯基甲烷 -二异氰酸酯( 改性 MDI) 反应制得一系列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 PUPCM)。利 用 POM、DSC 等测试方法对其升温-降温热循环过程形态结构与性能变化进行 在线观察,同时对样品进行 AFM 检测,表明 PUPCM 的相变实质是软段在温度 跨越熔融温度时发生的晶态-无定形态的一级相变, PUPCM 的焓变主要由软段 提供,同时受硬段影响而保持形态。M.A . Corcuera[9]等以 1,4-丁二醇、1,3-丙二
652-655. [7]高毅,田春蓉,王建华.聚乙二醇对嵌段聚氨酯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影响及性能分析
[J].功能材料,2011,(2):446-449. [8]高毅, 田春蓉, 王建华.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微相分离结构与相变原理分析[J].中国塑
料,2011,25(3):25-28. [9]Corcuera M.A.,L. Rueda,B. Fernandez.etal.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s
4
主要实验流程
PBA DMPA IPDI
聚氨酯预聚体
改性纳米 ZnO- 丙 酮 超生混合 溶液
纳米粒子/预 聚体杂化体
TEA H2O
EDA
改性纳米ZnO/ WPU杂化材料
2.主要研究方式、方法 本课题所采用的主要测试涉及:
(1)采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水性聚氨酯的结构; (2)采用偏光显微镜(POM)观察试样的结晶形态; (3)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纳米 ZnO 在水性聚氨酯中的分散情况; (4)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试样的结晶焓、熔融焓、结晶温度及熔融
国内有关反应釜的设计如下所述。赵明等[16]对反应釜壳体结构优化,使罐板 底的焊接变形得到控制。李玮等[17]将反应釜的搅拌装置设计为锚式搅拌器与螺 带式搅拌器组合,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侯国锋等[18]对生物柴油设计的反应 釜为其工程上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聚氨酯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主要是聚乙二醇型的聚 氨酯相变储能材料。但是聚乙二醇型的聚氨酯耐水性相对来说较差,可以应用于 对耐水性要求不高的制品,在耐水性方面应更加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关于水性 聚氨酯反应釜的设计还没有起步。 2.发展前景
纳米 ZnO 与水性聚氨酯复合,相对于纯水性聚氨酯的综合性能有所改善, 因此开发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水性聚氨酯/改性纳米 ZnO 相变复合材料具有重要 的价值。从理论上,本实验的研究,探讨水性聚氨酯/改性纳米 ZnO 相变复合材 料的合成条件,对今后相变储能水性聚氨酯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从实 践上,可以合成出不同性能的水性聚氨酯/改性纳米 ZnO 相变复合材料,能够在 建筑行业、农业、冷藏业、纺织业、涂料业等行业有潜在的的应用前景,有利于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程度,有利于节能 65%目标的实现。
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相变储能性能,用分子量较高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为软 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亲水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为硬段,形成固—固相变储 能材料;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力学性能、耐磨性等性能,将改性纳米 ZnO 复合到水性聚氨酯中。
方案:①以 IPDI 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 PBA 的分子量以及含量来改变水性 聚氨酯的结晶度,从而改变其储能密度②将不同百分含量的改性纳米 ZnO 加入 到水性聚氨酯中,比较其综合性能③用不同含量的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纳米 ZnO, 使其很好的分散在水性聚氨酯中④将合成好的水性聚氨酯铺成膜⑤对水性聚氨 酯/改性纳米 ZnO 相变复合材料进行各种性能测试。⑥分析式样的结晶性能确定 最佳的原料配比。⑦基于聚合条件设计反应釜并对反应釜强度校核与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