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政治知识: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

一、使用价值和价值
1.含义
(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比如笔的使用价值是写字。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根据商品的含义得出,商品既要满足人们需要,又是劳动产品,所以商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故二者被称为商品的二因素。
其中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即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但是,不是商品的物品也可以有使用价值,比如自然界的空气,它没有消耗人类劳动,故无价值,但是也能满足人们呼吸的需要,也有使用价值。
所以使用价值不需要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体现为二者不可得兼,即同一个主体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主要体现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即如果一个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其价值无法实现。
二、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在物物交换时代,体现为商品交换的比例,比如两台电脑换三台冰箱,2:3这个比例关系;出现货币后,体现为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关系,比如一个面包8元。
而商品交换中的这个比例关系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量决定的,也就是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以价值为基础,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但它并非独立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外的商品的第三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对商品生产者而言,商品的实际意义在于价值,即为了价值而生产使用价值,为了实现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对商品购买者而言,商品的实际意义在于使用价值,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可见。
无论是商品生产者还是商品购买者,都不可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扩展资料: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米、布、房屋、自行车等等各种商品体的自然形态,体现着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这是一目了然的。
商品的价值实体是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与使用价值不同,商品的这种价值实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即使把一件商品拆得粉碎,也找不到价值的任何影迹。
这是因为,价值纯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实体虽然是已经消耗的劳动力即劳动,但并不是任何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都会形成价值。
只有当劳动产品成了供交换即供他人使用的商品,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才需要互相比较,才需要撇开其特殊的有用性质而把它看作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和消耗在产品生产中的劳动转化为价值,都是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表现。
价值既然纯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从商品体的自然形态中,当然无法找到它的影踪,而只有从价值关系即商品与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中,才能探索它的存在。
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在满足人们需求或提供服务方面的能力。
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实用性、功能性和效用性上。
例如,一件衣服的使用价值在于它可以保暖、美观,并且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而商品的价值则是指人们在交换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量。
价值决定了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劳动价值论来解释。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劳动所创造的实际使用价值决定的。
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体现,而价值是商品使用价值的一种量化。
然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并不总是完全对应的。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受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品牌效应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使用价值则是个体对商品实际使用效果的主观评价。
因此,有些商品可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可能并不高,反之亦然。
总而言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实际使用效果。
商品的价值受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用价值则是个体对商品的主观评价。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一个物可以有使用价值但不含有价值,有使用价值是由于其自然属性,但它并不是人的劳动的产物。
例如,空气、天然草地、野生林等。
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耗费在其中的劳动不形成价值。
比如人们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无偿地提供给他人消费,这种产品就只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化性质的使用价值,并且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手里。
一个物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不形成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生产某种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它的价值。
而要取得这种商品的价值,他就必须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
反过来说,商品的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行着相反的运动。
可见,正是因为存在着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对立或矛盾,才产生了商品交换。
也只有通过交换,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而一旦交换失败,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就不能得到解决,商品生产者则会陷入困境。
简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简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物品或服务,它们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本文将从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来探讨商品的本质和意义。
一、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它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供大于求时,商品的价值会下降,供小于求时,商品的价值会上升。
因此,商品的价值是相对的,它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商品的价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管理费用等,这些成本决定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
此外,商品的价值还受到市场需求、竞争程度、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概念,它反映了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确定商品的价格,以保证商品的销售和利润。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
商品的物质属性是指商品的物理特性,如大小、形状、颜色、材质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商品的使用功能和效果。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商品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品牌、口碑、文化内涵等,这些属性决定了商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根本原因。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商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以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它反映了商品的市场地位和竞争程度。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根本原因,它反映了商品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

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的是人们从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需求的能力。
商品的价值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商品所愿意支付的货币量或其他物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
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
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是不存在价值的,因为没有人愿意为没有用处的商品付出任何代价。
例如,一瓶饮料对于口渴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因此人们愿意为其支付一定的价值。
而一块石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因此它也没有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人们对商品所具有的需求和满足程度来决定的。
然而,商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其使用价值,还与供需关系以及生产成本有关。
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商品的需求超过供给时,其价值将会上升,因为人们会愿意为其付出更多的代价。
反之,当一个商品的供给超过需求时,其价值将会下降。
此外,生产成本也是影响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商品的生产成本很高,那么它的价值通常会比生产成本低的商品更高。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边际效用理论来解释。
边际效用是指每次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当边际效用递减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愿意为此支付的代价也会减少。
因此,商品的价值通常会随着其使用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此外,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偏好、文化和社会环境等。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商品可能会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支付的价值。
例如,对于一个香水品牌,对于一些人来说它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并且愿意为其支付很高的价值,因为它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自信心。
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香水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他们愿意为此支付的价值就会较低。
最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通常会受到价格和市场营销等因素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对于他来说,不可能既实现小米的 价值,又占有其使用价值,同样, 他也不可能既占有布的这种使用价 值,而又不支付布的价值。
试一试
比如说,我是出售报纸的,我把一份报 纸阅读完毕,了解了上面的全部信息,我也 就取得了这份报纸的使用价值;而我又把这 份报纸卖给消费者,我也实现了这份报纸的 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就是同时取得了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吗?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问题:
为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用相同的尺度来衡量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 统一体,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 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有用性
不同种类的商品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 因而具有不同的使 用价值, 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本身物理的、化学的 等性质决定的, 所以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反映的是人和物的 关系, 不反映社会的生产关系。例如棉衣可以御寒、冷饮可 以解暑等。
关心所交换商品的价值是否相等 3米布所包含的劳动量是否等于自 己消耗在生产10斤米上的劳动量
布作为制作衣被等的材料的有用性
实现小米的价值
取得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作为商品的生产者,他为了实 现小米的价值,就必须把小米 的这种使用价值让渡给别人 作为消费者,他为了取得布的 这种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布 的价值
物品的有用性寓于物品自身当中,因而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在使用使用价值这一概念时,有时指物 品的有用性,有时又指有用物本身。
比如,我们既可以说粮食有使 用价值,又可以说粮食是使用 价值。
价值:
商品的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在交换当中,体现了劳动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所以价值是商品的 社会属性。价值也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 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就凝结人类劳 动, 就有价值。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需要相互比较凝结了多少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所以,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会有 价值。例如农民种给自己吃的蔬菜, 由于不用于交换, 所以耗费在其中的劳动也 就不会形成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辨证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辨证关
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商品。
2. 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依存。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3. 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制约。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二者又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但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以维持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也就是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物)的关系。
(如:苹果可以吃,是由这个苹果的化学成分决定的,是这个苹果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即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人们为了各自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互相交换商品。
要交换,就要确定交换的比例,一种商品能换多少另一种商品,(一只羊=两袋大米,还是十袋大米?)我们知道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同,使用价值没法比较,(没法根据使用价值来确定交换的比例,要确定这个比例,就要找商品中同质的东西,(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
这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就是商品生产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力。
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价值解决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而商品的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第二课要学习的。
)
比如一个农民生产一堆黄瓜拿去街上卖,当然有价值。
但是同样是另外一个农民,他生产的黄瓜不是为了卖钱,而是生产出来供自己使用,此时问你,这堆黄瓜有没有使用价值,有没有价值,答案很简单,有使用价值,因为给自己吃的黄瓜也具有解渴的功能,但是没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非商品绝对没有价值,只有商品和商品交换才涉及到劳动时间和劳动时间的比较,而不去交换的东西是没有必要探究背后的劳动实践。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从商品/物的角度来看: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都缺一不可。
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
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的。
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
凡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如果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称其为商品。
(从商品/物的角度来看)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我们常说的物美价廉就体现了二者的统一。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价值可以转换成价值。
(商品交换成功)
从人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对立的,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这是因为作为商品生产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作为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对双方当事人来说,对这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这种矛盾对立,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