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变压器是一种主要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电气设备,它由铁芯和绕组两部分组成。

其中铁芯通常由硅钢片组成,绕组则分为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当主绕组中通入交流电时,产生的交变磁场会穿过铁芯并感应次级绕组中的电动势,从而导致次级绕组中的电流流动。

在变压器的工作过程中,主绕组的交变磁场会通过铁芯传导到次级绕组上,从而实现能量的传递。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主绕组中通入交流电流。

当电流通过主绕组时,会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

2.交变磁场传导到次级绕组中。

由于铁芯的导磁性能,交变磁场会通过铁芯传导到次级绕组上。

3.感应电动势产生。

当交变磁场穿过次级绕组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交变磁场的变化率有关。

4.次级绕组中产生电流。

感应电动势的存在会导致次级绕组中的电流流动,从而实现能量的传递。

变压器主要依靠铁芯起到导磁作用,以确保交变磁场能够传导到次级绕组上。

铁芯由硅钢片叠压而成,硅钢片具有较低的磁导率和较高的电阻率,这样可以减小铁芯中的涡流损耗和铁耗,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绕组的设计也是变压器工作的关键。

初级绕组用于接入电源,次级绕组用于输出电压。

而且,变压器通常采用密绕绕组,即采用多层绕组或薄绝缘线圈,以增加绕组的填充系数,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从能量守恒定律的角度进行解释。

主绕组中的电能通过变压器的磁场传导到次级绕组上,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电压和电流比例发生改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即:输入功率=输出功率输入电流×输入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这就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根据变压器的匝比可以改变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从而实现对电能的改变和传输。

总之,变压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压变换的电气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铁芯和绕组的结构设计,实现输入电能到输出电能的转换。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一、引言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气设备,用于改变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

二、基本原理1. 电磁感应定律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者磁场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变压器利用这一原理实现电压的转换。

2. 互感现象互感现象是指两个或者多个线圈通过磁场相互耦合时,其中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会在其他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变压器中的两个线圈分别称为主线圈和副线圈。

三、变压器的结构1. 铁心变压器的铁心是由硅钢片叠压而成,主要作用是提高磁通的传导性能,并减少铁损耗。

2. 主线圈主线圈是变压器的输入线圈,通常由较粗的导线绕制而成。

当主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时,会在铁心中产生磁场。

3. 副线圈副线圈是变压器的输出线圈,通常由较细的导线绕制而成。

副线圈通过互感现象与主线圈相连,将主线圈中的磁场转换为感应电动势。

四、变压器的工作过程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磁场建立和磁场消失。

2. 磁场建立阶段当交流电通过主线圈时,产生的交变电流会在主线圈中产生交变磁场。

由于主线圈和副线圈之间的互感作用,副线圈中也会产生交变电动势。

3. 磁场消失阶段当交流电的方向改变时,主线圈中的交变磁场也会改变方向。

这个变化的磁场会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导致副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发生变化。

4. 变压器的电压转换根据互感现象,变压器中主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比可以决定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例关系。

当主线圈匝数较大时,输出电压相对较低;当主线圈匝数较小时,输出电压相对较高。

五、总结变压器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和互感现象的电气设备,用于改变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

它由铁心、主线圈和副线圈组成。

变压器的工作过程包括磁场建立和磁场消失两个阶段,通过互感现象实现电压的转换。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输电、配电和电子设备中。

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变压器是一种用于将电能从一种电压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的电气设备。

它是电力系统中非常常见的设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工业生产和民用电力系统中。

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十分重要,下面详细介绍。

一、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器由两个或更多的线圈通过铁芯相互连接而成。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铁芯:变压器的铁芯由硅钢片组成,可有效减小磁滞和涡流损耗。

铁芯的形状包括E型、I型和C型等,用于支撑和保护线圈。

2.一次线圈(主绕组):也称为原线圈或输入线圈,接收电源端的输入电能。

一次线圈一般由较粗的导线绕制而成。

3.二次线圈(副绕组):也称为输出线圈,输出变压器转换后的电能。

二次线圈一般由较细的导线绕制而成。

4.绝缘材料:用于在不同线圈之间提供电气绝缘,避免相互之间的短路。

5.冷却装置:用于散热,以保证变压器的工作温度不超过允许范围。

常见的冷却方式包括自然冷却(静风冷却)和强制冷却(风扇冷却、冷水冷却等)。

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其主要过程是通过变化的磁场引起线圈中的电压变化。

1.变流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次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铁芯中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这个磁场穿过二次线圈,并在其中引起电动势的产生。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产生的电动势与变化的磁场强度成正比。

2.变压原理:根据楞次定律,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相互反的。

当一次线圈接通电源时,通过它的电流会在铁芯中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会在二次线圈中引起电动势的产生,并使得二次线圈中的电流流动。

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比等于输入线圈的匝数和输出线圈的匝数之比。

即: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入线圈匝数/输出线圈匝数3.近似理想性:在实际的变压器中,我们可以近似认为主线圈和副线圈之间没有电阻,也没有电感。

这样,变压器的损耗可以忽略不计,输出电压会完全等于输入电压。

4.变压器的效率:实际的变压器会有一定的损耗,主要包括铁损耗和铜损耗。

变压器能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变压器能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变压器能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变压器是一种电磁装置,可将电能从一个交流电路传递到另一个交流电路。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变换电压和电流的比率来实现能量传递。

变压器一般由铁芯和两个相互绝缘的线圈组成,其中一个线圈称为主线圈,另一个线圈称为副线圈。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如下:1.电磁感应:当主线圈通电时,会在铁芯中产生一个交变磁场。

这个交变磁场会穿过副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感应电动势: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通过一个线圈时,如果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在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由于变压器中主线圈中的电流是交流的,因此主线圈中的磁场也是交变的,从而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的感应电动势。

3.恒定磁通量:为了保持副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恒定,需要保持铁芯中的磁通量恒定。

变压器铁芯的设计和选择是为了确保尽量减小能量损耗,以提高能量传输的效率。

4.比例关系: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副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与主线圈中的电压成正比,而与主线圈中的电流成反比。

这就是为什么可以通过变压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原因。

5.能量传输:变压器通过改变线圈的匝数比,实现从低电压到高电压(步升变压器)或从高电压到低电压(步降变压器)的能量传输。

两个线圈之间的能量传递通过磁场的交感作用来实现,而不是直接通过导线连接。

总结起来,变压器能量传递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利用交变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然后通过改变线圈的匝数比例实现从一个交流电路向另一个交流电路的能量传输。

变压器在电力输电和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对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电起着重要作用。

变压器工作原理

变压器工作原理
一、二次绕组感应电动势有效值为: E1=4.44fN1Φm E2=4.44fN2Φm
由此,对某台具体的变压器而言,f及N1均为常数,因 此当加在变压器上的交流电压有效值U1恒定时,则变压器铁 心中的磁通Φm基本保持不变。
三、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的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和电压比
一次绕组电动势平衡方程式
若不计一次绕组中的阻抗,则外加电压几乎全部用来平
❖ 一次绕组(也称原绕组或初级绕组):接交 流电源,其匝数为Nl;
❖ 一、二次绕组中其感应电动势瞬时值分别为
二、变压器的应用与分类 1、变压器的应用 ❖ 变压器能够变换交变电压、变换交变电流、变换阻抗的作
用 2、变压器的种类很多,按用途不同主要分为:
1)电力变压器:供输配电系统中升压或降压用。 2)特殊变压器:如电炉变压器、电焊变压器 3)仪用互感器:如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 4)试验变压器:高压试验用。 5)控制用变压器:控制线路中使用。 6)调压器:用来调节电压。 三、电力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一)铁心、(二)绕组 、(三)绝缘套管 、(四)油箱

绝缘套管是变压器绕组的引出装置,
将其装在变压器的油箱上,实现带电的变压
器绕组引出线与接地的油箱之间的绝缘。
❖ 4.油箱及其附件

油箱安装变压器的铁心与绕组。变压
器油起绝缘和冷却作用。电力变压器附件还
有安全气道、测温装置、分接开关、吸湿器
与油表等。
额定值
❖ 原边额定电流I1N
变压器额定容量下原边绕组允许长期通过的电流, 对于三相变压器,为原边额定线电流。
变压器
❖ 1.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它是 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将某一等级的交流电 压和电流转换成同频率的另一等级电压和电 流的设备。

变压器基本工作原理

变压器基本工作原理

变压器基本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一种电气设备,它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

其基本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电磁感应定律: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变压器的铁芯上绕制有两个相互绝缘的线圈,即主线圈(也称为初级线圈)和副线圈(也称为次级线圈)。

当主线圈中有交流电流通过时,将会在铁芯内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2. 磁耦合效应:由于电磁感应的存在,主线圈中产生的磁场会通过铁芯传导到副线圈中。

在副线圈中,由于磁场的变化,将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而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成正比,即副线圈匝数的增加将会使输出电压增加。

3. 变压器的变压比:根据电磁感应定律,主线圈和副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与其匝数成正比。

因此,变压器的变压比可以通过改变主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比来实现。

如果副线圈匝数远大于主线圈匝数,输出电压将会比输入电压高;反之,如果副线圈匝数远小于主线圈匝数,输出电压将会比输入电压低。

4. 能量传递:变压器实现输入电压到输出电压的转换,是通过磁场能量的传递实现的。

当主线圈中有交流电流通过时,会在铁芯中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这个磁场会通过铁芯传导到副线圈中,进而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经过适当的变压比转换,输出电压就会随之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输入电
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受到线圈的匝数比及磁场的变化情况的制约。

变压器还通过使用绝缘材料来隔离主线圈和副线圈,以确保电流的安全传输。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解:由变压器的变比公式可得
220 1100 36 N2
故 N2 180(匝)
二次侧通过白炽灯的电流为
I2
P2 U2
100 36
25 9 (安)
根据变压器变流规律可得
I1
N2 N1
I2
36 220
25 9
0.455(安)
3. 变压器的阻抗变换
变压器除了变换电压和电流外,还可以进行阻抗变换,以实现 “匹配”。
800
3.125W
变压器的变比为 k N1 R0 800 10
N2
RL
8
2. 变压器负载运行
由于二次绕组的内阻抗很小,在二次侧带负载时的电压与空载 时的电压基本相等,即
U1 U1 I2 U 20 U 2 I1
例:一台220/36V的行灯变压器,已知一次线圈匝数为1100匝,试求二次线
圈匝数?若在二次线圈侧接一盏36V、100W的白炽灯,问一次电流为多
少?(忽略空载电流和漏阻抗压降)
如图a所示,负载阻抗 Z2 接在变压器二次,这时从一次看进去 的阻抗,如图b所示,即二次反映到一次的等效阻抗为 Z1 。
i1
u1
N1

i2
N2 u2
Z2

i1
u1
Z1

(a)
(b)
变压器的阻抗匹配
Z1
U1 I1
N1 N2
U2
N2 N1
I2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1 N2
Z2

2
Z1
N1 N2
Z2 k2 Z2
变压器的 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利用互感耦合来传输能量的一种 器件,理想变压器是一种特殊的无损耗全耦合 变压器,是对实际变压器的一种抽象,是实际 变压器的理想化模型。

变压器的变换电流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变换电流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变换电流工作原理变压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进行电能转换的电气设备。

它主要由两个共用磁路的线圈(称为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组成,通过交流电源输入电压变化的线圈(称为初级线圈),经过磁场感应作用,将输入电压变化传导到另一个线圈(称为次级线圈),从而实现电压的转换。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磁场感应阶段和电流变换阶段。

首先是磁场感应阶段。

当外部交流电源的电流通过初级线圈时,初级线圈中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这个变化的磁场会从初级线圈中传导到次级线圈中。

在传导过程中,磁场会导致次级线圈中的电子产生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变化率成正比。

因此,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变化会导致次级线圈中的电动势变化,从而使电流在线圈中产生感应。

接下来是电流变换阶段。

当次级线圈中的电动势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次级线圈中的电流也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电压的转换。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变化会导致电压的变化。

因此,次级线圈中的电流变化会导致次级线圈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

通过变压器的绝缘间隔,次级线圈中的电压可以达到不同的电压值,并输出给特定负荷。

总结起来,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当交流电流通过初级线圈时,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会感应到次级线圈中并产生电动势。

根据欧姆定律,电动势变化将导致次级线圈中的电流变化,从而实现电压的转换。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 磁耦合: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通过共同的磁路相互连接,利用磁耦合实现能量传输。

2. 电力损耗小:变压器几乎没有内部电阻,因此无法对输入电源进行功率损耗。

同时,由于磁场是通过感应传导的,所以也不会给次级线圈带来额外的功率损耗。

3. 电压和电流的比例关系:根据变压器的变压原理,变压器中的电压和电流是成正比的。

即电压转变的倍数等于电流转变的倍数。

4. 双向能量传输:变压器可以实现从低电压向高电压的能量传输,也可以实现从高电压向低电压的能量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吴江川一. 概述: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先化电为磁,后化磁为电。

它具有5大基本功能,(1)自闸电磁控电阀功能,当一次绕组接入正弦交流电源1U 时,一次线圈1N 内就有正弦交变电流1I 流过,电流1I 所产生的电磁场汇集在线圈内部,磁化穿在其内部的闭合铁芯,产生一个寄生在1I 电磁场上的,封闭在铁芯内部的正弦交变磁通φ,交变磁通φ在一次绕组上感应出自感电动势1E ,1E 具有天生的逆反性,遵从楞次定律永远滞后磁通90°,由于逆反自感电动势1E 的产生,在一次绕组回路内就有二个电源(1U 、1E )同时存在,且1E 总对1U 使反劲(阻碍),二龙治水争权夺势,使一次电流明显减小和1I (φ)滞后1U 相位自动移相,人为地利用和强化1E 对1U 的阻碍作用,设计变压器时让铁芯全部磁化时磁通在一次绕组内产生的自感电动势1E 约等于1U ,1I 、(φ)自移相至滞后1U <90°,连带1E 自移相滞后1U <180°,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电源电压的方向相反,自感电动势对电源的阻碍达到了最大,电源1U 被约反向约相等的逆反自感电动势1E 自闸在一次绕组内,只利用小小的错开相位放出很小的励磁电流用来磁化铁芯来产生自感电动势1E ,变压器处于空载自闸运行状态,损耗很小,交变磁通φ在二次绕组上也感应电动势2E ,接上负载,在二次绕组内产生电流2I ,2I 的集合电磁场阻碍磁通的变化,对φ进行消磁,φ减小自感自闸电动势1E 减小,自闸电磁控电阀开启,正比放出一次电流,对二次电流电磁场消磁,二次侧产生多少反向的电磁场,一次侧电流电磁场就正比抵消多少,保持一次电流对铁芯励磁的主动权,空载时闸得住,负载时放得开,这就是变压器的自闸电磁控电阀功能。

(2)改变电压,(3)改变电流,(4)不但自己产生无功功率而且能汇合负载无功功率通过变压器回馈给发电机,产生无功功率危害。

(5)隔绝一二次电力系统的直接电联系,确保用电安全,详述如下。

二. 空载变压器自闸励磁过程(自闸电磁控电阀功能):一次绕组接上正弦交流电源1U 二次绕组开路,变压器励磁电流滞后1U 约90°,自感电动势滞后1U 约180°,由于一次绕组电阻很小,空载变压器可以看做纯电感电路,设计变压器时让1E ≈1U (铁芯全部磁化m ,f =50Z H )(1)用PN 结试验判定电源电压1U 与自感电动势1E 的正确相位:在一次偶然把一只整流二级管接在了一小型(220/36)变压器一次侧,二次开路(空载),变压器发出很大的异常声音,严重发热,电磁场外漏,铁芯象永磁铁一样吸引螺丝刀等铁件的严重失常现象,主因是接入了脉动单项直流电,后又并联反相接入一只整流二级管,可通过正弦交流电,空载变压器正常如初,实验接线电路如图1所示。

结合对变压器的种种疑问及对变压器的多次拆装分解试验,空载变压器近似纯电感元件,二级管PN 结单项正向导电必须加正向电压,结合分析纯电感电路波形图顿悟如下,得出正确的纯电感电路波形图如图2所示。

参看图1图2,(0~180°)周期内,电流从整流二极管1D 内流过,即1D 导通,2D 截止,(180°~360°)周期内电流从整流二极管2D 流过,即2D 导通,1D 截止,根据二极管PN 结单项导通的必要条件必须加正向电压,电压为君,电流为臣,即电压决定电流,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0~180°)1D 导通,2D 截止,A 点电位必须始终高于B 点电位,并大于结电压,(A U >B U )。

在(0~90°)1U 上正下负,1E 上正下负,波形下降,1D 导通,必须1u >1e ,1u 克服1e 的反相电压阻滞,推动电流流过1D ,1u 、0i 同方向,0i =(1u -1e )/1R 。

(90°~180°)1U 反向上负下正,1E 反向上负下正,波形上升,1D 本应截止却没有截止电流仍按原方向继续流动,根据1D 的PN 结导通条件必需是1e >1u ,1e 克服1u 的反向电压阻滞,推动电流继续流过1D ,1e 、0i 同方向,0i =(1e -1u )/1R ,同理(180°~360°)0i 从2D 流过,即2D 导通,1D 截止,2D 必加正向电压,B U >A U 并大于结电压。

(180°~270°)1U 上负下正,1E 上负下正,波形下降,2D 导通,必须是1u >1e ,1u 克服1e 的反向电压阻滞,推动电流流过2D ,1u 、0i 同方向,0i =(1u -1e )/1R ,(270°~360°)1U 反向上正下负, 1E 反向上正下负,波形上升,电流继续流过2D ,根据2D PN 结的导通条件必需是1e >1u , 1e 克服1u 的反向电压阻滞,推动电流继续流过2D ,1e 、0i 同方向,0i =(1e -1u )/1R 。

由于1E ≈1U ,经如上分析PN 结试验判定1U 与1E 的相位差接近但不等于180°(<180°),0I 接近90°但不等于90°(<90°)。

如图2所示这才是1E 的正确相位,图3是它们的正确向量图。

如图2所示利用1u 、1e 小小的错开相位放出很小的励磁电流磁化铁芯,一次电流被自感电动势以电阻电的形式自闸在一次侧,图中虚线是﹣1e 的波形直观的反应了1u 、1e 的大小关系,参照﹣1e 的波形图能更好的理解上述分析正确判定1U 与1E 的相位差,由于1E 隐性存在不能直接测量,所以照成了前人在教科书中对1E 相位的错误判定,进而也导致变压器原理分析的错误。

(2),1I 、m φ、1E 联动自移相的原因:硅钢片是高导磁软磁性材料本身不具有磁性必须经过永磁场或电磁场磁化才具有磁性,m φ是1I 电磁场磁化铁芯的磁通,它形影不离地寄生在电磁场里,不考虑磁滞影响,基本与1I 同相位,也是矢量,正弦交流电源1U 加在一次绕组上产生一次电流1I ,它的集合电磁场1I 1N 瞬间磁化铁芯产生交变磁通m φ,在一次绕组内感应出正弦交变自感电动势1E ,1E 永远滞后m φ90°,因为1E =4.44f 1N m φ,设计变压器时根据铁芯大小(变压器功率大小决定)以及f 合理选配一次匝数1N 使自感自闸电动势1E ≈1U ,利用矢量自感电动势1E 对矢量电源电压1U 的阻碍,它们同时作用在一次绕组线圈上,因电压决定电流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加在一次线圈电阻1R 上的电压合矢量1R U ∙=1∙U +1∙E 合成规律是几何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简化成三角形法则),如图4矢量1R U 改变了方向即向90°方向移相,同时带动与1R U 同步的矢量电流1I =1R U /1R 移相,同时带动1I 电磁场磁化的磁通m φ移相,m φ的移相连锁带动1E 移相(1E ⊥m φ滞后90°),1E 的移相使1R U 进一步移相,就这样彼此带动着移相,经过若干个正弦交变周期,1R U 、1I 、m φ从0移相到约90°相位,0°+90°÷2+45°÷2+22.5°÷2+11.25°÷2+······<90°,1E 从90°移相到约180°相位,90°+90°÷2+45°÷2+22.5°÷2+11.25°÷2+······<180°,1E ⊥m φ、1I 、1R U ,1U 、1E 、1R U 三者始终保持直角三角形几何向量关系,随着移相1R U 不断减小,矢量电流1I =1R U ∕1R 也在移相中不断减小,并随同RI U 一起带动m φ移相到约90°相位浮动,当1I 减小到其集合电磁场(1I 1N )刚好能全部磁化铁芯,寄生在一起融为一体,闭合在磁路内,磁通m φ产生的自闸自感电动势1E ≈1U 时停止移相,稳定在自调整动平衡的直角三角形状态(1U 是波动的)21U =21E +211)(I R ,把仅仅用于磁化铁芯的很小的滞后1U 的电流1I 称为变压器空载励磁电流即为0I 。

(3),以电压阻碍电压限制电流:为了防止两台并联运行的同步发电机的电流机内互相流动产生内耗,要求两者的所发出的电压相等,频率相同,三相同相连接,同相间电压相位互差180°,构成交流电压互闸,这才是同步的内涵,灯光熄灭法合闸并网同步发电机之道理所在,用摇表测量有电容性质的试品(如电缆)时,完成测量需先断开测量回路,后停止摇表摇动,就是用摇表产生的等电压抵抗住测量时存储的电容电荷电压,否则反操作电容电荷电压对摇表放电损坏摇表,用交流电压互闸要求两个电压相等相位差180°,频率相同。

手机充电器对锂电池充电正极对正极,负极对负极,开始时电池电压低于充电器电压,充电器电源克服电池电压的阻碍流过电池储能,电流较大,随着电池电压的上升阻碍越来越大,充电电流越来越小,当充电器电压等于电池电压时,充电停止,充电回路被升高的电池电压自闸。

而变压器设计时让自感自闸电动势与电源电压约相等,经自移相相位差小于180°,瞬时值极性都是正极对正极负极对负极,其目的都是人为限控电流。

变压器空载自闸其本质就是利用反方向的约等电源电压的自感自闸电动势1E 与1U 的微小错位,产生一个加在一次线圈电阻1R 上的很小的合矢量正弦交变励磁电压1R U ,1R U 的相位滞后约90°,励磁电流0I (0I =1I =1R U /1R ) 刚好磁化铁芯,磁通m φ又生成约等于1U 的自闸1E ,人为的有目的的利用(1U 、1E 、1I 、1R 、m φ、1N )相生又相克的自矛盾自调整自平衡的关系,有意识的加强1E 把电流限控成为很小的励磁电流 (4)变压器的空载自闸励磁过程:(a )励磁涌流,按输出电功率大小确定变压器铁芯尺寸人为有目的的选配一次绕组1N 的匝数,让电磁场磁化铁芯的磁通m φ产生的阻碍电源1U 的自感电动势1E =1U ,有意识地利用并强化1E 的阻碍作用达到最大值(自闸),如图4,电阻1R 很小的一次绕组线圈接上正弦交流电源,磁通为很好建立且为移相,1E 自闸作用不大,1U 产生很大的励磁涌流1I ,随着1I 、m φ、1E 联动自移相,1I 、φ自移相约小于90°相位,1E 也关联移相到约小于180°的最佳相位处浮动, RI U ∙由大变的很小很小,1E 对1U 的阻碍(自闸)达到最佳状态,很大的励磁涌流1I 经过一段时间(若干周期),衰减为很小的滞后1U 约90°的励磁电流0I ,变压器运行在良好的空载自闸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