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背景类问题的分析方法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高三历史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五考点提示:选考内容——探索历史的奥秘知识清单1、劳动创造人本身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恩格斯认为,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后肢直立行走,前肢因而得到解放。

前肢解放出来后,古猿通过使用天然石块、木棒,采集植物,捕捉小动物等劳动,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

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引起身体结构上的一系列变化。

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

人类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阶段。

“攀树的猿群”是指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正在形成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而“完全形成的人”是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的人。

2、怎样理解“米诺斯人是热爱生活的民族”?米诺斯人的排水系统和王后浴室的排水系统,显示了其爱清洁的特点;米诺斯人对自然景物特别是海洋生物的热爱,显示了其海洋文明的舒畅和张力;米诺斯人注重游戏、宗教庆典理想化的特性,反映了其轻松愉快的内心世界;妇女们优雅、骄矜的仪态。

爱美、爱打扮的习性,对社会活动的广泛的参与,体现了米诺斯人平等的观念和对生活的宽容与自信。

3、列举米诺斯宫殿的考古发现和伊文思的研究成果。

米诺斯宫殿的考古发现主要有:克诺索斯宫殿遗址(伊文思认为即传说中的“迷宫”所在地);镶嵌式的赌桌;大量的壁画、浮雕、雕刻印石、花瓶、陶罐、泥板等等(包括“百合王子”浮雕)。

伊文思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一至四卷中,包括:把米诺斯文明的历史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大体与埃及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早期相当,因而是爱琴文明的开端;米诺斯王是第一个建立地中海霸权的君主;“迷宫”的功能是宫殿;“王权”的性质是“祭司王”;米诺斯人是一个热爱自然、有文化教养、热爱和平的民族。

4、米诺斯遗址的发现的重大意义米诺斯遗址的发现,使人们更进一步接近了历史真实,认识到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真正源头;克里特文明与比它稍晚的迈锡尼文明一起,合称为爱琴文明客在研究史上,爱琴文明把古希腊文明提前了1000年左右,从而使其居于世界最早文明之列。

人民版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说课稿

人民版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说课稿

人民版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说课稿一、引言本文档是针对人民版选修五《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这一教材内容的一份说课稿。

本说课稿将根据学科地位、教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该教材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教授该教材。

二、学科地位历史学是一门研究过去事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学科,它对个体、社会和民族的认同、认识和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世界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历史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

三、教材设计理念《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作为人民版选修五的一部分,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为目标。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奥秘。

四、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对历史事件和社会演变具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五、教学内容安排5.1 第一单元:认识历史意义和历史学方法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意义和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史料的运用和历史学的发展等内容。

### 5.2 第二单元:古代史研究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古代社会发展、文明交流和历史变革的研究,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的奥秘,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读古代社会。

### 5.3 第三单元:近代史研究本单元主要介绍近代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近代历史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近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能够用历史知识分析当代社会问题。

### 5.4 第四单元:当代史研究本单元主要介绍当代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当代历史的研究,帮助学生了解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并能从历史角度解读当代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

探索历史奥秘PPT课件

探索历史奥秘PPT课件

第1页/共28页Biblioteka 1974年出土于广东信宜,是广 东省首次发现的西周青铜盉。
第2页/共28页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 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 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 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第26页/共28页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 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 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3分)
①官方文献具有权威性,可信度较高; ②官方文献有歪曲或美化事实的嫌疑; ③学者著作有主观认识; ④小说反映了社会现实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⑤小说是虚构的,不能够作为严肃的史实; ⑥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 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 性等。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
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
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
“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
么?”
— — 据 明第中25页后/共期28页小 说 《 金 瓶 梅 》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 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分)
修正史、私修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 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以及各方面的书籍 和近代以来出现的报刊、杂志等,都属于文献史 料。
第8页/共28页
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
碑刻、雕塑和绘画等。
口述史料: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
来的资料,其记录的方式有笔录、录音、 录像等多种。这些资料包括神话、传说、 故事、史诗、俗谚、遗训,以及回忆录、 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探索历史的奥秘ppt 人教课标版

探索历史的奥秘ppt 人教课标版

探 索 历 史 的 奥 秘
这使任何人都不能不产生深深的疑问:古代 玛雅人是怎么得到了那高深的知识?灿烂的玛雅 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后来又怎样消声匿迹? 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看法:在遥远的古代, 美州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 星智能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 代的玛雅人各种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他 们被玛雅人尊为天神。
探 索 历 史 的 奥 秘
探 索 历 史 的 奥 秘
探 索 历 史 的 奥 秘
探 索 历 史 的 奥 秘
探 索 历 史 的 奥 秘
探 索 历 史 的 奥 秘
探 索 历 史 的 奥 秘
探 索 历 史 的 奥 秘
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 4 世纪就掌握了 "0" 这个数字概念,他们还创造了 20 进位计数 法。创立了日期为9天、260天和819天的历 法。其中,他们算的一年的时间是 365.2420 天 , 与 地 球 的 实 际 公 转 周 期 365.2422 天相差无几。他们有自己的文字, 那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 词汇量多达3万个。他们有着精美绝伦的雕 刻、绘画和青铜艺术。
探 索 历 史 的 奥 秘
发现于1959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距今 约3850-355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王 朝时期。 以往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不 超出其所在的小地理单元,而二里头文化几乎分 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东西达600公里,南北 达500公里,并向四周辐射。 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超大型都邑型聚落——二 里头遗址的出现。这里发现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网、 大规模的夯土建筑基址群和宫城城垣、大型宫殿 建筑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遗址,此外还出土 了大量各种质料的器物等。 二里头遗址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都是独一无 二的,有理由相信,它已步入了具有“国家”观 念的文明社会,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 王国都城遗址。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第3课 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第3课 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

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难点史料在“重现”历史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史料、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史书的编撰三个方面介绍历史学如何“重现”历史,即具有主观性的历史学怎样“重现”客观性的历史。

史料是“重现”历史的基础、依据,研究历史的方法是“重现”历史的途径,史书编撰是“重现”历史的表现方式。

本课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建议运用生动形象的资料加以补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本课引言是由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所提出的部分观点组成的。

第一部分指出:历史不是偶然孤立的,而是以纵横方式相互联系的,优秀治史者善于全面研究历史,探究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重现”历史的全过程;第二部分指出:正确的方法是整理史料的关键,在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历史,以达到重现历史的目的。

建议教师以引言内容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一:你认为梁启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历史研究的观点?问题二:你认同他的观点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史料的价值”教材以史料的重要性为出发点,阐释了怎样搜集和运用史料。

(1)史料的重要性由于史料是本课的重要概念,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引入有关史料与历史、史学等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它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信息。

但人类历史是极其丰富多彩、全方位、活生生的客观存在,而流传下来的史料(即使是非常翔实的史料)与客观历史过程相比总是比较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死板的,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渗进史料制作者的主观意识。

史料的这种简约性和主观性便决定了史料不是历史。

史学是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它必须以史料为基础。

离开了史料,史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人教版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教案

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人教版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教案

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人教版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教案前言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人教版选修5》中的第一单元,“探索历史的奥秘”,就是以此为核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化遗存。

本文档以第一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为例,为历史教师提供一份详细教案,帮助其更好地讲解该课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历史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历史和基本情况;2.让学生理解三星堆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三星堆遗址的图片、发掘现场的图片、三星堆文物的图片;2.PPT: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历程、三星堆文物的种类和特点;3.小组讨论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如三星堆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图片、介绍等方式,引入“三星堆遗址”这个话题;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三星堆遗址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授1.谈论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历程和基本情况,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时期的发掘情况;2.谈论三星堆文化的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分类介绍三星堆文物,让学生认识三星堆文物的种类和特点。

(三)小组讨论1.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来了解三星堆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2.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指导问题,如:–三星堆文化和华夏文明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三星堆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等。

(四)总结1.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对三星堆遗址和文物的感受;2.总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要点和难点教学要点•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基本情况;•理解三星堆文化的特点;•认识三星堆文物的种类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三星堆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三星堆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受;•让学生发现三星堆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 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教学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 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教学课件 (共25张PPT)

史料13
二、在中国的发展
史料14 经过二十几年的时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口述 史学理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就目前国内口述史的状 况来说,理论性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介绍西方研究的多, 具有独到研究的少……零星研究的多,系统研究的少。
——姚力:《我国口述史学的困境与前景》
三、价值与作用
史料15 测高用尺,测震用摆。
二、在中国的发展
(一)20世纪50-70年代:
二、在中国的发展
史料10 1954年,政府就曾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关于太平天
国的实地调查,最后形成了《太平天国起义调查报告》,极大
地丰富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研究资料。
问题2:这一时期,口述—史—有王何晓特东征:?《对口述史的几点认识》
主史要料是11对近黄现代璠史先上生的一重生大曾革多命次事组件织、领政导治对事少件数及民少族数的田
共同探究: 开展口述史工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以文献资料为基础 (二)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注意访谈技巧 (四)口述史料的整理
史料22 要注意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也不应该忽略口 述史料的价值和意义。搜集和整理口述史料,挖掘蕴含于其 中的历史意义,让沉睡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活跃起来,通过 转换、调节达到提升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价值。
——罗庆宏:《口述历史与历史教学研究》
一、概况
史料4 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缪启愉:《齐民要术译注》
问题1:根据材料,归纳《齐民要术》是如何写成的? 搜集口头传说、民谣、谚语、访问有经验的老农并亲身实验。
史料5
一、概况
史料6 口述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 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42021/8/42021/8/4Aug-214-Aug-2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历史是什么_课件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历史是什么_课件1
历史是什么
什么是历史?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 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
狭义的历史,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一般说来,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述,也称为 历史。
为何要学习历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唐太宗 一个人,如果忘记了他祖国的历史, 那就意味着背叛。
—— 列宁
(1)“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2)“让历史告诉未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一,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五千年 的历史 “书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 的未来”。
了解历史,可以更好地审视现实、把 握未来。
其二,提升自我,丰富生活需要
社会交往、文学创作、企业管理、 产品开发、就业…
1、什么是历史?
除了上历史课外,学习历史的方式和途径 有哪些?
(1)读历史读物; (2)参观、访古、凭吊; (3)访问; (4)听讲座、报告会、故事会; (5)看历史文艺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
怎样学好历史?
1、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2、课上听讲、笔记——解决问题
3、课外阅读、调研——提升自我
《历史大观园》、《历史学习》、 《历史图册》、《百科知识》等杂志或 书籍《历史是个什么玩意》、《明朝那些 事》等。
历史分类
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1840年) 中国近代史( 1840年—1949年) 中国现代史( 1949年—现在) 世界古代史(原始社会—1640年) 世界近代史( 1640年—1917年) 世界现代史(1917年—现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4: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空前发展起来,出现
了很多大剧场,其中狄奥尼索斯剧场可以容纳30000
名观众。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①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 ②统治者重视戏剧教化
③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 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三、条件 探究四:条件一般适用于哪些历史现象?
根本原因:最主要原因、决定性原因、通常是历史 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需要)、阶级利益等。
例3: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空前发展起来,出
现了很多大剧场,其中狄奥尼索斯剧场可以容纳 30000名观众。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 B.统治者重视戏剧教化 C.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 D.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可能性)。 (2)狭义:必要性,即为什么要这样?不包括条件。
条件:可能性,即为什么能这样?
目的:即主观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
案例分析法:怎样分析背景、原因、条件、目的?
一、背景组 案例:辛亥革命的背景
二、原因组 案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
三、条件组 案例: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现实、内因、 经济、政治
现实、内因、 主观
原因 = (主观原因 + 客观原因)(内因 + 外因) (历史原因 + 现实原因)(政治 + 经济 + ……)
合作探究: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 ?
直接原因:直接引发(时间角度)、偶然性因素、 导火线
主要原因:相对于次要原因而言、引发事件的因素 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例6 :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
1、帝国主义大量资本输出,同时继 续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 然经济,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某些客 观条件; 2、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民间办 厂的限制; 3、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下,实业救国 思潮的推动。
外部、经济 内部、政治 内部、思想
条件 = (国际条件 + 国内条件)(主观条件 + 客 观条件)(政治 + 经济 + ……)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 ◆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条件 × ◆鸦片战争的历史条件 × ……
例5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 2、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 义; 主观条件: 4、马、恩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
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
四、目的组 探究:历史上不同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目的
智慧共享
一、背景 例1:辛亥革命的背景
1、社会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加剧侵略,清政府成 为洋人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 6、军事基础:同盟会成立后一系列武装起义,革命形势高涨; 7、直接原因:保路运动提供的有利时机。
背景 原因
条件
目的
比较分析法:你能区分上述历史学科的概念吗?
Hale Waihona Puke ◆ 辛亥革命的背景 ◆ 辛亥革命的原因 ◆ 辛亥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 辛亥革的历史条件 ◆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的目的
梳理
背景:历史现象出现前并与此现象出现有关联的所 有状况,包括原因、条件等,范围最广。
原因: (1)广义:相当于背景,包括原因(必要性)+条件
四、目的
行为主体:政治家、阶级、政党组织、国家…… 常用方法:阶级分析法(阶级斗争史观)
探究五: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言行的目的?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封建帝王:…… 资产阶级政治家:…… 无产阶级领袖:……
历史背景 =(国内 + 国际)(原因 + 条件) (经济 + 政治 + 文化 +……)
二、原因
例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
1、具有军国主义历史传统,缺乏民主 政治传统; 2、一战后遭受战胜国掠夺性宰割,民 族复仇情绪浓重;
历史、内因、 政治
历史、外因、 政治
3、战后经济脆弱,经济危机打击特别 沉重,矛盾空前尖锐,政府软弱,垄 断资产阶级倾向建立独裁政府; 4、希特勒及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 情绪,赢得广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