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课件
狂犬病培训资料ppt课件

需要与破伤风、病毒性脑炎、癔 症等疾病进行鉴别,通过详细的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 测进行区分。
02
狂犬病预防控制策略
疫苗接种策略
80%
广泛推行疫苗接种
对易感人群和动物进行大规模疫 苗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降低 病毒传播风险。
100%
定期接种提醒
建立定期接种提醒制度,确保人 们按时完成全程接种,维持有效 免疫保护。
狂犬病培训资料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狂犬病概述 • 狂犬病预防控制策略 •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 • 狂犬病治疗及护理方案 • 狂犬病防控挑战与对策 • 总结与展望
01
狂犬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 系统,导致急性脑炎和周围神经炎症,病死率极高。
狂犬病挑战
,提高防治效果
犬病防治能力建设
力度,保障防治工作顺利
开展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测技术与应用
狂犬病病毒特性与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现场应急处置与医疗救治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掌握了狂犬病防控实践 技能
增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能力
拓宽了专业领域视野和 思路
加深了对狂犬病专业知 识的理解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03
04
0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推进新型疫苗和药物研发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狂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
04
狂犬病治疗及护理方案
一般治疗措施
狂犬病简介PPT课件

未来狂犬病防控将更加注重综合施策,包括加强疫苗接种、疫情监测、 野生动物控制、公众教育等多方面措施。
提高公众认知,共同应对挑战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狂犬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普及疫苗接种知识
向公众普及狂犬病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接种程序等相关知识,提高 疫苗接种率。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感染, 如被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 伤,或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唾液污 染伤口或粘膜。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在伤口附近肌细胞中增殖,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病毒沿神经轴索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 扩散,到达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后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增殖后, 通过在运动神经轴索的浆细胞膜中复制,从而进入唾液腺和各器官组织,引起疾病发作。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两种。狂躁型以兴奋、恐 水、怕风为主要表现;麻痹型以肢体软瘫、呼吸肌麻痹为主要 表现。
02
狂犬病病毒特性
病毒结构与生物学特性
病毒形态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呈 子弹状或圆柱形,直径约75nm,
长度约180nm。
病毒结构
病毒由核心、核衣壳和包膜组成。 核心包含单股负链RNA基因组, 编码5种病毒蛋白。核衣壳由N 蛋白包裹RNA基因组形成,具有 螺旋对称结构。包膜由宿主细胞 膜衍生而来,镶嵌有病毒糖蛋白。
推进基因治疗研究
深入研究基因编辑技术,为狂犬 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完善免疫治疗策略
探索更加精准的免疫调节手段,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应对 狂犬病治疗面临的挑战。
狂犬病PPT学习课件PPT学习教案【31页】

临床表现
兴奋期 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恐怖表情,多动,易激惹。恐水、怕风为突出表现。体温常升高(38℃~40℃)。恐水为本病的特征。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外界多种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常因声带痉挛伴声嘶、说话吐词不清,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因呼吸肌痉挛致呼吸困难和发绀。
第29页/共31页
第30页/共31页
第9页/共31页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入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第10页/共31页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人被犬咬伤后的发生率为15%~20%,被病狼咬伤后为50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以大脑基地面海马回和脑干部位(中脑、脑桥和延髓)及小脑损害最为明显。Negri小体,为狂犬病毒的集落,最常见于海马的大锥体细胞和小脑的浦肯野(Purkinje)细胞中。该小体位于细胞浆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0μm,染色后呈樱桃红色,具有诊断意义。
第23页/共31页
临床表现
上述为狂躁型临床表现。 麻痹型(静型)少见。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常见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呈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
第24页/共31页
预后:
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其病死率达100%。
预防
预防注射方法暴露前预防:接种3次,每次2 ml,肌注,于0、7、21日进行;2~3年加强注射一次暴露后预防:共接种5次,每次2ml,肌注,于0、3、7、14和30日完成,如严重咬伤,可全程注射10针,于当日至第6日每日一针,随后于10、14、30、90日各注射一针。
2024版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珍藏版

疫情监测体系不完善
狂犬病疫情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疫情 报告和监测工作存在滞后性,影响防 控效果。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严重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较为普遍,增加了 狂犬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
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狂犬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疫苗 接种率有望持续提高,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数据可用性评估
分析疫情数据是否可用于指导狂犬 病防控工作。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01
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疫情监测数据、病原学监 测结果等信息,对狂犬病疫情
进行风险评估。
02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狂犬病 疫情划分为不同预警级别。
03
预警信息发布
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狂犬病疫 情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防
护措施。
04
预警响应措施
针对不同预警级别,采取相应 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狂犬病防控意识不足 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程度和防控意识 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
部分地区疫苗接种工作存在漏洞,导 致狂犬病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易形 成疫情传播隐患。
病毒变异与耐药性
病毒变异
狂犬病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毒力、抗原性、致病性等方面的 改变。
耐药性
目前尚未发现狂犬病病毒对任何药物产生耐药性,但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 病毒基因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
实验室检测方法
03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集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样本,接种于易 感动物或细胞培养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 免疫学方法鉴定病毒。
狂犬病ppt课件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1 2
3
动物咬伤
被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接触感染病毒动物的唾液或伤口渗出液也可能传播狂犬病。
母婴传播
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可通过感染的母亲传给新生儿。
狂犬病的危害
高致死率
如果不及时治疗,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为100%。
预防重要性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是控制狂犬病的关键。
避免误诊建议
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了 解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 关接触史。
03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
狂犬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狂犬病发生
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发生 的最有效手段,通过产生免疫应
答,降低感染风险。
保护人类健康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感染,如 果不及时接种疫苗,一旦感染,几 乎无法治愈。
狂犬病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狂犬病概述 • 狂犬病的症状与诊断 •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 • 狂犬病的治疗与康复 • 狂犬病的预防教育与宣传
01
狂犬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 系统。
特点
具有高度致死性,通常由携带病 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染给人。
社会经济影响
狂犬病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对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02
狂犬病的症状与诊断
狂犬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
晚期症状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乏力、食 欲不振等。
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昏迷等,甚至 死亡。
中期症状
极度恐惧、焦虑、失眠、行为异常等 。
狂犬病的诊断方法
《狂犬病》ppt课件

《狂犬病》ppt课件•狂犬病概述•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预防措施•狂犬病诊断与治疗手段•并发症与后遗症处理•总结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狂犬病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急性脑炎和脊髓炎。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病犬、猫等咬伤或抓伤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血液、动物体液等途径感染。
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神经系统,沿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导致急性脑炎和脊髓炎。
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3个月。
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出现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诊断标准与分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具体标准包括:有被犬、猫等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的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狂犬病毒抗体阳性。
分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可将狂犬病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类。
轻型患者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中型患者症状明显,病程较长;重型患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02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全球疫情分布我国疫情概况疫情变化趋势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国家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随着全球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加强,一些国家已经成功控制了疫情,但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病例报告。
030201全球及我国疫情现状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和接触动物机会较多的人群。
易感人群犬是狂犬病的主要动物宿主,其他动物如猫、狼、狐狸等也可感染并传播病毒。
动物宿主不同动物宿主对狂犬病毒的易感性不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也有所差异。
宿主与病毒关系易感人群与动物宿主传播因素及危险因素传播方式狂犬病主要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唾液或组织而感染。
2024版狂犬病预防控制ppt课件

狂犬病预防控制ppt课件目录•狂犬病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动物咬伤处理与疫苗接种策略•暴露前预防与健康教育普及工作部署•暴露后处置流程优化及实践经验分享•政策法规背景与行业标准解读•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工作方向01狂犬病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狂犬病定义与传播途径狂犬病定义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或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中。
流行病学特点及现状分析流行病学特点全球性分布,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
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狂犬病发病率有所上升,部分地区疫情严重;犬只数量庞大,免疫覆盖率低是主要问题。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以内;前期症状包括低热、头痛、恶心等;兴奋期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等;麻痹期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等。
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病毒分离、抗体检测等是实验室诊断方法。
加强犬只管理,提高免疫覆盖率;捕杀野犬、病犬等。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避免与陌生犬只接触,防止被咬伤;处理动物伤口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30201预防措施重要性02动物咬伤处理与疫苗接种策略立即冲洗伤口消毒处理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及时就医动物咬伤后应急处理流程用20%的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动物唾液及污物。
以便排血引流,防止病毒向深层组织及器官扩散。
冲洗后用75%的酒精擦洗及浓碘酒反复涂拭伤口,以清除残余病毒。
在24小时内尽早接种狂犬疫苗,并视情况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疫苗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疫苗接种程序01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
注意事项02注射疫苗期间可照常工作,但切忌饮食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进行剧烈劳动,以避免引起反应。
狂犬病的防治PPT课件【31页】

17
临床表现
兴奋期:持续1~3天 表现为高度兴奋,极度恐惧,烦燥,对水、风、声等刺 激敏感,导致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 体温40℃以上,大汗,唾液分泌增加,乱吐唾液,心率 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神志大多清醒; 因声带痉挛伴声音嘶哑,吐字不清; 部分病人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多在 发作中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6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兽医、动物饲养者与猎手尤易遭感染; 接触家犬或野兽机会多的农村青壮年和儿童居多,男性多 于女性。
流行特征 温血动物传染病,分布广泛,以家犬密度大的地方多见; 全年发生,冬季发病率略低。
7
2009年1至6月全国狂犬病发病情况
数值
250
200
150
发病人数
25
疫苗注射
暴露前预防:适用于高危人群如兽医、山洞探险者、相关实验人员、 动物管理员,0、7、21天各2ml肌肉注射;2~3年加强注射一次;
暴露后预防:咬伤后注射越早越好 一般患者接种5次,0、3、7、14、30各接种一次; 严重咬伤患者接种10次,前6天每日一针,10、14、30、90天各 1针。 1年内再次咬伤者,0、3天各接种一次;1~3年内再次咬伤,0、 3、7各接种一次;超过3年,重新接种。
广东省茂名市120例狂犬病患者潜伏期中位数37天,最 短4天,最长7年29天;
湖北省武汉市66例狂犬病患者潜伏期均数46天,最短 14天,最长14个月。
16
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分为三期 :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①前驱期:持续2~4日
低热、倦怠、乏力、头痛、烦躁、恐惧、恶心、周身不 适等症状。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 喉紧缩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3、兴奋期:特征 (1)高度兴奋、发作性咽肌痉挛,水、风、光
刺激加重。 (2)体温升高 (3)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临床表现】
4、麻痹期:全身迟缓性瘫痪,昏迷,最后 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 80%以上。
2、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质稍增高,糖、 氯化物正常。
小结
狂犬病流行病学、预防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狂犬病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狂犬病的预防。
参考资料
1、《内科护理学》,尤黎明、吴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
2、《传染病学》,李兰娟、任红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其他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 难、不能进食、饮水有关。
2、恐惧:与疾病引起死亡的威胁有关。
狂犬病常用护理诊断错误的是
A、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病犬、猫咬伤或抓伤有 关。
B、恐惧:与疾病引起死亡的威胁有关。 C、有受伤的危险 :与病人躁狂、兴奋、幻觉有
等精神异常关。 D、有窒息的危险:与病毒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
• 1.严格犬管理,捕杀病犬、病猫 • 2.高危人群暴露前接种狂犬疫苗3针,
2ml,分别是0、7、21天。暴露后全程 接种。
下列狂犬病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A、伤口处理:20%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 30分钟,伤口太大应缝合包扎。
B、咬伤后伤口小可不进行预防接种。 C、不需单间隔离休息,防坠床跌倒。 D、以上都是
狂犬病
病例
李某,男性,49岁,农民,因狗咬 伤后乏力、倦怠、头痛、喉头紧缩感1天 入院,时有兴奋、恐惧感,流涎,查体: 恐惧表情,两肺、心脏及腹部无异常。 血常规白细胞稍高,头颅及肺部未见异 常。
题: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如需确诊还需完善哪些检查? 3、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目的和要求
熟悉狂犬病的诊断要点、保健指导、护理 诊断、护理措施。
了解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
重点: 狂犬病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难点: 狂犬病诊断。
主要内容
1、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2、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狂犬病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4、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5、保健指导。
人群。
病理改变(pathology)
• 急性弥漫性的脑脊髓炎。 • 主要病变部位:海马回、脑干、小
脑。 • 特征性病变:神经细胞质内见嗜酸
性包涵体。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5天至19年或更长。 2、前驱期: (1)低热、倦怠、头痛、呕吐, (2)恐惧不安、烦躁,对声光风刺激
喉头紧缩感。 (3)伤口处痒、痛、麻。
里小体。 D、以上都是。
治疗要点
• 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 单间隔离。 • 保持安静,减少光、声、风刺激。必要
时镇静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对症治疗
常用护理诊断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病犬、猫咬伤或 抓伤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病人躁狂、兴奋、 幻觉有等精神异常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病毒损伤中枢神经系 统导致呼吸肌痉挛有关。
3、病毒分离:确诊依据。 4、内格里小体检查:组织中找到可确诊。
【诊断(diagnose)】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狗、猫咬伤史。
2、症状:典恐水怕风、咽肌痉挛、恐惧感, 先兴奋后麻痹。
3、确诊有赖于病毒抗原检查,病毒核酸、 内格里小体。
狂犬病的诊断正确的是
A、流行病学史:狗、猫咬伤史。 B、水怕风、咽肌痉挛、恐惧感,先兴奋后麻痹 C、确诊有赖于病毒抗原检查,病毒核酸、内格
致呼吸肌痉挛有关。
护理措施
1、伤口处理:20%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 30分钟,不缝合包扎。
2、预防接种:2天内注射狂犬疫苗5针。 3、病情观察: 4、单间隔离休息,安静、避光,防坠床跌
倒。
护理措施
5、避免刺激。 6、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镇静、
呼吸兴奋剂、呼吸机辅助呼吸。 7、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人群的易感因素
• 咬伤部位的血管神经分布丰富 • 咬伤的严重,伤口深大 • 伤口未及时清创 • 咬伤后未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 被咬伤者免疫功能低下
下列关于狂犬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传染源:主要为携带狂犬病毒的病人。 B、主要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C、经咬伤、抓伤、舔触皮肤、黏膜传播。 D、易感人群为小孩、老人等免疫力低下
狂犬病(Rabies)
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侵犯中枢 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临床表现: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 痉挛,进行性瘫痪。
病原学
• 嗜神经病毒。野生株致病力强,易进入 脑组织和唾液腺内繁殖,潜伏期长。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为携带狂犬病毒的 病犬。
2、传播途径:咬伤、抓伤、舔触皮 肤、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