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州市交通年报-轨道交通部分

合集下载

2017年交通运输统计公报:全年完成投资3.1万亿

2017年交通运输统计公报:全年完成投资3.1万亿

2017年交通运输统计公报:全年完成投资3.1万亿划重点(铁路部分):(1)铁路营业里程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

全国铁路网密度132.2公里/万平方公里。

(2)拥有机车2.1万台,其中内燃机车占40.4%,电力机车占59.5%。

铁路客车7.3万辆,比上年增加0.2万辆,其中动车组2935标准组、23480辆,增加349标准组、2792辆。

拥有铁路货车79.9万辆。

(3)全国有3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2017年新开通2个。

拥有轨道交通车站3040个,增加572个;运营车辆28125辆,增长18.2%。

(4)铁路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30.84亿人,比上年增长9.6%,旅客周转量13456.92亿人公里,增长7.0%。

(5)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36.89亿吨,比上年增长10.7%,货运总周转量26962.20亿吨公里,增长13.3%。

(6)全年完成城市客运量1272.15亿人,比上年下降1.0%。

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722.87亿人,下降3.0%,轨道交通完成183.05亿人,增长13.3%,运营里程5.07亿列公里,增长17.1%。

(见闻君注:由此数据统计可见,城市地铁客运量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7)全年全国完成铁路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3115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全年完成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010亿元,投产新线303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182公里。

(见闻君注:由此可见铁路投资占比并不高)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开创了交通运输发展新局面。

一、基础设施(一)铁路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2.4%,其中高铁营业里程2.5万公里。

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32.2公里/万平方公里,增加3.0公里/万平方公里。

铁路营业里程中,复线里程7.2万公里,比上年增长5.4%;电气化里程8.7万公里,增长7.8%。

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轨道交通(白云机场T2站至广州北站段)白云机场段地下区间方案研究

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轨道交通(白云机场T2站至广州北站段)白云机场段地下区间方案研究

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轨道交通(白云机场T2站至广州北站段)白云机场段地下区间方案研究徐磊【摘要】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轨道交通是珠三角城际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广州市东北部,途经花都区、白云区等.线路沿横十六路进入白云机场范围,沿机场大道北进场路引入机场2号航站楼,设机场T2站.结合机场段建构筑物分布和地质条件,进行明挖法、盾构法和矿山法等隧道工法方案的比选,经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分析论证后,选择了明挖法方案.【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17(043)002【总页数】8页(P83-90)【关键词】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白云机场段地下区间;工法方案【作者】徐磊【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32;U455.4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轨道交通与穗莞深城际南段在新塘衔接,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穗莞深城际客运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1]。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按照中枢理念设计建造的枢纽航空港,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民航机场,是我国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口岸和国际航空枢纽。

广州白云机场的主要客流构成为航空客流、迎送客流、机场员工,随着周边地市经济增速加快,白云机场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随着接驳机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客流比重。

城际轨道交通作为机场客流重要的集散方式,具有很强的功能性,随着区域客流的增加以及珠三角城际网络的覆盖,城际铁路在广州白云机场陆侧客流集散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白云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对保证国家运输网络安全,带动珠三角区域及广州市的升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项目西起广州北站,东至白云国际机场,作为穗莞深城际北延线和广佛环线城际铁路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广州市北部两大客运枢纽集散能力和功能地位,完善区域城际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段线路自广清城际广州北站引出,并行广清城际至平步大道(新花都大道)后折向东,沿花都大道穿过花都区规划中轴线区域,先后设天贵路站、花山站后进入广州白云机场,沿机场大道北进场路引入机场2号航站楼,设机场T2站,线路正线长度20.131 km,地下段长16.588 km[2]。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管理的通知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管理的通知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2.06•【字号】穗交规字〔2017〕2号•【施行日期】2017.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管理的通知穗交规字〔2017〕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公安局,广州地铁集团: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管理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向市交委反映。

特此通知。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2017年2月6日(联系人:杨志高,联系电话:************)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临停止运营服务管理的通知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临时停止运营服务,保障安全运营,维护乘客合法权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相关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城市轨道交通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的分级审核权限和操作流程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城市轨道交通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的含义与条件(一)城市轨道交通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的含义。

1.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APM、轻轨、有轨电车等。

2.临时停止运营服务包括对车站、线路、线网实施封闭车站、关闭出入口、不停站运营等其他不能提供正常运营服务的临时行为。

临时停止运营服务为行政应急行为或者突发应急措施,应当充分预评估可能的不稳定因素和考虑正常轨道交通运输秩序,不得随意采用。

(二)城市轨道交通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的条件。

1.为维护城市轨道交通或者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而需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的;2.发生暴力、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需停止运营服务的;3.恶劣天气等外部因素及轨道交通设施故障、调试等原因导致无法安全运营的;4.发生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不满足运营条件的;5.因担负重大安保任务需要临时停运的;根据情报部门研判发现,对即将发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指向性的恐怖袭击情报线索需要临时停运的;其他紧急情况需要临时停运的;6.春运、重大节假日、交易会等特殊重大运输保障时期,在流花地区或其他有轨道交通线路途经的重点地区客流出现客流激增时,且在采取增加运力、限制客流的措施仍无法保证运营安全的;7.其他导致城市轨道交通需要临时停止运营服务的。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工程(朝阳~天河公园)(含交通衔接工程)停车场设计招标文件第Ⅰ卷投标须知第Ⅱ卷合同条件第Ⅲ卷投标文件格式第IV卷技术要求第Ⅴ卷评标办法招标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6月第I卷投标须知目录一总则 (5)1.定义 (5)2.招标说明 (5)3.投标资格要求 (8)4.踏勘现场及投标费用 (8)二招标文件 (9)5.招标文件的组成 (9)6.招标答疑 (9)7.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及补充 (9)三投标文件的编制 (10)8.组成投标文件的文件 (10)9.投标价格 (10)10.投标有效期 (10)11.投标保证金 (11)12.业主拒绝投标人的情形 (11)13.投标文件的份数和签署 (12)四投标书的递交 (12)14.投标文件的包封、密封和标记 (12)15.投标截止时间 (13)16.迟到的投标文件 (13)17.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与撤回 (13)五开标与评标 (14)18.开标 (14)19.评标过程保密 (14)20.投标文件的方案介绍及澄清 (14)21.投标文件响应性的确定 (15)22.投标文件的评价与比较 (15)六授予合同 (15)23.合同授予标准 (15)24.中标通知书 (15)25.合同协议书的签署 (15)26.合同生效 (16)27.其他费用 (16)投标须知前附表一总则1. 定义本招标文件使用的下列词语具有如下规定的意义:(1)“招标人”指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业主”指经招标人指定的与中标人签订合同的主体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3) “总包方”指受招标人委托对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朝阳~天河公园)(含交通衔接工程及枢纽综合体同步实施工程)号线工程设计总承包的单位,对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朝阳~天河公园)(含交通衔接工程及枢纽综合体同步实施工程)号线工程总体设计、工点(包括车站和区间)设计和系统设计的总负责单位。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附件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 年)一、线网规划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 2020 年线网由 21 条线组成,总长度 约 973 公里,共设车站 465 座,其中换乘站 104 座;远景年线 网由 23 条线路组成,总长度约 1025 公里,共设车站 481 座, 其中换乘站 108 座。

预测 2020 年,广州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 行量比例为 34%,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 37%。

二、建设规划 (一)建设方案 建设 3 号线东延、5 号线东延、7 号线二期、8 号线北延、 10 号线、 12 号线、 13 号线二期、 14 号线二期、 18 号线和 22 号线共 10 个项目,总长度 258.1 公里。

到 2023 年,形成 18 条 线路、总长 792 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3 号线东延工程自番禺广场至海傍站,线路长 9.6 公里,设 站 4 座,投资 56.98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9~2022 年。

5 号线东延工程自文冲至黄埔客运港站,线路长 9.7 公里, 设站 6 座,投资 78.62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8~2022 年。

7 号线二期工程自大学城南至水西北站,线路长 21.8 公里,1设站 11 座,投资 162.35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8~2022 年。

8 号线北延工程自白云湖至广州北站,线路长 20.0 公里, 设站 9 座,投资 150.83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9~2023 年。

10 号线工程自石牌桥至西朗站, 线路长 19.9 公里, 设站 14 座,投资 210.88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7~2022 年。

12 号线工程自浔峰岗至大学城南站,线路长 37.6 公里,设 站 25 座,投资 351.2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8~2023 年。

13 号线二期工程自朝阳至鱼珠站,线路长 33.6 公里,设站 23 座,投资 370.75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7~2021 年。

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

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

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枢纽综合体同步实施工程勘察设计评标报告(项目编号: JG2017-4892)招标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招标代理机构:国义招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枢纽综合体同步实施工程勘察设计评标委员会2017年7月28日目录一、评标组织机构 (3)二、项目概况及投标单位 (3)(一)项目概况 (3)(二)投标单位 (4)三、评标情况 (4)(一)资格审查 (4)(二)有效性审查 (4)(三)技术标评审结果 (5)(四)投标人总得分 (5)(五)推荐中标候选人 (6)(六)评标过程见证 (6)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枢纽综合体同步实施工程勘察设计评标报告招标领导小组: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枢纽综合体同步实施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编号: JG2017-4892)于2017年7月28日上午9:00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开标。

之后,由招标代理机构国义招标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于2017年7月28日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评标。

现将评标结果报告如下:一、评标组织机构本次评标设1个评标委员会,共5人,由4名社会专家和1名业主专家组成。

本次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依法组建。

具体组成如下:二、项目概况及投标单位(一)项目概况本项目招标内容是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枢纽综合体同步实施工程勘察设计。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共设置5个枢纽综合体,其分别为朝阳站、庆丰站/凰岗停车、槎头站、西洲站、石牌南站;朝阳站枢纽综合体用地面积为4.4公顷、庆丰站/凰岗停车场枢纽综合体用地23.3公顷、槎头站枢纽综合体用地面积为18.9公顷、西洲站枢纽综合体用地面积为 3.2公顷、石牌南站枢纽综合体用地面积为0.8公顷,勘察数量暂按102420米计算。

2017年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8年3月14日)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带领下,广州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2017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503.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7.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49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增加值6015.2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5254.37亿元,增长8.2%。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09:27.97:70.94。

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9%和79.3%。

2017年,广州市人均GDP达到150678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2317美元。

图1: 2013-2017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常住人口1449.84万人,城镇化率为86.14%。

年末户籍人口897.87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20.10万人,出生率22.7‰;死亡人口6.09万人,死亡率6.9‰;自然增长人口14.01万人,自然增长率15.8‰。

户籍迁入人口18.06万人,迁出人口4.71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3.35万人。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79.69%。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3%,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1.6%,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升2.3%,其中,能源类上升1.5%,高技术类上升1.5%;轻工业上升1.4%,重工业上升2.8%;生产资料上升3.8%,生活资料上升0.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升8.8%,其中,燃料、动力类上升13.7%,黑色金属材料类上升12.7 %,有色金属材料- 1 -及电线类上升16.5%,化工原料类上升9.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3.2%。

2017广州交通年报-轨道交通部分

2017广州交通年报-轨道交通部分

轨道交通1、客运量随着2017年底地铁四号线南延段、九号线一期、十三号线首期及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等4条(段)地铁建成通车,花都、增城等外围城区也进入了地铁时代,全市通车里程达到390公里,升至全球第四。

全年广州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共28.02亿人次,日均客运量768万人次,比去年增加9.2%,全网客运强度2.49万人次/(日*km),高于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城市,显示较高的运营效益。

据市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共享自行车接驳地铁的比例达到12.2%,仅次于步行和常规公交,高于摩托车、电动车以及个人自行车,在以共享自行车为主要接驳方式的配合下,轨道交通对人口和岗位的聚集作用进一步加强。

图6.2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和客流发展历程与北京、上海等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广州市目前已经形成浓厚的“轨道出行文化”,具体表现在“三高”:一是节假日客流量较高,北京、上海周末日均客流较工作日降幅约30%,广州降幅仅10%,而五一、元旦等小长假,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铁客流量大幅下降,而广州反而较全年日均客流量有明显提升,出行量也反超北京、上海;二是非高峰时段出行比例高,北京、上海和广州早高峰出行占全天的比例分别为13.2%、14.0%和11.0%,广州全天非高峰出行比例最高;三是轨网客流强度高,广州全网客流强度为2.49万人次/(日*卜0),高于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城市。

其中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商业活动需求旺盛,经济活动形式多样,“朝九晚五”上下班的人群比例与北京、上海相比较少;二是广州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周末休闲娱乐出行比例较高,深圳也呈现类似的周末客流量较高的特征;三是目前广州市轨道沿线主要为人口密集的地方,站点周边开发成熟,线路客流效益显著;四是广州的地铁的运营服务水平较高,且票价较为便宜,地铁出行竞争力凸显。

2、换乘情况2017年轨道全网的换乘系数维持在1.68左右,与上年相当,即轨道出行者平均一次出行需要上车1.68次(其中47%的人上车1次,38%的人上车2次,15% 的人上车3次或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轨道交通
1、客运量
随着2017年底地铁四号线南延段、九号线一期、十三号线首期及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等4条(段)地铁建成通车,花都、增城等外围城区也进入了地铁时代,全市通车里程达到390公里,升至全球第四。

全年广州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共28.02亿人次,日均客运量768万人次,比去年增加9.2%,全网客运强度2.49万人次/(日*km),高于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城市,显示较高的运营效益。

据市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共享自行车接驳地铁的比例达到12.2%,仅次于步行和常规公交,高于摩托车、电动车以及个人自行车,在以共享自行车为主要接驳方式的配合下,轨道交通对人口和岗位的聚集作用进一步加强。

图6.2 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和客流发展历程
与北京、上海等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广州市目前已经形成浓厚的“轨道出行文化”,具体表现在“三高”:一是节假日客流量较高,北京、上海周末日均
客流较工作日降幅约30%,广州降幅仅10%,而五一、元旦等小长假,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铁客流量大幅下降,而广州反而较全年日均客流量有明显提升,出行量也反超北京、上海;二是非高峰时段出行比例高,北京、上海和广州早高峰出行占全天的比例分别为13.2%、14.0%和11.0%,广州全天非高峰出行比例最高;三是轨网客流强度高,广州全网客流强度为2.49万人次/(日*km),高于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城市。

其中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商业活动需求旺盛,经济活动形式多样,“朝九晚五”上下班的人群比例与北京、上海相比较少;二是广州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周末休闲娱乐出行比例较高,深圳也呈现类似的周末客流量较高的特征;三是目前广州市轨道沿线主要为人口密集的地方,站点周边开发成熟,线路客流效益显著;四是广州的地铁的运营服务水平较高,且票价较为便宜,地铁出行竞争力凸显。

表6-1 2017年各条线路日均客运量和强度情况
2、换乘情况
2017年轨道全网的换乘系数维持在1.68左右,与上年相当,即轨道出行者平均一次出行需要上车1.68次(其中47%的人上车1次,38%的人上车2次,15%的人上车3次或以上)。

图6.3 轨道交通出行换乘分布
3、平均运距
2017年轨道线路全网平均运距12.34公里,同比有所增长,增幅1.1%。

各线运距略有变化,六号线运距较去年上升较大,由5.3公里上升到6.43公里。

表6-2 2017年各条线路平均运距情况
注:全网为平均乘距, 4号线南延段、9号线一期、13号线一期和14号线知识城支线于2017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

4、客流时间分布
工作日全网与各线的进站量呈现出双峰型分布的特征,客流集中早高峰8~9点、晚高峰18~19点这两个小时内,工作日早、晚高峰进站量比例分别为11.2%和10.8%。

休息日全线与各线的进站量呈现单峰特征,客流集中于下午16~17点,比例约为8.7%。

2017年的客流高峰比例较2016年有所上升。

图6.4全网进站量时间分布情况
5、高峰断面负荷
随着广州地铁线网的不断加密和完善,2017年线网工作日高峰断面客流整体分布趋向平均,除三号线、五号线两个超过4万人次/小时以上的早高峰客流断面继续上涨外,一号线、三号线北延线断面客流较高的线路有所下调,而七号线断面客流较低的线路有所上升,显示线网负荷的分布日趋均衡。

表6.1 2017年各条轨道线路工作日高峰断面客流情况
注:满载率计算未考虑超高峰情况
图6.5 工作日早高峰全网客流带宽
6、站点客流情况
全网站点共计159座(换乘站计1座),其中换乘站24座。

全网工作日平均进站量约2.7万人次/日,进站量最高的站点是体育西路站,全日进站量高达11.1万人次/日,较去年同期有小幅的降低。

前十站点站均进站量约7.9万人次/日,前5%站点承担了全网接近20%的进站客流。

集散量排名前十的站点全日集散量均超过12万人次,均值为16.1万人次。

表6.2 全日站点地面集散量排名(2017年12月数据)
换乘站中,全日换乘量最高的为体育西路站,全日换乘量为40万人次。

换乘比例最高的站点是石壁站,换成比例高达84%。

表6.3 全日换乘站点换乘量排名(2017年12月数据)
7、新线开通影响
2017年底,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开通了4条新线,包括地铁四号线南延段(金洲~南沙客运港)、九号线(飞鹅岭~高增)、十三号线首期(鱼珠~新沙)、知识城线(新和~镇龙)。

除知识城线暂时为独立于现有轨网运营外,其它3条线的开通对现有轨网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通过2018年4月样本数据与2017年12月数据对比分析,被搭接的线路集散量有所增长,十三号线开通后,五号线站点工作日集散量由165.7万人次提升至179万人次,总体增长了8.0%,九号线开通后,三号线站点工作日集散量由213万人次升至229.6万人次,总体增长了7.7%。

另一方面,特定站点集散量变化明显,其中文冲站的集散量降低了17%,人和站点的集散量降低了21.3%,而鱼珠站集散量增长了20.7%,另外,高增站、鱼珠站的换乘率分别达到了92%和75%。

显示九、十三号线中有相当一部分客流是原来通过其它方式接驳到现有轨网的的客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