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5

合集下载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1
M目 ULU
录………………………■
64…… 66…… 74…… 77…… 91…… 101…… 104…… 104…… 105…… 113…… 114…… 133…… 144…… 146…… 146…… 146…… 148…… 152…… 153…… 153…… 157…… 159…… 163…… 163……
1
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支持“中调”发展战略,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组织编制了《广 州市轨道交通 2015 年建设规划》。该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适应“首善之区”的城市新 定位——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支持“中调”发展战略,加 密中心区线网,提高中心区服务水平;强化中心区与外围组团的联系,优化对外联系 通道;完善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衔接,促进珠三角同城化发展。
5
M目 ULU
录………………………■
347…… 347…… 348…… 350…… 351…… 354…… 354…… 354…… 357…… 358…… 360…… 360…… 362…… 362…… 364…… 365…… 371……
18 环境风险评价 18.1 概 述 18.2 同类项目现状 18.3 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 18.4 风险应急预案 19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 19.1 建设前期环境管理 19.2 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控 19.3 运营期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19.4 环境监理 19.5 诱发环境影响的监控与管理 19.6 工程竣工环保验收 2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0.1 广州市轨道交通 2015 年建设规划及规划环评概况 20.2 工程概况 20.3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20.4 总结论 附 图: 1.赤沙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图 2.赤沙车辆段出入段线平面布置图 3.工程沿线水文地质平面图 4.工程沿线地质纵断面图 5.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卫片图

重磅!莞惠城轨明晨630首发,惠州各站点票价独家奉献!

重磅!莞惠城轨明晨630首发,惠州各站点票价独家奉献!

重磅!莞惠城轨明晨630首发,惠州各站点票价独家奉献!关于莞惠城轨的最大最重磅的消息来了!!!发布会现场《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摄今天下午3点30分,莞惠城轨开通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东时记者在现场获悉权威消息:莞惠城际铁路常平东站至小金口站区段设备检测、运行试验、初步验收、安全评估等已全面完成,将于3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

3月30日=明天!真的是明天!确定是明天!莞惠城轨东莞望洪至常平东段因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目前仍在加紧施工,按计划将于今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莞惠城轨开通,小编整理了这些信息,都是你想要的!赶紧瞧瞧~莞惠城轨惠州站现况:今日下午,东时记者走访了莞惠城轨惠州段的部分站点:东时记者尝试进入车站内,但被阻止《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摄而在2016年初,省领导检查莞惠城轨建设情况时,东时记者随行采访,有幸抢鲜体验乘坐城轨。

部分内部图如下:(《东江时报》资料图片,《东江时报》杨建业姚木森摄)莞惠城轨惠州段设7个车站莞惠城际的线路起于东莞望洪站,止于惠州小金口站,线路全长100公里,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全线计划2016年底前开通运营,先行开通常平东至小金口段,线路长54公里,共设常平东、樟木头东、银屏、沥林北、仲恺、惠环、龙丰、西湖东、云山及小金口站等10座车站。

莞惠城轨全程票价35元对于市民关心的票价问题,东时记者查询了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官网12306网站,整理了大家最关心的时间和售价等信息,相关价格以最终公布为准。

莞惠城轨C7901次:(票价所需时长)常平东至小金口,1小时10分,二等票35元沥林北至仲恺,9分,二等票10元沥林北至惠环,16分,二等票10元沥林北至龙丰,25分,二等票15元沥林北至西湖东,31分,二等票15元沥林北至云山,38分,二等票15元沥林北至小金口,47分,二等票20元仲恺至惠环,5分,二等票10元仲恺至龙丰,14分,二等票10元仲恺至西湖东,20分,二等票10元仲恺至云山,27分,二等票10元仲恺至小金口,36分,二等票10元惠环至龙丰,7分,二等票10元惠环至西湖东,13分,二等票10元惠环至云山,20分,二等票10元惠环至小金口,29分,二等票10元龙丰至西湖东,4分,二等票10元龙丰至云山,11分,二等票10元龙丰至小金口,20分,二等票10元西湖东至云山,5分,二等票10元西湖东至小金口,14分,二等票10元云山至小金口,7分,二等票10元还有就是……可以买票啦!!!据了解,3月29日15时起,旅客可通过12306网站、电话订票、车站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代售点购买这两条城际铁路列车的车票。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30•【字号】穗府办〔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穗府办〔2024〕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交通运输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附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2021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广州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结合广州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域,规划期为2023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本规划在轨道、民航、港口、邮政等方面吸纳了国家、省及我市有关职能部门编制的交通相关最新规划成果,重点深化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融合等任务,明确我市规划期内综合立体交通网总规模和主骨架布局,着力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是指导广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形势要求第三节运输需求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扩能提效,推进高水平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第一节编织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第二节构筑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三节打造多层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第四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第四章融通全球,打造高能级综合门户枢纽第一节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第二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第三节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第四节建设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第五章引领湾区,构建高效率城市交通网络第一节构建多网融合的轨道网第二节构建外联内畅的道路网第三节强化南沙湾区交通中心功能第四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升级第六章统筹融合,促进综合交通高标准协同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第二节加快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第三节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第七章守正创新,实现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增强安全韧性水平第二节提供便捷舒适服务第三节加快绿色集约转型第四节推进经济高效发展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附件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 年)一、线网规划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 2020 年线网由 21 条线组成,总长度 约 973 公里,共设车站 465 座,其中换乘站 104 座;远景年线 网由 23 条线路组成,总长度约 1025 公里,共设车站 481 座, 其中换乘站 108 座。

预测 2020 年,广州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 行量比例为 34%,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 37%。

二、建设规划 (一)建设方案 建设 3 号线东延、5 号线东延、7 号线二期、8 号线北延、 10 号线、 12 号线、 13 号线二期、 14 号线二期、 18 号线和 22 号线共 10 个项目,总长度 258.1 公里。

到 2023 年,形成 18 条 线路、总长 792 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3 号线东延工程自番禺广场至海傍站,线路长 9.6 公里,设 站 4 座,投资 56.98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9~2022 年。

5 号线东延工程自文冲至黄埔客运港站,线路长 9.7 公里, 设站 6 座,投资 78.62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8~2022 年。

7 号线二期工程自大学城南至水西北站,线路长 21.8 公里,1设站 11 座,投资 162.35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8~2022 年。

8 号线北延工程自白云湖至广州北站,线路长 20.0 公里, 设站 9 座,投资 150.83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9~2023 年。

10 号线工程自石牌桥至西朗站, 线路长 19.9 公里, 设站 14 座,投资 210.88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7~2022 年。

12 号线工程自浔峰岗至大学城南站,线路长 37.6 公里,设 站 25 座,投资 351.2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8~2023 年。

13 号线二期工程自朝阳至鱼珠站,线路长 33.6 公里,设站 23 座,投资 370.75 亿元,规划建设期为 2017~2021 年。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五新线规划测量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五新线规划测量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五”新线规划测量评标报告(招标编号: JG2015-7415)招标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五”新线规划测量项目评标委员会2015年12月3日目录一、评标组织机构 (2)二、项目概况及投标单位 (2)(一)项目概况 (2)(二)投标单位 (2)三、评标情况 (3)(一)资格审查 (3)(二)技术标符合性审查 (4)(三)技术方案评审结果 (4)(四)经济标评审 (5)(五)总得分及排序 (6)(六)推荐中标候选人 (7)(七)评标过程见证 (7)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五”新线规划测量项目评标报告招标领导小组: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五”新线规划测量项目(招标编号:JG2015-7415)于2015年12月3日上午9:30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开标。

之后,由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于2015年12月3日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评标。

现将评标结果报告如下:一、评标组织机构本次评标规定依法设1个评标委员会,共7人,由6名社会专家和1名业主专家组成。

其中:6名社会专家从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二、项目概况及投标单位(一)项目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五”新线包括四号线南延段、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八号线北延段、九号线一期、十一号线、十三号线一期、十四号线一期、十四号线支线知识城线、二十一号线、新广从路等十一条线路,需对上述线路进行规划测量,以满足广州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要求。

(二)投标单位本次招标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于2015年11月6日至11月11日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等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2015年11月12日至11月16日在交易中心公开接受投标报名,共有6家投标人报名并购买了招标文件。

2015年12月3日上午9:30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2开标室进行开标,各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的情况如下:(详见附件1“技术标开标记录表”)三、评标情况评标委员会依据招标文件、评标办法和澄清补充文件,对所有的投标文件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得出了最终的评标结果。

广州公示2011年至2015年地铁建设方案及2020年规划方案

广州公示2011年至2015年地铁建设方案及2020年规划方案

广州公示2011年至2015年地铁建设方案及2020年规划方案广州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地铁总公司网站开始对2011年至2015年地铁建设方案及2020年规划方案进行为期10天的公示。

按照国家对广州上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各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广州目前已开通5条地铁150公里,同时有3条新线和3条延长线共104公里(含广佛城际线广州段)在建设中,亚运前还将开通68公里,届时,地铁运营线路达218公里。

2007年初,广州启动了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和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其中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涉及的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九号线三条线路计划今年全面实施,2013年建成;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也初步完成,并于2008年11月进行了公众咨询,收到了众多意见和建议。

市相关部门结合公众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目前2020年轨道线网规划方案基本稳定。

从2011—2015年建设方案看,加上亚运前开通的二号线,未来有四条地铁从广州市区通南站。

2020年线网规划方案:中心城区与四区两市互达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在加强城市外围与中心城区联系的同时,着力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同时支撑中心城区与萝岗、番禺、南沙、花都、增城、从化四区两市的互联互达。

规划线网结构由“环形线+放射线+X对角线”构成,并构建由十三号线与三号线形成的十字快线。

同时预留与城际轨道交通及周边城市轨道交通对接条件,增强了线网的开放性。

在2010年线网基础上,2020年线网增加了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清流)、四号线南北延长线(金洲-资讯园,黄村-水西)、五号线东延段(文冲-黄埔客运港)、六号线东延段(香雪-永和)、七号线(广州南站-大沙东)、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白云湖)、十号线(体育西-东沙)、十一号线(环线)、十二号线(槎头-大学城南)、十三号线(凰岗-新塘,东西快线)、十四号及支线(从化线及知识城线)、十六号线(新塘-荔城,荔城线)、二十号线(广州南站-琶洲,新客站联络快线)和白鹅潭联络快线(广州南站-白鹅潭),线网总里程677公里。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15修正)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15修正)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15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12.23•【字号】•【施行日期】2015.12.23•【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015修正)(2007年7月27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7年9月30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根据2015年5月20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2015年12月3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路基、轨道、隧道、高架道路(含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车辆段及控制中心、站场、车辆、机电设备、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等。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安全运营、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五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房屋、城市管理、公安、安全生产、商务、卫生、环境保护、水务、港务、海事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各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应当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

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

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37号)、《关于打造现代综合客运枢纽提高旅客出行质量效率的实施意见》(发改基础〔2016〕952号),建设综合换乘系统,改善出行条件,切实推进轨道交通场站同步规划、同步选址、同步设计和一体化建设,同时围绕轨道交通场站开展土地储备规划,推进土地储备,实施综合开发,形成城市功能区,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筹集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补亏资金,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的方案编制、审查、用地征收与供应、储备与开发、项目管理、收益管理等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是按照“零距离”换乘、一体化建设运营要求,以便利出行、便捷换乘为主要目的,以轨道交通场站为核心,科学组织出入口、换乘设施、步行系统与城市生活服务设施,构建轨道交通场站及相关设施布局协调、交通设施无缝衔接、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轨道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建设项目。

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用地范围包括轨道交通站点、车辆基地、附属工程(含出入口、通风亭等)和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及交通衔接工程所需用地,具体范围可根据轨道交通场站类型、地形、现状用地条件、用地权属、城市道路等实际情况划定。

应尽量避免地块分割,造成零星用地、边角地;避免多划与综合体功能建设无关的开发用地。

第四条本细则所称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土地综合开发,是应用TOD理论(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在以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为中心的800米(约15分钟步行路程)半径区域,建立集交通、商务、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为一体的城市功能区,通过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含国铁、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优化城市布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2011-2015年建设方案已通过市政府批复和市人大审议,计划2015年前继续新建11条线路(含延长段)共312.6公里,其中,十三号线二期、七号线二期、四号线南延段、十六号线、三号线东延段、二十一号线及八号线东延段将于近期开工建设,争取2015年底建成。

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司拟同时启动十三号线二期、七号线二期、四号线南延段、十六号线、三号线东延段、二十一号线及八号线东延段七条线路的前期研究项目,以尽快稳定各新建线路方案,促进各线路设计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展。

为上述线路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1)十三号线二期(凰岗~鱼珠)
十三号线二期起于凰岗,止于鱼珠。

罗冲围客运站地处广州西北出口的增槎路,是广州八大出口的西北主要出口起点。

罗冲围地区有富力半岛花园、盈福居、松洲花园等居住小区,居住人口密集。

为改善罗冲围地区的交通状况,十三号线线路出东风路后向西经流花路,到达罗冲围地区。

由于车辆段选址原因,线路继续沿增槎路向东到达罗冲围客运站后折向北,至西槎路口设起点站凰岗站。

(2)七号线二期(大学城南~大沙东)
七号线一期主要经过广州南站地区、汉溪长隆万博发展区、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构建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快速通道。

其中小谷围岛作为大学城发展区的核心,现状开发已初具规模,且由于四号线大学城南站建设时已同步建成七号线车站及部分区间,七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选在大学城南站,位于大学城中轴线,在保证近期客流的同时,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块开发,使得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和周边地块开发实现双赢。

二期工程继续延伸至黄埔区,覆盖深井和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黄埔区商业中心,终点选择在黄埔大沙东站。

线路延伸使七号线作为接运线的功能增强,将城市的南拓轴(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与东进轴(五号线,十三号线)串接,远期还与八号线、十二号线、广莞惠城际线形成换乘,不仅方便沿线客流进入新、老城区中心,亦减轻地面交通的过江通道压力;且长洲岛作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有非常著名的黄埔军校等历史文化古迹,二期线路也为东部去往广州南站的旅客提供便捷通道,同时支持黄埔区发展。

(3)四号线南延段(金洲~南沙客运港)
四号线南延段起点由金洲站接出,终点选择在南沙客运港,主要覆盖南沙岛重点区域。

南沙岛发展定位为南沙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多中心网络式布局”的中心之一,南沙科技创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基地,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海滨新城的典型示范区。

广州市城市建设规划明确,南部地区集中建设大学城重点发展区、广州新城、南沙重点发展区等三个南拓发展的重要节点,四号线延伸至南沙,能够将南拓轴的各核心节点串联起来,通过建立“TOD”土地利用发展模式,带动南拓轴沿线的土地开发建设,对实现“南拓”的城市布局调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四号线工程南延段终点选择在南沙客运港,是顺应广州市促进“知识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在东部珠江口滨海地带,规划建设新的大学园区,以及南沙汽车城和南沙客运港建设的需要;是稳定城市结构形态、实现广州总体规划的需要。

(4)十六号线(新塘~荔城)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六号线西起增城市新塘镇新塘火车站,并在新塘火车站设置新塘站,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新塘站平行换乘,强了增城市与中心区的联系。

线路终点设在荔城,其属于增城市南中北三大经济圈的中部都市生活圈,该中心城区(包括荔城、增江和朱村街道),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发展宗旨,发展以音乐和文化为特色,以生活和服务配套为主要功能,创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文化产业城、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广州城市副中心,以及广州东部最美丽的卫星城之一。

十六号线终点选择在荔城,很好地支持了东部副中心的发展,将为广州市“东进”发展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5)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海傍)
三号线东延段起点由一期工程终点番禺广场接出,终点选择在海傍,能密切配合《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的“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空间布局取向,配合广州新城作为远景控制的重点发展区,支持广州新城及番禺副中心的开发建设,支持广州城市南拓的核心节点的建设目标,对改善番禺区东部交通条件,支持广州新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东延段在海傍站与四号线形成换乘,使轨道交通三号线、四号线形成衔接,完善了轨道交通网络,提高了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6)二十一号线(黄村~增城广场)
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以黄村站为起点,经大观路、科丰路、水西路,穿过东部新城的镇龙镇和正果镇,向东经朱村止于增城广场。

二十一号线有助于形成从东部新城区、萝岗区、增城区与中心主城区的快速联系通道,很好地支持了中新知识城起步区的发展,将为广州市“东进”发展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带动沿线的土地开发,打造珠三角创新网络核心节点,实现广州知识经济新兴载体,支持东部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山水宜居新城建设。

并在黄村站与四号线换乘,暹岗站与六号线换乘,增城广场站与十六号线换乘,可方便乘客到达市区,实现东部新城与广州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

(7)八号线东延段(万胜围~广汽基地)
八号线东延段作为南拓战略的一部分,连接了化龙镇区、国际商品展贸中心、长洲岛与琶洲会展中心,与一期工程在万胜围站相接,与地铁七号线在长洲站换乘,止于广汽基地站。

八号线东延段的建设将大大增强番禺北部区域与城市中心区的联系,必将给番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极大促进沿线金融、商业和房地产的发展,为广州市、番禺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其连接的长洲岛上还分布多处历史风貌观光区,如: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墓园、波斯楼遗址、波斯教徒墓地及古炮台遗迹观光带等一系列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区,客流吸引能力相对较好。

同时,八号线工程东延段终点选择在广汽基地,广汽基地是番禺区重点发展的四大基地之一,位于南沙开发区的黄阁工业园,以“丰田佳美”整车生产为主体,配套其他零部件生产,成为广州发展汽车行业的三大重点区域之一,并与化龙镇区及大片商业金融用地、展贸城南区用地相结合,给化龙镇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契机,同时与展贸城站相呼应,给展贸城南区和汽车基地带来大量客流,进一步促进对展贸城和广汽基地的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