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一、线网规划(一)线网规划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内容,线网规划应满足以下原则:(1)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并预留未来发展余地。
(2)线网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与地貌,城区线路尽可能沿城市干道布设。
(3)线网规划要考虑线路建成后的实际运营,不仅要满足城市主干客流需求,同时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乘客换乘的便捷性,此外还应兼顾整个线网客运量负荷的均衡。
(二)线网规划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作用:(1)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立项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线路设计的主要依据。
(2)线网规划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建设顺序以及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3)线网规划是决定线网结构、换乘车站和换乘形式的基本依据。
(4)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
(5)线网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骨架,可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可持续性。
(三)线网规划内容线网规划涉及专业面广,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主要内容包括前提与基础研究、线网规模和架构、分阶段实施规划等。
1.前提与基础研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
2.线网规模和架构线网规模和架构是线网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评价。
3.分阶段实施规划分阶段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具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和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线路敷设方式和主要换乘节点方案,修建顺序规划,联络线分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和环境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国家标准规定,线网规划的方案主要包括线网规模、线网功能层次、线网空间布局等。
城市轨道交通第3章 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
(四)非集聚模式
非集聚模式又称为交通特征模式,它以实际产生交通 活动的个人为单位,对个人是否进行出行、去何处、利用 何种交通工具以及选择哪条路线等活动分别进行预测,并 按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分别进行统计,得到交 通需求总量的一类预测模式。
如:北京地铁
5.组合结构形态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二、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思路大致可以 概括为三种:
1)在原来的轨道交通线网基础上,开辟快车线。 如巴黎,莫斯科等。
2)在原来线网的基础上,向外围延伸,线路逐渐 延长。
3)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是长远的,实施计划要分 期、分段进行,保持工程实施和运营的连续性,以 便尽快发挥效益。
交通量,另一方面便于施工。
城市轨道交通
5 力争多设换乘点,尽量使得城市内任意起终点间的乘客出行 至多换乘1次即可到达目的地。
6 换乘点应分散布置,不宜过分集中。 7 选择线路走向要考虑城市的自然人文地理等制约条件,选择
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注意历史文物保护,减少对重要地 面建筑和地下构筑物的影响。 8 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宜以地下隧道为主,以减少拆迁、噪 音、振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干扰,站距适当小一些,在 1km左右;经过郊区时,在不破坏自然风景的前提下宜选择 地面或高架形式,以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9 规划线路时要考虑车辆段、停车场的位置和连接两线路之间 的联络线;若几条线路共用一个车辆段时,应设置连接两线 的联络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第一节 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二、线网规划的主要原则 1、线网布设要与城市主要客流方向相一致 、 2、规划线路要尽量沿城市道路主干道 、 3、规划线路要尽量经过或靠近大型客流集散 、 点 4、线网规划要考虑资源共享 、
第一节 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线网规划的范围和年限 1、范围: 、范围: 城市中心区域 城市周边郊区 2、年限: 、年限: 20至25年 近期规划 至 年 50年 远期规划 年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二、客流预测的意义和目的 客流预测将为以下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客流预测将为以下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1、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2、轨道交通制式和车辆选型 、 3、轨道交通系统设计能力、列车编组、行车密度 、轨道交通系统设计能力、列车编组、 和行车交路的确定 4、车站规模、站台长度和宽度、车站楼梯和出入 、车站规模、站台长度和宽度、 口宽度的确定 5、机电设备系统的选定及其容量和用电负荷的确 、 定 6、售检票系统制式和规模的选定,拟定票价政策 、售检票系统制式和规模的选定, 7、运营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评估 、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 线网方案和规模研究 线网方案评价
第一节 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线网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1、引导城市发展的布局 、 2、提供城市轨道交通立项的依据 、 3、突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整体的合 、 理性和科学性
第四节 线网方案的评价
一、评价过程及评价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第三节 线网方案和规模研究
一、线网方案的结构形态 (一)、 组成线网的基本几何单元 1、放射单元 、 2、网格单元 、 3、环线单元 、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拥堵现象的日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备受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策略的研究,旨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策略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建设轨道交通线路,并确定线路的布局和运营模式。
线网规划应从城市发展需求、交通状况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1. 线路布局:线路布局应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和需求,合理连接各个重要节点和人口密集区域。
根据不同线路的功能定位,可以分为主干线路、支线路和支撑线路等,以满足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
2. 车站设置:车站的设置应根据市民的出行习惯和需求进行科学的规划。
应将车站与重要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机场)相连,提供便捷换乘的条件。
同时,在车站周边建设公交站点和停车场,方便市民的出行。
3. 运营模式: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线网特点,确定适宜的运营模式。
可以选择地铁、轻轨、单轨或市域铁路等不同的运营模式,并结合线网规划进行综合考虑。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策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策略的研究主要涉及线路优化、运营优化和服务质量优化,以提高线网的效益和服务水平。
1. 线路优化:线路优化的目标是减少线路长度和建设成本,提高线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对线路的优化,可以缩短运输时间、减轻线路拥堵和提高运输能力,从而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
2. 运营优化:运营优化的目标是提高线网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运营优化包括列车运行间隔的调整、运营周期的设置、运营时间的延长等。
通过合理的运营策略,可以达到运输能力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
3. 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质量优化的目标是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和便利度。
通过提供更多的座位、增加车厢数量和改善车辆的换乘效率等措施,可以提高交通服务的质量,吸引更多市民使用轨道交通。
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唐永政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有限集团公司摘要:本文根据济南都市圈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线网规划方法,研究了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各种构架方案,并提出了对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城际轨道线网规划方案构架1。
概述济南都市圈地处山东省中西部,北临渤海,西北接京津冀大都市圈,东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南与鲁南城市带、长三角都市圈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广大腹地,是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枢纽地区,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地区,更是中国环渤海大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地域优势。
济南都市圈范围包括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莱芜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等七市市域,总面积5.27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的35。
1%;共包括1个副省级市、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28个县、401个建制镇.2007年总人口和GDP分别为3219。
3万人和9337。
7亿元,人口密度611人/平方公里,区域城镇化水平39。
83%.2 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山东省城镇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在此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的较高增速。
规划区域内,市辖区人口达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济南、淄博2个;100万—200万人的城市有泰安、莱芜、聊城3个;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有德州、滨州等.2009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为4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7%近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2.1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济南都市圈的城市节点体系结构为“双核、多心、网状支撑"。
“双核”指济南市区主核和淄博市区次核;“多心"指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等五个城市的中心城区;“网状支撑"指培育若干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县级城镇,使之发展成为规模在20~50万人左右甚至更大的大中型城市,促进城镇体系的网状发展.总体定位:蕴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性都市圈;山水形胜,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性都市圈;依托济南都市圈,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空间发展目标:济南都市圈连绵发展、各中心城市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个中小城市集约优化布局的城镇密集地区;各级城市紧密互动、各项功能整合发展、各地区建设高度协调、城乡空间统筹布局的一体化区域;城乡空间优化集聚、基础设施建设均衡、生态地域保护完整、齐鲁文化发扬传承、水土资源持续发展的和谐空间单元。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作为实现系统功能的载体,具有百年大计的历史效应。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是逐步建设、循序渐进成网的,单条线路无法形成系统规模效益。
线网规划在满足城市客流分布的内在规律的同时,也要认识其对城市发展的导向作用,因为交通运输方式,线路与城市用地布局是呈相互反馈作用的,但同时要避免过度地强调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在给定的规划期限内对整个轨道交通线网的大致走向、总体结构、用地控制、车辆段及换乘站的配置做出规划。
总体上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初级路网不断优化完善的动态滚动过程。
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
在城市规划流程中,其位于综合交通规划之后、专项详细控制性规划之前。
线网规划是长远的、指导性的专项宏观规划。
它强调稳定性、灵活性、连续性的统一。
稳定性就是规划核心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和时间上(近期)要稳定;灵活性指规划延伸条件在空间上(城市外围区)和时间上(远期)要有灵活变化的余地;连续性是指线网规划要在城市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具有如下特点:(1)线网规划是综合的专业交通规划之一,同时又是全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延续和补充。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规划和建设均对全市规划格局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线网规划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
(2)线网规划的研究工作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及社会经济等多项专业。
各专业既相互联系紧密又彼此独立,因此整体研究方法是一个包含多项子方法的集合体系。
(3)线网规划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本身各子系统具有复杂的关系外,各种外界的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对线网规划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不能把线网规划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来进行规划,既要重视其自身的建设运行机制,又要注重与外部环境及各影响因素的协调关系。
线网规划是涉及多专业、多系统的集成化过程,要依靠某一项理论来指导整个研究过程是不现实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的研究与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的研究与评价内容摘要:内容提要:从城市轨道交通的性质和线网总体规划特征分析,总结了线网总体规划的原则、内容、总体思路和7项基本要素,并对于城市网和城际网的关系分析,进一步论述了有关线网规划评价的5个方面问题的探讨,为今后线网规划研究工作提供思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总体思路、基本要素、线网评价。
近年来,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有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快“网络化”的发展,另方面已从“城市化”发展到“城际化”。
这是随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密切跟踪。
由于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投资巨大、系统复杂、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的长远性系统工程,因此对于轨道交通建设必须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的研究,并对总体规划的思维和理念必须要有新的发展和支持。
必须把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好城市、城际的轨道交通总体规划。
同时应注意到线网规划既要有不断创新的理念,但更要有务实的工作,做到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做到“画在图上,落到地上”。
这是当前的重要的研究课题,是一项务实性的研究。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必要性(1)线网规划是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报审、立项的必要条件,是开展每一条线路设计的主要依据。
(2)线网规划是确定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和修建顺序,加强分期建设顺序的科学性,有利克服盲目性。
(3)线网规划是决定换乘车站和换乘形式的基本根据,为预留工程建设的设计研究提供条件。
(4)线网规划是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重要依据;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基础。
(5)线网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骨架,顺应城市的总体规划,支持、拉动城市建设发展,提高城市交通现代化品质,使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态。
二、线网总体规划的性质和定位1.轨道交通的性质城市轨道交通已从城市化发展到城际化,因此必须对目前出现的两个地域层次的轨道交通性质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指标选择及评价体系建立研究

Planning & Designing︱122︱2017年5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指标选择及评价体系建立研究陈元朵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执行办公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6摘要:发展轨道交通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影响重大,是实现城市总规中空间结构和布局的重要途径。
本文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乌鲁木齐城市特点以及以往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过程,选择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体系。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U49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5-0122-021 现有研究成果概述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早,对线网结构、线网布局、线网规模、线网规划判断性评价和分析性评价的研究起步也相对较早。
最早国外相关研究受认识水平及规划理论的限制,侧重对局部单条线路的效益评价,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制定的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的评价指标为重构节省能源的城镇体系,恢复中心区活力,促进旧城改建,改善环境等[1-3]。
以广州市为例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王艳荣[1]对线网规划指标选择和体系建立做了较为充分的梳理和研究,先建立了综合性的线网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而后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情况建立了评价指标层次模型。
顾保南[4]也结合广州、南京等地的研究成果,从比较性研究的角度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
兰州[5]、武汉[6]等地的线网规划评价也有相应的研究成果。
经过长时间以来的研究,线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初步解决了影响因素分析不全面、指标概念关联度大、所选用的评价方法适用性不强等问题。
乌鲁木齐市于2011年完成第一轮线网规划,并以第一轮线网规划为基础实施了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以及4号线一期,目前第二轮线网规划已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完成,并将支持下一轮建设规划的编制研究,将结合乌市总规纲要(2030年)研究启动下一轮线网规划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专业系轨道交通系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一、课题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二、指导老师: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课题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大城市常住人口越来越密,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给城市的交通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路权基本隔离的公共交通方式,与普通公共汽车相比,具有速度快、运量大等优点,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以及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规划好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课题名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课题主要面向轨道交通系城轨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此课题能够全面地了解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现状,能够对线网规划的理论进行探讨,总结其技术路线并明确轨道交通规划的思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在各大城市的发展壮大提供指导性意见。
本课题以就业为依托,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城轨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和课堂上所学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工程应用中的本专业的相关难题。
2、设计内容与要求1.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现状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本理论基础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技术体系4.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公交的综合研究5.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背景分析(分组进行)6. 大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背景分析(分组进行)四、设计参考书1、李建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陆锡明,王祥,朱洪.《综合交通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50546-2009,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4、李朝阳.《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出版社,20095、过秀成.《城市交通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6、顾保南,许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案例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7、城市交通网 /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 /9、广州市轨道线网规划专题 /gdjtxwjsjh/五、设计说明书内容1、封面2、目录3、内容摘要(200-400字左右,中英文)4、引言5、正文(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设计方案原理、分析、论证,设计结果的说明及特点)6、结束语7、附录(参考文献、图纸、材料清单等)六、设计进程安排第1周:资料准备与借阅,了解课题思路。
第2-3周: 设计要求说明及课题内容辅导。
第4-7周:进行毕业设计,完成初稿。
第7-10周:第一次检查,了解设计完成情况。
第11周:第二次检查设计完成情况,并作好毕业答辩准备。
第12周:毕业答辩与综合成绩评定。
七、毕业设计答辩及论文要求1、毕业设计答辩要求答辩前三天,每个学生应按时将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专题报告等必要资料交指导教师审阅,由指导教师写出审阅意见。
学生答辩时,自述部分内容包括课题的任务、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参考文献、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评价。
答辩小组质询课题的关键问题,质询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实验方法、测试方法,鉴别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文字要求:说明书要求打印(除图纸外),不能手写。
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排版合理,无错别字,不允许抄袭。
图纸要求:按工程制图标准制图,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路权基本隔离的公共交通方式,按其技术特性、运量、区域服务功能等分为地铁、轻轨及区域铁路等。
与普通公共汽(电)车相比,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等明显的优点,因此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愈来愈严重,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大城市中,包括长沙市,公共交通方式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运量不大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这种低运量的交通工具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同时小汽车的发展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此,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许多城市提出要调整交通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起以快速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的城市客运系统,引导居民出行方式,以达到解决交通矛盾的目的,同时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来引导城市合理结构与功能的形成。
文章首先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理论进行探讨,总结普遍性的规律和技术要点,明确轨道交通规划的思路。
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城市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背景条件和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与客运规模构成进行了分析说明,对现有城市交通状况进行分析,以认识交通问题的根源。
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并进行城市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线网构架研究,得到长沙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对影响长沙市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城市土地利用和轨道交通换乘枢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探讨研究ABSTRACT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public transport is a basic right of way isolation, their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traffic, regional service functions are divided into the subway, light rail and regional rail.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ublic steam (electric) car, rail transi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f speed, large volume, and therefo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seriously hamper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reason is on the one hand China's major cities, including Changsha City, the vast majority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or the use of the traditional little volume of buses and trolleybuses, this low capacity transport travel far from being able to satisfy the public needs; placed enormous press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s to urban transport and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in the new round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many cities proposed to adjust the traffic structure, and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to build a rapid rail transit network for the skeleton, to guide residents travel mod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olving the traffic contradictions to guide the formation of a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cit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 transit. The article first discussed the theory of the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summarizes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laws and technical points clear idea of rai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pirit found the problem -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constitute Changsha Rail Transit Planning background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sha urban trips and passenger-scal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urban traffic condit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root causes of the traffic problems in Changsha. Expounded the necessity the Changsha rai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guiding ideology and rai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Changsha rail transit network scale, Line and Network Based on this study, Changsha Rail Transit Planning. Explore and study on two key factors affecting Changsha future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portation - urban land use and rail transit transfer hub.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合理地解决城市迅速增长所引发的交通需求和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所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