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一、线网规划(一)线网规划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内容,线网规划应满足以下原则:(1)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并预留未来发展余地。

(2)线网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与地貌,城区线路尽可能沿城市干道布设。

(3)线网规划要考虑线路建成后的实际运营,不仅要满足城市主干客流需求,同时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乘客换乘的便捷性,此外还应兼顾整个线网客运量负荷的均衡。

(二)线网规划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作用:(1)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立项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线路设计的主要依据。

(2)线网规划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建设顺序以及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3)线网规划是决定线网结构、换乘车站和换乘形式的基本依据。

(4)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

(5)线网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骨架,可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可持续性。

(三)线网规划内容线网规划涉及专业面广,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主要内容包括前提与基础研究、线网规模和架构、分阶段实施规划等。

1.前提与基础研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

2.线网规模和架构线网规模和架构是线网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评价。

3.分阶段实施规划分阶段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具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和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线路敷设方式和主要换乘节点方案,修建顺序规划,联络线分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和环境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国家标准规定,线网规划的方案主要包括线网规模、线网功能层次、线网空间布局等。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导读 ID:RailWorld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1 总则1.0.1 为满足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引导优化城市空间与功能布局,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科学性,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本规范不适用于有轨电车系统。

1.0.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1.0.4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的原则,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支持以城市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土地使用策略,遵循安全、公平、经济可行的原则,促进城市和交通可持续发展。

1.0.5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urban railway network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车站衔接组合而形成的网络系统。

2.0.2 线网规模 length of railway network反映城市轨道交通供给水平的技术指标,一般是指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长度之和,单位为km。

2.0.3 敷设方式 laying mode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轨道结构相对于地面的竖向关系,主要有地面、地下和高架三种方式。

2.0.4 换乘车站 transfer station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设置的线路之间可以换乘的车站。

2.0.5 线网密度 railway network density在特定的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正线总长度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单位为km/km2。

2.0.6 负荷强度 load intensity线路日客运与线路长度之比,即单位线路长度所承担的日客运量,单位为人次/(km·d)。

2.0.7 客流密度 passenger flow density线路日客运周转量与线路长度之比,即单位线路长度所承担的日客运周转量,单位为人次·km/(km·d)。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作为实现系统功能的载体,具有百年大计的历史效应。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是逐步建设、循序渐进成网的,单条线路无法形成系统规模效益。

线网规划在满足城市客流分布的内在规律的同时,也要认识其对城市发展的导向作用,因为交通运输方式,线路与城市用地布局是呈相互反馈作用的,但同时要避免过度地强调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在给定的规划期限内对整个轨道交通线网的大致走向、总体结构、用地控制、车辆段及换乘站的配置做出规划。

总体上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初级路网不断优化完善的动态滚动过程。

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

在城市规划流程中,其位于综合交通规划之后、专项详细控制性规划之前。

线网规划是长远的、指导性的专项宏观规划。

它强调稳定性、灵活性、连续性的统一。

稳定性就是规划核心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和时间上(近期)要稳定;灵活性指规划延伸条件在空间上(城市外围区)和时间上(远期)要有灵活变化的余地;连续性是指线网规划要在城市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具有如下特点:(1)线网规划是综合的专业交通规划之一,同时又是全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延续和补充。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规划和建设均对全市规划格局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线网规划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

(2)线网规划的研究工作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及社会经济等多项专业。

各专业既相互联系紧密又彼此独立,因此整体研究方法是一个包含多项子方法的集合体系。

(3)线网规划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本身各子系统具有复杂的关系外,各种外界的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对线网规划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不能把线网规划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来进行规划,既要重视其自身的建设运行机制,又要注重与外部环境及各影响因素的协调关系。

线网规划是涉及多专业、多系统的集成化过程,要依靠某一项理论来指导整个研究过程是不现实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下列内资模式 土地利用协调研究
4、内容深度深浅不一
七个城市中,部分城市轨道线网规划 表现深度过浅:没有研究网络构架,直接
提出方案;缺少方案比较和评价过程;建设 用地无法有效控制等
部分城市轨道线网规划表现深度过深:
细到换乘枢纽设计研究,包括换乘站、出入 口、停靠站、站前广场设计方案、枢纽的交 通组织和渠化等
2 3
4
5. 线网方案
主要内容:
规定了确定线网方案的规划程序、步骤、基本方 法
规定了线网方案阶段的程序:多方案比较
规定了线网方案阶段的规划内容: 线路、 换乘
车站、敷设方式、建设时序、联络线等
5.0.1 线网方案应划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功能层 次,并应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模和 规划布局。
1.0.3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以城 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符合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法定规划,作为依据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非法定规划,指 导性规划,要符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0.3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宜 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十二条第四款 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城 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二 者的编制工作不应割裂开来。 实际上“应”同步编制;考虑到已经完成 城市总体规划报批的城市,如需要补充编 制规划,无法做到同步,不作硬性规定。

4.0.2 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资料应包括土地使用、 人口、道路交通、5年之内进行的居民出行特 征调查等资料。
社会经济与土地使用数据(人口、就业岗位及 分类别土地使用情况) 交通网络数据(道路网络和公交网络)

地铁施工标准规范目录

地铁施工标准规范目录

地铁标准规范目录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 50546-2009)2。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工程建设类(54条)4.《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规范》(GB50722—2011)5.《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6。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7.《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GB50715―2011)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12)10.《建筑施工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 )12.《建筑拆除工程技术规范》( JGJ147-2004)13.《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14.《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2011)15.《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2011)16。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_T 14-2011)17。

《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1993)1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9.《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 )20.《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1992)2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_130-2011)22。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23.《建筑门窗及幕墙用玻璃术语》(JG/T354—2012)24。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2011)25.《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26。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和评审要点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和评审要点

附件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和评审要点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增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科学性,提高规划评估水平,明确规划审核要求,加强规划实施监管,特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包括钢轮钢轨(含直线电机和有轨电车)、单轨和磁悬浮等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和评审,适用本要点。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贯彻“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坚持统筹衔接、便捷高效、经济适用和安全可靠的原则。

超前编制线网规划,支撑城市远景发展;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评估工作要把握重点内容和深度要求,为规划审核提供依据。

第二章线网规划编制第四条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长远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应具备科学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一)研究范围和年限。

研究全市域范围内轨道交通的网络布局、功能定位和总体安排。

在城镇密集地区,考虑与相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和协调。

规划年限应包含远期和远景,远景线网应基本达到远期线网研究深度,并与之相协调。

(二)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

统筹市域范围不同区域,以交通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客流特征、建设条件等,区分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的功能分工和服务水平,合理选择发展模式。

(三)网络布局。

基于定量测试的多方案比选,构建与城市用地形态、空间结构和客流分布等相适应的网络布局,提出各规划期出行结构、线网规模和密度等指标。

确保线网规模合理,功能层次分明,满足不同年限的发展要求;线路基本走向方案可行,保证规划稳定性。

(四)环线与市域快线。

对于中心城区面积较大、各方向发展较均衡的城市,在规划放射型线路的同时,研究设置环线的必要性。

对城市外围组团,研究规划市域快线。

(五)综合衔接。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

大型铁路客站和机场要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引入,规划年发送量2500万人次以上的铁路客站应研究引入多条线路的必要性;衔接普通机场优先考虑复合功能线路,衔接规划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的机场,研究设置专用线路的必要性。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2!!!!!!!!!!!!!!!!!!!!!!!!!!!!!!第三章总体布局及线路工程3!!!!!!!!!!!!!!!!!!!!!!!!!!!!!!第四章车辆5!!!!!!!!!!!!!!!!!!!!!!!!!!!!!!!!!!!!!第五章车站与结构工程6!!!!!!!!!!!!!!!!!!!!!!!!!!!!!!!!第六章运营管理及配套设备8!!!!!!!!!!!!!!!!!!!!!!!!!!!!!!第七章车辆基地及配套工程12!!!!!!!!!!!!!!!!!!!!!!!!!!!!!第八章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14!!!!!!!!!!!!!!!!!!!!!!!!!!!!!第九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附加说明1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控制建设规模,推进技术进步和车辆、设备国产化,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与轻轨)钢轮/钢轨系统的新建工程项目。

改建、扩建工程以及类似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运输安全、节约能源、节约用地、环境保护、抗震、人防的相关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30页文档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30页文档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内容1.线网规划的主要依据2.线网规划的年限与范围3.线网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路线4.线网结构的基本形态及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5.线网方案设计6.线网方案评价7.系统制式选择1.线网规划的主要依据1)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综合交通规划3)都市圈城际铁路规划4)《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9)5)《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54506-2009)6)其它相关的国家规范和规定2.线网规划的年限与范围1)规划年限:远期和远景远期:与现行总体规划的远期年限一致远景:按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理念,在环境合理容量控制下,城市饱和发展状态下所对应的年份2)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一致,城市规划区为规划编制的重点3.线网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路线1)相关资料调查与分析(1)城市现状及规划相关资料社会经济资料:GDP、人均收入。

土地利用:居住人口、岗位分布、流动人口。

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

城市人文地理条件:历史文物、自然风景区、军事禁区等。

城市总体规划部分需要重点把握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相关的以下重要信息: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与范围城市人口规模(含流动人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城市发展轴向城市中心、副中心、地区中心等重点地区的定位与设施规划基于土地利用布局的城市人口与岗位分布城市相关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城市远景发展研究重点城市远景空间结构形态城市远景发展轴向城市远景发展规模,主要指人口、岗位与用地规模,是在合理发展条件下的极限容量,它将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所服务的极限目标城市远景人口、岗位分布与用地分布形态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示意图城市人口与岗位分布示意图(2)城市交通现状及规划相关资料交通现状资料:城市机动化水平、居民出行特征、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及主要客流集散点、路段交通量、OD流量与流向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信息和数据不是来源于客观实际,不能 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即使分析方法是科学 的,分析结论也是不正确的。 基础资料应来源于归口的权威部门。如:现 状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部门;规划人口资料 来源于规划部门等。

3.0.6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与区域及 对外交通系统相协调,并应与有关的 专项规划相适应。

4.0.2 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资料应包括土地使用、 人口、道路交通、5年之内进行的居民出行特 征调查等资料。
社会经济与土地使用数据(人口、就业岗位及 分类别土地使用情况) 交通网络数据(道路网络和公交网络)

4.0.3 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应基于科学的理论, 宜利用本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模型的标定和校 验。借用其它城市的模型参数时应论证两个城 市的相似性或借用的合理性。
186
预测客流 实际客流
2013
北京城铁(13号线)预测客流、实际客流对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2 6 2005 2008 2011 2014 2017 12 20 15 41 44 56
93
预测客流
实际运营
2027
6、线网规划功能层次不清楚,服务水 平不明确
5、客流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低
客流预测结果是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的依据。 大运量系统?中运量系统? 车辆编组? 发车间隔?配备车辆数? 站台长度?土建规模? 配备的折返线、存车线? 车辆基地规模? 直接影响的是工程投资
上海地铁一号线预测客流、实际客流对比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30 37 56 80 106 139
一些城市规划形式表现为单一的地铁或轻轨系统。
一些城市规划仅仅将既有规划的地铁或轻轨系统
由主城区向都市区或市域延伸,系统服务水平没 有提高,居民出行时间过长,不利于多元化轨道 交通体系建立,给运营带来极为不利影响,还增 加了系统建设投资。
7、规划管理的操作性差
深度不够,不能有效控制用地,工程 项目建设拆迁资金大 一些城市线网规划频繁修编,规划控 制工作难以操作 规划调整的社会负面效应大(公共服 务、投资、土地资源等)


3.0.4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城市和交通现状; 2 交通需求分析;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4 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5 线网方案与评价; 6 车辆基地规划; 7 用地控制规划。 但不限于本条规定的内容。
3.0.5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收集社会经 济、城市规划、交通、环境、工程地质等基 础资料,基础资料应准确、可靠,具有时效 性。
1.0.3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以城 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符合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法定规划,作为依据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非法定规划,指 导性规划,要符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0.3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宜 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十二条第四款 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城 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二 者的编制工作不应割裂开来。 实际上“应”同步编制;考虑到已经完成 城市总体规划报批的城市,如需要补充编 制规划,无法做到同步,不作硬性规定。
1. 2.
3.
4.
四、《标准》主要条文内容释义
1 2 3 4 5 6 7 8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交通需求分析 线网方案 方案评价 车辆基地规划 用地控制规划
1. 总则
1.0.1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 内容和方法,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技 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标准编制的目的 对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不是对规划的 技术要求(不涉及技术指标类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条文解读
主要内容
一.《标准》制订背景
二.《标准》编制内容定位与任务
三.《标准》主要条文内容释义
二、 《标准》制订背景(规划编制现况) 1、规划编制范围多样
规划范围多样 主城区范围 都市区范围 城镇密集区 市域范围
以中心城区为 规划范围的城 市较多: (第一轮) 广州 哈尔滨 杭州 大连 郑州 等等
3. 基本规定
3.0.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确定城市轨 道交通线网的规模和布局,并应提出城 市轨道交通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要求。
明确三件任务: ① 规模----服务水平,公共资源投入 ② 布局----规划布局方案,资源空间配置 ③ 用地控制----用地预留,节约工程资金
3.0.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规划范围 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一致, 城市规划区应为规划编制的重点。
下列内容,1~2个城市重视:
设施用地规划 投融资模式 土地利用协调研究
4、内容深度深浅不一
七个城市中,部分城市轨道线网规划 表现深度过浅:没有研究网络构架,直接
提出方案;缺少方案比较和评价过程;建设 用地无法有效控制等
部分城市轨道线网规划表现深度过深:
细到换乘枢纽设计研究,包括换乘站、出入 口、停靠站、站前广场设计方案、枢纽的交 通组织和渠化等
2 3
4
5. 线网方案
主要内容:
规定了确定线网方案的规划程序、步骤、基本方 法
规定了线网方案阶段的程序:多方案比较
规定了线网方案阶段的规划内容: 线路、 换乘
车站、敷设方式、建设时序、联络线等
5.0.1 线网方案应划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功能层 次,并应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模和 规划布局。
3.
4. 5. 6.
突出贯彻执行国家方针和公共政策的内容; 突出城市政府部门关切的内容(如控制用地等); 不涉及工程指导;不涉及市场化运作的内容。
《标准》编制的重点任务:
规范规划编制所依据的基础资料。 规范规划编制的内容。规定必须编制的内容,提 出推荐编制的内容。 规范规划编制的程序。对主要环节规定先后程序 或顺序,以保证后续结果的科学性,主要包括需 求分析、线网方案、评价等关键环节。 规范涉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面的术语。
以上规划编制现况及问题,直接影 响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城市政府决策的 科学性。 2008年底编制完成《标准》(报批 稿) 2009年11月30日发布 2010年4月1日实施
三、《标准》编制内容定位与任务
《标准》编制内容定位:
1. 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层面,规划编制的技术性标准。 突出编制内容、编制深度、编制程序、关键环节等;
福州(2002) 近期2010年(与总体规划远期一致) 远景2020年
贵阳(第一轮) 近期2020年(总体规划远期2010年) 远景2050年
杭州 (第一轮) 基准年:2010年、2020年、2050 年 南京(第一轮) 远景年:2050年
3、规划内容差异较大

线网功能层次划分论证合理规模规划 布局方案
5.0.2 线网功能层次应在分析城市交通需求特征的 基础上确定,并应提出各层次线路的旅行速度、 平均站间距等技术指标。
1、按照运行速度划分:

最高运行速度大于等于120 km/h的市域快速轨道 系统,平均运行速度大于50 km/h,适用于市域、 都市地区。 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 系统等,平均运行速度25~40 km/h,适用于城市 市区中、短程距离线路。

2. 术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涵盖范围很广泛,在不同的专 业规范或标准中其所指范围不完全一致。
在本标准中,城市轨道交通特指在不同型式轨 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 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磁浮系统、 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城市 轨道交通系统的总称。
不包括低运量系统,如有轨电车等。

2、按照运量等级划分:(高)大、中运量系统。

(高)大运量系统主要有地铁系统,单向高峰小 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分别为2.5~5.0 万人次、 4.5~7.0 万人次 。 中运量系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为1.0~ 3.0 万人次,主要有轻轨系统、单轨系统和自动导 向轨道系统等。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区域客运交通系统(枢 纽)要衔接好 ,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区 域交通特征要求。 在跨城市行政区的城镇密集地区,国家或省 级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 统规划 ,要衔接好。

4. 交通需求分析
主要内容:
建立交通需求模型
基础数据要求:5年之内的居民出行特征调查, 3年之内的其他交通调查数据 规定了预测的程序和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

《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 般为二十年,同时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应对城市更长 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在规划期限内,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规模、 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确 定的 →→轨道线网方案稳定 城市总体规划对远景年发展仅作出预测性安排,城 市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具有不确定性 →→轨道线网方案弹性较大
4.0.1 交通需求分析应以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为基 础,分析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况和城市轨道交 通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线网规模 和线网方案等论证应以交通需求分析为依据。 交通需求分析的中心工作之一:建立交通需求 预测模型 确定线网方案: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上 交通需求预测流程:模型估计、模型标定、模 型校验和模型应用四个阶段。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 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总 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范围:市域行 政辖区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中心城 区。《城乡规划法》称“城市规划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