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城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流程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流程总结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其中包括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
开通一条地铁线路,是一个复杂缜密的大工程。
在开通的过程中,要经历多个繁琐的程序,涉及40多个技术专业。
一般来说,线路从规划到运营的程序是: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工可(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运营。
从全国情况来看,地铁实际工期受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同时受到征地拆迁、管迁调流等因素制约,目前全国地铁建设周期普遍为5~6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政策背景分析;建设流程;引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将达到200个。
随着城市化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轨道交通建设行列。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作为从业者有必要系统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流程。
下面将从项目政策背景、流程、政府部门职能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城市轨道交通现状政策背景分析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以下简称“81号文”)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以下简称“52号文”),作为新的政策文件,指导未来行业发展。
52号文继续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并在总结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城市有需求、政府有能力、线路有客流、数据易统计”的思路调整了城市轨道交通准入条件。
2021年9月,在52号文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基础〔2021〕1302号,以下简称“1302号文”)。
合肥市老淮南线改造为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电1线

合肥市老淮南线改造为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电1线)环境阻碍报告书(简本)合肥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6月目录线路平面走向示用意1 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地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要紧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环境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沿线环境质量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环境阻碍预测及拟采取的要紧方法与成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污染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爱惜目标散布情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1咨询工程师(投资)继续教育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1.下列哪个指标能够反映轨道交通服务的舒适性()。
A.在乘时间B.线网密度C.车厢内站立密度D.换乘时间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2.002.城市轨道交通舒适度水平可以分为几个等级()。
A.三B.四C.五D.六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2.003.线路区间建设控制区宽度宜为()米。
A.20B.30C.40D.50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2.004.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的结果指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网络客运量B.网络平均运距C.网络换乘量D.车站乘降量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 得分:2.005.下列哪项不是中低速磁浮系统的优点()。
A.噪声低B.维修量小C.爬坡能力强D.能耗小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 得分:2.006.市域快轨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方式中,哪种方式既能满足外围组团与中心城之间多方向、多点的快速直达,又能兼顾城区内的快速出行()。
A.中心穿越B.枢纽换乘C.外围衔接D.独立建设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2.007.按照线路相交情况,一条线路的起终点与另一条线路的中部通过换乘站相连,属于以下哪种类型换乘站()。
A.十字相交换乘站B.多线相交换乘站C.“T”字相交换乘站D.接力型换乘站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2.008.科学合理的()是指导轨道交通发展的顶层设计,是线网规划的起点,也是规划应回归的终点。
A.需求分析B.发展目标C.功能定位D.规划理念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D] 得分:0.009.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遵循()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合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A.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B.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C.统一性与多样性D.理论与实践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2.0010.()提出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将静态规划(线网规划)和动态规划(建设规划)有机结合,创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17•【文号】发改基础〔2020〕431号•【施行日期】2020.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431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转来《关于审批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8〕677号)和《关于调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9〕541号)文件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
一、为落实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原则同意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6个项目,总里程109.96公里,总投资798.08亿元,规划期为2020~2025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快线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应避开文物本体,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的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进一步研究有关项目穿越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铁路路基、桥梁防护,尽可能减小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合肥西站、肥东火车站、北城高铁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
统筹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站点枢纽综合开发,做好站点与周边客流密度较大的商城、社区、学校等的衔接,科学合理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该层局部分布,层底标高9.04~12.45m。
泥质砂岩(6)2层:红棕色,强风化,粉粒结构,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岩心呈短柱状、碎块状,夹泥岩,遇水易软化崩解,干钻较困难。
该层连续分布,层底标高23.03~32.49m。
(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粉质黏土(2)1层:夹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夹少量铁锰结核氧化物及灰白色高岭土。切面稍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局部分布,层底标高25.92~29.96m。
黏土(2)2层: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夹有少量铁锰结核及灰白色的高岭土,底部富集铁锰结核,黏土层具中等膨胀潜势。切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无摇振反应。
拟建场地内普遍分布有第四系上更新统下蜀组黏土、残积层黏性土和全风化岩,根据试验资料,第四系上更新统下蜀组黏土、残积层黏性土及土状全风化岩局部具中等膨胀性,且均匀性较差,具有遇水软化特点。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封闭,防止泥水浸泡或暴露时间过长。
2)膨胀土
膨胀土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变形性能,在荷重作用下仍能浸水膨胀,产生膨胀压力,同时膨胀土还具有胀缩变形的可逆性,在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后,有再吸水再膨胀、再失水再收缩的特性,在膨胀力及其反复胀缩变形条件下,易造成建筑物结构发生开裂。
根据《合肥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安徽省地质调查院,2014年3月),合肥地区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44m,大气影响深度为3.20m。
1
1.1
1.1.1
紫云路站位于翡翠路与紫云路十字交叉口处的地下,车站与翡翠路平行,沿翡翠路路中布设。主体标准段为地下两层单柱双跨11.0m岛式站台车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车站两端区间为盾构法施工,车站南端设盾构到达井,北端设盾构始发井。车站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标准段宽度为19.7m,车站覆土厚度3.00~4.01m,底板埋深16.44~17.22m;南北端均设端头井,端头井宽度为23.8m,小里程(南端)端头井最小覆土厚度4.01m,底板埋深18.99~19.06m;大里程(北端)端头井最小覆土厚度2.75m,底板埋深17.81~17.92m。车站主体部分围护结构采用∅1000@1300钻孔灌注桩。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继续扩大

Special Report特别家贫|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继续扩大2020年,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但各 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并没有松懈。
在这一年里,多个城市相继开通新线,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 45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7978.19 公里。
2020年共新增三亚、天水、太原 3个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其中,太原市运 营线路为地铁,三亚、天水两市运营线 路为有轨电车。
北京2020年,北京市同步推动新线建设 与既有线改造,按照“织补、加密、优 化”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
北京发改委微信:2020年12月31日,轨 道交通房山线北延、16号线中段、有轨 电车T1线开通试运营。
至此,北京市轨 道交通路网总里程达约72了公里。
除了年底开通的三条新线,去年 北京还开通了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西 延,为房山增加一条联系中心城与城市 副中心的快速通道;市郊铁路通密线投 运,打通了北京东北部区域联系中心城 和城市副中心的轨道交通走廊;市郊铁 路怀柔一密云线引入北京北站,进一步 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
上海2020年底,上海首条最高等级全自 动无人驾驶地铁线路18号线一期南段开 通,堪称上海目前最厉害的地铁。
它的 时速80km/h,全长36.8公里,起始于宝山区长江南站,终点浦东新区航头站。
横跨宝山、杨浦、浦东3个区;可与6号线、14号线、13号线、11号线、9号线等线路换乘,是名副其实的“换乘王”。
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是上海首批开通的,具备最高等级(G0A4)的全自动驾驶运营线路,该车型不设有驾驶舱,乘客可以直接透过玻璃看到车头前方。
该项目列车为6节编组A型,共计50列。
列车采用全新设计的空调出风口,车厢客室灯光可根据环境自动调节色温,并在车厢内增设手机无线充电器。
区、东南地区与核心城区的联系,对支持五角城市副中心、航头大型保障社区等重要区域的开发建设,增强网络换乘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去年12月28日,广州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市交通线网规划2023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38 题,总分 76 分)1、到2030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检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2、每座主变电所建设控制区宜为3000~4000平方米,长度宜为60~70米,宽度宜为50~60米。
3、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按照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第一卷和第五卷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等方面的论述。
()4、地铁A、B、C三种车型,主要差异在车辆尺寸、定员和轴重三个方面。
5、合格的线网规划人员必须具备运营的基本知识。
()6、单轨系统分为跨坐式单轨系统和悬挂式单轨系统。
7、车站站台可以分为岛站台和侧站台两种,从客流的适用功能来看,侧站台更优于岛站台。
()8、四阶段法是目前国内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中最普遍采用的预测方法。
9、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10、资源共享必须以满足轨道交通本身的功能为前提,不能过分强调资源共享而忽视功能本身。
11、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层次的重点是速度的级配组合,市域轨道交通网络层次的重点是运量和速度的级配组合。
12、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是指城市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客运量占城市总客运量的比例。
13、出行分布一般采用重力模型进行预测。
()14、环线的作用之一是联络轨道交通平行线或放射线,通过客流转换,提高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一般网络中有了环线换乘系数会降低。
15、换乘站客流特征具有高集中性、多方向性、短时冲击性等。
()16、1961年,简.雅各布斯发表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成为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过去规划师讨论如何做好规划,之后开始注意到是为谁做规划,体现了对经济学问题的关注。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

附件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一、线网规划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2030年线网总长度约436.4公里,由9条线路及1条机场专用线组成;远景线网由15条轨道交通线及1条机场专用线组成,全长578.9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工程共6个项目,全长约109.96公里。
估算总投资798.08亿元。
项目建成后,形成11条线路,总里程279.91公里轨道交通网络。
2号线东延线。
起自2号线大众路站,终于泉香路站。
线路全长14.50公里,投资101.0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3号线南延线。
起自3号线方兴大道站,向南终于馆译路站。
线路全长11.25公里,投资89.68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4号线南延线。
起自4号线丰乐河路站,终于华南城金刚台路站。
线路全长12.91公里,投资70.6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6号线一期。
西起鸡鸣山路站,向东终于东风大道站。
线路—5—全长35.1公里(其中7.8公里线路拆分于4号线,新建线路27.3公里),投资205.8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7号线一期。
西起繁华大道松林路站,向东终于紫云路巢湖南路站。
线路全长21公里,投资168.8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8号线一期。
北起北城高铁站,向南终于阜阳路站。
线路全长23公里,投资162.0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7号线一期工程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6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支持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装备,提高关键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为发展预留空间。
(三)资金安排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约798.08亿元,资本金占40%,计319.23亿元,由合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银行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3月郑州目录1 规划概况 (1)2 规划的相容性与协调性分析 (7)2.1 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7)2.2 与上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7)2.3 与同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9)2.4 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分析 (12)3 环境影响分析 (14)3.1 声环境影响分析 (14)3.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14)3.3 地表水水环境影响分析 (15)3.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5)3.5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5)3.6 社会环境及诱发、积累环境影响分析 (15)4 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6)4.1 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16)4.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8)4.3 污染控制措施 (18)5 评价总结论 (20)1 规划概况(1)线网规划:淮南市轨道交通线网全长188.7km,其中市区线由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6号线组成,总长度为134.3km;市域线由2号线延长线、4号线、6号线延长线组成,总长度为54.4km。
线网共设站105座,换乘站15座,共设置车辆段6座,停车场3座。
(2)建设规划:淮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0年)由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组成。
1号线自淮南东站向西沿朝阳东路向西至龙湖南路其中洛九路至中兴路沿路北侧敷设,其余路段沿路中敷设,左转沿龙湖南路路中敷设至淮南市火车站,右转沿舜耕中路沿路南侧绿化带至淮南大道向南上跨舜耕山,线路继续沿淮河大道路中敷设至南纬二十一路左转,止于拟建商合杭客专淮南南站。
线路于起点设淮南东车辆段,于终点预留淮南南停车场。
线路全长27.15km,共设站18座,均为地上车站。
2号线一期工程东起十五中,起点沿洞山路,线路自东向西贯穿洞山东路、洞山中路、洞山西路洞山路沿路北侧绿化带敷设,沿十涧湖西路至西经十五路(夏郢孜路)沿路中敷设,左转至蔡新路进入凤台老城区,沿蔡新路路中敷设向北止于八公山站。
线路于起点十五中设教育基地停车场,于西端八公山站末端设停车折返线。
2号线一期线路总长24.62km,设站20座,均为地上车站。
(3)系统制式: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均选择跨座式单轨。
(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远景2050年。
(5)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年度:2016至2020年1号线:2016年开工,2018年通车;2号线(一期工程):2018年开工,2020年通车。
图1 淮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图3图2 淮南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示意图4表1 淮南市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表表2 淮南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车站表2 规划的相容性与协调性分析2.1 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淮南市目前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文)要求的申请建设轻轨的最低标准。
(2)淮南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近期建设1号线和2号线一期均采用跨座式单轨制式,符合《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49号文)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当前更好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意见》(发改基础[2015]969号文)的要求。
(3)淮南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通过这一绿色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减少淮南公共交通对燃油的依赖,促进淮南市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
(4)根据淮南市经济、土地资源特点和城市现状布局结构,城市交通发展应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模式,本次淮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将推动淮南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促进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公共交通的发展,维护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符合《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的有关要求。
2.2 与上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与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地位,具有减少大规模道路建设对城市街区产生切割与破坏,减少污染、优化环境、资源节约利用等优势,符合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城市性质是相容的。
淮南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对应城市发展主轴线,构建两条轨道交通干线,在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东部城区轨道线加密,增强了主城市辐射力。
线网覆盖淮南市的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和山南新区,符合淮南主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走廊以及客流集散特点。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建设时序与城市近期建设发展方向是相符的。
因此,淮南市轨道交通建设符合淮南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城市性质及规模的定位;轨道交通规划线网总体布局与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一致性较高;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建设时序符合城市近期建设发展方向。
(2)与淮南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协调性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有助于淮南公共交通远景目标的实现;轨道交通规模能够满足淮南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确定的轨道交通公交分摊率的目标值;轨道交通枢纽与高速铁路及市内交通的衔接程度较高,在方便中心城区居民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心城区与城市外围区域的有效沟通。
(3)与淮南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跨座式轨道交通作为绿色、便捷、快速的交通方式,具有占用土地资源少的强大优势,与地面道路交通方式相比,轨道交通占用的土地资源仅为道路交通的1/8左右,轨道交通占地给淮南市土地资源带来的负荷较其它交通方式小得多,同时轨道交通线网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城中村改造与旧城更新,对于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淮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符合土地利用高效集约的战略。
本次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城乡的联系,促进城乡的和谐发展,同时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战略,虽然规划的实施占用了一定数量的耕地,但占用数量有限,通过严格实施补偿措施,不会对耕地的总体数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规划年度的土地供应量完全可以满足轨道交通的建设需求,所以本次轨道交通规划的实施不会影响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目标。
综上所述,本次轨道交通规划符合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战略及规划目标,不会对土地利用总格局及耕地保护造成影响,总体而言,本次轨道交通规划与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相符合的。
2.3 与同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与淮南市绿地规划的协调性本次规划线路在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范围内均在既有城市道路中间(或一侧)架设高架线,没有占用公园绿地,虽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城市道路中间(或两侧)绿化带,但不会对绿地系统造成破坏。
为加强东部城区与山南新区交通联系,线网规划了1号线和5号线、6号线穿越舜耕山风景区。
轨道交通5号线分别在既有泉山路、淮舜路上架设高架线翻越舜根山,除少量占用道路中间绿化带外,不会占用大量绿地资源,符合淮南市绿地系统规划。
1号线走行在淮河大道(洞山隧道)东侧,地面线翻越舜根山,将不可避免的占用洞山公园绿地,因此与绿地系统规划不协调。
设计过程中应优化选线,制定完善的绿化补偿措施,以缓解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影响。
(2)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协调性分析本次淮南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将规划的七个不同特色的旅游区相互串联,可以很好地促进主城区旅游发展规划。
其中规划6号线起点在上窑景区入口附近,轨道交通的建成为景区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规划的2号线沿大八公山景区边界行走,2号线延长线途径凤台淮河风情旅游区,促进了景区公共交通建设,形成旅游交通的快速通道。
所以本次规划交通规划与淮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相协调的。
(3)与城市水环境功能和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和叠图分析,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布局不涉及淮南市现有的主要地表水源地防护区范围。
本次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水环境和饮用水源保护规划总体是协调的。
(4)与环境功能区划的协调性淮南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中,市区线总长度的98.88%为高架线,高架线一般架设在城区既有道路上,按照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噪声功能区划,线路途经基本是声环境4类标准适用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对声环境质量影响很小,不会影响城市声功能区目标的实现,因此和声功能区划是相协调的。
由于大气中的NOx浓度与机动车保有量呈明显的正相关,而轨道交通采用电力牵引,无废气排放,没有大气污染物产生,且由于轨道交通方便、快捷、舒适的乘车环境,有利于吸引大量地面公交客流,从而减少地面道路公交尾气排放,可有效降低沿线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通过有无规划对比分析,轨道交通所替代的公汽运输减少了汽车尾气中CO和NO X的排放量。
因此轨道交通规划与淮南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具有较好的协调性。
轨道交通线网主要经过淮南市南部农业与城镇生态区和沿淮湖泊湿地洪水调蓄与农业生态功能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只要认真落实各项生态控制措施,完善生态保护与补偿措施,则规划实施不会对淮南市生态环境功能造成不利影响,总体上与生态功能区划相协调。
(5)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协调性分析淮南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号线延长线,经八公山路-S308将中心城区与凤台县相连,受工程技术条件所限,不可避免地穿越保护区。
2号线延长线拟在既有凤台淮河大桥北侧跨越淮河,部分桥墩涉水施工,对照长吻鮠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规划图,跨越淮河处为水产种质保护区的实验区,是长吻鮠等鱼类天然育肥场所,也是淮河常规鱼类的天然产卵场、育肥场。
项目仅在施工期桥墩围堰施工对保护区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进行围堰施工时,对在此栖息和摄食的鱼类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由于施工作业是短期的局部行为,因此对水生生物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而运营期不向水体排污,不会影响淮河水质状况。
因此,总体上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对淮河淮南段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较小。
根据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规划凤台淮河大桥以北为实验区,以南为核心区,但在核心区北边界与凤台淮河大桥之间,大桥上游尚有长约125m 的淮河水域未划定为保护区。
(6)与舜耕山风景区的协调性分析本次线网规划的1号线及5号线、6号线均穿越舜耕山规划的核心风景区,工程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会减少区域内的林地面积,施工管理不当,将破坏征地范围外的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也可能对沿线存在的野生动物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基坑填挖、取弃土场以及表土收集等地表植被受损处,将导致区域水土流失量增加。
轨道交通现有敷设方式与舜耕山风景区保护条例和规划相冲突,后续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合理可行的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防护措施,以降低工程建设对风景区的不利影响。
2.4 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分析(1)地质资源承载力分析淮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良地质主要包括为采空区、地震液化和岩溶等;建设规划2号线涉及九大采空区和谢李采空区,采空区面积合计33.53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