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鲁甸MS6.5地震震前与同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对比分析
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预测回顾与反思

Re v i e w a n d I n t r o s pe c t i o n o f Pr e d i c t i o n o f t he 2 0 1 4 Lu d i a n, Yu n na n M s 6. 5 Ea r t h qu a k e
人死 亡 。地震 工作 者对 此次 地震 虽有 一定 程度 的 中
期 预测 , 但无 临 震 预测 。现 对此 次 地 震 的 中期 预 测 作 一 回顾 , 并 对 发震 日期 的临震 预测 加 以反思 , 以供
测 的根 据是 “ 静 中动 判 据 ” , 因此 这 里 所 说 的禄 劝 周 围是 指 禄 劝 静 中 动 地 震 震 中 的 周 围。具 体 来 说 ,
第 3 7 卷
增刊 1
地
震
工
程学报 源自Vo l _3 7 S u p p . 1
2 0 1 5 年 7 月
CH I NA EARTHQU AKE ENGI NEERI NG J OURNAL
J u l y,2 0 1 5
2 0 1 4年 云 南 鲁 甸 M s 6 . 5地 震 预 测 回顾 与 反 思 ①
郭 增 建 ,郭 安 宁 ,赵 乘程 ,任 栋 ,张 炜超
( 中 国地 震 局 兰 州地 震 研 究 所 ,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0 0 )
摘要: 用“ 静 中动判 据” 和“ 周 期性” 方 法回顾 2 0 1 4年 8月 3日云 南鲁 甸 Ms 6 . 5地 震 的 中期预 测 , 并
包谷垴-小河断裂--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发震构造

包谷垴-小河断裂--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发震构造王腾文;李勇;李敬波;马超;邵崇建;杨彦通;周游【期刊名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
通过对鲁甸地震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断裂组合样式及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地震等震线长轴衰减方向、震源机制解、震后前期强余震分布样式及地表破裂,判定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包谷垴-小河断裂;根据莲峰断裂、昭通断裂和包谷垴-小河断裂之间的构造组合样式、地表GPS水平运动速率及水平缩短速率的差异性判断包谷垴-小河断裂为同向差异逆冲型捩断层;根据莲峰、昭通断裂带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规律,认为在断裂带下15~20km处地壳物质呈塑性流动状态,在来自大凉山次级块体南东向运动给予的应力挤压下,形成了包谷垴-小河捩断层,并且导致了鲁甸地震的发生。
【总页数】7页(P1-7)【作者】王腾文;李勇;李敬波;马超;邵崇建;杨彦通;周游【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2014年鲁甸MS6.5地震序列发震构造的再研究 [J], 魏强;许力生;李春来;房立华;付虹2.云南鲁甸MS6.5地震余震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 [J], 房立华;吴建平;王未来;吕作勇;王长在;杨婷;钟世军3.2014年云南鲁甸MS6.5与云南景谷MS6.6地震滑坡灾害对比分析 [J], 代博洋;吴波;常昊;晏祥省;白仙富4.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发震构造特征及动力源分析 [J], 邵崇建;李勇;周游;颜照坤;聂舟;李敬波;郑立龙;闫亮;王腾文5.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发震构造特征及动力源分析 [J], 邵崇建;李勇;周游;颜照坤;聂舟;李敬波;郑立龙;闫亮;王腾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崔建文;刘琼仙;段建新;杨黎薇;高东;李世成;徐硕;林国良;张潜【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14(037)004【摘要】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在震中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81个台站获取了这次地震的主震强震动记录.特别是位于极震区鲁甸龙头山镇财政所强震动台,完整记录到这次地震的地震动时程,其东西向PGA达948.5 cm/s2,该台站周边多栋多层建筑物底层完全倒塌和损毁,与记录所反映的强烈震动相吻合.初步分析强震动观测记录,讨论了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破裂方向和强震动衰减速率等问题.【总页数】7页(P542-548)【作者】崔建文;刘琼仙;段建新;杨黎薇;高东;李世成;徐硕;林国良;张潜【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14【相关文献】1.2014年景谷Ms6.6地震及其强余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水 [J], 崔建文;刘琼仙;段建新;林国良;杨藜薇;徐硕;李世成;包一峰;段洪杰2.应用强震动观测资料估算2014年鲁甸Ms6.5地震震源参数 [J], 崔建文;段建新;杨黎薇;钟玉盛;赵昆3.2011年缅甸M7.2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J], 刘琼仙;李世成;崔建文;杨黎薇;张潜4.2018年1月20日乌鲁木齐县Ms4.8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J], 李文倩;何金刚5.2007年云南境外三次中强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 [J], 崔建文;潘云湖;刘国彬;李四豪;高东;包一峰;李世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级地震序列重定位与震源机制研究

1犓 犲 犾 犪 犫 狅 狉 犪 狋 狅 狉 狉 狌 狊 狋 犪 犾犇 狀 犪 犿 犻 犮 狊, 犐 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 狅 狉 狌 狊 狋 犪 犾犇 狀 犪 犿 犻 犮 狊, 犅 犲 犻 犻 狀 0 0 0 8 5, 犆 犺 犻 狀 犪 狔 狔狅 犳犆 狔 犳犆 狔 犼 犵1 2犆 犺 犻 狀 犪犈 犪 狉 狋 犺 狌 犪 犽 犲犖 犲 狋 狑 狅 狉 犽 狊犆 犲 狀 狋 犲 狉, 犅 犲 犻 犻 狀 0 0 0 4 5, 犆 犺 犻 狀 犪 狇 犼 犵1
第5 7卷 第9期 2 0 1 4年9月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CH I N E S E J OUR NA L O F G E O P HY S I C S
V o l . 5 7,N o . 9 , S e . 2 梁姗姗等 .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2 0 1 4. 2 0 1 4 年 8 月 3 日 云 南 鲁 甸 犕S 6. 5 级 地 震 序 列 重 定 位 与 震 源 机 制 研 究. 5 7 ( ) : : / 9 3 0 1 8 3 0 2 7, d o i 1 0. 6 0 3 8 c 2 0 1 4 0 9 2 6. j g , Z h a n L e i JS, L i a n e t a l . 2 0 1 4. R e l o c a t i o n s a n d f o c a lm e c h a n i s ms o l u t i o n so f t h e 3A u u s t 2 0 1 4L u d i a n Y u n n a n gG W, gSS, g ) , ( ) : : / 犕S 6. 5e a r t h u a k es e u e n c e . 犆 犺 犻 狀 犲 狊 犲犑. 犌 犲 狅 犺 狊 .( i nC h i n e s e 5 7 9 3 0 1 8 3 0 2 7, d o i 1 0. 6 0 3 8 c 2 0 1 4 0 9 2 6. q q j g 狆 狔
2014年鲁甸MS6.5级地震时空分布聚类分析

收稿日期: 2017- 06- 07; 修回日期: 2017- 11- 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461038) ;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 联合基金项目 ( 20115303110002 ) ; 云南省 科技厅自 然科学基
金项目( 2011X X2005) 作者简介: 李鸣蝉( 1994- ) ,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地理信息可视化。* 通讯作者 E- mail: kmdcynu@ 163. com
2014 年鲁甸 M S 6Fra bibliotek 5 级地震时空分布聚类分析
李 鸣 蝉1, 2 , 杨 昆2, 3* , 许 泉 立1, 2 , 张 韶 华1, 2
(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2. 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500; 3.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第 34 卷 第 2 期 2018 年 3 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g ra phy and Geo2Infor matio n Science
doi: 10. 3969/ j. issn. 1672- 0504. 2018. 02. 011
V ol. 34 N o. 2 M arch 2018
摘要: 地震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丛集规律直观 反映了地震 强度和 活动区域 , 对 于准确 掌握灾情 和实施 紧急救 援 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 2014 年 8 月 3 日鲁甸 M S 6. 5 级地震 的实测数据, 首先 对地震目 录的空 间 位置和震级进行了离差平方和法的层次聚类, 再 从地震时间 序列中 分离出趋 势分量 进行趋 势分析, 最后 将层次 聚 类与 K2means 聚类、DBSCA N 聚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 主震周围及其东南方向是地震发生次数最多( 共 1 663 次, 占地震事件的 771 89% ) 、强度最大( 主震周边的全部能量等效 震级达 61 60 级) 的区域, 这与包谷垴 ) 小 河 断裂的走向一致。2) 大震与小震的聚集关系明显, 主震周边的样本数最多( 699 个) 。3) 震 级总体趋 势递减, 8 月 36 日, 震级呈现出急剧下降状态( 从最 高的 6. 5 级下降到 0. 5 级左右) , 而且夜晚震级 较白天高。4) K2means 聚类 的 有效性最高, 层次聚类次之, DBSCA N 聚类最低; 但层次聚类结果的可解释 性更好。 关键词: 层次聚类; 时空分析; R 语言; 鲁甸地震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672- 0504( 2018) 02- 0066- 07
利用同震滑坡分析2014年鲁甸地震震源性质与破裂过程

l a n d s l i d e - di s t ib r u t i o n a r e a a n d t h e r e g i o n a l t e c t o n i c d i s t ib r u t i o n o f t he e a th r q ua k e a f f e c t e d a r e a,t h e s e i s mo g e n i c
利 用 同震 滑 坡 分 析 2 0 1 4年 鲁 甸 地 震 震 源 性 质 与 破 裂 过程 水
许 冲
( 中国地震局 地质 研究 所 , 活动构造与火 山重点实验 室 北京 1 0 0 0 2 9 )
摘
要
2 0 1 4年 8月 3日, 发生在 中国云南省鲁甸县 的 M 6 . 5 ( Mw 6 . 1 ) 级 地震造 成 了严 重 的灾 难 , 本 次地震 还触发 了至少
J o u r n a l 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 y
工程 地质 学报
1 0 0 4 - 9 6 6 5 / 2 0 1 5 / 2 3 ( 4 ) 一 0 7 5 5 — 0 5
D O I :1 0 . 1 3 5 4 4 / j . c n k i . j e g . 2 0 1 5 . 0 4 . 0 2 5
1 0 2 4 处 面积大于 l O O m 的滑 坡 。本 文 的 目的是 利 用 同 震 滑 坡 的空 问分 布 与 规 模 分 布 特 征 分 析 本 次 地 震 的震 源 性 质 与 破 裂 过
程 。鲁甸地震 同震滑坡分布 区域 的长轴展布方 向呈北 西一 南东方 向, 结合 区域活动 构造分布 , 认为其 发震构造是 北西一南东 方 向的包谷垴一小河 断裂 。地震滑坡多分布在震 中的南东 方 向, 表 明了其破 裂方 向是 自北西 向南 东扩展 。滑坡 分布 区北西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特征及异常分析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特征及异常分析通过对2014年8月3日昭通6.5级地震前M≥5.0级、4.0-4.9级、3.0-3.9级地震不同时段分布特征和滇01井水位异常分析,认为地震活动性特征及部分前兆资料异常的出现,对滇东北地区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标签:鲁甸6.5级地震小震活动水位异常滇东北0引言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10秒,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M6.5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震源深度12KM,震中距离昭通市区约49公里。
此次地震灾区最高烈度为Ⅸ度,等震线长轴总体呈北北西走向,Ⅵ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0350平方千米,共造成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10个县(区)受灾,包括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曲靖市会泽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宁南县、布拖县、金阳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对这次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特征、前兆异常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为滇东北强地震预测和研究提供参考。
1地震活动性特征及异常分析1.1 M≥5.0级地震成带特征分析2014年8月3日昭通6.5级地震发生在北东向西鱼河-昭通断裂附近,为走滑型地震,西鱼河-昭通断裂以往地震没有超过6级。
1969年刘蒲雄等在《通过弱震活动的分析开展地震预报的一些认识》中指出:地震前,小震活动出现条带,而条带外围地区呈现平静的异常图形。
1981年,陈章立、刘蒲雄等在《大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特征》中指出:大强前,特别是7级以上强震前,大都有两条相交的近于共轭的条带出现。
强震一般发生在条带交汇部位附近。
用云南M≥4.7级地震目录绘制2004年8月3日至2014年8月3日云南地区5.0级震中分布图(图1.1.a),由图可看出,自2004年8月以来,云南5.0级以上地震主体活动地区位于程海--红河断裂以东地区,在保山――楚雄――昭通一带及思茅――玉溪――昭通一带分别形成了两个地震条带,两个条带交汇于巧家、鲁甸地区,此次地震就发生在两个条带的交汇处。
利用遥感技术对鲁甸6.5级地震发震断层的判定

利用遥感技术对鲁甸6.5级地震发震断层的判定柯乐乐;杨武年【摘要】2014-08-03鲁甸发生6.5级地震,由于其上有北西方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和北东方向的昭通-鲁甸断裂,且震中无明显地表破裂带,故而对发震断层存在一定争议。
由往年地震数据分析可知,滑坡分布与发震带在方向上有着一致性,所以选取同一季节时间相近的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排除季节对植被的影响,分析地震前后的影像中植被覆盖度,间接确定滑坡分布方向。
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度变化主要集中在北西方向,可以判定鲁甸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北西方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
【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鲁甸地震;发震断层;NDVI;植被覆盖度【作者】柯乐乐;杨武年【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7.92014-08-03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虽然震级不高,但导致了大规模山体滑坡,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滑坡的发生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地质条件,例如不稳定的岩石、土体等,而滑坡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山谷地区,坡度越陡,稳定性就越差,越易发生滑坡。
其次,还需要一些导致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比如暴雨、地震、地下水、人工活动等,而引起山体滑坡的地震多在5级以上,6级以上时滑坡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鲁甸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东侧昭通-莲峰断裂带上,其上有北东(NE)方向的昭通-鲁甸断裂和其分支北西(NW)方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1],属于山间河谷地带,由二叠系厚层灰岩构成,山坡的稳定性较差,一直属于地震和滑坡的多发地区,地震时岩体顺层向河谷中塌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2]。
由于鲁甸地震中没有明显的地表破裂带,故而对于地震的发震断层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鲁甸MS6.5地震震前与同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对比分
析
作者:田颖颖, 许冲, 徐锡伟, 吴赛儿, 陈剑, TIAN Ying-ying, XU Chong, XU Xi-wei, WU Sai-er, CHEN Jian
作者单位:田颖颖,TIAN Ying-ying(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许冲,徐锡伟,XU Chong,XU
Xi-wei(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吴赛儿
,陈剑,WU Sai-er,CHEN Jian(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
地震地质
英文刊名:Seismology and Geology
年,卷(期):2015,37(1)
引用本文格式:田颖颖.许冲.徐锡伟.吴赛儿.陈剑.TIAN Ying-ying.XU Chong.XU Xi-wei.WU Sai-er.CHEN Jian2014年鲁甸MS6.5地震震前与同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期刊论文]-地震地质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