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灾害区域等级划分研究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震断层分析

地震动分布图
根据工力所基于 加速度峰值( 7度 以下)和速度峰 值(7度及以上) 联合估算地震烈 度的方法,应用 55组实测强震动 观测三分量记录, 计算了台站处的 仪器烈度值,长 轴走向为北西向。
产出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பைடு நூலகம்
发震构造图
产出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区域地震构造图
产出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余震精定位结果
余震精定位主要分布特征如下: 1.余震条带主要分布在昭通-鲁 甸断裂的西侧,且切割昭通-鲁 甸断裂。 2.余震有两个较明显的优势分 布方向,总体呈北西向分布, 在主震附近也有近北东向的余 震分布,但较为分散。 3.震源深度剖面显示,余震主 要分布在主震上方。北东向的 剖面(BB')显示,余震展布 较窄,倾角较陡,符合走滑型 地震的余震分布特征。
北京时间 2014年08月0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 发生M6.5级地震。震源(初始破裂点)位于东经 103.3o,北纬 27.1o,震源深度约12千米。宏观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联合有关研究机构利用最新观测资料, 对云南鲁甸 6.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地震震中 位置、震源机制解最佳解、强地震动记录和仪器烈度分布、昭通 市防震减灾局台网测定的余震空间优势分布方位、现场地震灾害 和次生地质灾害调查获得的极震区展布和遥感影像等信息,综合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分析等判定,鲁甸 6.5级地震的发震断层为 北 西向包谷垴 -小河断裂 ,是北东向昭通 -鲁甸断裂系北西向次级走 滑断层。因此,鲁甸地震为一次左旋走滑型地震。
产出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强余震震源机制解
主震及 4级强余震震源机制结 果显示两个节面的走向分别 为北东和北西方向,结合余 震的空间展布认为 北西方向 的节面 为实际破裂面可能性 大。基于此认识,此次地震 主震应为一次 高倾角左旋走 滑型地震 。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崔建文;刘琼仙;段建新;杨黎薇;高东;李世成;徐硕;林国良;张潜【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14(037)004【摘要】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在震中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81个台站获取了这次地震的主震强震动记录.特别是位于极震区鲁甸龙头山镇财政所强震动台,完整记录到这次地震的地震动时程,其东西向PGA达948.5 cm/s2,该台站周边多栋多层建筑物底层完全倒塌和损毁,与记录所反映的强烈震动相吻合.初步分析强震动观测记录,讨论了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破裂方向和强震动衰减速率等问题.【总页数】7页(P542-548)【作者】崔建文;刘琼仙;段建新;杨黎薇;高东;李世成;徐硕;林国良;张潜【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14【相关文献】1.2014年景谷Ms6.6地震及其强余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初步分析水 [J], 崔建文;刘琼仙;段建新;林国良;杨藜薇;徐硕;李世成;包一峰;段洪杰2.应用强震动观测资料估算2014年鲁甸Ms6.5地震震源参数 [J], 崔建文;段建新;杨黎薇;钟玉盛;赵昆3.2011年缅甸M7.2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J], 刘琼仙;李世成;崔建文;杨黎薇;张潜4.2018年1月20日乌鲁木齐县Ms4.8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J], 李文倩;何金刚5.2007年云南境外三次中强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 [J], 崔建文;潘云湖;刘国彬;李四豪;高东;包一峰;李世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级地震序列重定位与震源机制研究

1犓 犲 犾 犪 犫 狅 狉 犪 狋 狅 狉 狉 狌 狊 狋 犪 犾犇 狀 犪 犿 犻 犮 狊, 犐 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 狅 狉 狌 狊 狋 犪 犾犇 狀 犪 犿 犻 犮 狊, 犅 犲 犻 犻 狀 0 0 0 8 5, 犆 犺 犻 狀 犪 狔 狔狅 犳犆 狔 犳犆 狔 犼 犵1 2犆 犺 犻 狀 犪犈 犪 狉 狋 犺 狌 犪 犽 犲犖 犲 狋 狑 狅 狉 犽 狊犆 犲 狀 狋 犲 狉, 犅 犲 犻 犻 狀 0 0 0 4 5, 犆 犺 犻 狀 犪 狇 犼 犵1
第5 7卷 第9期 2 0 1 4年9月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CH I N E S E J OUR NA L O F G E O P HY S I C S
V o l . 5 7,N o . 9 , S e . 2 梁姗姗等 .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2 0 1 4. 2 0 1 4 年 8 月 3 日 云 南 鲁 甸 犕S 6. 5 级 地 震 序 列 重 定 位 与 震 源 机 制 研 究. 5 7 ( ) : : / 9 3 0 1 8 3 0 2 7, d o i 1 0. 6 0 3 8 c 2 0 1 4 0 9 2 6. j g , Z h a n L e i JS, L i a n e t a l . 2 0 1 4. R e l o c a t i o n s a n d f o c a lm e c h a n i s ms o l u t i o n so f t h e 3A u u s t 2 0 1 4L u d i a n Y u n n a n gG W, gSS, g ) , ( ) : : / 犕S 6. 5e a r t h u a k es e u e n c e . 犆 犺 犻 狀 犲 狊 犲犑. 犌 犲 狅 犺 狊 .( i nC h i n e s e 5 7 9 3 0 1 8 3 0 2 7, d o i 1 0. 6 0 3 8 c 2 0 1 4 0 9 2 6. q q j g 狆 狔
2014年鲁甸MS6.5级地震时空分布聚类分析

收稿日期: 2017- 06- 07; 修回日期: 2017- 11- 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461038) ;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 联合基金项目 ( 20115303110002 ) ; 云南省 科技厅自 然科学基
金项目( 2011X X2005) 作者简介: 李鸣蝉( 1994- ) ,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地理信息可视化。* 通讯作者 E- mail: kmdcynu@ 163. com
2014 年鲁甸 M S 6Fra bibliotek 5 级地震时空分布聚类分析
李 鸣 蝉1, 2 , 杨 昆2, 3* , 许 泉 立1, 2 , 张 韶 华1, 2
(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2. 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500; 3.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第 34 卷 第 2 期 2018 年 3 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g ra phy and Geo2Infor matio n Science
doi: 10. 3969/ j. issn. 1672- 0504. 2018. 02. 011
V ol. 34 N o. 2 M arch 2018
摘要: 地震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丛集规律直观 反映了地震 强度和 活动区域 , 对 于准确 掌握灾情 和实施 紧急救 援 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 2014 年 8 月 3 日鲁甸 M S 6. 5 级地震 的实测数据, 首先 对地震目 录的空 间 位置和震级进行了离差平方和法的层次聚类, 再 从地震时间 序列中 分离出趋 势分量 进行趋 势分析, 最后 将层次 聚 类与 K2means 聚类、DBSCA N 聚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 主震周围及其东南方向是地震发生次数最多( 共 1 663 次, 占地震事件的 771 89% ) 、强度最大( 主震周边的全部能量等效 震级达 61 60 级) 的区域, 这与包谷垴 ) 小 河 断裂的走向一致。2) 大震与小震的聚集关系明显, 主震周边的样本数最多( 699 个) 。3) 震 级总体趋 势递减, 8 月 36 日, 震级呈现出急剧下降状态( 从最 高的 6. 5 级下降到 0. 5 级左右) , 而且夜晚震级 较白天高。4) K2means 聚类 的 有效性最高, 层次聚类次之, DBSCA N 聚类最低; 但层次聚类结果的可解释 性更好。 关键词: 层次聚类; 时空分析; R 语言; 鲁甸地震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672- 0504( 2018) 02- 0066- 07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特征及异常分析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特征及异常分析通过对2014年8月3日昭通6.5级地震前M≥5.0级、4.0-4.9级、3.0-3.9级地震不同时段分布特征和滇01井水位异常分析,认为地震活动性特征及部分前兆资料异常的出现,对滇东北地区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标签:鲁甸6.5级地震小震活动水位异常滇东北0引言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10秒,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M6.5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震源深度12KM,震中距离昭通市区约49公里。
此次地震灾区最高烈度为Ⅸ度,等震线长轴总体呈北北西走向,Ⅵ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0350平方千米,共造成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10个县(区)受灾,包括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曲靖市会泽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宁南县、布拖县、金阳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对这次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特征、前兆异常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为滇东北强地震预测和研究提供参考。
1地震活动性特征及异常分析1.1 M≥5.0级地震成带特征分析2014年8月3日昭通6.5级地震发生在北东向西鱼河-昭通断裂附近,为走滑型地震,西鱼河-昭通断裂以往地震没有超过6级。
1969年刘蒲雄等在《通过弱震活动的分析开展地震预报的一些认识》中指出:地震前,小震活动出现条带,而条带外围地区呈现平静的异常图形。
1981年,陈章立、刘蒲雄等在《大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特征》中指出:大强前,特别是7级以上强震前,大都有两条相交的近于共轭的条带出现。
强震一般发生在条带交汇部位附近。
用云南M≥4.7级地震目录绘制2004年8月3日至2014年8月3日云南地区5.0级震中分布图(图1.1.a),由图可看出,自2004年8月以来,云南5.0级以上地震主体活动地区位于程海--红河断裂以东地区,在保山――楚雄――昭通一带及思茅――玉溪――昭通一带分别形成了两个地震条带,两个条带交汇于巧家、鲁甸地区,此次地震就发生在两个条带的交汇处。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6.5地震的地震波能量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6.5地震的地震波能量赵仲和【摘要】根据美国地震学研究联合会(IRIS)的地震能量查询网站公布的地震波辐射能量和能量震级数据,2014年8月3日鲁甸M6.5地震的宽频带(0.5~70 s)能量震级为6.4,2013年4月20日芦山M7.0地震为6.7,相差0.3级,而高频(0.5~2 s)能量震级分别为6.7和6.9,相差0.2级,即芦山地震释放的高频地震波能量为鲁甸地震的2倍。
本文根据这些数据对鲁甸地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从地震监测的角度,在地震发生后,尽快给出地震波释放能量估计,对于及时确定大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和采取相应减灾措施是有实际意义的。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energy and energy magnitude data published by IRIS website on the earthquake energy product query,the broadband(BB:0.5~70 s)energy mag-nitude of Ludian M6.5 earthquake,August 3,2014,and Lushan M7.0 earthquake,April 20,2013,are 6.4 and 6.7,respectively,and the high frequency(HF:0.5~2.0 s)energy magnitude are 6.7 and 6.9,respectively.For the high frequency energy magnitude,the difference for these two earthquakes is 0.2,and hence the high frequency seismic energy released by Lushan M7.0 earthquake is two times of that released by Ludian M6.5 earth-quake.The characteristics of Ludian earthquake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se data in thispaper. From the view point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getting the estimation of earthquake energy as soon as possible j us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a strong earthquake has practical importance for thedetermination of the earthquake response level and adopting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disaster mitigation.【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6页(P24-28,34)【关键词】地震能量;能量震级;芦山地震;鲁甸地震【作者】赵仲和【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3引言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6.5地震发生之后,因其地震破坏力大,人员伤亡多,大大超过人们(包括许多专业人士)的预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2014年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灾区雷击风险分析及防御措施研究

2014年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灾区雷击风险分析及防御措施研究彭启洋;刘平英;张腾飞【摘要】Earthquake stricken area always has complex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intensive disaster vic-tims,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ak lightning disaster defense capability, faint lightning risk sense among the mass,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facilities need to be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high season of lightning, in which lightning is easy to cause the mass of lightning disaster events.Taking Ludian M6.5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s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monitoring data of lightning and data statis-tics, study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activities of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is conducted and the probable effects may caus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lightning are discussed.According to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ly to provide technical basis and decision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reducing of the impact of lightning disaster to the quake hit areas and public safety.%地震灾区现场区域环境条件复杂,人员密集程度高,具有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弱、群众防雷避险常识淡薄、防雷设施亟待完善的特点,特别是在雷电高发季节,雷击易造成群体性雷电灾害事件。
8·3鲁甸地震,云南地震资料介绍

8·3鲁甸地震,云南地震资料介绍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截至2014年8月4日14时,地震已造成398人死亡,其中:鲁甸县319人、巧家县66人、昭阳区1人、会泽县12人。
地震已致乐红乡红石岩地区及牛栏江形成一堰塞湖。
震区背景鲁甸县是云南省昭通市下辖的县之一,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南部,牛栏江北岸。
县境东西横距50千米,南北纵距60千米,总面积1519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87.9%,坝区占12.1%。
总人口38.57万人。
2震情介绍地震详情北京时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震中距离昭通市区约49公里,距离凉山州约134公里,距离六盘水市约161公里,距离攀枝花市约167公里。
云南昆明,四川成都、乐山,重庆等多地有震感。
余震情况2014年8月3日19:07:25,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经度:103.6度,纬度:27.1度)发生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2014年8月3日22时28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3地震原因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介绍说,这次地震发生在北东向西鱼河-昭通断裂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4灾害救援2014年8月3日17时,云南省地震局立即启动Ⅰ级响应,由前方指挥长陈勤副局长带队的4人现场应急工作队于17时35分携带相关仪器设备,紧急赶往灾区,开展现场震情监视、地震灾情调查、灾害损失评估、防震减灾宣传等工作,并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014年8月3日17时,云南省减灾委、民政厅启动Ⅱ级救灾应急响应,向鲁甸县调拨2000顶帐篷、500件彩条布、3000套折叠床、3000床棉被、3000件棉衣等救灾物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对地震灾害区域等级划分模型进行了分析,并以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为例,对此次地震的地震灾害指数进行计算。
讨论不同震害特征地震如何选取相应震害因素,能够充分的反映出灾区区域灾害等级差异。
关键词:灾害区域;等级划分;灾害指数;鲁甸ms6.5地震中图分类号:p315.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5)03-0426-060 前言经历汶川8.0级、玉树7.1级和芦山7.0级等破坏性地震后,地震科技工作人员认识到,灾害影响范围、救灾重点区域及灾害程度等信息逐渐成为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何以地震现场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资料为基础,快速确定地震灾害影响区域,并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开展地震灾害等级划分与严重程度排序等逐渐成为破坏性震后地震应急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地震灾害区域等级划分是以综合灾害指数作为指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统计单元对灾区进行的灾害程度轻重排序工作,可为政府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为满足政府的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震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结合地震灾害特点开展了大量地震灾区不同区域的灾害程度轻重研究工作本文以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作为算例进行地震灾害区域等级划分,并对工作中各震害因素的选取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数据取自云南鲁甸ms6.5地震的云南、四川及贵州各灾区的灾害损失评估报告。
1 地震灾害区域等级划分模型概述《地震灾害区域等级评估工作指南(2009)》中对于地震灾害的划分等级与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中的地震灾害事件分级相对应;《指南》中规定地震灾害等级指灾害区域内地震灾害的轻重程度,由重至轻一般划分为4级,即极重灾区、严重灾区、较重灾区和一般灾区。
根据地震灾害的影响程度,以综合灾害指数作为划分指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统计单元对灾区的县进行地震灾害等级划分。
综合灾害指数主要考虑5类因素:死亡和失踪人数、房屋震害系数、烈度影响系数、经济损失和地震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1.1 死亡和失踪人数可单独考虑死亡和失踪人数的绝对值或相对值,也可同时参照死亡和失踪人数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相对值采用统计单元内死亡和失踪人数占统计单元内总人口数的比例作为受灾的主要参数:式中,为i统计单元内死亡人数;为i统计单元内失踪人数;为i统计单元内总人口数。
1.2 房屋震害系数房屋震害系数是表征房屋破坏程度的指标,可通过现场抽样调查得到:式中,为i统计单元某抽样调查点js类房屋j破坏等级的破坏比;为i统计单元某抽样调查点s类房屋j 破坏等级的损失比;为i统计单元抽样调查点内该类房屋在所有类型房屋中所占比例。
1.3 烈度影响系数烈度影响系数是指统计单元内人口在不同烈度区影响下的加权平均值:式中,i(i)为i统计单元处于不同区的烈度值,m=6,7,8,9,10,11,12;p(i,m)为i统计单元处于烈度值m区内的人口数;p(i)为i统计单元内总人口数。
1.4 地震造成经济损失地震造成经济损失可以以绝对值或相对值作为参考,也可同时考虑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绝对值与相对值。
相对值采用统计单元内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作为灾区统计单元受灾的主要参数:式中,(i)为i统计单元内经济损失值;gdp(i)为i统计单元内上年度gdp。
1.5 地震地质灾害危害度地震地质灾害指地震引发地面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断层、砂土液化、地裂缝和地震塌陷等,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可根据规模大小对各因子进行危害等级划分,分为小、中、大3个级别,将灾害危害度归一化处理后采用分级加权的方法进行处理:式中,为i统计单元n因子大型危害处(所、座、公顷);为i统计单元n因子中型危害处(所、座、公顷);为i统计单元n因子小型危害处(所、座、公顷);为大、中、小型危害处分配的权重,分别为0.6、0.3、0.1;ra(i)为i统计单元内国土面积;n为参与计算因子个数。
各因子归一化处理后进行等权加权平均,得到各统计单元地震地质灾害危害度指标值式中,为i统计单元n因子归一化处理的数据。
1.6 综合灾害指数综合灾害指数可根据震区震害特点和灾害程度选择死亡和失踪人数、房屋震害系数和烈度影响系数3个参数,并赋于其不同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给出,或增加经济损失和地震地质灾害危险度,分别采用4个或5个参数,并赋于其不同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给出:式中,分别是对各自进行归一化法处理的数据;分别为所分配的权重;并且一般在重大地震灾害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下可以选用5个参数,其中,分别取0. 30、0.25、0.20、0.05、0.2。
为充分反映该地震事件灾害的特点,可对各权重进行细微的调整。
2 鲁甸ms6.5地震震害及灾害指数计算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ms6.5地震,造成云南省、四川省及贵州省近10个县,共55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破坏。
本次灾害区域等级划分工作选取死亡和失踪人数相对值、房屋震害系数、烈度影响系数、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因素和地震地质灾害危害度5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死亡、失踪人数依照当地政府上报的统计数据,房屋震害系数、烈度影响系数加权值由gis系统公里格网人口密度分布积分求得,地震地质灾害数据主要通过震后航卫片解译和现场调查求得,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2.1 死亡和失踪人数据官方统计,截至8月12日10时,本次地震已造成617人死亡(鲁甸县526人,巧家县78人,昭阳区1人,会泽县12人),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
依据式(1)所得计算结果见表1。
2.2 房屋震害系数根据《云南鲁甸6.5级地震现场评估报告》,以ⅵ度区作为外边界,破坏连续分布的区域作为计算经济损失的评估区,鲁甸县城与巧家县城作为城市评估区单独进行评估。
将云南省内灾区划分为5个评估区,贵州省内划分为1个灾区,ⅸ度区与ⅷ度区为评估区一,ⅶ度区为评估区二,ⅵ度区为评估区三,鲁甸县城为评估区四,巧家县城为评估区五。
其中,灾评工作组调查了云南省内482个居民点,从中选取64个抽样点,贵州震区的31个居民点。
本次调查过程中,将鲁甸县城划分为4个调查子区、巧家县城分为2个调查子区,调查房屋建筑总面积分别为439610?o和440920?o,符合规范要求。
各行政区内各类结构房屋面积将民房、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公用房屋等汇总所得,破坏比、损失比及房屋结构比例均取自鲁甸6.5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房屋震害系数如表2所示。
2.3 烈度影响系数本文在计算烈度影响系数时,采用中科院地理所提供的公里格网的人口数据,由于公里格网人口数据模型是严格建立在区域人口统计、土地利用指数、平均坡度和居民点指数上更为科学的非均匀密度模型,相对于平均面积模型,其在震害损失评估中应用更为合理、准确,地震烈度影响系数如表3所示。
2.4 地震造成经济损失云南鲁甸ms6.5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2357810万元,其中,鲁甸县1190070万元,巧家县584170万元,昭阳区202260万元,永善县23670万元,会泽县357640万元(表4),经济损失数据取自鲁甸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
2.5 地质灾害危害度本次地震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鲁甸县、会泽县、巧家县、永善县及昭阳区,灾害类型主要包括崩塌、地面塌陷、滑坡、地裂缝、泥石流等。
鲁甸地震地质灾害因子统计及危险度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2.6 综合灾害指数计算根据鲁甸地震现场灾害调查结果,人员伤亡情况较为严重,地震地质灾害和基础设施破坏较为显著,鲁甸地震灾害较为严重,因此,从鲁甸地震的综合灾害指数参数评价选取5个参数进行计算。
本文在计算综合灾害指数时,分别取0.30、0.25、0.20、0.05、0.2,鲁甸地震综合震害指数结果如表6所示。
3 总结与讨论(1)死亡和失踪人数是地震灾害轻重最重要的判断因素,对于重人地震灾害,地震断层破裂尺度相比特别重大地震破裂尺度较小,极震区范围也相对较小,死亡人数比较集中。
鲁甸ms6.5地震死亡人数617人,鲁甸县526人,巧家县78人,会泽县12人,昭阳区1人。
可见,死亡和失踪人口也直接决定了区域灾害等级中极灾区的分布,对于重大地震灾害能够迅速掌握死亡人数的分布也就基本确定了极震区的分布。
(2)房屋震害系数表征房屋破坏程度,统计单元的烈度分布和房屋各结构类型比例是房屋震害系数的两个影响因素。
统计单元涉及地震灾害烈度范围决定破坏比的统计选取,鲁甸6.5级地震中鲁甸县位于高烈度区,在同等抗震性能情况下毁坏房屋多;房屋破坏程度一定程度上受统计单元的经济状况影响,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具有抗震性能的房屋面积的比例往往越高,统计单元的经济状况对该统计单元的房屋各结构类型比例具有一定影响。
(3)烈度影响系数表征了统计单元人口在不同烈度影响下的综合权重,统计单域内人口分布于高烈度区的比例越高,烈度影响系数就高,从鲁甸ms6.5地震可以看出,鲁甸、巧家两县行政区国土面积基本全部位于烈度区内,且极震区仅涉及到两县,其相应烈度影响系数归一后分别为1.0和0.93,明显高于灾区内其他县的烈度影响系数,第三位昭阳区烈度影响系数为0.403。
(4)从鲁甸ms6.5地震可以看出,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表征统计单元之间地震经济损失值和经济恢复能力的高低,绝对值反映经济损失的大小,相对值反映经济损失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比例多少,间接反映统计单元的社会经济恢复能力。
(5)《地震灾害区域等级评估工作指南(2009)》中对地震地质灾害包含的断层错动、崩塌、滑坡、泥石流、砂土液化、地裂缝和震陷等要求要明确其规模大小,在对各种生命线工程的危害数量所有信息提取后,单独求出各种类型地震地质灾害对各种类型生命线工程影响系数,再相加后求平均值。
在鲁甸6.5级地震灾区分级中的实际操作相对繁琐,并且在地震后也很难迅速获得如此完整的地震地质灾害信息,因此,实际操作中直接按地震地质灾害总量与规模的权重求和后除以统计单元国土面积,作为地震灾害危害度。
4 结语地震灾害区域等级划分工作是在地震发生后为政府迅速开展救灾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地震部门将地震灾区各行政单元的灾害程度通过获取的众多地震震害数据综合分析后,以科学直观的方法表示出来,快速准确、方便使用。
《地震灾害区域等级评估工作指南(2009)》中强调,地震灾害区域等级划分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圈定极灾区和灾区影响范围,极震区的快速判定关系着生命救援,地震微观定位、宏观震中判定、发震断层的破裂机制等信息的科学准确是判定极灾区的基础,加强上述技术力量整合是灾害区域等级划分工作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