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质控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质控标准
不低于50%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不低于80%
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
≥70uw∕㎝2
使用中的消毒剂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
无菌生长
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
≤10 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
≤100 cfu/ml
医务人员手
卫生手消毒
≤10cfu/cm2
住院病区
空气
≤4cfu(5min·直径9cm平皿)
物表
≤10cfu/cm2
门诊及
其检查、治疗室
空气
≤4cfu(5min·直径9cm平皿)
物表控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项目
质控标准
医院感染发病率
≤10%
医院感染现患率
≤10%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实查率
≥96%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100%
手卫生知识知晓率
100%
手卫生依从性
≥95%
手卫生正确率
≥95%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不低于30%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医院感染监测具体内容

医院感染监测具体内容
散。
采样检测
采集相关样本进行检测,明确 感染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制定防控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 防控措施,加强医院感染防控
工作。
事件原因调查与整改措施
原因分析
深入剖析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如管理漏洞、操作不规 范等。
整改措施
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如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改善 设施条件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监测范围
包括全院各临床科室、 医技科室、手术室、消
毒供应室等。
重点监测对象
高危人群如新生儿、老 年人、免疫力低下的病
人等。
重点监测部门
如手术室、ICU、血液 净化室等高风险科室。
02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病例发现与报告
监测对象
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等 。
发现途径
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 调查等。
医院感染监测具体内容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 • 暴发事件应急处理与总结分析
01
引言
医院感染定义与分类
医院感染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耐药趋势分析
分析耐药菌株的发展趋势,评估耐药问题的严重 程度。
3
预警机制
建立耐药菌株预警机制,当发现耐药菌株时及时 通知相关部门和医生,采取防控措施。
06
暴发事件应急处理与总结分析
暴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01
02
03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2-2009于2009年4月1日发布,2009年12月1日实施,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医院与妇幼保健院,其他有住院床位的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年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术语与定义:医院感染监测: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与反馈给有关部门与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全院综合性监测: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目标性监测: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抗菌药物: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与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4.6.1 医院应当按照每200张至250张实际使用病床的比例配备一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

专职人员应当接受监测和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4.6.2 医院应当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和基础设施,确保医院感染监测设施运转正常。

5 监测5.1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5.1.1 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B进行。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1. 介绍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帮助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1.2 范围该文档适用于所有医院,包括各级医院和各个科室。

2. 感染监测内容2.1 感染病例的定义和分类2.1.1 感染病例的定义: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明确感染病例的定义,包括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等。

2.1.2 感染病例的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类型等因素,对感染病例进行分类,如手术部位感染、院内感染等。

2.2 感染监测指标和指标标准2.2.1 感染监测指标:常见的感染监测指标,如手术切口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等。

2.2.2 指标标准:制定感染监测指标的标准,引用相关的国际、国家或地区的标准,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3 感染监测方法和流程2.3.1 感染监测方法:介绍感染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病历审核、实验室检测等。

2.3.2 感染监测流程:制定感染监测的流程图和具体步骤,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方式。

2.4 感染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2.4.1 数据收集:明确感染监测数据的收集方式和频率,包括手动记录和电子记录等。

2.4.2 数据分析:介绍感染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如感染发生率、感染趋势等。

3. 感染标准及预防控制措施3.1 感染标准3.1.1 医院设施和环境的感染控制标准:明确医院的感染控制标准,如空气质量、水质管理等。

3.1.2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感染控制标准:介绍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等感染控制标准。

3.1.3 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标准:规范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行为,如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具等。

3.1.4 患者感染控制标准:指导患者的感染控制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3.2 预防控制措施3.2.1 手卫生:明确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要求和方法,包括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剂等。

3.2.2 消毒和灭菌:指导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方法和频率,确保其安全可靠。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 案
问题:监测数据不准确
总结词
数据不准确是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 效性。
详细描述
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不准确的原因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不规范、审核流程不完善、工 作人员培训不足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数据遗漏、错误分类、不准确的统计和报 告,从而影响对医院感染情况的准确评估和有效控制。
2023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 准》
目 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监测概述 • 医院感染监测流程 • 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监测的概念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分布、传播及影响因 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问题:监测范围不全面
总结词
监测范围不全面也是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可能 导致遗漏部分感染数据,影响整体监测效果。
详细描述
医院感染监测范围不全面的原因主要包括监测点设置不合理 、监测时间不足、监测对象不全面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部 分感染数据被遗漏,无法全面反映医院感染的真实情况,从 而影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染控制措施的效果等。
制定监测方案
02
根据监测目的,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范围、方法、
时间、人员等。
确定数据收集标准
03
确定数据收集的标准和格式,包括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数据
来源等。
监测数据收集
确定数据收集渠道
根据监测方案,确定数据收集的渠道和方式,如通过医院信息系 统提取数据、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等。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2024)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2024)

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生的新发感染。

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对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在各国医疗机构中建立了相关的感染监测系统和标准。

一、感染监测的目的和意义1.提高医疗安全性2.了解感染发生与传播情况3.指导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4.评估感染控制效果二、感染监测的内容1.感染率的监测a.感染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b.感染率的分类和比较2.感染部位的监测a.呼吸道感染b.尿路感染c.血液感染d.伤口感染3.病原微生物的监测a.常见的病原微生物b.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4.感染相关因素的监测a.医院环境因素b.医务人员因素c.患者因素5.抗生素使用的监测a.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原则b.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三、感染监测的标准1.结构标准a.医院感染监测团队的组建b.感染监测设备和工具的准备2.过程标准a.数据收集和统计的标准操作规范b.数据分析和报告的标准操作规范3.结果标准a.感染率的评价标准b.相关因素的评价标准四、感染监测的方法和工具1.定点监测a.逐点监测b.多点监测2.流行病学调查a.交叉感染调查b.疫情调查五、感染监测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1.数据收集和统计的困难2.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3.多中心数据共享和联合监测4.新技术在感染监测中的应用总结医院感染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阐述感染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监测内容及标准、方法和工具、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相关知识。

通过不断加强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措施,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质控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质控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质控标准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质控标准1、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新的或恶化的感染。

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旨在减少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的健康安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质控标准,以帮助医院有效管理和控制感染风险。

2、感染监测项目2.1 医院感染发生率监测2.1.1 定义和分类2.1.2 监测指标和计算方法2.2 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2.2.1 常见病原体的监测2.2.2 检测方法和技术2.3 医疗器械和设施感染风险评估2.3.1 医疗器械和设施分类2.3.2 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2.4 医院感染相关疾病监测2.4.1 常见医院感染相关疾病2.4.2 监测方法和指标3、质控标准3.1 医院感染控制政策与指南3.1.1 制定和更新政策与指南的原则3.1.2 感染控制政策的具体内容3.2 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3.2.1 培训内容和方式3.2.2 培训频率和评估3.3 医院感染监测与上报3.3.1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管理3.3.2 监测结果的及时上报和反馈3.4 医疗器械和设施管理3.4.1 医疗器械和设施的清洁与消毒3.4.2 临床使用的器械和设施的合理配置3.5 患者隔离措施3.5.1 隔离分类和流程3.5.2 隔离设施和设备的管理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感染监测表格样本- 医疗器械和设施消毒标准操作流程- 医院感染相关疾病分类标准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医院感染: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定义,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新的或恶化的感染。

5.2 医疗器械:根据《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定义,指用于医疗诊断、治疗或者病人康复的器具、设备、器械、耗材和其他相关产品。

5.3 隔离措施: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定义,指对感染的患者进行的与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监测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监测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
按感染部位分类
呼吸系统感染
消化系统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血液系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02
03
04
血管相关性感染
说明: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 ≥15cfu/平板即为阳性。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医源性因素 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时间、留置导管导致误吸、反流、药物因素、呼吸机管道消毒管理不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血管相关性感染
01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菌后内窥镜
生物监测
每月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透析用水
生物监测
每月
细菌数≤200cfu/ml
透析液
生物监测
每月
细菌数≤200cfu/ml
呼吸机管路
生物监测
每季度
细菌数≤20cfu/100cm2
表2消毒灭菌剂监测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监测时间
卫生学标准
使用
中消
毒剂
其它消毒剂
生物监测
化学监测
每季度
每日
细菌含量≤100cfu/ml
生物
监测
每月
细菌菌落总数
≤4cfu/(15min
·直径9cm平皿)
细菌菌落数≤5cfu/cm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供应室、血透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
生物
监测
每月
细菌菌落总数
≤4cfu/(5min·直径9cm平皿)
细菌菌落数≤10cfu/cm2
表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监测时间
卫生学标准
压力蒸汽灭菌
工艺监测
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
B-D试验
每锅
每包
每周
每天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使用中紫外线
日常监测
灯管辐射强度
生物监测
每次
半年
必要时
>70μw/cm2
(新灯管≥90μw/cm2)
消毒后内窥镜
生物监测
每季度
细菌数≤20cfu/件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表4输血科冰箱监测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检测时间
卫生学标准
冰箱空气
生物监测
每月
细菌数<8cfu/10min或
<200cfu/m3无霉菌生长
表5医院重点科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境监测标准
监测科室
监测方法
监测时间
卫生学标准
空气
物表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
(含氯制剂)
皮肤黏膜消毒剂
生物监测
每季度
细菌含量≤10cfu/ml
使用中灭菌剂
生物监测
化学监测
每月
每周(用于腔镜每日监测)
每日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戊二醛)
(过氧乙酸)
表3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检测时间
卫生学标准
医务人员手
生物监测
每季度
外科手细菌数≤5cfu/cm2
卫生手细菌数≤10cfu/c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