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作用机理
三伏贴作用

三伏贴作用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药贴剂,主要由中药材配制而成。
根据中医理论,三伏贴的作用是通过热力的作用,促进内脏的排泄代谢,并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各种病症的目的。
首先,三伏贴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淤。
在中医理论中,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或者是经络阻塞引起的。
三伏贴通过温热的作用,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从而消除瘀血、寒湿等病理物质,达到活血化淤的作用。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者是慢性疼痛的病症,三伏贴也能够缓解疼痛、消肿止痛的作用。
其次,三伏贴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健康状态与阴阳失衡密切相关,若阳气不足或者阴寒过盛,则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
三伏贴通过温热的作用,可以温暖腹部、下焦,扶正固本,激发阳气的运行,从而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
再次,三伏贴也有驱寒散寒的作用。
在寒冷的季节很容易出现寒邪侵袭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阳气不足、抵抗力较弱的人来说,更容易出现寒邪引发的各种症状。
三伏贴通过温热的作用,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湿,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咳嗽等病症的发生。
最后,三伏贴还具有消肿祛痰、利尿通淋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肿胀和水湿是病症的常见表现,并且与体内湿邪的存留有关。
三伏贴通过温热的作用,可以促进体表的气血运行,消散水湿,改善瘀血、水肿等病理现象,从而达到消肿祛痰、利尿通淋的效果。
总而言之,三伏贴是一种效果显著、治疗范围广泛的中药贴剂。
其主要作用包括温通经络、活血化淤,温阳散寒,驱寒散寒,消肿祛痰、利尿通淋等。
在临床上,三伏贴常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病、疼痛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伏贴的原理

三伏贴的原理一、三伏贴的定义三伏贴是一种中药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药物贴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利用药物的渗透作用,使药物成分渗透到人体深层组织中,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二、三伏贴的历史三伏贴起源于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关于“膏药”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伏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并在现代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三伏贴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治疗目标和使用方式,三伏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常见的包括清凉型、暖宫型、祛风湿型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药物组合和使用方法。
四、三伏贴的原理1.皮肤渗透性:人体皮肤是具有较强渗透性的器官之一。
当外界刺激(如药物)接触皮肤时,药物分子可以通过皮肤的角质层渗透到真皮层和皮下组织中,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2.穴位刺激: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与各个器官相连通。
当药物被贴在特定的穴位上时,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起到治疗作用。
3.药物成分:三伏贴所使用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些药物成分可以通过渗透到深层组织中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五、三伏贴的适应症三伏贴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祛风湿: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
2.止咳化痰: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
3.暖宫通经: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部胀痛等妇科相关问题。
4.清凉解毒:适用于热病、湿疹等皮肤相关问题。
六、三伏贴的禁忌症虽然三伏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以下几种情况不宜使用三伏贴:1.皮肤损伤:如皮肤破损、湿疹等。
2.过敏体质:对药物成分过敏者不宜使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由于药物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不宜使用。
4.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三伏贴可能会引起局部血流增加,加重原有高血压等问题,不宜使用。
七、三伏贴的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和穴位位置;2.清洁穴位部位,将药物贴在相应穴位上;3.按摩穴位周围,促进药物渗透;4.每次使用时间一般为6-8小时,每日使用1-2次。
三伏贴: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

三伏贴: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自古以来,中医学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发展,中医理论已经相当成熟。
在这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三伏贴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法,深受人们的青睐。
我作为一名从事医学研究的工作者,深感三伏贴在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见解。
三伏贴源于《黄帝内经》中的“伏邪”理论,是一种结合了针灸、经络和中药理论的中医外治方法。
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基础,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达到调整阴阳、驱除病邪、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三伏贴的主要作用是散寒、温经、通络、止痛,适用于治疗多种冬季发作的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等。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三伏贴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气血相互联系,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而三伏贴正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激发人体内在的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还强调了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即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内的阴气相对较弱,此时运用三伏贴疗法,可以有效驱除体内的寒邪,调整阴阳平衡,预防冬季疾病的发作。
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三伏贴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临床研究发现,三伏贴对多种冬季发作性疾病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例如,对于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三伏贴可以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三伏贴还应用于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等疾病的防治。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三伏贴的作用机制得到了一定的揭示。
研究表明,三伏贴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
同时,三伏贴中的中药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过敏等作用,有助于缓解疾病症状。
三伏贴还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伏贴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相结合,为防治冬季发作性疾病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我深感中医事业的伟大,并对三伏贴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伏贴 原理

三伏贴原理
三伏贴是我国传统的中药贴敷方法之一,也是夏季防病保健的常
用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贴敷特定的药物,利用药物的热温性质来调
节人体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的效果。
三伏贴的主要成分有防风、川乌、砒霜等,这些草药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夏季,人体容易受到外界湿气的侵袭,容易
出现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等问题,导致身体不适。
三伏贴的草药成分
能够温暖经络、驱散体内的湿气,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身体状况。
贴敷三伏贴的方法非常简单。
首先,将三伏贴放入热水中浸泡一
段时间,可以增加贴敷时的温感。
然后,将贴敷部位的皮肤清洁干净,把三伏贴贴在指定位置上,轻轻按压使其充分贴合。
一般来说,贴在
腹部、背部、腰部等中枢部位效果更好。
贴敷三伏贴的时间一般是5-7天,每天换一次。
在贴敷期间,避
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保持愉快心情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增
强三伏贴的疗效。
三伏贴的使用有一定的禁忌。
孕妇、过敏体质者、皮肤受伤和患
有高热病等人群不宜使用。
同时,使用三伏贴时应密切观察皮肤状况,如出现过敏、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
总的来说,三伏贴作为传统的中药贴敷方法,具有调节人体气血、防病保健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时仍需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在
夏季炎热的日子里,合理使用三伏贴,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保持健康,度过一个舒适的夏天。
三伏贴的原理

三伏贴的原理1. 三伏贴的定义和背景在中国民间传统医学中,三伏贴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外敷疗法。
三伏贴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驱散风寒和调节气血循环。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发热、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
2. 三伏贴的制作和成分三伏贴的制作主要依赖于中草药的选择和处理。
通常,制作三伏贴会选取具有清热解毒和温通经络功效的草药,并根据个体病情进行搭配调配。
常见的中草药有川芎、桂枝、白芷、薄荷、独活等。
三伏贴的主要制作工艺包括研粉、调制、敷贴。
首先,将选取的中草药进行研磨,获得细粉末。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细粉末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温水或草药浸泡液,调成糊状。
最后,将调制好的草药糊涂抹在纱布或草纸上,贴于患处。
3. 三伏贴的原理和作用机制3.1 热传导作用三伏贴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热传导作用改变体表温度,进而促进全身热平衡。
贴敷草药糊液后,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与体温接触,通过局部加热的方式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和氧气供应。
这种改变可使血液循环更加顺畅,起到驱散风寒、缓解疼痛的效果。
3.2 草药成分的作用三伏贴主要依赖于草药的药理成分发挥疗效。
其中,川芎、桂枝等温经通络的草药可促进血液循环,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白芷、薄荷等清热解毒的草药可清热解毒,抑制病菌繁殖,具有抗炎和消肿的效果;独活等祛风湿的草药则能舒筋活络,缓解关节疼痛。
3.3 微循环的调节三伏贴能够刺激皮肤的微循环,改善血液循环及组织的氧供应。
三伏贴中的温热刺激可以扩张皮肤表浅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增加血液流量,加速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排除和废物排泄。
4. 三伏贴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1 使用方法•清洁患处: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洁患处,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敷贴三伏贴:将草药糊液均匀涂抹于纱布或草纸上,贴于患处。
可以用胶带固定,以防止贴在患处的贴药材料松动。
•按摩患处:用指尖轻轻按摩患处,促进草药的吸收。
•遵循医嘱: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敷贴的频率和时长。
三伏贴原理

三伏贴属于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的原理,通过冬病夏治来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作用,通过穴位贴敷能够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它对于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也有很好的效果。
主要根据的是春夏养阳的原理,所以说近些年来三伏贴深受人们的欢迎,我们来看一下三伏贴的原理。
三伏贴原理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
根据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依据“春夏养阳”的原理,三伏贴于农历三伏天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开展治疗。
此时肌肤腠理开泄,经络气血流注最为旺盛。
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血脉直达病处,获得温阳散寒、通经活络、激发脏腑功能的最佳效果。
“三伏贴”是利用夏季穴位开阖、经络疏松的原理在三伏天达到养阳的目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
因此,在三伏天里进行穴位贴药,可通过经络内传,气候、穴位、药物三者共同作用,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对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都有不可低估的效果。
尤其是对患有鼻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阳虚体质的患者更为适宜。
三伏贴能治风湿吗风湿性骨关节病,常用贴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肾俞、命门。
不过大家最好问医师,风湿也分很多种。
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三伏天除了治疗宝宝疾病外,使用最广泛的应该是治疗风湿痹症。
关节痛,关节炎,颈腰椎病,肩周炎,风寒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三伏贴的作用

三伏贴的作用
三伏贴是中国传统的中药外治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民间。
它是指一种在夏季高温天气中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的贴剂。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三伏贴的作用。
首先,三伏贴可以清热解毒。
夏季气温高,人体易出现燥热症状,如口渴、尿黄、大便干燥等。
贴敷三伏贴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有效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从而改善这些症状。
其次,三伏贴可以理气活血。
夏季气候炎热潮湿,易引发人体气滞血瘀的情况。
贴敷三伏贴可以通过药性刺激,使经络畅通,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瘀血的吸收与代谢,对于治疗一些疼痛、淤血等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再次,三伏贴可以温暖阳气。
夏季阳气容易外弛,人体易出现乏力、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状。
贴敷三伏贴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阳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另外,贴敷三伏贴还可以舒筋活络。
夏季运动量大,容易导致肌肉酸痛、关节不灵活等症状。
贴敷三伏贴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舒筋活络,缓解疼痛。
最后,三伏贴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夏季炎热闷热,很多人容易失眠、易醒、噩梦等。
贴敷三伏贴可以通过中草药的芳香气味,舒缓人的情绪,帮助人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三伏贴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温暖阳气、舒筋活络、改善睡眠等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三伏贴时,需要确保贴敷部位干燥清洁,并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以免引起不适或过敏的反应。
此外,三伏贴属于外治法,对于严重疾病还是要及时就医,不能仅仅依靠三伏贴来治疗。
探究三伏贴:原理、应用及其效果

探究三伏贴:原理、应用及其效果在我国传统中医中,三伏贴是一种独特的穴位敷贴疗法,主要用于防治冬病夏治。
它的原理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医理念,利用夏季气温较高,人体阳气充沛,毛孔开放等自然特点,将具有辛温发散作用的中药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激发人体阳气,调整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的选药和配伍十分讲究。
选用的药物多为辛温发散、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补气养血等功效的中草药。
这些药物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制成膏药,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
配伍时需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穴位。
三伏贴的应用方法简单且安全。
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三伏天,即夏至后的初伏、中伏和末伏期间,选择一天进行敷贴。
敷贴前,要清洁皮肤,然后将三伏贴敷贴在指定的穴位上,如肺俞、心俞、膈俞等。
敷贴时间为46小时,根据个人耐受程度和皮肤反应情况进行调整。
敷贴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洗澡,以免影响药效。
三伏贴的效果十分显著。
它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和减少感冒、鼻炎、哮喘等冬季常见疾病的发生。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三伏贴能够起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作用。
对于女性朋友,三伏贴还有调经止痛、改善肤色等功效。
三伏贴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孕妇、婴幼儿、皮肤过敏者以及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应谨慎使用。
在使用三伏贴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
让我们充分利用三伏贴这一传统中医瑰宝,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我国传统中医中,三伏贴是一种独特的穴位敷贴疗法,主要用于防治冬病夏治。
它的原理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医理念,利用夏季气温较高,人体阳气充沛,毛孔开放等自然特点,将具有辛温发散作用的中药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激发人体阳气,调整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贴的作用机理
湖南军区骨科医院告诉你: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
”这是古时中医养生的一个场景,讲的是对于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
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
现代实验室研究证实,穴位贴药后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皮质醇显著提高。
穴位贴药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直接和间接的调整大脑皮层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
另一个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
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
根据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什么是三伏贴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来源于中医理论的一种疗法。
冬病是在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进行治疗,减少在冬天或者春天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程度。
“冬病”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寒证”、“虚证”。
也就是说,在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中,只要是在天气寒冷或温差变化大时,就容易发作或加重的,多属于可以进行“冬病夏治”的范畴。
什么时间贴三伏贴最好?
“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治疗时机非常重要。
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
在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
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
比如今年,大部分医院的贴敷治疗就定在7月14日(初伏灸)、7月24日(中伏灸)、8月3日(加强灸)和8月13日(末伏灸)。
通常认为,3年为一个疗程。
需要提醒的是,其实穴位贴敷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只限于三伏天使用。
数据显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贴敷对预防“冬病”发作都有效果,只不过前者效果更好些。
冬病夏治不能急功近利:需连贴三年
作为中医治疗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冬病夏治早已为不少人所了解。
但实际上,多数人对冬病夏治只知道个皮毛,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误区。
比如有的患者希望贴一两次就见到效果,湖南军区机关医院专家提醒患者,“三伏贴”应连续贴3年,其效果才能明显显示出来。
贴前要做哪些准备?
武警云南边防总队医院钱东辅主任:首次贴敷的患者应提前调整好心态,最起码要对贴敷疗法有信心。
去贴敷当日,最好穿着宽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进行贴敷。
贴完当天能洗澡吗?
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最好也不要用沐浴液等化学制剂,清水最好,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
如皮肤起泡,最好等泡消失后再洗。
其实,除了洗澡问题,贴敷后更应该注意不能着凉。
既然是选择在夏天治疗,就是看中了天气中的“热”。
所以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回家也不能过分贪凉。
贴敷当天要避免过度吹电风扇,避免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
因为遇冷毛孔会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但室内温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汗液分泌增加,也会影响药物固定和疗效。
最好的方法就是待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用电扇微风吹吹。
此外,贴敷期间也勿洗冷水澡,避免雨淋、露宿在外等寒冷因素。
贴敷前后对饮食有什么要求?
在冬病夏治前,最好适当吃些冬瓜、苦瓜等消热去暑的食物,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使治疗事半功倍。
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体质进食一些补益之品,如白参、西洋参、银耳、燕窝等,这种防病治病的方法与冬病夏治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贴敷期间,要饮食清淡,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品。
贴敷的当天不宜进食海鲜、鱼虾、羊肉、蘑菇等发物,其他饮食可与平时一样。
冬病夏治””拉开大幕
我院
我院““冬病夏治
根据医学典籍记载,冬病夏治在元、清时期也曾盛行一时,治疗的疾病多以呼吸道疾病为主。
在人类医学史上,敷贴疗法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药物外治疗法,广泛流传于民间,应用于民间。
湖南省军区机关医院作为全省骨科医院的翘楚,在继承中医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祖国医学精华,在省内率先开展“冬病夏治”疗法,并将这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多个科室,使其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疗效,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成为中医传统疗法的知名品牌。
冬病夏治三伏贴7月14日初伏开始
冬病夏治的三伏天疗法时间即将到来。
记者湖南省军区机关医院骨科诊疗中心了解到,2011年的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是:初伏7月14日,中伏7月24日,末伏8月13日。
每10日贴一次,3次为一疗程,连续贴3年。
湖南省军区机关医院主任医生藏文杰告诉记者,传统的冬病夏治中医疗法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办法,该疗法操作简便、经济适用、无毒副作用,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冬季多发夏季缓解的风湿筋骨痛、肩周炎、颈椎病、腰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老年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等,也适用于怕风、怕冷、平时易感冒的患者。
小暑近了,冬病夏治热了
小暑渐近,湖南省军区机关医院骨科诊疗中心的热线电话几乎成了冬病夏治的咨询专线。
昨天,记者从该院了解到,冬病夏治门诊将于近日全面开诊。
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季易发的疾病在夏季进行预防和治疗。
风湿类关节炎、颈肩腰腿疼痛、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易反复感冒、冻疮等都是冬季易发的疾病。
“冬天的时候,不少人手足上长冻疮,开春后就慢慢自愈。
在夏天的时候用生姜或者辣椒用力摩擦手足,到了来年冬天,冻疮就不会复发了。
这就是冬病夏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