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吾乃诗仙也!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纵 情诗酒,以诗著称于世。 与诗人杜甫合称“李杜”, 后人言其书得自张旭,飘 然有仙气。传世之作有《 上阳台帖》等。著有《李 太白集》。
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呢?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静夜思》
这首诗是已经50岁的李白离开长 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 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他 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 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 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 山、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 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你同诗人站在一起 望到了哪些景物?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 山水 翠,
白银盘里一 青螺。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 像.
像白色银盘.
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4.镜未磨:未经打磨的铜镜。 6.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能不 忆 江南?
现在你“忆”江南的什么?
《忆江南》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 ( 江南风景 )时留下的印象,表达了诗人对如诗如 画般的(江南风光)的( 赞美 )之情。
李白诗词名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能不忆江南?
四、我会填
1.“湖光秋月两相和,( )。( ),白银盘里一青
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36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36张PPT).ppt
(1)《四时田园杂兴》和《宿新市徐公店》是诗,而《清平乐·村居》是词,比较 一下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根据田园诗的“三问”,借助注释与插图(引用其他版本插图),自读自解, 依次说说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3)诗有诗眼,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那个字。这首词哪一个字最直接表达了词 人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zá xìnɡ①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一年四季 乡村
注释 ① [杂兴] 随兴而写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第一问:写的是哪一个季节?请你读一 读,从诗句中寻找依据。
第二问:写了哪些事物或人物?事物有 什么特点?人物在做什么?请你参照注 释、插图,将这些事物与人物列出来。
词牌名还有:渔歌子,长相思,菩萨蛮,水调歌头等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词
这首词的题目,
牌名规定了一首 意思是乡村生活。
词的字数和曲调。
自有由长朗有读短这 首
词,结合前两首古 上下两段
诗想一想:词跟诗
上阕
有什么不一样? 换韵脚

下阕
乡村美景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代指茅屋。
叠词,更有韵味。
翁媪对话图
完成《课堂》p1第3题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的映照下, 没有行人路过,一 切都是那样得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悠闲地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去追那翩翩起舞的黄 蝴蝶,美丽的蝴蝶轻盈地飞入金黄的油菜花 地里,怎么也找不到啦。
板块五:观察字形,正确书写
读一读,想一想: 说说这首诗的“背景”和“主角”
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一) 【宋】范成大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精品ppt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精品ppt教学课件
他们为什么没有去劳作,而在这里闲聊着? 原来他们有几个勤劳的儿子。大儿子在溪东的豆
田里除杂草,一滴滴汗珠染湿了他的衣襟,却滋 润了一棵棵绿油油的小豆苗。他仿佛看见了秋收 时一颗颗饱满的豆粒,干的更起劲了。心灵手巧 的二儿子坐在屋前编织着鸡笼,随着他的手不停 的翻动,一个鸡笼已初具规模了。惟有可爱的小 儿子十分顽皮,正悠闲地趴在溪边剥莲蓬。
听朗读,把握朗读节奏。多读几遍,
疏通字词。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ǎo
chú
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本课《清平乐·村居》这个题目怎么 跟其他两首诗不同?
因为这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 名,“村居”是标题。很多词的题目,都 由词牌名和标题两部分组成,用间隔号隔 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 人,字廷秀,吉水(今属江西)人。 其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 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宿新市徐公店》 《小池》《新柳》等。
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宿新市徐公店 shū【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文解读
精神的愉悦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 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 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翁媪:老翁、老妇。
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小溪边上长满 了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用 柔媚的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在互相逗趣、取 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26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26张PPT)


藩篱
chú
锄草

徐步

剥皮
二、新课讲解
我会写


lí qīng tíng
杂稀篱蜻 蜓
dié sù

shū máo
蝶宿 徐 疏 茅
二、新课讲解
我会写
yán

wēng

lài



二、新课讲解
识字方法
加一加: 虫+青=蜻 虫+廷=蜓
字理识字: 稀
形声字,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二、新课讲解
朗读指导:朗读时参见课堂讲解 中标注的停顿符号,注意语调的抑扬 顿挫,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
背诵指导:应在熟读、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 上进行记忆。如《宿新市徐公店》可抓住“篱落” “树头”“儿童”“黄蝶”等景(人)物的特点或动 作进行记忆;《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可依靠 诗句中景物的颜色和动作进行扩充;《清平乐·村 居》则可按照“风景—老人—儿童”的逻辑顺序来 记忆。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提示:“…”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
“/”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长 “||”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从诗中读到 的美景。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 的花儿谢了叶子还没成荫。儿童奔跑着追赶 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豪放派 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 主。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 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 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古诗词三首 课件(66张)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古诗词三首 课件(66张)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本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初步感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幽静、宜人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蝴蝶的生动画面。全诗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深入理解
词中的第三、四句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有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深入理解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 村居
[宋]辛弃疾
清平乐
相媚好
相媚好: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翁媪: 老翁、老妇。亡赖: 同 “无赖”,“亡” 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翁 媪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吴方言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26张ppt)

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宿新市徐公店 lí shū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稀疏
树荫
诗意:稀疏的篱笆间,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 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 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yuè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者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 著名军事将领、豪放词派代表人物。他
简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介 “济南二安”。
《清平乐·村居》跟其他两首诗有何 不同?
题目不同。这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 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又名 《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韵,下 阕押平韵。村居,这首诗的题目。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快速奔跑。 追:追逐。
诗意:儿童飞快地跑着,追逐着几只黄 色蝴蝶。蝴蝶飞入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中,怎 么也找不到了。
我们一起跟随诗人杨万里去欣赏 田园风光,你的眼前好像浮现了怎样 的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 描写的是诗人在投宿的 地方看到的风景,抒发 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 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深 读这首词,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入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解

《清平乐·村居》 按溪上、溪东、溪头顺 序,将一家五口的活动 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 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 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读古诗,把握诗歌朗读节奏,疏通字词。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
《春晓》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描写的是春日 03 早晨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
热爱和珍惜之情。
《静夜思》作者李白生平
01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
02 李白的诗歌豪放奔放,形象生动,语言流畅自然 ,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 诗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理解诗意,掌握古诗的基 本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审美情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讲解、朗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02 《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表达 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望庐山瀑布》作者杜甫成就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的诗歌内容广泛,题材深刻,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被誉 为“诗史”。
《望庐山瀑布》是杜甫的一首山水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展 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该诗也是杜甫诗歌艺术 成就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雄浑豪放、瑰丽奇伟的诗风。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描绘春天。
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 古诗作为蓝本,进行仿写 或创作。
组织班级朗诵比赛或分享会
制定比赛规则和评分 标准,确保公平公正 。
举办班级分享会,让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 得和创作成果。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件(2课时 共42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件(2课时 共42张PPT)

补充资料: 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一生壮志满怀,力主抗金 北伐,却报国无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因遭奸 臣投降派排挤,被免官闲居于江西上饶,并在此生活了近 15 年。 这一时期,他将满腔悲愤寄寓在作品中。晚年归隐山村,理想破灭, 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乡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清平乐·村居》正是此时所作的其中一首。
“一径深”的“深”字, 写出小路往远处延伸,拉长 了视线。
“无处寻”看似平淡, 实则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 空间,让人仿佛看到了菜 花正在盛放的情景以及儿 童的活泼情态。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诗大意: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 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 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 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有 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 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 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 到了。
——南宋时,城里人把寒食到清明节作为重 大节日来庆祝,郊游、扫墓、插柳、赛龙舟、演 奏音乐等等,但在农村,只是踏歌(踏脚作节拍 唱歌)椎鼓罢了,我体会到了诗人的闲适、惬意。
读古诗,畅谈感受。
《田园乐(其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僻静的村庄里,诗人愿意与高士对门 而居,可见其淡泊宁静的心境。
任务七 整合阅读《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练读古诗,读准字音。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 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 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 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 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 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 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 闲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赞美祖国山河的词语 锦绣中华、山河壮丽、 大好河山、江山如画、 山明水秀、青山绿水、 风光旖旎、人间天堂„
”, ”
用白银盘比喻洞庭湖的水色
用青螺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词,又叫长短句,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 唐 白居易 一种。词可以歌唱, 江南好, 每一首词根据格律, 风景旧曾谙。 都有一个曲调名, 日出江花红胜火, 成为词牌。《忆江 南》就是词牌。宋 春来江水绿如蓝。 朝时词创作的鼎盛 时期,因而有“唐 能不忆江南? 诗宋词”之说。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 居易称作“诗豪”。他的 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 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 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一般五言诗歌格式: AA/AAA
一般七言诗歌格式: AA/AA/AAA
望洞庭
唐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单元内容:江山如画
学习要求: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 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 词句表达情意的。
1、古诗词三首
我们来赛一赛李白的诗?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把诗题对比来看,你发 现了什么?
tí ng
tíng
tán
luÓ
ān
亭 庭 潭 螺 谙
古诗三首
谁?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 宣州市郊外。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 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 出了洞庭湖美妙的秋月 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洞 庭湖的喜爱之情。
做一做: 1、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 , 。”两句诗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2、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 “ , 。” 两句诗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 比喻,描写洞庭湖的山水。
3、三、四句诗人运用比喻, 把 洞庭湖的水色 比作“ 白银盘 洞庭湖中的君山 青螺 把“ ”比作“
忆江南
白居易在杭州、苏州做刺史三 年,为官非常清廉。他带领百姓修筑 白堤,治理西湖;疏通河道,整修山 塘,短短几年,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 的友谊。55岁那年,白居易因病回到 洛阳,时隔十二年,江南百姓的勤劳、 淳朴和善良仍然令他深切怀念。
导入
风景


日出
江花




资料
二三


忆江南
(唐融为一体, 湖面风平浪静,就好像没有打 磨过的铜镜一样。 远望洞庭湖,山水苍翠, 就像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 像 镜子 .
洞庭湖的水色 像白色银盘. 洞庭湖中的君山 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 。”两 1、“ 句诗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2、“ ,
”两句 诗运用拟人,写诗人与敬亭山的惜 惜相怜的感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 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 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 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 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 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 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 约3900平方公里,
吾乃诗仙也!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纵 情诗酒,以诗著称于世。 与诗人杜甫合称“李杜”, 后人言其书得自张旭,飘 然有仙气。传世之作有 《上阳台帖》等。著有 《李太白集》。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 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 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淡凉的 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 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 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 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 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 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 安慰的情景。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诗文中游名胜
姑苏城外(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人西辞( ),烟花三月下扬州。 ( )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朝辞(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欲把(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你能准确读出来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 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 两不厌, 只有/ 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众多的鸟儿 高飞尽:都高飞远去了 孤云:孤单的一片云;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江南 好, 熟悉 风景旧曾 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句大意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 经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东升,朝霞映着江边的红花, 比熊熊烈火还要红; 春天来临,春天的江水像蓝草一样 碧绿。 江南的风景这么美好,怎能不让人 回忆呢?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 _ _ ,他被人 们称作“_ 诗仙 _ _”。这首诗作者通过对_ 敬亭山孤寂景象 _ _ _ _ _ _ _的描写,抒发了_ _ 作者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 _ _ _ _ _ _ _ _ _ _的感情。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用 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 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 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 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 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 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 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 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 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淡凉的 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 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 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 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 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 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 安慰的情景。
李白很孤独、寂寞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 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 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 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 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 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 “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 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 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 的精神面貌。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相互对视; 厌:满足。
他的心境?
相看 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表达了诗人对敬 亭山的喜爱。
• 古诗概意:天上众多鸟儿都高飞远去,无影 无踪;连仅有的一片云也独自悠闲地飘向远 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对视, 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做一做
哪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