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

合集下载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课件PPT-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课件PPT-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 (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 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 (3)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 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二、预防医学 的学科体系
■ 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可以 分为:
1.流行病学 2.医学统计学 3.环境卫生科学 4.社会与行为科学 5.卫生管理学
练一练
■ 多选题(各选项中有二个及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
■ 1、以下属于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的是( ABCDE)
■ A、卫生管理学 ■ B、流行病学 ■ C、社会与行为科学 ■ D、环境卫生科学 ■ E、医学统计学
练一练
■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 后的括号里,错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
第二级预防
■ 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 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 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 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 延长寿命。
■ 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
■ 但任何疾病,不论其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如 大骨节病、克山病等,病因尚未肯定,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还是 有效的。
质;③在农业耕种等条件下产生 的有害物质;
2.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概念:
■ 是个人或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或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 受个体特征和社会关系所制约,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下形成的。
■ 健康相关行为:
■ 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照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 况的影像,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章节复习重点绪论重点:概念:预防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预防难点: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目标的一门学科。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认同人的生物属性,同时兼顾心理、社会及其他因素,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理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第一章重点:概念: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

难点:两种烟雾事件的特征比较;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人类或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所共同构成的功能系统。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各种群数量比例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碘缺乏性疾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常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指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ion)从污染源直接进入环境,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如SO2、CO、NO、NO2、颗粒物、汞。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的新污染物,如酸雨、CO2、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健康管理师基础第3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练习题

健康管理师基础第3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练习题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预防医学学科体系的是()。

A.临床医学B.环境卫生学C.流行病学D.卫生管理学E.医学统计学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预防医学概述。

医学分类按照服务体系分类: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是平行的关系不是包含的关系。

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

临床医学不包括在内。

2.在促进健康的行为中,属于第三级预防有()。

A.遵医行为和病人角色行为B.日常促进健康的行为C.保健行为、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D.求医行为E.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和预警行为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预防医学概述。

遵医行为和病人角色行为是第三级预防;日常促进健康的行为、保健行为、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和预警行为是第一级预防;求医行为是第二级预防。

故此题选A。

3.公共卫生的核心学科是()。

A.临床医学B.环境卫生学C.流行病学D.卫生管理学E.医学统计学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预防医学概述。

公共卫生属于预防医学体系。

流行病学为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用以了解和分析不同疾病的分布规律、找出决定健康的因素,评价干预方法效果。

公共卫生的核心学科是流行病学。

4.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B.人群C.患者D.个体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预防医学概述。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5.以下关于生活方式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旨在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将疾病控制在尚未发生之时的一级预防最为重要B.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二级预防最为重要C.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的三级预防最为重要D.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在生活方式管理中都很重要,其中尤以二级预防最为重要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预防医学概述。

健康管理师 第三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多选题)重点

健康管理师 第三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多选题)重点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多选题)1. 下列关于预防医学正确的是:A.以临床观察为主B.以治疗为主C.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D.宏观与微观相结合E.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2. 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有:A.流行病学B.医学统计学C.环境卫生科学D.社会与行为科学E.卫生管理学3. 健康决定因素包括:A.社会制度与政策B.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C.物质环境D.个人因素E.卫生服务4.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有:A.健康管理方案制定B.健康筛检C.化学预防D.健康咨询E.健康管理效果计划制订5. 有关健康筛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临床预防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B.属于二级预防C.能促使求医者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D.通过筛检可有效发现部分早期疾病E.每年检查一次血压也属于其中一种6. 第二级预防的措施有:A.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B.建立社会性高灵敏而可靠的疾病监测系统C.个人的健康教育D.普查E.做好环境卫生7. 下列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是:A.产前咨询B.筛检C.定期体检D.遗传咨询E.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8. 以下属于第三级预防的措施有:A.家庭功能康复B.健康教育C.临床治疗D.心理康复E.物理治疗9. 职业病具体的特点是:A.病因不明确B.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水平-效应关系C.群体发病D.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E.重在预防10. 卫生服务的特点:A.以基层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B.提供综合性服务C.提供连续性服务D.提供协调性服务11. 健康管理可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帮助是:A.识别、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B.指导医疗需求、协调医疗服务、辅助临床决策C.实施专业化的健康诊疗风险控制D.实现全程健康信息管理E.企业员工健康风险评估项目12. 社区公共卫生实施的原则是:A.以健康为中心B.以人群为对象C.以需求为导向D.多部门合作E.人人参与13.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包括:A.食品安全信息报告B.职业卫生咨询指导C.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D.疫点疫区处理E.学校卫生服务14. 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然发生B.重大食物中毒C.重大传染病疫情D.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E.严重影响个体健康的事件15.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版)包括内容有:A.健康教育B.预防接种C.孕产妇健康管理D.6~10岁儿童健康管理E.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DE。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张超2020.03.0401预防医学概述 PART ONE概念选择或判断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的特点为: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 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为影响健康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 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选择或判断从大的门类分,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5大学科: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卫生管理学。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

环境卫生科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化学社会和行为科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医院管理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而立:妇幼卫生、儿少卫生等。

选择预防医学把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称为健康决定因素,即我们常说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制度与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等。

2.物质环境:消费类型、生活危害、职业危害3.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况、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等4.卫生服务:健康生态学模型选择、判断或简答•核心是先天的个体特质,如年龄、性别、种族等•第二层是个体的行为特点•第三层是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人际关系•第四层是生活与工作条件•最外一层是宏观层面,包括全球、国家、地方水平的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和环境及政策。

从人群角度看,宏观水平的条件和政策如社会经济与物质环境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上游因素,这些因素又间接影响着中游(心理和行为生活方式)和下游(生物和生理)因素,成为“原因背后的原因” 。

先天特质个人的行为个人、家庭与社区人际网络生活与工作条件人生的整个过程选择或判断1、疾病自然史:我们将疾病从发生到结局的全过程称为疾病自然史。

预防医学的概念和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

预防医学的概念和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
(三) 特点
1. 工作对象主要是群体,更侧重于健康人和无症状者。 2. 研究重点是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3. 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4. 采用的是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补充的方法,注重现场研究,侧 重于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关系。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及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预防医学绪论
学习目标
2.熟悉
预防医学 的研究内 容及特点 。
1.掌握
预防医学的概 念和三级预防 策略和措施。
3.了解
了解预防医学的发 展简史及我国卫生 工作方针;护理专 业学生学习预防医 学的意义。
案例导入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 “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 ,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 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措施:
1)宏观的根本性预防——合理生活方式、纠正不良习惯、控制人口 2)针对环境的措施——清洁饮水、良好的生活居住条件 3)针对机体的措施——健康教育、合理饮食、免疫接种、产前检查
三、三级预防策略与措施
(二) 第二级预防
• 时间:临床前期 • 对象:临床前期病人,轻症患者 • 目的:减缓病情发展,促使病变逆转,
思考:(1)你认为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 (2)这个故事用预防医学理论如何解释?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
(一) 概念
预防医学(prevention medicine)是从医学中分化出来的,由多 门分支学科组成的一个独立学科群。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 ,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使用宏观与微 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 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儿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儿科)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Preventive Medicin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4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医学基础、医学统计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选用教材:傅华.预防医学(第6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1] 《中国卫生年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詹思延:《流行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 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 杨克敌:《环境卫生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 邬堂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选读书目:[1] 李幼平:《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 Raymond S.Greenberg,游伟程主译:《医学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李鲁:《社会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 傅华:《健康教育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领域中的有关知识,如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的原理。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预防为主的观念、环境观念、群体观念及大卫生观念,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由于教学时数有限,着重从实际出发,环境医学的重点放在讨论各种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结合流行病学的有关部分,正确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致病因素的作用规律,给予定量评价及实施预防,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目的。

1.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掌握:预防医学和健康的基本概念、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三级预防策略。

熟悉: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健康影响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生命全程健康观、三级预防与公共卫生在维护健康中的作用。

预防医学与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预防医学与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重点绪论预防医学的概念: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的内容:1、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环境因素2、研究预防疾病、保护人群健康的策略与措施3、研究疾病的分布、影响因素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4、研究疾病预防的组织和科学管理方法预防医学的任务:1、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评价社会卫生状况3、制定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对策和策略第一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概念:是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生物与医学模式的内容:立足于科学实验方法和生物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每种疾病都是由一种确定的生物或理化等病因引起的。

可在人体内某一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分子导致可测量出的形态结构和/或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能够明确诊断,并通过相应的手术、药物、理疗等方法控制病理变化以达到治疗目的。

并提出了病因、宿主和环境三者动态平衡的概念,如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则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之中;如致病因子加强、环境条件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均可使三者之间的平衡破坏,导致疾病发生。

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1、生物因素:人类的年龄、性别、特殊生理状况和遗传因素等对健康有明显的影响;2、环境因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3、行为和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起着促进作用;4、卫生服务:卫生服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群健康。

第二章健康观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观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视健康为多位系统,视机体为一个整体。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问
• 婚检到底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即临床预防。
对已经患病的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
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防止伤残,使之早日康
复. Tertiary prevention activities involve the care of established disease, with attempts made to restore to highest function, minimiz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disease, and prevent disease-related complications.
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即在临床前期及时
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措施,其目的是
控制或减缓疾病病程的进展,促使疾病向痊愈的
方向转化,提高治愈率。
secondary prevention measures as those that “identify and treat asymptomatic persons who have already developed risk factors or preclinical disease but in whom the condition is not clinically apparent.”
第一节 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预防医学的定义
范畴 方法
工作 对象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一门 应用性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 应用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 行为科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因素对健康 的影响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有针 对性的采取三级预防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 防疾病、防治残疾和夭折的目的。
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1)早期发现 :普查、筛检、定期检查、自我
检 查、重点项目检查
(2)早期诊断 :诊断技术,诊断水平
(3)早期治疗 :早期、合理用药;心理治疗等
三早措施
传染病 慢性病 恶性病
三早措施流程示意图
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办法: * 向群众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预防疾病的知识 水平; * 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努力提高诊断水平; * 发展和研究疾病早期检测手段及技术; * 认真执行疾病报告制度。
婚检与优生优育
• 婚前的检查主要包括是否患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史,比 如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双方直系亲属是否有精神病史 及各种遗传病史。另一重要内容是男女双方进行生殖器官 检查,如发现生殖器官有缺陷或其他疾病,应及时进行相 关治疗。 • 有的人会携带遗传病隐性基因,这些疾病一般的单位体检 是检查不出来的,如果双方均患有某种遗传性疾病,其后 代发病几率很高,不利于新生儿健康。 在婚检过程中,医生会问到与婚育有关的病史,比如 女方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等。
措施
目的
一、第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第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 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 。其目的是防止疾病发生,对疾病发生的生物
、心理和社会等有关因素加以综合研究,提出
增进健康的预防措施。
Primary prevention means taking action to build resilience and to prevent problems before they occur.
第二章 健康观 内容回顾
• 第一节 传统健康观和疾病观
• 第二节 整体健康观 • 第三节 整体健康的内容和测量
第三章 预防策略和措施
高仁甫 硕士、讲师、执业医师
美国心脏学会基础生命支持导师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访问学者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访问学者
本章目录
• 第一节 三级预防
• 第二节 五层次预防
• 第三节 健康教育
* 所有疾病强调一级预防 * 不同疾病类型采取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 (1)病因 明确且人为的:一级预防 多因素:一级、二级 不明难以预料:三级 (2)疾病的可逆性:对不可逆的疾病应一级预防 为主。
一级预防的内容
主要包括改善环境措施和增进健康措施两 方面。 (1)改善环境措施 : 防治和消除环境污染 ;减少或消除生产环境危害; 创造并维护 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条件
(2)增进健康措施
• • • • 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预防接种 预防遗传性疾病 做好人群保健
Primary prevention measures include activities that help avoid a given health care problem. Examples include passive and active immunization against disease as well as health protecting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promoting the use of automobile passenger restraints and bicycle helmets. Since successful primary prevention helps avoid the suffering, cost and burden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it is typically considered the most cost-effective form of health care.
三、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而不残,残而不废,防复发和防转移等 。 (2)康复工作 主要是教育社会爱护病残。做好 社会卫生服务,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做好心理康 复、调整性康复及功能性康复等工作。
三、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