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00401K

专业名称:预防医学(Public Health)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卫生保健、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具有初步科研能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传染病控制与职业病、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改进人群工作、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与人群合理营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能力:

(一)态度要求:

1.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3.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己任;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充分认识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5.具有创新精神,重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

6.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二)知识要求:

1.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4.掌握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及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及影响因素;

6.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宏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毒理学方法;

7.掌握不同条件下对健康有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和评价的知识;

8.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知识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9.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方法。

(三)能力要求:

1、具有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的有害因素的卫生检测和监督的基本技能;

2、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的实施计划和开展实施工作的基本能力;

4、具有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现场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格及初步分析、研究的能力;

5、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和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一定的健康的心理行为及社会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7、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文献收集和研究的能力;

9、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基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

七、主要专业实验

机能实验、形态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毒理学基础实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环境卫生学实验、儿童少年卫生学实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流行病学实验、卫生统计学实验

八、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预防医学专业实习、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实习、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设计

九、创新能力培养环节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建立在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材料面向学生全面开放的开放性实验室,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实验基本技能,早进实验室练习操作、早进社区、早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建立创新性学习课题库。

十、毕业学分要求

该专业毕业生至少修满230.5学分,其中理论学分139.5(理论必修学分125.5、理论选修学分14),实践学分91(含12个综合教育学分)。

十一、全学程教学时间安排

学期

教学进程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

课程设计◇

社会实践◆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军事与国防教

育※

专业实习●

考试考核㊣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毕业教育↗

小学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假期

21-26

一☆★

☆★

♀♀♀♀♀♀♀♀♀♀♀♀♀♀♀♀♀㊣

二♀♀♀♀♀♀♀♀♀♀♀♀♀♀♀♀♀♀♀㊣

三♀♀♀♀♀♀♀♀♀♀♀♀♀♀♀♀♀♀♀㊣

四♀♀♀♀♀♀♀♀♀♀♀♀♀♀♀♀♀♀♀㊣◆◆五♀♀♀♀♀♀♀♀♀♀♀♀♀♀♀♀♀♀♀㊣

六♀♀♀♀♀♀♀♀♀♀♀♀♀♀♀♀♀♀♀㊣

七♀♀♀♀♀♀♀♀♀♀♀♀♀♀♀♀♀♀♀㊣

八♀♀♀♀♀♀♀♀♀♀♀♀♀♀●●●●●●●九●●●●●●●●●●●●●●●●●●●●●十●●●●●●●●●●######↗

十二、课程设置及修读要求

(一)必修课总计216.5学分

1、普通教育54.5学分

(1)人文社会科学课程17.0学分

P22000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学分P220001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3.0学分P220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学分P220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学分

P220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4.0学分

S220005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2.0学分(2)自然科学11.0学分

P219009高等数学B3 3.0学分P217114医用基础化学 3.0学分S217123医用基础化学实验 1.0学分P217113有机化学 3.0学分S217124医用有机化学实验 1.0学分(3)英语16.0学分

P21621A大学英语(一) 4.0学分P21622A大学英语(二) 4.0学分P21623A大学英语(三) 4.0学分P21624A大学英语(四) 4.0学分(4)计算机信息技术 6.5学分

P208316大学计算机基础(B) 2.0学分P208318程序设计基础Visual Basic(B) 2.5学分P218310信息检索与利用 2.0学分(5)体育 4.0学分

P212400体育与健康(一) 1.0学分P212401体育与健康(二) 1.0学分P212402体育与健康(三) 1.0学分P212403体育与健康(四) 1.0学分2、专业教育150学分

(1)学科基础47学分

Z203001预防医学专业概论 1.0学分Z103199系统解剖学 6.5学分Z203303细胞生物学 2.0学分Z103002组织胚胎学 2.0学分

S103003形态学实验(一) 1.5学分Z103308生物化学 6.5学分Z103701生理学 4.0学分Z303704医学遗传学 2.0学分S103702机能实验(1) 1.5学分Z103309医学免疫学 3.0学分Z103703病理学(一) 1.5学分S103704形态学实验(三-1)0.5学分Z103707病理生理学 3.0学分Z104006药理学 3.5学分S103709机能实验(2) 1.5学分Z103705病理学(二) 1.5学分S103706形态学实验(三-2)0.5学分Z103718病原生物学 3.5学分S103719形态学实验(二) 1.5学分(2)专业基础23.5学分

Z217502卫生化学 3.5学分Z103328物理诊断学 3.5学分Z103329影像诊断学 3.0学分Z103717实验诊断学 2.0学分Z103311流行病学 5.5学分Z103310卫生统计学 4.5学分Z203306医学统计软件应用 1.5学分(3)专业课综合课特色课53.5学分

Z103312内科学 6.0学分Z103313外科学(含外总) 4.5学分Z103318传染病学 2.5学分Z103314精神医学 2.0学分Z203314皮肤性病学 2.0学分Z103723妇产科学 2.5学分Z103724儿科学 2.5学分Z103315毒理学基础 4.5学分Z103304儿童少年卫生学 2.5学分Z103316环境卫生学 5.0学分Z103317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5.0学分Z103318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6.0学分Z203308卫生事业管理学 1.0学分Z203307社会医学 1.5学分Z203305健康教育学 1.0学分Z203309卫生经济学 2.0学分

Z203310卫生法学 1.0学分Z203311卫生监督学 1.0学分Z203304医学科研方法学 1.0学分(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6学分

S103308预防医学专业实习 6.0学分S103309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实习13.0学分S103310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设计7.0学分3、综合教育12学分

H218000入学教育0.5学分H218001军事训练 2.0学分H218017军事与国防教育 2.0学分H21801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5学分H218018公益劳动0.5学分H218004社会志愿者工作0.5学分H21801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5学分H218006毕业教育与鉴定0.5学分H218007形势与政策教育 2.0学分H218008创业意识教育 2.0学分1、自然科学类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开设,供学生自行选择。

2、人文社会科学类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开设,供学生自行选择。

3、专业综合教育类

Z303703医学心理学 2.0学分Z303308人际沟通技巧 1.5学分Z303717医学英语 2.0学分Z303707医学伦理学 1.5学分Z303305耳鼻喉科学 1.5学分Z303306眼科学 1.5学分Z303307神经病学 1.5学分Z203310中医学 3.0学分

4、网络学习课程类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开设,供学生自行选择。

5、综合教育类

学生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科技创作、创业训练、社会实践及相关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依据学校有关规定认定为选修学分。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计划(一)必修课总计216.5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

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开

开课单位

普通教育课程

P22000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4824241

马克思主义学

院P220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322482

马克思主义学

院P220001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

3.04824243

马克思主义学

院P220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6448164

马克思主义学

院S220005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2.02周2

4暑

马克思主义学

院P220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484085

马克思主义学

P219009高等数学B3 3.048481理学院

P217114医用基础化学 3.048481化学化工学院S217123医用基础化学实验 1.024241化学化工学院P217113有机化学 3.048482化学化工学院S217124医用有机化学实验 1.024242化学化工学院

英语

P21621A大学英语(一) 4.06448161外国语学院P21622A大学英语(二) 4.06448162外国语学院P21623A大学英语(三) 4.06448163外国语学院P21624A大学英语(四) 4.06448164外国语学院技

P208316大学计算机基础(B) 2.04816321信科学院P208318

程序设计基础Visual Basic

(B)

2.55624322信科学院

P218310信息检索与利用 2.03220126图书馆

P212400体育与健康(一) 1.032321体育学院P212401体育与健康(二) 1.032322体育学院P212402体育与健康(三) 1.032323体育学院P212403体育与健康(四) 1.032324体育学院普通教育课程小计54.5

952+

2周

68448214080

业教育课程学

Z203001预防医学专业概论 1.016161医学院Z103199系统解剖学 6.510440642医学院Z203303细胞生物学 2.0322481医学院Z103002组织胚胎学 2.032322医学院S103003形态学实验(一) 1.548482医学院Z103308生物化学 6.510456483医学院Z103701生理学 4.064643医学院Z203302医学遗传学 2.0322483医学院

S103702机能实验(1) 1.554543医学院

课程类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

分开

开课单位

专业教育课程学

Z103309医学免疫学 3.04832164医学院Z103703病理学(一) 1.524244医学院S103704形态学实验(三-1)0.521214医学院Z103707病理生理学 3.048484医学院Z104006药理学 3.556564药学院S103709机能实验(2) 1.554544医学院Z103705病理学(二) 1.528285医学院S103706形态学实验(三-2)0.524245医学院Z103718病原生物学 3.556565医学院S103719形态学实验(二) 1.554545医学院

Z217502卫生化学 3.55632245化学化工学院Z103328物理诊断学 3.55640165医学院Z103329影像诊断学 3.04832165医学院Z103717实验诊断学 2.0322485医学院Z103310卫生统计学 4.57248246医学院Z203306医学统计软件应用 1.5248166医学院Z103311流行病学 5.58856327医学院

Z103312内科学 6.09664326医学院Z103313外科学(含外总) 4.57256166医学院Z103723妇产科学 2.5403286医学院Z103724儿科学 2.5403287医学院Z103318传染病学 2.5403287医学院Z103314精神医学 2.0322487医学院Z203314皮肤性病学 2.0322487医学院Z103315毒理学基础 4.57248247医学院Z103304儿童少年卫生学 2.5403287医学院Z103316环境卫生学 5.08056247医学院Z1033317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5.08056248医学院Z103318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6.09664328医学院Z203307社会医学 1.5241868医学院Z203308卫生事业管理学 1.016168医学院Z203305健康教育学 1.016168医学院Z203309卫生经济学 2.032328医学院Z203310卫生法学 1.016168医学院Z203311卫生监督学 1.0161248医学院Z203304医学科研方法学 1.016168医学院专业教育课程小计12421311386745

课程类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

分开

开课单位

综合教育课程

H218000入学教育0.50.5周0.51医学院H218001军事训练22周21医学院H218017军事与国防教育23216161体育学院H21801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5881

心理健康教育中

心H218018公益劳动0.50.51~4医学院H218004社会志愿者工作0.50.5l~7医学院H218007形势与政策教育232322,3,4,5宣传部H21801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

1.538381,3,5,7招生就业处

H218009创业意识教育220206教务处H218006毕业教育与鉴定0.50.510医学院

综合教育课程小计12

130+

2.5

114416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S103308预防医学专业实习 6.013周68,9医学院S103309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实习13.025周139,10医学院S103310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设计7.014周710医学院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小计实践26学分

必修学分总计总计216.5学分,其中理论125.5学分,实践91学分(含综合教育12学分)(二)选修课总计14学分

1、自然科学类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开设,供学生自行选择。

2、人文社会科学类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开设,供学生自行选择。

3、专业综合教育类

课程类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

实践、实验学时/学

分开

开课单位

专业综合专

Z303703医学心理学 2.032323医学院Z303308人际沟通技巧 1.524243医学院Z303717医学英语 2.032327医学院Z303707医学伦理学 1.524246医学院Z303305耳鼻喉科学 1.5242046医学院Z303306眼科学 1.5242046医学院Z303307神经病学 1.5242046医学院Z303310中医学 3.0484086医学院

专业综合类小计16.526423628

4、网络学习课程类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开设,供学生自行选择。

5、综合教育类

学生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科技创作、创业训练、社会实践及相关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依据学校有关规定认定为选修学分。

预防医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说明

P22000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4824必修

P219009高等数学B3 3.04848必修

P217114医用基础化学 3.04848必修

S217123医用基础化学实验 1.02424必修

P21621A大学英语(一) 4.0644816必修

P208316大学计算机基础(B) 2.0481632必修

P212400体育与健康(一) 1.03232必修

Z203001预防医学专业概论 1.01616必修

Z203303细胞生物学 2.032248必修

H218000入学教育0.50.5周0.5学分必修

H218001军事训练 2.02周2学分必修

H218017军事与国防教育 2.03232必修

H21801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588必修

H21801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53838必修,1,3,5,7学期开设H218018公益劳动0.50.5学分必修,1-4学期开设H218004社会志愿者工作0.50.5学分必修,1-7学期开设小计27.5438+2.5周

夏季学期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说明

P220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32248必修

P217113有机化学 3.04848必修

S217124医用有机化学实验 1.02424必修

P21622A大学英语(二) 4.0644816必修

P208318程序设计基础Visual Basic(B) 2.5562432必修

P212401体育与健康(二) 1.03232必修

Z103199系统解剖学 6.51044064必修

Z103002组织胚胎学 2.03232必修

S103003形态学实验(一) 1.54848必修

H218007形势与政策教育 2.03232必修,2-5学期开设

建议本学期各类选修课选修学分≦2学分

小计25.5+(2)472+(32)

秋季学期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说明

P220001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

教程3.0482424必修

P21623A大学英语(三) 4.0644816必修P212402体育与健康(三) 1.03232必修Z103308生物化学 6.51045648必修Z203302医学遗传学 2.032248必修Z103701生理学 4.06464必修S103702机能实验(1) 1.55454必修

建议本学期各类选修课选修学分≧4学分

小计22+(4)398+(64)

夏季学期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说明

P220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4.0644816必修

S220005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2.02周2必修P21624A大学英语(四) 4.0644816必修P212403体育与健康(四) 1.03232必修Z103703病理学(一) 1.52424必修Z103309医学免疫学 3.0483216必修S103704形态学实验(三-1)0.52121必修Z103707病理生理学 3.04848必修Z104006药理学 3.55656必修S103709机能实验(2) 1.55454必修

建议本学期各类选修课选修学分≦2学分

小计24+(2)411+2周+(32)

秋季学期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说明

P220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48408必修Z103705病理学(二) 1.52828必修S103706形态学实验(三-2)0.52424必修Z103718病原生物学 3.55656必修S103719形态学实验(二) 1.55454必修Z217502卫生化学 3.5543024必修Z103328物理诊断学 3.5564016必修Z103329影像诊断学 3.0483216必修Z103717实验诊断学 2.032248必修

建议本学期各类选修课选修学分≧3学分

小计22+(3)400+(48)

夏季学期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说明

P218310信息检索与利用 2.0322012必修Z103310卫生统计学 4.5724824必修Z203306医学统计软件应用 1.524816必修Z103312内科学 6.0966432必修Z103313外科学(含外总) 4.5725616必修Z103723妇产科学 2.540328必修H218009创业意识教育 2.02020必修

建议本学期各类选修课选修学分≧3学分

小计23+(3)356+(48)

秋季学期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说明

Z103311流行病学 5.5885632必修Z103318传染病学 2.540328必修Z103314精神医学 2.032284必修Z103724儿科学 2.540328必修Z203314皮肤性病学 2.032248必修Z103315毒理学基础 4.5724824必修Z103304儿童少年卫生学 2.540328必修Z103316环境卫生学 5.0805624必修小计26.5424

夏季学期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说明

Z103317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5.0805624必修Z103318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6.0966432必修Z203307社会医学 1.524186必修Z203308卫生事业管理学 1.01616必修Z203305健康教育学 1.01616必修Z203309卫生经济学 2.03232必修Z203310卫生法学 1.01616必修Z203311卫生监督学 1.016124必修Z203304医学科研方法学 1.01616必修小计19.5312

第五学年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说明

S103308预防医学专业实习 6.013周13周

S103309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实习13.025周25周

S103310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设计7.014周14周

H218006毕业教育与鉴定0.50.5学分

小计26.552周

培养方案制订人:郭淑霞培养方案审核人:井明霞培养方案批准人:王维新

2017 高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4月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方案制订的依据、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1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中,关于培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上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现制订本人才培养方案。 1.2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学并举、道艺兼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创新人才 1.3基本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培养过程、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安排教育教学任务、平价教育教学质量、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从国情出发,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朱总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面向的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重视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课程的延伸,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非智力素质的修养。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人才培养方案要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具有明确的岗位(群)面向。要立足于服务相关行业和地方企业的实际要求,首先满足毕业生就业岗位任职的需要。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通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级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一〇年六月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1 招生对象与学制 2 专业定位 3 专业培养目标 4 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 4.1 知识结构及标准 4.2 能力结构及标准 4.3 素质结构及标准 4.4 毕业要求 5 工作领域及课程设置 6 人才培养模式 7 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 7.1 课程体系 7.2 教学模式 8 教学进程与运行实施 8.1 学时分配及教学进程 8.2 运行实施 8.3 考核方式及要求 9 教学条件要求 9.1 师资条件 9.2 实训条件 10 编制说明

10.1 编制的依据 10.2 适用说明 10.3 主要特色和亮点 10.4 新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区别 10.5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 附件: 1.国际商务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2.国际商务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标准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2 专业定位 表1 国际商务专业定位 3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了解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懂得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涉外企业从事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中的销售、制单、报关、商检、运输,以及从事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商务咨询、商务文秘和其他涉外商贸服务等工作,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取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4 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 4.1 知识结构及标准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河南科技学院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09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 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09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研讨和论证得出结论: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4)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 安化县职业中专(东坪校区)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文秘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初中应届毕业生。三、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遵纪守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办文、办会、办事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巧,能熟练操作现代办公设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与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书面写作、口头表达与交际能力,从事办公室管理、行政事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五、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单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主要就业部门:秘书部、商务部、宣传部、公关部、档案部、客服部等。 可从事的就业岗位: (1)主要就业岗位:中小企事业单位秘书岗位。)次要就业岗位:中小企事业单位礼仪人员、文员、营销人员、公关人员、会务人员岗位。2(六、人才规格 (一)综合素质 1.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较强的政策和法规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崇尚诚信,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具有终身学习和受教育的自觉意识和基本能力。 (二)职业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能力: (1)一般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英语读写说能力。 (2)专业能力:掌握文秘岗位所需的专业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具备独立思考、统筹、协调、

交际能力;能进行公务、商务会谈全程记录、企事业部门的文件口授记录、内部会议等场合做同步记录能力。 (3)拓展能力: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与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教育资料word . . (4)综合能力: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 立从事文秘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证书 1.技能等级证书 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级秘书资格等级证书。 2.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要求:学生毕业时需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等单位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成绩要求 本专业实行学期考试、考评制,毕业时要求考试、考评合格。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商务文秘专业(电脑速录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

商务文秘专业(电脑速录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2013.5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 号精神、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 21 世纪人才需求市场,注重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以 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全方位实现人才培养 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设备文秘专业电脑速录方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 想是:以速录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应用为目的,面向速录人才市场相关职业 能力按需施教,以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宗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育理念,建立“多平台、双证书、强技能”教学机制,通过“课堂教学 - 综合实 训 - 毕业实习”教学链条,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培养面向企业、政府、网络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速录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商务文秘电脑速录方向领域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一是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二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三是适应速录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四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 组织的灵活性;五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平台、双证书、强技能” 培养实施方案。 二、培养目标 (一)办学层次高等职业教育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培养目标 商务文秘电脑速录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熟练掌握文秘专 业的业务知识,兼备文秘的职业能力和速录师的职业能力,适应速录师、文秘工作岗位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速录工作者。 三、就业方向 中小型企业的文秘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政务、商务、学术等大型会议 记录和新闻传媒所需要的速录师,各速录公司、大专院校急需的高级速录师和 速录教师等工作岗位。 四、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及控制工程方面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的应用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掌握控制原理、电子信息、交通信号采集处理、网络通信与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方面的交通机电工程基础知识,具有根据工程项目需要进行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交通控制系统规划与集成、设备设计与制造、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应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交通检测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具备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管理、控制与维护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设备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3. 掌握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信息与控制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方向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系统规划与集成、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方向的基本能力; 5.具有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4(或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或者9)年。根据《XX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在修业年限内,学生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并且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经审核准予毕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专业代码: 0 1 )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 系统的贸易、金融与财政专业知识, 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 知识面宽, 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 实践能力较强, 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从事经济管理、经济分析、市场营销、教学培训、政府调研等方面的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 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 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 以及经济学的学术动态, 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示能力, 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②掌握贸易、金融与财政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 ③掌握市场调研、经济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④具有向经济学相关学科扩展渗透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 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⑧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2

主干学科: 经济学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金融学、国际金融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农业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环节: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统计学原理》课程实习、《计量经济学》综合实验、《产业经济学》课程实习、社会经济调查实习、微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实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实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最低学分要求: 最低修读298学分, 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38学分( 含免费修读10学分) , 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 ①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②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③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3-6年, 经济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 。 表1 经济学课程设置一览表 3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60112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三职生 学习年限: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依托行业、打造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企业”为理念,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较强的办文、办事、办会能力,较强的现代办公能力,熟悉企业日常事务,能够从事文秘、公共关系、行政助理、行政管理等一线工作,成为在生产现场管理等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二)就业岗位(群)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

学生取得如下学分方能取得毕业证书: 1、基础与人文素养模块:需获得 22 学分。 2、素质拓展模块(选修课):需获得 12 学分。 3、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技能竞赛模块:需获得16学分。 4、专业技能与知识模块:需获得59学分。 5、专业提升模块:需获得15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24学分 五、专业培养方案

(二)课程设置计划表

注:带下画线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栏内模板周数后括号内数据指减掉停课实训的周数; 专业课均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注:从2013级开始,《高职英语》和《大学实用语文》均开设2个学期,各2学时/周。《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设1个学期,为6学时/周,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二级学院有: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财务金融学院、公共服务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1703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数字影视技术、游戏动画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新闻媒体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制作设计与开发、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团结与协作精神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信息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及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2.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能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漫画、插画的能力,具备创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能力。 3.掌握游戏软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游戏软件开发能力。 4.掌握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拍摄、编辑、特效制作等技巧创作数字影视作品。 5.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字媒体产品开发项目的策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具备组织、控制、管理、推广项目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 美术基础、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导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视音频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动画原理与技术、游戏理论与技术、项目策划与管理。 三、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随看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对秘书专业的需求量一直在各招聘热门职业的行列之中。因此,关于秘书教育层次、秘书专业建设和秘书培养模式的探讨已成为各高校纷纷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拟就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社会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秘书人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对秘书的行业要求越来越明显。早在1989 年,美国布什总统在秘书节的贺信中称: 本年庆祝的主题是" 任务变化中的预见" ,明确表示秘书职业的进化现象。加拿大总理在其贺信中说:" 工业技术发展引起的变化,使秘书的许多职责正在呈现崭新的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秘书是一个从业人数最多的职业之一。据美国劳工局统计,XX年美国全国 有390 万名秘书及行政助理,有890 万人在从事各种行政支持工作。在加拿大,有50 万名行政职业人员,包括49万名秘书,1 万名行政助理,另有9万名各种职员及监督人员。英国从事行政管理及秘书工作的人数也占到了全国就业人数的31%。可见社会需求多元,从 业范围广泛。 美国的高级秘书人员大都具有双学历,英国三分之一的秘书都获得了由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主办的icceb 秘书证书(它是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之一)。如在我国二滩水电站工作的外国专家的秘书们,多毕业于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水利学院、建筑学院,大都具有双学历,可使用双语或三语和不同国籍的工程师们直接交流,工作效率很高。 就我国而言,目前从事秘书职业的人员大约有2300 万人,遍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最近智 联招聘网和新浪伊人风采频道针对关于"您认为秘书需要专业背景吗" 的问题进行了联合调 查,有%的人认为好的秘书最好具备本行业的专业知识背景;%的人觉得具备专业知识的秘 书更有出路(新浪网《秘书专业背景影响职业前景》XX年4月21日)。从人才市场及招聘 报上的招聘信息来看,和以往的大学本科、形象气质好、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文笔好、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电脑及各种办公设备要求比较,现在的招聘要求除了学历、工作经验等要求外,更强调业务背景。秘书招聘启事中大都注明" 有相关专业工作 经验者优先考虑"。如生产部秘书职位要求有化工或理工科背景; 资深秘书职位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或高级口译证书者优先; 公关部门秘书职位要求具备公共关系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等。各种行业大都需要综合型、全能型的秘书。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江西**学院教务处 教通字〔2014〕89号 江西**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为加强和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教学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其制订、修订、执行和调整修改,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第三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各教学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即一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内,一般不得变更;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或修改的,要按照严格的程序和要求办理。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 第四条申报新专业前,应制定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应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后,根据需要作一次全面修订;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第五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应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各专业所在分院具体负责,其中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由教务处协调专业所在分院统一进行。 第六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应广泛征询教师和学生意见,充分开展调查研究。 第七条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教务处提出制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经学校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发至各分院。各分院根据文件要求,由各专业负责人在充分

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专业培养目标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各分院组织相关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业界人士对本部门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论证、修改,由经分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后报教务处; (三)教务处对各分院递交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其委托的专家组进行审议;各分院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报教务处; (四)教务处汇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主管校长审阅后提交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通过,并经校务会批准后,录入综合教务系统,并印发各分院执行。 第八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方式(包括主干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学习与素质拓展等); (四)毕业学分要求;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六)授予学位的名称; (七)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学程分配表。 第三章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第九条各分院必须严格执行学校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任何分院(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不得拒绝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也不得截留不属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务处负责协调、监督各分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第十条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由相关分院归口承担,并负责组织教师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第十一条每学期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每学期前8周,教务处组织各分院核对、确认下一学期各专业教学执行计划; (二)第8——10周,教务处组织各分院落实具体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三)教务处于第17周期末考试前完成排课、选课等工作,形成课程表,印发各分院,并由各分院及时通知有关教师和学生。 (四)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在正式上课前编制好本课程的教案和教学进度,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的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对电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必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大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具备良好的SMT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能力及手机维修技术,拥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技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1)手机维修员;(2)SMT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的SMT准技师或准工艺师;(3)小型电子企业的工程技术设计、开发人员,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4)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省内同类专业学生相比有明显优势。毕业生100%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50%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5%以上,90%以上的学生实现“订单式”培养,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90%以上。至2010年,本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到450人。同时主动面向下岗职工和“三农”开展技能培

训,主动为区域内企业和社区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技术应用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年均350人次以上的培训服务,为本地部分中专学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年均200人次以上。 二、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专业兴办相关产业,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兴办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咨询,不断吸收与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原则,大力 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生的40%以上。 1、积极推进“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学院与中国人力资源专家网(深圳市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Hwardoo Education Limited Company, HELC)。通过该公司整合企业、学校等多方面资源,共同开发制订专业标准。通过“学校+公司”的办学模式,实现“开发一套标准,构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文秘(660112) 二、入学要求 高中、中职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全日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较为突出,掌握办公室事务管理、常用交往文体撰写、商务与会务办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面向机关事业、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涉外部门一线,从事文书、接待、承办、管理、服务、沟通等事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人才规格 1.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2)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立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脚踏实地,爱岗敬业,诚信明礼,注重与人合作,团队协作意识强;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爱好鲜明,有较强的表现力;具有创新意识与较强的创业精神。 (3)身心素质 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好运动,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抗挫能力、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懂得自我保护。 2.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 (1)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系统的秘书理论和实务知识; (3)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知识; (4)掌握各类文秘应用写作知识; (5)掌握组织协调、公关、人事管理知识; (6)具备现代法律、财税、金融基础知识; (7)具备初步的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知识; (8)具备涉外事务管理基础知识。 3.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2)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文书写作技能。 (3)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自动化设施与软件的技能。 (4)具有办公室综合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信息整理、公务商务材料处理、档案管理技能。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英汉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初步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为模式,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创新意识好、思想境界高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途径: 、理论课程:突出语言、文学和文化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形成专业实习、口语实习、志愿者服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实践教案评价机制。 、教育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辅助工具,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成长管理:重视成长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课程成绩、竞赛成绩、创新创业成绩和社会参与成绩四个方面均衡发展,追踪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中国国情,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传统文化等。 ()了解英美国家人文地理简况、发展历史、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及教育制度等;了解当代英美政治、经济和文化。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翻译等知识。 ()掌握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语言使用在各种文体中表现出的规律。 ()熟悉英美文学史上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影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doc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为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培养方案的制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自主制订,工作程序为: 1. 教务处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发各二级学院(部)执行。 2.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聘请行业专家对各专业拟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 4. 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部)递交的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审议。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填写《杭州科技职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报分管教学校长审批。经分管教学校长批准后的培养方案,即为学校正式的教学文件。 3.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前完成初稿,6月底前完成终稿。 二、培养方案的实施 1.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连续性、稳定性,培养方案经学校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不得随意改动课程设置、课程顺序、学时学分等。 2.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各二级学院(部)执行。教学任务按课程性质和业务范围由相关的二级学院(部)归口承担,由教务处下达、协调并落实。各二级学院(部)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变更。 3.新生入学后,各二级学院(部)应及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给学生,做好培养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解答相关问题,同时做好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的宣传教育。 三、培养方案的调整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颁发实施后,由于办学形势、政策的变化出现原专业培养方案不适应市场实际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二级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