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构造与维修3-2配气机构的维修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完整版

2024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完整版

曲轴飞轮组件构造与维修
构造
曲轴飞轮组件包括曲轴、飞轮和曲轴轴承等部件。曲轴是发动机的主要旋转部件,飞轮是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的 部件,曲轴轴承是用于支撑曲轴旋转的部件。
维修方法
定期检查曲轴的磨损和裂纹情况,更换磨损严重的曲轴;检查飞轮和曲轴轴承的配合间隙,确保配合良好;清洗 曲轴和飞轮表面,避免油泥和积碳的堆积。同时,要注意曲轴飞轮组件的平衡性,确保发动机运转平稳。
燃油压力调节器和喷油嘴检测
燃油压力调节器检测
检测燃油压力调节器的工作性能,确保其能 够稳定地调节燃油压力。
喷油嘴检测
使用专业检测工具检测喷油嘴的喷雾质量和 喷油量,确保每个喷油嘴的工作状态良好。 同时,还需要检查喷油嘴的密封性和电路连 接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06
冷却系统构造与维修
冷却系统组成及作用原理
气门传动组件构造
气门传动组件主要由凸轮轴、挺柱、 推杆、摇臂和摇臂轴等组成,用于控 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维修
定期检查凸轮轴的磨损情况,如磨损 严重,应更换;检查挺柱、推杆、摇 臂等部件的磨损和变形情况,如有异 常,应及时更换;定期清洗各部件, 保持清洁。
配气相位调整方法
配气相位概念
配气相位是指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和开启持续时间,通常用环形图表示。
活塞组件构造与维修方法
01
构造
02
维修方法
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活塞环和活塞销等部件。活塞是发动机汽缸中往 复运动的机件,活塞环是用于嵌入活塞槽沟内部的金属环,活塞销是 连接活塞和连杆小头的部件。
定期检查活塞、活塞环和活塞销的磨损情况,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清洗活塞和活塞环槽,避免积碳和油泥的堆积;检查活塞销与连杆小 头的配合间隙,确保配合良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如:气缸、活塞、曲轴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1.4 教学活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展示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章:气缸与活塞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

2.2 教学内容气缸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气缸和活塞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演示气缸和活塞的维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曲轴与连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

3.2 教学内容曲轴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

3.4 教学活动讲解曲轴和连杆的结构、功能和重要性。

演示曲轴和连杆的维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四章:配气机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4.2 教学内容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配气机构的组成(如:气门、气门座、气门弹簧等)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采用实践操作法,演示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4.4 教学活动讲解配气机构的概念、功能和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职业教育版)》第三章气门组的构造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职业教育版)》第三章气门组的构造与维修
气门座圈一般用耐热合金钢或耐热合金铸铁制成,具有耐高温、 耐磨损、耐冲击、使用寿命长、易更换等优点。但是,如果装配不 当,将会发生松脱或与气缸盖配合不好、 影响散热等情况。
气门座圈
—10—
任务3.1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 3.1.1气门组的构造
3 气门导管
气门导管主要用于为气门提供运动导向,并为气门 杆散热。
—5—
任务3.1 气门组的构造与维修
任务3.1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 3.1.1气门组的构造
任务引入
一天,邢某在开车下班回家途中遇到了大雨,发动机进水,汽车熄火。汽车熄火后, 邢某再次强行启动车辆,但一直都无法着车。于是,邢某就拨打了求助电话,将汽车送到了 汽修厂。维修人员首先确认了故障现象,然后针对故障现象确定了一套诊断流程,并逐步确 认。最终,维修人员发现是由气门杆弯曲变形导致的,更换新的气门后,故障排除,车辆也 恢复了正常。
—15—
任务3.1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 3.1.2 配气相位
3 气门重叠角
进气门早开启、排气门晚关闭,势必会出现在同一时间内两个气门同时开启的现 象, 这种现象称为气门叠开。气门叠开过程中,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气门重叠角, 即 α+δ。
若气门重叠角范围合理,则可燃混合气和废气不会乱窜,原因是:进、排气流各 自有流动方向和流动惯性,当重叠时间很短时,不至于混乱,即吸入的可燃混合气不 会随同废气排出,废气也不会经进气门倒流入进气道。
气门组
—8—
任务3.1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 3.1.1气门组的构造
气门由气门头部和气门杆部组成,如图所示。
气门头部 是一个具有圆锥斜面的圆盘,由气门顶部和 气门锥面组成。其中,气门顶部主要有平顶、凹顶和凸顶 三种结构形式;气门锥面是与气门杆部同心的圆锥面,与 气门座接触,起到密封进、排气道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组、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等。

2. 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 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维修方法。

2. 教学难点: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工具和设备,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维修工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 演示: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工具和设备,讲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4. 实践: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维修工艺。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发动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涡轮增压、混合动力等。

2. 讲解发动机维修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 教具:发动机模型、维修工具和设备。

3. 课件: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图片和视频。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

2. 第二课时:讲解发动机的维修工具和设备,展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3. 第三课时: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维修工艺。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中职发动机构造维修教案:配气机构 发动机正时皮带的拆装

中职发动机构造维修教案:配气机构  发动机正时皮带的拆装
(2)巡回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
(3)巡回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量具。
(4)巡回检查学生团队合作情况。
1.掌握机正时带的拆装方法和步骤;
2.掌握正时的调整方法;
3.掌握正时带松紧度的调整方法;




教后札记
2.拆水泵带轮
3.拆曲轴皮带轮
4.拆卸正时皮带上护罩
5.拆卸正时皮带下护罩
6.松开张紧轮偏心块
7.松开张紧轮固定螺栓
8.拆卸正时带惰轮
9.拆卸正时皮带
提示:◆如果重复使用正时皮带,在皮带上画一个方向箭头(按发动机旋转的方向)。
10.取下张紧轮
(二)正时皮带的装配
1.安装张紧轮
2.安装惰轮
3.调整曲轴正时
4.调整凸轮轴正时
5.安装正时带
6.调整张紧轮
7.检查皮带松紧度
◆用拇指压住正时带的凸轮轴正时齿轮与惰轮中间,能下压10㎜为宜。
◆将曲轴转动两圈后,再次检查正时标记。
◆如有错位,再次调整。调整后重复本次步骤,
◆再次检查,直至标记对准。
8.安装正时皮带下护罩
9.紧固正时皮带下护罩固定螺栓
10.安装挡油突缘
(2)装上正时带。检查并确认齿形带无开裂,齿数、齿形不残缺,否则更换。
(3)正时齿形带张紧度的检查。检查正时齿形带的张紧度,用手指在正时齿轮和中间齿轮之间捏住正时齿形带,以刚好能转90°为合适,调整张紧轮固定螺母并拧紧。将曲轴转2~3圈后,复查确认。
三、实施任务
(一)正时皮带的拆卸(示范指导)
1.正时校对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编号:
备课
组别
机械
上课
日期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xx职业教育中心《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教学重点1.了解发动机作用、基本术语;2.了解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和工作特性;3.掌握发动机总体构造和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教学难点1.四行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2.四行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学时分配1.1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现代汽车采用四行程、多缸、水冷、顶置气门发动机为主。

1.1.1发动机基本术语1.上止点2.下止点3.活塞行程S4.曲柄半径R5.气缸工作容积Vh6.发动机工作容积VL7.燃烧室容积Vc8.气缸总容积Va9.压缩比ε计算:已知某发动机为4缸,缸径是88mm,活塞行程是84mm,压缩比是9.5,试计算发动机的工作总容积,气缸工作容积,燃烧室容积。

解:Vh=(πD2/4×106 )×S=(π×812/4×106 )×84=0.43(L)VL=Vh×i=0.43×4=1.72 Lε=Va/Vc=(Vc+Vh)/Vc=1+Vh/Vc∴Vc=Vh/(ε-1)=0.43/(9.5-1)=0.05 L1.1.2 四行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四行程发动机曲轴转两圈,活塞在气缸内依次往复运动经历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进气行程曲轴带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被吸入气缸。

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进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移动,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在气缸内被压缩。

作功行程当压缩行程接近上止点时,进排气门都关闭,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气体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推动活塞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和曲轴对外输出功。

排气行程曲轴带动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在活塞和废气自身的压力作用下,废气从排气门排出气缸。

1.1.3四行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柴油机和汽油机工作差异主要表现在混合气形成和点火方式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转曲轴一周,再调整另外半数气门。
例如:EQ6100、CA6102先调第1、2、4、5、8、9气门
BJ492Q先调第1、2、4、6气门
2、逐缸调整法:将该缸活塞位于压缩行程终了位置时调整该缸进排气门
3、双排不进法:
(1)将气缸按工作顺序分两组
(2)将一缸活塞转到压缩上止点,按双、排、不进顺序调整其中一半气门的间隙。
(2)作业方法:
a、选铰刀杆
b、粗磨:磨硬化层
c、初铰:用与气门锥角相同的铰刀铰削工作锥面
d、选配:接触带应在座中下部。宽度为1.mm~2.2mm。若接触带偏上,用15°铰刀铰上口,反之,用75°铰刀铰下口
e、精磨
2、气门座的磨削
如气门座材质坚硬,不易铰削,可用气门座光磨机进行铰削
3、气门的研磨
(1)手工研磨:研磨好后工作面应出现一条整齐的灰色环带
七:作业布置:1、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与步骤?
2、气门与气门座圈的铰削、研磨与试配?
3、气门传动组的修理方法?
附:板书设计:
§3-2配气机构的维修
3.2概述
一、配气机构技术状况的变化与维护
(一)配气机构技术状况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1、气门关闭不严
(1)气门间隙过小
(2)气门杆部弯曲、磨损
(3)气门与座接触不良
(3)转曲轴一周,将末缸活塞转至压缩上止点位置,仍按双排不进顺序调整余下气门的间隙
例如:1→5→3→6→2→4
双排不进
――――――――――――→
4、进排气门的确定
(1)根据气门与所对应的气道确定
(2)转动曲轴观察气门动作确定
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时,转动曲轴,先动作的是排气门,再按工作顺序检查各缸
(2)机械研磨
4、气门的密封性检验
(1)划线法
(2)拍击法
(3)涂红丹
(4)渗油法
(5)气压试验法
5、气门座的镶换
新气门落座后顶平面低于气缸盖燃烧室平面2mm以上,或气门座磨损过甚,需镶换新气门座。
(1)拉出旧气门座
(2)选择新气门座,应有合适过盈量。
(3)将气门座冷却后,同时将缸盖气门座承孔加热后,将气门座压入
(4)气门弹簧弹力减弱
2、配气机构异响
如:气门脚响―――气门间隙过大、松动、冲击等
正时齿轮响―――磨损、松况、张紧装置松动、皮带碰擦等
凸轮轴响―――磨损
液力廷柱响―――油压低、损坏
3、配气相位失准
(1)装配错误:正时齿轮和正时齿轮链装配时记号没对正
(2)正时齿轮或链轮与凸轮轴或曲轴键连接处磨损松动或键槽加工误差引起定位偏差,加大配气正时误差
四、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及部件的特点,同学们知道了配气机构的部件作用及特点等等,配气机构常见磨损及修复方法有那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新课:
新课内容:§3-1配气机构的维修
五、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课
3.1概述
配气机构零件最常见的磨损形式是磨损和变形以及疲损坏。零件的磨损和变形会造成气门关闭不严、配气定时变化,使气门的开启时间和最大开度减小;气门弹簧、同步带等疲劳折断使气门和活塞发生撞击,严重损坏零件。
配气机构的工作性能降低后,会使发动机气缸的充气量减小,耗油量增加,功率下降,噪声变大,严重时,使发动机熄火或不能启动。
气门与气门座是成对配研的,安装时不能错乱。挺柱与挺柱导向孔经过磨合,也不能错乱。
3.2.2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调整的条件:气门完全关闭、挺柱落在凸轮基园位置
1、两次调整法:
(1)第一缸活塞位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调整其中一半气门
海南省三亚技工学校海南三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任课教师
姓名
吴书豪
任课
班级
科目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日期
第周星期(月日)
本教案授课节数
2节
审批
课题
§3-2配气机构的维修
课型
理论授课
教学
目的
通过讲解,使同学们掌握配气机构的主要部件的修理方法与步骤。
教学
重点
1、气门与气门座圈的铰削、研磨、和试配;2、气门间隙的调整。
5、气门杆于导管的配合间隙应符合原厂规定
(二)气门的检修
1、气门的耗损于检验
气门出现下列耗损之一,应换件
(1)轿车气门杆的磨损大于0.05mm,载货汽车气门杆的磨损量大于0.10mm,或出现明显的台阶形磨损
(2)气门头圆柱面的厚度小余1.0mm
(3)气门尾部的磨损大于0.5mm
(4)气门杆的直线度误差大于0.05妈mm时应予更换或校直,校直后的直线度误差不能大于0.02mm
5、一缸压缩上止点确定
(1)分火头判断法
(2)逆推法:如六缸进气上止点即一缸压缩上止点
(一)气门与气门座的配合要求
1、气门与座工作锥度应一致
2、气门与座密封带位置在中部靠里
3、气门与座的密封带宽度应符合原厂规定,一般为1.2mm~2.5mm
4、气门工作锥面与杆部和气门座与导管的同轴度应不大于0.05mm
教学
难点
气门座圈的铰削与试配。
教具、电化教学手段
运用实物和挂图讲解法(并结合练习册的实验进行)。
教学过程(含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内容及教学方法、练习巩固新课、总结,时间分配,板书、板画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考勤、课堂规范表现
二、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启发式教学
三、复习旧课:气门驱动组的组成由那些部件组成?
(四)气门导管的修配
检验:将气门杆及导管擦净,在杆涂上机油,插如导管中,上下拉动数次后,气门应能徐徐下落
(五)气门弹簧的试验
(一)凸轮轴及轴承的维修
1、凸轮轴的耗损与检修
主要耗损:弯曲变形、凸轮轮廓磨损、轴颈磨损,装正时齿轮的键槽磨损等
检验:凸轮轴检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凸轮最大升程减小值。凸轮的最大升程减小值大于0.04mm,换件。
2、凸轮轴轴承的修理
凸轮轴轴向间隙:EQ6100、CA6102:0.08~0.20mm,极限0.30mm
桑塔纳:极限0.15mm
凸轮轴轴向间隙的调整:更换推力凸缘或限位台肩的凸轮轴轴承。
(二)气门挺柱的检修
(三)气门推杆检修
(四)摇臂及摇臂轴检修
(五)正时链条及链轮的检修
六:结束授课(小结):本节主要讲了配气机构的零部件常见磨损方法及修理和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与步骤,望认真掌握其调整和检修,下节我们学习配气机构的常见故障与排除,同学们可以提前预习。
2、气门工作锥面的修理
光磨机上进行。除去工作锥面上的烧蚀斑点、沟槽、偏磨现象等。
(三)气门座的修理
气门座的磨损,会使密封带变宽,气门与座密封性下降
1、气门座的铰削
(1)铰刀:
15°铰刀:铰削气门座上平面角,使气门座工作锥面下移。
30°、45°铰刀:气门工作锥面铰刀
75°铰刀:扩大气闷座孔内径,使工作锥面上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