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土地资源管理教授简介
李保国教授

长江学者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来访
主讲嘉宾:李保国教授
主题:土壤科学进展
与新动向
时间:11月10日(星
期四),上午
8:30~10:00。
地点:八教学海厅或
生科楼国际会议厅
主题简介:李保国,
男,教授、博士、长江
计划特聘教授。
现任中
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
学院副院长及土壤和水
科学系主任, 农业部土壤和水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土壤-作物系统的定量化及其虚拟实现,农业节水原理,水土资源利用,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盐渍土改良利用,土壤过程的定量化,土壤水、溶质运移,地统计学应用等。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土壤学会国际学术年会上,我校李保国教授被授予美国土壤学会会士(Fellow of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成为我国大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土壤学家。
美国土壤学会成立于1936年,是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土壤学会,今年的国际学术年会还举行了隆重纪念其成立75周年的系列活动。
李保国教授在土壤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壤与作物系统模型及应用、土壤学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保国教授现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杂志主编,Agronomy Journal(美)和《资源科学》杂志副主编,Pedosphere、《土壤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和《中国农业科学》等杂志编委。
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

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TOP3)No.1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Ⅰ本科情况A 专业简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政策与法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地产咨询评估决策以及城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地产咨询评估机构、各类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及不动产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B 主要开设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Ⅱ考研相关A 09年研究生招生一览表B 08硕士考试科目初试科目:科目一政治科目二英语或俄语日语或德语科目三专业综合(含土地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估价)科目四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管理学)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土地管理实务(案例分析)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No.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Ⅰ本科情况A 专业简介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成立于1988年,原名土地资源科学系。
全系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
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12位老师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75%。
为国家学位办批准的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本科生毕业后可以在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地价评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方向继续深造。
B 主要开设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不动产估价、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等。
Ⅱ考研相关A 09年研究生招生一览表研究方向:0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02 土地利用规划03 乡村景观规划04 土地可持续利用05 土地行政管理06 土地经济与土地估价07 土地法学08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09 土地信息技术B 09硕士考试科目初试科目:科目一政治(含法律硕士)科目二英语(含法律硕士)科目三大学数学三科目四土地资源管理复试备注:综合测试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No.3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Ⅰ本科情况暂无信息Ⅱ考研相关A 09年研究生招生方向1 土地市场与开发经营2 土地经济与利用规划3 房地产投资与决策4 房地产政策分析与评价B 09硕士考试科目初试科目:科目一政治理论科目二英语德语 (任选)科目三大学数学三科目四管理学概论公共政策分析(任选)复试备注:《土地资源管理》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TOP4-7)No.4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Ⅰ本科情况A 专业简介要培养从事城乡土地管理、建设规划开发和地价评估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及从事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与研究的高级人才。
农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农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农业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浙江大学。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十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生态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0个研究方向:120405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0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0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03土地可持续利用04土地利用规划05 乡村景观规划06土地法律与制度07 土地经济与土地价格08 土地整治工程09土地信息技术复试科目:专业知识笔试: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综合测试二、考试内容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初选+复核+录取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1.初选:2019年1月(1)由学院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综合审查结果和招生导师组的意见,形成进入复试考核的申请人名单,并在申请学院主页及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示。
对初选结果有异议的申请人可以通过公布的电话申请复查。
进入复核阶段的申请人在相关学科专业范围内选择填报导师。
(2)国家专项计划申请人通过学院初审后,需提交学校“专项计划”招生审核组对当年专项招生计划进行审核排序,本着择优原则确定进入复核阶段的人选。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导师联系方式

http://202.112.175.14:4237/UserCenter/usercenter?querytype=1&querypolicyid=20071116105143 &type=get&query=0032003000300039&query=8d446e904e0e73af58835b669662&gx=AND&st =4efb610f4e0081f4&st=7b494e8e®ion=20071116104201®ion=20071116110432&treeid= 20040209181502&updatetime=0&datapid=&imtime=0&dataj=&tpf=Y&nodeid=2007111609233 3&username=guest&password=null&viewjbid=20021201150523&order=7&orderdsc=1&resnum =250&maxnum=50000&pagenum=0&presnum=0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全部信息姓名安萍莉职称副教授硕/博导师硕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2土地利用规划姓名段增强职称副教授硕/博导师硕士生导师 Duanzq@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9土地信息技术姓名郝晋珉 jmhao@职称教授硕/博导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2土地利用规划博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2土地利用规划姓名孔祥斌kxb@职称副教授硕/博导师硕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管理04土地可持续利用姓名刘黎明职称教授硕/博导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管理03乡村景观规划博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3乡村景观规划姓名牛灵安niulingan@硕/博导师硕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壤学05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管理08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姓名孙丹峰 sundf@职称教授硕/博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03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04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土地资源管理08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资源管理09土地信息技术姓名王数 wangshu@职称副教授硕/博导师硕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姓名许月卿 xmoonq@职称副教授硕/博导师硕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8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姓名张凤荣zhangfr@职称教授硕/博导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4土地可持续利用博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4土地可持续利用姓名张军连junlian@职称教授硕/博导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7土地法学博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5土地行政与公共管理姓名朱道林 dlzhu@职称教授硕/博导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所属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硕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6土地经济与土地估价博士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06土地资源经济与土地价格。
土地改革40年:演进中的巨变

土地改革40年:演进中的巨变文/本刊记者 王 芳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40年的不断探索演进,已使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
这些演变过程分为哪些阶段,给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哪些变化?这些调整演进背后有哪些规律和遵循的原则?未来农村土地制度还要防止出现哪些问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是什么?改革的本质是适应市场化需求农村土地制度包含土地的所有制、使用制、国家管理制度等。
那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而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进程,实质上是在保留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赋予并不断强化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也是对农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不断进行探索的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在2015年发表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指出。
“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使其适应现阶段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化再配置的要求,进而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土地价格、土地制度与政策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朱道林说。
他向《经济》记者解释:比如,农村集体农用地制度改革采取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就是通过重新设置与分割产权,在保障农户基于成员权基础上的“承包权”,实现“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满足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就是要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并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土地资源再配置,满足农村及农业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同时实现集体和农户土地合法产权权益。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同样是为了解决农村进城人口留下的闲置宅基地的再配置问题。
因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其核心就是导入市场竞争,让市场来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取代原有计划经济的主导作用。
我国农村土地准公共性分析

我国农村土地准公共性分析
李涛;郝晋珉;侯满平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作者在对我国农村土地进行归类的基础上,以耕地为例,从竞争性、排他性及外部性的角度对农村土地的准公共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公共管理的思路.以期通过本文的分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土地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和市场各自作用范围的确定提供一个判断思路,从而保证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公平.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李涛;郝晋珉;侯满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海淀,100094;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海淀,100094;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海淀,10009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11
【相关文献】
1.国企改革对农村土地改革的启示与镜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产权改革的风险分析报告 [J], 陈伯君;钟怀宇
2.准公共性组织特性的大学治理 [J], 张蕊
3.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准公共性与投资主体多元化 [J], 王燕
4.基于灰色系统的准公共性基础设施融资效果评价模型 [J], 孙梦元
5.传媒资源的准公共性对传媒产业的影响研究 [J], 刘柏霞;秦留志;张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资源与环境学院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名单-2014-4-15

黄元仿
26 090301
土壤学
100194223020082 谷丰 非定向就业 导师全额资助
李保国
27 090301
土壤学
100194223020083 岳燕 非定向就业 导师全额资助
林启美
28 090301
土壤学
100194223020079 温敏敏 非定向就业 导师全额资助
刘刚
29 090301
李晓林
左元梅
袁力行
崔振岭
备注
序
招生专业
号 代码
名称
考生 编号
姓名
录取类别
资助类型
67 090302 植物营养学 1062642011100224 陈晓辉 非定向就业 导师全额资助
导师 姓名 张福锁
定向委培单位 兼职
68 090302 植物营养学 1043542011000059 王新兵 非定向就业 导师全额资助 苗宇新
69 090302 植物营养学 1036442008002577 李结平 非定向就业 导师全额资助 顾日良
70 090302 植物营养学 1011842011100084 高伟 非定向就业 导师全额资助 申建波
71 090302 植物营养学 1071242009000053 郎明 非定向就业 导师全额资助 张俊伶
任图生 龚元石
四川省农科院土 壤肥料研究所
备注
序
招生专业
号 代码
名称
33 090301
土壤学
考生 编号
姓名
录取类别
资助类型
100194111020265 刘晨旭 非定向就业 导师全额资助
导师 姓名 林启美
定向委培单位 兼职
34 090301
论土地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论土地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朱道林;谢保鹏【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研究土地科学学科体系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比较研究。
研究结果:在现行的学科体系中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分散于相关学科中,缺乏学科地位和完整学科体系支撑;土地科学与部分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基础理论交叉,与部分学科在研究对象上存在局部交叉。
研究结论:土地问题的重要性、要素的多样性与完整性,决定了土地科学问题研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他任何学科只可以局部研究而无法完整替代。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science and relevant disciplin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dentifying the position of land science among other disciplines. The methods are mainly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topics are scattered among different disciplines given the current structure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land science is lack of unique position and a complete disciplinary system comparing to other disciplines. There are overlaps among land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at theoretical level and also at research objectives level.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specialty of land scie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importance of land issues,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teness of land as production factors. It shows that the other disciplines can only partially substitute the land science rather than completely replace it.【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10页(P22-31)【关键词】土地科学;土地科学学;学科体系;学科关系【作者】朱道林;谢保鹏【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要弄清土地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首先要清楚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大家报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由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济学和地籍管理五门课程综合而成。
专业课总分150分中,其中五门课程均会全面的考查,所占分数每年也有所不同。
在复习过程中,大家应该抓住重点,以土地管理学和土地资源学两门为重中之重,同时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真正了解了命题的基本特点,那么它必将为你节约大量的人力与宝贵的时间,在考研的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位置。
每年真题的比例来看,有5-8个名词解释,4-8个简答,1-2道论述,但主要考查的仍是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中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的出题老师每年基本上固定,出题风格在几年内基本保持了一致。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历年试卷,尤其是05年至今的试卷对大家的备考会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抓重点,针对性一定要强,比如说历年真题,有些题目复现率很高,绝对是重中之重。
中农85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考试没有规定的考试大纲,只列出了参考书目,2009年相对较好,给出了复习范围,对于范围以外的内容可以不必看。
具体的复习方法、重要的知识点我都会在课程中结合近年的命题规律给大家详细讲解。
相信有大家的努力加上我近年来的一些规律总结,在通信类专业综合的考试中拿下130分以上的高分并不难。
土地资源管理教授概况之——中国农业大学(2009-04-23 14:11:31)标签:教育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成立于1988年,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5名,为国家学位办批准的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
张凤荣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土壤地理学;社会兼职: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家组成员;《资源科学》、《水土保持学报》、《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与《土壤通报》编委。
主要学术贡献:在中国率先开展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淮海平原土地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研究” (1999-2001)和主持国土资源部重点课题“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2000-2002);并通过一系列的著作的发表,推动了我国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并且开创了建设用地持续利用评价方向,走在了世界前列。
促进了耕地开发整理工作对质量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对中国土地资源状况,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状况有深入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通过以下这些著作的发表促进了我国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工作由注重数量到数量与质量并重,乃至向生态环境保护的转变;全面参与了《农用地分等规程》的编制工作,主持编制《农用地分等规程》所需的核心专题研究“农用地分等定级诊断指标体系制定”和“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利用系数制定”并主持“农用地等别描述规范研究”,推动了农用地分等工作;为中国耕地保护做出了贡献,研究中国耕地质量与数量变化,耕地生产能力,耕地保护目标和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措施,为国家和区域耕地保护和农田基本建设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主要研究课题有:国土资源部全球资源战略研究开放实验室课题“中国耕地生产能力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研究” 国土资源部课题“中国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建设研究;提出大都市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新思路在完成的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北京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专题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耕地具有多重功能,将基本农田纳入城市空间布局,以阻隔城市“摊大饼”,发挥耕地的生态和景观功能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思路;这一具有创新性的新思想新方法,对革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在完成的北京市农委课题的《北京市产业布局研究》报告中将种植业布局与城市环境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突出农地的公益性,提出对农田进行生态与资源补贴,以保护农地,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的政策建议,并已经被北京市政府发文执行。
建立《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做出了贡献,, 1992年出版的《土壤发生与分类学》,在中国第一次将逻辑学应用到土壤分类学中,并且成为广为采用的研究生教材,革新了中国土壤分类学的哲学思想。
出版的译著《土壤系统分类概念的理论基础》(1988)和《土壤系统分类检索》(1993),推动了中国土壤分类的定量化和建立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分类标准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自1987年参加南京土壤研究所龚子同先生主持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为该分类系统的彻底改革做出了贡献。
朱道林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土地价格、土地制度与政策。
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常务理事。
主要已完成项目:主持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课题“城市土地价格调查成果汇总集成”,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
主持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全国农用地定级估价成果汇总与建库总体方案研究”项目,2005年。
主持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课题“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建设”,2004年至2005年。
主持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中心专项课题“土地价格内涵研究”;2004—2005年,主持完成了“沈阳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沈阳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2004)”项目,该成果已于2005年5月23日由沈阳市政府发布实施;2004年,主持完成了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课题“农用地定级估价成果在征地补偿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2003年,主持完成了“全国土地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方案设计研究”项目;2003年,主持完成“全国土地开发整理战略研究”子课题“粮食安全与土地开发整理战略的关系研究”、“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开发整理的关系研究”。
2002—2003年,主持国土资源部专项研究课题子课题“全国基准地价平衡技术规范研究”项目。
2002年,主持完成了全国国土资源大调查试点项目“拉萨市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研究项目。
主持完成了“土地收购价格内涵界定及测算方法研究”项目。
2000年至2002年,作为主要参加人,先后完成了“加入WTO后我国土地资产管理政策研究”、“土地流转中的经济关系研究”、“我国土地市场体系与地价体系研究”等项目。
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农用地估价规程》的研究与编制”项目,该规程作为部颁标准已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实施。
主持完成了“土地管理系列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课题。
该研究成果已编入中国农业大学“125计划”成果汇编,所提出方案已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改中实施。
专著或教材:房地产经纪人手册,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理论与实践总论,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年10月执行主编,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理论方法实践,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年著,改革与发展中的中国土地市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月;农用地估价规程,朱道林(第4完成人),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著,土地行政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著,不动产估价,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副主编,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执行主编,土地估价报告选编,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参加编写,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全国土地估价师考试统编教材),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郝晋珉,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估价)土壤改良与利用区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兼职:中国土地学会理事、土地规划分会副主任,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侨联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侨联副主席,《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农技推广》等杂志编委。
科研与学术成就:"浅层咸水型盐渍化地区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和效益研究"、"盐渍化改造区高效持久'综合农业'发展的优化决策和综合技术研究"分别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三等奖,"黑龙港上游农业高效持续发展研究"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黄淮海平原高产区优质高效农业结构模式与技术研究"以及"黄淮海平原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正在进行中。
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重点课题"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与高效持续农业发展",获得"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鉴定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低产田治理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以黄淮海平原、松嫩-三江平原、南方红黄壤、北方旱农、黄土高原等五大区域的中低产田治理与农业综合发展为主题,建立了51个科技-经济先导型的农业综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现代化样板,推出了一批科技质量高、科技显示度大、覆盖面广的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关键技术,解决或攻克了一系列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点障碍因素,显著增强了五大区域农业综合科技实力,极大地推进了区域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此外还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河北省攻关以及其他研究课题20余项。
著有:《浅层咸水型盐渍化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与发展》、《盐渍化改造区农业持续综合发展》、《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控制》、《迷人的生态世界》《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著作多部,发表论文40余篇。
刘黎明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北京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研究开放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土地资源管理、乡村景观规划、农业遥感。
主要论著《乡村景观规划》,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土地资源学》(面向21世纪教材),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主编,科技文献出版社,1994;《生态学概论》(面向21世纪教材),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土壤资源调查》,第三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参编,p215-236,气象出版社,200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参编,p187-235,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中国生态农业》,参编,p194-203,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