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提出

(一)自主创新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和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动手、精于实验的习惯和能力。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创新性人才所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就一定意义上说,自主创新学习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途径、基础方式和基础保证。

(二)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内外环境和实施保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显而易见,不仅自主创新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的目标与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与具体目标十分一致,而且自主创新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的实施,其实质就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等新一轮改革的最终目的与具体目标的实证性研究,同时,也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新一轮改革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思和实践价值。

二、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从哲学基础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基础是人其有主观能动性,从事自觉的活动,奴驾着人的自身发展。学习活动应该是人发展自己的实现活动,必须让学生以其自身发展的自主意识参与全过程。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因素,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励、唤醒与鼓舞,让学生在接受外部影响的同时,主动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自主学习,勇于创新,促进多方面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2、认知心理学。当代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目标是揭示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如何学习

和储存知识的,人是如何提取头脑中的知识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并且力图建立人的学习和思维的心理加工过程模式。该理论重视学生的主动作用,强调认知因素(认知加工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学习和发展中的直接作用。

3、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根据他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相应地提出了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强调学生中心和学习的主动性;(2)强调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3)主张有意义的学习;(4)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的作用。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的学习;(2)建构性的学习;(3)累计性的学习;(4)目标指引的学习。除外,建构性学习还具备一些二级特征,如探究定向的学习、情境性的学习、问题定向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社会性的学习、体验学习、内在驱动的学习、元认知学习等。

三、模式的构建

进行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构建从教学实践入手。通过实验教师的五十多节探索研究课和教学经验总结,我们从中归纳出带规律性的成分,然后将这些大家认可的成份再作提炼,逐步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主导阵地。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四步式”的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四步式”

第一步:自主学习——自主初学感知环节

第二步:寻问探疑——积极参与探究环节

第三步:互动研究——互动交流讨论环节

第四步:揭示规律——获新知求创新环节

2、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课堂教学“四步式”模式是一个主体的教学模。

(1)自主初学感知环节:指预习或初学过程,把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依靠所学习知识和方法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对初学结果进行检查。

(2)积极参与探究环节:自主创新性地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是新时期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本环节当中,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

中的主人。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发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3)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善于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加强对话、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加深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解决,加深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新知求创新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问题的研讨,新的知识将得到揭示,完成新知识的构建。而学生创新能力在新知识构建当中,新能力形成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本环节重在形成知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3、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本课题落实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主阵地,在研究目标中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素养,建立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体系。这样的目标如何能达到?我们采取了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的“四步式”来逐步落实这些目标。

课堂教学“四步”:自主初学感知环节——积极参与探究环节——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获新知求创新环节。站在教师教学操作角度上讲,这“四步”一切都因“问题”而生。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开始,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究提出问题,主动合作交流研讨求解问题,追求真知创新性地化解问题。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图示如下:

积极参与探究

自主初学感知

互动交流讨论获新知求创新

在教学当中提倡老师要围绕“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参与解决问题来开展教学。在“自主初学感知”中“发现问题”,在“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在“互动交流讨论”中“求解问题”,在“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四步”式教学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讲,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用学习

等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显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转换教师角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新理念是相一致的。

在“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发现过程;“寻问探疑”是学生自主质疑积极参与的过程;“互动研究”是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揭示规律”,是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对知识有创新性理解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自主学习

寻问探疑学问

研创

互动研究揭示规律

下面以一节探索课《浅水洼里的小鱼》(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片断来对具体的实施操作进行说明。《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讲一小男孩为了挽救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而去捡鱼的一件事,目的是树立小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课文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小孩男为什么要去救鱼,从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自主初学感知”中“发现问题”和“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两个环节。

片断1: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把自己在预习当中所理解到的信息大胆地表达出来。有的对课文主要内容有所了解,有的知道了一些词语的意思等。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让学生再自主读课文,加深了解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质疑。

师:同学们初学课文就知道的了那么多,还有想知道的吗?

生1:我还想知道什么是“浅水洼”?

生2:浅水洼里的小鱼会怎样?

生3:小鱼怎么会跑到浅水洼里去?

生4:小鱼的呼吸困难不困难?

生5:鱼儿那么多,小男孩子为什么还要去救鱼?

……

师:同学们,小男孩为什么要去救鱼?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在片断1中,教师给了学生质疑空间和时间,之前学生提出了比较多的问题,次要的、容易解决的疑问都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当中启发自主解答了。在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当中,帮助了学生归纳出中心问题:“小男孩子为什么要救鱼?”并把这个问题突出化,成为这一节课的核心问题。

以上这一个过程是把“自主初学感知”中“发现问题”和“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两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围绕中心问题:“小男孩子为什么要救鱼?”展开“互动交流讨论”中“求解问题”和在“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化解问题”这两个环节的学习。

片断2: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这个画面?四人小组找一找,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

生1:“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我知道鱼儿非常多,多得检不完。

生2:“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水就会被太阳蒸干,这些鱼儿都会干死。”我知道这些小鱼都会被蒸干,死掉。

……

师:从“蒸”字你体会到什么?

生1:“蒸”就是用火烧一样,太阳会像火一样把小鱼蒸干的。

生2:小鱼会很难受的,得不到呼吸!

生3:小鱼心里是多么的害怕,多么的痛苦!

生4:小鱼想得到帮助,回到大海。

……

师:小鱼儿真痛苦啊,我们读出感情来。(学生富有感情地读)

师:小鱼儿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生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将永远见不到你们了,请你们不要伤心。

生2: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没有听你们的话,跑到岸边上玩,现在回不去了,我多后悔。

生3:上天,请来帮帮我吧,我就要被蒸干了,我真的很想回到海里。

……

师:原来每一条小鱼儿都想活。

在片断2中,老师让学生自读自悟,品味揣摩“蒸”字,引导学生想象鱼儿被困时的心里话,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小鱼儿被困在浅水洼里的焦急、无助、恐惧、后悔、求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有无数的生命在呼唤着。始终围绕着“小男孩为什么要救鱼?”这一中心问题。

片断3: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交流。品味小男孩努力地救鱼的词句。

师:你从哪些词语知道小男孩努力地救鱼。

生1:我从“他走得很慢”,知道他怕把鱼儿踩死和生怕漏掉任何一条小鱼。

生2:我找到“不停地弯下腰”,知道他会很累,但他没有停下来,没有放弃。

生3:我找到“用力地扔”,知道他是多么想小鱼儿能顺利地回到大海里快乐的生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