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论文

合集下载

苏州古典园林600字作文

苏州古典园林600字作文

苏州古典园林600字作文☆ 第1篇:漫步在苏州的古典园林里,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

想象一下,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耳边是鸟儿的歌声和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人声。

这种宁静与世隔绝的感觉,让人忘却了外面世界的喧嚣。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家人来到了拙政园。

刚踏入大门,就被眼前的美景给震撼到了。

那里的水池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精心修剪的绿植,还有几座小桥横跨水上。

我们沿着曲折的小径慢慢走,时不时停下来欣赏路边的奇石怪木。

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独特的形状,仿佛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有的像蹲着的大象,有的像展翅欲飞的老鹰,还有的像是从天而降的仙女。

最有趣的要数那些隐藏在园林角落里的亭子了。

它们或高或低,或大或小,各自有着不同的风格。

有的亭子里挂着古色古香的灯笼,有的则布置了几张简单的桌椅,供游客休息。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靠近水边的小亭子,坐在那里,看着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真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偶尔还能看到几只蜻蜓点水,翅膀上的光芒在阳光下闪烁,简直美不胜收。

走在园林里,你会发现很多细节都充满了设计师的心思。

比如,墙壁上刻有各种各样的图案,从山水到人物,从花卉到动物,无一不展现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

就连窗户的设计也别具匠心,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扇形,有的甚至模仿了花朵的形状。

透过这些不同形状的窗框向外看,每一眼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就像一幅幅天然的水墨画。

苏州的园林不仅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们追求和谐、宁静生活的愿望。

每次离开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带走了一份宁静,一份来自古代的礼物。

下次有机会,我还想再来这里,继续探索那些被遗忘的美好。

☆ 第2篇:逛苏州的古典园林,就像是翻开一本旧相册,每一页都藏着过去的故事。

记得那一次,我跟着家人来到苏州,心里想着这地方能有啥好玩的,无非就是些老房子嘛。

但是一踏进园子,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刚进门,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几株梅花正开得热闹。

苏州古典园林的作文

苏州古典园林的作文

苏州古典园林的作文《苏州古典园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这座拥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古典园林艺术闻名于世。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们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水乡的大地上,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走进苏州古典园林,仿佛穿越时空,步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水榭回廊、假山池沼、花草树木,无不精心布局,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以其疏朗自然的风格著称。

园内以水为中心,萦绕错落有致的建筑。

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堂名取自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之意。

站在远香堂前,放眼望去,池中荷叶田田,荷花绽放,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

沿着曲折的回廊漫步,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感受着江南的韵味。

小飞虹是拙政园中的一座廊桥,朱红色的桥栏倒映在水中,如长虹卧波,美不胜收。

留园则以建筑艺术精湛而闻名。

园内的冠云峰是太湖石中的绝品,其形态奇特,玲珑剔透。

峰下有一池清水,倒映着冠云峰的倩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留园的建筑布局紧凑,空间利用巧妙。

曲溪楼、清风池馆、涵碧山房等建筑错落有致,相互呼应。

在留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园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网师园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园林,被誉为“小园极则”。

园内的月到风来亭是赏月的绝佳之处,每当明月高悬,清风徐来,在此处品茶赏景,别有一番情趣。

殿春簃是网师园中的一处独立小院,院内种植着芍药,每逢春季,花开似锦,艳丽动人。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园内的假山群错综复杂,犹如迷宫一般。

穿行其中,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柳暗花明,给人带来无尽的乐趣。

假山上的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与假山相互映衬,增添了几分诗意。

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美丽的景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诗词、书画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论文六篇

苏州园林论文六篇

苏州园林论文六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1【教学目标】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培育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力量;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苏州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苏州园林视频。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许多,叶圣陶先生是苏州人,苏州很多园林留下了他成长的脚印,他一次次地与伴侣游林,在园林中听昆曲、结诗社,今日,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走入“苏州园林”。

活动一:设计苏州园林朗读全文,依据课文内容以设计者的口吻简介苏州园林的建筑设计。

预设:“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追问:仅仅做到了“四个讲究”,是不是就肯定能保证苏州园林无论在哪个点上都能呈现出“完善的图画”?预设:“每一个角落都留意图画美”,“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颜色淡雅”。

小结:设计园林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设计园林规划布局,也要局部落实,通过详细的实物来展现特色;既要留意主要的物景布置,也要留意细部次要的物景布置,园林展现的才是一幅幅完善的图画。

活动二:巡游苏州园林再读课文,以游人的口吻谈谈巡游苏州园林的感受。

1.填空。

依照“苏州园林有_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谈游园感受。

预设:①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几座小山协作着竹子花木,让人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②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池沼的边沿不是齐整的石岸,是凹凸屈曲任其自然,东边几块玲珑的石头,西边有花草。

③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池沼里美丽的金鱼和鲤鱼游来游去,荷花也开放了。

④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藤萝花满眼的珠光宝气,使人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2.仿句。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巡游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诗句形容园林的景致,你能仿照这句话,选择园林中的一幅图画,引用合适的诗句来形容园林中的其他景致吗?投影供应相关诗句:“小桥流水人家”,“庭院深深深几许”,“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听雨入秋竹”,“芭蕉叶上潇潇雨”,“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曲径通幽处”,“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苏州园林总分结构作文

苏州园林总分结构作文

苏州园林总分结构作文篇一《苏州园林之妙》要说苏州园林那可真有不少看头。

一进园子,就感觉像是进了一个精心打造的大迷宫,但这个迷宫可不是让你头疼的那种,而是充满惊喜的。

整个园林就像是一幅展开的画卷,明明是人工造的,可又像是老天爷专门在这儿给自然开了个小分店。

就拿我上次去的拙政园来说吧。

刚进门,首先看到的是一道回廊,这回廊曲曲折折的,廊边的墙上还有一些形状各异的漏窗。

那些漏窗可有趣了,透过它看外面的景色就像是看一幅被剪碎又重新拼贴的画,这边是一棵柳树的枝条,那边是一朵盛开的花,再那边又是一小片假山石,把外面的景色分割得别有一番风味。

再往前走,就到了一个小池塘边。

池塘里的水绿绿的,但不是那种脏脏的绿,是清澈中透着一种温润的绿。

水里有好多鱼在游来游去,这鱼也是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白的像雪。

它们游起来慢悠悠的,不慌不忙的样子就像那些在园子里闲逛的游客。

池塘里还有些睡莲在浮着,叶子圆圆的,青蛙有时候会跳到那上面去,呱呱叫几声,像是在给游客们讲这个园子的历史。

沿着池塘边是一溜儿的石头,这些石头也是东一个西一个地摆放着,可又乱中有序。

有的像凳子,有的像小动物,如果你想象力够丰富的话,还能找出像孙悟空在石头里蹦出来之前的那种孕育他的大石头呢。

在园子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座小亭子。

这亭子的顶部造型特别奇特,上半部分像是一个倒扣着的碗,下半部分就像是几个架子撑着这个“大碗”。

我到亭子里坐了一会儿,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凉凉的,特别舒服。

从亭子里看出去,周围的树木、假山、池塘就像是被特意安排来陪着这个亭子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这就是苏州园林的厉害之处了,那设计简直绝了,看似随意摆放的东西,其实都是有讲究的。

这拙政园就像一个大宝藏,每走一步都能发现新的小惊喜,在里面逛就像跟大自然玩捉迷藏一样。

篇二《游苏州园林》提起苏州园林,我就有一肚子话要说。

那可是个让人感觉特别“奇妙”的地方。

就说狮子林吧。

我一进那园门,就被眼前的假山群给镇住了。

苏州园林运营管理现状论文

苏州园林运营管理现状论文

苏州园林运营管理现状论文引言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的园林景点,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以及园林景区的开发,园林运营管理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本论文将从苏州园林运营管理的现状、问题分析以及改进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苏州园林运营管理的现状苏州园林的运营管理可以分为景区开发、票务管理、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

首先,苏州园林的景区开发逐渐趋于多元化,旅游业、文化活动、商业活动等项目相继涌现,为园林景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机会。

其次,苏州园林在票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网络实现了线上售票,方便游客提前预约和购票。

最后,苏州园林保持了较好的基础设施维护水平,如道路、绿化、卫生等方面工作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二、苏州园林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苏州园林在运营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游客流量过大问题突出,特别是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苏州园林常常出现拥堵、人员管理不善等情况,给游客的游览体验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部分园林景区的保洁工作存在短板,有的地方卫生管理不到位,影响了游客的观光体验。

此外,苏州园林的文化传承和展示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挖掘和体验。

三、改进策略为了解决苏州园林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1. 加强游客流量管理针对游客流量过大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景区的人员管理,增加安检人员和导游人员的数量,合理疏导游客流量。

其次,提供在线预约和分时段参观等服务,合理分流游客,减少高峰时段的拥堵情况。

最后,可以考虑对游客人数进行限制或设立更多的通道,提高游客的流动性和观光体验。

2. 加强园林景区的保洁工作为了改善苏州园林的保洁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适当增加保洁人员的数量,提高保洁力度,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和重要景点周围。

其次,加大对保洁工作的培训力度,提高保洁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

2024年苏州园林的作文

2024年苏州园林的作文
品味苏州园林,好像在读一本书,风吹过一页。漫过一章,整个院落是一封情书,在假山花草的掩藏遮掩之中。我爱你没有句号。
苏中园林懂得藏,藏在春风没巷之处。隐在秋草连天之处,游子们便在这一片小天地,流连忘返,来到这里没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无措之感,满目的美丽让你的眼睛有地凉。漫步在园中有一种十分恰好的感觉。
苏州园林懂得露。露在溪水亭栏之中,露在万千春意之处。仿佛蛮远的美景,都顺着南风,吹进了你的眼中,让你在绿色环绕之中想到头顶的蓝色天空。无尽白云,你会下意识的闭上双眼,因为你知道,再睁开又会看到不同。
2024年苏州园林的作文
关于苏州园林的作文1
建筑的美其实就像人格的美,一处处雕栏画栋掩饰下的春水花潮与月光,一片坍倒围墙里的樱花暴风,剪影窗纱之外的藏与露。苏州园林就像这样,懂得藏与露。
藏匿一如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未散,宫墙院瓦与假心花草的迂回,是更年不变的美丽,园林中的一处不小不大的石墙,便是最好的印证,它曾抚摸过春天细如丝的小雨,也曾享受过夏日斑斓的午后,它曾与秋叶执手而行,也曾在片片飞雪中矗立无声,墙后有一揽子的风雨,那里有才子佳人的韵事。走过这面石墙。吸引你的。便是转角处探出的一支红杏。
又一转,只听见一声声曲调仿佛就在眼前。但走在走廊里,看不见声发何处。走廊清浅而温和,随这昆曲亦是千转,廊上有镂空,空出便是一景,或是柳树一株,上有黄鹂两只。或是一树牡丹,碗般花朵似一团燃烧的火焰。或是一叶芭蕉,雨后更显青青。
最后,我找到一山,旁边一清水簌簌流出,找一石,面朝暖阳,闭眼听曲,听那悠悠的声,品那深深的情。
各位游客们,祝你们旅途愉快!
关于苏州园林的作文3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甲天下”在我眼里的苏州园林很美,美就美哉在它的细腻按,古朴与灵动上。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正文部分: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苏州和天堂联系起来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苏州那数目庞大的封建古典园林的存在。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那里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艺术之悠久,数量之庞大,造园艺术之高超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治园历史,至今保持完好的有69处之多。

现在,苏州园林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位于苏州的园林,更是作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代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些园林大致分为三类,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这些园林多为一些文人雅士,官宦富商所建,精致优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规模,多角度的集中展现。

苏州的著名园林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耦园,网师园,怡园,艺园以及环秀山庄。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良好传承,它包含了人文艺术,建筑艺术,诗词画作,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

从平面来看,苏州园林就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从立体来看,虽非迷幻莫测的空中楼阁,却倒也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在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自然博物馆。

在此,依据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和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拙政园和留园。

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园林。

起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所,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的退隐居所,他修补残缺,植树种草,取“拙者之为政”之意命名该园。

曾也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园分为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住宅样式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已辟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平快明朗,以平岗远山和松林、草坪、竹屋和池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雪堂、兰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等。

中部乃拙政园精华所在,以水为主,池水面积占据约三分之一,水碧树茂,景色自然,形体不一,主次分明,并非西方园林建筑中处处所体现的棱角分明,于“无形”中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哲学性,体现着“有形”。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推荐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推荐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推荐3篇)【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1篇】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现存文字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般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在的苏州早已变成各大旅游爱好者,常去的地方,人也越来越多,园中的景也很受喜爱。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内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种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而得林泉之越”,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的艺术境地。

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园古典园林的总称。

来到苏州,游贤古典园林,优雅精致的景色,一定能让你深陷其中。

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我认为最美的园林,不愧是苏州园林。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2篇】举世闻名得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合12000多华里,它被誉为“万里长城”,可谓名副其实。

长城初为秦始皇下令修筑,前后共动用了几十万民工,用39年得时间才完工。

长城得修建,有利于抵御北方匈奴得骚扰,因而保证了那里农业得正常进行,对中原一带得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远望长城,高耸雄伟,蜿蜒万里,四周被连绵起伏、危峰兀立、高大雄伟得青山环绕着。

在这绿色得海洋中,它犹如一条灰色巨龙,盘绕于峰峦之间。

曾有一位南北朝诗人,用这样得诗句来形容它得险、长、高:“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据报载第一次登上月球得美国宇航员说,在太空中望地球,最明显得建筑物就是长城了。

长城由砖砌成,城墙高3--5米,墙头是齿形得,很适合防御敌人。

长城上有八大关: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雁门关、娘子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

其中得山海关最为有名,它背山面海,处于万顷波涛、千丈绝壁之间,号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是历代兵家得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曾与降清得吴三桂在此酣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园中的隐逸情节
江湖之近与庙堂之远,尽在一方园林中。

多少事欲说还休,于是选择归隐。

儒家一直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般来说,园主以及其设计者,大多腹有诗书气自华,达则兼济天下是人生理想。

可囿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于是将狷狂之气一并潜藏,躲进小楼自成一统,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审美意识,都融入私家园林之中,在借来“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所有的诗人只不过是失了意的政客,而所有的政客只不过是得了志的诗人。

人生这条独木桥,一端是“学而优则仕”,一端是“安贫乐道”。

当一端的人不能够“兼济天下”的时候,另一端的人真的能够做到“君子固穷”吗?这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隐逸情节是中国士人通过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以及对世俗世界的冷漠态度,以求得洁身自好,保证自己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理想、生活内容和审美情趣。

由于一生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却又深受“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双重人格的困扰,出、入、隐、仕是他们内心深处一直面临的深层冲突,而协调这种冲突的正是田园之隐、山林之隐。

于是,园林成为他们失意后的精神寄托,成了他们出仕与隐退的调节场所。

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和老庄“道法自然”的思想结合起来,塑造了中国文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隐逸的文化。

但隐逸,并不意味着必须到辽阔的山林中,更可能的是选择浅近、简约的农村田园生活。

从东晋开始,陶渊明逐渐完善了这种隐逸的文化,在诗歌中赋予了“田园”这个词以诗意。

例如,归隐的形象便尤其体现在渔夫——“卷却诗书上钓船,身披蓑笠执鱼竿。

”沧浪亭、网师园的得名,皆取自于渔夫的逍遥形象。

前者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相传是蜀地流传的《沧浪之歌》;后者喻渔隐之意——白发渔樵江渚上,多少古今事,多付谈笑中。

沧浪亭中有观鱼处,网师园中有射鸭廊,可以自在观物明心。

此外,遍种修竹,也有园中必不可少的“日光穿竹翠玲珑”。

竹心空空,与佛教教义“空”、“无”相契合。

竹为君子,从竹林七贤,到苏轼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于是,“不可一日无此君”。

下面我将从文人隐士的题字、渔耕樵读的意象、忧郁审美与病态美和庄子的隐世思想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苏州乃至中国古典园林中隐逸思想的体现。

(一)文人隐士的题字
苏州园林中随处可以看到历代文人隐士的提名,皆可看到古代文人清高,洁身自好,志在出世的淡薄心志,但也可以从中体会到隐逸者淡淡的忧郁情怀。

拙政园园主明代王献臣因弹劾失职官员,解官归里,取晋潘岳《闲居赋·序》中“筑室种树,灌园粥蔬,此亦拙者之为政耳”,意为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的“政”事,暗指自己厌
倦了政治腐败,宦海浮沉,其巧智之心拙于政犹有不甘而形诸于外,在脱去政治羁绊后找一片小小的园地,去施展对美与自由的追逐,遂名“拙政”。

清姚孟起为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题名,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悠然自得,却又略显孤寂落寞,从侧面反映了在隐逸中的文人希冀寻求认同,却鲜有知己,又不愿意为俗世所以污染,只得两袖清风,与明月清风共赏此景,矛盾心情可见一斑。

(二)渔耕樵读的意象
拙政园中还会常出现以“渔耕樵读”等为内容的雕绘图案。

“渔”,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人严陵,严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李白曾有诗云“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这“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的逍遥自在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

这种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烦恼的出世思想,虽隐隐有几许萧瑟和孤寂,但其恣意的田园生活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却令人期许。

“樵”,指西汉时代的朱买臣。

早年生活困顿,曾打柴于烂柯山下。

在中国古曲中有一首《渔樵问答》,存谱最早见于明代箫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

箫鸾解题为:“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

“耕”,指“三皇五帝”中的舜。

舜原为草野之民,后以“孝”闻名,接替了尧的帝位。

“夫农,天下之本也”中国古代社会一直以农为本,耕织不仅是农民的生活之源,也是历朝历代君主治国兴邦的基础。

“读”,指战国时纵横家苏秦。

苏秦贫贱时,曾“悬梁刺股”,后功成名就,“六国拜相”。

中国文化一直以“读书求取功名”为人的至高追求,仕进不仅是读书人的至终归宿,也是社会的价值导向。

“渔樵耕读”绝不是一般的渔夫、农人和书生形象,而是曾失意却最终得志的贤达人物。

“渔樵耕读”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园主归隐田园,啸傲风月的情怀,更是主人期望“东山再起”、“达而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

然而,期望总归是期望,对于政治局势的了解导致的失望,从而或无奈、或愤而选择隐居,让园主只能将满腔的抱负投注于园林的设计,一草一木的构造中,以使自己可以随时体味到自己的满腹才情,为园子添砖加瓦代替了建设国家的心愿,可是这样却又只能在隐逸的生活中引出更多的哀婉叹息。

(三)忧郁审美与病态美
在苏州园林的园圃内,往往会看见许多精修齐剪、造型奇优的盆景和遒劲古朴的残枝老树,这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取向,利用了材料的非常态或曰“病态”,并通过对这种病态的欣赏把玩铺叙营造者自身的人格抒怀。

与“陋、病、愚、拙、丑、瘦、枯”病态审美情结息息相关的是文人园主自身的生活体验。

园中的枯藤、丑石、苍松是园林病态美的写照,覆苔、残山、孤灯、落枝、废垣、断碑、枯井是整个社会文化心理深刻影响下的特殊表现与批判。

白居易有“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李商隐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何逊有“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这些园林景致的愁唱,也是人对人生独善其身、旷达自如哲理的感悟。

梅以病为美,荷以残有韵。

苏东坡诗云:“寂历疏松欹晚照,伶俜寒蝶抱秋花”。

园景如此,园中人也沉郁在一片寒凉的消魂意境里,正是:“如何不管身憔悴,犹恋黄花雨后香”、“断肠明月下,梅影摇”、“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种病态忧郁的审美情节,还体现在园林中假山上的小亭楼阁,虽然曲径通幽,充满诗意,台阶却也总是狭小崎岖易滑,让人不免想到,身处如同“天堂”般的园林中的小脚女眷们对其恐怕永远只能是观瞻。

这种表面上“天人合一”的居所,实际上只是园林主希冀归隐,淡泊明志,却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臆想“天堂”的幻境。

(四)庄子的隐世思想与苏州园林
庄子的“隐”不同于一般“隐士”的“隐”。

第一,他丰富了“隐”的内涵和“避世”的途径。

庄子的“隐”,是介于山林和闹市之间的隐。

庄子之“隐”的是“穿行在山林和闹市之间”,也可以说是“身在闹市,心在隐世”,或隐于野,或隐于市,或隐于朝。

另外,庄子用“柔”来消解人生与社会的矛盾。

认为要避免陷于社会灾难,不一定要离开社会。

同时他认为,在肉身束缚与精神自由的矛盾对抗中,心能使人得到绝对自由。

苏州的园林文化所包涵的“隐”的思想就体现了庄子的“隐世”思想。

苏州园林强调介于现实和理想、局部与整体的一种转换过程,往往采用抽象的手法,即在写意和模仿自然之间保持一种张力平衡。

并不强求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把自然景物中最能引导思想情感的要素提取出来,经过抽象以象征性的题材和洗练的手法反映俯仰自得,有限中见无限的意境。

而这种抽象和模仿自然的方式正是庄子之“隐”与“柔”的体现,在车水马龙中开辟一方净土,栖于闹世却隐逸于心。

东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西有柏拉图的《理想国》,时至今日,我们也在乐此不疲的追寻桃花源或乌托邦这样的理想之境,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样的理想境地只能永远存在于我们灵魂上空,无法落地。

古代文人的努力或许无用,但却永恒。

将广阔的田园浓缩至一方园林内,虽然管窥一斑,但也寄托了他们对自由田园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失意文人内心的波涛汹涌已然雨打风吹去,更重要的是他们留下的深刻的文化哲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愈久弥香。

参考文献:
[1]陈从周.《园林清议》.江苏文艺出版社
[2]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联合出版社
[3]于丹.《于丹<庄子>心得》.北京联合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