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居民收支状况的相关研究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居民收支状况的相关研究

仅 仅 依 靠 剩 余 劳 动力 的 转 移 而 是 要 依 靠 推 进 城 镇 一 体 化 建 设 , 改 善农村发展 的基础设施条件来提高居 民收入水平 , 如 果 处 于
社 会 底 层 的消 费群 体 收 入 不 提 高 , 那 么 市 场 这 棵 大 树 就 从 根 基
有 利 于 促 进 农 业 规 模 经 济 的 发展 ,并 提 高 当 地 农 民 收 入 水 平 ,
水 平 方 面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 作 用 , 分 析 了十 年 来 新 型 城 镇 化 建 设 步 伐 的加 快 对 促 进 农 村 居 民增 收 , 改 善 基 层 消 费理 念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支持 作 用 , 为 实现 “ 中 原 崛起 ” 的 战 略 发 展 目标 , 提 出 了加 快城 镇 化 发 展 进 程 中促 进 农 民 收 支相 关 建
的劳动生产率 , 带 动农 民 收入 的增 长 。
河 南 省 的城 镇 化 建 设 一 直 伴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化 而 逐 步
地 推进 。 城镇 化在 促进 我 国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 活跃农 村消费市场 ,
T o d 删 ( 1 9 6 9 ) 通 过 建 立 劳 动 力 转 移 模 型 阐述 了农 业 劳 动 力
随 着收入 的提 高 , 消费会增加 , 但 是 消 费 的 增 长 程 度 远 不 及 收
2 国外 经典文 献的 理论 研究
早在 1 7 7 6年 , 斯密就 在 《 国富论 》 中 就 都 市 商 业 对 农 村 改
良的 贡 献 作 过 精 辟 的 阐 述 。 他认 为 , 工 商业都市的增加与富裕 ,
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 最终会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去。从而劳动力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

监督机制仍不够完善。这些问题 的暴露也给我省敲了警钟 :城镇化 管理
水平急需提高。 2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健康 、有序发展的路径 2 .1优化城镇结构体 系。在推进 河南省 城镇化 建设过 程 中。要 合 理扩大城市规模 、优化 城镇结构体系 、不断强化城市的功能 、增强 各城
市 的核心竞争力 ,进而形成合理 的城镇体 系 , 促 进 中原 经济区 的发 展 。 目 前 ,河南虽然城市很 多 , 但是 大城市却很少 ,都是一些小城镇 ,而且 分布 比较分散 ,整体来 说就是缺少像广州 、沈 阳那样大的 区域性 中心城 市 。所 以我省要积极培育壮大 区域性 中心城 市 ,逐渐拓 展城市 的规模 , 增强其辐射能力和集聚效应 , 进 而提升本省 的综合实力 。首 先 ,大力促 进 中原经济 区的建设 ,提高支撑 能力 ;其次 ,着重培养我省 中心城市 的 核心竞争力 ,增强辐射能力 ;再 次 ,要把发展 比较好 的县域弃县 立市 , 增强 承载能力 ;最后 ,从城市郊区等开始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 2 .2 改善产业结构 。河 南省经 济的主 要来源是 粮食 生产 。工 业化 比较落后 。所 以要 以新型工 业化 为纽 带 ,优化 产业结 构 ,统 筹城 乡发
展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相辅相 成的,工业化是城镇 化的根本动 力, 新型工业化 的推进和第二 、三产业形成 的集聚效应能够 有效的增加 城镇 的就业机会 ,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 民和城镇居 民的提 供了稳定 的 工作 岗位 ,从而保证 了他们生活的稳 定经济来源 。同时,我 省要大力发 展第 三产业 ,其核心重点是靠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来带动城镇 化 。它是城 镇化 发展 的后续动力 ,所 以政府要加大对服务业 的支 出,实现服务业 的 进 一步提升 。 2 .3 推动城 乡一体 化。城乡差 距 的不 断拉 大,城乡统 筹矛盾 的 突 出 ,对我省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有着不利 的影 响,甚 至会造成社会 的动乱。政府部 门应该采取适 当措施 缩小城 乡差 距 ,推动城 乡一体化 。 运用工业化 的理念 、工业化设备 、工业化的成果对农 业进行支持 ,形成 “ 以市带乡 ” 的局面 ;不断推动农 村人 1 3向城市 有序 的转 移 ,增加农 民 : 的收入 ,从 而缩小城乡收 入差距 ;加快城 镇公共 服务业 向农 村 的深 入 。 保证农民也能享受 到城镇居 民所享有的东西 ;对农 民进行 适 当的教 育培 训 ,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都能有所提高 ,增加 就业 的机会 。 2 .4规 划和 管理 同时跟 进。规 划是 管理 的前 提条 件 和理 论依 据 , 而管理则是规划 的具体实施 。必须 以据 《 城乡规划法 》 的有关规定对城 镇化建设进行合 理的规划 ,而不能随意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 镇化 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才能有效 的解决我省城镇化建设 和资源 的有 限性 之间的矛盾。我省应建立规划执行联席委员会 , 并 且 由市级规划部 门牵 头 ;还应成立规划统筹委员会 ,交 由市委 、市政府领导和市级规 划部门 主要领导负责。制定切 实落实规划 的约束措施 ,分级对规划 的执 行过程 进行监督 、统筹协调。同时要完善城镇化 的监督管理体系 ,管理 人员要 严格依法行政 ,彻底改变重建设轻管理 的局面 ,促进城镇化 的发展走上 新 台阶 。(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参 考文献

2023年河南农村报告

2023年河南农村报告

2023年河南农村报告引言河南省是中国中部省份之一,也是农业大省,农村占据着省域面积的很大比例。

本文将对2023年河南农村情况进行分析和报告,以便了解该省农村经济、教育、卫生及农民生活等方面的状况。

农村经济农业生产2023年河南农村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生产呈现出一定的稳定增长趋势。

农村地区的粮食生产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农民种植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有所提高。

另外,河南省农村还积极发展了蔬菜、水果和畜牧业等农产品生产。

新兴产业如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也逐渐发展起来。

农业现代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河南省农村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包括推广新技术、改善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质量等方面。

农用机械化和农业无人机的应用也逐渐普及,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村电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

农民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更便捷地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提高了收入。

农村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在2023年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校舍设施和教学条件。

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也得到了增加,增加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教育资源逐渐均衡分配,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当的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在农村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

农村儿童的早期教育得到了充分关注,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农民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了提高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河南省农村积极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农村得到了拓展,并且与企业合作,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培训项目。

农民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农村卫生基本医疗服务河南省农村卫生服务得到了持续改善。

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改扩建进一步加强,提供了更便捷、更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

农民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到城市就医,而是可以在附近的农村医疗机构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

河南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农业发展现状河南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首先,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增长。

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有所提高,有效保障了粮食供应的稳定。

与此同时,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产量也有所增长,满足了人民对多样化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

其次,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逐渐改变,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此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

通过推动农业机械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集群等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然而,河南省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利用问题。

随着城市扩张和农村工商业发展,农地减少,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其次,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产品生产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

再者,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人工投入压力。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保险和救灾工作,提高农业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河南农业发展在稳步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但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相信河南农业发展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近年来,河南省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取得一定的成果。

然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机制不健全、土地征收难度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探究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对策。

一、机制不健全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新型城镇化建设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

首先,政府对城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

政府认为城市化是一个产业和增长的机会,而不是一个公共服务。

这导致政府过度强调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土地利用,忽视了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福利水平。

其次,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利益的分配不公问题。

尤其是当地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往往会占用农民的土地,但没有给予足够的补偿。

这使得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收入也随之减少,无法有更好的生活。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城市化的规划,注重发挥城市在提高住房质量和解决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在安置流失土地的农民时,应该重视他们的生计和就业问题,为其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政府还应该制定明确的土地征收政策,保证土地征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土地征收难度大土地征收难度大也是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因素之一。

当前,河南省大多数城市的土地使用权已被占用,需要进行新的土地征收。

但这些城市的土地往往已经被农业、工业和商业利用,需要进行大量的撤离和拆迁。

这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很容易引起部分群众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可以引导企业通过线下和线上投资方式,推动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同时,还应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征收方案,明确征收标准和补偿方式,在征收过程中加大政策慰问和社会保障力度,确保被征收农民的利益。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往往会导致居民生活的不便。

如交通拥堵、停车难以及水、电、燃气供应不足等。

这也会造成城市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开展城市更新和改造。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破万元之后 , 城镇化率更是以每年约 2 个百分 点的速度递增 。2 0 1 1 年
究成果;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 目 “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
迁与土地流转统筹发展研究” ( 编号: 1 4 A 7 9 0 0 0 7 ) 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F 1 2 7 文献标识码: A
年的2 3 . 2 %, 花费2 2 年时间。 2 0 0 6 年河南的城镇化率达到 3 2 . 5 %, 仅用
本文系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校级课题项目“ 中原经济区背景 下加快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 ( 编号: 2 0 1 3 K Y O N 3 5 )阶段性研
了6 年。 特别是2 0 0 5 年之后, 河南的 G D P 总量突破万亿, 人均 G D P 突
及存在的问题, 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河南农村城镇 化进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产业结构为 1 4 . 1 : 5 7 . 3 : 2 8 . 6 。河南的产业结构说明其城镇化处于中期发
展阶段 。
( 三) 河南城镇化地区 发展不平衡, 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河
考察后, 认为该村临近长江, 闲置的荒地、 荒滩较多, 湿度、 温度、 光照、
会 形成 城镇 化率 高于工 业化率 的情 况 。2 0 0 9年河南 的城 镇化 率 为 3 7 . 7 %,产业结构为 1 4 . 2 : 5 6 . 5 : 2 9 _ 3 , 2 0 1 0 年河南 的城镇化 率为 3 8 . 8 %,
高于河南。在这样的背景下, 深入研究河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鸡蛋畅销全国各地。
五、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合作, 只要我们能够因地制宜, 共同努力, 加快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发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召开,明确提出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河南省的新农村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然而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笔者结合河南省省情、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分析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对地方政府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流转、城镇化、新型农民、稳步推进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新农村”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高度概括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和我国粮食基地,河南绝大多数人是农民,新农村建设对河南显得有其特殊。

长期以来,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差,住宅居住质量普遍不高。

在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看待农村民居的现状,如何解决三农存在的问题,是河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我们必须看到,新农村建设绝不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更是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社会的全面进步,要走出一条既具有河南特色又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一、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一)形式主义严重,很多只是面子工程。

在河南省很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地方政府观望情绪,不思进取,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引导农民生产致富等方面。

有些地方官员素质低下,根本没有理解新农村的“新”的本质含义,对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阳奉阴违,没有有执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指导思想,热衷搞大拆大建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甚至变相加重农民负担,比如一些地方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向农民收钱,无形中加重农民负担,更有甚者举债搞建设或趁机圈占土地,冲击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被严重侵害。

河南农业现状与前景

河南农业现状与前景

河南农业现状与前景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政策措施的相继落地,河南农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农业现状、政策引领和未来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现状河南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同时也以养殖业、果蔬产业和农业机械化为支撑。

目前,河南是中国最大的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生产基地之一。

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河南起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河南的养殖业也发展迅猛,肉禽蛋奶产量居全国前列。

水果、蔬菜、花卉等高效农业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然而,河南农业也面临一些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依赖传统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

农田面积有限,土地资源紧张,土壤质量下降和农药农残等环境问题也妨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引领为了促进河南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引领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

政府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新品种。

其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鼓励和引导农民购买农机具,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

第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田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

政府增加对农业灌溉设施和水利工程的投资,提高农田整治率和灌溉率。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保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未来前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河南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农业科技的进步将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河南农业将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效。

其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

调整农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培育产业集群,将为河南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结合,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发展农村旅游业、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河南农村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河南农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河南省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指导教师:师青伟职称:讲师学生姓名:张晓雪学号:20113330134专业:行政管理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完成时间:2014年6月17日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1)正文.............. .................... .. (1)一、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1)(一)城镇化水平 (1)(二)城镇发展水平及建设质量 (1)(三)城镇体系 (2)(四)城市的空间分布 (2)(五)城市类型 (3)二、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一)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二)河南省城镇化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4)三、加快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对策 (5)(一)加快河南省城镇化相关体制的创新 (5)(二)完善河南省城镇体系 (6)(三)培育河南省城镇化的内在动力 (6)参考文献 (7)河南省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摘要: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相对落后,研究河南城镇化,对促进河南省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的实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河南省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问题现状对策Abstract:the urban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a certain historical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o. Hen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our country,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urbanization of Henan,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promoting the big city of Henan province led the countryside strategy.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new rural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analyze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 cities and towns, and puts forward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urbanizati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河南省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目前,城镇化水平低是我省各种矛盾的聚焦点,加快新型城镇化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根本大计,也是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综合性举措。

新型城镇化自提出以来,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通常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表示城镇化水平。

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在40%左右。

2005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3%。

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无论与国外相比,还是与我国或其他省市地区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

河南省各地区之间的城镇化水平相差较大,地级市城镇化水平最高的郑州57.9%,城镇化水平最低的周口16.59%,两者间相差41.31个百分点。

其他市(县)级城镇化水平在10%到60%不等。

2004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城镇化水平50%以上的城市只有省会郑州;30%-40%之间的有4个;20%-30%之间共有6个。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人口近一亿,居全国第一位,人口密度大,土地负载量是全国的4倍,每平方公里比全国平均水平多出426个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高,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城镇发展水平及建设质量为避免以城镇入口比重单一指标衡量城镇化带来的片面性,我们从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建设质量的角度再来对河南省城镇化进行分析。

选取的量化指标有:城市燃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

2004年与2000年相比,河南省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增加960万立方米/日,公共交通车辆增加5037标台,城市道路面积增加6891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增加9811公顷。

医院、文化娱乐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城市设施的总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地区相比,河南省各项指标普遍偏低,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仍然不高。

(三)城镇体系所谓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关联的各种不同规模和职能城镇的空间布局总况。

河南省的城镇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等级体系齐全、城市规模小全省38个城市,按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划分为:特大城市1个即郑州市,人口1100万人,占38个市非农业人口的14.4%;大城市5个,即洛阳市、开封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占38市的32.65%;中等城市9个,即安阳、濮阳、鹤壁、漯河、济源、商丘、信阳、南阳、许昌,人口总数占38市的27.79%;小城市23个,人口总数占38个市的25.16%。

由此可见,河南省城市等级体系齐全,基本上是合理的。

但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城市规模较小。

首先表现在首位城市规模不足。

郑州虽是特大城市,但城市规模不足。

由于郑州进入百万人口城市行列的时间段,经济实力有限,辐射能力弱而未覆盖全省,致使城市发展缺少内聚力和推动力,城市规模偏小还表现在38个城市中以小城市居多,共有23个,占全省总数的60.5%,其中人口小于10万的就有12个,占城市总数的31.6%。

这些小城市与乡村联系密切,人口密度低,有较大的发展余地。

但一些区域中心城市,如周口、驻马店等,人口都在20万以下,规模偏小,经济实力不足,难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成为豫东、豫南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2、城市职能单一,多以手工业为主河南省各地区城市就业结构较为接近,工业部门产值比重较高,一般在就业结构中占40%-50%左右,这是由于建国后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片面强调工业职能,忽略了城市的中心职能;另一方面,河南省虽是个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这样,在河南省丰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国家大量投资开采,产生许多以重矿工业为主的城市。

目前就全省而言,多数城市的工业结构雷同,都是传统工业部门多,原材料和农产品初加工部门多,区域性城市的工业又以机械、纺织、食品等部门比重最高。

城市职能单一,功能差,致使二、三产业集聚不够。

2004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还占5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0.4%和21.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城市的空间分布河南省的城市规模小而数量多,城市分布密度大,居全国各省区第五位。

但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城市多集中在铁路线上,呈双十字轴线型分布。

全省城市分布在京广线上的占26%,分布在陇海线上的占24%,分布在焦枝线上的占16%,三条线合计66%,城市人口占全省城市人口84%。

铁路建设促进了工业聚焦点的扩大,导致了城市的发展。

郑州市就是因为铁路的修通,成为中原地区农产品集散和工业品的运转中心,促进城市的发展。

(五)城市类型河南省的城市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综合性的大城市,只要是郑州,郑州是河南的省会,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二类工业型城市,包括洛阳、新乡、安阳、开封等城市,这类城市主要以工业为主,如洛阳,50年代就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

第三类资源型城市,如平顶山、焦作、鹤壁,早在50年代,就是我国重点煤炭生产基地。

第四类综合性的农业城市,包括信阳、商丘、驻马店、周口在内的中、小城市。

这些城市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在联结城市和农村经济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但因其城市特色不明显,形不成强有力地竞争优势,因此,此类城市总体上说,发展模式属于小而全的综合型小城市。

二、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近些年中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较快,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河南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教育不发达、资金人才短缺等因素,导致城镇化水平在全国一直处于落后地位。

(一)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镇化水平低、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河南省的城镇多分布在京广、陇海和焦枝三条铁路沿线,在这块土地面积不到全省25%的地区,集中了全省50%以上的城市、60%以上的城镇人口和5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

而其他地区城镇数量相对稀疏,形成地理上的分布不均衡。

此外,城镇人口比重悬殊。

2、城镇体系发展不完善3、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南省的城镇建设与乡镇工业的发展不相协调。

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水平处于落后地位。

城市经济水平发展对周围地区的带动辐射力不强。

纵观全省的第三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较弱,形不成较强的聚集效应。

4、投资主体单一,建设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限制河南省城镇发展的原因之一。

城镇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而政府财力有限,因而,仅靠政府的力量去建设城镇,不仅是不可能的,更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

同时,城镇建设的融资体制也严重滞后,镇级财政功能不完善,资金多头管理,自收自用,乡镇资金形不成综合财力;金融部门对城镇建设投资积极性不高;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主要依靠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尚未形成。

所有这些,都严重的制约河南省城镇化建设,不利于城镇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河南省城镇化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1、经济因素解放后河南省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制约以及政策因素的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河南省经济发展迟缓,差距不断扩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省的经济就与全国水平和东部沿海省份存在一定的差距,改革开放起点较低。

随着不断发展,直到2004年,河南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全国各省份中,河南省的工业是不发达的,远远低于东部沿海省份和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