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导引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47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47张PPT)

每一【签字国】政 府各自保证对作战 的三国同盟成员国 及其附从者使用其 全部资源,不论军 事的或经济的。
意义:《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二战的转折
1942.7~1943.2
1943.9
1942.10~11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年
希特勒为了赢得这场 战争,命令“必须使用德 国及其盟国一切可用的军 队”。 单是空袭斯大林格勒 就先后出动了飞机10万架 次,投掷炸弹100多万枚, 把市中心炸成了废墟。
舰队基地夏威夷瓦胡岛珍珠港发动闪电袭击
(美苏均存在麻痹大意、侥幸心理)。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日军以仅损失5艘自杀性小型潜艇和29架飞机的轻微代价, 击沉8艘美国战列舰和10艘其它战舰,击毁击伤美机260多架,美 军伤亡3300多人。此次偷袭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作战能力,从而
确立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绝对海空优势。
波 兰 苏联
罗 马 尼 亚
保 加 利 亚
南 斯 拉 夫
希 腊
பைடு நூலகம்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 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 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进展,形成了欧洲西线、 北非、苏德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东方战场: 1937 年日本对中国发动全 二战 面侵华战争 全面爆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 的爆 发: 主要战 宣战 欧洲西线、北非、苏德以 发 场: 及太平洋 反法西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战争 形势 斯联盟 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 的建立: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 的转 战争转折: 的转折点 折 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 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 战争 最后胜利 1945 年德国、日本相继投 的结 结束: 降 束 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34张PPT)(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34张PPT)(共34张PPT)

到1941年6月止,德军控制的欧洲 14个国家是:奥、捷、波、丹、挪、卢、 荷、比、法、匈、罗、保、南、希。
2、战火扩大
年 战火扩大。 月,德国突袭 ,二战
热情的拥抱
斯大林对希特勒扑面 而来的拥抱欣然接受,但 希特勒在拥抱的同时却是 笑里藏刀,他在斯大林的 背上狠狠的插上了一刀! 斯大林手中这时还握着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月7日正好是星期天,阳光明媚, 美国人毫无准备,司令正准备去打高尔 夫球,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日本人敢 摸老虎的屁股,祸从天降,完全被打蒙 了,晕乎乎部分东西,茫茫然不辨南北。 日本在2个小时内出动350余架飞机发动 突然袭击,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 炸毁飞机200多架,毙伤美军4000多人, 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击沉, 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
团结篇
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 国在 签署了 , 标志着 形成。
力量壮大,扭转了战争形势, 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转折篇பைடு நூலகம்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希特勒为避免 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 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 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苏 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的交通 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之间 的交通要道。

经 济 危 机
灾 难
摆脱 危机 德 寻找 出路

法 西 斯 道 路
二 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因篇
资本主 义政经 济发展 不平衡 (根本)
德国对《凡尔赛 和约》的仇视。
经济危机的打击 英法美绥靖政策 的纵容
二 战
侵略篇
1.爆发
年 月 日,以“闪电战”的方 式,德国突袭 ,二战爆发。 58个师,160万兵力,2800辆 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学课件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从文件中看出,调动了哪些有利因素?这个文件 签订后增强了哪一方的力量,对最终胜利有何作用?
联合了一切人力、物力、财力。
增强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为最后胜利打下基础。
希特勒为了赢得这场战 争,命令“必须使用德国 及其盟国一切可用的军 队”。
1942年7月,德国集 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 镇斯大林格勒
C)
B.委任统治政策 D.冷战政策
A.殖民主义扩张政策 C.绥靖政策
2.代表英国签订《慕尼黑协定》的是(
A.丘吉尔 B.达拉第
C)
C.张伯伦
D.戴高乐
3.下列国家与“慕尼黑阴谋”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D)
B.德国 D.波兰
A.捷克斯洛伐克 C.英国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D)
A.德国吞并奥地利
2、战争初期,由于法西斯国家比较成功地采取了闪击战 术,而受侵略的国家战争准备不充分,战术思想落后,许 多国家是仓促应战,所以被动挨打。
3、战争初期,还由于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没有很好地团 结起来,协同合作,共同对付法西斯敌人。
二、战的转折
1、联合:1942年1月,中、美、英、苏、法等26国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 式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确立了战后的世界两极格局。
2、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波茨 坦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并以中、美、 英的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 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宣 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 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邀请中国参加。 1945年7 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月 26日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向全世界广播发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过程




西

线
线
北 非
主要战场形势图
二、过程
2.逐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芬 兰 列宁格

莫斯 科
波 兰
斯大林格勒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 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 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 城镇和村庄。
——斯大林
罗马尼亚
二、过程 3、最大规模: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攻克柏林战役
(5)作用:对促进日本投降起到了推动作用
3.战争结束: (1)德国投降
1945年4月16日苏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 战事结束。
(2)日本投降
中国人民全面反攻 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援助
(2)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 材料二: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发展壮大,对内 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 材料三: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 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尔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得生存空间”,要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 材料四: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近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1.雅尔塔会议
(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2)目的: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3)时间地点:1945年2月、苏联雅尔塔
(4)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5)内容:
❶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 等国实行分区占领;❷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❸苏联承诺在欧 洲战事结束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35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35张)
——斯大林
莫斯科保卫战的激战场面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 港。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 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 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 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买美 战国 争国 债内 券动 抗员 击民 日众 本购
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投降9 万,损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辆 以及其他技术装备,这些人员的损失不可估量。
莫卫莫可斯战斯 战科海保 报胜科的保神卫保后话战卫的红。的每一军一滴、胜寸血海利苏,军,维来和埃保苏粉土卫联碎地城全, 镇体了战 和公德斗 乡民到 村必军最 。须不
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大战战况:
法西德国发动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
比荷卢


时兰堡
挪丹 威麦 北欧
西 英
国 欧
东波 兰

苏联
法国
奥 地 利
捷 克
南欧
匈 牙 利
罗 马 尼
保 加 利
南 斯 拉
希 腊
莫斯科保卫战(德国vs 苏联)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德军入侵苏联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 教训,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但条约 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 德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3.跟中国是否有关系?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前排左起)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二战期间重要会议
世界反 法西斯 战争形 势发生 根本转 变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23张PPT)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23张PPT)

1945年8.15,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二战结束。
对世界的影响 1.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曾是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器大国。它最多 2.改变了世界格局:
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使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习目标1.知道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 爆发及其影响,知道在亚洲战场,中国牵制大部分日本陆军, 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2.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 证,从而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为人类 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3.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通过分析其重大意 义,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4.知道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理解为取得二战根本胜利, 不同性质的国家之间的合作。 5.二战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结束,通过分析认识到战争的残 酷,明白和平的重要性。
在持续200天的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 法西斯共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 ,1.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 苏军—— 开始战略进攻,并掌握了主动权。 德军——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
莫斯科保卫战(德国vs 苏联)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 港。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 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 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 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意义:初步确立二战后秩序:雅尔塔体系

九年级下册历史二战基本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二战基本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二战基本知识点二战,亦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它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期间,对世界各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下册历史中关于二战的基本知识点。

1. 背景与原因:二战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一战的遗留问题是导火索之一。

巴黎和约中的不公平条款引起了德国的不满,为后来的纳粹党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此外,世界各国的殖民野心、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冲突等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2. 参战国家:二战涉及到全球大部分国家。

以轴心国和同盟国为主要阵营。

轴心国由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领导,而同盟国则由英国、苏联、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组成。

3. 主要战役:二战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其中一些对战争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红军在这场战役中成功对抗了德国纳粹的入侵,打破了德国的东线扩张势头,改变了战争的态势。

- 登陆诺曼底:盟军在1944年发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意味着盟军开始对德国进行全面的反攻,最终使得德国战败。

4. 纳粹德国的侵略:纳粹德国是导致二战爆发的主要国家。

希特勒的纳粹党追求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与扩张。

纳粹德国相继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并于1939年9月侵占了波兰,进而引发了战争。

5. 大屠杀与种族迫害: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二战中极为残酷的一部分。

纳粹将犹太人定为敌人,进行了系统性地迫害和屠杀。

除此之外,纳粹还对其他少数民族、政治异议者和社会弱势群体展开了大规模清洗。

6. 核武器的使用:二战是历史上唯一两次使用核武器的战争。

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导致数十万人丧生。

这次事件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恐怖影响,标志着核战争的威胁。

7. 结束与结果:二战于1945年正式结束。

盟军最终获得了胜利,纳粹德国和轴心国投降,世界恢复了和平。

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对战争罪行进行了审判,并成立了联合国,以维护全球的和平与安全。

九年级下(人教部编版)历史同步课件: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共37张PPT)

九年级下(人教部编版)历史同步课件: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共37张PPT)
条件投降书,欧 洲战事结束。
诺曼底 登陆
1944.6~7
1942.7~1943.2
1943. 9
使德国处于东西两面夹 击的局面。
1942.10~11
(1)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 两枚原子弹 (2)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 朝鲜,参加对日 作战。 (3)1945年8月15日, 日本法西斯宣布 无条件投降。 (4)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 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在何 时?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世界反
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有什么意义?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
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美国、 英国、苏联、中华民国。 其他盟国包括:法国、波兰、加拿大、 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 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 等。
(1)建立的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 民的愤怒, 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 渐走向联合。 (2)反法西斯联盟是怎样建 立起来的?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 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 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 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 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达到最大规模的
(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 ? 军基地珍珠港。 (2)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 德意也对美宣战。 (3)日本向东南亚地区发动了进攻。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剖析重、难点
1.慕尼黑阴谋
2.德意法西斯在二战中扩张的过程
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
(1)进攻顺序为:先是中欧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再是向东进攻波兰,然后向西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西欧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英国等。

法国战败、英国遭到猛烈轰炸之后,德国又掉头向东进攻苏联,特别是苏联首都莫斯科、重镇斯大林格勒。

总体上呈现出逆时针进攻方向。

在法国被占领前,德国的扩张是一路顺利。

之后,德国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2)德国在扩张之初顺利进展和后来遇到挫折的原因分析:二战爆发后,英法虽然对德国宣战,但在绥靖政策的指导下,实际上是宣而不战。

原因是它们鼓励德国在灭亡波兰之后进攻苏联。

反映了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

德国就是在这种纵容之下,出其不意地向西进攻,使得英法措手不及,出现了敦刻尔克的狼狈撤退、英国遭到猛烈轰炸甚至法国被占领的情况。

之后,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认清德国法西斯的真实意图后,不再以苏联作为主要对手,而是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抗敌,使德国扩张进程步步受挫。

这体现出世界反法西斯和法西斯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1940年四五月英国遭到轰炸,法国投降。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

1943年意大利投降。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4.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
(1)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则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很快恢复,并取得很大的发展。

德、日两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们对英法等国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第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等国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并为了摆脱危机,进行对外扩张。

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第三,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2)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影响:
第一,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与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大战中,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财产被破坏。

第二,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第三,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战后,建立了联合国,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起来了。

在二战中为战胜法西斯国家而进行的新式武器的研究,在战后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迪
(1)原因:首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德、意、日企图用武力推行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得逞于一时,但是最终难以逃脱彻底覆灭的命运。

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的事业和力量必胜。

其次,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集团的力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联合才能胜利。

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非正义战争。

(2)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的发展。

(三)学法指导
1.选择题
选择题从题干的形式上可以分以下五种类型:①肯定式;②否定式;③组合式;④材料解析式;⑤因果式。

“肯定式”和“否定式”的选择题在题干上通常会出现这样一些关键词:“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的是”等类似的词。

这类的选择题一般比较简单,考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
C.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D.九一八事变
【答案】C
组合式选择题的题干一般是给出多个历史事件让学生进行排序。

这些历史事件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关系或者是时间上存在着先后顺序关系。

这类型的题目不仅考察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还考察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例】以下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莫斯科保卫战②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
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
【答案】A
因果式的选择题,顾名思义如果题干是“因”,那么就要选择“果”的选项。

反过来题干是“果”,就要找“因”的选项。

只要明确了因果关系,这类选择题就比较容易做了。

【例】导致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美国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
C.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D.苏联参战,加强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
【答案】C
2.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不仅考察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还可以培养在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和阐述的能力。

材料不论是文字、图片或者表格,可以是独段、单个的,也可以是多段文字,一组图片和表格。

做材料题的一般技巧:材料题先看问题,再看材料效率高;材料文章分层次,标点符号可帮忙;题头结尾加出处,关键信息仔细瞧;时空不清别忙做,再看一遍定分晓。

答题思路要清晰,首问答对须做到;材料之间啥关系,结合史实靠岸牢;最后一问提档次,理论实践结合紧;结束之前重新看,检查少问与少答。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返回后,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二: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到:“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英国首相去德国做什么?他认为他给英国带回了什么?英国对德国的行为采取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英国伦敦被哪个国家轰炸?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反映了英国的政策是什么?
(3)两段材料有没有矛盾之处?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答案】(1)参加慕尼黑会议;带来了和平;绥靖政策。

(2)德国;全力对德作战。

(3)有矛盾。

说明了英国对德政策出现了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张伯伦当政时期,英国对德采取绥靖政策,目的要把战争的祸水东移,让德国进攻苏联,为此不惜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

然而,英国不仅没有把祸水东移,而且英国本土遭到德国疯狂轰炸,盟友法国沦陷。

面对这种情况,丘吉尔上台后,英国被迫全力应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