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痛风新药非布司他课件
非布司他培训

定义
•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
•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 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 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
嘌呤代谢紊乱 使尿酸产生过多
痛风的X线检查
• 早期正常 • 急性关节期可见非特征性软组织肿胀 • 慢性期或反复发作后,可见软骨缘破坏,
关节面不规则 • 典型者由于尿酸盐侵蚀骨质,使之呈圆形
或不整齐的穿凿样、凿孔样、虫蚀样或弧 形、圆形骨质透亮缺损,为痛风X线特征 • 骨髓内痛风石沉积 • 骨密度能早期改变
痛风的临床表现
• 痛风患者常伴有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病 • 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Uh M, et al. J Clin Rheumatol. 2011 Jun;17(4):204-6.
非布司他:欧美指南的推荐用药,安全有效
2011年 EULAR指南建议1:
• 非布司他,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 剂,具有不同于别嘌醇的作用机制, 对于轻中度肾脏或肝脏损害的患者来 说,剂量不需改变
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 • 无症状HUA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时(包括高血压,糖耐
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或肾功能异 常),血尿酸值>8mg/dl给予药物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 疾病的HUA,血尿酸值>9mg/dl给予药物治疗 • 积极控制无症状HUA患者并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 一天一次的给药方法,服用方便 • 针对特殊的患者类型,无需调量
2012年 ACR指南推荐:
• 非布司他是一线降尿酸药物2
为什么痛风吃非布司他片会痛

为什么痛风吃非布司他片会痛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疾病,常见于男性。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产生更多的尿酸造成的,尿酸在身体内不能很好地清除,会沉积在关节中,引起疼痛和炎症。
非布司他片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常用于缓解痛风和其他炎症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然而,有些痛风患者在食用非布司他片后会感到更加疼痛,这是为什么呢?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吸收不良:痛风患者肾脏排泄能力较弱,可能会导致药物代谢变慢,从而产生药物积累。
2.药物过敏:痛风患者可能对非布司他片或其它NSAIDs药物过敏。
3.副作用:非布司他片可能会引起头痛、胃部不适、口干等不良反应。
治疗方法:1.饮食调整:痛风患者在吃饭时要注意控制富含嘌呤的食物(如猪肝、鱼子、海参等),多选择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C和高纤维食物。
同时要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
2.药物治疗:目前,痛风的治疗以降低尿酸水平为主。
药物治疗可选择利尿剂、可乐松等药物。
NSAIDs类药物(如伊布芬、阿司匹林等)以减轻疼痛和缓解炎症为主。
3.体重控制:肥胖是痛风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因素之一,减肥可以有效降低尿酸水平,降低痛风的发病率。
注意事项:1.避免酗酒、过度运动和受凉等刺激。
2.不能长期食用含尿酸较多的食物,如肝脏、鱼子、海参等。
3.避免食用油炸、烧烤等高脂类食物。
4.按规定的剂量用药,不能自行调整剂量。
总之,痛风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调整,合理用药,遵循医嘱治疗,同时注意锻炼、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缓解疼痛,控制病情。
痛风肠胃也不好怎么用药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导致尿酸盐在关节、软组织和肾脏等处沉积,引起关节炎、肾结石等症状。
在治疗痛风时,除了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外,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痛风患者往往伴有肠胃问题,如消化不良、胃痛等,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对症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痛风肠胃问题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药物治疗(一)去除痛风的根本原因痛风是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导致的,因此根治痛风需要降低血尿酸水平,防止尿酸盐在体内沉积。
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产品名称:非布索坦产品别名:非布司他英文名称:FebuxostatCAS 编号:144060-53-7中文同义词: 2-[3-氰基-4-异丁氧基苯基]-4-甲基噻唑-5-甲酸;非布索坦,非布司他[外观 ] : 白色粉末用途治疗尿酸过高症(痛风)一、项目概况1、开发品种:非布佐司他原料、片剂2、申报类别:原料及制剂均为化学药品3.1类3、规格:40mg、80mg两个规格。
4、适应症:本品为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适用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适应用于已出现尿酸沉积(包括痛风石、痛风性关节炎)的慢性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
5、用法用量:用于治疗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时,推荐本品剂量为40mg或80mg,每日一次。
6、市场价格(最高限价、中标价):国内:无。
国外:174.99美元/盒(40mg,30片),184.49美元/盒(80mg,56片)二、项目特点近年来,痛风已经成为一种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富贵病。
从医院临床的调查情况来看,无论是专科医生还是内科医生对这一类疾病的警惕性都比较高。
消费行为调查显示,虽然痛风预防的常识普及远不及高血压、冠心病深入人心,但是普通老百姓大多熟知该病的发病特点和诱发因素,只是对其远期危害(例如对肾功能的严重破坏等)知之甚少。
饮食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但是受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即使对于高发人群来悦,酗酒、吃海鲜等饮食习惯也很难纠正。
而临床医生近年来对痛风这一疾病的临床用药态度,较几年前更为重视和慎重。
抗痛风药物主要是临床用药,从目前医院抗痛风制剂的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来看,近两年这类药物的销售均呈现大幅上扬趋势,并呈现出夏秋季高发的季节性特点,这与流行病学发病高峰时间上的分析基本一致。
抗痛风药目前品种不多,临床治疗主要以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磺吡酮及苯溴马隆)和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为主。
这些药物在治疗上都有缺陷。
疗效差、副作用大成为其临床应用的瓶颈。
痛风性关节炎的规范化诊治 PPT课件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 尿酸盐结晶沉积是高尿酸血症的结果 痛风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显著正相关 高尿酸血症—生化类型
痛风—临床疾病 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最常见、最初的临床表现
痛风性关节炎病程分期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急性发作期 间歇发作期 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高尿酸的发病因素
不足10% 尿酸产生过多 嘌呤代谢紊乱
80-90% 尿酸排泄减少 肾小管尿酸分泌减少
性连锁遗传 饮食摄入
多基因遗传缺陷
高尿酸血症(HUA)
高尿酸血症:是指370C时,血PH值7.4时,血清中 尿酸含量 男性超过416μmol/L (7.0mg/dl); 女性超过357μmol/L(6.0mg/dl)。
踝关节或中足(作为单关节或寡关节的一部分发作 而没有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1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作为单关节或寡关节发作的一 部分)
2
关节炎发作特点(包括以往的发作)
受累关节发红(患者自述或医生观察到)
符合左栏1个特点
1
受累关节不能忍受触摸、按压
符合左栏2个特点
2
受累关节严重影响行走或无法活动
符合左栏3个特点
低剂量秋水仙碱和短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为二线用药, 不推荐联合用药。
间歇发作期及慢性期的降尿酸治疗
痛风发作缓解后1-6周开始降尿酸治疗 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时,必然带来血尿酸波
动,诱发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推荐小剂量 秋水仙碱至少 3~6 个月。
总结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尿酸的主要来源是内源性尿酸 80%—90%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直接机制是肾脏排泄减少 最佳治疗方案是非药物+药物联合治疗 关注高尿酸血症,对高危人群进行降尿酸治疗,目标值为360
痛风的药物治疗(修)ppt课件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 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的高尿酸血症直 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内源性尿酸
外源性尿酸
80% 每天产生750mg 20% 进入尿酸池
尿酸池(1200mg)
(每天排泄约 2/3
肾脏排泄600mg/日
500~1000mg) 1/3
肠内分解200mg/日
② 给药时,无需考虑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 ③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Ccr 30~89ml/min)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
20
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2. 非布司他
➢ 注意事项:在服用非布司他的初期,经常出现痛风发作频率增加,这是因为血尿酸 浓度降低,导致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动员。为预防治疗初期的痛风发作,建议同时服 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在非布司他治疗期间,如果痛风发作,无需中止非布 司他治疗。 ➢ 不良反应:常见药物不良反应(>1/100,<1/10)主要有肝功能异常、恶心、关 节痛、皮疹。 ➢ 禁忌证:本品禁用于正在接受硫唑嘌呤、巯嘌呤治疗的患者。
;.
11
痛风的药物治疗
痛风慢性期的治疗 急性发作后2~4周,且同时使用预防药物前提下,开始降尿酸治疗 别嘌呤醇:用于尿酸产生过多的病人100~300mg po qd,肾功不全减量 苯溴马隆:用于尿酸排泄低的病人;50~100mg qd po非布司他:经肝代谢,用于无法 耐受别嘌呤醇或肾功不全的患者
;.
17
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1. 别嘌呤醇
➢ 适应证: ①慢性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的治疗,控制急性痛风发作时,须同时应用秋水仙碱
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尤其是在治疗开始的几个月内: ②用于治疗伴有或不伴有痛风症状的尿酸性肾病: ③用于反复发作性尿酸结石患者: ④用于预防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肿瘤在化疗或放疗后继发的组织内尿酸盐沉积
痛风药物治疗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肝肾功能损害
总结词
痛风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等。
详细描述
肝肾功能损害是痛风药物治疗中较为严重的副作用之一,主要是由于药物在肝脏和肾脏 代谢和排泄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对肝肾细胞的损伤。症状可能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 能不全、尿蛋白阳性等。如果发生肝肾功能损害,应立即停药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定期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 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指标的 监测,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控 制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 病情变化和自身认知情况,提 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06 痛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 食习惯建议
联合用药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合理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 痛风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
少单一药物的副作用。
通过联合用药,可以同时针对痛 风的不同病理生理环节,实现多 靶点治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 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 保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痛风的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应答 和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其中炎症反应是 痛风发病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02 痛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控制痛风症状
痛风急性发作期
通过药物治疗迅速缓解疼痛、红肿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
痛风慢性期
长期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痛风石形成,减轻关节损害,预防 关节畸形。
预防痛风发作
详细描述
秋水仙碱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性 和趋化作用,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 从而缓解关节炎症和疼痛。但秋水仙 碱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132• 临床研究 •痛风主要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造成的急性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
治疗方法为药物控制血尿酸水平,别嘌呤醇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效果明显[1]。
但是别嘌呤醇带来的不良反应较多。
随着医学药物研究的进展,非布司他开始应用于痛风治疗,本文将其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2例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
随机分成三组各24例,分别为非布司他40 mg/d组(A1组)、非布司他80 mg/d组(A2组)和别嘌呤醇组(A3组)。
其中男38例,女34例,所有患者年龄在49~70岁,平均(59.3±9.9)岁。
患者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1组给予别嘌呤醇片口服治疗,1片(100 mg)/次,3次/天。
A2组给予40 mg非布司他片口服,1片(40 mg)/次,1次/天。
A3组给予80 mg非布司他片口服,1片(40 mg)/次,1次/天。
三组治疗周期均为24周。
1.3 观察指标:测量患者基本资料,按照要求观察其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常规等指数。
对比肝肾功能、血清尿酸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用药后效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需停止用药。
Cr 值超出规定上限;ALT或AST值超过正常上限2倍;白细胞计数<3.0×109/L;血小板计数<80×109/L。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19.0为数据统计处理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基本资料结果以例表示。
检验方法为t检验,组间比较为方差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2.1 治疗效果比较:以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尿酸<357 μmol/L作为标准。
治疗12周各组血清尿酸<357 μmol/L比例:A1组10例,A2组10例,A3组6例。
苯溴马隆、别嘌呤醇、非布司他

丙磺舒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促进尿酸排出的苯溴马隆及丙磺舒及抑制尿酸合成的别嘌呤醇。
苯溴马隆及丙磺舒适用于肾功正常或轻度受损(肾小球滤过率大于20ml/min)、尿尿酸<600mg、无肾石的病人。
别嘌呤醇适用于尿尿酸≥1000mg/24h、肾功受损、泌尿系结石史、排尿酸药无效者。
使用上述降尿酸药物应注意掌握适应征,选择合适药物,定期查血尿酸,观察疗效,监测药物副作用。
当出现相关副作用时,要及时调整剂量甚至停用。
天下武功,独尊少林。
“苯溴马隆”就是国内痛风预防药物中的“少林”掌门。
可就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突然发布公报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分析显示,苯溴马隆的严重不良反应中肝损害问题比较突出。
”CFDA提醒广大医护人员、患者及药品生产企业关注苯溴马隆的肝损风险。
一时江湖震动、风云诡谲。
【故事背景】痛风是由血液中的尿酸长期增高所致,为了降低尿酸水平、预防痛风的发生,目前最常使用的两种药物分别是:阻止尿酸形成的别嘌呤醇、和促进尿酸排出的苯溴马隆。
总体比较而言,苯溴马隆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使用范围更广,长期占据“武林至尊”的宝座。
说起来,CFDA这次关于苯溴马隆“肝损”的报道其实并不新鲜,作为一个问世近五十年的老药,这也不是苯溴马隆第一次遭遇安全危机。
在苯溴马隆的药品说明书里,标注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症状、皮肤过敏、肝功能异常等。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不高、症状也不严重。
不过,罕见的“严重细胞溶解性肝损”一直是困扰苯溴马隆的不散阴魂。
虽然罕见,但后果极为严重,一旦发生,患者只能接受肝脏移植、甚至死亡。
有鉴于此,法国药监部门曾于1997年和2002年两次发出警告,并最终在2003年宣布从法国退市。
退市之举,影响深远,对此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不少医生坚持认为:苯溴马隆的退市并不符合痛风患者的最大利益,尤其是对那些使用别嘌呤醇疗效不佳者;而苯溴马隆的肝损风险也完全可以通过逐步增加药量、定期监测肝功等方法来予以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治疗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
• 非布司他在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
果,值得临床推广。
16
非布司药他动学• 非约8布5司%他,口达服峰吸时收间迅约速为且1h完,全半,衰生期物为利5用-8度h。
• 食物、抗酸药对其吸收没有明显影响。 • 主要在肝脏中通过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 治疗 12 血尿酸水平,且不良反
应较少,能阻止肾功能
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尿酸、血肌酐、24
h
尿蛋白定
量较治疗 不全患者肾功能进一步
18
非布司他 安全性
• 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 选择高尿酸血症肾损害的患者 50 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 各 25 例 。
•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肾保护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肾保护治疗
基础上加用非布司他 40 ~ 80 mg / d 降尿酸治疗,观察时间为
12周,分别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血肾肌功能酐有一、定恢2复4 h 尿蛋 非布司他可白有效定地降量低 、肾小球滤过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
非布司他 febuxostat
• 由日本帝人制药研发 • FDA于2009年2月批准其上市。这是近40年来FDA批准上市的首个
抗痛风新药。 • 在中国于2013年2月上市。
13
非布司他 用法用量
• 非布司他的口服推荐剂量为40mg或80mg,每日一次。 • 推荐非布司他的起始剂量为40mg,每日一次。 • 如果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6mg/dl(约360μmol/L),
抗痛风新药——
司他
非布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尿酸血症或痛风 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我国高尿酸血 症患者人数已达1.2亿,其中痛风患者近8000万人,痛风 发病率每年以9.7%的速度大幅上升,在入职体检甚至小 学生体检中,发现高尿酸血症的报道并不少见。
发病率升高
年轻化
2
痛风
转移酶(UGT)结合(占 22% ~ 44%)以及通 过细胞色素 P450(CYP)氧化代谢(占 2% ~ 8%)。 • 代谢产物50%随粪便排泄,5%的药物以原 形经尿液排泄。 • 轻度或中度肾衰竭患者的服药剂量无须调整 。
17
非布司他 安全性
• 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肾损害
• 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是因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呈过饱和状态,导 致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组织而引起的肾损害,其导致的肾损害主
8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降尿酸药物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嘌呤类:别嘌醇
非嘌呤类:非布司他
促尿酸肾脏排泄药: 苯溴马龙、丙磺舒、丙磺唑酮
促尿酸肠道排泄药: 活性炭类的吸附剂
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尿酸氧化酶
9
•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对于痛风患者进 行降尿酸治 疗时,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建议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 MSU)沉积所致 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脓酸排泄 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 损,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 心病等。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CRA)
建议剂量增至80mg,每日一次。
14
非布司他 药效学
• 国外有研究指出,对痛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药物治疗,并采用双 盲、安慰剂进行对照研究,非布司他的剂量分别为每天40mg、 80mg以及120mg,同时给予秋水仙碱以预防痛风的发作,结果 显示,经治疗28天后,采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无1例血清尿酸浓 度低于6.0mg/dL,而采用非布司他治疗的患者,其40mg、 80mg以及120mg治疗的患者血清尿酸浓度低于6.0 mg/dL所占 比例分别为56%、76%和94%,这一百分比与基线相比平均值 分别下降2%、37%、44%和 59%。
3
高尿酸血症
=痛风???高尿酸血症
痛风
• 导致痛风发病的最 重要的生化基础和 直接病因。
• 正常嘌呤饮食状况 下,非同日两次空 腹血尿酸水平:
男性>420μmol/L
女性>360μmol/L
• 嘌呤代谢的最终产 物是尿酸
• 嘌呤代谢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尿 酸产生过多或排泄 减少,导致高尿酸 血症
• 持续显著的高尿酸 血症,在多种因素 的影响下,过饱和 状态的单水尿酸钠 (MSU)微小结晶析 出,沉积于关节、 4
• 近几年来,大量文献报道了非布司他较别嘌醇在治疗痛风或高尿 酸血症时,表现出更强大的优势。
10
11
非布司他
febuxostat
• 新型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
• 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具有选择性
非布司他对嘌呤或嘧啶代谢中的 其他酶类(如鸟嘌呤脱氨酶、嘧 啶核苷磷酸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等)作用很小。 别嘌醇为嘌呤类似物,在体内可 影响嘌呤及嘧啶代谢的其他酶活 性,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病程分期
痛风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急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与慢性关节炎期 肾脏病变
5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 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
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 药物
应用降低血尿酸的药物
6
改善生活方式
7
• 危险因素
高血脂症 高血压 高血糖 肥胖 吸烟
• 升高血尿酸的药 物
阿司匹林、利尿剂、 环孢素、他克莫司、 尼古丁、酒精、左旋 多巴等
15
药效学
• 选取12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
对• 比随别机嘌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 对照组:别嘌醇,300mg,每日一次,24周
• 治疗组:非布司他,40mg,每日一次,24周
• 结果: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为(345.69±29.36)μmol/L;
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为(302.68±30.61)μmol/L
要累及肾脏间质或肾小管,损害程度与血尿酸升高的水平和持续
的病程长短相关,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可以作为慢 性肾脏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持续高尿酸血症导致肾功能衰竭的概率是尿酸正常者的 8 倍,极 大增加了发生终末期肾病的风险。
• 目前临床中常用药物包括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
• 使用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患者,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