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五大主力战斗序列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简介

作者: 黎连荣
出版物刊名: 军事历史
主题词: 国民党军;孙立人;唐守治;中国远征军;整编师;郑洞国;张灵甫;华东野战军;胡琏;湘西会战
摘要:<正> 1946年,蒋介石在发动全面内战时共有86个正规军(整编师),其中央军中有5个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军(整编师),自诩为“五大主力”。
这5个军(整编师)是: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5军、第18军(即整编第11师)、整编第74师。
新编第1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根据中国、英国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于1942年3月率第5、第6、第66军进入缅甸对日军作战。
受挫后,其第5军之新22师及第66军之新38师于8月间退入印度,改为美械装备,由美军在兰姆珈训练。
1943年1月以这两个师编成新编第1军,由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郑洞国兼任军长,下辖新22师(师长廖耀湘)、新38师(师长孙立人)。
1944年7月,因新22师扩编为新编第6军,将新30师(师长唐守治)编入新编第1军,由孙立人任军长。
10月,又将新编第6军第50师(师长潘裕昆)划归该军。
其间。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李济深总参谋长次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第1军军长何应钦,参谋长蒋伯诚。
第1师师长王柏龄,副师长王俊,参谋长郭俊,辖1团孙元良、2团倪弼、3团薛岳第2师师长刘峙,参谋长胡树森,辖4团陈继承、5团蒋鼎文、6团惠东升第3师师长谭曙卿,副师长顾祝同,参谋长赵启录,辖7团涂思宗、8团徐庭瑶、9团卫立煌。
第14师师长冯轶裴,参谋长吴文献,辖40团郑振铨、41团蔡熙盛、42团周址。
第20师师长钱大钧,参谋长韩德勤,辖58团王文翰、59团赵锦雯、60团李杲及刘秉粹补充团。
补充团长张贞,炮兵团长蔡忠笏,警卫团长朱毅之。
第1军合共兵力步兵18个团,炮兵一个团。
由黄埔军校教导团收编粤军一部发展编成,1925年8月26日改编受番。
第2军军长谭延闿,副军长鲁涤平,参谋长岳森。
第4师师长张辉瓒,副师长王捷俊,参谋长粟晃扬,辖10团谢毅伯、11团周卫黄、12团邓赫绩。
第5师师长谭道源,副师长成光耀,参谋长李家白,辖13团罗寿颐、14团彭璋、15团朱刚伟。
第6师师长戴岳,副师长朱耀华,参谋长萧文铎,辖16团黄友鹄、17团廖新甲、18团刘风。
教导师师长陈嘉祐,参谋长梁广谦,辖余泽篯、李蕴珩两个团。
炮兵团长谢慕韩。
第2军合共兵力步兵11个团,炮兵一个团。
由湘军第三混成旅和第六混成旅发展编成,1925年8月26日改编受番。
第3军军长朱培德,参谋长黄实。
第7师师长王均,副师长张近德,参谋长历式鼎,辖19团曾万钟、20团万人敌、21团彭武扬。
第8师师长朱世贵,副师长杨育涵,参谋长刘发良,辖22团韦杵、23团祝膏如、24团李思愬。
第9师师长朱培德兼,副师长顾德恒,参谋长李明扬,辖25团顾德恒、26团李明扬两个团。
宪兵营长武宣国。
炮兵营长张言传。
第3军合共兵力步兵8个团,炮兵、宪兵各一营。
由滇军一部发展而成,1925年8月26日改编受番。
第4军军长李济琛,副军长陈可钰,参谋长邓演存。
国民革命军编制表

第1军(1、78、167师)曾为整1师,辖1、78、167旅6个团;167旅部及1个团为一野歼灭,军部、1、78师及5个团为二野歼灭。
第2军(9、76、预2师)曾为整9师,辖9、76、预2旅6个团;军部、9、76师、预2旅1个团为二野歼灭,预2旅旅部及1个团被三野歼灭,1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3军(7、32师)辖5个团;在晋察冀地区与解放军作战时全军覆没。
第4军(59、90、102师)曾为整4师,辖59、90、102旅6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5军(45、96、200师)曾为整5师,辖45、96、200旅9个团;45师1个团为二野歼灭,军部、45、96、200师师部及8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6军(201、202、204师)曾为整202师师部及1、2旅,整203师2旅,整205师1旅共辖8个团(后整202师改37军);军部、202、204师师部及7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7军(171、172师)曾为整7师,辖171、172旅6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8军(荣1、103、166师)曾为整8师,辖42、103、166、新3旅9个团;103师师部及1个团为二野歼灭,军部、荣1、166师师部及8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9军(203、205、206师)曾为整206师师部及1、2旅,整203师1旅,整205师2旅共辖8个团;203师师部及2个团为一野歼灭,整206师2个团为二野歼灭,整206师师部、1、2旅旅部及2个团与解放军第一、二野战军作战时全军覆没,205师师部及2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10军(3、20、新1师)曾为整3师,辖3、20、新1旅6个团;为二野歼灭。
第11军(168、暂9、骑8师)曾为整18师,辖168、暂9、骑10旅6个团;为一野歼灭。
第12军(111、112、新36师)曾为整12师,辖111、112、新36旅(以实际人数折算成6个团),辖6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13军(4、54、89师)辖9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14军(10、83、85师)曾为整10师,辖10、83、85旅6个团;军部、10、85师师部及4个团为二野歼灭。
说说中央军

玉祥的 国民三军 庞炳勋部 3 师 ; 9 陕西的 国民二军 岳维峻部 ;河南 的绿林 和土杂部 队 ( 如孙殿英 的 4 O师 、 民权的 4 戴 5师 等 )原 湖 ; 南 叶开鑫的 5 师 ; 四川张英部 2 原
分。这“ 五大主力” 队分别是新 部
一
军、 新六军 、 第五军 、 十八军 ( 整
另外 , 在解 放战争 中后期 , 蒋 介 石为同人 民解放军进行 战略决 战 ,先后组 编 了 2 0多个 重兵 集 团 。其 中, 廖耀湘兵 团 、 清泉兵 邱
团和黄维兵 团 , 是三个王牌 兵团 , 都是 中央军 的精锐 。 其他兵团 , 如
的5 9师 ; 云南范 石生 的 5 ; 1师 福
队都加入 T中央军 的行 列 ,但蒋
介石对他们的 看法还是不 同的。
建 民军 ; 四川郭汝栋的 2 6师等。
到 了抗 日战争时期 ,中央军 有 了很大的发展 。 中央军 内, 在 黄 埔系 的陈诚 、汤 恩伯和胡宗南 已
根 据蒋介石与 中央 军的亲疏 关 系不同 ,中央军大 体可分为 以 下 3 层次 : 、 个 一 黄埔嫡 系将领统 率的部 队, 中央军嫡 系 。二 、 称 蒋
介石在北伐及历次 的军 阀混战 中
形 成 了三大派 系 :陈诚在 黄埔 军
校 当过教官 .是蒋介 石身边 的红 人, 他原是 十八 军的军长 , 以十 后 八 军为基础 发展到 l O个军 , 中 是 央军蒋介石嫡 系中最大 的军事集
黄百韬兵 团、 侯镜如 ( 黄埔 军校毕
业 ) 团、 兵 李弥 ( 黄埔军校毕业 ) 兵
人 中央序列 ,但是仍 保持相对独
立人事体系 的。 与上 一类不 同的 是, 这些部 队出于地方 实力派 , 失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兴衰录

锯战,在罗店这个巴掌之地,第18军与日军对抗近1个月,双方死伤惨重,血流成河。
另外一次,就是1943年的长江石碑要塞保卫战,奉命固守要塞的第18军11师师长胡琏,战前曾写下5封诀别信,做好了决死一战的准备。
在日军的强大兵力进攻下,将士们奋勇杀敌,誓死保卫石牌,未后退一步。
此役日军死伤2万多人,而牌口战役使日军占领重庆进入四川计划破产,使重庆国民政府转危为安。
此后不久,第18军在湘西雪峰山会战中和74军联合,重创日军,经55天战斗,毙伤日军3万多人。
解放战争初期,第18军整编为11师,师长是胡琏。
胡琏率整编第11师常担任救急任务。
该师装备精良,善攻能守。
1946年10月,整编11师32作为蒋介石的亲信,陈诚一直是自黄埔军校成立后蒋介石执政的心腹之一民党王牌军中的王牌,全部配备美式装备,张灵甫曾夸过海口:“只要有74师在,就有国民党的天下在”。
可见,该师的战斗力非同一般。
第74军最初创建于1937年9月,该军是由王耀武的第51师和俞济时的第58师合编而成,军长为俞济时,1939年6月俞济时升迁后,王耀武继任军长。
俞济时是黄埔1期毕业,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外甥。
王耀武是山东泰安人,黄的英勇作战的事迹。
74军从淞沪战场撤出后,还来不及补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突围,全师撤至浦口后仅有4000人。
1946年,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师长为张灵甫。
不久,张灵甫率整编74师进攻苏北解放区,连克淮安、淮阴,陈诚(中)与蒋介石反映孟良崮战役的绘画作品溪、辽阳,尔后两战四平、安东战役,最终打到伪满洲国首府长春,该军打败仗的时候极少。
败仗主要集中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作战,而新6军中的新22师在此期间仍很少战败。
新6军在进攻南满时,对南满造成的危害很大,眼看南满要坚持不住,东北局派陈云和肖劲光去南满主持工作,才将南满的局势转危为安。
各个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

平汉、津浦两铁路线,共26个师又6个旅。) 司令长官:
xx(兼)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战区(辖区:xx、察、xx,共13个师又16个旅。) 司令长官:
xx
第六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七集团军总司令xx;预备军总司令xx(兼)第三战区(辖区:xx、xx,共18个师又7个旅。) 司令长官:
冀察战区总司令xx新编第八军
xx行营主任xx
驻印军总指挥萨尔登新编第一军直属及特种部队
xx卫戌部队总司令xx第十四军等 军委会直属部队第六十九、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九军等。
xx部队
xx边防总指挥xx;
川陕鄂边区xx公署主任xx
xxxx公署主任xx
xxxx公署主任xx
xxxx公署主任xx
xxxx公署主任xx
xx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xx;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司令xx忏; 战区直辖部队
第八战区(辖区:
绥远、宁夏、甘肃、青海,共6个步兵师9个步兵旅4个骑兵师4个骑兵 旅。)
司令长官:
xx
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xx;
xx部队总司令xx;
xx第八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 第十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xx第四战区(辖区: 闽、粤,共13个师又3个旅。) 司令长官:xx第四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五战区(辖区:xx,共18个师又1个旅。) 司令长官:xx(兼),后由xx调任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xx直属部队 第一预备队司令长官xx;第二预备队司令长官xx;第三预备队司令长官xx;第四预备队司令长官何成濬; 第十七集团军司令长官xx;
国民革命军各路的编制及简单沿革

国民革命军各路的编制及简单沿革国民革命军各路的编制及简单沿革2010-05-15 14:33:11| 分类:国民革命军 |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一剑飘萍《国民革命军各路的编制及简单沿革》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前,蒋介石将中央嫡系部队和受其指挥的地方杂牌军编制为十九路。
中原大战结束后,又收编了西北军吉鸿昌、梁冠英、孙连仲部为三路,张纺则收拢了万选才、樊钟秀等残部为一路。
以上各路军的编制一直延续到1938年改路为集团军为止。
现将九.一八事变前后分别组建的二十四路军的长官、编制及部队沿革分列如下:第一路军总指挥:陈调元(该路军原为直军齐燮元的苏军、皖军所部)第46师师长:岳盛宣第55师师长:阮肇昌第57师师长:李松山警备第1旅旅长:施中诚警备第2旅旅长:李时清第二路军总指挥:刘峙(该路军为蒋介石嫡系,顾祝同部)第 1师师长:胡宗南第 2师师长:楼景樾第 3师师长:陈继承第80师师长:李思愬独立第1旅旅长:陈明仁独立第2旅旅长:唐云山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1929年降蒋)第20师师长:孙桐萱第22师师长:谷良民第29师师长:曹福林手枪旅旅长:雷太平第四路军总指挥:何键(该路军原为唐生智湘军,1929年降蒋)第15师师长:王东原第16师师长:彭位仁第19师师长:李觉新编第11师师长:张英(该师原为四川军阀赖心辉部)新编第31师师长:陶广新编第32师师长:陈光中第五路军总指挥:王金钰(该路军原为直军孙传芳、奉军魏益三旧部)第43师师长:郭华演第47师师长:上官云相第54师师长:郝梦龄第六路军总指挥:朱绍良(该路军以湘军贺耀祖部为主力,其余为南方杂牌军)第 8师师长:毛炳文第24师师长:许克祥第49师师长:张贞第56师师长:刘和鼎独立第18旅旅长:周志群第七路军总指挥:刘湘(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第八路军总指挥:陈济棠(该路军为广东地方军阀部队,原李济深旧部)第59师师长:余汉谋第62师师长:香翰屏第63师师长:李扬敬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该路军为湖南部队,原谭延闿旧部)第18师师长:张辉瓒第50师师长:谭道源第79师师长:路孝枕(该师原为陕军邓英部)第十路军总指挥:龙云(该路军为云南地方军阀部队,原唐继尧旧部)第98师师长:卢汉第99师师长:朱旭第100师师长:张凤春第101师师长:张冲第十一路军总指挥:刘镇华(该路军为袁世凯年代镇嵩军)第64师师长:刘镇华第65师师长:刘茂恩第十二路军总指挥:田颂尧(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石友三(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1929年降蒋)第 1师师长:孙光前第 2师师长:米文和第 3师师长:沈克第 4师师长:朱启明教导师师长:程希贤第十四路军总指挥:邓锡侯(该路军为四川地方军阀部队)第十五路军总指挥:马鸿逵(该路军为北洋军阀时期回族部队)新编第7师师长:马鸿逵骑兵旅旅长:马腾蛟第十六路军总指挥:徐源泉(该路军原为张宗昌旧部)第41师师长:张振汉第44师师长:萧之楚(该师原为直军王鸿恩22混成旅)第48师师长:徐源泉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该路军原为陕西部队,源出靖国军)第17师师长:孙蔚如第42师师长:冯钦哉陕西警备旅旅长:马青苑第十八路军总指挥:毛光翔(该路军为贵州地方军阀部队)第 1师师长:毛光翔第 2师师长:何知重第 3师师长:犹国材第 4师师长:庞德忠第 5师师长:黄丕汉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鼎(该路军原为广东部队,陈铭枢、李济深旧部)第60师师长:沈光汉第61师师长:毛维寿第78师师长:区寿年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张钫(该路军为收编万选才、樊钟秀残部后组成)第75师师长:宋天才第76师师长:张钫第二十一路军总指挥:夏斗寅(该路军为黎元洪时代鄂军石星川残部)第13师师长:万耀煌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吉鸿昌(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第30师师长:吉鸿昌第31师师长:张印湘第33师师长:葛云龙特务旅旅长:刘翼峰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梁冠英(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第32师师长:梁冠英骑兵第3师师长:张占魁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该路军原为西北军主力,中原大战后降蒋)第25师师长:孙连仲第27师师长:高树勋骑兵第1师师长:张华堂转发至微博。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师法当时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主力重要军队,也是中华民国在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将领和军官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
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
1928年北伐完成后中国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国民政府军,简称为“国军”、“国府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对内对外之战争。
至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北伐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六一六事变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
为此,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
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东征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国民政府,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
“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
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及吴铁城的“警卫军”、并和广东的“潮梅军”等合组为第六军,军长程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民革命军五大主力各时期战斗序列国民革命军第18军
1930——1931
军长陈诚
第11师师长陈诚罗卓英
第14师师长陈诚(兼)周至柔
1931——1933
第11师师长罗卓英肖乾黄维
第14师师长周至柔霍揆章
第43师师长刘绍先
第52师师长李明
第52师师长陈时骥
1933——1937
军长陈诚罗卓英
第11师师长黄维
第14师师长霍揆章
第43师师长邹洪李士林
第67师师长傅仲芳
第94师师长李树森
第97师师长孔令恂
第98师师长夏楚中
第99师师长郭思演
军长罗卓英黄维
第11师师长彭善
第67师师长李树森黄维
第60师师长陈沛1938——1940
军长彭善
第11师师长彭善叶佩高方靖第43师师长金德洋
第67师师长莫与硕(调第三战区)新编第23师师长盛逢尧1940——1943
军长彭善方天
第11师师长方靖胡琏
第18师师长罗广文
第199师师长宋瑞珂1943——1944
军长罗广文
第11师师长胡琏
第18师师长覃道善
第55师师长武泉远
独立工兵第36营营长李凤标
军长胡琏
第11师师长刘云瀚杨伯涛
第18师师长覃道善
第118师师长戴朴1948——1948年底
军长杨伯涛
第11师师长王元直
第49师师长何竹本
第118师师长尹钟岳
国民革命军第74军
1937-1939
军长俞济时
第51师师长王耀武
第58师师长俞济时(兼)冯圣法1939-1940
军长俞济时王耀武
第51师师长王耀武李天霞
第57师师长施中诚余程万
第58师师长冯圣法陈式正1940-1941
军长王耀武
第51师师长李天霞
第57师师长余程万
第58师师长廖龄奇张灵甫1941-1944
军长王耀武
第51师师长李天霞周志道第57师师长余程万
第58师师长张灵甫
1944-1945
军长施中诚
第51师师长周志道
第57师师长李琰
第58师师长张灵甫蔡仁杰1946-1947
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第51旅旅长陈传均
第57旅旅长陈嘘云
第58旅旅长卢醒
国民革命军第5军
1939-1941
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新22师师长邱清泉
荣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
1942-1943
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第96师师长余韶
新22师师长廖耀湘
1943-1944
军长邱清泉
第49师师长刘观龙
第96师师长黄翔
第200师师长高吉人
1945-1946
军长邱清泉
第45师师长胡长青
第96师师长黄翔
第200师师长廖慷慷
1946-1949
军长邱清泉熊笑三
第45师师长郭吉谦
第46师师长黄宗颜陈辅汉郭方平第200师师长周朗
国民革命军新1军
1943-1944
军长郑洞国
新22师师长廖耀湘
新38师师长孙立人
新30师师长胡素
1944-1946
军长孙立人
新38师师长孙立人李鸿新30师师长胡素唐守治1946-1947
军长孙立人潘裕昆
新38师
新30师
第50师
暂58师
1947-1948
军长潘裕昆
新30师师长文小山
第50师师长杨温
暂53师师长许赓扬
国民革命军新6军
1944-1946
军长廖耀湘
新22师师长李涛
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1946-1947
军长李涛
新22师
第14师
第169师
暂59师
1947-1948
军长李涛
新22师师长罗英
暂62师师长刘梓皋第169师师长张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