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

合集下载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序列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序列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序列一九三七年十月说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以后,7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和国民党代表在庐山进行了谈判。

我党领导的西北主力红军 3万人左右,奉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国共合作命令,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亦称第十八集团军),共辖3个师:以第一军团(红军一方面军)和第十五军团为主,编为一一五师;以红军第二方面军为主,编为一二○师;以红军第四方面军为主,编为一二九师。

9月,八路军由陕甘宁边区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后又有一些变动。

本序列编入了八路军总部、八路军三个师及其所辖旅、团和后方总留守处的军政指挥员名单。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第三四三旅旅长陈光政委肖华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第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骑兵营辎重营工兵营炮兵营独立团教导队第一二○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主任甘泗淇第三五八旅旅长张宗逊政委李井泉参谋长姚? 主任张平化第三五九旅旅长陈伯钧政委王震参谋长刘子奇主任袁任远教导团骑兵营特务营炮兵营辎重营工兵营通讯营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副主任宋任穷第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飙第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教导团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骑兵营辎重营后方总留守处主任肖劲光(辖留守部队)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抗日战争爆发后经中共中央提议,国共双方经过谈判,同意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动在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了改编命令。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

经过改编,全军共1万余人,编为四个支队,江南的游击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江北的游击队编为第四支队。

国民革命军编制表

国民革命军编制表

第1军(1、78、167师)曾为整1师,辖1、78、167旅6个团;167旅部及1个团为一野歼灭,军部、1、78师及5个团为二野歼灭。

第2军(9、76、预2师)曾为整9师,辖9、76、预2旅6个团;军部、9、76师、预2旅1个团为二野歼灭,预2旅旅部及1个团被三野歼灭,1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3军(7、32师)辖5个团;在晋察冀地区与解放军作战时全军覆没。

第4军(59、90、102师)曾为整4师,辖59、90、102旅6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5军(45、96、200师)曾为整5师,辖45、96、200旅9个团;45师1个团为二野歼灭,军部、45、96、200师师部及8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6军(201、202、204师)曾为整202师师部及1、2旅,整203师2旅,整205师1旅共辖8个团(后整202师改37军);军部、202、204师师部及7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7军(171、172师)曾为整7师,辖171、172旅6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8军(荣1、103、166师)曾为整8师,辖42、103、166、新3旅9个团;103师师部及1个团为二野歼灭,军部、荣1、166师师部及8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9军(203、205、206师)曾为整206师师部及1、2旅,整203师1旅,整205师2旅共辖8个团;203师师部及2个团为一野歼灭,整206师2个团为二野歼灭,整206师师部、1、2旅旅部及2个团与解放军第一、二野战军作战时全军覆没,205师师部及2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10军(3、20、新1师)曾为整3师,辖3、20、新1旅6个团;为二野歼灭。

第11军(168、暂9、骑8师)曾为整18师,辖168、暂9、骑10旅6个团;为一野歼灭。

第12军(111、112、新36师)曾为整12师,辖111、112、新36旅(以实际人数折算成6个团),辖6个团;为三野歼灭。

第13军(4、54、89师)辖9个团;为四野歼灭。

第14军(10、83、85师)曾为整10师,辖10、83、85旅6个团;军部、10、85师师部及4个团为二野歼灭。

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师法当时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主力重要军队,也是中华民国在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将领和军官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

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

1928年北伐完成后中国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国民政府军,简称为“国军”、“国府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对内对外之战争。

至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六一六事变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

为此,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

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东征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国民政府,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

“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

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及吴铁城的“警卫军”、并和广东的“潮梅军”等合组为第六军,军长程潜。

新四军八路军战斗序列

新四军八路军战斗序列

新四军,八路军战斗序列(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表(1937年10月)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第115师师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政治部副主任肖华第342旅旅长陈光政委肖华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第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独立团骑兵营辎重营工兵营炮兵营教导队第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琪第358旅旅长张宗逊政委李井泉参谋长姚哲政治部主任张平化第359旅旅长陈伯钧政委王震参谋长刘子奇政治部主任袁任远教导团骑兵营特务营炮兵营辎重营工兵营通讯营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副主任宋任穷第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飙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教导团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骑兵营辎重营后方总留守处政治部主任肖劲光(辖各师留守部队)(选自《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38年1月)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胡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教导队特务营(选自魏宏运等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4)P517,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三)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41年3月)代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第1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2师兼师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副主任张劲夫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第5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第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第7师师长张鼎丞政治委员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独立旅特务团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选自魏宏运等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4),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国军抗战时期各战区序列

国军抗战时期各战区序列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1937—1938年)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何应钦1.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20集团军商震第32军商震(兼)骑兵第14旅张占魁第1集团军宋哲元第53军万福麟第77军冯治安第181师石友三第17师赵寿山骑兵第3军郑大章第68军刘汝明(直属)第92军李仙洲(直属)第106师沈克(直属)第118师张砚田(直属)新编第8师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师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师王奇峰(直属)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2.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第3军曾万钟第9军郭寄矫第14军李默庵第93军刘戡第15军刘茂恩第17军高桂滋第19军王靖国第47军李家钰第61军陈长捷第14军团冯钦哉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第35军傅作义(兼)新编第2师金宪章骑兵第1军赵承绶骑兵第2军何柱国第18集团军朱德第66师杜春沂(直属)第71师郭宗汾(直属)第33军孙楚(直属)第34军杨澄源(直属)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3.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作战作区:苏浙方面兵力——第10集团军刘建绪第28军陶广第70军李觉第79师陈安宝暂13旅杨永清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第19集团军罗卓英第18军罗卓英(兼)第79军夏楚中第25军万耀煌第73军王东原第23集团军唐式遵第21军唐式遵(兼)第28集团军潘文华第23军潘文华(兼)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独立第6旅周志群(直属)游击总司令黄绍竑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在外。

4.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兼)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12集团军余汉谋第62军张逵第63军张瑞贵第64军李汉魂第8军团夏威独9旅李振良独20旅陈勉吾虎门要塞司令陈策以上共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要塞守备部队在外。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国民军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国民军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国民军国民军。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倒戈北洋直系,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成立国民军,自任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部为国民军第二军,胡任军长;孙岳部为国民军第三军,孙任军长。

国民军第二军第二师、第七师、第十师和第十二混成旅驻防在陕甘地区。

第二师师长岳维竣,第七师师长邓宝珊,第十师师长李云龙(虎臣),第十二旅旅长卫定一;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驻防西安,杨虎城任师长。

国民军各师下辖旅,旅下辖团。

为了联合打击镇嵩军对西安的进攻。

加强对各部队的统一指挥,在杨虎城的提议下,于1926年5月,取消了国民军第二军、第三军番号。

与陕西其他部队统称陕军。

李云龙任陕军总司令兼第一师师长,杨虎城任副总司令兼第三师师长,田玉洁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卫定一任副总司令兼第四师师长。

各师下辖旅、旅下辖团。

年底,镇嵩军被打败,西安解围,陕军遂编入冯玉祥统领的国民军联军。

(1)国民二军。

前身为陕西陆军第1师。

1924年10月,在直隶改称国民二军,胡景翼任军长。

12月进军河南。

1925年4月,大败镇嵩军,岳维峻继任军长,将部队编为11 个师、18个混成旅、2个骑兵旅、1个骑兵团、3个炮兵团、6个步兵团、12个补充团,共约20万人。

胡、岳收编的超过基本部队10倍的各色各样杂牌军队。

1926年3月,所部败于直系吴佩孚。

11月,岳维峻被冯玉祥委任为国民军联军南路军总指挥,召集李云龙、卫定一、姜宏模、田玉洁、邓宝珊等在陕旧部,进军河南。

1927年5月,所部改编为第2集团军第5方面军,驻防豫东。

1928年,岳维峻联络樊钟秀部反对冯玉祥。

9月9日,兵败,自河南汝南东走皖北。

同年冬,残部缩编为新编第1师。

1929年9月,番号撤销,一部分徒手官兵到汉口编为独立第15旅(后改称独立第33旅,1931年4月黄埔军校出身的唐云山出任旅长)。

1930年4月,蒋介石任命岳维峻为豫西警备司令,召集国民二军旧部。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第XX路军是一种番号,位阶比军高,约与军团相当,属临时性编制,故番号经常变动。

北伐时期第一阶段北伐:第一路军何应钦,负责东路战线(闽、浙、苏)、第二路军陈调元、第三路军李宗仁,负责皖、苏战局。

第二阶段北伐:第八路军李济琛(粤军)。

中原大战时期1929年时,国民政府编有25个'路军':第一路军朱培德(滇军)、第二路军刘峙(中央军)、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第四路军何键(湘军)第五路军唐生智(湘军)、第六路军方振武(西北军)、第七路军刘湘(川军)、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第九路军鲁涤平(湘军)、第十路军龙云(滇军)、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以上编成均以桂系(李宗仁)为主要攻击对象。

第十二路军田颂尧(川军)、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西北军)、第十四路军邓锡侯(川军)、第十五路军马廷骧(西北马家军?甘马,1930改任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第十六路军傅作义(晋军,1930因反蒋番号改归顾祝同,中央军;不久又归徐源泉,直鲁军)、第十七路军孙殿英(地方军系,番号后改委杨虎城,西北军),以上编成均以西北军(冯玉祥)为主要攻击对象。

第十八路军金树仁(新疆军)、第十九路军周玳(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粤军)、第二十路军赵承绶(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张钫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西北军)、第二十一路军吉鸿昌(西北军,不就任,改委夏斗寅,鄂军)、第二十二路军冯轶裴(中央军,石友三于浦口反蒋,临时编组,事后撤销。

1930,西北军吉鸿昌倒戈投蒋,受委此番号)、第二十三路军(缺编)、第二十四路军孙楚(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张自忠为第二十四路军总指挥,西北军)、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国共分裂1931年起,为因应江西勦共编组24个'路军':第一路军陈调元(中央军)、第二路军刘峙(中央军,1931改为'勦赤军南路集团军',番号撤销)、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第四路军何键(湘军)、第五路军王金钰(中央军)、第六路军朱绍良(中央军)、第七路军刘湘(川军)、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第九路军鲁涤平(湘军)、第十路军龙云(滇军)、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第十二路军田颂尧(川军)、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西北军,1931起兵反蒋,番号撤销)、第十五路军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第十六路军徐源泉(直鲁军)、第十七路军杨虎城(西北军)、第十八路军毛光翔(黔军)、第十九路军蒋光鼐(粤军)、第二十路军张钫(西北军)、第二十一路军夏斗寅(鄂军)、第二十二路军吉鸿昌(西北军,后李鸣钟接任,不久辞职,番号撤销)、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革命军第93军】(全文)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革命军第93军】(全文)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命军第93军】(全⽂)【国民⾰命军第93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93军。

⼀、第83师、第94师组成的第93军 该军前⾝⼀部是国民⾰命政府警卫第2旅。

1932年,警卫第2旅扩编为第83师,⾪属第14军;该军前⾝另⼀部是第18军第11师⼀部。

1933年8⽉,该军第11师⼀部扩编为第94师。

1938年3⽉,国民党军以第14军第83师与第18军第94师合编为第93军,⾪属于第33军团。

以集团军副总司令刘戡兼任军长,朱怀冰、魏巍任副军长。

同年5⽉,因第94师在豫北不能归属该军,此时,该军辖第83师,陈武任师长;第94师,朱怀冰任师长。

6⽉,朱怀冰调任第97军军长时,第94师改⾪属第97军,另将新建的独⽴第5旅拨归该军,⾼增级任旅长。

1939年1⽉,国民党军进⾏局部整编时,该军原辖独⽴第5旅改⾪属第9军;第83师与第14军第10师对调建制关系,第10师改⾪该军。

另将第91军第166师、西安⾏营直辖新编第8师编⼊该军建制。

此时,该军下辖:第10师,王劲修任师长;第166师,刘希程任师长;新编第8师,陈牧农兼任师长。

此次编制调整后,该军奉命参加了阎锡⼭发动的反共的“⼗⼆⽉事变”和冬季攻势作战。

冬季攻势作战结束后,该军撤⾄陕西宝鸡整训。

1941念冬,该军调往河南灵宝、兰考⼀带担任黄河河防。

1942年春,调往重庆担任后⽅警备任务。

同年3⽉,该军第166师改⾪重庆卫戍司令部,另以第15补训处组建的暂编第2师列⼊该军建制。

9⽉,该军⾪属第14集团军时,刘戡升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陈牧农升任军长,符昭骞、胡练成任副军长,下辖:第10师,王声溢任师长;新编第8师,马叔明任师长;暂编第2师,曾晴初任师长。

1944年7⽉,该军⾪属第16集团军,奉命由重庆开赴⼴西,参加桂柳会战。

其军长陈牧农在会战中擅⾃下令销毁了带不⾛的武器弹药,在敌⼈尚未到来前就撤出泉州要地,退到桂林东北的⼤榕江地区,故被判处死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程潜;副参谋总长白崇禧 第一战区(辖区:
平汉、津浦两铁路线,共26个师又6个旅。) 司令长官:
xx(兼)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战区(辖区:xx、察、xx,共13个师又16个旅。) 司令长官:
xx
第六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七集团军总司令xx;预备军总司令xx(兼)第三战区(辖区:xx、xx,共18个师又7个旅。) 司令长官:
冀察战区总司令xx新编第八军
xx行营主任xx
驻印军总指挥萨尔登新编第一军直属及特种部队
xx卫戌部队总司令xx第十四军等 军委会直属部队第六十九、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九军等。
xx部队
xx边防总指挥xx;
川陕鄂边区xx公署主任xx
xxxx公署主任xx
xxxx公署主任xx
xxxx公署主任xx
xxxx公署主任xx
xx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xx;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司令xx忏; 战区直辖部队
第八战区(辖区:
绥远、宁夏、甘肃、青海,共6个步兵师9个步兵旅4个骑兵师4个骑兵 旅。)
司令长官:
xx
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xx;
xx部队总司令xx;
xx第八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 第十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xx第四战区(辖区: 闽、粤,共13个师又3个旅。) 司令长官:xx第四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五战区(辖区:xx,共18个师又1个旅。) 司令长官:xx(兼),后由xx调任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xx直属部队 第一预备队司令长官xx;第二预备队司令长官xx;第三预备队司令长官xx;第四预备队司令长官何成濬; 第十七集团军司令长官xx;
司令长官:
xx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xx萱;
xx自卫军总司令xx
第二战区(辖区:
山西全部、陕西东北部,共32个步兵师1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3个骑兵 旅。)
司令长官:
xx
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xx(代);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xx如;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 第六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七集团军总司令xx;第八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xxxx;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xx;晋陕绥边区军总司令xx珊; 战区直辖部队总司令xx第三战区(辖区: 浙江、福建全部,江苏、安徽南部,共2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司令长官:
第五xxxxxxxx行营主任张治中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xxxx
xx行营主任xx第六xxxxxx碞第七xxxxxx第十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xx xxxx公署主任xx
xx行营主任xx川黔xxxx公署主任xx xxxx公署主任xx
xx警备总司令部司令xx xx警备总司令部司令xxxx xx警备总司令部司令xx xx行辕主任xx,xx(代)xx行辕主任xx国光xx警备总司令部司令xx京沪卫戌总司令部司令xx国防部直属部队
xx闽绥靖区兼第二十五集团军主任兼总司令陈仪; 第十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xx相; 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xx;第四战区(辖区:
广东、广西全部,共18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司令长官:
xx(兼),xx(代)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xx;
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五战区(辖区:
安徽西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共28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
xx部队总指挥xxxx;
第九战区(辖区:
湖北南部、江西西部、湖南全部,共52个步兵师。)司令长官:
xx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九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 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xx;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xx第十战区(辖区: 陕西,共9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长官:xx
第六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七集团军总司令xx;
第八集团军总司令xx;
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xxxx;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xx;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xx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xx;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xx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xx;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xx第二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xx;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xx第十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xx碞、xx;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xx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xx
滇黔xx公署主任xx
xx陕甘边区总司令xx继承
xx警备司令部总司令xx
xxxx总司令部总司令xx(兼)
xx司令长官xx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xxxx
xx直辖及特种部队
黔桂湘边区总司令xx
第十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xx
直属及特种部队
滇越边区总司令xx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xx(兼)
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程潜、白崇禧第一战区司令 长官胡宗南(代)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xx如;
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xx;
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xxxx;
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xx;
xx指挥所主任xx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xx
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长官xx;
骑兵第二军军长xx
空军(共九个大队,各式飞机305架)
总司令xx(兼);前敌总指挥xx
海军(各种舰艇共66艘,总排水量五万九千余吨)
总司令陈绍宽1939年4月(抗战相持阶段)国民革命军序列 第一战区(辖区:
河南、安徽两省北部,共12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 旅。)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
第九集团军总司令xx直辖新编第六军等
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xx
(上述部队共计115个军,含331个师、23个独立旅)1946年6月(抗战 胜利后内战开始前)国民党军序列
国防部部长xx
战略xx委员会主任xx
参谋总长xx
xx总司令xx
海军总司令xx(兼)
空军总司令xx
联合后勤总司令xx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xx
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xx;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xx第三集团军总司令xxxx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xx军; 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xx xx部队总司令xx晋陕绥边区部队总司令xx珊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xx第一集团军总司令xx(副);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xx;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xx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xx(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xx;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xx(兼);
第十六军
xx战区(辖区:
xx北部、xx全部,共7个步兵师。) 总司令xx冀察战区(辖区:
河北、察哈尔,共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 总司令xx
军委会直属部队:
第一、五、三十一、三十六、七十一、九十九等军。
xx卫戌总司令部总司令xx。
(注:
1940年7月,战斗序列再作调整,共计268个步兵师、44个步兵旅、 个骑兵师、8个骑兵旅)1945年1月(抗战反攻阶段)国民革命军序列
各个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序列
总司令蒋介石(蒋中正);军事总顾问加伦;总参谋长李济深;总参谋次
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顾问铁罗尼
第一军:
军长xx;党代表xx;xx切列巴诺夫
第二军:
军长谭延闓;党代表汪精卫(未到职);副党代表李富春;顾问预不罗甫
斯基
xx:
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顾问马赤意利克
第四军:
军长李济深(兼);党代表廖乾吾;顾问巴罗
第五军:
军长xx;副党代表xx如;xxxx
第六军:
军长xx;副党代表xx
第七军:
军长xx;党代表xxxx竑;xx予金
第八军:
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顾问奥依尼其1937年8月20日(抗战初
期)国民革命军序列
军事委员会:
xx行营主任xx
第一xxxxxx第二xxx来自石觉第三xxxxxx第四xxxxxx
xxxxxxxx
直属新编第一军xx行营主任xx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xx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xx xxxx公署主任xx第一xxxxxx第二xxxxxx第三xxxxxx第八xxxxxx第二战区司令长官xx第六集团军总司令xxxx第七集团军总司令xx第八集团军总司令xx xxxx公署主任xx第一战区司令长官xx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xx第四xxx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