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国军日军)作战序列
蒋介石抗战时期领导的著名大型会战

] 蒋介石抗战时期领导的著名大型会战1、南口战役:1937年8月8日—1937年8月26日(国民党与日军)国军:6万军力伤亡: 1.6万总指挥:汤恩伯日军:7万军力伤亡:1.5万总指挥:板垣征四郎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与日军)国军:75万军力伤亡: 30万总指挥:蒋介石日军:30万军力伤亡:4万总指挥:松井石根备注:国民党每天损失一个师近万人的兵力,像火炉一样有去无回。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1937年11月8日(国民党与日军)国军:58万军力伤亡: 10万总指挥:阎锡山、卫立煌日军:14万军力伤亡: 3万总指挥:寺内寿一、板垣征四郎备注:太原会战包括天镇战役、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4、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共产党与日军)共军:115师伤亡: 0.1万总指挥:阎锡山、林彪日军:第21旅团伤亡: 0.1万总指挥:板垣征四郎备注:平型关大捷只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并且得到阎锡山第二战区的配合,当时八路军属于阎锡山第二战区管辖。
5、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国民党与日军)国军:15万军力伤亡: 30万(军民)总指挥:唐生智日军:24万军力伤亡:1万总指挥:松井石根6、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1938年5月(国民党与日军)国军:60万军力伤亡: 10万总指挥:李宗仁日军:24万军力伤亡:1.6万总指挥:寺内寿一7、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6日(国民党与日军)国军:第2集团军、第20军团伤亡:0.75万总指挥:李宗仁日军:第5师团、第10师团伤亡:1.1万总指挥: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8、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1938年6月(国民党与日军)国军:第一战区伤亡:10万总指挥:薛岳日军:第14师团伤亡:3.2万总指挥:土肥原贤二9、武汉会战:1938年6月11日-1938年10月25日(国民党与日军)国军:110万军力伤亡:40万总指挥:蒋介石、陈诚日军: 35万军力伤亡:14万总指挥:冈村宁次、畑俊六10、广州战役:1938年10月9日—1938年10月29日(国民党与日军)国军:第12集团军伤亡:1万总指挥:余汉谋、张瑞贵日军:第21军伤亡:0.25万总指挥:古庄干郎11、南昌会战:1939年3月17日- 1939年5月9日(国民党与日军)国军:20万军力伤亡: 51328人总指挥:罗卓英日军:12万军力伤亡:24000人总指挥:冈村宁次备注:国民党第九军区30师团大约4个集团军12、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1939年5月24日(国民党与日军)国军:22万军力伤亡: 2万总指挥:李宗仁、李品仙日军:11万军力伤亡:1.3万总指挥:冈村宁次13、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939年10月(国民党与日军)国军:24万军力伤亡:4万总指挥:薛岳日军:10万军力伤亡:2万总指挥:冈村宁次14、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国民党与日军)国军:15万军力伤亡:2.3万总指挥:白崇禧、陈诚、徐庭瑶日军:10万军力伤亡:0.5万总指挥:久纳诚一备注:由于此次会战调动10个精锐师,未能达到成绩,委员长将陈诚与白崇禧降至二级上将,将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与其部下军团、师团都撤职查办。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06《咸阳日报》教育周刊作者宋增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
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
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
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
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
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
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
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
最新-高中历史《十四年抗战史国军与日军大型会战一览表》常识文本素材 精品

十四年抗战史国军与日军大型会战一览表在十四年抗战中,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与侵华日军进行的较大的会战、战役共有四十多次,现大致汇总如下。
1,淞沪抗战 (第一次,1932年1月-1932年3月)2,热河抗战 (1933年2月-1933年2月)3,长城抗战 (1933年1月-1933年5月)4,绥远抗战 (1936年11月-1936年12月)5,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6,平津作战 (1937年7月)7,淞沪会战 (第二次,1937年8月-1937年11月)8,南口战役 (1937年9月)9,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10,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11,太原会战 (1937年10月-1937年11月)12,娘子关战役 (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13,太原保卫战 (1937年11月)14,南京战役 (1937年12月)15,徐州会战 (1938年2月-1938年5月)16,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938年4月)17,武汉会战 (1938年8月-1938年10月)18,广州战役 (1938年10月)19,南昌会战 (1939年3月-1939年4月)20,随枣会战 (1939年5月)21,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939年10月) 22,桂南会战 (1939年11月-1940年2月)23,昆仑关战役 (1939年12月-1940年1月) 24,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940年6月)25,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941年4月)26,晋南战役 (1941年5月-1941年6月)27,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941年10月) 28,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29,香港保卫战 (1941年12月)30,滇湎路战役 (1942年3月-1942年9月)31,鄂西会战 (1943年5 月-1943 年6月)32,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1944年1月)33,豫湘桂会战 (1944年4月-1944年12月) 34,豫中会战 (1944年4月)35,长沙会战 (1944年5月)36,衡阳保卫战 (1944年6月-1944年8月)37,桂柳会战 (1944年8月)38,缅北滇西战役 (1943年10月-1945年3月) 39,密支那战役 (1944年5月-1944年8月)40,强渡怒江战役 (1944年6月-1944年7月) 41,雪峰山会战 (1945年4月-1945年6月) 42,桂柳反攻战役 (1945年4月-1945年8月)。
第一次松沪战役介绍

第一次松沪战役介绍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一次松沪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次松沪战役(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
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
战争背景历史背景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
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人于19日深夜焚烧三友实业社,砍死砍伤三名中国警员。
20日,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
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
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
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
国民党政府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对日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
军政部长何应钦急电第19路军忍辱求全,令上海吴铁城于28日13时45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
暂时下野的蒋介石委托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
日方接到吴铁城答复表示“满意”,却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便于当晚突袭闸北。
日本称一·二八事变为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在1932年中国上海发生,是中日两国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军事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高涨。
日本方面声称将采取自卫手段保护日侨利益。
淞沪会战简介

淞沪会战简介中文名称:淞沪会战参战部队:国军、日军战争结果:日军获胜,上海沦陷时间: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地点:中国上海人物:蒋介石松井石根中方进攻1937年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87、88师等部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
“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经数日苦战,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第88师占领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各要点,14日到沪的第二师补充旅已改称独立第20旅接替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防守上海爱国女校、持志大学,并担任攻击虹口公园和江湾路日军司令部的任务。
日军于16日退守江湾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
中日相持8月20日,新建立的第3战区以“迅速围攻上海市区附近之敌人,并打破其沿江沿海登陆之企图”为作战目的,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
8月20日晨,苦战了6天的87和88师在36师宋希濂部,刚从西安抽调过来的增援下调整了进攻方向前敌总指挥陈诚视察前线后和张治中决定,在重大伤亡的代价下于8月21日突破日军阵地纵深一度攻下汇山码头,有望围歼敌海军陆战队;但因敌增援部队已陆续登陆抵达,攻击部队顾及左背侧翼受威胁而终止进攻分兵反登陆,失掉了一次或许可以扭转局面的机会。
8月23日大批日军部队云集吴淞口外及浏河口陆续登陆。
第6集团军任王敬久为淞沪围攻军前敌总指挥,王敬久遣88师和独立20旅右翼军攻击虹口方面之敌,36师和87师左翼军进攻杨树浦方面。
是日夜,日军约2个师团兵力在优势舰炮和航空兵支持下于张华滨至川沙口一带强行抢滩登陆,守备该区域之警察总队被迫后退,虽经87师和教导总队第2团反复抗击,但日军于24日3时仍攻破殷行镇,从而淞沪铁路至殷行镇之间国军北面防线裂开,但又经国军反复争夺,36师于26日16时再度夺回殷行镇,将北面防线暂时稳定。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这场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标志抗日战争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
淞沪战役的战略构想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发动紧急集结令,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紧急动员18万之众投入战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华北紧邻东北,东北又紧邻朝鲜,而一海之隔就是日本本土了。
所以相当于前线和大本营已联成一线,在如此的补给支援之下,任凭国军如何不怕死,不要命也难以抵御日本的节节推进。
为了扭转这样的困境,蒋中正在遥远的南方-上海开辟了第二战场。
淞沪会战检讨:如果淞沪会战打成长江三角洲会战由上海决战所展开的淞沪会战,是整个中日战争,甚至是人类战争史上少有的城市大会战,虽然日军在得到海空军优势支持下,造成了中国军队过度惨烈的牺牲,但是这是战场战术指挥上的问题,而非战略决策的问题。
假如蒋介石能够控制住军力,不要全部投入在上海近郊,而能适时全力拉长防线的纵深,把淞沪会战打成长江三角洲会战,不只在上海四周进行决战,及早让部队进入预先设好的防线,灵活运用轻装部队在水乡泽国之中进行逆袭,那么中国军队在战场的牺牲并不会如此之大。
这场会战几乎把蒋介石中央军的大部分主力,给全部地消耗掉,当然也造成多数诸侯近乎毫无保留地派兵支持抗日作战,这是中国两百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整体团结作战。
当然蒋介石在上海指挥的这场决战,可以说是超过他能力与经验范围之外,也超过了国军的武器、训练与能力之上的。
但是中日之战,本来就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国无论在哪里决战,都得要面对日军绝对的优势,中国不可能不战而弃守上海,因为这不但是中国税收、工业与国防的重镇,更是民心士气与国际形象的象征所在,蒋介石要先不惜代价地打出几场硬仗,才能稳住民情军心,争取到国际的同情与支持,否则中日抗战根本就支持不了八年!不过国军在相对弱势条件下,假如能够进行一些调整,仍然可以在上海打得更好,那就是事先的情报若是做得更正确,在争取先机攻击时,就能集结更为优势的兵力,特别是集中使用可以攻坚的火力,应该可以取胜日本的守军。
淞沪会战

堵守 800壮士
◘ 大厂失守之后,中国军队开始向苏州河南岸撤退,但蒋介石认为苏州 河北岸军队仍不可轻易拱手让与别人,于是就出现了800壮士的事迹 。 ◘ 88师孙元良部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四行仓库,400多人,11.27进驻 ,死守四天四夜,打退敌人6次进攻,击毙敌人数百人
。
撤退
◘ 时间:11.5-11.12 ◘ 标志:日军增援部队在金山卫等处登陆 ◘ 战况分析:送沪会战进入十月份之后,中国军队虽然处于被动地位, 但仍然控制着整个上海。日方认为国民政府已经倾全国五分之三的兵 力于上海 ,已然摆出了决战的架势,因此直接将兵力从华北战场调 到上海。
四、导火线
◘
1937年8月13日9点15分,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小队,向上海市保安总 队骚扰,总队的士兵对天放枪,予以警告,史称淞沪会战第一枪。之后,日 军实弹还击,战火在黄浦江边迅速蔓延开来。淞沪会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五、战斗过程
十日围攻 堵守阶段 撤退阶段 (攻) (守) (撤)
十日围攻
时间 8.13-8.23 人数
淞沪会战
目录
一、简介 二、背景 三、战略分析 四、导火线 五、战斗过程 六、总结
2
一、简介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期间中国 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 战役”。 淞沪会战的淞指的是吴淞镇和吴淞江(即苏州河 )。沪是上海,包括上海市、上海县与所谓其中的“公共租 界以及法租界”。
二、背景
◘ 1936年以后,日本侵略者加紧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并在卢沟桥事变后叫嚣三
个月灭亡中国。
◘ 当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是在华北,但国民党的经济政治中心 却在华东。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日本军队已经入驻上海,抢占了侵掠 华东的一个桥头堡。这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心腹大患。因此,蒋介石在决定全 面抗战之后,把日军赶出上海,在华东稳固防御阵线,便成为当务之急。 ◘ 《淞沪停战协定》是1932.1.28,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但蒋介石坚持攘外 必先安内的政策,派代表和日本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 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而日本则可以在许多地区驻军 。
淞沪会战——简介

淞沪会战——简介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中国军队一不做,二不休,在华北已经开战的情况下,决不能容忍日本海军在上海的陆战队的存在。
况且,战争既然开始,一·二八事变后规定的中国军队不能进驻上海市区的规定在中方看来自然作废。
8月13日,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打死前来侦察的日军大山勇夫大尉,是为“八·一三”事变。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三个德械师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军增援部队在中国军队侧后方上陆后,中方已经无力消灭日军陆战队,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军队统帅部,这时考虑在上海作战比在遥远的北方大平原作战补给方便,且能避开机动力占优势的日军。
而且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有外国租界,在这开战极有可能引起大国势力的干涉,如果打的好,可能在外国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
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
这对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力的。
这样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此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
日军投入5个师团1个旅团达20万人,鏖战两个月后,日军的依靠强大的火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但此时中国虽败而不乱,10月20日,日军秘密组建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11月5日军第10军10万人在金山卫登陆,中国统帅部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时机,但此时西方国家绥靖之风盛行,称中国军队主动在上海非军事区挑起战争为破坏和平,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淞沪会战(国军日军)作战序列
淞沪会战国军作战序列(1937年9月23日~11月12日)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左翼军:总司令陈诚
第15集团军:罗卓英
第4军:吴奇伟
第18军:罗卓英(兼)
第39军:刘和鼎
第54军:霍揆彰
第73军:王东原
第74军:俞济时
第44师:萧之楚
第77师:罗霖
炮兵第16团第19集团军:薛岳第2军:李延年
第20军:杨森
第25军:万耀煌
第66军:叶肇
第69军:阮肇昌
第75军:周磊江防军:总司令刘兴
第15军团:刘兴(兼)
第57军:缪征流江阴要塞:司令许康镇江要塞:司令林显扬江苏省保安队炮兵第8团第11军团:上官云相
第33师:冯兴贤
第40师:刘培绪第12军团:张钫
第76师:张钫(兼)
第43军:郭汝栋
第144师:郭勋祺
第145师:饶国华
第146师:范绍曾
第147师:杨国祯
第148师:陈万仞炮兵第3团
炮兵第4团
重炮兵第10团中央军:总司令张治中、朱绍良第9集团军:朱绍良(兼)、香翰屏
第8军:黄杰
第71军:王敬久
第72军:孙元良
第78军:宋希濂淞沪警备司令部:杨虎上海保安总队:吉章简第21集团军:廖磊
第7军:周祖晃
第48军:韦云淞
第16师:彭松龄第17军团:胡宗南
第1军:胡宗南(兼)
第19师:李觉
第32师:王修身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
第28军:陶广
第67军:吴克仁
第55师:李崧山
第79师:陈安宝独立第45旅:张銮基炮兵第2旅:蔡忠笏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桂永清第10集团军:刘建绪
第45师:戴民权
第46师:戴嗣夏
第52师:卢兴荣预备第11师:胡达新编第34师:顾家齐独立第37旅:陈德法暂编第11旅:周燮卿暂编第12旅:李国钧暂编第13旅:杨永清空军:第1~第9大队淞沪会战日军作战序列(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中国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
第3师团:藤田进中将
步兵第5旅团:片山理一郎少将
步兵第29旅团:上野勘一郎少将
骑兵第3联队:星上太郎中佐
野炮兵第3联队:武田精一大佐
工兵第3联队:中岛三栖夫大佐
辎重兵第3联队:粟原尚治中佐第11师团:山室宗武中将
步兵第10旅团:天谷直次郎少将
步兵第22旅团:黑岩义胜少将
骑兵第11联队:田边勇中佐
山炮兵第11联队:山内保大佐
工兵第11联队:山内章大佐
辎重兵第11联队:大河原定中佐第9师团:吉住良辅中将
步兵第6旅团:秋山义允少将
步兵第18旅团:井出宣时少将
骑兵第9联队:森吾六大佐
山炮兵第9联队:芹川透大佐
工兵第9联队:野中利贞大佐
辎重兵第9联队:三田村正之助大佐第13师团:荻洲立兵中将
步兵第103旅团:山田栴二少将
步兵第26旅团:沼田德重少将
骑兵第17大队:小野良三中佐
山炮兵第19联队:横尾阔中佐
工兵第13联队:岩渊经夫少佐
辎重兵第13联队:新村理市少佐第101师团:伊东政喜中
将
步兵第101旅团:佐藤正三郎少将
步兵第102旅团:工藤义雄少将
骑兵第101大队:大岛久忠大佐
野炮兵第101联队:山田秀之助中佐
工兵第101联队:八隅锦三郎中佐
辎重兵第101联队:鸟海胜雄中佐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中将重藤支队:重藤千秋少将台湾步兵旅团第1后备步兵团伪靖安军1旅伪李春山旅伪于芷山旅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大川内传七少将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第3飞行团:佐贺忠治少将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参谋长:田边盛武少将第6师团:谷寿夫中将第18师团:牛岛贞雄中将
步兵第23旅团:上野龟甫少将
步兵第35旅团:手塚省三少将
骑兵第22大队:小池昌次中佐
野炮兵第12联队:浅野末吉中佐
工兵第12联队:井泽新大佐
辎重兵第12联队:川内益实大佐第114师团:末松茂治中将
步兵第127旅团:秋山充三郎少将
步兵第128旅团:奥保夫少将
骑兵第18大队:天城干七郎少佐野炮兵第120联队:大塚升中佐工兵第114联队:野口胜之助少佐辎重兵第114联队:中岛秀次少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