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
美国对中国光伏双反---文本资料

中国光伏的未来
• 此次光伏产业的危机对中国的光伏企业而言,不 失为放宽视角和转移战略的好时机。经历过来自 国际的需求危机后,一些小型企业将会被逐步的 被淘汰,存活下来的规模的生产企业,既有利于 维持市场力的光伏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目前这一市场并没有真正的启动,未来必将会有更大 的潜力值得去挖掘。
中国光伏行业 “双反”案例
吴昕宸 11908130
词条:光伏
• 首先,光伏是光生伏打的简称,简单来说就是光转变成 电的一种现象。 • 太阳能光伏产品:光伏模块及组件、光伏模块及组件生 产设备、农村光伏发电系统、光伏设备安装及配件、并 网光伏系统及光伏输配电器材等;光伏电源/电池、充电 器、控制器、逆变器、水泵、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太 阳能转换
美光伏企业破产潮
• 8月15日,美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EvergreenSolar将拍 卖公司资产以偿还债权人4.856亿美元的债务。 • 8月19日,SpectraWatt公司在波基普西的美国破产法院提 交了破产申请. • 9月1日 ,美国太阳能初创公司Solyndra表示,受中国低 成本竞争对手的影响,公司已经停止了业务运营并计划向 法院提交破产申请。 • 10月12日,受到想成为太阳能级硅供应商困扰的 Solarvalue公司即将倒闭.
无理取闹,认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无端指责。 • 国内的行业专家认为中国从美进口光伏设备,帮助美企代工,2010年 美国进口中国产品14亿美元,但美国出口的25亿美元多晶硅、14亿 美元的设备中,大多数销往中国和德国,中国光伏产业为美国光伏业 的发展贡献良多 。“双反”是没有道理的。
业的行为,而是行业整体趋势的下滑所致,根本不存在以 低价抢占市场的可能,大多数企业对美方提出的“双反”看成是
中国光伏产业遭美双反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中国光伏产业遭美“双反”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一:美国初裁对中国光伏产品征反倾销税最高达250%拉锯了7个月的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在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四,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有了初步裁定结果。
美方初步裁定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将对这些产品征收30%以上,最高达250%的反倾销税。
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反倾销税最高的一次。
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四下午,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片制造商存在倾销。
因此,将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征收31%到25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一次的惩罚性关税将会叠加在美国商务部三月份宣布的5%以下的的反补贴税之上。
有专家表示,美国的行为违背了WTO自由贸易的精神,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在给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会让处于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的倒闭或陷入营运困境。
此次太阳能光伏产品纠纷起源于去年10月19日,德国太阳能世界工业公司的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美国商务部于去年11月8日正式立案。
此后美国商务部以案件特别复杂为由先后三次推迟初裁结果的发布。
有不少专家认为,美国商务部的此次裁决显然是受到了大选年因素的影响,是奥巴马企图通过强硬的对华贸易政策,来为自己拉选票的“政治秀”。
美国商务部本次关于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以及今年三月对该类产品该补贴的裁决都是初步裁决。
最终的裁决结果预计在今年10月上旬公布。
不过专家表示,处在大选年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贸易不断强硬的态度很难改变,因此预计最后的裁决结果与本次初裁不会有太大出入。
美国商务部光伏反倾销税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恐慌,中国在美上市光伏企业的股价也是应声下跌。
据统计,在美上市的中资太阳能概念股共有11只,今天全线下挫,无一幸免。
其中,晶澳太阳能跌幅最大,达15.32%;英利绿色能源跌13.04%,晶科能源跌10.9%,大全新能源、天合光能、昱辉阳光、阿特斯太阳能、赛维LDK、韩华新能源、尚德电力跌幅均超5%,中电光伏下跌4.38%。
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 : ( 一) 对光伏企业 国际市场造成了不利
的 影 响
显示出中国光伏市场的良f c 子 远期前景。 3 、企业要沉着应对 我国企业应该沉着应对 ,学法懂法研究
法 ,合理利用规则 。争取其制度例外中的市 场证 明规制 ,从而获得单独待遇 , 进而为企 业 自身税制获得优势。
们手中进 口产品。因此企业需要提高核心技 术 ,将产品向高端迈进 ,以此来站稳脚跟 。
2 、建立有效 的跨 国经营 战略 ,企业要 “ 走 出去” 反倾销问题暴露 了中国企业 国际化经营
员德古赫 特在发布会上 表示 ,l 临时税率将维 持 6个月直到 1 2月份 ,此后欧委会将决定 是 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 , 旦征收 ,该关税将持续 5年。
一
二 、案例介 绍
欧盟委员会 2 0 1 3年 6月 4日宣布 ,欧
四、 光伏企 业屡 遭反倾 销调 查的 原因 及其 分析 ( 一) 经济低迷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 二) 我 国出口产业成本低
我 国的产 品成本要 远低 于他 国的 同类 产品 ,因而具有竞争优势 ,可 以很快 的占领 市场 , 2 0 0 8 年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的市场占 有率只有 8 %,2 0 1 1年激增到 4 5 %,从 而被
一
些 国家认为有倾销 的嫌疑。
三 、对 光伏企 业产 生 的影响 外 国对 中国 的过多 的反倾 销调查 使 中
国外贸易受到负面 的影响 ,阻碍 中国经济的
( 三) 替代国和替代价格 对于调查方聚焦价格的特点 ,其调查往 往会采取 “ 替代 国价格”方法 ,本案例以印 度为替代 国。 ( 四 )中国政府 的大力扶持 中国政府对光伏 企业 不仅有项 目上 的 政策支持 ,更有财政上的税 收和贷款支持 , 并享受 出口退税等一系列的优 惠政策 。 ( 五 )国内企业争夺国际市场存在不理 智的价格竞争 ,因为很容易被认为是在进行
浅析欧美对中国光伏“双反”

浅析欧美对中国光伏“双反”作者:母龙盼姜晓迪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出口不断扩大,继而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
近期欧盟、美国分别对中国光伏产业提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使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中国的光伏企业一方面应该积极应对,据理力争;另一方面应该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勇于和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竞争。
关键词:光伏;欧盟;美国;“双反”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03-0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国力的逐渐强盛和国际影响力的逐渐增大;另一方面,诸多的大国贸易问题也凸显出来。
面对中国的崛起,各个贸易大国开始对中国作了更深层次的贸易要求甚至是不合理的贸易诉讼。
从近些年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等一系列要求可见中国大国崛起路将充满挑战。
而最近的光伏“双反”则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中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的背景由于近几年国际石油、天然气、煤炭价格频繁暴涨,这促使各国开始寻找替代能源,于是太阳能成为不二之选。
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称作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简称光伏。
至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增长约6倍,我国抓住发展新能源的契机,加大发展新能源产业,基本提供了世界光伏产品需求量的将近一半,主要出口地则是欧盟、北美。
其中约70%出口至欧盟,约10%出口美国。
而近来欧美经济不振,世界光伏市场随之萎缩,欧美光伏企业不约而同地将责难抛向中国企业,于是便有了针对中国的“双反”调查。
面对欧美光伏“双反”,即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中国光伏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大量企业出现关停、倒闭潮。
据估计此次欧美光伏“双反”会对中国70多家光伏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关系这些企业的生死存亡,同时更是关系着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前途命运。
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对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02
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
美国反倾销法律和程序
反倾销法案
01
美国反倾销法案(AD Act)是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主
要法律依据。
反倾销程序
02 发起调查、初裁定、终局裁定、行政复审等主要程
序。
反倾销税
03
美国海关根据反倾销裁定结果,向进口商征收反倾销
税。
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例分析
案例概述
近年来,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例数量不 断增加,涉及产品范围广泛。
感谢观看
04
中国应对美国反倾销反补贴的策 略建议
完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更加完善的反倾销反补贴法律法规,为国内 企业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企业和公 众对反倾销反补贴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
建立健全的反倾销反补贴申诉和应诉机制,鼓励 企业积极应对相关调查和诉讼。
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加强与美国商务部、贸易代 表办公室等部门的联系和沟 通,争取获得更多的理解和
支持。
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 用,加强与美国相关行业和企 业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互利共
赢的合作关系。
05
结论
研究结论和亮点
反倾销措施
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主要涉及中国钢铁、铝等重工业产品。这些措施通常会导致中国相 关产品的出口量下降,但也会促使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
美国对华反补贴的影响和对策
影响
美国对华反补贴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损失,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 产品竞争力。同时,这些措施还可能导致贸易战等不良后果。
对策
中国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美国反补贴调查,如加强内部管理、调整出口策 略、寻求法律援助等。此外,中国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强与美国政府的沟通、推动 自贸区建设等方式来缓解反补贴压力。
中国倾销案例

中国倾销案例中国倾销案例是指中国企业以不正当手段将产品大量倾销到国外市场,导致当地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的案例。
这种行为通常涉及价格倾销、补贴倾销和其他不正当手段,给当地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竞争压力,甚至引发了国际贸易纠纷。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中国倾销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
首先,中国钢铁产品的倾销案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其钢铁产品的价格往往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甚至存在政府补贴的情况。
这种不正当手段导致了大量中国钢铁产品涌入国际市场,给当地钢铁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了大量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
因此,多个国家对中国的钢铁产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实施了反倾销措施。
其次,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倾销案例也备受关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其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大量涌入国际市场。
这种价格倾销行为对当地太阳能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了多个国家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实施了反倾销措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倾销行为,保护了当地产业的利益。
另外,中国纺织品的倾销案例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其产品大量涌入国际市场,导致了当地纺织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
多个国家对中国纺织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实施了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纺织品的倾销行为,维护了当地产业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倾销案例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引发了多个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和措施。
中国企业应当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竞争应当是公平的,不应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监管和合作,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于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相关法律问题思考论文

关于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相关法律问题思考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逐步推进,各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导致世界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近年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光伏企业展开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双反”调查无疑会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探究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同时对中国应如何应对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双反”法律分析对策一、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案情介绍2011年10月19日,德国光伏巨头solar 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贸易申诉,要求对我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进行”双反”调查。
11月8日,针对此案,美国商务部在华盛顿举行首次听证会,决定对此案进行立案调查。
2012年,3月5-6日,美国参众两院先后通过了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法案,并授权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等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
2012年5月18日对外公布了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产品作出反倾销结果初审。
在美国商务部公布反倾销初裁之后,决定将”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的终裁时间合并。
2012年11月8日,继美国商务部终裁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终裁,通过在未来五年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关税的法案,因此,美国商务部将于11月30日正式签发”双反”制裁令,指示海关向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
二、美国对华”双反”涉及的法律问题。
(一)美国对华”双反”的国际法依据1、wto中涉及反倾销、反补贴的相关法律规则wto中涉及反倾销、反补贴的法律规则主要是gatt1994第6条、wto《反倾销协定》和wto《反补贴协定》以及针对中国产品的《中国加入wto议定书》。
gatt1994第6条5款规定:”在任何缔约方领土的产品进口至任何其他缔约方领土时,不得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补偿倾销或者出口补贴所造成的相同结果。
太阳能板反倾销标准

太阳能板反倾销标准一、倾销幅度倾销幅度是指进口产品的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的部分。
在太阳能板的反倾销调查中,首先需要对进口太阳能板的出口价格进行调查,并将其与正常价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倾销幅度。
二、损害程度反倾销调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程度。
这包括对国内产业的产量、市场份额、利润等方面的影响。
如果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那么就存在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性。
三、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确定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时,还需要考虑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需要证明倾销行为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不能证明这一点,那么就不应该实施反倾销措施。
四、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和倾销幅度正常价值是指出口国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
出口价格是指出口商将产品出售给进口商的价格。
在比较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例如汇率、运输费用等。
计算出倾销幅度后,如果存在倾销行为,且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那么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
五、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的情况如果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则存在倾销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采取反倾销措施。
然而,有时候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生产成本过高、市场需求不足等。
因此,在确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六、生产能力和产量在反倾销调查中,还需要考虑国内产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产量。
如果国内产业的产能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那么进口产品可能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进口产品的价格低于正常价值,也不一定能够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七、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如果存在倾销行为,并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那么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
常见的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反倾销税、采取数量限制等。
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例如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对消费者的影响等。
八、反倾销税的征收反倾销税是一种对进口产品征收的税项,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作者:————————————————————————————————日期:2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欧盟计划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导读]近日,欧盟计划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针对这一消息,我国4大光伏企业决定停工一小时以对抗欧盟的政策,不过这一措施并未实施。
近日,欧盟计划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针对这一消息,我国4大光伏企业决定停工一小时以对抗欧盟的政策,不过这一措施并未实施。
然而,这一预计超万人的停工计划最终未能成行。
据知情人士透露,相关管理层在8月1日便叫停了上述企业的这一行动,同时表达了对“欧盟计划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一事的高度重视。
“欧盟计划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意味着全球光伏贸易战继美国对华‘双反’后再度升级,这关系到中国光伏业的生死存亡,相关企业组织万人停工的抗议活动也实属无奈。
但欧盟的计划显然不是几个中国企业的停工抗议就可以制止的,它需要管理层和业界的齐心协力。
”相关知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国内积极应对欧盟“双反”截至目前,针对“欧盟计划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一事,国内已采取了行动。
7月26日,我国4家光伏企业: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代表光伏发电促进联盟和中国光伏行业,于北京正式发表《联合声明》,呼吁欧盟慎重考虑对华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呼吁管理层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8月2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表《声明》,呼吁欧委会严格遵循WTO及欧盟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光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秉持严格、审慎的态度审查表面证据,做出公正的决定。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欧盟约占据70%,美国约占据10%。
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出货量占全球一半,而欧洲是最重要的出口地,达上百亿美元的规模。
这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欧盟计划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对中国光伏业造成的打击。
欧洲是全球光伏最大的市场,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2011年中国有接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60%以上是输送至欧洲市场。
另据2012年最新数据表明,从各品牌2012年第一季度的出货结构看,欧洲市场依然份额最大。
以各企业光伏组件出货市场为例,尚德电力占44%、英利占65%、天合光能占89%。
“毫无疑问,一旦欧盟立案,这将是中欧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贸易摩擦。
”上述相关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中国光伏低成本遭嫉妒此番向欧盟提出申诉的德国企业Solarworld认为中国企业存在倾销行为和政府的补贴行为。
事实上,中国产品近年的价格下降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降低,中国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生产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绝非倾销和补贴行为。
众所周知,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成本主要由硅和其他原材料组成。
2008年上半年,国际多晶硅价格曾达到每公斤400美元以上。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供应过剩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多晶硅价格开始急速下滑。
截至2012年7月,多晶硅主流价格已跌至20美元-30美元/公斤,跌至原来价位的5%,跌幅惊人。
因此,我国光伏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光伏产品出口价格也呈现快速下滑趋势。
其次,国内光伏企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骨干企业已经掌握了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成套生产技术,在商业化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上也取得多项突破,光电转化效率已提高到18%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产业技术上与国际同步。
高新技术的工业化运用使企业成本大幅降低。
中欧合作胜于对抗光伏产业链主要涉及多晶硅提纯、电池生产、组件封装、系统集成等四个环节。
中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电池、组件制造环节。
事实上,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欧盟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及对华出口。
如2011年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7.64亿美元,进口银浆3.6亿美元。
此外,中国累计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80亿元的生产设备。
这极大推动了欧洲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在相关领域的欧洲就业人数高达30万人。
而我国无疑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光伏市场之一,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在2015年将达到15GW,2020年将达到50GW,年均新增装机容量为3-5GW。
中国太阳能发电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可想而知,中欧携手,并一如既往地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才能共享绿色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重大机遇。
光伏企业呼吁中央政府采取行动以应对反倾销调查时间:2012-08-07 作者:刘海明Solarbe(索比)太阳能网讯:国际财经新闻报道,中国四家光伏企业负责人齐聚北京,呼吁中央政府采取行动以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
这四家公司分别是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阿特斯太阳能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和英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7月24日,德国的太阳能企业Solar World AG 在欧洲提起了反倾销申诉,中国光伏企业严阵以待。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1年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总值为358亿美元,其中56.95%出口到欧洲。
阿特斯首席执行官瞿晓铧表示,对于中国的光伏制造商来讲,材料和设备包括多晶硅和银浆大都来自与欧洲的公司,比如瓦克和杜邦。
“整个行业是一个全球性的价值链,中国仅仅是价值链的一个中间环节,只占10%的利润。
”瞿晓铧补充道。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的相关原料和设备总额达到了75亿美元,而在欧洲,光伏领域的相关工作职位也达到了28-30万个。
SolarWorld的主席弗兰克·阿斯贝克在最近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中国政府补贴国内光伏企业超过200亿欧元。
一位浙江的光伏企业高管驳斥道,过去12年中,SolarWorld自己就从该国政府获得了超过13.6亿欧元的补贴,可谓贼喊捉贼。
拜尔能源集团(Bay Energy Group)首席执行官王学军分析表示,德国的光伏上网电价在今年5月从0.18欧元/千瓦时下降到0.15欧元/千瓦时。
他说:“如果没有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做出的贡献,德国的上网电价不可能下降的这么快。
”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日前在贵阳透露,现任总理默克尔将在八月底访问中国,届时中国光伏产业相关负责人将会与之就光伏产业的问题进一步进行讨论。
倾销与反倾销:中美的太阳能光伏争端美国商务部在5月17日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作出反倾销初裁,一共有59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包括赛维LDK、英利、东莞南玻光伏科技等企业,税率是31.8%。
初裁名单外的其他企业税率,将达到249.96%。
初裁结果公布当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便发表讲话强调,中方敦促美商务部在后续调查中更正错误做法,避免做出不公正的裁决。
中国商务部随后于5月24日发布2012年第26号公告称,美国华盛顿州“可再生能源生产鼓励项目”、俄亥俄州“风力生产和制造鼓励项目”、新泽西州“可再生能源鼓励项目”、新泽西州“可再生能源制造鼓励项目”、马萨诸塞州“州立太阳能返款项目II”、加利福尼亚州“自发电鼓励项目”等被调查措施构成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的禁止性补贴,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3条的有关规定,对正常国际贸易造成扭曲,构成《调查规则》第三条所称“违反该国(地区)与我国共同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经济贸易条约或者协定,或者未能履行与我国共同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经济贸易条约或者协定规定的义务”的贸易壁垒。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稍早表示,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晶硅光伏电池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生产及对美出口情况,是不公正的,初裁结果“损人不利己”。
中国光伏企业会团结一致,继续在反倾销和反补贴程序中积极、顽强、有力地抗辩,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尽最大努力。
不少观点认为,这一贸易争端将由于其政治背景,特别是美国的国内政治情况而长期化。
英国《泰晤士报》有分析认为,基于美国大选选情日益白热化,中美贸易问题已经被“捆绑”。
在这种情况下,指责中国在贸易问题上“不守规矩”,是一种“便宜的”打击对手和转移责任的方法。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参观俄勒冈州太阳能企业时就公开表示,在清洁能源上“中国出现了有问题的竞争手段”。
针对有欧洲企业准备在欧洲提起类似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尚德电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存在这种可能。
由于大多中国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是在欧洲,因此如果一旦欧洲的反倾销举措最终出台,对这些企业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阿特斯首席执行官瞿晓铧表示,如果欧盟和印度效仿美国,光伏产业将很可能发生全球贸易大战。
阿特斯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务。
瞿晓铧是在与其他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发表上述讲话的。
施正荣认为,中国企业一方面会更积极地应诉,另一方面亦会与政府部门合作,努力避免更多贸易避垒的形成。
而在光伏市场发展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部分国家为应对贸易失衡及就业压力而采取的短期措施,是不会持续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滕飞较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光伏行业实际上不需要完全依赖国外市场,国内的光伏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开发潜力还很大。
中国国内的光伏企业需要做的是对国内市场进行整合。
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规模虽然是世界最大之一,但是主营方面尚集中在产业中低端,采取高端技术生产的零部件产品还需要从欧美等国进口。
中国的光伏企业目前急需加大在内部市场的培育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的投入,如此带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消费,进而拉动国内市场的需求。
而且中国国内的电网目前还没有完全铺开,一旦打开,拉动需求的效果将相当可观。
”中欧光伏业“暗战”本报记者刘成昆马欢发自苏州、无锡、广州正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对中国光伏业反倾销化补贴的“双反”(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统称)还没有最终落下帷幕,欧盟又有可能对中国光伏企业举起“双反”大棒。
7月25日,当以德国太阳能企业SolarworldAG为首的太阳能企业针对中国竞争对手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后,太阳能产业上演的贸易战终于由美国扩散至欧洲。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SolarworldAG的副总裁MilanNitzschke表示,“欧洲大部分的光伏企业支持诉讼,我们笃信欧洲太阳能产业的未来,因此我们在本周正式请求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太阳能制造商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展开调查。
中国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占据了欧洲80%的光伏市场。
中国光伏企业是在不计成本地倾销它们的产品。
”不同的是,美国仅要求对产自中国的电池进行“双反”制裁,而这一次SolarworldAG要求欧盟对中国所有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制裁。
如果一旦欧盟决定制裁,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而言,这将是“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