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历分析

合集下载

高血尿酸人群分析报告

高血尿酸人群分析报告

高血尿酸人群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本报告针对高血尿酸人群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这一特定人群的特征、风险因素和相关问题。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1. 人群特征:根据我们的调查,高血尿酸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中。

男性高血尿酸患者明显多于女性,这可能与雄性激素的影响和生活方式有关。

此外,与年龄和性别相结合,高血尿酸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肥胖患者,这可能是血尿酸水平异常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

2. 引发高血尿酸的风险因素:高血尿酸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饮食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富含嘌呤的食物比如内脏器官,红肉,酒精和酵母,会增加尿酸的生成和血液中的尿酸水平。

此外,缺乏运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脏疾病等也被认为是高血尿酸的风险因素。

3. 相关疾病和并发症:高血尿酸与一系列疾病和并发症密切相关。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痛风,其特征是关节疼痛和炎症。

高尿酸血症也可能导致尿酸肾结石的形成,进一步引发肾功能异常。

此外,高血尿酸人群还可能面临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

4. 预防和治疗策略: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尿酸,建议高风险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饮食的调整,包括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其次是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强度适中的抗阻力训练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尿酸代谢。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高血尿酸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结:高血尿酸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

了解高血尿酸人群的特征和相关问题对于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相信本报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高尿酸血症临床分析与干预研究论文

高尿酸血症临床分析与干预研究论文

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析与干预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住院、门诊和健康体检发现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设干预组46例、对照组45例,两组病例检测血压、血糖、血酯、血尿酸、bmi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干预组:进行相关科普知识的讲座、生活方式和饮食指导、合并症的处理;对照组:采取一般性的健康指导和合并症的处理,两组病例观察1年,再次检测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bmi水平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两组资料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干预组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bmi、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420mmol/l为高尿酸血症。

2 方法:2.1 问卷调查,第1次发放问卷91份,回收91份,回收率100%;第2次发放问卷91份,回收91份,回收率,100%。

两次问卷作对比分析2.2 合并症的筛查。

2.3 制定观察指标: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bmi。

2.4 干预措施:干预组:(1)、举办卫生科普专题讲座,让干预对象了解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理、诱因、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2)、进行饮食指导:①、多茶水,每天在2000—2500ml以上,保持排尿2000ml以上。

每天早上空腹饮水(或淡绿茶)500—800ml;②、多食新鲜水果;③、限制海鲜、浓肉汤、动物内脏、高脂肪及豆类制品;④、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在原来基础上减少30%;少吃甜食,禁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3)、体育锻炼:每天快速行走30~45分钟,每周保持5~6次,或长跑30分钟,每次运动量的标准(心率达到120次/分),预期体重目标,在原来基础上减少10—15%;(4)、合并症处理对照组:采取一般性的健康指导和合并症的处理。

3 结果:3.1 健康知晓率:干预组:由52.8%上升为79.3%(p<0.05);对照组由54.2%上升为57..8%(p>0.05);3.2 其他指标,见表1。

高尿酸血症及临床分析

高尿酸血症及临床分析

高尿酸血症及临床分析1. 引言高尿酸血症,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尿酸的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血尿酸水平就会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临床上,高尿酸血症不仅可导致痛风,还与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对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风险因素2.1 遗传因素高尿酸血症的遗传因素在病因中占有重要位置。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的个体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目前已知的遗传性疾病,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过度活跃症、Lesch-Nyhan综合症等,都会导致尿酸生成或排泄的异常。

2.2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影响血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合理饮食,如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过多(如海鲜、肉类、啤酒等),会增加血尿酸的产生。

此外,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也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导致了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上升。

2.3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也是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因素。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患者往往伴有高尿酸血症。

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状态下,机体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同时,长期使用利尿剂、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综合以上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遗传、生活方式和慢性疾病等多个层面。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

3. 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临床表现3.1.1 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疲乏无力 - 关节疼痛或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 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脏结石或痛风结节3.1.2 体征•关节炎患者可见关节肿胀、变形、触痛明显•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水肿等体征•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肾脏等部位,形成痛风石或痛风结节3.2 诊断方法3.2.1 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测定: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男性)或360μmol/L(女性)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小剂量阿司匹林伴尿酸升高的病例分析

小剂量阿司匹林伴尿酸升高的病例分析

●短篇·个案●小剂量阿司匹林伴尿酸升高的病例分析王欢1 张磊2 程丽清1 姚松11武汉亚心总医院药学部 湖北武汉 4300002 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 湖北武汉 430000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8岁,因1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右侧胁肋胀痛不适,持续不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咳嗽,为求进一步诊治,以“胸痛”收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患者入院后予以进行全面体查,予以确诊后确定治疗方案,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po,qd抗血小板,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po,qn降血脂、稳定斑块,给予坎地沙坦酯片8mg po,qd降压、逆转心肌重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po qd减慢心率,改善冠心病远期预后。

患者入院查体结果示:体温:36.5℃,脉搏:75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60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腹平软,上腹部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

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予以相关治疗后第2日查肾功能示尿酸506umol/L,查电解质示血钾3.1mmol/L,给予氯化钾缓释片1000mg po,tid补钾。

该患者在持续治疗1周后,病情好转出院。

2 讨论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对普通感冒引起发烧的患者,起到缓解患者头痛、肌肉痛以及痛经等轻中度疼痛症状。

近年有报道[1],低剂量(每日一次60~300毫克)中,阿司匹林可减少尿酸排泄,并可能诱发高尿酸血症,而高剂量则是促尿酸排泄。

同时阿司匹林说明书明确指出: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2]。

那么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同时伴尿酸升高时是否应该停用阿司匹林,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文献的查阅。

既往文献[3]在较多危险因素分析中发现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基因和社会地位都有一定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及临床分析

高尿酸血症及临床分析

高尿酸血症及临床分析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异常升高的病症,其主要原因是体内尿酸合成或排泄失衡。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嘌呤是构成核酸和核酸碱基的重要成分,也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正常情况下,尿酸通过肾脏排泄,维持了体内尿酸的平衡水平。

然而,当尿酸合成过多或排泄障碍时,将导致尿酸在血液中积累,形成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

患者可能出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即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而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

此类患者通常需要定期检测尿酸水平以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以及积极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并控制高尿酸血症进展。

另外,高尿酸血症还可以引发痛风,即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部位,导致关节炎症反应,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关节功能损害。

痛风多发生在中年及老年男性,其主要原因是男性激素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使尿酸在体内积聚。

治疗痛风主要包括控制尿酸水平、缓解关节炎症状和预防复发。

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非甾体消炎药和尿酸降低药物等。

此外,高尿酸血症还与其他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疾病之间存在关联。

高尿酸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路径,需要进一步深入的临床研究探讨。

针对高尿酸血症,我们应该注意饮食调整和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上,应避免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酒精等。

同时,适量增加低嘌呤食物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可以帮助降低尿酸水平。

此外,保持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也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和代谢。

总结起来,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可能引发痛风等并发症,与其他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联。

通过饮食调节、药物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发展。

因此,及早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共计1008字。

生化检验病例分析经典案例

生化检验病例分析经典案例

生化检验病例分析经典案例
病例一:蛋白尿肝病病例分析
病史描述:
患者小李,27岁,自觉乏力,出现肝区隐痛,腹胀不适。

查体发现腹部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发现尿蛋白呈阳性。

检验项目及结果:
•肝功:ALT(谷丙转氨酶)正常,AST(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
•肾功:肌酐正常,尿素氮升高;
•蛋白质分析:尿蛋白阳性,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诊断分析:
该病例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肾病综合征,肝功及蛋白质分析结果支持可能的原发
性肝硬化。

需进一步检查盐酸蛋白及全血细胞比容浓度等指标明确诊断。

病例二:高尿酸血尿症病例分析
病史描述:
患者小张,45岁,近期出现关节疼痛,特别是大脚趾的疼痛明显,伴有红、肿、热痛症状,血尿酸值升高。

检验项目及结果:
•血生化:尿酸升高;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正常;
•血脂:胆固醇正常,三酰甘油正常。

诊断分析:
以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可能患有痛风性关节炎,尿酸升高是
症状的重要指标,需进一步检查尿酸结晶及滑液镜检查明确诊断。

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两个生化检验病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生化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病例,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是确诊的关键。

针对生化检验结果异常,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并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检查,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方案。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生化检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为生化检验病例分析经典案例,希望对临床医学工作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特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疾病诊疗报告

特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疾病诊疗报告

特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疾病诊疗报告一、疾病概述特发性高尿酸血症(Primary Hyperuricemia)是指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由于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的病症。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二、病因分析1. 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性代谢异常、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2. 外源性因素:如高嘌呤饮食、饮酒、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阿司匹林等)。

三、临床表现1.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尿酸水平升高,但无明显症状。

2. 急性痛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剧烈疼痛、红肿。

3. 慢性痛风:长期尿酸结晶沉积,导致关节破坏、畸形。

4. 尿酸性肾病: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引起肾功能损害。

四、诊断标准1. 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

2.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如肾脏疾病、肿瘤等。

3. 结合临床表现,如急性关节炎、慢性关节损害、肾脏损害等。

五、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改变:低嘌呤饮食、限酒、控制体重、增加运动。

2. 药物治疗: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苯溴马来酸、非布司他等。

3. 对症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皮质激素等缓解炎症。

六、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内脏、海鲜、啤酒等。

2. 充足水分:每日饮水2000-3000ml,促进尿酸排泄。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及时发现和干预。

七、预后评估特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预后取决于病情控制情况。

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和肾脏损害的风险。

八、随访与监测患者应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监测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痛风发作或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九、患者教育教育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程、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十、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者正在探索新的降尿酸药物和尿酸生成抑制剂,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

尿酸是由嘌呤代谢产生的,正常情况下被肾脏排出体外。

然而,当尿酸在体内过多积累或肾脏排泄功能减弱时,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形成。

本文将分析一位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病例,以期提供对该疾病的深入了解和有效治疗的依据。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50岁的男性,既往健康史无特殊。

最近一年来,他开始频繁出现关节肿痛的症状,尤其是在大脚趾的关节处。

除此之外,他没有感到其他不适。

患者前往就医,医生为其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检查结果:1. 血液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为9.5mg/dL,超过男性的正常范围(3.4-7.0 mg/dL)。

2. 关节液分析显示关节内尿酸结晶的存在。

3. 肾功能正常,无尿路结石。

诊断:该患者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并伴有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结晶在关节中引起了炎症反应,导致关节肿痛的症状。

治疗方案:医生为患者制定了一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 利尿剂:利用利尿剂增加尿液排泄,帮助降低尿酸水平。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

- 防治急性发作的药物:如科尔寿痛、泮托拉唑、酮洛芬等。

2. 饮食调整:- 减少嘌呤摄入:避免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酒精等。

- 多饮水:增加尿液产生量,促进尿酸排泄。

- 控制体重:减少过重对尿酸代谢的不利影响。

3. 生活方式改变:- 锻炼: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和促进血液循环。

- 戒烟限酒:减少酒精和烟草对尿酸代谢的干扰。

4. 教育与治疗计划的监测:- 患者接受一系列健康教育,了解病情原因和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 医生定期复诊,监测尿酸水平并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患者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遵循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尿酸水平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关节肿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然而,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避免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
历分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历分析
一、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30岁,身高179cm,体重100kg,因“胡语、行为异常1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己到派出所求助,神情紧张害怕,称自己有精神病,耳边出现了幻听,听到有人叫他快跑,民警询问后患者不能说出准确地家庭地址和身份信息,无法查找身份信息,派出所民警见其言行异常,怀疑可能存在精神障碍,遂送至我院就诊,门诊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要诊断收治我科住院治疗。

院外否认冲动、打人、毁物行为,否认厌世言行。

饮食、睡眠情况不详,大小便情况不详。

既往史:不详。

自诉有高血压病史,院外服用厄贝沙坦;有梅毒史,未治疗。

家族史:不详
入院查体:脉搏 99次/分呼吸 17次/分血压 156/105mmHg 体温℃。

余未见特殊。

入院诊断:1.惊恐发作 2.高血压病2级,中危 3.梅毒 4.高尿酸血症辅助检查:液常规:尿比重↑;生化:同型半胱氨酸μmol/L↑、尿酸530μmol/L↑;总胆红素μmol/L↑;游离脂肪酸L↑;C反应蛋白L ↑;血常规:白细胞×10^9/L、红细胞×10^12/L↑、血红蛋白176g/L↑;雌二醇512μmol/L↑;凝血功能、毒品筛查、糖化血红蛋白、男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头颅CT等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用药:厄贝沙坦片(安博维)日×36天;氯硝西泮片2mg/日×18天;帕罗西汀片(乐友)20mg/日×12天;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予休息、精神科监护和氯硝西泮、帕罗西汀口服治疗,病情好转明显。

治疗后患者意识清,定向力完整,接触交谈合作,情绪良好,行为未见异常,自知力存在。

救助站工作人员来院,主动要求办理出院手续。

目前无躯体不适,病情好转出院。

二、临床药师分析
1.精神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文献显示奥氮平片可致高尿酸血症,其原因可能与奥氮平引起的患者的血脂浓度、体重和血糖控制不利继而引发的代谢谢综合征有关。

研究认为,血尿酸水平与BMI呈正相关,高尿酸血症与中心性肥胖尤其相关。

可能因为肥胖患者进食过多,脂肪在皮下、腹部或内脏器官积贮,脂肪动用产生热量供机体需要时,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阻碍了血尿酸排泄,使血尿酸水平增高。

也有研究报道血浆瘦素与血尿酸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可能是肥胖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致病因子,认为瘦素可用于标示肥胖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资料显示,血尿酸(BUA)水平及高尿酸(HUA)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

另外,女性雌激素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奥氮平对中枢DA受体的阻滞作用,可引发泌乳素水平升高,当体内泌乳素过多时,可以抑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并直接影响卵巢的性激素合成,使血清雌激素水平低下,减少了尿酸的排泄。

该患者的BMI=>30,属于肥胖,同时患者有高血压病2级、中危,同型半胱氨酸μmol/L↑、尿酸530μmol/L↑;总胆红素μmol/L↑;游离脂
肪酸L↑;C反应蛋白L↑;其中患者的为雌二醇512μmol/L↑,理论上可以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但患者的肥胖等引起的代谢谢综合征等因素影响为主,继而引起尿酸水增升高。

2.患者有心慌、头晕不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症状,如何选择
合适的药物。

萘洛尔对尿酸有阻碍排泄的作用而升高尿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尿酸无明显影响,同时β-阻滞剂对患者有心慌、头晕不适及高血压有治疗作用,故应选择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较为合适。

厄贝沙坦片(安博维)可以治疗高血压,同时也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患者为高血压病2级、中危,故可以两药合用起到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3.该焦虑障碍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焦虑障碍药物。

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有巴比妥类、BZDs、非BZDs、抗抑郁药、β受体阻断药、抗组胺药物等。

该患者有焦虑障碍,有高血压病,同时有尿酸升高,故可以考虑β受体阻断药中的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既可以改善焦虑障碍引起的头晕、心慌,又可以治疗高血压,同时对尿酸无影响。

4.临床药师建议及提示
高尿酸血症(HUA)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HUA对肾功能的损害较高血压更显着。

当高血压合并HUA时对肾功能的损伤较单纯高血压、单纯HUA时更明显,HUA、高血压除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损害外,两者共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作用最后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损伤。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作为冠心病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尿酸等生化成分是血浆非酶类抗氧化剂的
重要组分, 利培酮和哇硫平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对血清尿酸水平影响小。

使用苯二氮卓类(BZD)药物来控制焦虑情绪,目前在临床上是最安全有效的,通常在3-5天就能达到很好的疗效。

但是BZD药物的成瘾性和耐受性决定其使用疗程一般不超过28天。

苯二氮卓类药物一般来说连续应用2周后,其催眠效果就明显下降,长期应用会产生耐受和依赖,并且停药后失眠反而加重。

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残留效应、遗忘效应、停药效应(反跳性失眠)和依赖成瘾性。

因此,在临床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时要予以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