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悼亡诗三首》意思-赏析
《晋书 潘岳传》翻译注释

《晋书潘岳传》翻译注释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也。
祖瑾,安平太守。
父芘(bì),琅邪内史。
岳少以才颖..(终军:西汉人,18岁受..(才能出众)见.(被)称,乡邑\号为\奇童,谓终贾汉武帝赏识,请缨报国,20岁被害。
贾谊。
终贾:指年少而有才的人)之俦.(同辈,类)也。
早辟.(征召)司空太尉府,举秀才。
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漂泊失意)十年。
出\为\河阳令,负.(依靠,倚仗)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转怀令。
岳频宰.(掌管)二邑,勤于政绩。
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以公事免。
杨骏辅政,高选吏佐..(幕僚),引.(引荐)岳为\太傅主簿。
骏诛,除(去)名(籍)。
初,谯.(安徽亳州)人公孙宏\少孤.(孤苦)贫.(贫穷),客田..(租种别人的田地)于河阳,善鼓琴,颇能属.(zhǔ,写作)文。
岳之为河阳令,爱其才艺,待之甚厚。
至是,宏\为\楚王玮\长史,专杀生之政。
时骏纲纪..(按照法纪)皆当从坐..(当晚)取急..(古代谓在..(连坐),同署主簿朱振\已就戮。
岳其夕职官员以赶办私事而请假)在外,宏\言之玮,谓之假吏..(代理官吏),故.(因此)得免。
未几,选为长安令,作《西征赋》,述所经人物山水,文清..(旨..(文采清丽)旨诣趣深远),辞多不录。
征补博士,未召,以母疾辄.(就)去,官免。
寻\为著作郎,转散骑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
岳性轻躁..(谄媚地侍奉)..(轻浮,急躁),趋世利..(世间的利禄),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构(构陷)愍怀..(愍怀太子司马遹,晋武帝司马炎之孙。
自幼聪颖,有司马懿之风,长大后不修德业,性刚则,奢侈残暴。
于宫中摆摊切肉卖酒,并在西园销售杂货,以收其利。
又好算巫术。
)之文,岳之辞也。
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
谧《晋书》限断..(截止的期限),亦岳之辞也。
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干没..(gān mò贪求,贪得)不已乎?”而岳终不能改。
潘岳悼亡诗初探

潘岳悼亡诗初探作者:肖立生周小喜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3期[摘要]潘岳悼亡诗开“悼亡”诗题先河,对前代悼亡类诗有继承,有发展,对后代悼亡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潘岳悼亡诗感情真挚饱满,情景水乳交融,注重辞藻雕饰,擅长运用时空意象表达细腻情感,创造特定艺术效果。
[关键词]潘岳;悼亡诗;时空意象;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0)03—0089—04潘岳的诗作,实际流传下来、较为完整的仅15题共19首,在西晋重要诗人张华、陆机、左思等人中仅略多于左思。
数量虽少,但潘岳的诗作仍值得我们重视,特别是他的悼亡诗。
潘岳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三类。
一为奉和应制诗,包括《关中诗》、《为贾谧作赠陆机》、《北芒送别王世胄》、《家风诗》、《于贾谧坐讲汉书》、《金谷集作诗》、《离合诗》等七首。
二为羁宦诗,包括《河阳县作二首》、《在怀县作二首》、《内顾诗二首》。
三为悼亡类诗,包括《悼亡诗三首》、《杨氏七哀诗》、《思子诗》。
第一类多四言诗,二、三类率为五言。
此外潘岳还有一首《阁道谣》(又作《阁柱诗》),以歌谣的形式,用漫画式的手法,讽刺了当朝诸臣,表达了一种不满情绪。
相对说来,三类诗中以悼亡诗及羁宦诗艺术成就较高,其中又以悼亡诗为最。
探讨潘岳悼亡诗,有必要对他之前的悼亡诗做个简短回顾。
一、潘岳之前的悼亡诗悼念亡妻之诗,潘岳之前,流传下来较有影响的大致有三首。
《诗经·邶风》中的《绿衣》可能是今存最早的悼念亡妻之诗: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雏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尤兮!缔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首诗以亡妻留下的一件绿衣起兴,物在人亡,睹物兴情。
它以诗经民歌特有的复沓章法,反复吟唱,倾吐衷情,并以亡妻生前的言止自励,不做有负于亡妻之事。
最后由身上所穿亡妻生前亲手缝制的葛布衣的清凉沁心,回忆起其妻许多可心之事,深感其妻与自己是多么情投意合。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潘安悼亡诗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返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萋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尤可击。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茵帷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潘安悼亡诗赏析这一首《悼亡诗》作于何时?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晋惠帝永康九年(299)所作。
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
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
”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
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妻共同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
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
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
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
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
这是全诗的最精采的`部分。
潘岳的悼亡诗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
此诗也不例外。
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
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
67052杜甫五排《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读记

67052杜甫五排《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读记杜甫五排《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读记(小河西)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峡内多云雨,秋来尚郁蒸。
远山朝白帝,深水谒夷陵。
迟暮嗟为客,西南喜得朋。
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飞腾。
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昔岁文为理,群公价尽增。
家声同令闻,时论以儒称。
太后当朝肃,多才接迹升。
翠虚捎魍魉,丹极上鹍鹏。
宴引春壶满,恩分夏簟冰。
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学并卢王敏,书偕褚薛能。
老兄真不坠,小子独无承。
近有风流作,聊从月继征。
放蹄知赤骥,捩翅服苍鹰。
卷轴来何晚?襟怀庶可凭?会期吟讽数,益破旅愁凝。
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
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
妙取筌蹄弃,高宜百万层。
白头遗恨在,青竹几人登?回首追谈笑,劳歌局寝兴。
年华纷已矣,世故莽相仍。
刺史诸侯贵,郎官列宿应。
潘生骖阁远,黄霸玺书增。
乳贙号攀石,饥鼯诉落藤。
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凭久乌皮绽,簪稀白帽棱。
林居看蚁穴,野食行鱼罾。
筋力交凋丧,飘零免战兢。
皆为百里宰,正似六安丞。
姹女萦新裹,丹砂冷旧秤。
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炼骨调情性,张兵挠棘矜。
养生终自惜,伐数必全惩。
政术甘疏诞,词场愧服膺。
展怀诗诵鲁,割爱酒如渑。
咄咄宁书字,冥冥欲避矰。
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秋,时杜甫居夔州。
“刘峡州伯华使君”即峡州刺史刘伯华,生平不详。
峡州同“硖州”。
《旧唐书-地理志》:“(江陵府)硖州。
下。
隋夷陵郡。
武德四年,平萧铣,置硖州。
…(贞观)九年自下牢镇移治陆抗故垒。
天宝元年改为夷陵郡。
乾元元年复为硖州。
”(夔州沿江而下依次是归州、峡州、江陵。
)峡内多云雨,秋来尚郁蒸。
远山朝白帝,深水谒夷陵。
郁蒸:闷热。
《素问-五运行大论》:“其令郁蒸。
”王冰注:“郁,盛也;蒸,热也。
言盛热气如蒸。
”《赠特进汝阳王》(唐-杜甫):“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
”夷陵:峡州又称夷陵郡。
《至喜堂记》(宋-欧阳修):“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诗经》、苏轼、元稹、潘岳、沈约及国外作者悼亡诗,详细译文、赏析、对比阅读。

《悼亡诗研究课题》作者:吴亭慧巫悦郭欣璐(惠州一中)悼亡诗导语:“我们都是红尘中人,一定承受着尘世之苦”法国味道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这样的花,大概是岁月在任何人脸上都会留下年轮,相濡以沫。
感情无论在什么东西上都留下痕迹,穿越空间。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怀着怎样的心情?昨日夫妻举案齐眉,现在生离死别,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所以革命勇士林觉民《与妻书》有这样的感慨“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继承着《绿衣》而来,苏轼,元稹,潘岳,沈约等一起陷入悲痛之中,如果亡者能听到这样的诗句,相信一定会幸福的泪流满面。
诗人写下诗,也是痛苦的暂时释放。
1、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面子黄色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住我不忧伤?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衣。
愁肠百转新千结,何时才能忘掉这忧伤?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牵手来缝制。
我思念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细葛布。
夏天的衣裳在秋天穿上,自然觉得冷。
我思念我的亡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一个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的男人。
看到故人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抑制住的情感,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女人面对失去丈夫感性的居多,孟姜女失去丈夫,她的眼泪能够摧毁长城,白娘子与许仙分离,可以发下誓言让雷锋塔倒西湖水干。
也有这样一位女子哭悼亡夫: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悼亡诗三首》意思-赏析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悼亡诗三首》意思|赏析注释⑴荏苒(rěn r n忍染):逐渐。
谢:去。
流易:消逝、变换。
冬春寒暑节序变易,说明时间已过去一年。
古代礼制,妻子死了,丈夫服丧一年。
这首应作于其妻死后一周年。
⑵之子:那个人,指妻子。
穷泉:深泉,指地下。
重壤:层层土壤。
永:长。
幽隔:被幽冥之道阻隔。
这两句是说妻子死了,埋在地下,永久和生人隔绝了。
⑶私怀:私心,指悼念亡妻的心情。
克:能。
从:随。
谁克从:即克从谁,能跟谁说?⑷淹留:久留,指滞留在家不赴任。
亦何益:又有什么好处。
⑸僶俛(mǐn mi n闽免):勉力。
朝命:朝廷的命令。
回心:转念。
初役:原任官职。
这两句是说勉力恭从朝廷的命令,扭转心意返回原来任所。
⑹庐:房屋。
其人:那个人,指亡妻。
⑺室:里屋。
历:经过。
所历:指亡妻过去的生活。
⑻帏屏:帐帏和屏风。
髣髴:相似的形影。
无髣髴:帏屏之间连亡妻的仿佛形影也见不到。
⑼翰墨:笔墨。
这句是说只有生前的墨迹尚存。
⑽这句是说衣服上至今还散发着余香。
⑾这句是说生平玩用之物还挂在壁上。
⑿怅怳(huǎng):恍忽。
如或存:好象还活着。
⒀回惶:惶恐。
伸(ch ng充):忧。
惕:惧。
这一句五个字,表现他怀念亡妻的四种情绪。
⒁翰林:鸟栖之林,与下句游川相对。
比目:鱼名,成双即行,单只不行。
析,一本作拆,分开。
这四句是说妻子死后自己的处境就象双栖鸟成了单只,比目鱼被分离开一样。
⒂缘:循。
隟:即隙字,门窗的缝。
霤(li 溜):屋上流下来的水。
承檐滴:顺着屋檐流。
这两句是说春风循着门缝吹来,屋檐上的水早晨就开始往下滴沥。
⒃寝息:睡觉休息。
这句是说睡眠也不能忘怀。
⒄盈积:众多的样子。
这句是说忧伤越积越多。
⒅庶几:但愿。
表示希望。
衰:减。
庄:指庄周。
缶:瓦盆,古时一种打击乐器。
《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认为死亡是自然变化,何必悲伤!这两句是说但愿自己的哀伤有所减退,能象庄周那样达观才好。
作者:佚名潘岳《悼亡》是诗人悼念亡妻杨氏的诗作,共有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出自魏晋的《悼亡诗三首》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诗经》、苏轼、元稹、潘岳、沈约及国外作者悼亡诗,详细译文、赏析、对比阅读。

《悼亡诗研究课题》作者:吴亭慧巫悦郭欣璐(惠州一中)悼亡诗导语:“我们都是红尘中人,一定承受着尘世之苦”法国味道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这样的花,大概是岁月在任何人脸上都会留下年轮,相濡以沫。
感情无论在什么东西上都留下痕迹,穿越空间。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怀着怎样的心情?昨日夫妻举案齐眉,现在生离死别,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所以革命勇士林觉民《与妻书》有这样的感慨“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继承着《绿衣》而来,苏轼,元稹,潘岳,沈约等一起陷入悲痛之中,如果亡者能听到这样的诗句,相信一定会幸福的泪流满面。
诗人写下诗,也是痛苦的暂时释放。
1、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面子黄色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住我不忧伤?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的上衣黄色的下衣。
愁肠百转新千结,何时才能忘掉这忧伤?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牵手来缝制。
我思念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细葛布。
夏天的衣裳在秋天穿上,自然觉得冷。
我思念我的亡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一个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的男人。
看到故人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抑制住的情感,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女人面对失去丈夫感性的居多,孟姜女失去丈夫,她的眼泪能够摧毁长城,白娘子与许仙分离,可以发下誓言让雷锋塔倒西湖水干。
也有这样一位女子哭悼亡夫: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悼亡诗三首》
意思|赏析
注释
⑴荏苒(rěn r n忍染):逐渐。
谢:去。
流易:消逝、变换。
冬春寒暑节序变易,说明时间已过去一年。
古代礼制,妻子死了,丈夫服丧一年。
这首应作于其妻死后一周年。
⑵之子:那个人,指妻子。
穷泉:深泉,指地下。
重壤:层层土壤。
永:长。
幽隔:被幽冥之道阻隔。
这两句是说妻子死了,埋在地下,永久和生人隔绝了。
⑶私怀:私心,指悼念亡妻的心情。
克:能。
从:随。
谁克从:即克从谁,能跟谁说?
⑷淹留:久留,指滞留在家不赴任。
亦何益:又有什么好处。
⑸僶俛(mǐn mi n闽免):勉力。
朝命:朝廷的命令。
回心:转念。
初役:原任官职。
这两句是说勉力恭从朝廷的命令,扭转心意返回原来任所。
⑹庐:房屋。
其人:那个人,指亡妻。
⑺室:里屋。
历:经过。
所历:指亡妻过去的生活。
⑻帏屏:帐帏和屏风。
髣髴:相似的形影。
无髣髴:帏屏之间连亡妻的仿佛形影也见不到。
⑼翰墨:笔墨。
这句是说只有生前的墨迹尚存。
⑽这句是说衣服上至今还散发着余香。
⑾这句是说生平玩用之物还挂在壁上。
⑿怅怳(huǎng):恍忽。
如或存:好象还活着。
⒀回惶:惶恐。
伸(ch ng充):忧。
惕:惧。
这一句五个字,表现他怀念亡妻的四种情绪。
⒁翰林:鸟栖之林,与下句游川相对。
比目:鱼名,成双即行,单只不行。
析,一本作拆,分开。
这四句是说妻子死后自己的处境就象双栖鸟成了单只,比目鱼被分离开一样。
⒂缘:循。
隟:即隙字,门窗的缝。
霤(li 溜):屋上流下来的水。
承檐滴:顺着屋檐流。
这两句是说春风循着门缝吹来,屋檐上的水早晨就开始往下滴沥。
⒃寝息:睡觉休息。
这句是说睡眠也不能忘怀。
⒄盈积:众多的样子。
这句是说忧伤越积越多。
⒅庶几:但愿。
表示希望。
衰:减。
庄:指庄周。
缶:瓦盆,古时一种打击乐器。
《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认为死亡是自然变化,何必悲伤!这两句是说但愿自己的哀伤有所减退,能象庄周那样达观才好。
作者:佚名
潘岳《悼亡》是诗人悼念亡妻杨氏的诗作,共有三首。
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
潘岳十二岁时与她订婚,结婚之后,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四个年头。
杨氏卒于公元298年(晋惠帝元康八年)。
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亡后,潘岳写了一些悼亡诗赋,除《悼
亡诗》三首之外,还有《哀永逝文》《悼亡赋》等,表现了诗人与妻子的深厚感情。
在这些悼亡诗赋中,《悼亡诗》三首都堪称杰作,而在三首《悼亡诗》中,第一首传诵千古,尤为有名。
这里选析第一首。
这一首《悼亡诗》写作时间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公元299年(晋惠帝永康九年)。
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
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
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
这首诗,从内容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是第一部分,写诗人为妻子守丧一年之后,即将离家返回任所时的心情。
开头四句点明妻子去世已经一年。
诗人说,时光流逝,爱妻离开人世已整整一年,层层的土壤将他们永远隔绝了。
私怀四句,写诗人即将离家返回任所的心理活动。
就个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来说,诗人十分愿意留在家中,可是有公务在身,朝廷不会依从,这个愿望是难以实现的。
再说,人已死了,就是再继续留在家中,也是没有用。
这里提出留与不留的矛盾。
矛盾的解决办法是,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
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
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
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
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
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
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
这是全诗的最精彩的部分。
应该指出,流芳遗挂二语,注家尚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流芳是指杨氏的化妆用品,有人认为遗挂是杨氏的遗像,都是猜测,缺乏根据。
余冠英说:流芳遗挂都承翰墨而言,言亡妻笔墨遗迹,挂在墙上,还有余芳。
(《汉魏六朝诗选》)比较可信。
又,回惶忡惊惕,意思是由惶惑不安转而感到惊惧。
回,一作周。
前人如陈祚明、沈德潜等人多谓此句不通,清人吴淇说:此诗周惶忡惊惕五字似复而实一字有一字之情,怅恍者,见其所历而犹为未亡。
周惶忡惊惕,想其所历而已知其亡,故以周惶忡惊惕五字,合之怅恍,共七字,总以描写室中人新亡,单剩孤孤一身在室内,其心中忐忐忑忑光景如画。
(《六朝选诗定论》)剖析入微,亦颇有理。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是第三部分,写诗人丧偶的孤独和悲哀。
翰林鸟,指双飞于林中的鸟。
比目鱼,水中一种成对的鱼。
《尔雅释地》说:东方有比目鱼,不比不行。
传说比目鱼身体很扁,头上只一侧有眼睛,必须与眼睛生在另一侧的比目鱼并游。
不论翰林鸟,还是比目鱼,
都是古人常用来比喻夫妻合好。
一朝只、中路析,写出诗人丧偶以后的孤独与凄凉。
冬去春来,寒暑流易,爱妻去世,忽已逾周年。
又是春风袭人之时,檐下晨霤点点滴滴,逗人哀思,难以入眠。
深沉的忧愁,难以消却,如同三春细雨,绵绵无休,盈积心头。
要想使哀思衰减,只有效法庄周敲击瓦盆(一种古代乐器)了。
《庄子至乐》说,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周妻死了,惠施去吊丧,见庄周两腿伸直岔开坐在那里敲着瓦盆唱歌。
惠施说,妻子死了,不哭也罢,竟然唱起歌来,未免太过分了。
庄周说,妻子刚死时,他很悲伤。
后来想想,人本无生、无形,由无到有,又由有到无,正如四季循环,就不必要悲伤了。
潘岳想效法庄周,以达观的态度消愁,殊不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潘岳的悼亡诗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
此诗也不例外。
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
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
(《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这里肯定潘岳悼亡诗的感情淋漓倾注,又批评了他的诗繁冗和缺乏含蕴不尽之妙,十分中肯。
沈德潜对潘岳诗的评价不高,但是对悼亡诗,也指出其情自深(《古诗源》卷七)的特点。
的确,潘岳悼亡诗感情深沉,颇为感人。
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
于此可见,潘岳《悼亡诗》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