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华老师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PPT课件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PPT课件

案例一
对131例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随 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片剂、丙米嗪片剂、 舍曲林片剂治疗。疗程均为6周。
接受治疗者的其他费用都一样,故按同一时期的 相应价格只计算治疗抑郁症药物的费用。
以3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作为衡量效果的指 标。
治疗方案 费用(C) 有效率(E%)
医学院
.
评价备选方案的经济性,是药物经济学评价 的核心内容。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不同时间发生的数额相等的资金(等额资金)在价值上 的差别,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现金流量
方案在各个时间点(简称时点)上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出 或资金流入。流出系统的资金称为现金流出(也叫负现 金流量,以负数表示),流入系统的资金称为现金流入 (也叫正现金流量,以正数表示)。同一时点上的现金流 出和现金流入之代数和,称为净现金流量。
拟实施的全社会性的针对某种疾病的预防方案,有 关的成本和收益数据如下表所示。用净现值指标判 断该方案的经济性。 已知贴现率为5%。
某疾病预防方案现金流量表
年份 0 成本 10000 效益 0
1 5260 7785
2 5260 7785
3 5260 7785
4 3100 6940
5 3100 6940
3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存在较大差异
文拉法辛、舍曲林与丙米嗪治疗抑郁症方案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方案
不良反应发生率(%)
口干 便秘 视物模糊 心动过速 头痛 失眠 恶心 食欲减 退
丙米嗪 58 39
37
19
7
--
-
舍曲林 -
---源自--94文拉法辛 37 19
9
7
7

速效救心丸和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成本-效果分析

速效救心丸和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成本-效果分析

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急 剧的、暂时性缺血和缺氧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 病最为多见的症状(冠脉狭窄≥70%) 。我国 2010 年冠心病死亡人数为 94.87 万, 居所有死因人数的 第 2 位。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有多种,药物 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 脉搭桥术和激光心肌打孔术)等都是目前常用的有 效方法 ,但仍以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分为 中药、化学药治疗 2 类,中药在冠心病药物治疗 中占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针对中成药治疗冠心 病心绞痛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一系列研 究,但针对中成药之间的经济性评价的研究非常 少。本研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国家基本药 物目录中的速效救心丸和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
丸和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率;根据发改委、省物价局、卫生系统公布的药品价格和检查价格,计算成本 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全社会的角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在确定性分析中,速效救心丸组的总成本低于麝香保心 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 丸组(分别为 384.96 元和 396.70 元)、 治疗有效率高于麝香保心丸组(分别为 88.57%和 87.11%); 针对文献质量、 药品价格、 疗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基本与确定性分析相一致,但“文献质量”为敏感性因素。结论 绞痛的经济性总体上优于麝香保心丸,但还需深入研究。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成本-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3748/ki.issn1007-7693.2015.05.021 文章编号:1007-7693(2015)05-0599-04
表 1 速效救心丸组和麝香保心丸组的用药情况及成本 Tab. 1 Drug use in Suxiao Jiuxin pill group and Shexiang Baoxin pill group

14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14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14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药物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近二三十年间,由于用药经济性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内容,这一学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在新药研制开发、药品生产经营决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临床药学等各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章主要介绍药物经济学的几种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步骤和评价标准。

14.1 药物经济学概述14.1.1 药物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药物经济学起源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的医疗药品消耗急剧上升,政府卫生保健经费投入增长而卫生保健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一状况引起经济学家、卫生决策者及临床医药工作者的关注。

为合理分配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研究者们开始探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BA)方法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卫生经济学者们的探索和研究中,CBA和CEA方法开始深入到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各个领域里。

20世纪70年代以后,CBA和CEA方法逐渐涉入药物治疗领域。

197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Minnesota)的McGhan,Rowland,Bootman等人在美国医院药学杂志上首次介绍了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分析的概念,并在1979年发表了一篇用成本-效益分析评价个体化氨基苷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病人结果的早期药学研究文章。

1986年,Townsend在其一篇名为“上市后药品的研究与发展”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这一概念,并指出在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研究活动的必要性。

1989年,Van Eimerren 和Horrisberger 主编了《药物治疗的社会经济评价》(Socioeconomic Evaluation of Drug Therapy)一书,在书中收集了一系列欧美各国药物评价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方法学文章,并应用国际范例阐明了如何应用经济学手段,从社会和科学两个角度评价药物治疗的效益效果。

九(5)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学习笔记)

九(5)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学习笔记)

九(5)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学习笔记)第五节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一、药物经济学概述药物经济学泛指经济学在药物治疗评价中的应用科学。

具体地说是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于临床治疗中,结合药物流行病学、决策学、统计学从全社会角度开展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为目的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药物经济学是区分、衡量和比较不同医疗计划、服务或治疗的成本、风险和效益,并确定哪一种方案投入的单位成本产生的结果更为理想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

1.成本成本是指社会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1)直接成本是指用于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所花费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包括直接医疗费用(包括提供的药品与服务、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护理、检验、住院等消耗的一切费用)和非医疗费用(家属陪护、食宿和交通等费用)。

一般情况下只计算直接医疗费用,而非医疗费用因条件差别大,并且一般情况下所占比例小,多数研究未计算,应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2)间接成本是指由于伤病或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它包括休学、休工、过早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等。

由于评价困难,多数研究也未包括在内,例如在同一组病例中农民的误工费与经理的误工费差别很大,难以估算,因此在研究中可不同时包括在内。

也可以以当地政府公布的人均收入作为参考,加以计算。

但应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3)隐性成本一般是指因疾病引起的疼痛,精神上的痛苦、紧张和不安,生活与行动的某些不便,或因诊断治疗过程中带来的担忧、痛苦等,难以确定,无法用货币确切表示的费用,主要用于生命质量的考核,在成本效用分析中使用。

在其他几种分析方法中多数也未计算在内,也应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2.用药结果(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即可,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用药结果指特定的药物作用、产出和结局。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效益—成本比(Benefit 效益—成本比(Benefit—Cost Rate,B/C) (Benefit— Rate,
n n
B/C=∑bt/∑ct /
t=0 t=0
B/C—— 静态效益 成本比 / 静态效益—成本比 bt ——备选方案在第 年的效益 备选方案在第t年的效益 备选方案在第 ct ——备选方案在第 年的成本 备选方案在第t年的成本 备选方案在第 n——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
(万元 万元) 解:方案A的净现值为NPV=11.5 – 8.0= 3.5 (万元) 方案A的净现值为NPV=11.5 方案B的净现值为NPV=18.0 (万元 万元) 方案B的净现值为NPV=18.0 – 12.1=5.9 (万元) 方案C的净现值为NPV=17.5 (万元 万元) 方案C的净现值为NPV=17.5 – 13.4=4.1 (万元) A、B、C三个方案中,B方案的净现值最大,所以应选择 三个方案中, 方案的净现值最大, 方案。 B方案。
0 1 2 3 4 …… n-1 n
资金等值计算与贴现 把在某个时点发生的资金金额换算成另一个时点的 等值金额,这一过程叫资金等值计算。 等值金额,这一过程叫资金等值计算。 把将来某一时点的资金金额换算成现在时点或相对 于该未来时点的任何较早时点的等值金额, 于该未来时点的任何较早时点的等值金额,这一过程叫 折现或贴现。 折现或贴现。
计算公式:P=F/(1+i)n=F/(1+i)-n P—现值; F—将来值; i —贴现率; n—方案的时间周期数 时间单位与贴现率的相同,通常为年
某疾病治疗需3年时间,治疗成本:第一年2000元 某疾病治疗需3年时间,治疗成本:第一年2000元,第二 2000 2000元 第三年2000 2000元 贴现率为6% 6%。 年2000元,第三年2000元,贴现率为6%。

第三课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概述

第三课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概述

第三课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概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概述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药物的经济效益,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则为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准和指导。

本文将对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在医疗决策中的作用。

一、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意义药物经济学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有关药物使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之相关的成本的方法和原则。

它可以帮助医疗决策者了解药物治疗方案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分配决策。

同时,药物经济学评价也可以为药物的研发和市场定价提供依据。

二、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概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是为了规范和统一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标准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这些指南通常由医疗专业组织或政府部门制定,并定期修订和更新。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对于研究者和决策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内容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设计的要求、数据来源和选择、经济评价指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灵敏度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实施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等。

这些指南旨在确保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并提供决策所需的参考数据和信息。

四、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作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在医疗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为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步骤的指导,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其次,它为决策者提供了评估药物经济效益的依据,帮助他们做出基于证据的决策,以最大化健康效果和有限资源的利用。

同时,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也为药物研发和定价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

综上所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对于药物经济学研究和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遵循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研究者和决策者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药物经济效益评估结果,从而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药物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经济学》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国际医药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 一 ...

《药物经济学》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国际医药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 一 ...

《药物经济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国际医药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懂得药物经济学研究能够协助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和医疗保险公司制定合理的药品报销政策,能够帮助医院和临床医护人员优化治疗方案,能够给消费者(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品治疗信息,可以指导医药公司的新药开发以及市场营销决策。

2、课程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了解药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药物经济学成本分析,熟悉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设计,能够运用最小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与成本效用分析等研究方法指导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学时安排34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教材:孙利华. 《药物经济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 2010.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导论(4学时)[基本内容]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介绍药物经济学的定义;药物经济学产生与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发展和应用的现状;药物经济学在卫生保健事业中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基本要求]1、了解药物经济学产生、发展和应用的历史;2、掌握药物经济学在卫生保健事业中的作用及其应用领域;3、重点掌握药物经济学的定义。

第二章药物经济学成本的测算与分析(6学时)[基本内容]介绍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成本的概念、分类、测算方法;药物经济学中贴现的原理、方法和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成本的概念和分类;2、重点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各种成本的内容以及测算方法;3、掌握成本贴现的理论、方法和要求。

第三章最小成本分析(2学时)[基本内容]介绍最小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小成本分析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1、掌握最小成本分析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最小成本分析应用的概貌。

第四章成本效果分析(4学时)(多媒体教学)[基本内容]介绍成本效果分析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各常用效果指标的介绍和计算;成本效果分析的特点;增量分析的方法;成本效果分析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的几何图解。

药物经济学“过程性”考核方法改革与实践

药物经济学“过程性”考核方法改革与实践

药物经济学“过程性”考核方法改革与实践发表时间:2016-10-25T13:48:22.563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作者:李洪超1田磊2马爱霞通讯作者[导读] “过程性”考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1.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11982.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211198通讯作者,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南京,211198)摘要:目的:探讨“过程性”考核方法在药物经济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效果。

方法:建立药物经济学课程“过程性”考核框架,在本科生教学中实践和运用“过程性”考核方法,并与实施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之间进行比较,评价改革效果。

结果与结论:“过程性”考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尤其能显著降低学生之间成绩差异,降低不及格率。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224-02一、研究背景药物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90年代初受到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重视。

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传入中国则是在90年代中期,最近几年由于医改的逐步推进受到了学术界和医药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进行药物经济学授课的高校较少,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沈阳药科大学等[1],积累的教学经验也较少。

中国药科大学从2006年开始在本科生课程中开设药物经济学课程。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较难,不容易掌握。

究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药物经济学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的特点。

其研究方法和内容涉及到临床医学、药物治疗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经济学、决策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领域[2]。

其次,传统的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的设计存在一些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课堂授课和期末考试考核的方式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较差,知识掌握效果不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了解各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对评价结果的 影响程度,也就是对方案经济性的影响程度
成本、收益数据来自样本,以样本(具有足够 代表性的量)数据推测总体——代表性?
有些数据来自样本实际发生数据,但对于不可 治愈的慢病、长期用药的疾病,数据需要借助 模型模拟、预测
转化......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分析
PE效用:人们对所接受的预防或诊治项目给自身 健康状态带来的结果和影响的满足程度
效用主要取决于两类因素: 客观指标、主观感受
效用的测量
生命质量测量的多维性: 身体功能 角色功能 精神健康 患者对健康的总体感受……
目标:把生命质量和数量的影响结合起来考虑
两个主要要素:
健康状况(生命质量测定的量表) 在该健康状况下生存的时间
多方案
某疾病不同预防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方案 成本(C,元) 收益(B,元) B/C
1 1000
900
0.9
2 1100
2354
2.14
3 1600
3054
1.91
可否直接比较B/C值的大小,判定方案经济性? 方案3与2的增量比(增量分析法)
(3054-2354)/(1600-1100)=1.4
类似于CEA的情况
成本-效用分析(CUA)
CUA的适用条件: 特定区间的情况 “阈值”
尝试外在地给出判定标准
加拿大: 87800美元/QALY 美 国: 50000美元/QALY 英国(NICE):£20000-30000 /QALY
成本-效用分析(CUA)
成本效用分析的适用范围: 相同疾病的不同诊治方案比较 不同疾病的不同诊治方案比较
对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关注 与临床医学领域相关的生命质量,又被称为健
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
效用的测量
效用——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对获得一物的满 足感、偏好或赋予的价值 患者或社会对某种干预措施所带来的健康结果 的偏好(满意度) 项目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
单因素或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敏感因素)
相对测定 绝对测定
蒙特卡罗模拟等统计学模拟
如何判定A与B哪个较为经济?
成本-效果分析(CEA)
CEA判别准则及适用条件 C/E分子、分母单位不同,无“金标准” 特定区间的情况、“阈值”
适用于: 相同疾病的不同诊治方案比较
不适用于: 不同疾病的不同诊治方案比较 医疗领域方案与非医疗领域的方案比较
其他不足
效用的测量
195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十周年工 作回顾的大会上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 病或虚弱,而是指个体在身体、精神、社会方 面处于一种完好的状态”
收益高,成本低 收益低,成本高 收益相等,成本低 成本相等,收益低 成本较高,收益更高 收益较低况: 收益
Ⅱ优选
Ⅰ评价
成本
Ⅲ评价
Ⅳ淘汰
成本-效益分析(CBA)
方法概述 关键点:生命和健康价值货币化计量
——分子、分母单位相同 指标:B/C 判别准则
中间指标(替代结果):间接反映治疗最终效 果或疾病预后。可反映干预过程中疾病状况的 改变,揭示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等(临床检查获 知。生理生化、影像)。耗时短、简便、经济
终点指标(最终指标):直接反映治疗最终效 果或疾病预后。 例如:治愈率、死亡率、伤残 率、获得的生命年等。急性病常用治愈率、症 状消除率、病死率等,慢性病,如器官移植后 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移植物或宿主存活 率、移植物急性或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ADR等。
健康期望寿命(Health Life Expectancy,HLE)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Expectancy,DALE)
健康当量年(HYE)等 最为常用的指标是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
少数研究辅以其它三种指标进行分析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
用生命质量效用值调整后的相当于完全健康态 的生存年数
CEA实例(多方案)
例如:备选方案A、B、C,数据及指标如下
A:25单位的效果,成本为300元——C/E=12 B:20单位的效果,成本为150元——C/E=7.5 C:15单位的效果,成本为150元——C/E=10.0
A与B相比,其增加的效果是否与增加的成本相称? 增量分析:A-B
ΔC/ΔE=(300-150)/(25-20)=30
某地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包括疫苗、存储,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 接种后ADR的处理
收益:因接种疫苗而节省的治疗费用 按平均发病率为15/100000,该计划将在5年内
预防219个病例,并挽救8个死亡病例
预计费用为1930万美元;预计节省1730万美元 B/C=17300000/ 19300000=0.89
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适用条件与范围
24
药物经济学评价步骤
明确研究问题——确定评价立场和观点 研究设计——列出比较方案 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识别并计量成本和收益 比较成本和收益 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不确定性指可能出现的情况不止一种,但人们 不知道会是哪一种情况的状态
不适用于: 医疗领域方案与非医疗领域的方案比较
CUA的适用范围介于CEA与CBA之间
最小成本分析(CMA)
在各备选方案的收益(具体指效益、效果或效 用)相同或相当时,只比较备选方案的成本
成本最小者最经济
成本、收益的比较
收益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CBA) 成本-效果分析(CEA) 成本-效用分析 (CUA) 最小成本分析 (CMA)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孙利华
20160823北大医学部
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资源的效用,用有限的药 物资源实现健康水平的最大程度改善和提高
研究如何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尽可能好、尽可能 多地满足全社会人民对生命和健康的需求
药物经济学评价
是对卫生保健系统中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干预 方案的成本(资源消耗)及其收益(临床的、 经济的、人道主义的)进行识别、测量和比较
单一方案B/C≥1,则表明方案是经济的 多个备选方案中,B/C 最大的方案并不一定是最
优方案
单一方案
◑例题
某地区疟疾防治项目的实施需要投入资金 102519元,预计可由此避免7031人发病。 7031人发病的总成本共计可达437502元。试 判断该预防项目的经济性。
B/C=4.27
实例(单一方案)——
效用的测量
效用是一种能够同时将生命的数量(生存时间) 和质量(健康状态)综合到一起进行测量的最常 见方法
将多维度的产出数据转换成一种通用的测量单位 (如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
效用的测量
健康效用指标包括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 挽救年轻生命当量(SAVEs)
•成本效益分析的适用范围:
•相同疾病的不同诊治方案比较 •不同疾病的不同诊治方案比较 •医疗领域方案与非医疗领域的方案比较
•治疗期超过一年的方案评价
•资金的时间价值——贴现 •F = P(1+i)n
CBA面临问题: 生命和健康的货币化计量的可行性 生命和健康的货币化计量的接受度
效果
效果——干预措施在自然状态(非试验的、现 实的)下对患者产生的治疗效果(不同于功效)
具体为实施干预项目而使人获得的生命年数与 反映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效用权重的乘积
如在效用权重为0.8的条件下生存3年将 得到2.4个QALY
成本-效用分析(CUA)
关键点:产出以效用表达(分子、分母单位不 同)
指标:C/U CUA判别准则及适用条件 C/U分子、分母单位不同 指标本身不存在 “金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