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粉配方及适应症

脐灸粉配方及适应症
脐灸粉配方及适应症

1号脐灸粉(不思饮食)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山药、陈皮、木香、砂仁、当归等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乳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使用禁忌:感冒发热病人不宜使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酌情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号脐灸粉(风寒感冒)

药物组成:苏叶、豆豉、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等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祛风除湿,消疮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外感风寒,身痛、咳嗽等症。

使用禁忌:忌生冷、油腻之品

3号脐灸粉(风热感冒)

药物组成:柴胡、连翘、银花、防风、桔梗、薄荷、竹叶、甘草等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I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西医:临床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疗效。还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咽炎、咽峡疱疹、麻疹、肺炎、药物性皮炎、小儿湿疹、产褥感染等病属中医风热表证者。

使用禁忌: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与滋补性中成药同时使用。

4号脐灸粉(虚寒泄泻)

药物组成:白扁豆,陈皮,砂仁,乌梅,党参,炒白术,茯苓,补骨脂,煨肉豆蔻,

五味子,等

功效:健脾助运淡渗利湿温肾散寒涩肠止泻主治: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粪质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

西医:久泄是指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使用禁忌:忌不易消化食物,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号脐灸粉(宫寒痛经)

药物组成: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吴萸,生姜,甘草,附子等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祛瘀,通络止痛,补肾暖宫

主治:痛经宫寒,小腹冷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西医: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妇科炎症等。

使用禁忌:月经不调属实热或无瘀血内阻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

6号脐灸粉(气血双补)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苍术、甘草、川芎、龙眼肉、当归、白芍、地黄、黄芪、砂

仁等。

功效:培元固本补气生血养血安神养颜美容

主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使用禁忌:孕妇忌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7号脐灸粉(补肾壮阳)

药物组成:肉桂、黄芪、党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桂枝、牡丹皮、山药、仙灵脾等。

功效:健脑补肾强筋壮骨温经散寒养血复脉

主治: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畏寒肢冷,面色无华, 手脚冰凉,大便溏薄等一切虚寒证。

使用禁忌:忌不易消化食物,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阴虚内热者不适用。

8号脐灸粉(高热急救)

药物组成:细辛、梔子、芒硝、桃仁、大黄等

功效:引火归元退热息风

主治:一切外感内伤发热皆可使用,仅限于救急,不可长期使用。小儿之病,多有发热,所以先了解发热,以后一切疾病就比较容易分析了。发热不算一种病,只是一种现象,所以不要见热即退,而应该分析发热原因,从根本解决发热问题。否则一味退热,或令病迁延不愈甚至加重,或令病邪深藏体内,治不彻底。

9号脐灸粉(风寒咳嗽)

药物组成:麻黄、荆芥、杏仁、紫菀、白前、百部、陈皮、桔梗、甘草等。

功效: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因风寒导致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10号脐灸粉(湿热泄泻)

药物组成:葛根、黄苓、黄连、甘草、藿香、木香、半夏等

功效:外疏内清表里同治

主治: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传统脐灸可以用面粉制作一次性的面碗,取面粉适量,以1: 3. 5—1: 4的比例

用水调和,做成圆桶状,面碗底部中间开孔,开孔应比患者的脐孔稍大,以方便使用。现在,更为方便、卫生、有效的是玄黄石脐灸罐。脐灸罐由整块玄黄石制成的内胆和木制外套组成,可反复使用。不仅更加方便卫生,而且玄黄石中的微量元素和特殊频段的脉冲对人体都是非常好的保健功能。脐灸罐准备好后,将40:1的黄金艾绒搓成艾柱,成三角锥型,约乒乓球大小。脐灸一次准备5-7个艾绒柱。

操作方法:

1、令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用75%乙醇在脐局部常规消毒。

2、将脐灸罐置于肚脐上,用毛巾围绕四周,注意保暖,勿受风寒。

3、取一小袋脐灸粉,从脐灸罐内填满脐孔,以脐灸粉填平脐灸罐底部圆孔为宜。

4、用艾炷置于药末上,点燃艾柱,连续施灸5-7壮,约1.5小时,以脐周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5、灸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12小时后自行揭下,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

第四章脐灸的注意事项

脐灸的注意事项

1、一般宜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以方便取穴、用药和治疗。

2、脐灸时应用注意保暖,尽量减少皮肤直接裸露在外。

3、脐孔内常有污垢,应用脐灸时,一般应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脐部进行常规消毒,以免发生感染。

4、脐灸用药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宜简单辨证用药,方能提高疗效。

5、脐部皮肤娇嫩,脐灸壮数较多或时间较长时,可先在脐部涂一层凡士林后再做脐灸,可避免脐部皮肤起泡。在给小儿用药时尤应注意,可适当减少脐灸时长,以避免烫伤。

6 脐灸后一般用医用胶布固封,个别人对会对胶布等发生过敏反应,可见局部痰痒、红赤、丘疹等现象。可暂停用脐灸,外涂肤轻松软膏,待脱敏后再继用,也可改用肤疾宁贴膏或纱布包扎

固定。

7、由于脐部吸收药物较快,故用药开始几天内,个别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或隐痛感,一般过几天会自行消失。

8、慢性病和预防保健应用脐灸时,每个疗程间可休息3—5天。以免引起脐部过敏反应。

9、孕妇若非治疗妊娠诸病,宜慎用脐灸,有堕胎或药物毒副作用发病史者更当禁用。

第五章脐灸的临床应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