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四.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异同
不同角度 划分标准 传承制度 官吏权力来源 分封制 血缘关系 宗法制、世卿世禄制 分封,世袭 郡县制 地缘关系 由皇帝任命调遣
皇帝任命, 官位 概不世袭
管理权 听命于中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官吏职责范围 政经军大权(统治权) 与中央政府的 关系 历史影响 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皇 帝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三公
(虚设)
体现 “家天 下”特 点 九卿
奉 郎 卫 太 廷 典 宗 治 粟 中 常 正 内 令 尉 仆 尉 客
史
以 皇 权 为 中 心 的 中 央 行 政 少 体 府 系
2、官僚制度(从中央到地方)
(1)中央官制(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
• 10.“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 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 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 反映了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 B.贵族政治到 官僚政治的过渡 •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 (3)秦朝官僚制度特点:
组织严密,选官不问身份, 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 袭,主要官吏有皇帝任免调 遣。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
概念: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 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行政区划)的总 称。 特点: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
概念: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 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行政区划)的总 称。 特点: ①范围:全国(36郡→县(道)→乡→里→亭)。 ②划分标准:按地域划分,以权力统辖关系为原则 ③权力来源:皇帝 ④作用: a.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地控制; b.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c.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
复习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史论归纳】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联
——传承与创新
【概念理解】官僚政治
1、含义: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 以后的“官”则 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 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 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 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韩非主张“主 卖官爵,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 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权力中心——皇帝制度
(3)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 皇帝独尊 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
”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
皇权至上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集行政权、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概念理解】官僚政治
2、特点: (1)权力来源:由皇帝授予。 (2)权力运作:以皇权为中心。 (3)权力机构:各机构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 (4)收入来源:实行俸禄制。 (5)官吏选拔:由皇帝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形式产生。
3、意义: (1)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2)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3)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古代思想与教育发展。 (4)社会观念:对形成官本位的社会观念、官僚主义的作风产 生影响。
(3)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分工明确,互相牵制; ③充分体现“家天下”;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中央政权统一全国的大一统时代,也是一个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封建王朝。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来的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展开论述。
一、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背景和形成1. 秦国的汉化自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后,通过一系列改革,秦朝将其统治范围扩展到了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之地。
为了巩固统一的政权,秦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统一文字、度量衡、法律以及货币等,使得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服从中央。
2. 重农抑商和均田制秦朝坚持实行重农抑商和均田制,通过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业生产力和国家财政收入,为中央集权体制提供了经济基础。
此举也限制了地方豪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的控制力。
3. 分封制的废除秦朝通过废除分封制,取消世袭的诸侯王,并以郡县制取而代之,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实行更加直接的中央控制。
这使得中央政权有效地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力,并减弱了地方势力。
二、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特点和机构设置1. 御史台秦朝设立了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员的职责,向皇帝直接汇报。
御史台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维护了统治的严密性。
2. 三公九卿制度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即由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宰相和九个卿组成的中央行政机构。
他们拥有权力,直接为秦朝的统治者服务。
这种架构使得权力集中在中央,并有效地管理全国各地的政务。
三、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与意义1. 加强了统一的程度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范统一,大大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度。
这为后来的封建王朝在统一中国方面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2. 促进了国家繁荣中央集权体制的实行使得秦朝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规范经济制度,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加速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3. 引发了社会矛盾尽管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对统一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削弱了地方豪族的势力,引发了农民起义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 机构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央:…… 地方:……
(2)秦朝开创的一整套官僚机 构有什么特点? ①皇权至高无上,从中央到地方 的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 ②三公分工明确,牵制配合; ③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地 方听命于中央并对中央负责。
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
分封制 相 同 划分标准 郡县制 性质同: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同: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
1、经济根源: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根本原因 2、理论基础: 3、政治根源:
4、个人因素:
根本原因——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秦国商
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 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①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 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 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 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 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P10学思之窗,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 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 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 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5)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 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1)机构设置: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
三公 九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服从中央,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 没有独立性。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
特点是 (
础
)
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巩固统一的措施 2、作用和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 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 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 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 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①形成过程:春秋时期初设郡县; 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 制;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阅读教材P.11学习延伸2.争鸣 探究问题: ①比较郡县制与西周实行的分封 制的不同 ②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 为什么?
2、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3、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称号来源:三皇五帝 皇位世袭 基本特征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本质: 君主专制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8-11)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3.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12-15)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
4.宋太祖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收兵权、财政权,又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
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权与相权的斗争)1.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决定大事流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宋:中书门下,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4.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察举制,举孝廉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隋朝: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1)秦的建立:1、前提: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实力增强。
2、过程:秦王羸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统一。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政治制度:(1)、皇帝制度由来: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从而确立了“皇帝制度”称号,总揽天下大权。
目的:秦王赢政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权和地位特征:皇位世袭,皇权独尊。
(2)、中央官制: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书,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关系: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2、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郡:中央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行政长官称郡守。
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把握重点明确方向夯实基础厚积薄发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纲要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备考提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其中的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的内容考查较多,在题型上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2011年福建、浙江文综在主观题上都考查了郡县制的影响(材料选择上是多元的);2010年安徽省在选择题上考查了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
意义: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以后王朝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其它的配套措施:法律:秦始皇颁布师秦律通行全国;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文化:统一文字。
(3)影响:1、积极作用: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都起到重要作用;形成以华复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消极作用:推行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秦朝灭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主要有:
一、《秦律》《秦规》:秦朝早期首创“五帝律”,后将其拓展形成总结的《秦律》和《秦规》,以法定全国统一的法令。
二、分封制:秦朝建立了一种“长、中、短三种途径”的分封制度,以控制与统治地方封建势力,实施中央集权。
三、巡抚制:秦朝实行巡抚制度,以培养实施中央政令的干部,来督抚地方,坚定中央集权。
四、派遣官吏:秦朝派遣官吏到各地,以收集信息,检查地方政府工作,实现对地方的监督管理。
五、权力萃取:秦朝对地方封建势力的权力进行萃取,实行统一的税收、流通等政策,实施集中统治。
六、搭建行政机构:秦朝统一了行政组织,如设置宰相主持内务处理,大钦文官处理外交,卿大夫处理审判等,以控制和统治全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 始 皇
“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 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 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 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 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 一直怀有恐惧心理。”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迈克尔·H·哈特(美)
一、完成了统一 二、巩固了统一
诸侯 诸侯
7、“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这种观点: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世袭制
争鸣: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 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 快覆灭?
❖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暴压迫人民, “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 翻了秦朝的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他的意思是说,秦王朝的灭亡在于严刑峻法激起人民 怨恨,并不是因为郡县制度不好。
①形成过程:春秋中时央期政初府设以郡县;
战国下商最鞅高变一法级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地一方后行全政面机推行。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构的职能
郡
郡守
对上承受中央命令,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 县令、县长
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 司法、狱讼和兵役。
乡
郡的下级行
里
政机构
③ 郡县制的作用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5、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 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6、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应出自 A、西周 B、秦朝 C、商朝 D、夏朝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 的,按地域划分
秦朝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皇帝 中央政权
皇帝 中央
郡县及以下政权 广大劳动者
地方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
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个 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皇权——相权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
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 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 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中央——地方
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
(1)统一文字
齐 楚燕韩赵魏秦
✓
(2)统一货币
齐 楚燕韩赵魏秦
✓
圆形方孔钱
(3)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度 衡
量
(4)统一车轨修驰道 (5)通行《秦律》
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于万世,传之无穷。” ——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 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皇权至上
学思之窗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 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 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 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 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回答:
(1)秦始皇为什么如此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
(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3)试就此归纳皇帝制度的本质特征。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本质是君主专制
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 和权力中心
2、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牵制) 丞
太
大夫 (统率) 相
尉
阳 陵 虎 符
“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2D、.体秦现朝了建专立制的主专义制倾主向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 C.实行郡县制
B.建立中央官制 D.皇权至高无上
3、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 A、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管理国家军事 C、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 D、管理国家财政
4、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不同点
分封制
时代
奴隶社会
与中央政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 府的关系 一定的独立性,封
位世袭
影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封建社会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 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 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前提:秦的统一
秦
皇位世袭
中 央
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集
权 制 内容 三公九卿制度
丞相 御史大夫
度
太尉
的
形
郡县制 ——郡守——县令(长)
成 影响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一、选择
1、以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 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周天子
秦
公元前221年
秦朝能兼并六国, 完成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1、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 2、人民渴望统一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请思考
假如你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后 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是 怎样做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的确立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2、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牵制) 丞 直
太
大夫 (统率) 相
接 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尉
制
(统率)
诸卿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情景再现:廷辩
时间: 秦统一之初(BC213年) 地点: 秦朝皇宫大殿之上 人物: 秦始皇
丞相 王绾 廷尉 李斯
➢问题一: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问题二:结果如何?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