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考纲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本阅读分析、归纳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历史条件、特点和影响。

2、通过课本阅读记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理解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课本p8图片中央到地方结构示意图)

⑴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是指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

⑵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指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一律服从于中央政府,受中央的领导和监督,执行中央政府的法令、政策和命令。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时空定位】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文化:思想专制,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太学出现;科技文化发展。

【课堂学习】

一、历史条件:

【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6概括出分封制衰落和瓦解的表现有哪些?

2、阅读材料概括: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条件(提示:从四个角度展开,历史教训、理论基础、政治前提、个人作用):

春秋时期周王室实力衰微,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力量强大,“楚王问鼎”反映出分封制破坏,诸侯国的改革纷纷废除了分封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商鞅变法特别典型)。秦始皇统一后深感分封制的弊端,吸收战国时期的新制度。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发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王嬴政是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其运用正确的战略灭六合一,建立起史无前例的大帝国。其又雷厉风行的推行着专制制度巩固着他的帝国统治。

二、秦朝政治制度的内容、特征: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二目,找出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五个制度)、基本特征:

(二)深化理解

1、据教材第二目2—5段,归纳概括皇帝制度的四个特点,并结合课本知识说明。

2、据教材三公九卿制四段,明确三公职责,归纳概括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三)据教材最后一段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归纳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易混易错点警示]

1、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2、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国家的大政方针由谁最后作出决断,强调的是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强调的是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受中央的统治,中央集权制度则泛指前两者的结合,其核心是皇权至上。

3、郡县制开创于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变法开始创立,秦朝统一全国后把它推广到全国。【考点突破】郡县制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4分)(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5分)

高一历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点

高一历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知识点 .纵观百家 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主干知识的处理方式基本一致,都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介绍。细微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人教版的知识线索更加清晰,对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运行机制介绍得更加明确,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分析得更加透彻;人民版教材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秦王朝的政治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人教版、人民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干知识。 2.百家之长 秦朝中央机构的运行特点: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秦朝还在当时被称为“西南夷”的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郡县制的特点: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

式。……郡县制的建立……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概念阐释 1.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三皇,一说是伏羲、神农、黄帝;另一说为天皇、地皇、泰皇;还有一说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一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另一说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2.三公九卿 秦王朝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执政机构,最高长官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有人称之为“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总管一切行政事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三公”各有分工,互相钳制。“三公”之下有“九卿”,负责各重要部门的具体事务。所有这些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和调动,概不世袭。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考纲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本阅读分析、归纳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历史条件、特点和影响。 2、通过课本阅读记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理解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课本p8图片中央到地方结构示意图) ⑴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是指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 ⑵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指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一律服从于中央政府,受中央的领导和监督,执行中央政府的法令、政策和命令。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时空定位】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文化:思想专制,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太学出现;科技文化发展。 【课堂学习】 一、历史条件: 【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6概括出分封制衰落和瓦解的表现有哪些? 2、阅读材料概括: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条件(提示:从四个角度展开,历史教训、理论基础、政治前提、个人作用): 春秋时期周王室实力衰微,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力量强大,“楚王问鼎”反映出分封制破坏,诸侯国的改革纷纷废除了分封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商鞅变法特别典型)。秦始皇统一后深感分封制的弊端,吸收战国时期的新制度。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发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王嬴政是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其运用正确的战略灭六合一,建立起史无前例的大帝国。其又雷厉风行的推行着专制制度巩固着他的帝国统治。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教学设计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11中学尹文 一、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材分析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深远。本课以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教学内容包括“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始皇帝与三公九卿”、“废分封,置郡县”等三目,实际上主要讲述“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②理解: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③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④探究: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媒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本课知识结构 西周王室衰微与宗法分封制遭破坏 大一统与从群雄割据皇帝制和中央机构 秦朝中央到大统一 集权制度争霸战争与诸侯国的兼并 的确立 战国时的政局变化与变法 中央集权制 的确立地方政权和其他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 2、能说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5个方面)和基本特征。 3、能说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学习重点】 1、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及难点突破】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学法指导】 从公元前356年(战国中期)商鞅变法起,秦国逐渐成为一个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法治国家——一个只有数百万人口的封建诸侯国(战国时各诸侯国总人口为二千万左右)。经过近120年的持续发展,到秦王嬴政(前259-前210)亲政时(前238),秦国已经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此后的20多年里,嬴政以韩非的思想为指导,最终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并进行政治制度的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废除了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秦帝国(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此后2000多年中国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教材,解决下列问题 1、简述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 2、列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5个方面)和基本特征。 3、列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 4、简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课后反思与感悟(4分钟) 1、【自学测评】(; 2、材料阅读: 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为郡小吏,

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47岁的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前210年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 请回答:作为秦朝丞相,李斯有哪些主要职权?据材料哪些内容可知秦朝的丞相位高权重? *基础知识归纳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崩溃,这是中央集权制确立的前提。 ①的力量逐渐强大,原则遭到破坏,取代的现象频繁发生,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地位。 ②打着“”旗号进行战争,使逐渐被吞并,到春秋末期,虽然,但基本上已的天下了。 2、战国时期在各国的改革中废除了一些旧制度,实行了一些新的制度(如郡县制),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借鉴。 ①不再满足,先后,不少大国出现了夺位的政变; ②由于,各国不得不在等方面进行变革,其中,国的变法收效最为明显。 3、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经过,秦国逐渐,经过一百多年的角逐(前359-前221),秦国先后消灭等国,于年结束了局面,建立了的大帝国。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主要内容(5个方面): 基本特征: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秦王改称,将等大权总揽地一人之手; ②实行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由为主组成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等方面处于既又状态,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之手。 ①三公指,其职责分别是:;他们的关系是 ②九卿指的是;他们分管着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 ①郡是设三个重要官职; ② 真实历史情景体验&必修I、II、III知识整合 秦国的崛起是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开始的。 公元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登基。根据《史记》记载,当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 立的史实。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背景 (1)春秋时期 ①一些贵族擅自分封,小宗不断取代________。 ②周王室逐渐失去____________的地位。 (2)战国时期 ①战国中期以后,国君先后改称“______”。 ②为增强国力、称霸天下,各国纷纷变革,逐步废 除旧制度。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 2.过程:秦国先后消灭韩、____、魏、____、____、齐等国,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的大帝国。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 (1)皇帝制度 ①开端:秦王________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特点:________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______________。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辅佐________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________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 ________。 ②九卿分管国家和________的各种事务。 ③作用:中央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由皇帝 最终操纵。 (3)郡县制度:地方分______、______两级,郡设郡守、郡丞、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 ____、____等基层机构。 (4)选官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秦法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3.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__。 (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____________的基础。 (3)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后世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________的控制。 (4)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________影响深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雄才。” 设问:这首诗是李白描述秦始皇的雄才伟略的,李白为何如此盛赞秦始皇,他有何功绩? 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详细了解一下。(3min) 【讲授新课】 我们上节课讲到西周的统治者将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建立了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那么这套制度有何弊端,秦始皇是建立中央集权的背景是怎样的?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探究:1、宗法分封制为什么会崩溃? 2、秦国为什么能在诸侯中脱颖而出并统一全国?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0min) 1、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表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原因:周王室衰微,血缘疏远 2、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提问) 诸侯国数量变化:初期800→中期只余近100→末期七大国 3、战国社会剧变 eg: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收效最为明显) 4、秦国的强大及统一(秦的强大得益于商鞅变法,它的战略则是秦能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战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张仪) 过程:韩赵魏楚燕齐(强调顺序)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的政权称为秦朝,秦朝与秦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秦始皇建立的一整套史无前例中央集权制度,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二与第三部分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个问题: 1、“始皇帝”的称号是怎样来的? 2、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0min) 含义: 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1、中央:①皇帝制度—皇权至上(提问1,皇帝称号取自三皇五帝) 皇权至上表现在皇帝总揽军政大权,自称朕,命令称诏,印称玺。避讳举例:“政月”→“正月”,“楚”→“荆”。另一方面,强调皇位继承制,秦始皇设想:“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②三公九卿制(提问2三公职能,建议用树状图辅助记忆) 2、地方:郡县制(李斯)郡→县→乡→里 看课后《解析与探究》,采用同桌讨论形式合作探究,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对王绾、李斯二人主张的解读,理解秦始皇选择郡县制的理由: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与中央争权,诸侯割据混战,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用表格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3、其他制度:①官吏的选拔与考核②严刑苛法(立法指导思想:轻罪重刑,举例死刑种 类,对巩固中央集权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对人民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造成“囹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