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5篇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反思一、设计思路和理念1、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高效课堂的理念,使用各种高校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案导学法、思维导图法、表格对比法、合作探究法等。
2、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如历史剧导入、课堂辩论赛、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并讲解都是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要把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的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尽量增加一些历史故事,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等等。
4、注意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解析,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
5、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要把课堂内容进行升华,和同学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6、注重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如阅读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事物进行科学、全面评价的能力,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历史事物进行对比的能力。
二、授课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时间安排较为合理,各部分的时间运用得当;运用的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相对科学、有效,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学生们的探究过程;能够运用比较优美的语言对历史事物进行讲解,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使其很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不足之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和归纳,没能提出更好的指导性意见;探究的问题过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较为紧张;对史料的解读还不够深入,不能对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史料分析引导;电子白板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电子投影也缺少使用。
三、对以后教学的启示1、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地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用历史的视野去看待问题。
2、课堂教学中要学会“聆听”,以便能给给予孩子们更好的指导和点评。
3、要适当调节课堂容量,减少可有可无的环节,以免调整授课节奏,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
4、更多地、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电子白板技术。
5、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传授解题技巧,让孩子的学习真正地高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ppt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背景)
(1)客观:
①历史潮流(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战乱、百姓渴望统一)
②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
(2)主观: 秦始皇嬴政的雄才伟略、正确决策 (远交近攻策略)
-
2、秦统一的意义 课本P7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3. 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
代专制王朝沿用
P6上1
-
北至长城
西
思考:假设你是
到 陇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嬴政,统一中国 后,面对广阔的 领土,你会采取
西
东 了哪些政治制度
海 来加强统治,巩
固统一?
南到南海
-
思考:假设你是嬴政,统一中国后,面对广阔的领土,
你会采取了哪些政治制度来加强统治,巩固统一?
⒈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政治:⒉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⒊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 ⒋制定选拔、考核官吏制度 ⒌颁布严苛的秦律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车同轨
思想文化:焚书坑儒、书同文
军事:
秦长城
-
⒈ 建立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
黄帝、颛顼zhuān xū 、 帝喾(kù),、唐尧、虞舜
P7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皇权至上
-
⒊ 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
练习册P6-6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因为)有候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诸 侯),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
废分封, 置郡县!
-
请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大一统与秦朝中 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讲义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讲义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朝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朝代。
秦朝实现了大一统,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先秦时期,尽管诸侯国纷争不断,但人们对于统一的渴望已经逐渐显现。
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繁。
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兼并弱小的国家。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最终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战乱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嬴政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这种皇帝独尊的局面,使得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在中央,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则分管着不同的具体事务。
三公九卿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共同为皇帝服务。
在地方上,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这样一来,地方权力被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这对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便利。
此外,秦朝还修筑了长城、驰道等大型工程。
长城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保障了边疆的安全。
驰道的修筑则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便于政令的传达和物资的运输。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 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 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 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 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 变化及其成因。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 步确立。成因:秦扫灭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吸 取前代历史教训;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需要;法家 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材料五:《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民。”又说,经过变法,“秦人富强”。 《河渠书》记载秦修郑国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 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 富强,卒并诸侯。” 材料六:“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 王齮、麃公等为将军。……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 ‘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山东各 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 差、湣(mǐn,敏)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 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 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 从了他的计谋,……”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请根据下列材料概括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 材料一:“我们应从秦始皇的后面,看清战国时代的社 会经济因素,认识农业技术的进步,商业的兴起,各民 族、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这些因素,促使中国在秦 的领导之下统一。”——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 史》 材料二:春秋初期,分封的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 夺土地和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至战国,形成了七雄争霸的格局。 材料三:墨子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 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物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建立者是秦始皇嬴政。
在秦朝的统治下,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建立与发展,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首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与秦始皇的个人才能和政治手段密不可分。
嬴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之一,他实施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地位。
首先,他废除了诸侯国,统一了全国的政治体制。
在秦朝之前,中国的政治结构是以诸侯国为基础的,各个国家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导致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而秦始皇通过废除诸侯国,将所有国家统一起来,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其次,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农业政策,使得农民成为了中央政权的直接受益者,增强了他们对中央集权的支持。
同时,他也取消了贵族的特权,实行了严格的官员选拔制度,使得政治权力更加集中于中央政权之中。
这些措施使得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并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其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也与军事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
秦朝秉持“兵家之国”的理念,重视军事力量的发展和运用。
在秦统一六国之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制度改革,使得军队彻底实现了中央集权。
首先,秦朝取消了征兵制,实行铁骑、重兵等军队编制,统一了国家的军队编制,以及武器装备的使用。
其次,秦始皇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建立了严格的军纪,使得各级军队对指挥的执行力大大增强。
他还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重镇,以确保军队的快速调度和集结。
这些军事措施的实施,使得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巩固与发展,并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最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也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
秦朝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改革,为中央集权提供了法治基础。
秦始皇发布了著名的法典《秦律》,对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制度,使法律的执行更加集中于中央政权。
他还建立了全国性的司法机构,使得中央政权能够更好地对全国的法律进行监管和执行。
这些法律制度的建立,为秦朝中央集权的稳定提供了保障,并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历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4] (岳麓版必修一)
![历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4] (岳麓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3053565c804d2b160b4ec07a.png)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暴 政,而不是因为郡县 制。
首领产生 方式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和影响 共同点
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2、都是古代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3、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学思之窗:
秦始皇确立了一 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 度,秦朝却又为什么 二世而亡了(15年)? 有人质问:“夏、商、 周、汉封建而延,秦 郡邑而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至长城
西西 到 陇
海东 到 人口达2000万 东
南到南海
情景感悟一: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材料一:“天下 之事无小大,皆 决于上”。“丞 相诸大臣皆守成 事,倚办于上”。
材料二:“朕为 始皇帝。后世以 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 无穷。” 归纳秦朝时期 皇帝制度的特点。
黄帝、 伏羲、神农、燧人
权 力 高 度 集 中
4、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考核方式:专员考核、官员自报 。 实行:“殿” “最” 制,“最”者受奖赏,“殿”者受 罚。 对世卿世禄的否定、有利于扩大统治阶层
作用:
5、法律制度
------细密 严苛
指导思想:轻罪重罚 维护君主专制的有力工具。 作用:
但容易激起民愤加剧阶级矛盾
6、巩固统一的措施
乡
三老(教化)
啬夫(听讼赋税) 里 (里典)
游徼(贼盗)
思考: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分封制
时代 划分标准
盛行于奴隶社会
郡县制
封建社会
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或 调迁,没有封地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 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和国家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统一了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这个伟大的成就得益于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是指政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对地方政府、各地区进行严格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的制度。
秦朝在统一中国后,秉持着“一统天下”的理念,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来巩固中央集权。
首先,秦朝在行政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央政府能够直接控制整个国家。
秦始皇在位期间创立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进一步划分为1000多个县。
郡县制的实施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行政管理,并且确保各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的指挥。
其次,秦朝还推行了四分制度,即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大区域,由四个大将军负责统一管理。
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将地方的军权集中到了中央政府手中,使得中央政府能够直接控制地方军队,有效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秦朝还采取了严格的法律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秦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乡党制度》、《盐铁法》等,通过法律的执行来约束地方政府、各地区的行为,确保他们服从中央的统一指挥。
由于法律的严明,秦朝的各地区都遵循中央政府的政策,从而实现了大小事务的统一处理。
此外,秦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例如,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的防御工程,更是一种巩固中央集权的举措。
修筑长城不仅连接了北方各地,也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这些地区。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秦朝采用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中央集权使得国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加以实施,确保了统一的行政管理和法律执行,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中央集权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长期的统治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各地区可能缺乏一定的自治权。
此外,对于地理、人口、文化各异的各地区来说,中央政府统一的政策可能无法照顾到每个地区的特殊情况。
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政府的权力进行了压制,这也可能引发地方的抗争和不满。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第2课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岳麓版学案)第2课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课标解读】秦朝中央集权的制度:应掌握皇帝制度的特征、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及其特征、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由宗法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材中“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从内容上衔接了这两部分,作为提供了宗法分封制的延伸和中央集权制的背景,可作为阅读材料。
【考试大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梳理】一、从群雄割据到秦朝统一(一)背景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①周王室失去地位。
②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大量诸侯国被吞并。
2.战国:大国国君改号称“”,各国进行、和改革。
(二)统一1.条件:经过,秦国实力强大。
2.统一:公元前年;秦王统一六国。
请思考1: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条件:1.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农民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
2.政治上:秦的统一是政治前提。
3.理论基础:法家思想。
(二)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名号制度:自称为朕、皇命为诏、皇印为玺、名字避讳。
皇位世袭制:秦王嬴政自称“皇帝”,总揽国家的、、和大权,并规定皇位世袭。
2.中央机构:制由组成中央政府,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军国大权独揽在皇帝一人手中。
三公指、和。
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为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作用:各级官员既又,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一人手中。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确立背景: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是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而出现的,秦统一后,郡县制在全国推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
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兵马俑 小篆 秦长城 铜车马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秦朝统一的原因(背景) 2、秦朝统一的意义 课本P7
⒊ 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
练习册P6-6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因为)有候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诸 侯),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
废分封, 置郡县!
请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P6上3,P7-6、7、8、9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官吏产生 诸侯王位世袭 皇帝任命,不能世袭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背景)
(1)客观:
①历史潮流(王室衰微、诸侯纷 争、战乱、百姓渴望统一)
②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
(2)主观: 秦始皇嬴政的雄才伟略、正确决策 (远交近攻策略)
2、秦统一的意义 课本P7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3. 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
代专制王朝沿用
P6上1
北至长城
西
思考:假设你是
到 陇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嬴政,统一中国 后,面对广阔的 领土,你会采取
西
东 了哪些政治制度
海 来加强统治,巩
固统一?
南到南海
思考:假设你是嬴政,统一中国后,面对广阔的领土,
你会采取了哪些政治制度来加强统治,巩固统一?
⒈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政治:⒉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请思考: (1)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多少如此在意? (2)这则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
P6下2
2. 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
下1, P7-4
太
军务
尉 (虚有其位)
丞
御 史
相
大 夫
监察百官
三公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宗 客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九卿
P7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皇权至上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皇— 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皇权至上(核心) 以上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课堂小故事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 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 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 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爵位 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历史作用 前期巩固,后期
削弱,容易发展
成地方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 家统一
⒋ 制定选拔、考核官吏制度 ---- 殿最制 ⒌ 颁布严苛的秦律 ---- 轻重罪罚
⒋ 制定选拔、考核官吏制度 ---- 殿最制
⒌ 颁布严苛的秦律 ---- 轻重罪罚
目的: 加强皇权, 巩固专制 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的工具
本课知识结构 P6上4,5 P6下3,P7-5,10
秦 朝
前提: 秦的大一统
中 央
皇帝制
加强皇权,
集 权 制
内容: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巩固专制 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度
选拔考察官吏制度 的工具
的 确
制定秦律
立
影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⒊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 ⒋制定选拔、考核官吏制度 ⒌颁布严苛的秦律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车同轨
思想文化:焚书坑儒、书同文
军事: 秦长城
⒈ 建立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zhuān xū 、 帝喾(kù),、唐尧、虞舜
皇帝制度的特点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