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服美丽教案
学校汉服主题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汉服,作为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特制定本汉服主题课程方案。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服饰特点;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3.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汉服文化概述- 汉服的历史渊源- 汉服的文化内涵- 汉服的服饰特点2. 汉服制作工艺- 汉服面料的选择与处理- 汉服缝制技巧- 汉服饰品搭配3. 汉服服饰展示- 汉服的款式分类- 汉服的色彩搭配- 汉服的礼仪规范4. 汉服实践活动- 汉服制作体验- 汉服模特走秀- 汉服文化讲座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汉服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 演示法:展示汉服制作工艺,让学生掌握汉服缝制技巧;-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汉服制作、走秀等活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2. 教学时间- 1学期,共20课时3. 教学资源- 汉服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 汉服制作工具和材料;- 校园场地、教室等设施。
五、课程评价1. 学生对汉服文化的了解程度;2. 学生汉服制作工艺的掌握情况;3. 学生参与汉服实践活动的积极性;4. 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如课堂纪律、团队合作等。
六、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汉服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幼儿园汉服欣赏教案

幼儿园汉服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服文化及其特点;
2.通过欣赏汉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3.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爱好。
二、教学准备
1.汉服资料;
2.书籍资料;
3.卡片等辅助教具。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引导幼儿了解汉服,并介绍汉服的组成部分。
2. 分享
利用书籍资料,向幼儿展示不同款式的汉服,并让幼儿通过观察汉服外观和资料,说出感受和想法。
3. 活动
教师发放卡片,卡片上列出了依次穿戴汉服的步骤,让幼儿以小组和组员一起完成穿戴汉服的操作,领略汉服之美。
4. 总结
让幼儿简单复述一下今天所学习到的内容,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同时引导幼儿从穿戴汉服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汉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了解汉服文化及其特点;
五、教学提示
1.教师需要提前时间准备汉服资料以及书籍资料;
2.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时机,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活动中,需要老师对幼儿的操作进行适当的指导。
幼儿园传统文化汉服体验教案 幼儿园文化教育

幼儿园传统文化汉服体验教案一、教案背景1.1 教育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淡忘。
幼儿园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社会文化的地方,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如汉服体验,可以增强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文化自信和身心健康发展。
1.2 活动背景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汉服体验活动,可以让幼儿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服饰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汉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学习认识汉服的名称和特点;3)掌握穿戴汉服的基本方法。
2.2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3)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3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2)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3)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3.1 教学内容1)汉服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传承;2)汉服的种类和特点;3)汉服的穿戴方法。
3.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老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汉服的由来和历史,引导幼儿观看相关图片或,激发幼儿对汉服的好奇和兴趣。
第二步:展示汉服老师或幼儿家长为幼儿准备一些汉服,供幼儿观看并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感受到汉服的美丽和神秘。
第三步:汉服体验1)老师向幼儿讲解汉服的名称、特点和穿戴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和实践;2)组织幼儿分组或两人一组,互相搭配汉服,进行汉服的穿戴体验,并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第四步:文化交流老师组织幼儿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汉服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
第五步:汉服游戏老师设计一些与汉服相关的游戏或活动,如走秀表演、剪纸制作等,让幼儿在玩乐中体验汉服文化的魅力。
第六步:总结回顾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对汉服文化进行简单总结,并展示幼儿们在活动中的作品和表现。
走进汉服美丽教案

走近汉服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美术是文化的载体。
在服饰上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如何从蛮荒走向文明,建立起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秩序。
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一次经受历史的洗涤,从君主集权走向民主共和,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服饰上的尊卑体系也被打破。
一部服饰的发展史,是人类一步步走向文明的发展史。
2,汉服极具美感。
中国美术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大自然中蕴含线条之美,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们用灵动自然的线条塑造画面。
汉服中也极力寻找线条的节奏韵律,展示流畅柔和、内敛含蓄的汉家之美。
过程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观察法、比较法、实践法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对汉服产生兴趣,进而探究汉服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
1,在课堂的引入阶段,通过简单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
2,展示有亲和力的卡通汉服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3,展示古代绘画或出土文物图片,增加课堂内容的严谨性。
4,请学生模仿出土文物例如汉代折腰翘袖舞陶俑的舞姿,让学生能更好的代入情境,体会汉服的特点。
5,朗诵今人词作,将课堂上体会到的身为华夏民族的自豪感抒发出来。
引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情感和价值:1,自信、自尊、自豪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华民族从诞生之初,就是极其优秀自信的民族,由于其文化远超四方,曾经周边各国都纷纷以颁布法律的形式学习华夏的衣冠。
作为中国人,应该有傲视四方的实力和自信。
通过分析汉服的各种特点,增加学生对汉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说过“越是在全球化的状态下,越是需要民族身份的认同,身份辨异。
而服装是人的第二张皮肤,通过服装系统能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记忆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自信。
”3,但晚清以降,曾经的天朝上国已不复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也曾盲目洋化,过分追求西方的思想观念和审美理念。
相反,华夏文化日渐式微,传统的价值体系遭到破坏。
走进汉服美丽教案

走进汉服美丽教案
教案:走进汉服美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掌握汉服的基本搭配和穿着方法。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准备
1.课件:相关图片、视频。
2.汉服样本。
3.动手实践材料:布匹、针线、饰品等。
4.学习资料:与汉服相关的历史材料、文化介绍等。
三、教学步骤
1.导入(15分钟)
介绍汉服的一些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展示汉服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探究(30分钟)
了解汉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白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地位。
分组进行小研究: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汉服时期的代表人物进行研究,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这个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和职业是什么?
b.这个人物在当时社会对于汉服的认可和影响力如何?
c.这个人物对于汉服的贡献和传承有哪些?
3.示范与实践(40分钟)
选择一种汉服的款式,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汉服的基本搭配和穿着方法。
讲解汉服的基本款式、颜色和材质,并提供相关的样本供学生触摸和
感受。
4.制作与展示(30分钟)
发放布匹、针线、饰品等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汉服的部分饰品。
学生通过跟着教师指导制作汉服的饰品,如发饰、耳环、手镯等。
展示学生的制作成果,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5.总结与反思(1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鼓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汉服古风之美教案

汉服古风之美教案教案标题:汉服古风之美教案目标:1. 了解汉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探索汉服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一些汉服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汉服的了解和感受;3.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汉服的历史背景和起源,包括汉朝时期的服饰特点;2. 分析汉服的设计与现代时尚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汉服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3. 讲解汉服的不同款式和配饰,以及其与不同社会阶层的关系。
三、文化探究(3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汉服款式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款式的特点和所代表的含义;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款式,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3. 全班讨论:学生就不同款式的汉服进行比较,探讨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创作实践(30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设计自己的汉服款式或配饰;2. 学生可以使用纸张、布料、彩笔等材料进行手工制作;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设计的灵感和意义。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你对汉服有了更深的了解吗?你觉得汉服在当代社会中还有什么意义?教学资源:1. 汉服的图片和相关资料;2. 制作汉服的材料和工具;3. 学生自己设计的汉服款式和配饰。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汉服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达能力;4. 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展览,进一步了解汉服的历史和发展;2. 组织学生参与汉服秀或文化活动,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汉服的论文或报告。
幼儿园汉服衣服教案

幼儿园汉服衣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识别汉服的特点和魅力。
2.学习穿戴汉服的方法和习惯,培养服装意识。
3.发扬传统文化,了解汉族传统礼仪。
二、教学内容1.汉服的介绍和特点。
2.汉服的穿戴方法,细节注意事项。
3.模拟穿戴汉服,并进行配饰展示。
4.汉族传统礼仪的介绍,如敬茶、磕头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汉服的特点1.老师向幼儿展示汉服图片,并简单介绍汉服的种类和特点。
2.老师引导幼儿感受汉服的飘逸、华美、大气等特点。
第二步:穿戴汉服的方法1.老师展示汉服的基本穿戴方法,如头饰、衣着、鞋袜等。
2.老师向幼儿讲解穿戴汉服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能弯腰、穿戴顺序等。
第三步:模拟穿戴汉服1.老师向幼儿介绍汉服的组成部分,如上衣、下裳、长袜等。
2.老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体验穿戴汉服并进行配饰展示。
第四步:传统礼仪介绍1.老师向幼儿介绍汉族传统礼仪,如敬茶、磕头。
2.老师配以图示进行详细解释,让幼儿了解其背后的含义。
3.老师指导幼儿进行模拟操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汉服的特点和魅力,并能够模拟穿戴。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汉族传统礼仪的含义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汉服特点的理解和表述。
2.评估幼儿模拟穿戴汉服的完成情况。
3.评估幼儿对汉族传统礼仪的理解和实践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了汉服的特点和穿戴方法,并模拟了穿戴汉服的过程。
同时,幼儿对汉族传统礼仪也有了初步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汉服的历史文化知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视野。
幼儿园汉服欣赏教案

幼儿园汉服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汉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培养幼儿对汉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汉服图片和展板。
2.一些汉服小道具,如帽子、装饰品等。
3.一些活动道具,如彩纸、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问幼儿们是否知道汉服是什么,有没有见过汉服。
2.通过图片和展板,让幼儿对汉服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讲解汉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如: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起源于汉代,发展至清代。
汉服注重细节、注重和谐、讲究周身,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2.通过展示一些汉服图片,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汉服的美丽和特别之处。
三、欣赏和体验(30分钟)1.欣赏小游戏: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汉服的音乐,邀请幼儿们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汉服元素。
2.制作汉服小帽: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一顶简易的汉服小帽的材料,请幼儿们亲手制作自己的汉服小帽。
3.古装秀:教师指导幼儿们戴上自己制作的汉服小帽,穿上一些汉服小道具,进行古装秀,展示汉服的魅力。
四、创作(30分钟)1.自由绘画:给幼儿提供彩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创作一幅有关汉服的画作。
2.教师逐一鼓励幼儿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们回顾今天的活动,总结他们对汉服的认识和体验。
2.带领幼儿们回到班级,在班级的角角落落张贴他们自己的汉服绘画作品,让更多的人欣赏。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们对汉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并通过创作和欣赏,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和讨论很重要,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参与度较高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们更加享受学习汉服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汉服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美术是文化的载体。
在服饰上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如何从蛮荒走向文明,建立起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秩序。
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一次经受历史的洗涤,从君主集权走向民主共和,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服饰上的尊卑体系也被打破。
一部服饰的发展史,是人类一步步走向文明的发展史。
2,汉服极具美感。
中国美术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大自然中蕴含线条之美,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们用灵动自然的线条塑造画面。
汉服中也极力寻找线条的节奏韵律,展示流畅柔和、内敛含蓄的汉家之美。
过程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观察法、比较法、实践法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对汉服产生兴趣,进而探究汉服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
1,在课堂的引入阶段,通过简单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
2,展示有亲和力的卡通汉服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3,展示古代绘画或出土文物图片,增加课堂内容的严谨性。
4,请学生模仿出土文物例如汉代折腰翘袖舞陶俑的舞姿,让学生能更好的代入情境,体会汉服的特点。
5,朗诵今人词作,将课堂上体会到的身为华夏民族的自豪感抒发出来。
引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情感和价值:1,自信、自尊、自豪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华民族从诞生之初,就是极其优秀自信的民族,由于其文化远超四方,曾经周边各国都纷纷以颁布法律的形式学习华夏的衣冠。
作为中国人,应该有傲视四方的实力和自信。
通过分析汉服的各种特点,增加学生对汉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说过“越是在全球化的状态下,越是需要民族身份的认同,身份辨异。
而服装是人的第二张皮肤,通过服装系统能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记忆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自信。
”3,但晚清以降,曾经的天朝上国已不复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也曾盲目洋化,过分追求西方的思想观念和审美理念。
相反,华夏文化日渐式微,传统的价值体系遭到破坏。
而随着我国的复兴,中国再次跃升世界强国,这需要我们在文化上重新审视传统文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重建具有独特民族特点的适应新社会发展的礼仪和道德系统,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教学过程:引入:展示篆体"华夏",请同学辨认。
问:”华夏的含义?”华夏为族名,是汉民族的前身。
问:“那我们汉民族为什么要用它来作为我们民族的名称呢?”据《左传》记载:华为服章之美,夏为礼仪之大。
我们汉民族是一个有着美丽服饰,良好礼仪的民族。
以“华夏族”自居的,是生活在伊洛平原的中原之人,因其文化远高周围四夷,所以将生活其中的空间称作“中国”。
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义,所指区域也随之扩大,基本与“华夏”同义。
中国与华夏,也常被后来合称为“中华”。
学习新内容:问:“既然我们是具有美丽服饰的民族,那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什么呢?”问:“是旗袍?中山装?唐装吗?”答:“汉服”。
汉服的历史悠久,是从黄帝即位至明末这近四千年中,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风貌的服装体系。
今天我们就“走近汉服”,看看几千年中,我们汉族的祖先穿着的美丽服饰。
我们先进入大弯中学版的时空隧道,如果你是一位即将从蛮荒迈入文明社会的有志青年,以下哪些物件是你拥有的呢?苹果?火种?文字?梳子?耳环?针?织机?学生讨论回答。
苹果是19世纪才传入中国的,文字要到商周时候才出现。
而火种,梳子,针和织机在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当中都有发现。
既然有针和织机,那原始的服装就出现了。
一.明礼制以序尊卑:1,我们来看看“黄帝染衣裳,虞舜画衣冠”。
原始人穿着什么面料的服装呢?“上古衣毛而冒皮”。
由于织机的发明,人类开始用植物原料生产出纺织品,汉服最早的样式上衣下裳出现。
《易经》中称道黄帝、尧、舜的功德,首在“垂衣裳而天下治”。
服装是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上衣下裳的“裳”是什么呢?是裙装吗?它和现代的围裙很相似,由两片组成,一片遮前,一片蔽后。
那它有什么缺点吗?两片合围中间会有缝隙,所以还要搭配裤穿着。
古代和裳搭配的裤(胫衣)是什么样呢?和现代的袜套一样,只有两个裤管。
有裆之裤要到汉代以后才会出现。
2,汉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交领右衽。
请同学们分辨这两位那位的衣领是右衽呢?右衽是左边的衣领盖住右边的衣领还是反过来呢?答:“右衽是左盖右”。
请大家检查你的衣领看看,是左衽还是右衽?我们现在的服装是西式服装,西式古装的男装是右衽,女装是左衽。
那在中国古代,汉族人能穿“左衽”吗?《礼记》中即以“衣”作为族群认同和区分的标志。
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戴冠之时,东方之夷“披发文身”,北方之狄“衣羽毛穴居”。
因为华夏族的文化远超四夷,所以从她诞生起,她就是一个非常骄傲、极具自信的民族。
右衽即是先进文明的一种象征,是身为华夏族人骄傲的代表。
3,除了交领外,汉服还有对襟和圆领作为有益补充。
问:“这套圆领长袍是那个朝代的呢?”“元芳你怎么看?”唐时男子最喜欢的服饰。
下至庶民,上至天子都喜欢穿着这样的圆领长袍。
唐代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黄色成为皇家御用色彩。
特别是北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并历代沿用。
问:“除色彩外,古代服饰还有那些方面有严格的限制?”答:“材料、形制、颜色、图案等,都与身份等级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4,我们来到大明版的“非诚勿扰”。
请大家给他们“速配”一下。
1 21 2 3 4学生自由回答,分析理解服装和等级制度的联系。
问“为什么要在服装上体现尊卑等级呢?”封建统治者从日常用品入手,从出生开始,其意在于让人“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
这样一个各安其位的封建秩序似乎就可呼之欲出了。
而在封建社会,统治者留给庶民唯一的改变身份的途径是什么呢?科举。
科举制度考的是儒家学派的“四书五经”,明代儒家士子在未入仕之前,喜欢穿着这样宽松朴素的交领长袍。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穿着这样的交领长袍,非常适合吟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感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问这首词的作者是?四川新都士子杨慎,杨升庵。
在公元1511年,他从成都出发,走古蜀金牛道,过绵阳、梓潼,出剑门关,至昭化古城,越汉中,在一路向北,到北京参加由正德皇帝亲临的殿试。
最后蟾宫折桂,独占鳌头,成为明朝三百年间四川省唯一的一位状元郎。
5,那什么时候服饰的等级观念才被打破呢?1911年,辛亥革命后,我国从君主集权走向民主共和。
中国历史开始走向新纪元。
那时最流行的,是由中山先生设计的“中山装”。
无论是普通的大学生还是国家的领导人都穿着同样款式、同样面料、同样色彩的服装。
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道法自然,曲线为美——优美灵动的女性服装。
1,大自然中蕴含线条之美。
我国古代三月暮春之时,文人们有一重要的集会,他们选择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酒觞顺流而下,得者即兴赋诗饮酒,书圣王羲之,正是在兰亭雅集,曲水流觞后,才写出天下第一的《兰亭序》。
而中国绘画也以流畅自然的线条塑造形体。
在古代人物画家中,就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美誉。
在吴道子,曹仲达两位画家的笔下,汉服尽显线条之美。
名闻遐迩的敦煌飞天,姿势体态罗裙飘带共谱节奏韵律。
2,汉代的深衣。
汉代的深衣是平面剪裁,平展放置时,看上去平凡无奇,但是当着装者屈臂时,这种深衣的大袖就会自然形成褶皱的流线,这种流线,在人的举手投足之间,不停的运动变化,形成极具动势的艺术美感。
汉服一旦穿着起来,便会依据人的身体结构,形成优美灵动的流线,从而显示出了自然之美。
象形文字中的“衣”字,也有着姣好的S“身材。
”3,汉代的深衣还会搭配曳地长裙。
形成具有节奏的曲线。
学生活动:请学生模仿汉代“折腰翘袖舞”。
体会汉服的翩跹灵动,轻舞飞扬。
4,唐代的齐胸襦裙。
“襦”是短上衣,唐代女性以健美为美,比之前代女性稍显丰腴。
她们为了显示身材修长,将裙腰束到腋部,裙裾下垂于地,讲究“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唐代女性裙腰不同束法的对比图。
唐代是一个大一统的年代,经济和文化非常发达,丝织业非常发达。
随着技术的提高,各种新式面料层出不穷。
唐代名画《捣练图》即是描绘唐宫廷女子制作丝织品“练”的制作过程。
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上,唐妃们穿着半透明的纱罗。
唐袂飘飘,绮罗纤缕见肌肤。
由于织锦技术的革新,唐时已经能织出各种复杂的花纹。
在《簪花仕女图》和《捣练图》上,我们都能看见漂亮繁复的花纹。
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汉服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活动:请同学们讨论辨识那些是我国服饰,那些是他国服饰。
问:“为什么我国和他国的服饰如此接近呢?衣服不是族群认同和辨别的标志吗?”学生讨论回答。
他国学习我国古人的穿着。
问:“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要学我们的穿着呢?”提示:我们现在都穿的是西式服装,有没有同学喜欢穿非洲原始部落的装扮啊?汉族的文化在东亚文化圈内是首屈一指的先进文化,我们的周边诸国都曾经非常仰慕中华的先进文明,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华夏的衣冠。
2,问:“为什么我们允许别国学习我们的礼仪冠服制度呢?好东西不是该藏着掖着吗?”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华夏族虽然自信自豪但从来不自私。
正是由于这种宽阔的胸怀和博大的胸襟,中国历史上才出现汉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鲜卑族孝文帝改姓易服。
中华文明是汉族文化和周边各族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结果。
由于华夏文明具有包容性,才避免成为极端的狭隘民族主义,也使我们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幸存者。
四.进入20世纪,“走近”汉服。
1,问:“进入20世纪,我们还能看见我们美丽的汉服吗?为什么我们自己的服装还需要‘走近’呢?”。
我们来看看当今社会下我们的邻国。
韩国的高中生身穿民族服装在参加人生的重要典礼成人礼,越南的女高中生统一穿着白色的传统服装“奥黛”作为校服。
越南爱美的女士们也纷纷将奥黛作为常服穿着。
2,问:你在我们国家能看见日常生活中穿汉服的人吗?为什么进入20世纪以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看不见汉服了呢?学生讨论回答答:一是不方便,不适应现代的生活。
二是历史原因。
从晚清以来,曾经拥有先进文化的天朝上国不复存在。
即使进入民主社会,我们的经济文化都远落后于西方。
于是落后的文化必然要向先进的文化学习,我们的服装开始全盘西化。
加上常年战乱和十年浩劫。
我们的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丢失了。
3,我们都身穿洋服过起洋节,但是,我们从未止步,我国一直在复兴之路上急追猛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欧盟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又走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
我们又开始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清明,端午这些传统节日进入国家公假的行列。
紧跟时代潮流的人们又开始穿回流传几千年的汉服,当然,是改良版的适合穿着的现代汉服。
我们国家的第一夫人,在出访他国展示中国美丽时,穿着的也是蕴涵中式服装元素的本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