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油泵速度特性

合集下载

谈喷油泵的特性与工作能力

谈喷油泵的特性与工作能力

腔 内油 压 开 始上 升 , 出 油 阀提 早打 开 , 供 油 使 使
时 刻较 低 速 时有 所 提前 。 当柱 塞继 续 上移 到 其
塞直 径 愈大 ,斜 槽 与水 平 线 夹角 愈 大 ,斜 率愈
陡, 即在 移动 同样 齿 杆 位 置时 , 径 大 。 度大 直 角 的柱 塞供 油量 变化也 大 对 于不 同型 号 的喷 油 泵 ,供 油 量 随调 节齿
复速 度 加 快 时 ,一方 面 因单 位 行程 的工作 时间
短 , 油 时间减 少 ; 漏 另一 方 面 因柱 塞往 复 速度 提 高在 柱 塞 与柱 塞 套筒 的 间 隙 中形成 油 膜起 到 了
规 定 的发 火顺 序 和必 要 的供 油 规律 供 油 。二 是
向喷 油 器提 供 足够 高 压力 的燃 油 ,以保证 喷 雾
有 效 行 程 有 所增 加 , 速 越 高 , 加 油 量 越 大 。 转 增 因而 每循 环 的实 际供 油 量将 随转 速 的增 加而 增
加。
性 能 , 对 柴 油 机 的动 力 性 、 济 性 、 放 、 它 经 排 噪
声、 可靠 性 以及 耐久 性 等都 有 十分 重 要 的影 响 , 因此 人们 常把 喷油 泵称 作柴 油机 的 心脏 。
件 因受 力 大而 变形 。会 造 成柱 塞 供 油过 程 中运 动特 性 失 真 , 响供 油 规律 , 起运 动 件过 早 磨 影 引 损 , 重 时使 柱塞 卡死 , 严 凸轮轴 断裂 。总 之 , 泵端 压力 太 大 会影 响 喷 油泵 的可靠 性 和 耐 久性 。 在 相 同 的泵 端压 力 下 工作 时 , 塞 直 径愈 大 , 油 柱 喷 泵各 有 关 零件 承受 载荷 愈 大 .所 以每 一 种 直 径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名词解释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名词解释

51. 配气相位 发动机进、排气门实际的开启与关闭时刻与开启的持续时间。
52. 补燃期 指汽油机中汽油燃烧过程中从气缸压力最高点到燃料基本燃烧完全
51. 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在油量调节拉杆位置不变时,供油量随转速变化的关系。
52. 单缸断火法 为了检查各个气缸是否正常工作,逐一拔掉气缸的高压导线的方法。
51. 空燃比 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 (3分)
52. 压缩比 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51. 冷却水小循环 当发动机水温低于70℃时,节温器主阀门关闭、副阀门全开,冷却水经节温器副阀门,在水泵和发动机水套之间进行循环。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小循环。
4. 下止点 活塞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近处称为下止点。
51. 进气谐振增压 进气谐振增压也称为“惯性增压”,是利用进气惯性产生的压力波,提高进气压力(2分),增加进气量(1分)。
52. 压力润滑 润滑油在机油泵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压力输送至发动机的零件摩擦表面,来保证润滑,这种润滑方式称为压力润滑。
52. 制动跑偏 汽车同轴上的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等或制动生效时间不一致,当汽车制动时,将导致汽车偏向制动力较大或制动较早的一侧。
说明:答出主要内容可酌情给分。
51. 浓混合气 过量空气系数a<1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浓混合气。
52. 备燃期 从喷油开始到混合气开始着火燃烧为止这段时期称为备燃期。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名词解释题 1.发动机压缩比:发动机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水接触,壁厚为5~9 mm。
3. 活塞行程 活塞在气缸内由上止点运行到下止点(或由下止点运行到上止点)所经过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

喷油泵速度特性曲线

喷油泵速度特性曲线

喷油泵速度特性实验报告田红珍能动D31.2130301031一、实验目的1、熟悉油泵试验台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2、了解柱塞泵额定油量和各缸油量均匀性3、测录调速手柄在最大油门的循环供油量随转速而变化的速度特性二、实验设备油泵试验台:12PSDW110高压柱塞泵:I号泵,型号:4T343,额定转速:1500r/min,停油转速1650r.min三、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挂在墙上的配电柜(控制箱),空气开关“D2”合上。

打开油泵试验台的电源总开关,先按下“起动”按钮,再按下“柴油泵开关”(绿色),“左机”,“正转”。

2、调整喷油次数。

在CJ-801控制器面板上按下“次数”按钮(指示灯亮),按下“位”按钮,配合“+、-”钮,反复多次,直至所需次数(本次为200次)。

3、在CJ-801控制器面板上按下“1~9”按钮,按“外接按钮”键,自动运行至该键对应的转速;再次按下“外接按钮”键,主轴停止转动。

4、按下“计数”钮(外接按钮),开始计数,计数结束。

记录各缸油量。

5、改变油泵转速,测量不同转速下循环油量(见附表二)。

6、试验完毕后,关闭柴油泵开关及起动按钮(红色),切断电源总开关。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油泵试验记录表(ml/200次)图一各缸喷油量对比图二总油量随转速变化图1从各缸喷油量对比图(图一)中可见,各缸均匀性较好。

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几个缸喷油量变化并无规律,比如4号缸时而领先于其他缸,时而落后,显然不均匀性只是随机的,且数值较小。

误差原因可能来自读数误差、油管有残余油量未控干净、管内油液含气泡等随机偶然误差。

2从总油量随转速变化图(图二)可以看出,喷油量在转速200rpm 时最大,之后喷油量随转速增加先增加,然后趋于平缓,在1400rpm 之后逐渐降为0、转速为200rpm 时,相当于柴油机转速400rpm ,处于怠速工况,为维持运行,需保证喷油量。

转速在250rpm-750rpm 之间时,喷油量随转速增加而增加。

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考试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考试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第1单元基础知识1.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

2.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发动机每次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

3.活塞环端隙:活塞环装入汽缸后,开口之间的间隙。

4. 上止点:活塞的最高位置。

5.下止点:活塞的最低位置。

6. 活塞行程:活塞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

7.气缸工作容积: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时,所让出的空间容积。

8.气缸总容积:活塞处于下止点时,活塞上部的空间容积。

9.燃烧室容积: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或塞上部的空间容积。

10.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所有气缸的工作容积之和。

11. 四冲程发动机:曲轴转两周,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第3单元配气机构1. 充气效率: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理论上进入汽缸的新鲜充量之比。

2. 气门间隙:气门杆与摇臂之间的间隙。

3. 配气相位:用曲轴转角表示进、排气门的开闭时刻和开启持续时间。

4. 气门重叠:在排气终了和进气刚开始时,活塞处于上止点附近时刻,进、排气门同时开启,此种现象称为气门重叠5.密封干涉角:气门座锥角小于气门锥角0.5-1度。

6. 进气持续角:从进气门打开到进气门关闭,曲轴转过的角度。

7. 进气提前角:从进气门打开到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曲轴转过的角度。

8. 排气迟后角:从活塞处于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时,曲轴转过的角度。

第6单元汽油机1.过量空气系数: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之比。

2.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

第7单元柴油机1. 喷油泵速度特性:喷油量随转速变化的关系。

2. 柴油机供油提前角:喷油泵第一缸柱塞开始供油时,该缸活塞距上止点的曲轴转角。

二、判断题(每题1分)第2单元曲柄连杆机构1. 活塞在气缸内作匀速直线运动。

(×)2. 多缸发动机的曲轴肯定是全支承曲轴。

(×)3. 活塞在工作中受热膨胀,其变形量裙部大于头部。

(×)4. 某些发动机采用活塞销偏置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减小活塞换向时的冲击。

发动机复习知识点

发动机复习知识点

汽车发电机理论复习知识点1、指示热效率: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2、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气缸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4、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发动机曲轴输出的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9、示功图: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变化的曲线关系。

10、有效指标:评价发动机整机性能的指标,以发动机曲轴输出的有用功为基础。

1、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的角度及其相对与上、下止点的关系,称为配气相位。

2、气门重叠(气门叠开):由于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排气门迟后关闭,在上止点附近,存在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

3、充气效率: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之比4、可变技术:随使用工况(转速、负荷)变化,使发动机某系统结构参数可变的技术。

5、残余废气系数:在进气门关闭时,气缸中残余废气质量与实际新鲜充量的质量的比值。

1、着火延迟:火花引燃或加热到燃料自燃温度以上时,可燃混合气并不立即燃烧,需要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才能出现明显的火焰,放出热量。

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 燃料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3、空燃比空燃比:燃料实际燃烧时所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的比值。

4、着火方式:引发燃烧过程的手段。

5、着火延迟期(滞燃期):从点火到压力线脱离压缩线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6、爆燃(爆震):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火焰中心较远的未燃混合气自燃的一种不正常燃烧现象。

7、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的质量称为燃烧速度。

8、油束特性:燃油喷射时,油束的各种参数统称为油束特性。

1、燃烧速度:单位时间燃烧的混合气质量。

2、火焰速度:火焰前锋相对未燃混合气的推进速度。

喷油泵速度特性

喷油泵速度特性

实验四喷油泵速度特性一、实验目的1、熟悉喷油泵试验台的结构、原理及用途,并掌物其操作方法。

2、了解柴油机的供油系统和喷油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掌物喷油泵速度特性的试验方法,加深对喷油泵速度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条件1、PSDW110-2C喷油泵试验台一台2、四缸Ⅱ号高压油泵一台三、实验原理喷油泵速度特性:在喷油泵的油量控制调节机构(拉杆或齿条)位置不变时,每循环供油量随转速的变化特性。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按内容逐项写清楚)1、调节喷油泵转速,一人;转速调整应均匀。

2、记录喷油泵的供油量,一人;实验数据记录应准确无误。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将喷油泵的拉杆固定在最大位置,并保持不变。

2、起动喷油泵试验台,设定喷油泵的低压供油压力(0.2MPa)和温度(25℃)。

3、起动主轴电机,选择手动方式调节喷油泵的调速旋钮改变喷油泵的转速(也可选择自动方式预先设定喷油泵的工作转速),测量在下列转速下喷油泵工作100次循环的供油量: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r/min,同一转速测量二次。

4、试验完毕后,做好保养清理工作,将实验数据记入柴油机喷油泵速度特性记录表(表五),经实验指导老师签字后即可离开实验室。

六、实验的重点或难点1、实验数据的读取。

2、喷油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七、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喷油泵禁止无油工作,其转速变化不能太快。

2、应尽量保证喷油泵喷出的燃油都要进入测试量筒内;读数时要保证燃油液面水平,等到量筒内的油沫消失之后再读数,避免测量误差。

八、思考题1、做此实验时为什么要将喷油泵的油量控制机构(拉杆或齿条)的位置固定不变?2、柴油机喷油泵的每循环供油量随转速的增加如何变化?为什么?表五柴油机喷油泵速度特性实验记录表签字年月日。

【学习】第五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学习】第五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fp — 柱塞面积 [ mm ];
Wp — 柱塞速度 [ ml/degPA ]。
几何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不同。
整理课件
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
两产定者生义的差:差 异异 的: 原因:
喷燃供油始的规点可律滞压:后缩单于性位供时油间始内点喷 油喷系泵油统的持内供续产油时生量间压随较力时长波间的的传变播化 关最高系大压。喷油油管速的率弹较性低变形 油曲器喷线喷油的入规形燃律状烧:有室单一内位定的时的燃间变油内化量喷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整理课件
三 气流运动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一) 气流运动的作用
整理课件
(二) 气流运动
1、 进气涡流 使进气气流相对于气缸中心产生一个力,形成涡流。 (1) 切向气道 特点: 气道母线与气缸相切。 优点: 结构简单,气流阻力小 缺点: 涡流强度对进气口位置敏感。 (2) 螺旋气道 特点: 进气道呈螺旋型。 优点: 能产生强烈的进气涡流。 缺点: 工艺要求高,制造、调试难度较高
整理课件
50
油 束 射 程m m
(a)
10 0
油 束 射 程m m 50
(b)
2
3
3 .3
3.5 m s
整理课件
(四) 喷油规律
单位时间(或曲轴转角)的喷油量随时间(或曲轴转角) 的变化规律。
1 、喷油延迟角 喷油提前角 — 开始喷油 上止点的曲轴转角。 ’ — 上止点 停止喷油的曲轴转角。 喷油延迟角’ — 开始喷油 停止喷油的曲
整理课件
二 、喷油泵速度 特性及其校正
(一) 节流作用 1 理论上 (不存在节流) 2 实际上 (存在节流) 所以,实际供油比理
论供油时间长,供油量 大。
整理课件

喷油泵调速器总成供油特性

喷油泵调速器总成供油特性
一、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喷油泵调速器总成供油特性的实验方
法;

测取喷油泵调速手柄在标定工况位置和怠
速位置时,每循环或一定循环数供油量随
泵轴转速的特性曲线。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
燃油供给装置:
输油泵 柴油滤清器 喷油泵 喷油器 高压油管 低压油管 回油管等 柴油箱。
喷油泵调速器总成供油特性
柱塞泵
速,测定200次循环供油量,其转速间隔
100r/min,测量并记录各点供油量。
三、实验步骤:
起动加浓:
将喷油泵调速手柄置于最小位置,调节喷
油泵转速为起动转速100~150r/mim,测定
200次循环供油量,测量并记录起动加浓供油
量,起动转速、起动加浓停止转速。
三、实验步骤:
怠速转速:
将喷油泵调速手柄固定在怠速位置,检
二、实验仪器设备:

1、FM110HE
喷油泵试验台


2、喷油器试验器
3、喷油泵
三、实验步骤:

在喷油器试验器上调整喷油器的开启压力为 规定值。并观察在不同喷油压力下的喷雾情 况。

调整喷油泵在标定工况时的供油量为标定油
量,检查并调整各缸供油不均匀度不大于3%。 测定喷油泵齿条固定在标定工况位置h标、中 间h2、较小h3三个位置的速度特性:
程,分析其对柴油机特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起动喷油泵试验台,检查并调整标定供油量和 各缸供油量不均匀度(不均匀度不大于3%)。

检查并记录各缸间开始供油的夹角是否一致,
以及调速器起作用时的转速、停止供油时的转 速,并检查停止供油手柄能否停止供油。
三、实验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喷油泵速度特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喷油泵试验台的结构、原理及用途,并掌物其操作方法。

2、了解柴油机的供油系统和喷油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掌物喷油泵速度特性的试验方法,加深对喷油泵速度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条件
1、PSDW110-2C喷油泵试验台一台
2、四缸Ⅱ号高压油泵一台
三、实验原理
喷油泵速度特性:在喷油泵的油量控制调节机构(拉杆或齿条)位置不变时,每循环供油量随转速的变化特性。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按内容逐项写清楚)
1、调节喷油泵转速,一人;转速调整应均匀。

2、记录喷油泵的供油量,一人;实验数据记录应准确无误。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将喷油泵的拉杆固定在最大位置,并保持不变。

2、起动喷油泵试验台,设定喷油泵的低压供油压力(0.2MPa)和温度(25℃)。

3、起动主轴电机,选择手动方式调节喷油泵的调速旋钮改变喷油泵的转速(也可选择自动方式预先设定喷油泵的工作转速),测量在下列转速下喷油泵工作100次循环的供油量: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r/min,同一转速测量二次。

4、试验完毕后,做好保养清理工作,将实验数据记入柴油机喷油泵速度特性记录表(表五),经实验指导老师签字后即可离开实验室。

六、实验的重点或难点
1、实验数据的读取。

2、喷油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喷油泵禁止无油工作,其转速变化不能太快。

2、应尽量保证喷油泵喷出的燃油都要进入测试量筒内;读数时要保证燃油液面水平,等到量筒内的油沫消失之后再读数,避免测量误差。

八、思考题
1、做此实验时为什么要将喷油泵的油量控制机构(拉杆或齿条)的位置固
定不变?2、柴油机喷油泵的每循环供油量随转速的增加如何变化?为什么?
表五柴油机喷油泵速度特性实验记录表
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