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病毒农药分析

合集下载

农药毒理学PPT

农药毒理学PPT
长期蓄积在脂肪里,DDT以
60%DDE形式贮存
DDT进入人体内后, 在哺乳动物体内可经肝 脏转化成毒性比DDT低 的DDD和DDE以及无毒 的DDA。人体内的DDA 是DDT经DDD转化形成 的。在人体内DDD及 DDA的生成极缓慢, 主要以DDT和DDE 的形式蓄积于脂肪 组织。
DDT与神经模 上的受体部位
作用
DDT结构中的三
氯乙烷侧链则置 于膜孔道中
体 结 构 互 补
目 前 认 为 ,

分子结构中带有对位氯 的苯环以范德华力从一 定的方向插入到受体脂
是 毒 作 用 的 基 础 。
分 子 与 神 经 膜 上 受
蛋白中,造成膜结构扭

农药毒理学PPT
DDT
1.2对酶活性的影响
有机磷农药
呼吸道 皮肤
机体
多数有机磷农 药具有高度的脂 溶性,可经呼吸 道、消化道及皮 肤接触而进入人 体内
全身组织
农药毒理学PPT
1.2有机磷农药的代谢方式
氧化、水解、脱胺基、脱烷基、还原、侧链氧化
1.2.1氧化作用 (1)氧化脱硫反应
抗胆碱酯酶活性 增高,毒性增强
P=S
肝细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使昆虫致死。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构建药效稳定、 防 治面较广的 Bt工程 菌剂,是当前生物农 药发展的新趋势。
杀灭害虫效 果良好且对 人畜安全, 对天敌无伤 害,较难产 生抗药性
我国采用利尿激素 基因、 昆虫保幼激 素酯酶基因、 Bt杀 虫蛋白基因、 蝎神 经毒素基因等构建 的重组病毒杀虫剂
世界上含量最高的 昆虫病毒杀虫剂每 克原药中病毒含量 高达5000亿个病毒 粒子—在中国诞生
1、有机氯农药对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 P-450等酶具有诱导作用。DDT诱导产生 较多的脱氯化氢酶加速其转化为DDE的 过程,致使肝细胞肿大,影响其他药物 的代谢。

第1章农药环境讲义毒理学绪论

第1章农药环境讲义毒理学绪论
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唤醒了人们的环境保 护意识。
1970年, 美国成立国家环保局(US EPA),开始对包括农 药在内的产品进行全面的环境监测,这就标志着农业与 农药的两极关系逐渐演变为农业-农药-环境的三极关系, 农药不但要促进农业的发展,还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 求。
1.4 农药与环境 (Pesticide and environment)
1.3 农药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of Pesticide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效应, 目的是了解农药产生负面效应的成因,进而提出控制农药 污染的措施,达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Site/Mode of Action
Photodecomposition
Ground water
相关学科 ❖毒理学 Toxicology ❖环境毒理学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生态毒理学 Ecotoxicology ❖农药毒理学 Toxicology of Pesticides
❖ 毒理学:毒理学是研究化学及物理因素对生物有 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1.4.2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水污染有以下几种途径: 近水道农药喷洒,下水道排水; 来自使用农药区域的径流; 不规范的处理农药容器; 在田间渗水坑处理废农药不得当; 清洗喷洒和贮存农药的设备或被农药污染的设备; 农药泄漏; 农药污染的土壤淋溶; 大气污染物的干湿沉降等。 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通过生物链影响人类。
Absorption & desorption
Volatilization
Metabolism
Drifts
Crop Removal
water
Chemical decomposition

植物保护农药学概论ppt课件

植物保护农药学概论ppt课件

ppt精选版
3
——按“作用对象”分类
• 杀虫剂(Insecticides) :防治有害昆虫的化学物质。
• 杀菌剂(Fungicides):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 除草剂(Herbicides):防除农田杂草的化学物质。
• 杀螨剂(acaricide):防治蛛形纲中有害种类的化学物质。
• 杀鼠剂(rodenticide):防治害鼠的化学物质。
ppt精选版
27
3、除草剂 • 除草剂药效计算公式
ppt精选版
28
1.3 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一、农药对作物的药害 1、农药的性质 2、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生理状态 3、环境条件 4、植物药害的症状 A、急性药害 B、慢性药害
二、农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
ppt精选版
29
一、农药对作物的药害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了解农药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毒力的基本单位及其 表达方法,熟悉农药生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了解农药分类的依据及其内涵,理解毒力和毒性、药效 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重难点:
(1) 毒力的基本单位及其含义;
(2)毒力测定的基本技术及其原理;
(3)农药复配的基本原pp理t精选及版原则。
2 按要求处理供试生物(3次重复); 3 一般24h调查死亡率; 4 将剂量转换成对数值Y,死亡率转化成机率值; 5 求毒力回归方程 :Y=a+bx,并计算LD50。
ppt精选版
21
三、农药的药效
1、杀虫剂:死亡率、虫口减退率、被害率(枯心 率)等;
2、杀菌剂: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等; 3、除草剂:株防效、鲜重防效。

农药学教材

农药学教材

第一章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农药学的研究范畴第一节农药的基本概念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1. 农药的定义农药(Pesticide)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品。

这里所说的化学品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也可以是天然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但不论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还是天然产物,作为农药都应具备两种基本属性: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有害生物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因此诸如寄生蜂、捕食螨、致病细菌、病毒等所谓“生物农药”不属于本书所述的农药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差别。

如美国,早期曾将农药称之为“有经济价值的毒剂”(Economic poison),后又称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ultural chemicals),甚至称之为“农用化学调控剂”(Agricultural bioregulators),欧洲亦称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hemicals),当前在国际文献中已通用“Pesticide”一词。

2. 农药的分类《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第14版记录全世界商品农药1524种。

为了便于研究与使用,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一般是按功能和用途将农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若干大类,然后再将每一大类按化学结构或作用方式细分。

以杀虫剂为例,可以若干类别,如:有机氯类杀虫剂如滴滴涕、六六六、狄氏剂等。

有机磷类杀虫剂如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等。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西维因、速灭威、抗蚜威、涕灭威、克百威、双氧威等。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丙烯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如杀螟丹、杀虫双、杀虫环等。

新烟碱类(氯化烟酰类)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亦可按作用方式分成若干类别,如:胃毒剂(Stomach poison)药剂伴随害虫取食活动通过口器及消化系统进入体内起毒杀作用的一类杀虫剂。

农药的污染与危害分析课件

农药的污染与危害分析课件
详细描述
农药是一种用于防治农业、林业病虫害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根据其作用方式,农药可以分为 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长调节剂等。此外,农药还可以根据其原料来源分为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
农药的作用与使用
总结词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农药的使用方法 包括喷雾、喷粉、拌种、熏蒸等,使用时需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鼓励公众参与农药污 染和危害防治工作。
倡导绿色农业和有机 农业,鼓励消费者选 择无农药残留的农产 品。
05 未来展望
新型农药的研发
研发低毒、低残留、高效率的新型农药
01
通过科研创新,开发出新型农药,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提高防治效果。
生物源农药的研发
02
利用生物资源,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农药在食物链中的累积效应会导致生 态平衡的破坏,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 稳定。
03 农药的危害对人体的危害Fra bibliotek急性中毒
农药可通过皮肤、眼睛、口鼻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 难等症状。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农药可能导致肝肾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免疫系统损伤等,且可能增加 患癌症的风险。
对动物的危害
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01
02
03
土壤污染
农药残留可能对土壤造成 污染,影响土壤质量。
水体污染
农药流入水体,可能对水 生生物造成影响,破坏水 体生态平衡。
大气污染
农药挥发可能造成大气污 染,影响空气质量。
04 农药污染与危害的防治
合理使用农药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定和安全间 隔期使用农药,避免超量、超范

农药学资料全

农药学资料全

绪论1、作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农业技术防治:预防害虫、限制病源、防除杂草、改变病虫害易发环境;物理防治:灯光、辐射、高压电、激光、高频等;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制菌、以菌灭草、线虫制剂;化学防治:农药防治.2、农药的开展历史?第一代:使用天然产品阶段;第二代:人工合成高效化合物应用阶段;第三代:人工合成超高效和作用特异化合物应用阶段.3、3R 指什么?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性;农药残留.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根本概念1、农药的定义?用于预防、泯灭或者限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限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2、农药按用途分类,有哪些类?杀虫剂、杀蛾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鼠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3、农药按作用方式分类,有哪些类?杀虫剂〔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不育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4、表示农药对有害生物毒害作用的程度的评价指标通常是?毒力和药效5、LD 50 、LC 50 、ED 50 、EC 50 的定义及意义.LD 50 、LC 50 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浮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浓度〕LD50 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 性毒性分级 的根抵标准.ED 50 、EC 50 抑制 50%病菌菌丝生长或者抑制 50%病菌抱子萌发所需要的剂量〔浓度〕 , 药物的 ED50 越小,LD50 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6、毒力和药效的区别与联系?联系:都是表示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性作用程度的评价指标.区别:7、农药对人、畜的毒害,即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急性毒性:通过口服,皮肤接触等,在较短期内,浮现生命不安全的现象;亚急性毒性:病症与急性中毒相似,但中毒前有一段较长的与农药的接触史, 从 接触到浮现药剂+靶标药剂+生物体+环境室内 标准供试生物田间 接近田间情况 防治上的参考具实际的防治意义测定较精准测定较粗放 药效病症普通需要数天到数月时间;慢性毒性:毒性不高,性质稳定的农药污染了环境,通过食物链在体内积累,引起器官机能损坏,产生病变.这种因农药在体内长期积累导致的中毒即为慢性毒性.慢性毒性主要是引起“三致〞作用.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1、我国商品农药的名称有哪几局部构成?有效成份含量;有效成份通用名;剂型.2、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原药不经加工普通不能使用〔不加工普通难溶于水〕;稀释作用〔用量少,不能均匀分布〕优化生物活性,改善物理性能〔增加湿度,黏着水平等〕;高毒农药低毒化;提升原药储存期的稳定性;扩大使用方式和防治对象;限制原药释放速度;具有增效、兼治、延缓抗性的作用.3、农药的分散度通常用什么来表示?通常用粒子直径和比外表表示.比外表是农药颗粒的总体积与其覆盖的总面积之比.4、分散度对农药应用性能的影响?a、提升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b、适当限制农药分散度对农药性能的影响.增加覆盖面积;增加药剂颗粒在处理外表上的附着性;改变颗粒运动性能;提升药剂颗粒外表能;提升悬浮液的悬浮率及乳液的稳定性.5、农药助剂主要有哪些?填料或者载体、润湿剂、乳化剂、溶剂、分散剂、粘着剂、稳定剂、增效剂、渗透剂、安全剂、其它〔发泡剂、消泡剂、着色剂、防冻剂等〕 .6、HLB 的意义?值越小亲油水平越强,值越大亲水水平越强.石蜡的 HLB 值为 0,聚乙二醇的值为 20.7、主要农药剂型有哪些?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微胶囊剂、微乳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8、农药的施药方法有哪些?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法;拌种法;土壤处理法;熏蒸法;毒饵法;种苗浸渍法.第三一一七章杀虫杀蛾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其他有害生物防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1、农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入昆虫体内?口腔〔取食〕、体壁〔接触〕、气门〔呼吸〕 2、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的作用是对乙酰胆碱酯酶产生抑制作用.突触部位大量乙酰胆碱积累,突触后腹的乙酰胆碱受体不断被激活,突触后神经纤维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同时,突触部位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塞,中毒的昆虫最初浮现高度兴奋、痉挛,最后瘫痪、死亡.3、有机磷杀虫剂的根本化学结构通式?射TT 机陶忐虫剂化学结构通式X- P、O— R'热tr 机硝隶虫剂的理化特性和化学姑构有机磷化学结构通式中的R 却R1 为烷基.方或者、廷相和其他欣团.X 为烧轼基、内耗侬共他取代基,Y 为氧或者硫原广.由于代人基团的不同,可以产生各种零样的化合物,外种化合物的揖性相龙也强大°4、有机磷类杀虫剂的特点有哪些?气味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药效高、作用方式多样;在生物体内易于降解为无毒物质;持效期有长有短.5、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特点?份子结构和毒性密切相关;大多数品种的速效性好,持效期短,选择性强;毒性差异大;在自然界易分解,残留量低;增效性多样.6、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主要特点?优点:1 .杀虫普广,对蛾类和壳虫防效较差2 .高效、速效3 .对哺乳动物安全4 .具有强大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5 .易降解不污染环境6 .负温度效应药剂,并有较好的击倒活性缺点:1 .对光敏感,容易分解,持效性差2 .室内使用7、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概念?昆虫脑激素、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类似物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昆虫生长、变态、滞育等主要生理现象有重要调控作用,这些化合物统称为昆虫生长调节剂.8、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原理〔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铲除作用;抗产抱作用9、杀菌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叶面喷洒、种子处理法、土壤处理法、其它施药方法.10、杀菌剂的输导方式有哪些?局部内吸;半内吸或者跨层转移或者类内吸;向上输导内吸;真内吸11、目前无杀菌毒性化合物主要有哪些?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角质酶抑制剂;有效毒素;抑制或者钝化病菌产生的毒素化合物.12、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有哪些?1〕位差与时差选择性2〕形态选择性3〕生理选择性4〕生化选择性5〕利用基因工程进行选择6〕利用保护物质或者安全剂获得选择性13、磺酰月尿类除草剂的共同特点?活性高,用量低;杀草谱广,可用于多种杂草去除;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使用方便,多数可进行土壤处理,也可进行茎叶处理 ;药效发挥缓慢;易发生酸性水解;一些品种土壤残留较长,影响下荏作物;对人畜毒性极低.14、杀鼠剂的分类?按杀鼠作用的速度可分为速效性和缓效性两大类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胃毒剂、熏蒸剂、驱避剂和引诱剂、不育剂15、杀鼠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毒饵、毒水、毒粉、毒糊、蜡块毒饵16、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其生理效应可分为哪几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番醇类、乙烯类、脱落酸类、植物生长抑制剂类.17、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矮化、生根、摘心、疏花疏果、催熟、脱叶、枯燥杀雄18、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的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环境条件〔温、湿度〕;栽培举措〔水、肥〕;植物生长发育状况;使用时期,使用浓度;使用方法.第八章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管理1、害虫抗药性的特点?抗性是种群的特征;昆虫的抗性是针对某些特定的药剂而作出反响;是药剂选择的结果;抗性有地区性;是相对敏感种群和正常正常种群而言的.2、抗药性程度如何表示?普通通过比拟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的倍数来确定,也可以用区分剂量〔即敏感品系的 LD99 值〕方法来测定昆虫种群中抗性个体百分率. 〔倍数或者百分率越高,抗性程度越强〕3、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的定义?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二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者相似作用机理或者类似化学结构,用一种药剂进行选择后,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它未曾经使用过的此外一种或者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负交互抗性:与交互抗性相反,负交互抗性是指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 反而对另一种从未使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4、害虫抗药性形成的四种学说?选择学说;诱导学说;基因复增学说;染色体重组学说.5、昆虫抗药性机理?代谢作用增强:酶系代谢活性密切相关;靶标部位对杀虫剂敏感性降低:质和量的改变均可导致抗药性;穿透速率降低;行为抗性.6、害虫抗性管理的三个根本策略?适度管理;饱和管理;多种攻击管理.7、害虫抗性管理中的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有哪些?农药交替转换使用;农药的限制使用;农药混用;增效剂的使用.第九章农药与环境安全1、生物富集的定义?又称生物浓集,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水平.2、残留半衰期的定义?农药残留分解消失到原始药量一半所需的时间.3、农药对不同生态系统影响的共同效应?农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质量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农药导致生态系统的简单化.4、农药残留的定义?指任何由于使用农药而在食品、农产品和动物饲料中浮现的特定物质, 包括被认为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农药衍生物,如农药转化物、代谢物、反响产物以及杂质等.5、常规农药残留检测的根本步骤?采样、样品保藏、前处理〔粉碎、提取/萃取、净化、浓缩等〕、仪器定性定量分析、检测结果处理及分析等.6、农药残留生物速测技术有哪些?目前有活体生物测定方法、酶抑制测定方法、免疫测定方法以及生物传感器的方法.7、最大允许残留限量的定义?指在生产或者保护商品过程中,根据农药使用的良好农业标准〔GAP〕使用农药后,允许农药在各种食品和动物饲料中或者其外表残留的最大浓度.8、安全间隔期的定义?农产品在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收获上市之间的最短期 .第十、十一章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农药的科学使用1、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根本原那末?相对的限制环境条件;必须设立对照;处理必须重复;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2、农药科学使用的根抵?〔与农药应用技术相关的因素〕药剂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剂型对应用技术的影响;靶标生物特性对应用技术的影响;以及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湿度、光照、风雨和土壤因素都会影响到农药的应用技术.2、混用农药可能浮现的对生物的联合作用表现?加合作用;增效或者增毒作用;拮抗作用.3、目前混用农药的目的主要有哪些?扩大防治对象;提升速效「坐;增加防治效果,降低防治费用;延缓限制对象抗药性的产生.。

《农药合成与分析》课件

《农药合成与分析》课件

组合合成策略
阐述如何通过组合化学的 方法快速筛选有效化合物 。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讲解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 设计技术预测反应结果和 优化合成路线。
CHAPTER 04
农药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化学分析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化学反应对农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的方法。
化学分析法是农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 一,通过化学反应对农药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农药合成与分析》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农药合成简介 • 农药合成的基本原理 • 农药合成的方法与技术 • 农药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 农药合成与分析的应用 • 案例分析
CHAPTER 01
农药合成简介
农药合成的定义与目的
01
农药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 料转化为具有农业用途的化合物 的过程。
环化反应
介绍在农药合成中常用的环化反应,如DielsAlder反应、芳香族亲电取代等。
重排反应
阐述重排反应在农药合成中的应用,如Wittig 重排、Favorskii重排等。
串联反应
介绍如何通过串联反应实现多步合成一步完成,提高合成效率。
新技术在农药合成中的应用
01
02
03
绿色合成技术
介绍环保、高效的合成方 法,如光催化、生物催化 等。
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 测定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和浓度。
为了保证农药残留分析的准确性,需要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并定期对分析方法进行 验证和更新。
农药环境行为分析
农药环境行为分析是研究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 、转化和降解规律的科学,对于了解农药对生 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化学保护: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

植物化学保护: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 的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第二节 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第三节 药害 第四节 农药的毒性
第一节 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Pesticide):指用于预防、消灭 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 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 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 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 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第四节 农药的毒性
一、农药毒性的定义 二、农药毒性的分类 三、农药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
一、农药毒性的定义
农药毒性: 农药对高等动物 的毒害作用。
二、农药毒性的分类
➢ 1、急性中毒 ➢ 2、亚急性中毒 ➢ 3、慢性中毒 ➢ 4、迟发性神经毒性
1、急性中毒
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 通过呼吸道、皮肤、消 化道进入人体内,在短 期内可出现头昏、恶心、 呕吐、抽搐痉挛、呼吸 困难、大小便失禁等中 毒症状。
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我国农药急性毒性暂行分级标准(卫生部)
给药途径 Ⅰ(高毒) Ⅱ(中毒) Ⅲ(低毒)
大鼠口服 (mg/kg)
大鼠经皮 (mg/kg.d)
大鼠吸入 (g/m3.h)
<50 <200
<2
50~500
>500
200~1000
>1000
2~10
>10
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业部)
毒性分级
3、杀菌剂 Fungicide
(二)按用途分类
4、杀线虫剂 Nematocide
(二)按用途分类
5、除草剂 Herbicide
(二)按用途分类
6、杀鼠剂 Ratici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病毒的幼虫形成大量包含体,扩散、传播 杆状病毒有宿主专一性,宿主仅限于节肢动物,对脊
椎动物、植物完全不感染——应用安全
主要见于昆虫体内,是已知昆虫病毒中类群最大、发
现最早、研究最多,且实用意义最大的
主要应用: 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 作为杀虫剂,有效地控制农业害虫的发生,并且对环
病毒;
D亚组——非包涵体多分体DNA基因组核型杆状病毒, 如甜菜尺蠖姬蜂病毒。
杀虫活性
7个目,290多种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其次为膜翅目、双
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
LD50:50~100微克/头。 害虫死亡高峰在施药后的4-5天。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只对甜菜夜蛾有效,药后4天达到 死亡高峰;
境不造成污染
第二节
DNA病毒杀虫剂
杆状病毒
A亚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如家蚕NPV,棉铃虫
NPV,松毛虫NPV,春尺蠖NPV,舞毒蛾NPV,斜纹夜蛾
NPV,粘虫NPV,中国刺蛾NPV等; B亚组——颗粒体病毒(GV),如黄地老虎GV,菜粉蝶 GV,茶小卷叶蛾GV等; C亚组——非包涵体核型杆状病毒,如印度棕榈独角仙
MNPV。
不同多角体的形状
同一品系或分离株病毒的多角体的形状是趋于稳定的,
相同寄主而不同品系或分离株病毒的多角体的形状和平均 大小就可能判别比较大。 如从盗毒蛾幼虫体分离的NPV的两菌株,一个多角体 是多形状的,另一个是立方形的,而用它们混合感染盗毒
蛾幼虫时,在同一感染细胞内并未同时发现两个病毒株,
全世界已发现的昆虫病毒,划分成22个类型,且每一个
类型给予一个编码。
b. 根据包含体在寄主细胞中的部位,分为: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寄生在寄主细胞核内,包含体内含有多个杆状病毒粒子 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寄生在寄主细胞质中,包含体内含有多个球状病毒粒子 颗粒体病毒(GV) 在感染的细胞核里和细胞质里均可发育形成。多为椭圆 形,也有肾形,每个包含体一般仅含一个杆状病毒粒子 无包含体病毒 如昆虫浓核病毒、感染病毒的寄主细胞核膨胀、核内物 质呈浓密、丰盈现象 昆虫痘病毒(Vagoiavirus) 寄生于细胞质内,但纺锤形包涵体是不包埋病毒粒子的
RNA病毒——dsRNA病毒,包括: ①呼肠孤病毒科; ②二分RNA病毒科 RNA病毒——ssRNA病毒,包括:
① 微RNA病毒科;②野田村病毒科; ③T4病毒科
果蝇X病毒属于二片段双链RNA病毒(Bisegmented ds RNA),与其它类似的病毒在一起,可能成为一新科,包囊 病毒也是。 在已发现的昆虫病毒中,最小和最庞杂的是小RNA病毒。
增效诱饵剂 辅助剂 称量标准计数
二、颗粒体病毒(Granulovirus,简称GV)


最早是法国人于1926年在患病的大菜粉蝶中发现的。
(1) 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生物一般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 酸; (2) 病毒依靠自身的核酸通过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进行复制,复制在特定的宿 主活细胞中进行,而不是通过二分裂或类似二分裂方式繁殖;
(3) 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含核糖体,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
身蛋白质,脱离宿主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代谢活动; (4) 病毒对抗菌素或其他对微生物代谢途径起作用的因子不敏感;
水氯化钙中保存37年,其在碳酸钠中的溶解性不变。
可以抵抗细菌的腐败作用,在提纯或死虫尸为细菌污染
时,多角体一般不受收破坏。
在昆虫幼虫消化认中的溶解性不受寄主范围的限制,对
非敏感昆虫也是如此。
有较强的折光性,成熟的多角体不易被一般染料着色,
但经酸碱处理一可为一些染料所强染。
2. NPV致病机理 通过幼虫口服侵入。多角体在易感虫体中肠内迅速溶解, 侵入上皮细胞,并出现最初的复制; 在侵染昆虫细胞核内充满大量的多角体,体内组织液化;
昆虫,60%为杆状病毒,能引起1100种昆虫和螨类发病,可控 制近30%的粮食和纤维作物上的主要害虫。 至少有60多株进入大田应用或示范,约20多株制成杀虫 剂,仅就俄罗斯而言,1990年已有14种病毒杀虫剂,其中有7 种年总产量为60多吨,防治面积150万公顷。 1971年,棉铃虫NPV在美国成为第一个商品化制剂,1987
三、昆虫的病原病毒与病毒杀虫剂
1.昆虫的病原病毒 属于13个病毒科,2个病毒亚科,21个病毒属 a. 根据病毒核酸的类型分为: DNA病毒——dsDNA病毒,包括: ①杆状病毒科;②多分DNA病毒科;③痘病毒科;④泡囊 病毒科;⑤虹彩病毒科
DNA病毒——ssDNA病毒,包括细小病毒科
DNA和RNA反转录病毒,包括: ①前病毒科; ②变位病毒科
种,已有比较成功的病毒制剂。主要寄生在鳞翅目昆虫中。
1.
NPV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特征
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呈杆状,具囊膜,基因组为双链
环状DNA分子,以超螺旋形式压缩包装在杆状衣壳内。
包涵体的形态结构:呈多边形,具梭角。
常因寄主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同种昆虫,甚至同 一细胞,多角体的形态和大小也有区别。常见的有三角形、 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立方形、近圆形和不规则形。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包涵体呈多角形,有两种包埋形式: 一种是多角体内包埋着许多单个的病毒粒(单粒包埋 型),简称SNPV; 另一种是1个包膜内包裹着多个核壳(一般称为病毒束), 成束地被包埋于多角体蛋白基质中(多粒包埋型),简称
11个亚科、289个属
2. 病毒分类的依据 1)病毒粒子特性:形态特征;病毒生理生化和物理性质;
病毒基因组;病毒蛋白;病毒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特性; 病毒基因组组成和复制特性;
2)病毒抗原性质
3)病毒生物学特性
3.
病毒命名
地名、人名、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病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
宿拼字以及字母和数字进行命名。
在pH值2~2.9时,可被胰蛋白酶破坏
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 比重大于水,对低温有较强的抗力,抗高温能力差 不溶于昆虫血淋巴,所以将其接种于昆虫的血腔,幼 虫不会感染 必须通过幼虫食入,经消化液消化后,才能释放出有 感染力的病毒粒子。
经干燥后,可以保存多年性质不变,如家蚕多角体在无
4、缺点
1)
防治效果慢:10天,潜伏期较长,往往降低其商 业价值和实际效果。
2)
防治谱窄:不能成功地用来防治种植地区生长季
节内繁衍的多种害虫。
3) 受到温度、阳光等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4) 不易生产
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1. 病毒的分类原则
ICTV,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2005年发布,3个目、73个科、
因而多角体的形状可以作为辨别一个病毒品系或分离株的 标志。 多角体的表面有膜,若多角体被溶解,则会留下囊状 空泡,再延长时间,也会被溶解,与核膜相似
棉铃虫MNPV的病毒束可有2-6个核衣壳,最多达20 多个;
斜纹夜蛾为2-10个;盗毒蛾为6-10个。
两种不同包埋型的病毒,与不同的病毒品系或分离株有
俄:黄叶蜂NPV、甘蓝夜盗蛾、舞毒蛾、美国白蛾、天幕毛 虫等。 捷:美国白蛾GV
法:松带蛾CPV
日: 1974年注册了赤松毛虫 CPV,直升飞机喷洒。还对茶小
卷叶蛾、茶卷叶蛾GV进行研究利用。
埃及、中:斜纹夜蛾NPV 新西兰:牧草蝙蝠蛾WNPV 斐济:独角仙病毒
国际上已报道过的昆虫病毒有1600多种,分属于6个目的
关,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同一种昆虫病毒的两种不同包埋型的NPV,它们对寄主
的感染力、专一性、对环境的抵抗力以及多角体蛋白的 化学持性、血清学特征等方面都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隐纹稻苞虫NPV的多角体
(2)理化性质
对不同化学药剂具有高度抵抗力
不溶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
不被细胞或细胞蛋白酶分解
第一章 病毒农药
第一节 病毒杀虫剂概述
病毒是非细胞形式的最小有机体,是一种最原始的生
命形态。 一个病毒由两部分构成:内部是核酸,外部是衣壳,
成分是蛋白质。
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RNA或DNA。没 有细胞器和细胞构造、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在活的寄主 细胞内才能复制增殖。
一、病毒的主要特征
1. 什么是病毒
2、历史和现状
家蚕和蜜蜂黄疸病。中国陈旉所著《农书》(1149)中即有关
于家蚕“高节”、“脚肿”病的记载,即中国农民俗称的“脓 病”。 20世纪初才证明“脓病”病原是核型多角体 1949年加拿大引进欧洲云杉叶蜂NPV(核多角体病毒)控制害
虫。
1940-60年代主要应用细菌防治,70年代才利用病毒。 1981 年,对病毒病的描述,几乎遍及昆虫纲的各个目,记 载了800多种寄主昆虫和螨类的1200种病毒病。 1980年代,我国已经分离出200种以上的昆虫病毒。
棉铃虫病毒只对夜蛾属的昆虫有效,死亡高峰在第5天
广谱性的杆状病毒:苜蓿银纹夜蛾病毒
对10多种害虫有效。 克服防治谱窄的部分弱点
但活性低1~2个数量级。
研究最为深入
一、核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简称 NPV) 是研究最早、最详细的一个类群,我国至少已发现60多
(5) 昆虫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只有核酸能够繁殖和具有感染
能力。
昆虫病毒是指以昆虫为宿主并对昆虫有致病性的病毒
超显微 没有细胞结构 在活细胞里专性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 在活体外具有一般大分子的特征,进入宿主细胞又具 有生命 特征
80%的昆虫病毒都是农林业中常见的鳞翅目害虫的病原体,
因此是害虫生物防治的巨大资源库
病毒蛋白酶产生,细胞核和细胞裂解。
专化性强,一般只感染同种昆虫。
昆虫表现症状
初期:行动迟缓,缺乏食欲,体躯肿胀,变黄或
乳白色,皮肤变脆,组织液化,一触即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