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查找自己在过去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里,我对大家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我们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究备课,写好批注与反思,力求在课堂上讲出适合于本班学生口味的课。一般说来,备课越充分、越认真,课堂教学质量越高。备课备什么?说法不一,但这么几项是要包括的:备学生、备课程目标、备教材、备教参、备重难点、备知识点、备教学内容、备教学设计、备教学方法、备学生活动、备例题、备作业、备教法、备课堂及时检测和反馈等。这里所列的需要“备”的每一项内容无不要求“认真、充分、精益求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备课上花的时间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有保障。反之,越没时间备课或备课越马虎、随意,教学质量就越没保障。

二、把力量放在课内。如果我们要尽可能做到每堂课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

有效的直接依据,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可以标明了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目标明确,方向才明确,可以说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好。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能够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真正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这样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3、课堂教学要做到“四个一点”的要求,即“容量大一点、节奏快一点、讲得精一点、练得多一点”,现在倡导的高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尽量减少教师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

4、因材施教。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它特殊在教学对象,即教学对象是一个个特殊的“个体”,他们来自于独特的家庭,有着自身特有的遗传,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优势以及心智发展水平,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均不同,换句话说,教育不能以一样的方法应对百样的学生。实际上从教育过程看,教育也不是批量生产的,教育只能是学生个性化的过程,教育只能是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我们至少应该从课堂设计、作业布置、个别辅导到单元过关要求上对班上的所有学生梯度对待,因此只有多了解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后进生、留守儿童、不做家庭作业学生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安排,在教学中也针对他们设计一些问题,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整体的教学质量。其次,要转变备课形式。以前老师们备课基本上都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师用书再加上一本教案参考各自埋头独立完

成。所以教学的设计就不是很全面,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课改后,教材以主题单元出现,还有很多教师是以课文为单位来备课,没有注意到整合单元主题,也就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使自己的教学设计面向全体,更加完美。我们在今后的校本教研中,同年级的教师可以相互讨论下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提出困惑的问题讨论。上一个年级的教师也可以给下一个年级的老师指出他们去年教学时遇到的问题,这就避免了我们在教学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我们就能更好、更有效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好的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后,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设置等。在课堂上更好的关注个体差异。如果提出的问题太过笼统,举手学生大多都是优等生,这就没有面向全体。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细致,这又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所以,在课前设计教案时,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优等生设计有一定难度、发挥个性的问题。为学困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问题。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他们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三、大胆尝试教研教改。教学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评价的变化而变化,如过去人们很强调教,现在更强调学,过去强调学会,现在强调会学,过去强调终结式评价,现在强调发展性评价等。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转变教学方式,如果不转变教学方式,那么所谓新课改无非也是“穿新

鞋走老路”。因此,当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落后了,不适应新的教学质量的要求,这种方式或模式就必须变革。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现在各学科的课时是不是多了,学生没了自主支配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是不是讲多了,学生不仅少了自主学习的时间,而且由于课堂信息泛滥或超载而导致学习疲劳,甚至厌学?学生的作业量是不是大了,使学生由学习的主人而堕落为作业的奴隶?学生“我要学”、“乐学”的模式是什么?如何实现低耗高效的教学?如何让学生由“一”到“多”,再由“多”到“一”?如何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和以一当十?等等。我们只要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就不愁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四、科学评价。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教学和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在《小学数学教师》月刊上有这样一个关于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案例。有四个同学在学科测评中都是80分,甲同学的80分只是保持了原有的水平,乙同学和丙同学都由70分进步到80分,但乙同学凡是做了的题都得了满分,而丙同学完成了整份试卷却错了20分,丁同学则是由过去60分的水平进步到了80分的,显然同样的分数,他们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从发展性评价看是丁>乙>丙>甲。由于四位同学的发展不同,教学质量的评价就不能一样。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要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如学生听课的评价、作业的评价,特别要重要教学检测的评价,如得分率、全对率、全错率、预测难度值与实际难度值的比较,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同学的卷面实际情况,都应有统计和分析。科学的教学是以科学评价为基础的,教师只要知已(明了教学要求)知彼(学生的学情),提高教学质量就不在话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