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前深线

合集下载

解剖列车

解剖列车

• 如果治疗单一肌肉可让肩胛稳定的回归位置,那很 好;但若非如此,我们会被导向评估左旋线其余部 分:右肋接近左前上髂棘的程度是否比较另一侧明 显,如图11.6A?可能左腹内斜及右腹外斜肌的长度 及相关的筋膜,可以保持并整合在前锯肌上的处理。 • 然而我们可能发现肩胛没有被缩短的前锯肌拉动而 向外及向下偏移,而是肩胛内旋(通常合并一些向 外偏移)。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能怀疑胸小肌 (会将喙突向内向下拉,而造成内旋或向前倾斜或 两者都有)。如果胸小肌及其相关筋膜没有解决这 个问题,我们可能继续处理浅前线、深前臂线或前 功能线,去观察是否由胸小肌的躯干下半部连接来 饲养它,可以帮助局部处理成功的被吸收。
解剖列车
P234-242 赵国钦
• 偏移。偏移是较广泛但让可用以描述某部 位重心移位的名词(左-右,前-后,上下)。巴厘岛及泰舞包含了许多眼睛保持 水平而头部由左到右的动作,肋廓同样可 以在保持相对垂直于地面的同时,偏移向 后或向侧边(图11.7A及B)。这样的偏移 当然通常包括了倾斜及弯曲,也经常合并 旋转。我们可以使用这些词汇去明确说明 这些所指的关系,但我们发现如(肋廓向 左外侧偏移)或(头部相对于骨盆偏移向 右)是初始评估时有用的速记的方法。可 活动的肩胛通常能在任何六个调整方向中 偏移;骨盆通常被描述为相对于脚踝向前 (如图11.7A)或向后偏移,用来了解沿着
• 客户表现出惯用右手的肩膀疼痛,在观察客户时, 我们发现其左旋线、右前功能线及右侧线缩短, 并不像图11.3C中夸大的姿势。客户是个热爱网 球的人,观察他模拟自己如何打网球,我们见到 所有这三条线都缩短而将肩膀拉向下及向前而离 开肋骨腔。这短暂想要获得更多力量的企图有了 长期负面的结果,导致斜方肌和菱形肌及或提肩 胛肌拉伤,并失去了头-颈-肩的平衡。 • 基于此,你建构了一个故事,激烈的网球选手缩 短右边而将肩膀拉离躯干。延长这些线路,并请 他在周末的球赛中将挥拍集中在身体中心而非远 离肩膀,将会对比赛(去短暂的休息后,当然有 些客户无法忍受)及比赛寿命有所助益。

12.李哲解剖列车第十二讲(体侧线)(美慧整理)

12.李哲解剖列车第十二讲(体侧线)(美慧整理)

12.李哲解剖列车第⼗⼆讲(体侧线)(美慧整理)体侧线体侧线位于⾝体的两侧从侧⾯看:腓⾻长、短肌⾁,髂胫束、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臀⼤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肋间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

很多肌⾁参与了很多线条的形成,要关注交叉的肌⾁:胸锁乳突肌等等。

在所有线条当中,都交叉的肌⾁,⼀定是核⼼肌⾁,⼀定要解决最核⼼的肌⾁起⾃⾜内侧与外侧的中点,从踝外侧(外踝)上⾏,经⼩腿和⼤腿的外侧⾯,以“蓝纹编织状”或“鞋带交叉”⽅式上⾄躯⼲。

由肩部下⽅上⾏⾄头颅的⽿部区域。

(图5.2)胸廓外侧弹簧性的东西:表述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的问题。

⾛形是不⼀样的姿势功能:体测线的姿势功能是调整⾝体前后的平衡和左右的平衡。

如果前后表线不平衡,那么侧表线也不会好。

他们都是⼀条利益链条上的。

筋膜链也称之为利益链。

他们有着互相的交叉,有着互相不可⾔说的联系。

体侧线通常以协调的⽅式来固定躯⼲和下肢,防⽌上肢活动是⾝体结构变形扭曲。

不能⼀味的去训练体侧线的⼒量。

应该在去训练完前表线的运动,后表线的运动之后,要去给体侧线做协调性的运动。

(设计出能够配合前后表线的运动)去协调。

体侧线是所有链条中⼀个⾮常重要的调节线。

他的协调就是为了稳定躯⼲和下肢。

总结:协调其他的线条来去稳定⼈体。

运动功能:1、体侧线参与⾝体的侧弯的形成,既躯⼲侧弯、髋部外展及⾜外翻;2、对躯⼲侧向的旋转运动还有可调性“刹车”的作⽤。

三⾓式、等等,这些动作跟他都有着相关性。

扭转到⼀定地步的时候会被腹肌、胸廓限制住,呼⽓可以发⽣很⼤的扭转,吸⽓不⾏。

扭转马上会受到限制。

呼吸可以限制我们的活动刹车是所有的保护装置体侧线描述:(P129)在整个描述当中,1、体侧线从⾜底开始(腓⾻长短肌⾁)注意⾜底的外侧膜,在⾜底外侧有⼀个⾮常重要的趾腱膜,也叫外侧纵束2、腓⾻长短肌改名为腓⾻肌(对于体态、步态腓⾻长短肌都起到了⾄关重要的作⽤)趾腱膜外侧徒⼿治疗通则:与前表线和后表线相⽐,体测线在⾻骼上施加更多的“⼀侧到另⼀侧”的杠杆作⽤更有优势(图5.2A)体侧线通常是调节⾝体左、右侧失衡的主要⽅式。

解剖列车之前表线

解剖列车之前表线

解剖列车之前表线在懂了一些解剖学知识之后,再看解剖列车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些,希望尽快有机会去大量实践。

前表线与后表线相互拮抗的两条线。

前表现的肌肉更多是快肌纤维,能使人快速反应。

而后表线更多是为了支持人的身体。

在书中托马斯还说了对前表线的按摩处理,要从下至上,而后表线在要从上至下。

这和人体生物力学有关系,我们观察人从年轻到年老就是一个逐渐驼背的趋势,也就是前表线趋向于向下。

前表线的肌肉有:脚背侧的趾短伸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小腿前侧肌间隔、髌下韧带、股直肌、腹直肌、胸骨肌(有的人没有)、胸肋筋膜、胸锁乳突肌、头皮筋膜。

其实了解了这些肌肉的功能之后,对这条线也没什么神秘的,更大的难度是在实际的操作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前表线的思路去处理问题。

一个比较老生常态的问题是身体后表线的拉长,更多的处理思路是从前表线的伸展去入手,也就是先拉长缩短的肌肉。

1、小腿前侧及足背的肌肉。

其实也没什么太多知识点,在足背伸及外翻的时候可以明显的看到胫骨前肌,那么对它的按摩就显而易见了。

在步态中,胫骨前肌和趾伸肌的离心收缩可以保持足背身,让脚跟触地。

如果无力会导致脚掌拍地的步态。

2、大腿的股直肌。

原则上是股四头肌,只是股中间肌、骨内外侧肌是单关节肌肉他们没有直接连到骨盆。

只有股直肌的两个头连接了骨盆,因此骨盆前倾的问题主要是松解大腿前侧股直肌。

从股直接到腹直肌是没有韧带相连的,不过坚硬的骨盆将它们直接连在一起。

3、腹直肌。

人们对腹直肌的关注往往是8块或6块的肌肉。

但腹直肌对减肥呼吸都相当重要,如果想减肥不能单纯的练肚子。

假如是骨盆前倾,下腹部会比较突出,那就要先考虑调整骨盆的正位。

如果仅仅是肚子大,那就要考虑饮食控制加练习,以及练习上腹部更加重要,因为这样可以把身体往上提。

同样腹直肌和呼吸的关系也是这个原理,上腹部的柔韧和健康的呼吸至关重要。

如果整个腹直肌紧缩或肚子大,就会下拉肋骨使呼吸受限。

而上拉骨盆的作用,或者说是腹直肌伸展,则使身体直立,呼吸顺畅。

《解剖列车:手法与运动治疗的肌筋膜经线》笔记

《解剖列车:手法与运动治疗的肌筋膜经线》笔记

《解剖列车:手法与运动治疗的肌筋膜经线》读书随笔目录一、书籍简介与背景 (2)1.1 《解剖列车》的作者与内容概述 (3)1.2 肌筋膜经线的概念与应用 (4)二、肌筋膜经线的理论与应用 (5)2.1 肌筋膜经线的解剖学基础 (6)2.2 肌筋膜经线与人体运动功能的关系 (7)2.3 肌筋膜经线在手法治疗中的应用 (9)2.4 肌筋膜经线在运动治疗中的重要性 (11)三、手法治疗与运动治疗的结合 (12)3.1 手法治疗在肌筋膜经线调整中的作用 (13)3.2 运动治疗在肌筋膜经线康复中的应用 (14)3.3 手法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协同作用 (16)四、肌筋膜经线调整的临床实践 (17)4.1 肌筋膜经线调整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8)4.2 肌筋膜经线调整的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20)4.3 肌筋膜经线调整的疗效评估与案例分析 (21)五、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3)5.1 肌筋膜经线研究的新进展 (24)5.2 肌筋膜经线治疗的新方法与技术 (25)5.3 肌筋膜经线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27)六、结语 (28)6.1 读书随笔的总结与感悟 (29)6.2 对肌筋膜经线研究的期待与建议 (29)一、书籍简介与背景《解剖列车:手法与运动治疗的肌筋膜经线》是一本关于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解剖学的专业书籍,作者是杰拉尔德H韦恩博士。

本书通过深入研究肌筋膜经线,揭示了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手法治疗和运动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韦恩博士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肌筋膜的基本概念,解释了它们如何在人体内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经线网络。

这些经线不仅关系到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还影响到神经系统的传导和循环系统的运作。

通过了解这些经线的结构和功能,治疗师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解剖列车:手法与运动治疗的肌筋膜经线》还强调了手法治疗和运动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手法治疗和运动治疗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平衡,提高生活质量。

《身体解读:如何利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进行视觉评估》记录

《身体解读:如何利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进行视觉评估》记录

《身体解读:如何利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进行视觉评估》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解剖列车肌筋膜线概述 (3)1. 解剖列车肌筋膜线的定义 (4)2. 解剖列车肌筋膜线的功能 (5)3. 解剖列车肌筋膜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6)三、视觉评估方法 (7)1. 评估前的准备 (9)2. 视觉评估的步骤 (10)3. 视觉评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1)四、解剖列车肌筋膜线的视觉评估应用 (12)1. 头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3)2. 颈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4)3. 肩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5)4. 胸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7)5. 腰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8)6. 腿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9)五、案例分析 (21)1. 案例一 (22)2. 案例二 (23)3. 案例三 (25)六、实践练习与自我评估 (25)1. 实践练习方法 (27)2. 自我评估标准 (28)七、总结与展望 (29)1. 阅读笔记总结 (30)2.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2)一、内容描述《身体解读:如何利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进行视觉评估》是一本深入探讨人体解剖学与视觉评估相结合的著作。

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肌筋膜线的形态、走向和关系,来揭示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内在联系。

书中不仅介绍了肌筋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视觉评估。

在内容方面,本书首先对肌筋膜线进行了全面的定义和分类,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

通过详细的图文解析,介绍了肌筋膜线的解剖结构、起止点、分布规律等关键信息。

书中还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视觉评估技巧来发现异常和疾病迹象,包括观察肌肉形态、皮肤色泽、血管分布等方面的变化。

在视觉评估实践部分,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步骤和建议,使读者能够轻松掌握评估方法。

书中还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导读者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解剖列车》读书笔记

《解剖列车》读书笔记

《解剖列车》读书笔记书名:《解剖列车》作者:Thomas W.Myers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副标题:第三版译者:关玲/周维金/瓮长水出版年:2015-4-22页数:334该书是一本关于肌肉筋膜的经典著作。

筋膜是结缔组织,亦即组织之间的间隔,也是组织之间的连接。

筋膜由大量的水和润滑液组成,当筋膜受力的时候,筋膜就会像被挤压的海绵一样,大量出水,释放力时液体又被重新吸收进来。

筋膜占人体体重的20%,其中水分占了70%。

良好的姿势和规律的运动会使筋膜借助于肌肉收缩来保持水分、更新润滑液、保持组织代谢、维持弹性。

筋膜脱水像没有润滑油的自行车链条一样,影响筋膜滑动,组织的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除,出现背部僵硬疼痛的现象。

缺乏运动会导致筋膜结缔组织的过度增生,产生过多的胶原蛋白,例如背部变厚,使组织失去正常功能,尤其是筋膜的滑动能力,从自身长度75%的滑动距离缩减到50%。

筋膜处于血液循环系统的末端,心脏最多只能提供90%的动能,让血液运输到主干道,但是一些末梢无法运动到,必须靠主动运动让筋膜滑动,血液才会到达深层末梢。

以下几点需要在阅读前特别注意:筋膜科学现在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幼稚阶段,该解剖列车理论只是可能的理论解释之一;筋膜对情绪压力产生的化学信号分子有缓慢但是持续的反应,也就是说倘若病灶不在表肤,请先进行心理治疗;解剖列车理论与中医理论中的经络例如膀胱经有重合之处,但是解剖列车中的肌筋膜经线完全是从西方解剖学中发展起来的。

所有的研究均是针对相同的人体,只是从两条不同的路线攀登,接近顶峰时,发现东西方走到了一起,这点毫不奇怪。

运动解剖书1. 总论本书的基本原理是:无论肌肉如何单独工作,它总会通过筋膜网对整体的连续性有功能上的影响。

掌握该原理可以让我们清晰的理解身体的某一部位疼痛是如何由一个痛点以外的、完全沉默的部位引起。

目前有很多理疗、正骨、运动康复等疗法。

我们的观察结论是:无论其对作用的解释是否会被人广泛接受,这些疗法都是有效的。

18.李哲解剖列车第十八讲

18.李哲解剖列车第十八讲

18.李哲解剖列车第十八讲菱形肌和前锯肌的治疗通则。

头夹肌的侧线和胸锁乳突肌的侧线配搭是非常好的。

头夹肌的应用即属于体侧线、又属于螺旋线里面的开始点。

螺旋线像寄生虫般跨过许多其他筋膜链,这意味着大多数与之有关的结构也会出现在其他筋膜链中。

------具有重复性头夹肌----属于体侧线。

菱形肌------臂后伸线阔筋膜张肌----体侧线头夹肌、颈夹肌、阔筋膜张肌及腓骨肌群----体侧线腓骨肌群--属于体侧线当中非常重要的肌群股二头肌、竖脊肌----后表线胫骨前肌、腹肌---前表线在处理这些肌肉的时候,名义上是在处理螺旋线,实质上在处理前表线、后表线、体侧线螺旋线是稳定几乎所有链条的线条,而体侧线是稳定前表线和后表线的线条。

骨盆---三个棍来支撑、脊柱和下肢当骨盆发生旋转的时候,下肢也会发生改变。

比如骨盆向左侧扭转,左侧骨盆在后,右侧骨盆在前。

很多人的腿并没有出现很多旋转。

思考:右侧的髋关节是比以前更外旋还是更内旋(答案:外旋)问题出现在,比如当右侧骨盆向左侧发生扭转的时候,右侧髋关节出现了过度的外旋,左侧髋关节出现过度内旋1、会引发膝关节超伸。

膝关节超伸的人一定要检查骨盆有没有旋转。

2、O型腿。

单条腿是O。

另外一条腿过度内旋可能引发X型腿。

左侧髋关节容易过度内旋会引发:1、X型腿。

2、大腿内收肌过度的紧张。

导致左侧的髋会出现更大程度的突出,而右侧的髋也会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胸腔相对于骨盆的旋转:如果骨盆向左侧发生旋转,那么胸腔一定是向右侧旋转。

在扭转时,是脊柱带动胸腔转动的。

单肩耸起或向前移位高低肩、旋转菱形--前锯肌菱形--前锯肌通常呈现内外侧或左右侧的不平衡。

菱形肌在内侧,看图一,黑色箭头是菱形肌、红色箭头前锯肌菱形肌相对于前锯肌来讲在内侧。

前锯肌位于外侧。

这两个肌肉本身就出现不平衡。

菱形肌是前锯肌的直接拮抗肌。

还有斜方肌的中束。

斜方肌的中束:斜方肌的中束来协助菱形肌一起来拮抗前锯肌。

在刺激菱形肌时角度很重要。

219362466_肌骨超声在肌筋膜经线中的应用与进展

219362466_肌骨超声在肌筋膜经线中的应用与进展

肌骨超声在肌筋膜经线中的应用与进展王彩玉1,鄂占森21.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63;2.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100摘要解剖列车(肌筋膜经线)概念的提出,使以往传统地研究单块肌肉与骨的连接及功能跃升到更加系统地研究特定的肌筋膜经线。

现代影像学在国内发展迅速,在肌肉骨骼的研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肌骨超声的应用。

肌骨超声具有操作简单、实时成像、高分辨率及经济实惠等独特优势,可以动态显示骨骼肌在运动状态下力的传导方向、肌筋膜的变化以及毗邻关系。

肌骨超声的动态可视化特点在肌筋膜经线相关疾病诊断、定位、精准治疗及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解剖列车;肌筋膜经线;超声中图分类号R-R-11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2.52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in Myofascial MeridiansWANG Caiyu1, E Zhansen21.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 Province, 515063 China;2.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Shenzhen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0 ChinaAbstract The concept of anatomical train (myofascial meridians) has promoted the traditional study of the connection and function of single muscle and bone to a more systematic study of specific myofascial meridians. Modern imaging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usculoskeletal research, especially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has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operation, real-time imaging, high resolu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s. It can dynamically display the conduction direction of skeletal muscle force, the changes of myofascial membrane and the adjacent relationship during exercise. The dynamic visualization features of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localization, precise treatment and evaluation of myofascial meridian-related diseases.Key words Anatomical train; Myofascial meridians; Ultrasonic解剖列车(肌筋膜经线)是将以往研究单块肌肉与骨的连接及运动关系提升到研究整体肌肉、筋膜的连接,将整体论应用于姿势与动作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条:后功能线,前功能 线,同侧功能线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M
07
经 线
ERIDIAN
前 深 线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前深线
前深线是身体肌筋膜的“核心”。 冠状面上,它分布在左右两条体侧线之间;矢状面上,则 如同三明治般地夹在前表线和后表线之间;其外层由螺 旋线及功能线包绕着,前深线从足底出发,始于足底的 深层,沿着小腿的后侧上行,从膝后方到达大腿内侧。 从这里开始,它的主要轨道走行于髖、骨盆及腰椎前侧; 同时,另一条轨道则走行于大腿后侧,向上通过骨盆底 部,在腰椎与上一轨道汇合。从腰大肌一横隔交界开始, 它分数条支线向上围绕并经过胸部的脏器,终止于脑颅 和面颅的底部 与前深线相关的常见姿势性代偿模式包括慢性跖屈、 高足弓或扁平足、旋前或旋后、膝内翻或外翻、骨盆 前倾、盆底肌功能不足、腰椎排列异常、呼吸受限、 颈椎弯曲或过伸、颌关节综合征、吞咽及言语困难及 伴随抑郁的核心坍塌。
解剖列车---前深链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康复科 杜宇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什么是解剖列车
传统的解剖学研究强调单块肌肉的起止 点和骨连接。解剖列车则从肌筋膜的功 能和力学传递的角度拓展了我们的思路。 《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 经线(第三版)》清晰地描述了人在功 能上的整体性,是由连续的筋膜网络构 成,形成了“有迹可循”的肌筋膜“经线”。 身体的稳定、张力、拉力、固定、回弹 及姿势代偿都是通过这些经线来分配的。 通过该经线图,为徒手和运动治疗师提 供了全新、整体的治疗策略以恢复和改 善人体姿势与运动功能。
前深线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简介:铺设理论路基
本书的基本原理很简单:无论肌肉如 何单独工作,它总会通过筋膜网对整 体的连续性有功能上的影响。一些 纵横穿行于全身结缔组织的薄膜和 线条,形成了有迹可寻的肌筋膜“经线”。 稳定、牵张、变形、固定、弹力以 及本书中最重要的姿势代偿等都沿 着这些线条分布 实质上,解剖列车路线图提供的是 “纵向解剖”整体上概括了肌肉组织 内长的、可延展的吊带与吊索。 肌肉骨骼结构是一个张拉整体结构 绘于阿努比斯人体图上的解 剖列车整体分院
M
01 后表线
Superficial back line,SBL
经 线
ERIDIAN
02
前表线
Superficial front lin,SFL
03
体侧线
The lateral line,LL
04
螺旋线
SPL
05
手臂线
四条:臂前深线,臂前表 线,臂后深线,臂后表线
06
功能线
前深线的功能
•运动功能:除了髋关节内收和横膈的呼吸运动以外,前深线没有直接参与其他运动,
但是几乎所有的动作都受到它的影响。 • 前深线整体几乎都被其他肌筋膜环绕或覆盖着 ,这些肌筋膜复制着前深线肌肉的角色。前深 线充满了致密的筋膜和更多的慢肌纤维、耐力型肌纤维,这反映出前深线的作用在于核心结 构的稳定及身体姿势的细微调节,使更表浅的结构、经线与骨骼系统能更顺畅、高效地共同 运作(这同时在前深线的近亲一一臂深线中出现:见第7章)。 • 因此,前深线运作不良,不会立刻、明显地出现功能缺失,尤其是对于未受过训练或感觉不敏锐 的人。它的功能障碍通常会由外层的肌筋膜经线代偿,但会表现出动作不够自然,并且引起关 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这成为将来进一步损伤及退化的基础。所以,许多难以修复的损伤发 生前就已经存在前深线的功能缺失,这种缺失在损伤发生后才显示出来。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D
01 肌筋膜
是指肌肉组织和伴随它的结缔组织 网之间的成束而又不可分割的特性
定义
efinition
02
经线
原意指针灸经络线,这里指基于标准的西方解剖 学的拉力线。这些力线传递张力与弹力,通过包 绕骨骼的肌筋膜来协助运动并提供稳定性。
肌筋膜群
纤维体
03
限指包埋在相关筋膜群中的肌肉纤 维
04
纤维体由整个胶原网组成,囊括了所有覆盖并附 着于人体器官的组织,还包括骨骼、软骨、肌腱、 韧带、皮肤中的胶原以及肌筋膜群。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肌筋膜经线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 :一条精确的一维线、一条肌筋膜关节 链、一个较宽的筋膜平面或者一个三维立体图。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式, 希望可以抓住读者的想象力
前深线的功能
• 姿势功能:前深线对于身体的支撑发挥了主要作用
• ①提升内在的弧度; • ②稳定包括髋关节在内的下肢各段结构 • ③从前方支撑腰椎; • ④环绕并形成腹腔、盆腔 • ⑤在呼吸活动中稳定胸腔; • ⑥平衡脆弱的颈部和沉重的头部。
• 缺乏前深线的支撑、平衡和适当的张力(常见的模式如前深线的肌筋膜短缩导致髖关节无法完全 伸展),将导致身体的整体短缩,进而促使骨盆及脊柱核心的倒塌,同时引起前述其他经线出现负面 的代偿性调节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目录
简介:铺设理论路基 1 筋膜及其生物力学调控 2 游戏规则 3 后表线 4 前表线 5 体侧线 6 螺旋线 7 手臂线 8 功能线 9 10 训练中的解剖列车 11 结构分析 [1] 附录1 水平经线注释 附录2 结构整合 附录3 肌筋膜经线与东方医学 [1] 名词术语 参考文献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筋 膜 网 和 经 线
人体前深线的结构图


过去人们天真而又简单地认为:只要将单块肌肉的功能简单叠加,就可以得出人类动作和稳定时所需要 的复杂功能--------这叫做“肌肉孤立论”,我们上学时的解剖书就是这么说的。 然而,这种对肌肉的观察和定义仅仅是一种人为的解剖方式。我们可以轻松地将单块肌肉从其周围筋 膜组织分离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身体就是这样“认为”的,或者在生物学上,就是这样组装的。现代 治疗师们需要跳出肌肉孤立论的框架来思考问题。
《解剖列车》将引述支持系统思考的研究成果以鼓励超越“肌肉孤立论”来系统地探讨功能,掌握它 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理解:身体某一部位的疼痛如何由一个痛点以外的、完全“沉默的”部位引起。当 我们将这种“解剖锥”观念应用于徒手与动作治疗的实践时,就会催生许多新的、意想不到的治疗策 略
另外:尽管《解剖列车》中提供了初步的解剖证据,但断言肌筋膜线的客观性还为时尚早,解剖列车 理念只是一张可能有用的替代路线图,一种肌筋膜纵向连接的系统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