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前深线
解剖列车

• 如果治疗单一肌肉可让肩胛稳定的回归位置,那很 好;但若非如此,我们会被导向评估左旋线其余部 分:右肋接近左前上髂棘的程度是否比较另一侧明 显,如图11.6A?可能左腹内斜及右腹外斜肌的长度 及相关的筋膜,可以保持并整合在前锯肌上的处理。 • 然而我们可能发现肩胛没有被缩短的前锯肌拉动而 向外及向下偏移,而是肩胛内旋(通常合并一些向 外偏移)。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能怀疑胸小肌 (会将喙突向内向下拉,而造成内旋或向前倾斜或 两者都有)。如果胸小肌及其相关筋膜没有解决这 个问题,我们可能继续处理浅前线、深前臂线或前 功能线,去观察是否由胸小肌的躯干下半部连接来 饲养它,可以帮助局部处理成功的被吸收。
解剖列车
P234-242 赵国钦
• 偏移。偏移是较广泛但让可用以描述某部 位重心移位的名词(左-右,前-后,上下)。巴厘岛及泰舞包含了许多眼睛保持 水平而头部由左到右的动作,肋廓同样可 以在保持相对垂直于地面的同时,偏移向 后或向侧边(图11.7A及B)。这样的偏移 当然通常包括了倾斜及弯曲,也经常合并 旋转。我们可以使用这些词汇去明确说明 这些所指的关系,但我们发现如(肋廓向 左外侧偏移)或(头部相对于骨盆偏移向 右)是初始评估时有用的速记的方法。可 活动的肩胛通常能在任何六个调整方向中 偏移;骨盆通常被描述为相对于脚踝向前 (如图11.7A)或向后偏移,用来了解沿着
• 客户表现出惯用右手的肩膀疼痛,在观察客户时, 我们发现其左旋线、右前功能线及右侧线缩短, 并不像图11.3C中夸大的姿势。客户是个热爱网 球的人,观察他模拟自己如何打网球,我们见到 所有这三条线都缩短而将肩膀拉向下及向前而离 开肋骨腔。这短暂想要获得更多力量的企图有了 长期负面的结果,导致斜方肌和菱形肌及或提肩 胛肌拉伤,并失去了头-颈-肩的平衡。 • 基于此,你建构了一个故事,激烈的网球选手缩 短右边而将肩膀拉离躯干。延长这些线路,并请 他在周末的球赛中将挥拍集中在身体中心而非远 离肩膀,将会对比赛(去短暂的休息后,当然有 些客户无法忍受)及比赛寿命有所助益。
《身体解读:如何利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进行视觉评估》记录

《身体解读:如何利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进行视觉评估》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解剖列车肌筋膜线概述 (3)1. 解剖列车肌筋膜线的定义 (4)2. 解剖列车肌筋膜线的功能 (5)3. 解剖列车肌筋膜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6)三、视觉评估方法 (7)1. 评估前的准备 (9)2. 视觉评估的步骤 (10)3. 视觉评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1)四、解剖列车肌筋膜线的视觉评估应用 (12)1. 头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3)2. 颈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4)3. 肩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5)4. 胸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7)5. 腰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8)6. 腿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评估 (19)五、案例分析 (21)1. 案例一 (22)2. 案例二 (23)3. 案例三 (25)六、实践练习与自我评估 (25)1. 实践练习方法 (27)2. 自我评估标准 (28)七、总结与展望 (29)1. 阅读笔记总结 (30)2.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2)一、内容描述《身体解读:如何利用解剖列车肌筋膜线进行视觉评估》是一本深入探讨人体解剖学与视觉评估相结合的著作。
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肌筋膜线的形态、走向和关系,来揭示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内在联系。
书中不仅介绍了肌筋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视觉评估。
在内容方面,本书首先对肌筋膜线进行了全面的定义和分类,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
通过详细的图文解析,介绍了肌筋膜线的解剖结构、起止点、分布规律等关键信息。
书中还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视觉评估技巧来发现异常和疾病迹象,包括观察肌肉形态、皮肤色泽、血管分布等方面的变化。
在视觉评估实践部分,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步骤和建议,使读者能够轻松掌握评估方法。
书中还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导读者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体侧线解剖列车笔记第15课

体侧线解剖列车笔记第15课段3。
在体侧线中与胸锁乳突肌向前上方向的“X”对应的是头夹肌。
如图。
胸锁乳突肌是头部浅层肌肉(第一层),(颈阔肌是皮肌)。
真正意义上的肌肉是两端都附着在骨骼上面。
黑色箭头☞胸锁乳突肌。
粉色箭头☞肩胛提肌。
【触摸】触碰到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比如脖子往左转,就充分暴露出胸锁乳突肌,能摸到乳突肌的边界就能摸到它后面的头夹肌。
在颈部的一些组合中,胸锁乳突肌都参与到其中,与其他肌肉成为一些特殊搭配,从而成为颈部处理时的一些思路。
触诊时,不要让肩膀发力,不要让手指产生变形。
体侧线和肩部 p136段2。
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之间的张力平衡,就足够实现对头部外侧的支撑。
提肩胛肌+胸锁乳突肌组合,与头夹肌段3。
患者经常诉说,肩胛提肌下部附着点处有压痛点和疼痛,并认为是受压所致。
肩胛提肌代偿。
此处压痛也叫求饶点,是代偿引发的。
头前伸会引发很多问题,体侧线或其他线,头前伸都是要必须纠正的姿势,若纠正不了,后面肌群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代偿。
段4。
斜方肌的前缘附着于锁骨的外侧缘,他同样可以代替属于中轴且更稳定的胸锁乳突肌的作用,即牵拉肩部结构以支撑头部。
这种方式现在被认为是体侧线的错误用法。
代偿性作用一旦出现,会看到很多人肩部斜方肌上束非常肥大,一触碰就好痛,怎么办?先建立胸锁乳突肌的力量,头夹肌的力量,这样肩胛提肌就会非常好的省力(不用力量),疼痛会明显的消失。
肩部肥厚怎么办?越是肥厚越不处理肩膀?处理体侧线☞尤其是颈部这两个肌肉。
整个侧面腰线、肋间的肌肉都用起来,斜方肌不用慢慢就好了。
习惯要改变,运动模式也要改变。
总结一句话,如果动用了斜方肌上束,如果让肩胛提肌非常痛,说明这个人都是有问题的,要从体侧线做全方位矫正。
运动疗法通则p136几乎所有的躯干侧屈和下肢外展,都需要体侧线的参与。
p137,段1。
体侧线至股骨大转子至耳部沿一系列短弧线或“Z”形轨道走行。
如图p130图5.2。
评估与拉伸患者站立位,操作者可从前面和后面、两个侧面对体侧线进行评估,这是发现身体左右两侧情况差异的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
《解剖列车》读书笔记

《解剖列车》读书笔记书名:《解剖列车》作者:Thomas W.Myers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副标题:第三版译者:关玲/周维金/瓮长水出版年:2015-4-22页数:334该书是一本关于肌肉筋膜的经典著作。
筋膜是结缔组织,亦即组织之间的间隔,也是组织之间的连接。
筋膜由大量的水和润滑液组成,当筋膜受力的时候,筋膜就会像被挤压的海绵一样,大量出水,释放力时液体又被重新吸收进来。
筋膜占人体体重的20%,其中水分占了70%。
良好的姿势和规律的运动会使筋膜借助于肌肉收缩来保持水分、更新润滑液、保持组织代谢、维持弹性。
筋膜脱水像没有润滑油的自行车链条一样,影响筋膜滑动,组织的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除,出现背部僵硬疼痛的现象。
缺乏运动会导致筋膜结缔组织的过度增生,产生过多的胶原蛋白,例如背部变厚,使组织失去正常功能,尤其是筋膜的滑动能力,从自身长度75%的滑动距离缩减到50%。
筋膜处于血液循环系统的末端,心脏最多只能提供90%的动能,让血液运输到主干道,但是一些末梢无法运动到,必须靠主动运动让筋膜滑动,血液才会到达深层末梢。
以下几点需要在阅读前特别注意:筋膜科学现在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幼稚阶段,该解剖列车理论只是可能的理论解释之一;筋膜对情绪压力产生的化学信号分子有缓慢但是持续的反应,也就是说倘若病灶不在表肤,请先进行心理治疗;解剖列车理论与中医理论中的经络例如膀胱经有重合之处,但是解剖列车中的肌筋膜经线完全是从西方解剖学中发展起来的。
所有的研究均是针对相同的人体,只是从两条不同的路线攀登,接近顶峰时,发现东西方走到了一起,这点毫不奇怪。
运动解剖书1. 总论本书的基本原理是:无论肌肉如何单独工作,它总会通过筋膜网对整体的连续性有功能上的影响。
掌握该原理可以让我们清晰的理解身体的某一部位疼痛是如何由一个痛点以外的、完全沉默的部位引起。
目前有很多理疗、正骨、运动康复等疗法。
我们的观察结论是:无论其对作用的解释是否会被人广泛接受,这些疗法都是有效的。
解剖列车前深线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M
07
经 线
ERIDIAN
前 深 线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前深线
前深线是身体肌筋膜的“核心”。 冠状面上,它分布在左右两条体侧线之间;矢状面上,则 如同三明治般地夹在前表线和后表线之间;其外层由螺 旋线及功能线包绕着,前深线从足底出发,始于足底的 深层,沿着小腿的后侧上行,从膝后方到达大腿内侧。 从这里开始,它的主要轨道走行于髖、骨盆及腰椎前侧; 同时,另一条轨道则走行于大腿后侧,向上通过骨盆底 部,在腰椎与上一轨道汇合。从腰大肌一横隔交界开始, 它分数条支线向上围绕并经过胸部的脏器,终止于脑颅 和面颅的底部 与前深线相关的常见姿势性代偿模式包括慢性跖屈、 高足弓或扁平足、旋前或旋后、膝内翻或外翻、骨盆 前倾、盆底肌功能不足、腰椎排列异常、呼吸受限、 颈椎弯曲或过伸、颌关节综合征、吞咽及言语困难及 伴随抑郁的核心坍塌。
解剖列车---前深链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康复科 杜宇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什么是解剖列车
传统的解剖学研究强调单块肌肉的起止 点和骨连接。解剖列车则从肌筋膜的功 能和力学传递的角度拓展了我们的思路。 《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 经线(第三版)》清晰地描述了人在功 能上的整体性,是由连续的筋膜网络构 成,形成了“有迹可循”的肌筋膜“经线”。 身体的稳定、张力、拉力、固定、回弹 及姿势代偿都是通过这些经线来分配的。 通过该经线图,为徒手和运动治疗师提 供了全新、整体的治疗策略以恢复和改 善人体姿势与运动功能。
前深线
大庆康复医院东城分院
简介:铺设理论路基
本书的基本原理很简单:无论肌肉如 何单独工作,它总会通过筋膜网对整 体的连续性有功能上的影响。一些 纵横穿行于全身结缔组织的薄膜和 线条,形成了有迹可寻的肌筋膜“经线”。 稳定、牵张、变形、固定、弹力以 及本书中最重要的姿势代偿等都沿 着这些线条分布 实质上,解剖列车路线图提供的是 “纵向解剖”整体上概括了肌肉组织 内长的、可延展的吊带与吊索。 肌肉骨骼结构是一个张拉整体结构 绘于阿努比斯人体图上的解 剖列车整体分院
解剖列车深前线----腰肌特快车及平快车

解剖列车深前线----腰肌特快车及平快车
上次简单介绍了解剖列车深前线的功能、深前线走行、其骨骼“车站”及筋膜“轨道”,此次重点了解腰肌特快车及平快车其结构及功能。
前面定义跨越多关节的筋膜为特快车,通常会覆盖在但关节的平快车上面,腰肌有两组平快车存在和服务同一区域,且在这里他们位于特快车两边而非下面,轨道第15点包括腰肌、髂肌、耻骨肌及股三角,位置在车站11(腰椎椎体和横突)和车站14(股骨小转子)中间,腰肌的功能区域也是股骨小转子到第一节腰椎及横突(通常也到第12胸椎椎体)。
分解可此筋膜覆盖区域,分为腰大肌的内侧和外侧。
在内侧,从小转子开始,耻骨肌往上到髂耻嵴,从这里开始,与腔隙韧带相连的筋膜会有些许的方向改变,这就是腰小肌(大约有51%有这条肌肉,但将近100%是以筋膜的形式出现),腰小肌向上同腰大肌附着车站相同。
在外侧髂肌从小转子开始广泛的向上向外,并附着在髂骨窝的上半段,再向上延伸到腰方肌前方表面的筋膜,向上到腰肌附着点后方,第12肋骨。
当腰椎椎体及胸腰间隔被往下往前拉倒骨盆前方时,任何一条或三条轨道都会被影响,三者被整合后做出腰椎前弓,压迫腰椎,骨盆前倾或往后偏移。
弓箭步,是牵拉腰肌的常用方法。
在这个姿势下,腰肌不会过度向前,并保持骨盆在下肢前方的形状。
这个姿势可以将两个平快车暴露出来,为了贴近髂肌---四头肌复合体,可以将伸直腿的膝盖网内转
向身体,使足跟向外,肋骨远离同侧的髋部有利于牵拉;为了贴近内侧的耻骨肌---腰小肌综合体,则是使伸直的脚向外转,使足跟向内,重心转移到大脚趾,继续深蹲,这条经过鼠蹊部的内线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牵拉。
解剖列车前深线 ppt课件

解剖列车前深线
简介:铺设理论路基
本书的基本原理很简单:无论肌肉如
何单独工作,它总会通过筋膜网对整
体的连续性有功能上的影响。一些
筋
纵横穿行于全身结缔组织的薄膜和
膜 网
线条,形成了有迹可寻的肌筋膜“经线”。 稳定、牵张、变形、固定、弹力以 及本书中最重要的姿势代偿等都沿
和着这些线条分布经线实质上,解剖列车路线图提供的是 “纵向解剖”整体上概括了肌肉组织
纤维体由整个胶原网组成,囊括了所有覆盖并附 着于人体器官的组织,还包括骨骼、软骨、肌腱、 韧带、皮肤中的胶原以及肌筋膜群。
解剖列车前深线
肌筋膜经线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一条精确的一维线、一条肌筋膜关节 链、一个较宽的筋膜平面或者一个三维立体图。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式, 希望可以抓住读者的想象力
解剖列车前深线
前深线详述
1.足及腿部:最下方共同轨道
• 前深线起于足底的深部,小腿深后方间隔中的三条肌肉(胫骨后肌,足趾的两条长屈肌——拇长 屈肌和趾长屈肌)的远端附着点,跖骨之间的组织(背侧骨间肌及其附属筋膜)也包含在前深线 范围内。
• 首先是拇长屈肌
• 拇长屈肌起于腓骨后面下部(小腿外侧),止于大脚趾下方(这里去掉了专业术语) ,功能: 跖屈(绷脚),并使拇趾屈(大脚趾抓地)和足内翻(常见崴脚的姿势)
解剖列车
经
M线 ERIDIAN
01 后表线
Superficial back line,SBL
02 前表线
Superficial front lin,SFL
03 体侧线
The lateral line,LL
04 螺旋线
SPL
05 手臂线
四条:臂前深线,臂前表 线,臂后深线,臂后表线
解剖《解剖列车》:前深线解读

解剖《解剖列车》:前深线解读在治疗中经常会用到前深线,特别是针对产后人群的腰痛和肩颈痛,另外还有中老年人的慢性疼痛、呼吸问题以及抑郁症等等。
前深线是身体肌筋膜的“核心”。
冠状面上,它分布在左右两条体侧线之间;矢状面上,它夹在前表线和后表线之间;外层由螺旋线及功能线包绕。
前深线整体几乎都被其他肌筋膜环绕或覆盖着,其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其重要的功能。
所以,对前深线的全方位理解是成功进行手法及运动治疗的关键。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前深线的小腿部分。
我们的小腿部分有三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肌肉,它们分别是胫骨后肌、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
我们今天只学习它们在什么位置,然后看看怎么才能摸到它们,等介绍完整个前深线之后,你再去对照我们前面的文章就更加明白了。
首先是拇长屈肌拇长屈肌起于腓骨后面下部(小腿外侧),止于大脚趾下方(这里去掉了专业术语),功能:跖屈(绷脚),并使拇趾屈(大脚趾抓地)和足内翻(常见崴脚的姿势)。
值得注意的是,拇长屈肌肌腱在足底的内侧,而肌腹在小腿外侧;趾长屈肌的肌腱偏外一点,而肌腹在小腿内侧。
我们以右侧为例:触诊1:脚掌平放,左手食指放在大拇趾和脚跟内侧的连线中点(图三),此时屈伸大拇趾,左手指下绷起的肌腱就是拇长屈肌肌腱。
触诊2:屈腿,将左手拇指放在跟腱的内侧(图四),绷脚时屈伸拇趾,绷起的肌腱就是拇长屈肌脚踝附近的肌腱,如果你勾脚掌时做屈伸脚趾的动作(图五)感觉就不会很明显。
其次是趾长屈肌趾长屈肌起于胫骨后面中部,肌腹在内侧,肌腱止于其他四个脚趾。
功能:跖屈(绷脚),并使2-5脚趾屈(抓地)和足内翻(崴脚)。
触诊1:美人鱼坐姿,找到胫骨(如图六),在胫骨后方轻压,绷脚同时足内翻,屈伸2-5脚趾,感觉手指推住的区域绷起的肌肉就是趾长屈肌。
触诊2:弯曲一条腿,左手手指按压在内踝下方靠后(图七拇长屈肌前方一指),右脚跖屈,屈伸2-5脚趾,左手指下绷起的肌腱就是趾长屈肌脚踝附近的肌腱。
同样的你可以尝试勾脚做脚趾的屈伸,也不会感觉很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定义 efinition
01 肌筋膜
是指肌肉组织和伴随它的结缔组 织网之间的成束而又不可分割的 特性
肌筋膜群 03 限指包埋在相关筋膜群中的肌肉纤
骨盆及腰椎前侧;同时,另一条轨道则
走行于大腿后侧,向上通过骨盆底部,
在腰椎与上一轨道汇合。从腰大肌一
横隔交界开始,它分数条支线向上围
绕并经过胸部的脏器,终止于脑颅和
10
前深线的功能
•姿势功能:前深线对于身体的支撑发挥了主要作用
• ①提升内在的弧度; • ②稳定包括髋关节在内的下肢各段结构 • ③从前方支撑腰椎; • ④环绕并形成腹腔、盆腔 • ⑤在呼吸活动中稳定胸腔; • ⑥平衡脆弱的颈部和沉重的头部。
11
• 缺乏前深线的支撑、平衡和适当的张力(常见的模式如前深线的肌筋
前深线的功能
•运动功能:除了髋关节内收和横膈的呼吸运动以外,前深线没有直接参与其他运动,
但是几乎所有的动作都受到它的影响。 • 前深线整体几乎都被其他肌筋膜环绕或覆盖着,这些肌筋膜复制着前深线肌肉的角色。前深
线充满了致密的筋膜和更多的慢肌纤维、耐力型肌纤维,这反映出前深线的作用在于核心结 构的稳定及身体姿势的细微调节,使更表浅的结构、经线与骨骼系统能更顺畅、高效地共同 运作(这同时在前深线的近亲一一臂深线中出现:见第7章)。 • 因此,前深线运作不良,不会立刻、明显地出现功能缺失,尤其是对于未受过训练或感觉不敏锐 的人。它的功能障碍通常会由外层的肌筋膜经线代偿,但会表现出动作不够自然,并且引起关 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这成为将来进一步损伤及退化的基础。所以,许多难以修复的损伤发 生前就已经存在前深线的功能缺失,这种缺失在损伤发生后才显示出来。
a
2
目录
简介:铺设理论路基 1 筋膜及其生物力学调控 2 游戏规则 3 后表线 4 前表线 5 体侧线 6 螺旋线 7 手臂线 8 功能线
9 前深线
10 训练中的解剖列车 11 结构分析 [1] 附录1 水平经线注释 附录2 结构整合 附录3 肌筋膜经线与东方医学 [1] 名词术语 参考文献
a
3
简介:铺设理论路基
15
• 其次是趾长屈肌 • 趾长屈肌起于胫骨后面中部,肌腹在内侧,肌腱止于其他四个脚趾。功能:
肌肉骨骼结构是一个张拉整体结构
绘于阿努比斯人体图上的解 剖列车整体“路线图”
a
人体前深线的结构图
4
原理
• 过去人们天真而又简单地认为:只要将单块肌肉的功能简单叠加, 就可以得出人类动作和稳定时所需要的复杂功能--------这叫做 “肌肉孤立论”,我们上学时的解剖书就是这么说的。
• 然而,这种对肌肉的观察和定义仅仅是一种人为的解剖方式。我 们可以轻松地将单块肌肉从其周围筋膜组织分离出来。但这并 不意味着身体就是这样“认为”的,或者在生物学上,就是这样组 装的。现代治疗师们需要跳出肌肉孤立论的框架来思考问题。
• 值得注意的是,拇长屈肌肌腱在足底的内侧,而肌腹在小腿外侧;趾长屈肌的肌腱偏外一点, 而肌腹在小腿内侧。
• 我们以右侧为例: • 触诊1:脚掌平放,左手食指放在大拇趾和脚跟内侧的连线中点(图三),此时屈伸大拇趾,
左手指下绷起的肌腱就是拇长屈肌肌腱 。
14
• 触诊2:屈腿,将左手拇指放在跟腱的内侧(图四),绷脚时屈伸拇趾,绷 起的肌腱就是拇长屈肌脚踝附近的肌腱,如果你勾脚掌时做屈伸脚趾的动作 (图五)感觉就不会很明显
12
前深线详述
1.足及腿部:最下方共同轨道
• 前深线起于足底的深部,小腿深后方间隔中的三条肌肉(胫骨后肌,足趾的两条长屈肌——拇长 屈肌和趾长屈肌)的远端附着点,跖骨之间的组织(背侧骨间肌及其附属筋膜)也包含在前深线 范围内。
13
• 首先是拇长屈肌
• 拇长屈肌起于腓骨后面下部(小腿外侧),止于大脚趾下方(这里去掉了专业术语) ,功能: 跖屈(绷脚),并使拇趾屈(大脚趾抓地)和足内翻(常见崴脚的姿势)
本书的基本原理很简单:无论肌肉如
何单独工作,它总会通过筋膜网对整
筋
体的连续性有功能上的影响。一些
纵横穿行于全身结缔组织的薄膜和
膜
线条,形以 及本书中最重要的姿势代偿等都沿
和
着这些线条分布
经
实质上,解剖列车路线图提供的是
线
“纵向解剖”整体上概括了肌肉组织 内长的、可延展的吊带与吊索。
解剖列车---前深链
大庆康复医院东 城分院康复科 杜宇
a
1
什么是解剖列车
• 传统的解剖学研究强调 单块肌肉的起止点和骨 连接。解剖列车则从肌 筋膜的功能和力学传递 的角度拓展了我们的思 路。
• 《解剖列车:徒手与动
作治疗的肌筋膜经线
(第三版)》清晰地描
述了人在功能上的整体
性,是由连续的筋膜网
络构成,形成了“有迹可
维
02 经线
原意指针灸经络线,这里指基于标准 的西方解剖学的拉力线。这些力线传 递张力与弹力,通过包绕骨骼的肌筋 膜来协助运动并提供稳定性。
纤维体
04
纤维体由整个胶原网组成,囊括了所有覆盖并附 着于人体器官的组织,还包括骨骼、软骨、肌腱、 韧带、皮肤中的胶原以及肌筋膜群。
a
6
肌筋膜经线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一条精确的一维线、一条肌筋膜关节 链、一个较宽的筋膜平面或者一个三维立体图。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式, 希望可以抓住读者的想象力
解剖列车
a
7
经
M线 ERIDIAN
01 后表线
Superficial back line,SBL
02 前表线
Superficial front lin,SFL
03 体侧线
The lateral line,LL
04 螺旋线
SPL
05 手臂线
四条:臂前深线,臂前表 线,臂后深线,臂后表线
06 功能线
三条:后功能线,前功能 线,同侧功能线
a
8
经
M线 ERIDIAN
07 前 深 线
a
9
• 前前深深线是线身体肌筋膜的“核心”。
• 冠状面上,它分布在左右两条体侧线
之间;矢状面上,则如同三明治般地夹
在前表线和后表线之间;其外层由螺
旋线及功能线包绕着,前深线从足底
出发,始于足底的深层,沿着小腿的后
侧上行,从膝后方到达大腿内侧。从
这里开始,它的主要轨道走行于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