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6陋室铭(共46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6陋室铭(共46张PPT)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排比的修辞。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译: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 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 贵的佛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来扰乱心境;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特色。 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
3.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 趣。
思考探究
1.文章开头写“山”“水”与“陋 室”有什么关系?
运用起兴,类比,以虚衬实。用 “山”“水”的成名或灵验来引出“陋 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 “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 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话 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 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国学常识
《诗经》共305篇,"六义"简介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前者是诗的体裁,后 者是诗的作法。 《风》又称《国风》,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 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 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雅》共105篇,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 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共40篇。
德馨( xīn ) 苔痕( tái ) 案牍( dú ) 西蜀( shǔ )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室中之事)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陋室不陋的? 结合文章语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清幽

室 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不俗
3.了解并感受“铭”的文体特征,通过诵读品 味语言之美,音韵之铿锵。
铭,是古代文体名,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或纪行的文字。文辞精炼, 一般是用韵的,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 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然只有八十 一个字,却是铭辞中较长的。陋室铭,即刻在简
陋居室里的文章。
写作背景
本文是刘禹锡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所作。刘禹锡因得
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按规定,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
厢的房子。可地方官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
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
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地方官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
三、艺术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 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 ——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
情操和安贫乐道、不求闻达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
归纳小结
以山水类比引出主旨——“德馨”
不不
求慕
陋 室 铭
描写陋室 自然环境清幽(室中之景) 环境和 往来人物不俗(室中之人) 日常生活
对偶就是其中一种。
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从文 中作者的这种处世之道里可以学到什么呢?
2、陋巷之乐:颜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背景资料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争思辩
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题解
文人书斋名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陋室 德馨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原因:惟吾德馨
活动三:品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交往人物之高雅
——生活情趣之高雅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高雅
陋室不陋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活动中:赏读——读明情操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博学的人。 鸿:大。
平民
弹琴。调:调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 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
孔南无可谈苔斯水山 子阳丝以笑痕是不不

云诸竹调有上陋在在

:葛之素鸿阶室深高

何庐乱琴儒绿,,,

陋,耳,,,惟有有
之西,阅往草吾龙仙
有蜀无金来色德则则
?子案经无入馨灵名
云牍。白帘。。。
亭之
丁青
。劳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骈句为主,句 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到 “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疏通了课文大意。本文以远 在被贬之地、身居陋室的穷窘境况为背景,着力描写 “陋室不陋”,以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志趣,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拓展延伸
1.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象,描述一下陋室主人 一天的生活,并写出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正字音
惟吾德馨(dé xīn) 鸿 儒 ( h ón g r ú)
苔 痕 ( t ái h én ) 白丁(dīng)
案 牍 ( àn d ú)
字 词
陋室铭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 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梳理文意
陋室铭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 译 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 文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研读课文—品味剖析,领悟意趣
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山仙 水龙 陋室 吾
名 灵 德馨
不陋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山 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也 可因主人品德好而不陋。
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一方的特征,通过 联想、推论来对另一方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 是一种说理方法。
诸葛亮 扬子云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将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类比,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意 在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远大志向、高尚 情操。
研读课文—品味剖析,领悟意趣
4.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何陋之有”?这是 否矛盾?
材料助读: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 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反问
孔子云:“何陋之有?”
拓展阅读,寻求共鸣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自比古贤扬子云。阅读下面的材料, 说说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为人简易佚荡,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不修廉隅以邀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 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9张PPT)
10
骈句是指对偶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 重视声韵的和谐。骈句是结构相似、内容 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 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相对 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 都是散句。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 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 全合乎要求。
1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室
禹 锡

1
你们有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吗
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
“铭”的呢?
2
题目解说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之 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文辞精 练,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 颇相似。
3 写陋室中事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4
填空: 4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
5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
35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 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 的情趣,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 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27

治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学







远大抱负












趣 28
9.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 有”,这些矛盾吗?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26张ppt).ppt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26张ppt).ppt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 你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 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 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 友吧?
我(_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 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________地笑道):……】
有一天,庄子去见魏王。他穿着补丁 摞补丁的破衣裳,鞋子也没有系带, 随便拿根草绳绑者,一副邋遢相。
魏王说:先生,你怎么这么困顿啊? 庄子回答说:这是贫穷而不是困顿
啊。读书人有道理理想而不能实现, 这才是困顿啊。
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 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 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 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掉脚上磨牙,使得人 不得安枕,“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 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若说地点荒凉,则 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 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听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其韵。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打开导学案:P66
再读课文圈出文中你不理 解的字词和句子。提交全班讨 论。看哪组提的问题数量多而 质量高!
文言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PPT课文课件

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 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 判。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只给刘禹锡一间只能容 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 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 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 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 《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基本知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 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 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 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 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 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感 谢 观 看
陋 室 陋
目 录
壹 背景知识 贰 识字识词 叁 课文赏析 肆 知识拓展
第 一 章
背景知识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
情操高洁
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 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 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 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 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 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
刘禹锡
教学目标及过程
1、通读课文,进入幽雅意境。 2、品读课文,学习优美语言。 3、悟读课文,探究作者情感。 4、展读课文,比较类文异同。
一、通读课文,进入文章意境
朗读本文的注意点
1、朗读时要注意句尾的字押韵。
名ing 灵ing 馨in 青ing 丁ing 琴qin 经ing 形ing 亭ing
3、斯这是是简陋陋室的,房子惟,吾只德是我馨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4、谈谈笑笑的有是鸿渊儒博的,学往者来,往无来白没丁有知。识浅薄的人。
5、孔孔子子说云::““有什何么陋简之陋的有呢??””
二、品读课文,学习优美语言。
• 下列句子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5、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简介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 “杨柳青青江水平, 人在历阳心在京。”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 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梦得文集》。
• “类比”就是用同类而且具有相似点的事 物作对比,来突出所歌咏之物的特征。本 文中借诸葛亮隐居南阳草庐作《梁父吟》, 杨子云住在西蜀茅亭写《太玄经》,来类 比刘禹锡居安徽和州陋室而作《陋室铭》, 从而突出“陋室不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 《论语》: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 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 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 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 来铿锵有力。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三、悟读课文,探究作者情 感。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的?文中哪句话统领全 文大意?
2、作者写陋室,为何从山水写起?结尾为何又提及诸葛 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的话有何深意?
问题探究
• 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但二者寄
托的思想感情不同。《陋室铭》表达
刘禹锡
的志趣;《爱莲说》
表达周敦颐
的品格。
问题探究
• 2、写作手法方面,两文虽然都托物言志, 但又各具特色,《陋室铭》开头用有仙之 山、有龙之水( ) ,突出陋室不陋。结尾 用诸葛庐和子云亭( ),并引用孔子 的话,再次强调陋室不陋。《爱莲说》则 采用对比衬托手法,先用陶渊明爱菊与自 己爱莲作( ),又用世人爱牡丹与自 己爱莲作( )。
• 由此看来,《陋室铭》用的是托物言志手 法,表达作者孤高傲岸、安贫乐道的志趣。
四、展读课文,比较类文异同
• 爱莲说(周敦颐)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东方九个少数民族 那里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 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 了。” 本文引用这句话画龙点睛:只要品德高 尚的人住进去,陋室也会熠熠生辉。
借物抒情与托物言志
• 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通过对客观景 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 志是通过描写特定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 人生的态度。借景抒情的“景”指的是自 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指的是客观事 物,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2、朗读时要注意句子的平仄、节奏。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问题探究
• 3、语言运用方面,《陋室铭》体现了骈体 文押韵、对仗、铿锵有力的特点;《爱莲 说》则体现了散文句式长短结合,回环往 复的特色。请举例具体说明。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 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 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 安徽和州通判。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 刘宾客。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 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 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 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这种写作手法叫 什么?
4、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的这种人生态度的? 你认为物质的富有和精神的高尚哪个更 重要?
本文怎样描写陋室?
• 本文从三个方面写陋室:(用原文回答) • 1、居住环境——
• 2、交往朋友——
• 3、日常活动——
起兴与类比
• “起兴”就是用他事物引出所歌咏之辞, 避免直截了当。例如“羊群走路靠头羊, 干革命靠的是共产党。”本文用“有仙之 山”和“有龙之水”引出“品德高尚的人 住在陋室。”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 著名 有龙则灵: 灵异 斯是陋室: 这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 蔓延 草色入帘青: 透过

6、重点句子翻译: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苔藓浓绿,蔓延登上门前台阶;草色青翠,透过竹帘扑入 视野。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3、朗读时语气要平缓,有些音节要适当拉长。
4、朗读交流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