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A 实用中药鉴定学课件
合集下载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ppt课件

➢药用大黄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为3~3.37%,其中游 离状态的为1.24~1.31%,结合状态的为1.69~ 2.13%。
.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形状:类圆柱形或块片状。 2 颜色: 黄棕色至红棕色。 3 表面:去栓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系
并网黄 有状棕 沙纹色 粒理; 感;去 ,气栓 唾清皮 液香者 染,可 成咀见 黄嚼类 色粘白 。牙色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源
有根(根淡 放木异茎红 射部常横棕 状发维切色 纹达管面或 理,束髓黄 ,形)部棕 无成环有色 星层列“, 点环或星显 。明散点颗
根的质地常因品种而异,有的质重坚实, 有的体轻松泡;折断时或有粉尘散落,或 呈纤维性、角质状等.
通过断面的纹理特征可以区别双子叶植 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举例)
.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表面
常有栓皮
常有表皮
环纹 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 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
中柱
维管柱
中央
发达,木质部范围大 无髓部
中柱一般较皮部小 有髓部
【实际操作】
1. 性状鉴别
观察并描述大黄的性状特征。
2. 显微鉴别
取大黄粉末,以水装片,观察粉末显微特征;取大黄粉末,以水合氯 醛加热透化装片,观察粉末显微特征。绘图并标注。
【绘图】
.
网纹导管
螺纹导管
具缘纹孔导管
草酸钙簇晶
.
淀粉粒
何首乌(首乌)
•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 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 燥块根。
.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形状:类圆柱形或块片状。 2 颜色: 黄棕色至红棕色。 3 表面:去栓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系
并网黄 有状棕 沙纹色 粒理; 感;去 ,气栓 唾清皮 液香者 染,可 成咀见 黄嚼类 色粘白 。牙色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来源
有根(根淡 放木异茎红 射部常横棕 状发维切色 纹达管面或 理,束髓黄 ,形)部棕 无成环有色 星层列“, 点环或星显 。明散点颗
根的质地常因品种而异,有的质重坚实, 有的体轻松泡;折断时或有粉尘散落,或 呈纤维性、角质状等.
通过断面的纹理特征可以区别双子叶植 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举例)
.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表面
常有栓皮
常有表皮
环纹 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 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
中柱
维管柱
中央
发达,木质部范围大 无髓部
中柱一般较皮部小 有髓部
【实际操作】
1. 性状鉴别
观察并描述大黄的性状特征。
2. 显微鉴别
取大黄粉末,以水装片,观察粉末显微特征;取大黄粉末,以水合氯 醛加热透化装片,观察粉末显微特征。绘图并标注。
【绘图】
.
网纹导管
螺纹导管
具缘纹孔导管
草酸钙簇晶
.
淀粉粒
何首乌(首乌)
•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 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 燥块根。
[课件]中药鉴定之根及根茎类PPT
![[课件]中药鉴定之根及根茎类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f824753c1ec5da51e27010.png)
何首乌
蓼科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 含二苯乙烯苷化合物、蒽醌 类衍生物、卵磷脂、鞣质、 铁、锌。 • 四羟基二苯乙烯葡萄糖苷具 有抗衰老、降血脂、心血管 活性、免疫调节、保肝作用 • 皮部有4~11个维管束环列、 俗称“云锦文” • • 粉末升华的黄色柱状或针簇 状结晶、于碱液显红色 制何首乌
牛膝 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根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表面黑 褐色、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 木部。
川乌
毛茛科植物川乌的干燥母根(主根)
• 成分:生物碱(双酯类生物 碱);乌头多糖 • 顶端有残茎、中部多像一端膨 大,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 后的痕迹;形成层环呈多角形 • 木质部导管多列,呈径向或V型 排列 • 石细胞近无色或淡黄绿色,呈 长方形、类方形、多角形 • 气微、味辛辣、麻舌 • 安全性检测:双酯类生物碱总 量≤0.04% • 含量测定:川乌药材双酯类生 物碱乌头\次乌头\新乌头碱总含 量为0.05%-0.17% • 制川乌苯甲酰类乌头/次乌头/新 乌头原碱总含量0.07%-0.15%
• 药材和饮片含β-蜕皮甾 酮≥0.03%
商陆
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 商陆皂苷是商陆扶阳固 本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 商陆多糖可显著增强免 疫活性。 • 木部隆起,形成数个凸 起的同心性环纹“罗盘 纹” • 气微、味微甜、久嚼麻 舌。 • 药材以片大、色白、有 粉性、“罗盘纹”者佳。
大黄(将军、川军、锦文)
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 根茎
• 主产甘肃、青海 • 游离蒽醌类为抗菌成分、 结合蒽醌类为泻下成分、 以双蒽酮泻下作用最强、 鞣质为大黄的收敛成分。 • 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有 内韧型维管束环列、形成 层成环。 • 根木部无星点 • 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 多而大、菱角短钝。导管 为大型网纹、具緣纹孔及 细小螺纹导管 • 淀粉粒有脐状星点 • 紫外灯(365nm)下不得 显持久亮紫色荧光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课件

19
1 性状鉴别
形 状
大 小
颜 色
表 面
质 地
面
横 切
面
折 断
气 味
(1)形状 (2)表面
根茎的形状与其种类有关,常呈 圆柱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扁 球形、圆锥形等。
有节和节间。
(3)断面
可以区分单、双子叶植物。
学习交流PPT
20
断面
表面 断面 纹理
中央
双子叶植物根茎 常有栓皮
有放射状的纹理 有明显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茎 无栓皮,有表皮 有维管束小点散布
无明显髓部
学习交流PPT
21
(1)组织特征
2 显微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茎
具次生构造
单子叶植物根茎
具初生构造
木 皮 维 髓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栓
管
层层 束 部
内皮层大
有
内
皮
显
层 多
无
型
限 外
多明显。
型
限 外
韧
不
韧
明
学习交流PPT
22
双子叶植物根茎异常构造
射成
一般无髓
有明显髓
学习交流PPT
6
凯氏带(Casparian strip)
是高等植物内皮层细胞径
向壁和横向壁的木栓化和
木质化的带状增厚部分,
主要功能是阻止水份向组织渗透,控制着皮层和维管柱
之间的物质运输。其宽度随不同种植物而有较大的差异。
最初由德国植物学家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其名字的
由来即在于此。凯氏带见于初生根的内皮层。
28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游离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大黄 酚、芦荟大黄素、大黄 素甲醚等,为大黄的抗 菌成分。
植物药类根及根茎类中药PPT课件

第30页/共48页
【成分】根茎含绵马酚;毛茸含鞣质。
第31页/共48页
【理化鉴别】
(1)生狗脊片折断面 紫外光灯(254nm)下显淡紫色 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
(2)粉末甲醇回流提取液点于滤纸上 紫外光灯 (254nm)下显亮蓝白色荧光。
(3)5%粉末水提取液2ml +1%三氯化铁试液显污绿色。 (检查鞣质)
第4页/共48页
第5页/共48页
• 其次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物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 含有黄棕色油点。
第6页/共48页
二、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 • 一般构造:
• 周 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 • 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又名次生皮层; •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
• 皮层中有根迹维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内皮层多不明显。 • 中柱外方部位有的具厚壁组织,如纤维和石细胞群,常排成
不连续的环。 • 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少数为双韧型,多呈环状排列,
束间被射线分隔。 • 髓和髓射线。
第21页/共48页
第22页/共48页
2. 单子叶植物根茎
• 表皮细胞一列,少数根茎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形 成后生皮层,如藜芦等;
• 维管束环状排列, • 有髓。
• 单子叶植物根茎
• 内皮层环纹, • 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散布, • 髓部不明显。
第19页/共48页
第20页/共48页
二、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茎
• 木栓层, • 少数有表皮。 • 如木栓形成层发生在皮层外方,则初生皮层仍然存在,如 黄连等; • 有些根茎仅有栓内层细胞构成次生次层。
【性状鉴别】
【成分】根茎含绵马酚;毛茸含鞣质。
第31页/共48页
【理化鉴别】
(1)生狗脊片折断面 紫外光灯(254nm)下显淡紫色 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
(2)粉末甲醇回流提取液点于滤纸上 紫外光灯 (254nm)下显亮蓝白色荧光。
(3)5%粉末水提取液2ml +1%三氯化铁试液显污绿色。 (检查鞣质)
第4页/共48页
第5页/共48页
• 其次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物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 含有黄棕色油点。
第6页/共48页
二、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 • 一般构造:
• 周 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 • 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又名次生皮层; •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
• 皮层中有根迹维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内皮层多不明显。 • 中柱外方部位有的具厚壁组织,如纤维和石细胞群,常排成
不连续的环。 • 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少数为双韧型,多呈环状排列,
束间被射线分隔。 • 髓和髓射线。
第21页/共48页
第22页/共48页
2. 单子叶植物根茎
• 表皮细胞一列,少数根茎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形 成后生皮层,如藜芦等;
• 维管束环状排列, • 有髓。
• 单子叶植物根茎
• 内皮层环纹, • 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散布, • 髓部不明显。
第19页/共48页
第20页/共48页
二、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茎
• 木栓层, • 少数有表皮。 • 如木栓形成层发生在皮层外方,则初生皮层仍然存在,如 黄连等; • 有些根茎仅有栓内层细胞构成次生次层。
【性状鉴别】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PPT课件

油点(油管) 形成层环圆形,木部占断面的三分之一 气芳香,味辛、微苦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当归 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根上端膨大,钝圆,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主
根粗短,支根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 痕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 棕色油点,形成层环黄棕色 木部色较淡,有放射状纹理 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独活 来源: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表面粗糙,灰棕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及
横裂纹,并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 质坚硬,断面灰黄白色,形成层环棕色,
皮部有棕色油点(油管),木部黄棕色 香气特异,味苦辛,微麻舌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独活横切面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羌活 来源: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
根及根茎类根茎类中药各论
柴胡 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
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 和“南柴胡” 产地: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
湖北等省 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 黑龙江等省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柴胡原植物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狭叶柴胡原植物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北柴胡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常有分技 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近根头部有横皱
纹,渐至下部有不规则纵皱纹,并有细 小支根痕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片状纤维性, 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微香,味微苦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北柴胡药材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龙胆根茎显微详图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当归 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根上端膨大,钝圆,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主
根粗短,支根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 痕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 棕色油点,形成层环黄棕色 木部色较淡,有放射状纹理 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独活 来源: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 表面粗糙,灰棕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及
横裂纹,并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 质坚硬,断面灰黄白色,形成层环棕色,
皮部有棕色油点(油管),木部黄棕色 香气特异,味苦辛,微麻舌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独活横切面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羌活 来源: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
根及根茎类根茎类中药各论
柴胡 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
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 和“南柴胡” 产地: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
湖北等省 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 黑龙江等省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柴胡原植物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狭叶柴胡原植物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性状鉴别——北柴胡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常有分技 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近根头部有横皱
纹,渐至下部有不规则纵皱纹,并有细 小支根痕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片状纤维性, 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微香,味微苦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北柴胡药材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龙胆根茎显微详图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课件

-
18
►【检查】 土大黄苷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 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µl点 于滤纸上,以45%的乙醇展开,取出,晾干, 放置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
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 根类(Radix)中药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有的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
►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应注意外表和断面特征。
►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 多圆柱形或圆锥形
多须根或块根,
► 表面较粗糙
表面较光滑
► 多有栓皮、皮孔及支根痕 无栓皮及皮孔。
►
有内皮层及凯氏带
►无限外韧维管束环列 辐射维管束
►(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韧皮部木质部)
►无髓(龙胆有髓)
髓
-
2
► 双子叶植物根除上述正常构造外,有的具有异常构 造,主要有
► 多轮同心环维管束(苋科、商陆科、紫茉莉科、防 己科、石竹科)
► 木间韧皮部(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 有次生韧皮部,如华山参根
-
10
►饮片 绵马贯众 为不规则厚片或小块。外表、 切面、气味同药材
►绵马贯众炭 形如绵马贯众。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褐色,味涩
►【显微鉴别】叶柄基部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1 列,外壁稍厚。② 下皮层为数列多角形棕色 厚壁细胞。③ 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 13 个,环列;有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和中 柱鞘;木质部由多角形管胞组成。 ④薄壁组 织排列疏松,常有间隙腺毛。 ⑤薄壁细胞 内 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I:\图片
根和根茎类中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9
3、荚果蕨贯众:
为球子蕨科植物荚 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L.) Todaro 的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 中柱2个,呈“八”字形 排列。
PPT课件
30
4、贯众:又名小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贯众
Cyrtomium fortunei
J.Smith 的带叶柄残基的 根茎。
胞,内部为薄壁细胞组成的基本组 织。 • 一般具网状中柱,横切面观可见断 续环状排列的周韧型维管束,每一 维管束外围有内皮层,网状中柱的 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分体中 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 品种的重要依据。 • 木质部一般无导管而有管胞,管胞 大多为梯纹。 • 有的在基本组织中有间隙腺毛。
各论
第一篇 植物药类
根及根茎类中药(一)
PPT课件
1
根及根茎类中药
• 根与根茎的区别
• 根无节和节间,无芽和叶
• 根类中药:包括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 部分根茎的药材。
• 根茎类中药:以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 地下茎入药的药材。与地上茎一样有节和 节间,节上常有退化的鳞片状或膜质状小 叶、叶柄基部残余或有叶痕;有时可见幼 芽或芽痕;根茎上面或顶端常残存茎基或 茎痕,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PPT课件
42
2. 河套大黄(波叶大黄)
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Rheum hotaoense
C.Y.Cheng et Kao 的干燥根及根茎。 横断 面淡黄红色,无星点。味涩而微苦。新鲜断面 在荧光灯下观察呈紫色荧光。
PPT课件
43
3.华北大黄
(2)断面显颗粒性,根茎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 (3)气清香,味微苦 (4)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黄色。
中药鉴定学-根与根茎类中药50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药鉴定学-根与根茎类中药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木栓/表皮(鳞片表皮常见气孔) 6、淀粉粒(山药)/菊糖(茅苍术)
13
根茎类中药选论
• 1、教学要求:掌握常用药材的来源、 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别特征、有效成 分、品质鉴定要求(含量测定/浸出物/ 杂质检查)及常见混淆品鉴别。
• 2、重点掌握品种:绵马贯众、大黄、 何首乌、川乌与附子、白芍、黄连、 延胡索、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 三七、当归、川芎、柴胡、龙胆、
6
• 双子叶植物根茎断面特征: 外表常有木栓层 维管束环状排列 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 单子叶植物根茎断面特征: 外表无木栓层 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生排列 髓部不明显
7
• 蕨类植物根茎断面特征: 数个周韧型维管束呈断续环状排列 每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即中
心木质部,外围是韧皮部、中柱鞘和 内皮层,如绵马贯众。 有的根茎具双韧管状中柱,如狗脊。 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 鉴定的重要依据。
14
丹参、黄芩、地黄、 桔梗、党参、苍 术、天南星、半夏、川贝母、麦冬、 山药、莪术、天麻 • 3、一般了解品种:狗脊、牛膝、太子 参、防己、板蓝根、苦参、葛根、防 风、紫草、玄参、巴戟天、天花粉、 白术、泽泻、石菖蒲、百部、知母、 黄精。
15
• 根茎类(Rhizoma)中药是指供药用的各种植物的 地下茎,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和鳞茎。
• 性状鉴别:首先应根据中药的形状区分根状茎、块茎、 球茎或鳞茎,然后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 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 通常根茎表面有节与节间;节上常有鳞叶或 鳞毛、叶柄残基或叶痕;根茎顶端常有茎残 基或茎痕,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和根 痕。
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 根类(Radix)中药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的根,有的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
•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应注意外表和断面特征。
•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 多圆柱形或圆锥形
多须根或块根,
• 表面较粗糙
表面较光滑
• 多有栓皮、皮孔及支根痕 无栓皮及皮孔。
11
• 根茎类中药的粉末特征: 1、分泌组织 油室(川芎、苍术)
油细胞(姜) 乳汁管( 桔梗) 树脂道(人参)
黏液细胞并含针晶束(麦冬、半夏、白芨) 2、厚壁组织 石细胞(黄连) 纤维(韧皮纤维/晶纤维/木纤维如石菖蒲) 3、导管/梯纹管胞(绵马贯众)
12
4、草酸钙结晶 :针晶(茅苍术) 方晶(石菖蒲)
• 具次生构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具初生构造
• 表面常有木栓
表面常有表皮,无木栓
• 断面有形成层环纹
断面有内皮层环纹
• 中心通常无髓
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1
• 双子叶植物根除上述正常构造外,有 的具有异常构造,主要有:
• 多轮同心环维管束(苋科、商陆科、 紫茉莉科、防己科、石竹科)
• 木间韧皮部(内涵韧皮部):在次生 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如华山 参根
• 复合维管束如何首乌根
4
• 根类中药粉末显微特征: 分泌组织 : 乳汁管(党参、桔梗) 树脂道(人参) 油室(当归) 草酸钙结晶:簇晶(人参、三七、大黄) 方晶(甘草、葛根) 砂晶(怀牛膝) 针晶(麦冬、山药) 淀粉粒 (如葛根) 菊糖(如桔梗、苍术) 厚壁组织:石细胞(党参)/纤维(甘草)
5
根茎类中药
8
根茎类中药的显微鉴别
• 蕨类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特征: 表皮(厚壁) /下皮细胞 基本薄壁组织
周韧型维管束
木质部只有管胞(梯纹) 薄壁组织
9
• 双子叶植物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特征 从外向内依次为: 木栓层 皮层 无限外韧维管束 环列 ( 韧皮部、 形成层、木质部) 中央髓部明显
10
• 单子叶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特征: 表皮 皮层 有限外韧维管束(韧皮部、木质部) 周木型(香附/石菖蒲)散列 中心无明显的髓部
13
根茎类中药选论
• 1、教学要求:掌握常用药材的来源、 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别特征、有效成 分、品质鉴定要求(含量测定/浸出物/ 杂质检查)及常见混淆品鉴别。
• 2、重点掌握品种:绵马贯众、大黄、 何首乌、川乌与附子、白芍、黄连、 延胡索、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 三七、当归、川芎、柴胡、龙胆、
6
• 双子叶植物根茎断面特征: 外表常有木栓层 维管束环状排列 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 单子叶植物根茎断面特征: 外表无木栓层 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生排列 髓部不明显
7
• 蕨类植物根茎断面特征: 数个周韧型维管束呈断续环状排列 每一个维管束又称分体中柱,即中
心木质部,外围是韧皮部、中柱鞘和 内皮层,如绵马贯众。 有的根茎具双韧管状中柱,如狗脊。 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 鉴定的重要依据。
14
丹参、黄芩、地黄、 桔梗、党参、苍 术、天南星、半夏、川贝母、麦冬、 山药、莪术、天麻 • 3、一般了解品种:狗脊、牛膝、太子 参、防己、板蓝根、苦参、葛根、防 风、紫草、玄参、巴戟天、天花粉、 白术、泽泻、石菖蒲、百部、知母、 黄精。
15
• 根茎类(Rhizoma)中药是指供药用的各种植物的 地下茎,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和鳞茎。
• 性状鉴别:首先应根据中药的形状区分根状茎、块茎、 球茎或鳞茎,然后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 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 通常根茎表面有节与节间;节上常有鳞叶或 鳞毛、叶柄残基或叶痕;根茎顶端常有茎残 基或茎痕,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和根 痕。
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 根类(Radix)中药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的根,有的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
•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应注意外表和断面特征。
•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 多圆柱形或圆锥形
多须根或块根,
• 表面较粗糙
表面较光滑
• 多有栓皮、皮孔及支根痕 无栓皮及皮孔。
11
• 根茎类中药的粉末特征: 1、分泌组织 油室(川芎、苍术)
油细胞(姜) 乳汁管( 桔梗) 树脂道(人参)
黏液细胞并含针晶束(麦冬、半夏、白芨) 2、厚壁组织 石细胞(黄连) 纤维(韧皮纤维/晶纤维/木纤维如石菖蒲) 3、导管/梯纹管胞(绵马贯众)
12
4、草酸钙结晶 :针晶(茅苍术) 方晶(石菖蒲)
• 具次生构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具初生构造
• 表面常有木栓
表面常有表皮,无木栓
• 断面有形成层环纹
断面有内皮层环纹
• 中心通常无髓
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1
• 双子叶植物根除上述正常构造外,有 的具有异常构造,主要有:
• 多轮同心环维管束(苋科、商陆科、 紫茉莉科、防己科、石竹科)
• 木间韧皮部(内涵韧皮部):在次生 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如华山 参根
• 复合维管束如何首乌根
4
• 根类中药粉末显微特征: 分泌组织 : 乳汁管(党参、桔梗) 树脂道(人参) 油室(当归) 草酸钙结晶:簇晶(人参、三七、大黄) 方晶(甘草、葛根) 砂晶(怀牛膝) 针晶(麦冬、山药) 淀粉粒 (如葛根) 菊糖(如桔梗、苍术) 厚壁组织:石细胞(党参)/纤维(甘草)
5
根茎类中药
8
根茎类中药的显微鉴别
• 蕨类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特征: 表皮(厚壁) /下皮细胞 基本薄壁组织
周韧型维管束
木质部只有管胞(梯纹) 薄壁组织
9
• 双子叶植物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特征 从外向内依次为: 木栓层 皮层 无限外韧维管束 环列 ( 韧皮部、 形成层、木质部) 中央髓部明显
10
• 单子叶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特征: 表皮 皮层 有限外韧维管束(韧皮部、木质部) 周木型(香附/石菖蒲)散列 中心无明显的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