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裸子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裸子植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3)了解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异同;(3)调查身边的植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裸子植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3)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2. 教学难点:(1)裸子植物的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2)裸子植物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裸子植物的概念。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裸子植物的特征;(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裸子植物的特征及其与被子植物的区别;(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裸子植物的特征。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裸子植物的实例,如银杏、松树等;(2)学生分析实例,了解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调查身边的裸子植物;(2)各组汇报调查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裸子植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 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裸子植物,并记录下来;3. 思考裸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六、教学内容6. 裸子植物的生殖与发育(1)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殖特点,如花粉、种子的形成过程;(2)掌握裸子植物的发育过程,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3)了解裸子植物的繁殖方式。
人教版七年级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中有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知识。
本章教学内容,新教材做了较大的改变,不再要求讲述详细的分类学知识,而突出在“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绿色植物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通过调查,学生在小学时初步学习过此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对种子植物有一定的感性、并且对此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具有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的初步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这一章节的第一课时,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整体设计思路确定为:课前:师:收集与本节课有关的大量图片资料制成投影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和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录象。
生:每人带一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每组尽量不同。
课上:创设情境,导出问题:采用音画情景,引发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重点问题。
自主反思,回顾总结:谈收获、说体会、讲应用。
发展个性,拓展问题:鼓励创新思维,增长课外知识。
课下:认识我们周围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位置;了解果实对种子传播的作用。
继续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的演讲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2、通过观察果实和种子的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推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谁更适应现在的环境培养学生由已知知识对未知知识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教案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师总结: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本P71 内容,思考:(1)种子植物的定义?
(2)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为什么更适应陆地环境?
教师总结:
能结种子的植物叫种子植物。
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外,种子植物的受精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观察思考:种子的着生位置
教师指导学将将课下采集的或老师提供的果实(如苹果、桃、荔枝、葡萄、豌豆)切开或剥开,观察种子的着生位置。
并思考:
(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
(2)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对料,进行作答,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后作答。
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讲起来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种子植物的分类,他们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最好是让他们通过实物来作对比,从而概括出两种植物的不同。
但是现在又不是植物结果的时间,很难找到。
我又想能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清楚呢,比如用橙子来作例子,让他们说出它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但这里又牵涉到果肉,这么多的内容怕学生一时消化不来,所以讲得比较吃力,学生也比较难理解。
所以,最后把这些内容作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很重要,让学生理顺这节课的思路,也可以通过练习题来作为巩固。
人教版初中生物种子植物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种子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种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2. 掌握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3. 能够分辨不同种子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教学重点:1. 种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2. 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3. 种子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教学难点:1. 理解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2. 区分不同种子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物植物标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植物,引起学生对种子植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习种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1. 讲解种子植物的定义和特点;2. 分类介绍种子植物的两大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学习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1. 通过PPT介绍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2. 结合实物植物标本演示不同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
四、讨论种子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1. 分组讨论,总结不同种子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2. 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探讨种子植物的适应能力和生长环境的影响因素。
五、实践操作学生观察实物植物标本,对其进行分类和特征描述,加深对种子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六、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种子植物的理解程度。
七、课堂总结总结种子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八、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种子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种子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以提高他们对种子植物的认知水平。
七年级生物《种子植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能简单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能力。
(2)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2)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结构的小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形成互相合作、尊重别人、知书懂理的人际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难点:1、种子结构的识别方法及结构特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1、教师:(1)浸软的大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镊子、培养皿、解剖盘、解剖针。
(2)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
(3)制作ppt课件。
2、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1.2《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1.2《种子植物》教学设计课题:《种子植物》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2课时一、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种子植物”是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植物的类群》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对植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植物的种子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种子可以萌发成新的植物,但对于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植物的分类等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阐明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尝试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别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种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一、本节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本节中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内容为本节的重点。
通过学习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裸子植物适于陆地生活,进而认识到裸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本节课要观察的内容较多,要让学生观察球果,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进行对比;还要观察松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要组织学生观察好这些内容也就成为了本节组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很容易把松树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别看作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而且学生平时对松树的生殖过程了解很少,这样对了解两类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难。
松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其受精过程与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学生对松从传粉到受精,从雌球花经过受精后发育形成球果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加之整个生殖过程比较长又不易观察到,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只作为选学内容,不必让学生了解的过于详细。
三、教法建议1、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种子植物的实物,裸子植物要带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实。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这样它们都隶属于种子植物。
然后找出它们最突出的区别,即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引入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学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2种子植物教案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种子植物》是人教版(2024)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章节,位于植物学部分的起始位置。
本课只要内容旨在学生提供了种子植物的基础知识,而且为后续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节与前一章的植物概述相衔接,为学生理解植物界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学基础。
同时,种子植物的知识也是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说出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种子的结构,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培养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提高对生物的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欣赏。
2.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4.通过了解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种子植物的定义及其与非种子植物的区别。
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生活史。
3.种子的结构、功能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1.种子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的辨识。
2.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生物学背景知识。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可能在抽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
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抽象概念。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1)利用实物展示,如各种种子(大豆、玉米、花生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标本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种子的结构和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中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内容为本节的重点。
通过学习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裸子植物适于陆地生活,进而认识到裸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本节课要观察的内容较多,要让学生观察球果,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进行对比;还要观察松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要组织学生观察好这些内容也就成为了本节组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很容易把松树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别看作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而且学生平时对松树的生殖过程了解很少,这样对了解两类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难。
松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其受精过程与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学生对松从传粉到受精,从雌球花经过受精后发育形成球果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加之整个生殖过程比较长又不易观察到,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只作为选学内容,不必让学生了解的过于详细。
三、教法建议
1、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种子植物的实物,裸子植物要带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实。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这样它们都隶属于种子植物。
然后找出它们最突出的区别,即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引入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学习。
2、关于常见的裸子植物的观察,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形态特点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上。
要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裸子植物大多数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植物体上有哪些结构适应干旱环境。
关于裸子植物的生殖过程以及裸露的种子,教师要通过实物、示意图或挂图等进行说明。
3、关于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当地条件,组织学生了解当地裸子植物的种类,并收集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的标本或图片资料,举办专题科学壁报。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态结构对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难点:松的形态结构与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设计思想:
学生对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由于上一节学习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对于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的这方面内容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
手段:以学生观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问题:带硬壳的松子是松树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
2、学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种子后,出示松树带种子的雌球果(已裂开)和杏的果实(可用刀剖开),引导学生观察松子和杏仁分别长在松和杏的什么结构上?种子是否裸露?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总结: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实。
(2)杏的种子长在果实内,种子是不裸露的,属于被子植物。
松的种子长在雌球果上,种子是裸露在外的。
这一类种子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松的生活环境: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自然界,在电影电视中所见到的松树的情况,说出松树的生活环境,使学生了解松树不仅广泛生活在陆地上,而且还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甚至是岩石的缝隙中。
(二)松的形态结构:
1、出示有关松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松的根、茎、叶等结构的形态特征,分析松为什么能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
2、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3、总结、补充:松树的根系十分发达;茎杆高大、粗壮;叶呈针状。
4、出示录像或挂图:简单介绍松的生殖过程。
注意:由于学生没有较多有关传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绍的内容一定要很简单。
重点强调一点:受精后第二年,才形成种子,且种子是裸露的,带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录像:介绍我国的裸子植物。
2、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总结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纠正和补充。
(四)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和经济意义:
1、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出示有关介绍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
3、总结、补充。
三、作业:
请学生列表总结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裸子植物
一、松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特点:
1、生长环境:干旱的陆地
2、形态结构:高大乔木,根系发达,叶针状,种子有翅
二、其他的裸子植物:
杉、侧柏、银杏等
三、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根、茎、叶都很发达。
2、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
四、裸子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及其经济意义: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减轻噪声、提供木材、医用等
探究活动
校园植物的调查
实验目的:
调查、识别校园内树木和花卉的种类,并向学校有关领导提出绿化、美化校园的合理建议。
实验类型:学生课外实验
枝剪、小铲、小刀、放大镜、标本夹、吸水纸、容器(如采集箱、瓶、塑料袋)、标签、笔记本、米尺。
实验准备:先把校园划成若干块,每块选举一位同学做调查组长,准备好必要的工具。
方法步骤:
1、采集。
根据先乔木,次灌木,再草本,最后是地被植物层的次序采集植物。
(1)采集木本植物应尽量用枝剪剪取带花或果实的枝条,无论是否当场识别,都要在枝条上挂好载有采集地点和编号的标签。
测量出灌木和乔木的覆盖面积。
想想为什么要剪取带花或果实的枝条?为什么要当场挂好标签?
(2)连根挖起草本植物(最好带有花和果实),拍去泥土,挂上标签,放入采集箱。
如草本植物已成片,要测量其面积。
(3)采集苔藓类的地被植物层应带孢蒴,放入采集箱,成片的也应测量其面积。
请说说为什么要测量植物覆盖的面积?
此类采集工作记录时,遍地可见的记录为“极多”,50%以上为“很多”,25%以上为“较多”,5~25%为“常见”,1~5%为“较少”,1%以下为“极少”,个别出现并难以计数的为“偶见”,很难发现的为“罕见”。
2、分类。
迅速压制、认真整理和鉴定采集到的标本。
可根据植物的茎、叶、花的形态特征(必要时可挖根)识别植物,再根据植物体的其它特征如颜色、气味、毛、刺、液体、腺点等,在教师的帮助下,先分出大的门类,然后再分科,根据科内特征,查科属检索表鉴定科名。
详细记录原始材料。
实验结果:
给所有植物挂上学名表,然后再填好下面调查结果表。
把所有植物分类统计汇总,并向学校领导提出你认为正确的建议。
人们主要根据花、果实和种子分类,因此必须剪取带花或果实的枝条。
调查时挂好标签,以避免遗忘。
测量植物覆盖面积为的是统计植物的密度。